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告诉我亚历山大大帝一生的光荣事迹和一些名人对他的评价

有谁能告诉我亚历山大大帝一生的光荣事迹和一些名人对他的评价,第1张

  因为亚历山大死时年轻,又保持不败纪录,人们做了许多猜测,假如他活着会发生什么事,假如他挥军入侵西地中海诸国,他很可能获得成功,那么西欧的全部历史就会迥然不同。这样的猜测尽管有趣,但对评价亚历山大的实际影响没有多大关系。

  亚历山大是历史上最富有戏剧性的人物,他的经历和个性一直是力量的源泉。有关他生涯的确凿事实十分富有戏剧性,有关他的名字就有许多种传说。他的志向显然是做一名不受时空间限制的最伟大的勇士,似乎也应该给予他这种称号。作为战士,他智勇双全;作为将军,他无与伦比。在11年的奋战中,他从未打过一次败仗。

  然而他还是亚里士多德的弟子,是一位智慧非凡的人。他珍爱荷马诗歌。他认识到了非希腊人不一定是野蛮人,这确实表现了他远比当时的大多数希腊思想家更具有远见卓识。但是,在其它方面,他却目光短浅,令人瞠目。虽然他多次在战斗中冒过生命危险,但是却没有安排接班人,这是他死后马其顿帝国迅速瓦解的主要原因。

  一般认为,亚历山大是位颇受人喜爱的人物。他对被击败的敌人经常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和慰藉,但另一方面,却生性凶暴残忍,极端自私自利。有一次因酒后争端,他亲手杀死了他的亲密朋友、救命恩人克雷特斯。

  同拿破仑、希特勒一样,亚历山大对他的同代人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他在短时期的影响不如他们大概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交通和通信手段落后,使他的影响限制在地球的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亚历山大征服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使希腊和中东开化民族开始相互密切往来,因此极大地丰富了这两个民族的文化。在亚历山大在世期间及其死后不久,希腊文化迅速传入伊朗、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竹地尔和埃及;而亚历山大以前的希腊文化仅以缓慢的速度传入这些地区。亚历山大还把希腊的影响播及以前从未到达的印度和中亚地区。但是文化影响决不是单向传播的事。在希腊文化时代(亚历山大征服后的几百年间),东方思想,特别是宗教思想就传入了希腊世界。就是这种希腊文化──主要指具有希腊特征但也深受东方影响的文化,最终对罗马产生了影响。

  亚历山大在其征战生涯期间,建立了二十多个城市。其中最著名的是埃及亚历山大市,它很快便成为世界主要的城市之一,一个著名学术和文化中心。还有几个城市如阿富汗的赫拉特和坎大哈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城市。

  亚历山大、拿破仑和希特勒按其总影响而言似乎不相上下。但是人们有这样的感觉,亚历山大的影响会比其他两个人更加行之久远。基于这一点,他的名次排得比他俩略微高些,尽管他在短时期的影响不如他俩那么大。

关于信息素养和终生学习的亚历山大宣言

2005年11月6-9日,信息素养和终生学习高层研讨会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召开,与会者宣布:信息素养和终生学习是信息社会的灯塔,照亮了信息社会发展、繁荣和走向自由的进程,也以此庆祝亚历山大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的核心,它使人们在一生中都能够有效地搜寻、评估、使用和创建信息,以实现其个人、社会、职业和教育目标。信息素养是数字时代一项基本的人权,促进社会对所有国家、民族的包容。

终生学习使个人、团体和国家有能力实现其目标,同时利用日益变化的全球环境中不断涌现的机会共享利益,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他们及其所属机构应对技术、经济和社会的挑战,克服不利条件,促进所有人的共同富裕。

