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秦王原文及翻译,谓秦王原文及翻译

谓秦王原文及翻译,谓秦王原文及翻译,第1张

    原文

 谓秦王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骄忿非伯主之业也。臣窃为大主虑之而不取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瑶残范、中行,围逼晋阳,卒为三家笑。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梁君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后子死,自布冠而拘于秦。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西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阳侯之塞;取董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王若能为此尾,则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王若不能为此尾,而有后患,则臣恐诸侯之君,河、济之士,以王为吴、智之事也。

 “《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今大王皆有骄色,以臣之心观之,天下之事,依世主之心,非楚受兵,必秦也。何以知其然也秦人援魏以拒楚,楚人援韩以拒秦,四国之兵敌,而未能复战也。齐、宋在绳墨之外以为权,故曰先得齐、宋者伐秦。秦先得齐、宋,则韩氏铄;韩氏铄,则楚孤而受兵也。楚先得齐,则魏氏铄;魏氏铄,则秦孤而受兵矣。若随此计而行之,则两国者必为天下笑矣。”

译文

 有人对秦武王说:“臣私下十分疑惑大王何故轻视齐、楚,而且待韩国就象对待奴仆,极不礼貌。臣听过这样的话,胜而不骄是王者作为,败而不忿是霸主胸襟。胜而不骄,故能服众;败而不忿,才能与周围和睦共处。现在大王很看重和魏、赵两国的关系,不惜广施恩德,可却淡薄与齐国的交往,这可是骄傲的表现;取得宜阳大捷,就疏远楚国,这是忿怒的原因。骄忿难以成就霸业,臣私下认为大王应当加以深思,不该这样做。

 《诗经》上说:‘做任何事情总有个开头,但是很少能做到善始善终。’因此先王要特别注重善始善终。过去智伯灭掉范、中行氏,又围攻晋阳以求灭赵,结果为韩、赵、魏三家所灭;吴王夫差把越王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又在艾陵一役中大败齐国,后来在黄池(地名)主持诸侯会盟,对宋无礼最后为勾践所擒,死在干隧这个地方;魏惠王当年更是盛极一时,伐楚胜齐,使韩、赵屈服,还邀集十二家诸侯朝天子于孟津(地名),最后太子死于马陵(地名)一役,自己为形势所迫,素衣布冠为秦所囚。这三人当初都建有赫赫战功,只因不能将谨慎贯彻于始终,才招致后来的惨败。

 如今秦国攻破宜阳,占领三川,使得天下策士惶恐震惧、闭口无言;隔绝诸侯之间的呼应,使东、西二周疆界因秦兵的进逼而屡屡更改,使各路诸侯不敢聚合策划图谋秦国;还夺取了黄棘这地,使韩、楚之兵不敢西进。既已取得这样的成就,大王如果兢兢业业,谨慎到底,王霸之业可指日而待。假如慎始而不能克终,就会后患无穷。臣担心诸侯之君,河、济一带的有识之士会认为大王步夫差、智伯之后尘。

 《诗经》上说:‘走一百里路,即使走了九十里还只是一半。’着重指出走最后一段道路是十分艰难的。如今大王常常有骄傲的情绪,臣曾经留心观察,方今天下之事,根据诸侯的心意,不是联合对付楚国,就是并力收拾秦国。何以见得秦人援魏抗楚,楚人援韩抗秦,只因势均力敌,正处在相恃不下的局面。而宋、齐两国置身四国之外,就显得举足轻重。因此可以断言秦、楚两国谁先争取到宋、齐,谁就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秦国如果争得两家外援,就能遏制削弱韩国;韩国受到遏制,那么楚国便孤立无援而遭到打击;假如楚国先得到齐国的援助,魏国就会衰败,魏国衰败之后,秦国就会陷入孤立,饱受战祸。如果按这条路走下去的话,那么秦、楚两国必然有一方遭受败亡之辱。”

西北方的匈奴是多年来边境上的大隐患,身经百战的刘秀,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是最会打仗的帝皇之一了。如何处理西北边境问题,他比谁都清楚,对匈奴人的为非作歹之所以一直隐忍不发,是因为囊中羞涩,战争,是综合国力的比拼,说到底就是一个“钱”字!

