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可设置哪些比较新鲜的有趣的游戏

小学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可设置哪些比较新鲜的有趣的游戏,第1张

有多种多样的表演项目:健美操、秧歌舞、武术、呼啦圈、弹弹球等。⑴健美操:徒手操,采用动感十足的音乐,融合现代舞和健身操动作,充分表现学生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参与者:60名四、五年级学生;有三个队形变化,时间2分钟。⑵秧歌舞:采用民族民间音乐,双手拿八角手绢,综合秧歌舞和民间汉族舞动作要素,让学生跟着轻快的节奏,尽情感受我国汉族民间秧歌舞的文化底蕴。参与者:80名三年级学生;有两个队形变化,时间2分钟。⑶武术:全男班的武术队伍,采用气势雄壮的中国音乐,耍出一套整齐有力的中国拳法,展现我国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功夫,充分显示男儿气概。参与者为70名四年级男生;有二个队形变化,时间2分钟。⑷呼啦圈:活泼可爱的健康歌,舞出一群呼啦圈能手。他们有时飞转,有时玩弄手中的圈圈。是徒手与拿呼啦圈相结合的可爱舞蹈。参与者为60名三、四年级女生;有两个队形变化,时间2分钟。⑸弹弹球:采用兔子舞动感音乐,进行时兴的弹弹健身球操,并且融入了健美操优美动作,加上巧妙的队形变化,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手脚协调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参与者为80名五年级学生;有三个队形变化,时间2分30秒。此外,还有其他活动项目:跳飞机、木头人、丢手绢,参与者:一年级师生。竹竿舞、拔河、抛纸球,参与者:二年级师生。花样跳绳,参与者:三年级师生。二人三足、毽球、参与者:四年级师生。独轮车、人棋、羽毛球,参与者:五年级师生。踏板车、呼啦圈、踢毽子,参与者:六年级师生。乒乓球,参与者:学校乒乓球队。轮滑,参与者:轮滑队。游泳,参与者:学校游泳队。射箭,参与者:学校射箭队。总共24项活动项目3.圈圈集体舞,参与者:全校师生4.放松舞,参与者:全校师生。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HjJQrlkln8 2009年2月25日(星期三)上午,洲头中心小学举办了第三套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培训,参加培训的老师都是各完小少先队辅导员。

《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统广播体操》是近10年来教育部第三次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创编的新的广播体操。洲头中心小学在2008年10月就开始在本部小学练习。根据本学期《洲头中心小学工作重点》的安排,在本学期向全乡各完小全面推广第三套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因此在2009年2月25日(星期三)上午,洲头中心小学举办了第三套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培训。

通过短暂的一上午培训,各完小辅导员老师都一致认为,第三套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对于促进小学生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与第二套小学生广播体操《雏鹰起飞》有所不同,此套广播体操不但更加注重对学生身体姿态、灵敏性和协调性的培养,突出动作的规范、活泼、舒展、轻快,动作幅度更大、变化更多,运动量增加,而且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清晰、动感强,让练习者有陶醉之感。

为了深入开展推动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多种形式,实施推行新广播操的开展。新学期第二周,黄岩茅畲逸夫学校小学生就在体育老师指导下,开始学做全新的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同时,组织学生观看《第三套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录象片,使学生对“七彩阳光”示范动作分解看得仔细认真,规范动作要领学习得更加准确。

据悉,第三套广播体操是由教育部组织创编,分“七彩阳光”“希望风帆”(小学)和“舞动青春”“放飞理想”(中学)等四套体操组成。跟前两套广播体操相比,这套广播体操突出特点是以身体各部位活动为主,身体活动的幅度比较大,运动量有提高。

与此同时,第三套广播操还广泛吸收了广播操、体操、健美操、武术等方面的动作元素。其中,“七彩阳光”不少姿势模仿了动物的动作,低年级学生做起来将更加趣味形象;“希望风帆”吸收了海军旗语的6个手势,象征“扬帆起航、活泼成长”;“舞动青春”加入了健美操和街舞元素;“放飞理想”则将中国拳术、太极的动作要领融入其中。图为黄岩茅畲逸夫学校小学生正在学习《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的“七彩阳光”和观看《第三套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录象片。

