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县级以下的教育单位有哪些

定西市县级以下的教育单位有哪些,第1张

安定区东方红中学、陇西县通安小学、临洮县第一实验小学等。定西市县级以下的教育单位有安定区东方红中学、陇西县通安小学、临洮县第一实验小学、渭源县会川中学、漳县武阳西街小学、岷县西城区小学等。安定区16所:安定区东方红中学;安定区福台高级中学;安定区定西理工中专;安定区公园路中学;安定区中华路中学;安定区交通路中学;安定区大城小学;安定区东关小学;安定区公园路小学;安定区中华路小学;安定区巉口中心小学;安定区内官营中心小学;安定区李家堡中心小学;安定区团结中心小学;安定区南苑幼儿园;安定区福台幼儿园;通渭县13所:通渭县幼儿园;通渭县文庙街小学;通渭县西关小学;通渭县温泉路学校;通渭县通和小学;通渭县碧玉学校;通渭县陇川学校;通渭县襄南学校;通渭县马营镇初级中学;通渭县平襄初级中学;通渭县思源实验学校;通渭县第一中学;通渭县第二中学;陇西县17所:陇西县第一中学;陇西县文峰中学;陇西县第二中学;陇西县巩昌幼儿园;陇西县幼儿园;陇西县实验小学;陇西县文峰小学;陇西县福星小学;陇西县城关一小;陇西县首阳小学;陇西县渭河小学;陇西县通安小学;陇西县菜子小学;陇西县巩昌中学;陇西县南安中学;陇西县渭州学校;陇西县紫来学校;临洮县16所:临洮县幼儿园;临洮县洮阳镇幼儿园;临洮县第一实验小学;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临洮县第三实验小学;临洮县金泽小学;临洮县南街小学;临洮县西街小学;临洮县北街小学;临洮县明堂小学;临洮县洮阳初中;临洮县明德初中;临洮县椒山初中;临洮县廿铺初中;甘肃省临洮中学;临洮县第二中学;渭源县11所:渭源县幼儿园;渭源县清源镇第一小学;渭源县莲峰镇第一中心小学;渭源县路园镇路园小学;渭源县中心实验小学;渭源县会川镇西关中心小学;渭源县会川中学;渭源县清源中学;渭源县莲峰中学;渭源县第一中学;渭源县第四中学;漳县8所:漳县幼儿园职专分园;漳县武阳东街小学;漳县武阳西街小学;漳县盐川小学;漳县盐井小学;漳县武阳中学;漳县城关中学;漳县第二中学;岷县15所:岷县第一中学;岷县第三中学;岷县职业中专;岷县幼儿园;岷县西城区幼儿园;岷县岷阳镇第一中心小学;岷县西城区小学;岷县岷阳镇东关小学;岷县茶埠镇中心小学;岷县西江镇中心小学;岷县闾井镇中心小学;岷县城关初级中学;岷县岷阳初级中学;岷县中寨镇初级中学;岷县十里镇初级中学。

临涨县文峰中学2022高考升学率是一个很不错的问题,答案是目前还没有确定的数据。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和拓展。首先,升学率是由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来决定的,在高考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升学。其次,提高升学率需要学校与学生共同努力,学校要注重课内、课外培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要认真备考,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升学率的高低并不是学生的全部,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价值观的培养。

举个例子来说,就像今年的高考状元闫森森,他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这所学校在高考升学率方面一直表现优秀,但升学率不代表一切,更重要的是学校能够培养出像闫森森这样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他不仅在课业上表现优秀,还有强烈的公益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家族的命运。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让他们不仅能够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更能够成为具有实际价值的人才。

陇西二中和文峰中学相比,陇西二中更好,通过查询陇西二中和文峰中学相关信息资料可知,陇西二中无论是从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施上都要比文峰中学更好,并且陇西二中的学生学习成绩也普遍比文峰中学更好。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渭河上游,东接通渭县,南连武山、漳县,西邻渭源县,北靠定西市安定区,东经10461,北纬3498 ,东西宽52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辖10个镇,15个乡,280个村,24个居委会,1670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回等12个民族。全县已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农村贫困面下降到28%,3个村达到小康标准。

陇西又是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路桥的必经之地,面积2408平方公里,人口498万人。她以悠久的历史彪炳于华夏文明史册,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一度成为陇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甘肃省最早的省会。

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古建筑威远楼雄居县城中心,声闻四达;国家AA级森林公园仁寿山亭台楼榭,风景秀丽。天下李氏源于陇西,“陇西堂”闻名海内外。�

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东达古都西安,西临省会兰州,陇海铁路纵贯东西,宝兰二线横跨境内,定陇公路建成使用,连霍高速穿境而过,多条国、省公路与铁路在“旱码头”文峰镇交汇,成为连结周边数十个市州县的交通枢纽。