因此,刘秀在执政期间奋发图强,充分发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拼命攒钱。为的是足够的资本在西北干上一仗。不过刘秀到死也没能等到那一天。

刘秀死后,东汉迎来了第二代领导,继位的是儿子刘庄。同样的,刘庄的身边都是那些开国元勋的子侄们。他们都是的正儿八经的官二代,虽然含着金钥匙出生,但都迫切希望像父辈那样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当中有个叫耿秉的,伯父是大名鼎鼎的耿弇。

这家哥们逮着机会就向刘庄进言,要教训一下匈奴。起初,刘庄并不太感冒,可是经不起底下人的软磨硬泡。在执政的第十五个年头,刘庄也耐不住了,就召集窦融的侄子窦固、马援的儿子马廖、耿弇的儿子耿忠、侄子耿秉开会,商讨出兵西北的事宜。经过一论证,最终全票通过了要把北匈奴重新赶回漠北去吃沙子的决议,并决定兵分四路,直捣北匈奴。

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这些好汉们领着四路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奔赴西北之后,只有窦固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遇到了匈奴的呼衍王,打了一仗外,其他三路大军连匈奴的毛影子都不见,纯粹来了一次武装旅游西北。

班师回朝后,他们又召开一次总结会议,得出的结论是:不是我军无能,是匈奴人太狡猾了!中原和西域相隔何止千里,又多年没有来往,我们缺乏相关的信息,必须先派人去西域考察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够制定下一步计划。窦固的大军之所以能够有所斩获,多亏了一个叫班超的假司马(司马是官职,假是代理的意思)。所以大家一致认为,出使西域的任务,应该交由表现出色的假司马来完成。

经过准备之后,班超和从事郭恂率领部下共三十六组成的团队向西域进发,第一站就到达了鄯善(今新疆罗布泊西南)国。鄯善国王见到天朝来使心情那是万分的激动,嘘寒问暖,礼敬备致,惟恐有招待不周的地方。

可没过几天,班超就发现鄯善国王似乎在有意回避他们,而且态度有所改变,变得疏懈冷淡了起来。鄯善国王态度的突然转变让班超敏锐地意识到时局的变化,其中必有变故。

按照“谁受益,谁嫌疑”的原则来分析,汉朝和鄯善国结盟,肯定会对北匈奴不利,而且能威胁西域各国的也只有北匈奴一家。所以班超断定北匈奴肯定也派了使者,对鄯善国造成了威胁。

为了证实自己的推断,班超把接待他们的鄯善侍者叫来,出其不意地问道:“我知道北匈奴的使者来了好些天了,他们现在住在哪里?”侍者感觉出乎意料,仓猝间难以回答,只好把情况照实说了。班超随即把侍者关押起来,以防其泄露消息,给下一步行动带来被动。

接着,班超立即召集部下一同喝酒。喝得高兴的时候,便用语言激他们:我们不远千里来到这极偏僻的地方,图啥呀?不就是想立大功,以求富贵吗?现在机会来了,匈奴使者刚过来了几天,而鄯善国王还在犹豫,如果他突然脑子进水把我们抓起来送给匈奴,那我们只能喂豺狼了。与其如此,不如趁夜把匈奴人灭了,鄯善王定会因此被吓破胆子,到时大功可成,事业也可建立了。”

理是那么个理,可以区区三十六个人,就在别人家的地头上搞事业,虽说胆子够肥,可风险也忒大了点。看到大家犹疑不决,班超慷慨激昂的说道:成败在此一举,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想成就不世功勋的就跟我去干他一票! 大伙都被班超的豪气所感染,齐声说道:好!

