瞒天过海(薛仁贵),声东击西(班超),空城计(诸葛亮),苦肉计(要离),美人计(西施)。
1、瞒天过海
唐朝时期名将薛仁贵向尉迟恭献上一计好让天子过海征东,此计就是瞒天过海。即瞒着天子李世民,运用木船装扮成岛屿的样子,在李世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过了海。
2、声东击西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
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
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
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
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
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
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3、空城计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
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
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
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4、苦肉计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杀了吴王僚,夺得王位。他十分惧怕吴王僚的儿子庆忌为父报仇。庆忌正在卫国扩大势力,准备攻打齐国,夺取王位。
阖闾整日提心吊胆,要大臣伍子胥替他设法除掉庆忌。伍于胥向阖闾推荐了一个智勇双全的勇士,名叫要离。阖闾见要离矮小瘦弱,说道:“庆忌人高马大,勇力过人,如何杀得了他?”
要离说:“刺杀庆忌,要靠智不靠力。只要能接近他,事情就好办。”阖闾说:“庆忌对吴国防范最严,怎么能够接近他呢?”
要离说:“只要大王砍断我的右臂,杀掉我的妻子,我就能取信于庆忌。”阖闾不肯答应。要离说:“为国亡家,为主残身,我心甘情愿。”
吴都忽然流言四起:阖闾弑君篡位,是无道昏君。吴王下今追查,原来流言是要离散布的。阖闾下令捉了要离和他的妻子,要离当面大骂昏王。阖闾假借追查同谋,未杀要离而只是斩断了他的右臂,把他夫妻二人关进监狱。
几天后,伍子胥让狱卒放松看管,让要离乘机逃出。阖闾听说要离逃跑,就杀了他的妻子。这件事不断传遍吴国,邻近的国家也都知道了。要离逃到卫国,求见庆忌,要求庆忌为他报断臂杀妻之仇,庆忌接纳了他。
要离果然接近了庆忌,他劝说庆忌伐吴。要离成了庆忌的贴身亲信。庆忌乘船向吴国进发,要离乘庆忌没有防备,从背后用矛尽力刺去,刺穿了胸膛。
庆忌的卫士要捉拿要离。庆忌说:“敢杀我的也是个勇士,放他走吧!”庆忌因失血过多而死。要离完成了刺杀庆忌的任务,家毁身残,也自刎而死。
5、美人计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败于吴王夫差,便用美女西施和贵重珠宝取悦夫差,让他贪图享受,丧失警惕,后来越国打败了吴国。
——声东击西
——瞒天过海
——苦肉计
——美人计
——空城计
1、楚汉相争时,刘邦派大将韩信去攻打投靠项羽的魏王豹,魏王豹派柏直为大将率军在黄河东岸蒲坂驻守,封锁渡口韩信发现蒲坂易守难攻,表面装作调兵遣将强行渡河,暗地将主力部队从夏阳渡河直捣安邑,消灭了魏王豹大部分兵力声东击西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2、《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元·脱脱等《宋史·高敏传》:“兵家之事,声东击西。
3、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
要说自驾发烧友们最想自驾中国的哪2个地方?十之八九会说出新疆或西藏的大名来。这两处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呢?可能除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地质风貌之外,光看面积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了。
新疆的面积是是166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近六分之一;西藏的面积是122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近八分之一。秉承着“越玩越野”的精神,在一个大面积的地方“撒欢儿”想想都激动。
但是很多人只对新疆或者西藏有着初级的了解,比如知道它们在“鸡尾”的地方守护着我们,知道它们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知道它们虽然自然景观美丽得不可方物但是气候条件也恶劣,人们生存不易。
一旦追问得深入一点,那可能就会面临哑口无言的尴尬局面了。比如新疆下辖的地区有几个?西藏的哪里野生动物最多?
所以君君的任务就来啦,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新疆下辖的五大地区之一的喀什地区,其余四个地区分别是: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塔城地区和阿勒泰地区。这么五个地区为什么偏偏看上了喀什?因为君君最近在回忆逝去的青春,好啦,不卖关子了,还不是因为暑期档的《还珠格格》又即将开演了吗~里面那个来自维吾尔族身体带着异香的女子,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好像张爱玲笔下的白月光。
在喀什地区有一个重要的景点叫做香妃墓,传说就是乾隆皇帝的妃子香妃埋葬在此处,但是据考证,香妃并没有埋藏在这里,她的归宿是河北遵化清东陵的裕陵妃园寝。
喀什地区北部是天山山脉南麓,西部是帕米尔高原,南部是喀喇昆仑山,东部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样三面环山地形地貌导致印度洋暖湿气流难以抵达这里,北冰洋寒冷气流也难以穿透,所以荒漠景观是喀什地区的代言人。因为周边高原耸立,所以冰雪融水为绿洲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在这里喀什噶尔和叶尔羌河附近生机勃勃。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思是“玉石集中之地”,它有着2000多年的有文字记载 历史 。我们常在影视剧中听演员提起过“西域三十六国”,在现在来讲就是玉门关以西的地区有三十六个国家。其中喀什地区便存在着疏勒、莎车、尉头、子合、西夜、蒲犁、依耐、乌禾乇、捐毒、休循等十余个国家,当然这是秦汉时期的喀什;
西汉时期,汉朝在乌垒(今轮台县东野云沟南)设置西域都护府后,疏勒、莎车等国属其管辖,标志着境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东汉初年,莎车国强大到称霸西域,当时五十五个小国都听其号令;
三国至西晋时期,疏勒国又一家独大;
南北朝至隋代,疏勒、朱俱波、渴盘陀等国多次向中原朝贡;
盛唐时期,丝绸之路畅通,这里热闹非凡;
南宋时期,蒙古汗国接管现在的喀什地区;
元明时期,喀什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后,南疆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民国时期,府、厅、州经历了县-道-行政区-专区的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喀什市成立,20年后,喀什专区更称为喀什地区。
由此可见喀什地区是新疆名副其实的唯一一个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
每一位到达这里的游客好像都游走在 历史 的长河中,叫醒他们的应该就是街上飘荡的瓜果香气了。不要认为这里是不毛之地呦,莎车巴旦姆、伽师瓜、无花果、英吉沙色买提杏、叶城核桃、喀什噶尔石榴都在牵动着你的味蕾。
犒劳过自己的胃之后,是不是就想逛逛景点啦?喀什看点有哪些?奉上
要问中国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家有哪些?春秋的孙武,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战国的白起,歼敌百万,未尝败绩。兵仙韩信为大汉天下立下不世之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打出大汉军威,以及唐朝李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等。大家却忽略了一个人,那就是东汉的班超。
班超以36人,横绝大漠,臣服西域50多个国家,把大汉兵法发挥的淋漓尽致。班超在西域战事中,都用了哪些军事计谋呢?