信息素养:

l 包括识别信息需求的能力以及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查找、评价、应用和创建信息的能力;

l 是个人、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地区和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元素;

l 提供有效地存取、使用、创建相关信息的能力,这些信息用来支持经济发展、教育、健康和人类服务以及当代社会的其它方面,因此为实现千年宣言和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的目标提供关键性的基础保障;

l 对当前技术加以扩展,使之包括学习、理性思考和跨专业的解释技巧,提高个人和团体的能力。

在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中,我们敦促政府和政府间组织实施可促进信息素养和终生学习的政策和计划。我们要求他们特别支持:

l 举办地区性和专题性会议,推动信息素养和终生学习战略在特定地区或社会经济实体中的采用;

l 教育、图书馆、信息、档案、健康和人类服务领域的人员在信息素养和终生学习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专业发展;

l 将信息素养融入以重要经济实体和政府制定政策与管理为目标的初级教育和继续教育之中, 融入工商业和农业领域咨询者的实践中;

l 增强妇女和其它弱势群体(包括移民、就业者、失业者)的就业率和工作能力方面的计划;

l 承认终生学习和信息素养是所有教育和培训认证所要求的建立一般能力的关键元素。

我们确信在信息素养和终生学习政策方面的强力投资可以创造公共价值,是建立信息素养的基本保障。

THE PRAGUE DECLARATION:TOWARDS AN INFORMATION

LITERATE SOCIETY

We the participants at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Meeting of Experts,organized by the US 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he 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Literacy,with the support of UNESCO,repersenting 23 countries from all of the seven major continents,held in Prague,the Czech Republic,September 20-23,2003,propose the following basic Information Literacy principles:

Information Literacy encompasses knowledge of one’s information concerns and needs,and the ability to identify,locate,evaluate,organize and effectively create,use and communicate information to address issues or problems at hand;it is a prerequisite for participating effectively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and is part of the basic human right of life long learming

Information Literacy,in conjunction with access to essential information and effectiv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plays a leading role in reducing the inequitise within and among countries and peoples,and in promoting tolerance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through information use in multicultural and multilingual contexts

Governments should develop strong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s to promote Information Literacy nationwide as a necessary step in closing the digital divide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an information literate citizenry,an effective civil society and a competitive workforce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a concern to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nd should be tailured by each to its specific needs and context

Infoemation Literacy should be an integral part of Education for All,which can contribute critically to the achievement of the United Nations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and respect for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In the above context,we propose for the urgent consideration of governments,civil society a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follow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he September 2003 Prague Conference Report should be studied and its recommendations,strategic plans and research initiatives implemented peditiously as appropriate(the report will be disseminated in December 2003)

The progress in,and opportuniti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above should be assessed by an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nformation Literacy,which could be organized in the first half of 2005

The possibility of inclus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within the United Nations Literacy Decade(2003-2012)shoud be consider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eacons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Alexandria Proclamation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Lifelong Learning

Celebrating this week’s confirmation of the site of the Pharos of Alexandria,one of ancient wonders of the world,the participants in the High Level Colloquium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Lifelong Learming held at the Bibliotheca Alexandrina on 6-9 November 2005 proclaim that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lifelong learning are the beacons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illuminating the courses to development,prosperity and freedom

Information Literacy lies at the core of lifelong learningIt empowers people in all walks of life to seek,evaluate,use and create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to achieve their personal,social,occupational and educational goalsIt is a basic human right in a digital world and promotes social inclusion of all nations

Lifelong learning enables individuals,communities and nations to attain their goals and to take advantage of emerging opportunities in the evolving global environment for shared benefitIt assists them and their institutions to meet techn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al challenges,to redress disadvantage and to advance the well being of all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rises the competencies to recognize information needs and to locate,evaluate,apply and create information within cultural and social contexts;

·is crucial to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individuals,enterprises(especially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regions and nations;

·provides the key to effective access,use and creation of content to support economic development,education,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and all other aspects of contemporary societies,and thereby provides the vital foundation for fulfilling the goals of the Millennium Dedaration and the 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and

·extends beyond current technologies to encompass learing,critical thinking and interpretative skills across professional boundaries and empowers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ing Information Society,we urge governments and 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o pursue policies and programs to promote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lifelong learningIn particular,we ask them to support