天刚黑,班超便带领部属奔向匈奴使者的营房。此时正好刮着大风,班超叫人当起了纵火犯。

火借风威,大火一个劲地呼呼地直窜。班超安排了10个人拿着鼓躲藏在匈奴使者营房前后击鼓呐喊,不知就里的匈奴人被吓得乱作一团。班超则趁机带领众人冲进匈奴的营地,并亲手结果了3个匈奴人,部属杀死了匈奴使者和随从士兵30多人,并全都砍下了他们的脑袋。其余的100多号人在梦中葬身火海,被活活烧死。

天亮后,班超叫来鄯善王广,把匈奴使者的首级给他过目。对他说道:看到了吧,跟汉朝作对就是这个下场。如果你们继续再和北匈奴混一块,绝对没有你的好果子吃!

看着血淋淋的匈奴脑袋,鄯善王广当场就吓软了腿,一哆嗦就长跪不起,答应从此臣服汉朝,为了表明诚意,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长安做人质。

班超一身是胆雄赳赳,带领三十六人为汉朝第二次经营西域开了个好头。他回来后向顶头上司窦固报告此次西域之行的成果,窦固大喜,详细地把班超的功劳上报给了刘庄,并且请求另外再选派使者出使西域。刘庄下令给窦固说:“有了班超这样的好干部,为什么要另选他人呢现在就任命班超为军司马,让他再接再励,继续去完成之前的功业。”于是,班超再次受命出使西域。

窦固想要加强他的力量,多调拨一些人马给他,谁知班超却说:“我只愿带上原来跟随我的30多个人就够了。如果真有什么不测的话,人多了反而是累赘!”还带领他的三十六人使团再次踏上了通往西域之路,这次的目的地是于阗国。

这时的于阗国王广德刚把他们的邻国暴打了一顿——攻破了莎车国,正在西域南道称王称霸,于阗国由于投了北匈奴,成为北匈奴的附属国,所以对付起周边的小国也毫不手软。而北匈奴人在于阗国派出了长驻代表,监护他们的国家。

班超来到于阗后,广德王对他很冷淡,礼意极不周到。这个国家有个风俗,就是信巫。北匈奴驻于阗代表见汉朝派到来,就买通巫师撒布谣言说:“神人发脾气了,为什么要亲近汉朝汉朝使者有一匹騧马,赶快牵来祭祀,以平息神的怒气!”

广德王就派人到班超那里,讨要那匹马。班超暗地里了解了这个情况,便对来人说不就是一匹马吗?让巫师自己来牵好了!

巫师听说汉使答应把马给他,就屁颠屁颠的跑过来准备牵马,班超当即拔剑砍下巫师那颗专门用来装神弄鬼的脑袋送给广德王,并用言辞对他严加斥责。广德王早听说了班超在鄯善国的所作所为,这回见班超连说话比他这个国王还管用的神巫都敢杀,这是不把神鬼放在眼里的节奏啊!终于害怕起来,颈后直发凉的广德王最终做出明智的选择——令击杀常驻于阗的匈奴使者向班超投降。班超重赏广德王及其下属,就此把于阗震慑安抚下来。

班超凭着一身胆气和过人智慧,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栗弋国,属康居。出名马、牛、羊、蒲萄众果,其土水美,故蒲萄酒特有名焉。严国,在奄蔡北,属康居,出鼠皮以输之。

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居地城,属康居。土气温和,多桢松、白草。民俗衣服与康居同。莎车国,西经蒲犁、无雷至大月氏,东去洛阳万九百五十里。

匈奴单于因王莽之乱,略有西域,唯莎车王延最强,不肯附属。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常敕诸子,当世奉汉家,不可负也。天凤五年,延死,谥忠武王,子康代立。

光武初,康率傍国拒匈奴,拥卫故都护吏士妻子千馀口,檄书河西,问中国动静,自陈思慕汉家。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乃承制立康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五十五国皆属焉。