先下手为强,火攻计!班超西域第一站是鄯善(楼兰),他根据鄯善王前后态度的改变敏锐地意识到,匈奴人已经到来了,鄯善王犹豫不决,首鼠两端。面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复杂局面,班固决定先下手为强,班超派三十六勇士提前解决匈奴问题。一共就36个人,如何打败几百匈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开始动手了。
班超使用的是火攻计,根据西域地区天气干燥,多风等特点,选择在夜里火烧匈奴大营。具体情况是,在匈奴宿营门口埋伏刀斧手,再派人前后鼓噪,声势喧天,让匈奴摸不清汉军多少人马,也不知道汉军的方向,宰杀了三十多人后,其余都葬身火海。三国时期,周瑜火烧赤壁,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不排除都借鉴了班超计策。不费吹灰之力,就铲除了匈奴使者,鄯善王被吓坏了,不仅归附了汉廷,还把王子送到中原做人质。
擒贼先擒王,在征服疏勒时,班超胆量更加超乎寻常,他告诉派部下田虑,如果疏勒国王兜题,愿意投降就招降,否则直接动手擒拿之。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旅,疏勒国王对待田虑非常傲慢,毫无投诚之意。田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朝廷上直接抓捕了兜题,动作之快,招式之猛,吓跑了侍卫。兜题束手就擒后,班昭又展开了强大的外交攻势,最后臣服了疏勒国。班昭很有战略眼光,以敌制敌,他并没有没有斩杀兜题,使用了离间计,将其放回龟兹国,使龟兹跟疏勒决裂。
调虎离山计 汉章帝时期,进攻莎车国时,班超仅有二万五千人,而龟兹国又派五万人前去支援莎车,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班超使用调虎离山计,他首先决定撤退,为了防止敌人追击,撤退时间定在夜间,并擂鼓以造声势,敌人看不清前方的情况,不敢追击。他故意放走俘虏,并故意暴露出行军地点。龟兹王得到情报后,向西,自己亲率一万精兵前去阻击班超,向东又派八万骑兵拦截于阗。使用调虎离山计,把莎车重兵调走了,班超秘密集结各路军马,于清晨敌人最防备最薄弱的时间点,直扑莎车大营,最终取胜。
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
自认为军事防备十分周密,别人不会轻易进犯时,其斗志就会容易放松,从而麻痹轻敌;平时常见的事物,看惯了不容易起疑心;暗藏深机的计谋与公开的形式并不相互矛盾,相反,它常常暗含在公开张扬的行为之中。这就是易理中阴阳互相为用的道理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亲率三十万大军准备平定东土。 一日,行至大海边,只见眼前白海滔天,茫茫无际,唐太宗内心惧怕,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传报有一个近居海边的富户请求见驾,并声称已经准备好了三十万大军的过海军粮。 太宗大喜,急忙率百官随富户来到“屋”内,百官也纷纷入座,开怀畅饮。谁也没有注意,这件神气的房子已经渐渐移动开来了。不久风声四起,涛声如雷,良久不止。太宗惊起。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禁愕然,目之所及皆是茫茫海水,原来大军已经航行之上了!这正是薛仁贵策划的“瞒天过海”之计。唐军征东,军队的士气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大因素。如果士兵因渡海不适应,导致心惊胆颤和体力下降。那么,不用敌人攻击,整个部队的战斗力也就丧失的差不多了。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攻击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分散它后再打,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打击气势衰落的敌人。 公元前355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攻打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令田忌为将,并起用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大军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他说:“目前魏国的军队已经把邯郸围上了,现在去救已经晚了,现在魏国精兵顷国而出,若我们直攻魏国,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于是田忌率军队直接向魏国都城冲去。魏国主力全被派往围攻邯郸去了,国内军力空虚,根本无法阻挡齐军。魏惠王急令庞涓撤军回国。庞涓接令后,日夜行军向回赶。在路上中了齐军的埋伏。齐军大胜,赵国之围遂解。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借刀杀人 当敌人的动向已经明了时,而盟友却举棋不定,观望的时候,应该诱导自己一方盟友攻击敌方,自己尽量不出兵或少出兵。这样势必使盟友受到了损失,但却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 满军攻打明朝,但被袁崇焕击退。皇太极为此日夜难安。 为除掉袁崇焕,皇太极定下了“借刀杀人”之计。他深知崇祯皇帝疑心重难以容人,于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明朝官员,向崇祯告密,说袁崇焕已和满洲订下密约,放满军深入内地。崇祯大怒,将袁崇焕斩首。这样一来,明朝再无可用的大将之才了,而袁崇焕十几年来辛苦建立起来的防线土崩瓦解。他手下的将士也被此事伤透了心,纷纷解甲归田,明朝军队的士气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皇太极借崇祯之手,除掉心腹之患,为满军入关,实现霸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以逸待劳 要使敌人处于绝境,不可以派兵与敌人发生正面交锋,而是逐步的削弱敌人尚存力量,使敌人逐渐变弱。 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奉命驻守雁门关,以防匈奴入侵。李牧每天训练战士骑马射箭,天天杀牛镐赏战士,把收入全用来做战士的粮饷,又教人认真看守烽火台,派人贞察匈奴的活动。 经过几年的功夫,李牧训练了一支精壮的队伍。所有的备战工作都完善以后,李牧叫人把大批牛赶到城外放牧。匈奴出兵来抢,李牧出兵迎战,洋装失败。匈奴打了胜仗,认为赵国守边的李牧软弱可欺,手下的将士也胆小怕事。而边境的牛羊又多,所以匈奴许多部落贵族都带兵来抢,连他们的头领单于都亲自带大兵来了。