·regional and thematic meetings which will facilitate the adop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lifelong learning strategies within specific regions and socioeconomic secto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ersonnel in education,library,information,

archive,and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in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lifelong learning;

·Inclus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to initial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for key economic sectors and government policy making and administration,

and into the practice of advisors to the business,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sectors;

·programs to increass the employabi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ies of woman and the disadvantaged,including immigrants,the underemployed and the unemployed;

· recogni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as key el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ic capabilities which must be required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al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s

We affirm that vigorous investment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lifelong learning strateqies creates public value and is essent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埃及的亚历山大港, 是地中海的明珠.被誉为古代世界7 大建筑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 就建在该城法罗斯岛防波堤南端.该塔约在公元前280~前278 年建成, 毁於1326 年大地震.

公元前332 年, 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 在东征途中占领埃及.他在前往埃及西部锡瓦绿州朝拜阿蒙神时, 途经地中海滨的拉库台通村, 看中了这儿的地理位置, 下令以他的名字在此建立一座城市.到古埃及托勒密一世时 (公元前305~前283 年) 时, 这座小村一跃成为繁华的大都市、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地中海的海港.由於对外商品交换发达, 船只来往频繁, 迫切需要有一座灯塔来指引船只夜间航行, 托勒密一世就命令当时埃及杰出的工匠索斯特拉特设计建立灯塔.前后历时5 年, 在法罗斯岛上终於树起了高达135 米, 占地约930 平方米, 全部为石灰石、花岗岩、白大理石和青铜筑成的亚历山大灯塔.

 关於这座灯塔, 阿拉伯史学家伊本·谢赫 (公元1132~1207 年) 於1165年访问亚历山大, 写成了《艾列夫巴》一书, 较详尽描述了灯塔.1909 年, 德国工程师特里希根据各种文献绘制了灯塔的复原图.这两份材料是现今了解灯塔的主要依据.

 亚历山大灯塔的塔基用耐海水腐蚀的玻璃块填实, 隙间灌以熔化的铅水.塔身是由上、中、下三个部分组成.下层塔身底部呈正方形, 塔身随着上升逐渐收缩, 高约71 米, 底部每一边长为高度的一半, 上面四个角各安置一尊海神波赛敦的儿子口吹海螺号角的铸像, 以此来表示风向方位.中层呈八角形, 高38 米, 用华丽的大理石镶砌.塔楼四周建有许多精致的铜像, 传说有的铜像会昼夜鸣钟报时, 有的铜像手永远指向太阳, 跟着太阳移动, 日落西山, 手指自动下垂.上层呈圆柱形, 高约9 米, 上层塔身之上是一圆形塔顶, 其中一个巨大的火炬不分昼夜地冒着火焰.塔顶之上还铸着一尊高约7 米的海神波赛敦青铜立像.

 塔内约有300 个房间可以驻兵, 还装置有巧妙的铜镜, 可以从塔顶观察海面动静.而其高大的身躯据说在距离它60 公里的海面上就能看到, 由凹面金属镜反射出来的耀眼的火炬火光, 更使夜航船只在航行到距它56 公里的地点就能够找到开往亚历山大港的航向.

 然而, 亚历山大灯塔却几经磨难.公元7 世纪, 灯塔就部分被埃及国王拆毁, 公元880 年修复.约在公元1100 年左右, 八面体部分被地震毁坏, 仅留底层.公元1326 年, 灯塔全部为大地震所毁.

 1447 年, 埃及在旧址上修建起一座石头堡垒, 并一直保存至今.1966年被开辟为埃及航海博物馆, 展出绘画、模型、实物等, 介绍埃及的造船业和航海史.

 1993 年, 为了弥补亚历山大灯塔倒塌后给人类文明造成的这一大损失, 埃及政府在亚历山大市区的黄金地带, 即亚历山大会议中心和古代亚历山大图书馆附近, 重建了亚历山大灯塔, 为古城亚历山大锦上添花.