秦置陇西郡,汉设襄武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陇西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还一度成为甘肃省最早的省会,是陇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下下李氏源于陇西,历代英才辈出,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分别于1994年、1997和2000年成功举办了“陇西李氏文化全国研讨会”、“陇西李氏文化旅游观光节”和“陇西李氏文化第二次全国研讨会暨西部大开发陇西经贸洽谈会”。陇西将成为凝聚中华文化的重点县之一。

[编辑本段]千年药乡

陇西是全国地道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全县共有各类中药材资源313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连续5年稳定在26万亩以上,其中党参、黄牗红牍芪、柴胡等地道中药材面积占中药材种植面积的90%左右,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文峰、首阳两大药材市场年交易达10万吨以上,交易额超过5亿元。上海考察团在认真考察了当地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后,将陇西县作为上海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药材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县人民政府驻巩昌镇,邮编:748100;代码:621122;区号:0932

陇西县辖9个镇、8个乡:巩昌镇、文峰镇、首阳镇、菜子镇、福星镇、通安驿镇、云田镇、碧岩镇、马河镇、渭阳乡、宏伟乡、和平乡、柯寨乡、双泉乡、德兴乡、永吉乡、权家湾乡。

[编辑本段]地形地貌

全县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612-2778米,构成南山、城川、北山三块条状狭长地带,北山为黄土梁峁沟壑区,城川为渭河河谷平原,南山为中低丘陵,耕地11978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28亩全县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属温和半干旱区,适种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等10多种,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油菜、药材、大麻等,中药材党参、当归、红黄芪等素以质优量大走俏国内外市场,已形成地方拳头产品�撂夭�方鹎�狻⒖谔酢⒒鹜缺挥��b>陇原三绝”,腊羊肉、荞粉、腌驴肉、烧鸡粉被列为全省“名特小吃”。

[编辑本段]自然条件

位处西北黄土高原边缘与秦岭支脉丘陵地带之间,为典型的黄土梁峁与河谷地形。构成南山(二阴地区)、川区(渭河水川地区)、北山(干旱地区) 三块条件明显差异的小区环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城位于渭河南岸二级阶地上,主要为第四系地层,上部以黄土为主,下部为砂砾卵石层。土层除湿陷性黄土外,一般较为稳定,地基承载力每平方米12吨—--15吨。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

[编辑本段]气候条件

陇西地处中纬内陆,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 。年平均降水量4458毫米,蒸发量144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292小时。城区年平均气温77,年平均无霜期146天,绝对无霜期仅有97天。由于受东亚大气环流和青藏高原外围特殊地形的影响,降水量年际差异大。为农牧气候过渡地带,宜农宜牧,以农业为主。川区、北山为温和干旱区,适宜小麦生长,为全县主要产粮区。南山为温寒半湿润区,发展牧业有一定条件。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大理石矿:位于本县东四十里铺东南约2公里渭河岸。岩体宽度100米—— 200米,长420米,面积约55万椒矫祝�晒┛�傻脑26万立方米(165万吨)。磨光后,有深灰色和浅灰色2种,年产大理石板材1700平方米。

石灰石矿:位于县境东南21公里的石门,工程控制长度达500米,矿体剖面平均厚423米,远景储量约300万吨。渭河及各支流河谷石灰石藏量丰富,年产石灰10万吨,可满足本县工业和民用建筑之需。

砂和粘土:辽西河的细砂质量最佳,技术指标完全符合建筑要求;粘土全县均有分布,河浦及首阳地区的较好,烧制的砖瓦、瓦器,质量上乘。全县有20门以上轮窑砖瓦厂20多家,已形成年产15亿块机制砖、300万块机瓦生产能力。以原料好,造型正,抗压强度高而畅销市场。

2、水资源

陇西县地表水、入境水9750万立方米,自产水8012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78 亿立方米,年总开采量可达3300万立方米,城区人均占有水资源658立方米,目前年开采量为1700万立方米,仅占可开采量的50%。渭河流经县内461公里,南北7条支流均有灌溉之利。城区位于渭河川区,地下水资源可满足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要。

[编辑本段]陇西经济

中国西部药都,十大中药材基地之一。

西陇海兰新线上的璀璨明珠,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丰富的产业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乃海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编辑本段]陇西殊荣

“西北药都”、“千年药乡” “中国黄芪之乡”, “陇原三绝” “中国腊肉之乡”。

企业: 甘肃陇西凯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陇西金茂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宇臻物流公司、甘肃凯龙淀粉有限公司、陇西县恒利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陇原情肉制品有限公司 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 甘肃华腾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甘肃东兴铝业有限公司 甘肃三源机械有限公司 甘肃陇原中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陇西李氏文化