李牧设了多处埋伏,摆开左右俩路军队包抄敌人,这一次李牧拿出了多年训练的真本领,而将士们也为了报答李牧多年来的奖赏,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杀敌,大败匈奴,杀死匈奴骑兵数万,大大开拓了赵国北方的边疆。匈奴受到了这次重创之后,一连十几年也不敢侵犯赵国边境了。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趁火打劫 当敌方身处困难,危险的境地时,就应该利用这一绝好的时机获取自己一方的利益,就要乘机出兵打击敌人从而取得胜利。 战国时期,为了对付秦国的扩张,魏,韩,齐,楚,燕,赵等六国常常联合抗秦,这种联合,历史上称为合纵。 这时魏国和韩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秦惠王见机会难得,便打算以出兵援助某一方为借口打击另一方。策士陈轸对秦惠王说:“魏韩俩国战争时间不长,次数不太多,主力均未伤,秦如出兵,俩国必联合抗秦,则秦无异引火烧身。而如果待他们俩败俱伤,秦趁火打劫,不费吹灰之力便能降服韩,魏俩国。”秦惠王听从了陈轸的意见,没有急于出兵。果然不出陈轸所料,魏,韩俩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双方的战争上,早就忘了背后有个虎视眈眈的秦国。 后来,秦惠王出兵征伐韩,魏俩国,一举就征服了他们,秦国因而成了一方霸主。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当敌方神志混乱而且疲惫不堪的时候,我军应该抓住地方失去控制的有利时机而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等战争谋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使敌人不能正确地判断事物的取向,然后乘机消灭敌人。 东汉时期,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贵附匈奴,反对汉朝。为了平定西域的战乱,汉朝派班超出使,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国。莎车国王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国。班超兵力也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惟有智取。 班超先派人在军中散布对自己的不满言论,制造准备撤退的迹象,并且故意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 当日黄昏,班超命令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慌乱之际,故意让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立刻下令兵分俩路,追击逃敌人。 班超趁夜幕笼罩大漠,只撤退了十里地,部队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莎车王和军营上下正在饮酒作乐。班超的部队天降神兵,莎车军猝不及防,顷刻间土崩瓦解。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无中生有 用假象去欺骗敌人,但并非是弄假到底,而是让敌人把受骗的假象当做真相,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相。利用对方已经产生的错觉,假象就能够掩护真相。按照易卦的道理,就是利用小的家乡,继而用大的家乡,最有突然变为真相。 战国末期,六国为了仰制秦国的对外扩张,都互相建立攻守同盟,尤其是秦国边上的齐楚俩个大国当时关系非常密切,对秦国构成极大威胁。秦王派张仪使楚国。张仪知道楚怀王是个贪图小便宜的人,并且没有什么雄心大志,关键时刻就会见利忘义,于是就想了一个“无中生有”的计谋,并很快实现了诺言。 张仪带厚礼拜见楚怀王,说秦国愿把商于之地六百里送给楚国,但要楚国绝齐之盟。怀王一听,觉得有利可图,痛快地答应了。 楚怀王向秦国要土地。张仪却说:“秦国的土地全是凭着打仗得来的,哪能轻易送人呢?我说的是我自己的六里俸邑,大概楚王听错了吧!”楚怀王大怒,发兵攻秦,但此时秦,齐已结盟,楚国昔日的盟友非但没有出兵援助楚国,反而响应秦国的号召,从侧面配合秦军反攻楚国。在俩国夹击之下,楚军大败,最后楚怀王只有割地求和。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暗度陈仓 表面上让敌方知道我军的军事动向,利用敌方静下心来关注我方的表面行动时,我军悄悄地迂回到其他有利地点乘此攻击,一定能货得胜利,这就是易卦原理的演用。 楚汉相争,西魏王豹投靠项羽,联楚反汉。大将军韩信举兵攻打西魏,兵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临晋关对岸的铺板(今山西永济西),凭借黄河天险,紧守渡口。当时黄河上还有一处夏阳的渡口,只不过夏阳河流非常急,不适宜大军渡河,所以西魏王豹并未派重兵把守。 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损失太大,难已成功,于是他决定再施“暗度陈仓”的计谋。一面命大军向夏阳调集,一面佯装从临晋关渡河。汉军主力已在韩信率领下从夏阳渡河,直取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汉军,已经来不及了。汉军势如破竹从后面猛攻魏军。西魏王豹甩率军抵抗不住,只能不断后退,但退到黄河边上时,自已反而因为受黄河天险所阻,无处可逃了。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隔岸观火 当敌方内部矛盾激化,秩序混乱之时,我方应该静观其变,等待地方出现进一步为难的局面,好让对方相互内讧。我军则坐收鱼翁之利,顺应着时间变化而消灭敌人。 东汉末年,袁沼兵败身亡,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恒,曹操进兵击败了乌恒,袁氏兄弟没法只有去投奔以前有过过节的辽东太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定辽东,捉拿二袁。 曹操哈哈大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静观辽东局势。 公孙康听说二袁来降,心生疑虑。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兵,招见二袁,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众将见此,不由打心眼里佩服曹操的深谋远虑。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惧怕袁适吞并他,二袁上门,他们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而促成他们的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我们隔岸观火,不费一兵一卒就除掉了俩个大敌,既保存了我们的实力,又为下一步消灭公孙康打下好的基础。