根据《亚历山大远征记》作者阿里安(古罗马)。亚历山大死后帝国被分割为四大部分:

卡山德辅佐亚历山大之子统治希腊,

吕辛马库斯占据色雷斯,

被称为“胜利者”的塞琉古一世得到了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

而托勒密一世(《亚历山大大帝》**中那个埃及老人,他就是托罗密一世,亚历山大最好的朋友和将军,他建立了埃及托罗密王朝,这个王朝最著名的人物是佩拉特丽克丝-埃及艳后)分得黎凡特(指地中海东部诸国)和埃及。

古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起,到公元394年止,经历了1168年,共举行了293届。按其起源、盛衰,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1) 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88年,公元前776年,伯罗奔尼撒的统治者伊菲图斯,努力使宗教与体育竞技合为一体。它不仅革新宗教仪式,还组织大规模的体育竞技,活动,并决定每4年举行一次。时间定在闰年的夏至之后。所以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正式载入史册,成为古代奥运会的第1届。当时仅有一个比赛项目。即距离为19227米的场地跑。

这一时期各城邦之间虽有纷争,但希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较发达,是运动会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公元前490年,希腊雅典在马拉松河谷大败波斯军之后,民情奋发,国威大振,兴建了许多运动设施、庙宇等,参赛者遍及希腊各个城邦,奥运会盛极一时,成为希腊最盛大的节日。

(2) 公元前388年至公元前146年,开始衰落。由于斯巴达和雅典长期的伯罗奔尼撤战争(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希腊国力大减,马其顿逐渐吞并了希腊。马其顿君王菲利普还亲制自参加了赛马。随后亚历山大帝虽自己不喜爱体育活动,仍积极支持,并视奥运会为古希腊的最高体育活动开幕式,为其增添设施。不过,这一时期古奥运会精神已大为减色,并开始出现职业运动员。

(3) 公元前146年至公元394年,古奥运会由衰落走向毁灭。罗马帝国统治希腊后,起初虽仍举行运动会,但奥林匹亚已不是唯一竞赛地了。如公元前80年第175届奥运会,罗马经济规律就把优秀竞技者召集在罗马比赛,而奥林匹亚只举行了少年赛。这时职业运动员已开始大量出现,奥运会成了职业选手的比赛,希腊人对之失去了兴趣。公元2世纪后,基督教统治了包括希腊在内的整个欧洲,倡导禁欲主义,主张灵肉分开,反对体育运动,使欧洲处于一个黑暗时代,奥运会也随之更趋衰落,直至名存实亡。公元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认为古奥运会有违基督教教旨,是异教徒活动,翌年宣布废止古奥运会。公元895年,拜占廷人与歌德人的阿尔菲斯河发生激战,使奥林匹亚各项设施毁失殆尽。公元426年狄奥多西二世烧毁了奥林匹亚建筑物的残余部分。公元522、511年接连发生的两次强烈地震,使奥林匹亚遭到了彻底毁灭。就这样顺延了1000余年的古奥运会不复存在了,繁荣的奥林匹亚变成了一片废墟。

古代奥运会比赛日程和项目

古代奥运会从第1届起, 决定每4年举行1次, 每届只举行1天。随着比赛项目的不断增多, 从第22届古代奥运会开始, 组织者决定将比赛时间改为3天, 加上开幕式、闭幕式及庆典活动, 整个会期为5天。竞赛项目增多为:五项全能(铁饼、标枪、跳远、角力、跑步)、拳击、摔跤、战车赛跑、赛马等。