位于陇山以西、渭水河畔的古陇郡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李氏的发祥地。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巍巍陇山,泱泱渭水,孕育了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的陇西李氏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

陇西是李氏宗族的发源地,或是出于忌吊,唐朝废陇西郡,但“陇西”二字已作为大唐李姓的标志为世人所铭记。

仰韶文化、齐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的代表,在渭河流域,尤其在甘谷、武山、陇西、渭源的渭河上游两岸,散布很广,比较集中。在陇西地区,沿渭河南岸的黄土台地保存了许多仰韶文化遗址。这些遗址的分布从西到东,包括首阳镇的龙头山文化遗址、昌谷乡的梁家坪文化遗址、巩昌镇的张家坪文化遗址、文峰镇的暖泉山文化遗址等十多处。

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遗物丰富。有石器如石刀、石斧.石镞、石杵等;骨器有骨刀、骨针等。出土的陶器最多,如陶刀、陶环、陶纺轮、陶器皿等。陶器多属粗陶,其中彩陶表面红色,表里磨光,并有彩绘,如弧线三角纹、口沿单线纹等。尤其是尖底瓶的彩陶更为光彩夺目,造型独特优美,纹饰严谨,具有流畅感,充分体现了仰韶文化的风格和特征,它是彩陶中的瑰宝。齐家文化是新石器晚期的另一类型的文化,因最初发现于甘肃和政齐家坪而得名。齐家文化在甘肃境内的渭河流域分布较广。陇西地区发同有二十几处遗址,分布在渭河南北两岸的黄土台地上,包括首阳乡韩家坪、梅家咀,菜子乡沙家庄、牟家台子,巩昌镇周家庄,南安乡唐家坪,云田乡红上沟,文峰镇营盘坪。堡子坪等文化遗址。

[今古陇西之别]

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先生《古今陇西的区别和沿革》:

[编辑本段]陇西得名

“陇西”一词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古代“陇”与“垄”相通,指的是田埂。《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乘势起于陇亩之中。”这里的陇就是田埂的意思。

古代人们看到横亘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山脉如同田埂一样,就把它们称之为陇山。《辞海》中说:陇山是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又称陇坂,在陕西省陇县西,南北走向,延绵约120公里,是渭汉平原和陇西高原的分界。

这个陇山在甘肃古代地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将陇东、陇南、陇西称为三陇之地,后来又变成了甘肃的简称。它们的命名同陇山密切相关。古人自然而然将陇山以东划为陇东,陇山以西为陇西。而今天的陇南市和天水市、甘南的部分地区为陇南。所以甘肃也有三陇之地的说法。到了后来,人们将黄河以东、陇山以西的地区又统称为“陇右”。

[编辑本段]古陇西郡

古陇西是甘肃最早设置的郡

“陇西”一词引人注目时是在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这一年秦昭王设置了陇西郡,并修筑长城,以防御西部的少数民族,从根本上确保秦人后方的稳定。

史籍和考古发掘证明,秦人就是在以礼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域上发展壮大起来的。远在夏朝时,他们为夏王室“调鸟兽,鸟兽多驯服”,于是“赐姓嬴氏”。夏亡商兴之际,秦人去夏归商,因军功使“嬴氏多显”。至周朝时,秦人为孝王“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因功封于秦(今甘肃天水)号嬴秦,周王室让他们“以和西戎”。至秦襄公时,他们护送周王室东迁有功,被周王室分为诸侯,并且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秦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攻灭狄族,设置狄道。

战国秦长城就是将秦人的发祥地礼县及其周边地区围在了里面,有了长城自然要设置守护长城的部队和地方政府。位于战国秦长城起点不远处的狄道(今临洮),自然就成陇西郡的郡治。

西汉时,陇西郡管辖今天甘肃东乡以东洮河中游、渭水上中游,西汉水上游的广大区域。所有的史料证明,陇西郡政府所在地狄道就是在今天临洮县,由于岁月久远郡治的具体方位已不可考,《辞海》中也只是笼统地记述为“临洮县南”。

长期以来临洮的名气很大,然而县城并不算太大。但地理位置很重要。这里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宁、兰州两地的枢纽,也就是连接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中南两线的所在地。古人选择狄道作为陇西郡治是有他们的道理。

说起来狄道还有一段来历呢?尽管在战国时秦人修筑了长城,用以防御西方的少数民族;但并没有将少数民族驱赶到长城之外。大量的狄族仍旧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汉书》记载说:“县有蛮夷曰道”。所以狄道就是狄族居住的县,似乎和今天的民族自治县有点类似。