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笑里藏刀 在做事的时候要从表面上让人十分地相信你,而不至于产生疑心,你从而能够在暗地里算计他:凡事要准备好再决定行动,而千万不要让对方猜测到你的真实想法。要装做表面柔顺,一切顺从对方的心愿,而内心要刚强,做到实质强硬。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派公孙鞅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吴城,可吴城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很难奏效。 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有过交往的公子印,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陈述了俩人往日的交情,并切说虽然俩人现在各为其主,但是为了避免伤害双方的感情,应该建议俩国罢兵,议和大事,并且假装向后撤退了一段距离,欺骗了公子印。公子印是个重情重义的人,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 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俩人畅叙昔日友情。公孙鞅还设宴款待公子印。公子印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保卫过来,公子印和三百随从猝不及防,束手就擒。公子印这才知道上了老朋友的当,内心后悔不应该轻信敌人这笑里藏刀的阴险计谋,可后悔已来不及了。 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打开吴城城门,占领了吴城。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李代桃僵 如果被形式所迫,当战剧发展到必然会有损失时,则应牺牲局部的利益,而去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 战国中期,秦惠文王派张仪出使韩国,策动联韩击楚。韩玄惠王决定在俩强中间严守中立,没有答应与秦联合攻楚。秦王为此非常恼火,认为韩国这是有意保存势力,要坐山观虎斗。于是,秦国在公元前317年出兵征伐韩国。 韩军节节败退,韩王异常焦虑。这时韩国宰相韩月出了一个“李代桃僵”的计策,亲自出使秦国,以割让一座名城给秦国为代价,换取秦国同意联韩攻楚。 楚怀王听到韩国要与秦国联合攻楚,采纳了策士称轸的建议,先是调兵谴将,充实边防,然后又派了一位能言善辨的特使去韩国,带了许多贵重礼物送给韩宣惠王。 韩王大喜,于是他就放弃了联秦攻楚的主张,不让韩月出使秦国了。 秦惠文王听说韩国又已和楚国联合抗秦,勃然大怒,认为韩国出尔反尔,不守信用,逐大举进攻韩国,而楚国只在边界做做样子,并不真的帮韩国抗秦。 经过几场战斗,秦国终于歼灭了韩国的主力,使韩国成了秦国的附庸国。但由于秦国也消耗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也没敢再攻打楚国。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当用兵作战的时候,我军应该密切注意敌方的情况,从中洞察敌方所存在的漏洞,疏忽,即使是再小的胜利,我们也应该主动去争取。因为敌人的疏忽,漏洞,就是我方小的胜利 公元383年,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国势强盛。前秦王符坚坐针项城,调集九十万大军,准备一举歼灭东晋,他派其弟符融为先锋攻下寿阳,初战告捷。东晋将领谢石得知前秦百万大军尚未齐集,决定抓住时机,击败敌方前锋,挫敌锐气。谢石先派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五万强渡洛樟,杀了前秦守将梁成,重创秦军。谢石率师抵达肥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势。符坚见东晋阵势严整,不敢贸然出击,命令坚守河岸,等待后续部队。 谢石感到机会难得,于是派人送去了一封挑战的信,信中说道:“我要与你举一雌雄,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时退一箭之地,让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符坚果然中计,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将晋兵全歼水中。 他哪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顿时阵脚大乱。秦兵以为自己战败了,一个个无心恋战,都各顾各的向后面逃窜开来。 谢石抓住战机指挥东晋兵马,迅速渡河,乘敌人大乱,奋力追杀,前秦大败。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打草惊蛇 如果有疑点应该侦察确实,待事情明了之后再作行动:反复侦察而后采取计策,乃是发现暗藏敌人的重要手段。 公元231年,诸葛亮出兵包围祁山,爆发了蜀汉北伐曹魏的第五次战争。 蜀国山多路远,交通不便,运送军粮十分困难,不宜久战。司马懿深知蜀军弱点,监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 此时,吴国与魏国已在洛阳议和,东吴正出兵进攻西蜀。诸葛亮怕俩面受敌,便秘密传令,向西川退却。司马懿的探兵马上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她。司马懿怕中埋伏,不敢出击,但又不愿放弃这大好战机,便暗暗想出了一个“打草惊蛇”的计策 他利用张和只带领几千人马在前面追击蜀军。张和自称勇猛,率兵冒然追击,陷入埋伏,结果蜀军万箭齐发,把张和他的部队全都射死了。司马懿暗暗庆幸自己使了这个“打草惊蛇之计,保全了魏军的主力。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借尸还魂 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有用的东西,其实不能为我们所用:很多表面上不能用的东西,常常有时可以利用它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借用那些不能用的东西而使用它,其实我并不是像求助于人的愚昧,而是愚昧之人求助我。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领蜀军六出祁山,由于操劳过度,不久病死军中。临终前担心魏军得知自己的死讯,定会大举围攻蜀军。所以安排将领一定要隐瞒自己的死讯,并按自己的老办法撤军。 天亮后,探子报告司马懿:“诸葛亮已死,蜀军全部拨寨启程。” 