古代奥运会自公元前776年第1届至公元前394年共举办了293届, 都是在古希腊奥林匹亚运动场举行。比赛场建在阿尔菲斯河谷北面的小丘旁。小丘经过修整成为看台,最初可容纳2万观众, 后扩大到45万人, 并设有160个贵宾席。比赛场长212米, 宽32米, 跑道长19225米, 表面未经特殊处理, 起跑处铺大理石。赛场西南部有练习场, 用石柱廊围起 ,形成一院落。一侧建会议厅、更衣室和浴室等。这里还有一个770米×320米跑马场, 供赛马和马车比赛用。

古代奥运会处罚规则

古代奥运会的比赛规则十分严厉,违者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这表现了他们的荣辱感。古希腊人认为,奥运会是神圣的,光明正大地取胜才是最光荣的。反之,则是对神圣事业的亵渎。

古代奥运会对弄虚作假者深恶痛绝。第90届古代奥运会上,一个名叫利哈斯的选手获得了冠军,他自称是斯巴达人,但经核实,他是另一个城邦的人,于是被取了名次。古代奥运会对于行贿受贿者更是严惩不贷,不仅要剥夺冠军的称号,还要罚重金以警世人,罚金则用于雕刻宙斯像。第98届古代奥运会上, 一拳击运动员因买通另外3名敌手取胜,结果4人皆被罚重金。古代奥运会的组织者用这4人的罚金雕刻了4尊宙斯像,其中一尊还刻上以下警句:奥林匹克的胜利不是可用金钱买来的,而需依靠飞快的两脚和健壮的体魄。

门球 飞艇 飞镖 马术 手球 击剑 龙舟 田径 台球 帆船 网球 冰球 冰壶 技巧 足球 围棋 体操 汽车 武术

拔河 钓鱼 定向 信鸽 举重 柔道 垒球 桥牌 健美 射击 射箭 拳击 排球 救生 棒球 游泳 登山 毽球 跳水

滑水 滑轮 摔跤 赛艇 潜水 篮球 壁球 藤球 F1 蹦床

皮划艇 动力伞 热气球 健美操 跆拳道 滑翔机 曲棍球 自行车 乒乓球 羽毛球 牵引线 滑翔伞 摩托车 摩托艇

橄榄球

飞机跳伞 艺术体操 车辆模型 中国象棋 冬季两项 花样滑冰 花样游泳 体育舞蹈 沙滩排球 现代五项 国际象棋

轻型飞机 速度滑冰 铁人三项 航天模型 高山滑雪 高尔夫球 越野滑雪 短道速滑 跳台滑雪 舞龙舞狮 悬挂滑翔

软式网球 军事五项

无线电测向 自由式滑雪 超轻型飞机 业余无线电台

1 2

亚历山大是自杀死的。

亚历山大为塞琉古帝国国王安条克三世在位时的将军,并被任命为波西斯总督。当前223年安条克三世即位以后。

他分别任命亚历山大和亚历山大的兄弟莫伦为帝国重要行省的总督,但亚历山大他们相当厌恶安条克的重臣赫米亚斯,赫米亚斯善耍阴谋使人相当忌惮,且在当时权贵一时。

两人因而联手发动叛乱。赫米亚斯似乎暗自希望安条克三世陷入许多危机,向安条克三世推荐无能的将军平乱,使叛乱扩大以至于失去整个巴比伦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

安条克三世被迫亲自率军平乱,并在阿波罗尼亚战役中击败莫伦和亚历山大,而莫伦在战场上自杀,幸存的亚历山大逃回波斯后,为免族人落入安条克三世手中,把母亲与莫伦家人杀掉后,自杀。

扩展资料:

亚历山大在其征战生涯期间,建立了二十多个城市。其中最著名的是埃及亚历山大市,它很快便成为世界主要的城市之一,一个著名学术和文化中心。

还有几个城市如阿富汗的赫拉特和坎大哈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城市。亚历山大、拿破仑和希特勒按其总影响而言似乎不相上下。

但是人们有这样的感觉,亚历山大的影响会比其他两个人更加行之久远。基于这一点,他的名次排得比他俩略微高些,尽管他在短时期的影响不如他俩那么大。

—亚历山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404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