九年,康死,谥宣成王。弟贤代立,攻破拘弥、西夜国,皆杀其王,而立其兄康两子为拘弥、西夜王。十四年,贤与鄯善王安并遣使诣阙贡献,于是西域始通。葱领以东诸国皆属贤。十七年,贤复遣使奉献,请都护。天子以问大司空窦融,以为贤父子兄弟相约事汉,款诚又至,宜加号位以镇安之。帝乃因其使,赐贤西域都护印绶,及车旗黄金锦绣。敦煌太守裴遵上言“夷狄不可假以大权,又令诸国失望”诏书收还都护印绶,更赐贤以汉大将军印绶。其使不肯易,遵迫夺之,贤由是始恨。而犹诈称大都护,移书诸国,诸国悉服属焉,号贤为单于。贤浸以骄横,重求赋税,数攻龟兹诸国,诸国愁惧。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是时贤自负兵强,欲并兼西域,攻击益甚。诸国闻都护不出,而侍子皆还,大忧恐,乃与敦煌太守檄,愿留侍子以示莎车,言侍子见留,都护寻出,冀且息其兵。裴遵以状闻,天子许之。二十二年,贤知都护不至,遂遗鄯善王安书,令绝通汉道。安不纳而杀其使。贤大怒,发兵攻鄯善。安迎战,兵败,亡入山中。贤杀略千馀人而去。其冬,贤复攻杀龟兹王,遂兼其国。鄯善、焉耆诸国侍子久留敦煌,愁思,皆亡归。鄯善王上书,愿复遣子入侍,更请都护。都护不出,诚迫于匈奴。天子报曰“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于是鄯善、车师复附匈奴,而贤益横。

妫塞王自以国远,遂杀贤使者,贤击灭之,立其国贵人驷鞬为妫塞王。贤又自立其子则罗为龟兹王。贤以则罗年少,乃分龟兹为乌垒国,徙驷鞬为乌垒王,又更以贵人为妫塞王。数岁,龟兹国人共杀则罗、驷鞬,而遣使匈奴,更请立王。匈奴立龟兹贵人身毒为龟兹王,龟兹由是属匈奴。

贤以大宛贡税减少,自将诸国兵数万人攻大宛,大宛王延留迎降,贤因将还国,徙拘弥王桥塞提为大宛王。而康居数攻之,桥塞提在国岁馀,亡归,贤复以为拘弥王,而遣延留还大宛,使贡献如常。贤又徙于窴王俞林为骊归王,立其弟位侍为于窴王。岁馀,贤疑诸国欲畔,召位侍及拘弥、姑墨、子合王,尽杀之,不复置王,但遣将镇守其国。位侍子戎亡降汉。封为守节侯。

莎车将君得在于窴暴虐,百姓患之。明帝永平三年,其大人都末出城,见野豕,欲射之。豕乃言曰“无射我,我乃为汝杀君得”都末因此即与兄弟共杀君得。而大人休莫霸复与汉人韩融等杀都末兄弟,自立为于窴王,复与拘弥国人攻杀莎车将在皮山者,引兵归。于是贤遣其太子、国相,将诸国兵二万人击休莫霸,霸迎与战,莎车兵败走,杀万馀人。贤复发诸国数万人,自将击休莫霸,霸复破之,斩杀过半,贤脱身走归国。休莫霸进围莎车,中流矢死,兵乃退。

于窴国相苏榆勒等共立休莫霸兄子广德为王。匈奴与龟兹诸国共攻莎车,不能下。广德承莎车之敝,使弟辅国侯仁将兵攻贤。贤连被兵革,乃遣使与广德和。先是广德父拘在莎车数岁,于是贤归其父,而以女妻之,结为昆弟,广德引兵去。明年,莎车相且运等患贤骄暴,密谋反城降于窴。于窴王广德乃将诸国兵三万人攻莎车。贤城守,使使谓广德曰“我还汝父,与汝妇,汝来击我,何为”广德曰“王,我妇父也,久不相见,愿各从两人会城外结盟”贤以问且运,且运曰“广德女婿,至亲,宜出见之”贤乃轻出,广德遂执贤。而且运等因内于窴兵,虏贤妻子而并其国。锁贤将归,岁馀杀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8490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3
下一篇2023-10-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