司马懿连忙亲率军队追赶蜀军,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数十员战将拥出一辆四轮车,诸葛亮端坐车上,司马懿一见赶紧下令收兵,而蜀军见状也匆匆按原路撤退。 走过很久,司马懿才接到谈报说诸葛亮确实已死,适才坐在战车上的耐是个木雕的塑像。司马懿后悔莫及,叹道:“诸葛亮虽然死了,但我还是中了他的〈借尸还魂〉之计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调虎离山 当天时到了对敌方不利的时候,我军再去围困它,用表面上的假象而去诱惑它,使它丧失它的绝对优势,结果使敌人一方由主动变为被动。 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贫财的弱点,孙策投其所好,送上厚礼,并在信中对其吹捧,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刘勋昏了头,忘呼所以,认为孙策根本不具备威胁自己的能力,所以放松了对孙策的警惕。 孙策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来攻击,城内空虚,心中大喜,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不费吹灰之力就控制了卢江,刘勋这才知道上当了,由于无处可去,只得投降了孙策。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 在作战之时,如果把敌人逼急了,他就会拼死反扑,假如让他跑掉,则可削弱他的气势。敌人逃跑时只须跟随而不要紧紧地追赶,而后让逃跑的敌人消耗体力,消耗斗志,等到他们跑散后,再捉拿他们,这样就不需要撕杀而兵刃相见。所以必须有耐心,有诚心,那么我军就会大吉大利。 西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图谋不轨。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的部队。 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珠宝,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愿拥戴他为天子。王浚不知是计,内心十分高兴,不仅接受了礼物,还热情的接待了王子春。 公元314年,石勒觉得时机已到,就派人给王浚送信,说自己背弃晋朝,率领自己的部队来投靠他,希望到时候可以接应一下。王浚看信后大喜,马上同意了,并催他早点过来。 石勒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幽州。这年4月,石勒的部队兵临城下,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拥戴他称帝,并专门设宴招待石勒。石勒于是乘机带人扣住了王浚。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抛砖引玉 用某种相似的东西去引诱敌人,使敌人上当受骗,然后再攻击对方。 公元932年夏,董璋召集手下各路将领,商议对西川用兵,并打算一举攻下成都。 西川节度使孟知祥素知董璋英勇善战,一时拿不定主意战还是和。于是,他的副使赵季良出了一个“抛砖引玉”之计。孟知祥只派了很少的兵将留守在战线的第一线,第二线,而把西川主力军留在汉州后面,作为第三线,伺机与董璋主力决战。 董璋率东川精锐部队进入西穿,一举就攻破了西川第一,第二线的防守,直逼第三线。董璋被假象所蒙蔽,认为西川主力对自己并无太大危险,所以率部队继续长驱直入,由于东川军队长途跋涉,战斗力很差。而西川军则长期以逸待劳,将士们一个个磨拳擦掌。经过激战,西川军大胜,收复了全部失地。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擒贼擒王
摧毁敌人最坚固的地方,夺取地方的首领,这样就可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就如同龙出海水而战于空旷的大地田野,也会面临绝境。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勇将尹子奇率十万劲旅进攻睢阳。驻守睢阳的御使中丞张巡,据城固守,接连击退敌兵二十余次进攻。晚上,敌兵刚刚准备休息,忽听城头战鼓隆隆,喊声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队备战。而张巡“只打雷不下雨”,并没有出战。 尹子奇的部队被折腾了一整夜,倒在地上就呼呼大睡,这时,张巡率领守兵冲杀出来。敌兵从梦中惊醒,乱作了一团。 张巡根本不认识尹子奇,没办法捉拿他,便心生一计,让士兵用桔杆作箭,射向敌军。敌军以为张巡军中已没有箭了,于是争先恐后向尹子奇报告这个好消息。这样一来,张巡很快找到了尹子奇,立刻急令神箭手向尹子奇放箭,正中尹子奇左眼。只见尹子奇鲜血淋漓,抱头鼠窜。主帅受伤而逃,部队没有了指挥者,顿时乱了方寸,大败而逃。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釜底抽薪 如果不能与强大的敌人正面交锋,就应该主动攻击敌方强大力量的根基和借以生存的力量。消灭了事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对面,那么事物本身的正面也就难以生存和发展了。 春秋末期,中原霸主晋国国君权力逐渐落在智,赵,韩,魏四家之手。 公元455年,三家直奔赵家杀来,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兵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坚守城池。智伯瑶想出一条毒计:挖决晋水河堤淹死晋阳军民。滔滔晋水,就淹没了大半晋阳城,晋阳军民危在旦夕。 门客张孟谈对赵襄子说:“智伯瑶的力量在于与韩,魏结盟,如果我们把韩,魏拉拢过来,共同反对他,这就成了釜底抽薪,肯定会打败智家。” 几经周折,赵,魏,韩三家终于达成协议,共同起兵攻击智家。智军措手不及,全军覆没,而智伯瑶也被赵襄子一剑刺死了。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混水摸鱼 我方应该乘敌反哪个内部混乱,利用有利时机借机行事,从而在敌方六神无主的情形下取得胜利。 唐朝开元年间,契丹叛乱,多次侵犯唐朝。朝廷派张守圭为幽州节度使,平定契丹之乱。 张守圭派王悔代表朝廷到可突干营中宣抚,并命王悔一定要探明契丹内部的底细。王悔探听到李过折一向与大将可突干有矛盾,俩人貌合神离,互不服气。 王悔先是装作不了解李过折和可突干之间的矛盾,当着李过折的面,假意大肆夸奖可突干的才干。 李过折听罢,怒火中烧,王悔乘机劝说李过折,归顺朝廷。并辞别契丹王返回幽州。 第二天晚上,李过折率领本部人马,突袭可突干的中军大帐。可突干毫无防备,被李过折斩于营中。忠于可突干的大将蔗礼召集人马,与李过折展开激战,杀了李过折。张守圭探得消息,立即亲率人马冲入契丹军营,生亲蔗礼,大破契丹军,终于平息契丹叛乱。