本学期一开始,第五小学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在全校推广“第三套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此套广播体操融入健美、舞蹈等动作,比以往的广播体操更加活泼,更具艺术性,让人耳目一新。此套广播操比以往的广播操更加活泼,更具艺术性,有效地加强了对学生体态和协调性的培养。广播操天天做,让学生喜欢,引起兴趣是前提,新版广播操与原有的相比,具有简便、多变、全面、适量等特点,学生做起来方便易学,普及性高;动作变化多,活跃性强;锻炼全面,四肢协调性好和运动适量,易有成效。为了推广此套新广播体操,学校在多方联系无法购买到教学光盘的情况下,学校体育组结合学校的工作安排,迅速拟定了推广方案,体育教师先行,通过网络开展学习,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教学,同学们学的高兴、学的轻松。经过一个月教学,第三套儿童广播体操已在学校大课间时间正式开始实施。

此套广播体操由教育部组织编创,由“七彩阳光”“希望风帆”和“舞动青春”“放飞理想”等四个体操组成,前、后两部分分别面向小学和中学生。它吸收了广播操、体操、健美操、武术等方面的动作元素,其中“七彩阳光”不少姿势模仿动物的动作,“希望风帆”吸收了海军旗语的手势,“舞动青春”的音乐宛如圆舞曲,许多动作像舞蹈,“放飞理想”动感十足,中国拳术的握拳手势、太极的吸气呼气要领都融于其中。据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的广播体操身体活动幅度更大,运动量增大,更加注重对学生体态和协调性的培养。

广播体操是中国半世纪全民健身的缩影。我国1951年至1997年共颁布了8套广播体操。1998年起,教育部先后推行了第一套、第二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传统广播体操都是口令式的,刻板有余,个性不足。第二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开始融入音乐韵律并加入滑雪等体育动作,第三套更加活泼。尽管学生学习1.对正确动作的技术概念不清楚

(1)上肢动作

上肢动作是指手臂在不同位置上的控制和变化,学生在练习时经常由于不清楚正确动作的概念导致手臂位置、手型控制不准确,尤其对肢体运动位置感觉差的学生更为重要。如前举、上举应与肩同宽、掌心相对(并掌)、胸前平屈肩、肘、腕应在同一平面并平行于地面等基本概念。

纠正方法:学习动作前,应对常用的手型、手位的规范要求进行讲解和练习,体会手型和手位的控制要领,培养正确位置的控制意识。在每节操的教学中强调每个动作的手型和手位的规范和要求,使学生清晰地掌握每个动作的正确概念,并反复练习,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2)躯干动作

躯干动作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也是犯错最多的。由于对动作概念不清而大大降低了每节操的功能性,如体侧运动体侧屈时,屈髋或转上体、体转运动转体时脚的方向改变,脚跟提起等错误动作,改变了动作性质,失去或降低了伸展拉伸侧腰肌的作用等。

纠正方法:学习动作前,应对常用的体侧屈、体前屈、体转等动作的规范要求进行讲解和慢动作示范,并利用镜子、墙壁或采取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方法,体会正确动作的要领,反复练习,培养正确动作的控制意识。

(3)下肢动作

下肢动作包括直立、点地立、开立、弓步、分腿半蹲、全蹲、跳跃等动作。如做弓步时,膝盖超过脚尖,后腿弯曲,脚跟提起;分腿半蹲时膝盖内扣;跳跃运动落地技术错误等。膝盖僵硬,无缓冲等错误动作,甚至可能引起膝、踝关节损伤。

纠正方法:学习动作前,应示范讲解正确动作,加强腿部柔韧和力量素质练习。在学习此类动作时,强调正确动作的意义,并反复练习。

2.肢体运动轨迹不清晰

《七彩阳光》动作简单,两拍一动的动作较多,对肢体的运动路线、轨迹要求较高。如第一节伸展运动第—八拍5~6右臂应经体侧上举,7-8经体侧还原,但部分学生经常出现经前上举或斜前上举和还原的错误动作。第六节腹背运动第三八拍3~4经体侧前举出现经上举至前举的错误动作等,从而导致动作不协调、不规范。

纠正方法:应用分解教学法,通过慢动作示范结合讲解,强调动作的起始位置、方向、路线和结束位置。让学生慢速体会动作,必要的情况下,教师给予助力和提示,帮助学生体会正确的手臂移动路线和轨迹。