[编辑本段]陇西襄武

今陇西为古襄武

今天的陇西县是古陇西郡的一部分,《辞海》对今陇西县是这样记述的,陇西县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汉时在此设置襄武县,三国时为魏国陇西郡治所。唐时为渭州治所,宋置陇西县。

尽管今天的陇西县不能完全代表古之陇西郡,但属古代陇西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元、明、清三代,一度为陇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今天的陇西县即古襄武县在历史上是一个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的地方。中国文学史上的“陇西三李”都是今天的陇西县人,“李公佐、李朝威、李复言”这三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唯《莺莺传》及李朝威《柳毅传书》而已”。

从写作风格看三个人各有特点。李朝威写的《柳毅传书》给人们讲述了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了各种杂曲话本。这个诞生于中唐时期的传奇小说,代表了我国唐代传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同《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枕中记》等流传不衰。

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男女婚姻的神,称为月下老、月老。传说他有赤绳,若把它系在男女两方的脚上,虽仇人或相隔千里,终会结成姻缘。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定婚店》中就曾提到这件事情:唐代韦固在宋城南店遇一老人,这位老者在月光下翻书。他问老人,回答说,婚书,老人同时带有红色的绳子,用来拴住有情人,管宋城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题其店曰“定婚店”。这就是俗称媒妁为月下老人的来历。

以讽世小说著称的作家又有李公佐,也是陇西人。元和中曾任江西从事。他撰有传奇:《南柯太守传》、《庐江冯媪传》、《谢小娥传》等。其中《南柯太守传》记述了游侠之士淳于棼醉后被邀入“槐安国”,招为驸马,出任南柯郡太守,守郡二十年,境内大治。不料与邻国发生战争,紧接着公主去世,国王将他遣返故乡。这时他被惊醒,方知是“南柯一梦”,人生原来不过如此而已。

除了“三李”以外,今陇西地还曾经出过众多名人,如汉医术方士封衡,与华佗齐名,著几本医书等。汉右将军廉褒、宋少傅王德,抗金战功赫赫,都是著名军事人物。

[编辑本段]陇西教育

陇西师范学校:http://wwwlsgsseducn

陇西新闻媒体:http://wwwgansu0932comcn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53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学347所,驻陇单位和社会办学力量办6所。教育部门办学中有普通完全中学7所,职业中学4所,独立初中27所,九年制学校14所,小学271所,幼儿园5所。在校学生总数116465名,其中普高12306人,职高2575人,初中29797人,小学67332人,学前幼儿4455人。全县教职工5493人,其中专任教师5226人。

中学:陇西县第一中学 陇西县第二中学 陇西县文峰中学 陇西县首阳中学

陇西现象:高考上线率多年居全省前茅的陇西县,如今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又展现新的亮点:在校学生总数达4000人以上,专业扩展到30多个,每年输送异地就学就业毕业生1000多名。而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业结合的大胆探索,促进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依靠自身力量提升职业教育的成功之路。这些经验,被业内人士称之为“陇西职业教育现象”。陇西县牢固确立教育项目发展观,向上抓争取,向外抓引进,向内抓聚集,尽全力确保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以教育项目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该县在成功实施了总投资2140万元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试点项目之后,又相继实施了总投资669万元的县二中等10所学校一期“危改”项目工程、总投资200万元的职教中心建设项目以及“逸夫工程”、“希望工程”等援助项目。还采取一年修建、三年

付款的方式,在全县近百所学校组织实施了县列“初中招生解急”和“小学排危抢险”工程,总投资达773万元。新建陇西中学项目、陇西三中和陇西县紫来学校二期危改项目也已相继开工,陇西县姚家沟基地小学项目等一批项目正在积极筹建之中。这些项目的有效实施,不仅大大改善了全县的办学条件,也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兴教助学的热情。

目前,陇西县跻身全国“两基”先进行列。自“九五”以来,全县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总投资达到6000万元,使近200所学校旧貌换新颜,确保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真正落实。

政府官方网站:http://wwwlongxigansugovcn/

陇西在线论坛:http://wwwgansu0932comcn/bbs

陇西县文峰中学不挂网公布此类信息。

建议直接询问学校办公室、教务处或你的班主任。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学,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献瑞,吉星临门。

祝你学业进步,马到功成。

2022年正取4908分、保送4810分。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渭河上游,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中部。东接通渭县,南连武山、漳县,西邻渭源县,北靠安定区。隶属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自古为“四塞之国”,兵家必争之地。远在史前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仰韶、齐家等文化遗址。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 年)始设陇西郡,汉初设襄武县,始有建置。隋改陇西县,县名沿用至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687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