《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 我军要始终保持现存的兵力战斗状况,而且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外形上不断修整完备:这样一来,我军盟友就不会产生疑惑,敌一方就不敢轻举妄动,我军则乘敌人没有怀疑之际脱离所处的陷阱,这样做就是一种顺人理应人情的事。 东汉末年,袁绍调集十余万精兵企图南下袭击曹操。这时,刘备以徐州为中心,乘袁,曹俩军对峙的时机扩展自己的势力,兵力逐渐强盛,地盘逐渐扩大。 刘备的崛起,引起曹操的恐慌。曹操一方面假造曹军要北上决战的假象,另一方面又在官渡虚设曹军大本营,迷惑袁绍。这一切部署完毕,曹操就亲率主力大军分五路东征刘备。 刘备急忙修书向袁绍求救,而袁绍却加以推拖。致使延误了战机,等到再想发兵南下时,曹操已去击败刘备,率主力回到官渡。这时袁绍才承认中了曹操的“金蝉脱壳”之计,后悔不已。曹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专心在官渡迎战袁绍,致使袁军最后惨败。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关门捉贼 对付小股或数量较少的敌人,应该把它包围,然后歼灭它,而不利于穷追猛赶。 战国后期,秦国攻打赵国。秦王采纳了范眭的建议,用离间法使赵王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到长平与秦军作战。 秦将白起先故意让赵括取得了几次小胜。赵括虽然得意忘形,派人到秦营下战书。白起先见赵括中计,便分兵几路,形成对赵军的保卫圈。 第二天,赵括亲率四十万大军,追赶被打败了的秦军。秦军坚守不出,赵括一连数日也攻克不了,只得退兵。此时秦军已把赵军全部包围起来。赵军四下受阻,被秦军分头隔离,各个击破。最后,赵括也中箭身亡。从此,赵国实力大减,没有几年就被秦国所灭《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远交近攻 受到地势或形势的限制,发展受到阻碍,攻取较近的敌人就有利,攻击较远的敌人就有害。火焰是往上走的,流水是往底处流淌的,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如此。 春秋初期,郑国近邻的宋国,卫国与郑国积怨已深,郑国时刻都有被俩国夹击的危险。 公元前719年,宋卫联合陈,蔡俩国共同攻打郑国,鲁国也派兵助战,将郑国东门围困了五天五夜。郑国千方百计想与鲁国重修旧好,共同对付宋,卫。 公元前717年,郑国以帮邾国雪耻为名,攻打宋国。同时,向鲁国积极发动外交攻势,主动派使臣到鲁国,俩国终于重新修好。后齐国出面调停郑,宋暂时修好。齐,郑也因此加深了感情。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朝拜周天子为由,代洲天子发令攻打宋国。郑,齐,鲁三国大军很快地虚攻入郑国。郑庄公把占领宋国的土地全部送与齐,鲁俩国。三国纠集大军,迅速回兵,大败宋,卫大军。许多小国都依附于郑国,郑庄公的“远交近攻”政策空前成功。
从公元前139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开始算起,到公元前60年,汉宣帝诏令设置西域都护为止,共计79年时间,是西汉政府从最初对西域的不了解到逐渐熟悉、再到联合西域、经略西域的整个过程。与此同时,这个过程也是西汉与匈奴不断战争与磨合的过程,西汉王朝在此期间经历了由盛转衰再复兴的过程,而匈奴则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衰退,直至分裂,西域各国则不断游走在两个大国之间,左右摇摆,一直持续到西域都护设置之后也没有停止。
第一阶段:张骞的出使
张骞出使西域算是西汉政府对西域的了解“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是对匈奴战略转变的重要一步。在此之前,西汉政府对西域的认识大概还停留在“西方存在一些国家,饱受匈奴欺凌,甚至被匈奴驱逐”这个阶段。所以,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找联合对抗、打击匈奴的帮手。
公元前139年,即汉武帝刘彻刚刚即位不到两年以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不过,张骞此行并不顺利,他的一百多人小分队在匈奴人堂邑父的向导下从长安出发,刚到河西走廊,便被匈奴人擒获,送去了匈奴王庭。结果,这一呆就是十年,在此期间,匈奴人也曾劝说张骞彻底屈服,还给张骞娶妻生子的机会,不过,张骞始终都没有忘却他此行的任务。
公元前129年的一天,张骞趁匈奴人不备,带领身边的随从逃出了匈奴的控制区。随后,他出使了焉耆、库车、疏勒、大宛、康居、大月氏等西域各国。然而,西域诸国对大汉还都只是一知半解,他们既不知道汉朝的强大与富庶,也不想因此而得罪匈奴。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匈奴更近,大汉太远,张骞的三寸之舌也不过是一面之词而已。
原本张骞寄予厚望的大月氏,也因为非常满意西迁的新国土,不愿再回到故土——河西走廊以西地带了。张骞虽然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时间,但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随后,张骞又去了一趟大夏国的蓝氏城,便踏上了归程。返程途中,张骞又去了莎车、于阗、鄯善等国,情形都大同小异。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本以为走羌人区可以避开匈奴人的堵截,却不曾想,此时的羌人区已经成为了匈奴的势力范围,结果他又被扣留了一年多才因为匈奴内乱而逃离,直到公元前126年,才最终返回都城长安。
此行13年,百余人去,归来仅剩张骞与堂邑父两人而已。不过,虽然未能达成与西域各国的联盟,但是却实现了对西域的深入了解,也将大汉介绍给了西域诸国,为后来双方的合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随后,大汉与匈奴之间的形势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重挫匈奴,将匈奴人驱逐出河西走廊。随即,西汉政府在河西地区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通道。
所以,七年后,即公元前119年,张骞又一次踏上了出使西域的道路,此行因为没有了匈奴的阻隔,进展非常顺利,不但为西域诸国送去了金银财帛,还带回了众多想一探大汉朝究竟的各国使节,让他们可以一览汉王朝之强大。
从此以后,汉王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变得壮大了起来。
第二阶段:战争与和亲
随着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各国与汉朝交往也越来越密切。西域强国乌孙也在此时,跟汉朝建立起了较为友好的关系,不过此举却招来了西迁的匈奴的不满,他们扬言要攻打乌孙。乌孙昆莫猎骄靡希望借助汉朝的力量,便向汉武帝提出了和亲的请求。