3.动作节奏和动作发力不一致

为了提高学生的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能力,《七彩阳光》加入了对上下肢协凋配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动作。如在第五节第三八拍3~4伸膝同时体转的动作,易出现先伸膝后转体的错误。第二节第三八拍l~2出左脚向左同时转体90°呈前后开立的动作,易出现重心滞后的错误。

纠正方法:应用分解教学法,通过慢动作示范结合讲解,让学生慢速体会动作,加强学生身体协调性练习。让学生自己喊口令进行练习,口令可帮助学生熟记动作和节奏。

4.习惯性动作记忆的影响

由于受习惯性动作记忆的影响,容易造成动作混淆和遗忘。如《七彩阳光》是AABB的简单结构。但由于受上套操习惯性动作记忆的影响,易出现有的操节做成ABAB结构的错误。

纠正方法:总结动作规律,帮助学生熟记动作,防止动作的遗忘和混淆。如《七彩阳光》中,每一节动作均以左脚开始,左右对称。收左脚出右脚,收右脚出左脚,衔接流畅。随音乐进行动作记忆练习,帮助熟悉和记忆成套动作。

经过大家的学习总结,明确动作要领,即提高了大家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制定了一个合理的教学模式,那就是每天早操会上由邵新国和刘宏鹏两位体育教师教操,一天教一节,然后利用体育课(同一节体育课的合班上)积极认真组织新的广播体操的教学工作。体育教师结合图示,详细讲解动作要领,手把手耐心教学生掌握每一个动作。班主任做好督促管理学生的学习态度,着力精心培养助手。对于领悟能力更强的学生,采取超前教学,让这一部分学生先掌握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教学生,充分发挥小助手的作用。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自学,反复练习,认真揣摩,及时巩固。每一节课,及时检查学生对前一节课所学动作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动作。从而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新操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为更好的推广第三套广播体操《七彩阳光》,定于3月20日进行校内广播操比赛(遇雨顺延)。通过广播体操比赛,既达到了锻炼学生体质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是对新操的学习进行一次汇报展演。

我们中小学生处在一个生理、心理变化非常灵敏的一个阶段,我们以前学校都在做广播体操,为了使我们广播体操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更好的适应广大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部从98年开始就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我们在98年颁布第一套。在第一套广播体操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于2002年教育部又颁发了第二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

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以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理论为创作的基础,它的动作的设计注重适应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注重学生承受体育负荷的规律,符合有氧代谢的特点。动作以单人为主,路线变化较多,节奏明快,舒展大方。

在教育部和人民出版社的组织协调下,创编委员会从全国部分高校和中小学生选拔出14名专家,组成了创编工作组,为了符合广大中小学生身体特点,吸引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他们很好的锻炼习惯和体育精神,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学习,明确了创编的指导思想,遵循了教育性、健身性、科学性、意识性和适应性的五大原则,制定的动作创编方案,并明确了一下创编要求。 (2008-07-11 15:24)

[中国教育新闻网]:[马鸿韬]:一、符合学生学习和锻炼实际。广播操的实施对象是全体学生,因此首先比较明确动作创编要简单易学,易掌握,易普及。 (2008-07-11 15:25)

[中国教育新闻网]:[马鸿韬]:二、合理设计每套操的动作时间。根据中小学生身体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锻炼的实际效果来考虑确定动作时间为4分27秒—4分33秒之间。 (2008-07-11 15:25)

[中国教育新闻网]:[马鸿韬]:三、形成每套操独特的风格特点。在纵向上,始终保持了层次性、简洁性和必要的衔接性。同时体现出不同学段的特点,音乐的创作与整套操相匹配。做好四好,“好学、好教、好看、好练”等风格特点。为遵循创编原则符合创编要求,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了北京、上海、江苏、南京等地19所学校,并广泛收集了对广播操、体操、健美操、武术等方面的题材进行收集,经过汇报和审查,在动作创编组内,对各套操初审后上报审查,根据建议进行了修改,并在北京朝阳区学校进行了实验,根据是实验中反馈的问题以及学校老师和学生在培训过程中,教与学的问题,对部分动作和音乐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和修改,于5月20日教育部组织了专家对四套操进行了审定并通过。 (2008-07-11 15:25)

[中国教育新闻网]:[马鸿韬]:我坚信,学生在做第三套广播体操时,一定会有收获和快乐与健康。 (2008-07-11 15:2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866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