公元前105年,第一位和亲公主刘细君下嫁猎骄靡。不过,此时的猎骄靡,已经年老体衰,他很快便向细君公主提出,希望在他死后她可以改嫁其孙军须靡。满怀怨怼的细君公主,改嫁军须靡不到两年便去世了。随后,汉武帝又派宗室之女刘解忧代替细君公主成为新的和亲公主,继续维系大汉与乌孙的关系,乌孙后来也成为了大汉在西域最重要的一股助力。
与此同时,这段时间,随着汉武帝对西域的了解,他也开始有了更多的想法,比如大宛的“天马”(后世称为汉血宝马)便非常的吸引他。
于是,他委派使者前往买马,结果,大宛国王认为山高路远,不卖也不能有什么后果。结果,言语之间,汉使与大宛国王有此过激,虽然没有当场大动干戈,但还是在使者将出大宛国境之时,被国王派来的人杀害了。
于是,公元前104年,有了大汉朝对西域国家的第一次大规模用兵。
领兵者是贰师将军李广利,后马数万人之多。结果,因后勤保障不足,又没有得到西域各小国的助力,这一次出兵,刚到大宛的郁成城,便因为攻城不利、死伤惨重撤军了。紧接着,为了挣回面子,汉朝政府又发动了第二次对大宛的战争,这一次,李广利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不但兵力达到了六万,还有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和骆驼也都达到了一万以上,可想而知,此次出征连士兵带后勤补给人员,队伍有多么壮大。汉军所到之处,小国争相开城送粮,大宛人也在都城被围四十余天后,主动杀死了他们的国王,献出了汗血宝马。
在这段时间里,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明显更为密切,西汉在西域的影响力和威慑力也达到了第一个巅峰。
第三阶段:大汉的中兴与西域的臣服
后来,随着西汉与匈奴双方因长期的战争而带来的国力倒退,两国之间的关系开始进入到一个相对缓和的状态。西域与大汉的关系也进入到一个相对微妙的阶段,亲匈派与亲汉派都有各自发展的空间。而西汉也因为国策向“休养生息”转变,无暇顾及西域的“内部斗争”了。
直到,昭宣中兴后,西汉国力实现复兴,对匈奴优势地位越来越明显,大汉在西域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汉使的地位也水涨船高。甚至于,往往汉使在西域亮出大汉符节,便可以发号司令,调动兵马。西汉的外交已经从汉初的“被迫和亲”转变成为了“单车使者斩名王,定属国于万里之外”式的强势外交。
公元前77年,受昭出使大宛的汉使傅介子,听说龟兹国正在招待匈奴使者,当即改道前往,直接当着龟兹国王的面,诛杀了匈奴使者。随后不久,傅介子又在一次出使楼兰之时,当场斩杀了亲匈奴的楼兰国王。
公元前65年,冯奉世奉命出使西域时听说莎车国人杀害了亲汉的莎车王万年,并杀害了汉使奚充国,倒向了匈奴。他当机立断,拿出汉朝符节,调动西域周边各属国共计一万五千兵马,合力攻打莎车国,一举破城,为莎车重新换了一位国王。
可见,虽然这时候的西域诸国还是会有倒向匈奴的国家,但是汉朝的影响力已经远非昔日可比了。所以,为了更好地管理西域,公元前60年,位于乌垒城(轮台县境内)的西域都护府正式成立了,西汉也可以更加名正言顺地参与管理西域诸属国的内政了。
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的祭天大礼上,“蛮夷君长王、侯迎者数万人”来朝贺,匈奴单于呼韩邪亦位列其中,只称藩臣不呼名,其尊敬之情可见一斑。
水言水语
在西汉收服西域的这几十年里,与其说选出一个功劳最大的将军,不如说看看当时国力的发展,只有一个国家真正强大了,才有后世难以企及的强势外交,单凭一时兵力之征服,是不可能带来永久臣服的。
秦末汉初期间先后消失。
在广袤的西域大地上,活跃着大小五十多个国家,随着不断的相互征战与吞并,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西域”曾先后存在有36个国家。后人称之为“古西域三十六国”。
消失原因:
1、小国占据着丝绸古道上的最有利的,同时他们也处在蒙古高原游牧的少数民族政权和中央政府的交织地带。军事形势的变化和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些西域小国的命运,所以毁于战火是极有可能的。
2、气候干旱,生态恶化,瘟疫等等。
3、外族的入侵兼并。
扩展资料:
西域三十六国部分介绍:
一、乌孙
正常读法:乌孙国
地域分布:现新疆伊宁市附近及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部分地区。
二、龟兹
国名读音:龟(qiū)兹(cí),龟兹国
地域分布:现新疆库车、拜城一带。
灭亡原因:接受唐朝统治。
三、焉耆
国名读音:焉(yān)耆(qí),焉耆国
地域分布现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一带。
灭亡原因:接受唐朝统治。
四、于阗
国名读音:或窴,音tián,于阗国
地域分布:现新疆和田一带。
灭亡原因:接受唐朝统治。
五、婼羌
国名读音:婼(ruò)羌,也作若羌,婼羌国
地域分布:现新疆若羌东南,罗布泊西北,离古阳关最近。
六、鄯善(楼兰)
国名读音:鄯(shàn)善,鄯善国(又名楼兰)
地域分布:现新疆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罗布泊旁沙漠中。后改国名,为鄯善。现存有楼兰遗迹。
灭亡原因: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水源断绝。
七、且末
国名读音:且末:正常读法,且末国
地域分布:现新疆且末县西南,现有周围二十里古城兀立,墙垣断续。唐玄奘取经,在此停留过。
灭亡原因:被鄯善兼并。
八、小宛
国名读音:小宛(yuān),小宛国
地域分布:现新疆且末县西南,车尔臣河南,人口只有一千五百多人,国家最小。
灭亡原因:被鄯善兼并。
九、戎卢
国名读音:正常读音,戎卢国
地域分布:现新疆于田县南。
灭亡原因:被于阗兼并。
十、弥
国名读音:正常读法,弥国
地域分布:现新疆南疆策勒县东。
——西域三十六国
《后汉书 班超传》节选:所与相随时人士众,皆已物故。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虽欲竭尽其力,以报塞天恩,迫于岁暮,犬马齿索。
这是《后汉书》中班超的妹妹班昭写给当时的汉和帝,请求下令让年老的班超从西域回国的奏章,这话的意思是说:
所有和他(班超)一起出使西域的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了。班超的年纪最大,现在已经将近七十岁了。身体衰老患病,头发也全白了,两手麻木而不灵活,耳朵听不清楚了,眼睛也没那么好了,走路还拄着拐杖。他虽然想要竭尽他的力量来报答皇帝陛下的天恩,但迫于年岁迟暮,犬马之齿将尽。
这一年,班超已经69岁了,等他回到汉朝时有71岁了,从热血青年到古稀老者,班超把他一生最好的时间奉献在了西域。班超是一个传奇,属于那个热血辉煌的汉代,在远离华夏数千里的西域诸国,没有要求汉朝提供支援,凭借一己之力,带着36个随从,重开西域都护府,实际控制西域长达31年。
那么班超是如何凭借一己之力打通西域的呢?
一、两汉声威
班超的成功并非一个人的成功,而是一个朝代下特定时期的一群人的成功,在汉武帝之前,华夏世界从来就不知道西边还有一个广阔而遥远的世界,要不是跟匈奴开战,还不知道要多久才会发现西域,汉武帝从匈奴俘虏口中得知西边还有很多国家,于是派出张骞出使西域,想要联合月氏人一起打匈奴人,结果一不小心开通了丝绸之路。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让汉朝了解了西边的世界,这是一块新大陆,汉朝击败匈奴,使得西域脱离匈奴的统治,李广利两次万里远征大宛,让西域诸国见识到大汉朝的国力,等到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府,任命郑吉为第一任都护时,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已经开始稳固了。
《汉书 西域传》:最凡国五十。自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工、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而康居、大月氏、安息、罽宾、乌弋之属,皆以绝远不在数中,其来贡献则相与报,不督录总领也。这是汉朝统治西域的记载,这话的意思是说:总计有国家五十个。自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都佩带汉朝发给的印绶的,共有三百七十六人。康居、大月氏、安息、扇宾、乌弋等国,都因距离太远,不在这五十国中。这些国如到长安来有所贡献,汉朝则以相当的财物回报,并不统辖他们。
注意了,西域这五十国的高级官员都是要佩带汉朝印绶的,并且要得到汉朝的册封才能上任,相当于汉朝的地方政府,要无条件忠于汉朝,汉朝给予他们高度的自治权,这是汉朝对西域的实际控制,从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开始到公元23年王莽末年覆灭为止,一共83年,再加上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汉朝对西域的影响和控制达到近百年,这给了后来的班超在西域施展手脚提供了名声和威望,如果没有西汉的声威,就不会有班超的成就。
二、东汉国力
东汉光武帝立国20年后,也就是公元45年,西域18个国家请求光武帝在西域重新开设都护府管理西域,但是光武帝以国力尚未恢复为由拒绝了,这个时候离光武帝统一全国已经过去9年了,离汉朝对西域统治已经过去了22年,国力才是汉朝能够统治西域的唯一理由。
直到汉明帝晚年,国力提升,东汉才开始效仿西汉准备控制西域,公元73年,汉军兵分四路攻打匈奴,扫清盘踞在西域周边的匈奴人,并为重开西域都护府做准备,也正是这一年,班超跟随其中一路军队出征,这一路是由奉车都尉窦固与骑都尉耿忠率领12万骑兵出天山攻打匈奴。
窦固一直打到了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派出将士驻守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西北四堡),同时派出班超为假司马出使西域,招降西域诸国,班超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公元74年,窦固与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率14万骑兵,出玉门关再一次率军出击攻打匈奴及其仆从国,一直打到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西北),这一次,东汉重开西域都护府,任命陈睦为东汉第一任都护,任命耿恭、关宠为戊己校尉,开始恢复对西域的实际统治,而陈睦、耿恭、关宠连同班超则是东汉控制西域的开始。
但是,汉朝大军撤退后,匈奴卷土重来,陈睦、关宠被杀,耿恭被东汉派出的数千援兵所救,这就是东汉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十三壮士归玉门”的故事,而班超带着他36人的使者团则成了留在西域的东汉唯一的势力,但是,正是这唯一的势力却凭借一己之力,重开西域都护府,掌控西域长达31年,他是如何做到的?
三、班超智谋
班超利用两汉的声威,向西域诸国征发军队,把东汉国力当成自己在西域行动的底气,同时利用自己的智谋臣服了一个又一个的西域国家。
1、斩匈奴使者征服鄯善国
鄯善国的位置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南,当班超抵达鄯善国时,匈奴也有一个百余人的使者团到达,鄯善国王两边都不敢得罪,于是班超带着他手下的36个人找到匈奴使者的住所,设计把这匈奴使者全杀了,匈奴使者在鄯善国被杀,鄯善国王没有办法,只能投靠汉朝,向汉朝派出王子当人质,臣服汉朝。
2、杀于阗国巫师征服于阗国
于阗国的位置在今新疆和田,于阗国信奉巫术,其国内有个巫师想要班超的一匹好马,班超让其亲自来取,巫师来了之后被班超当场斩杀,然后班超拿着巫师的首级劝于阗国臣服,由于听说鄯善国臣服,于阗国王也同意派王子到汉朝当人质,臣服汉朝。
3、孤身擒获疏勒国王征服疏勒国
疏勒国的位置在今新疆喀什,当时疏勒国王是龟兹国人,名叫兜题,班超派出一个叫田虑的手下孤身一人去见疏勒国王兜题,结果田虑趁兜题不注意,劫持了兜题,直接把兜题绑架了来见班超,班超重新在疏勒国另立国王,然后把兜题给放了,于是疏勒国臣服。
4、以夷制夷平定西域诸国
班超平定了鄯善国、于阗国、疏勒国之后,征发三个国家的军队一万多人,攻破了姑墨国(今新疆温宿县及阿克苏市),姑墨国臣服汉朝。
但有些西域国家是时叛时降,比如疏勒王忠,公元84年,班超征发疏勒与于阗两国军队攻打莎车国,莎车王与疏勒王忠及康居国一起联合反班超,班超以财物劝说康居国罢兵,然后打败了疏勒王忠,后来疏勒王忠诈降班超,被班超看破,于是将计就计斩杀疏勒王忠,另立新王,至此,天山南道畅通,全部臣服汉朝。
公元87年,班超征调于阗等国军队二万多人,打败了莎车国,莎车国投降,公元90年,大月氏(贵霜帝国)向汉朝进贡,提出要娶汉朝公主为妻,被班超拒绝,于是大月氏派出7万军队越过帕米尔高原攻打班超,班超固守城池,并派人切断了大月氏的补给线,大月氏败退,向汉朝臣服,一年后,龟兹、姑墨、温宿都投降了汉朝,而班超也被任命为西域都护。
公元94年,班超征发了龟兹、鄯善等八个属国的部队合共七万人,进攻焉耆、危须、尉犁等国,在当年西域都护陈睦被杀地方斩杀了焉耆王广及国内部分贵族,并重新立了新王,至此,西域五十多国全部臣服汉朝,班超的威名就在西域极其响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