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到底该怎么练?

练字到底该怎么练?,第1张

可以报书法班,也可以买临摹贴。

快速练字方法如下:

1、读帖。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练字第一步一定要先练眼,练眼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帖。

2、摹写。摹写通俗讲也可以叫描红或类似描红。假如没有读帖概念而描红的话那只是非常机械的动作,收效甚微。只有在第一步认真读帖的基础上再进行第二步的摹写才会有效果。

摹写方法比较简单,最关键的是要在摹写的过程中再度记忆字用笔特点和结构特征,这是摹写的最终目的。

拿毛笔的正确姿势

vm6b      

不正确的坐姿和握笔是近视的第一原因。

  一.关于选帖

  书法练习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继之练南行、北碑、汉隶、秦篆等。把喜欢的风格书体,是欧体还是颜体还是褚体赵体,确定下来作为临习的范本。

  楷书是基础,是架子,架子不好写其他书体都很难看。因楷书比较工整、规矩,所以容易生硬呆板,缺少行气,而行楷比较灵动,可以弥补楷书的生硬,而但练行楷,容易轻飘,笔力不能入纸。

  楷书代表作有颜真卿的《多宝塔》、《东方画赞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神策军碑》、欧阳旭《九成宫》等。

  行书代表作中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还有如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巙,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何绍基等,都擅长行书或行草,有不少作品传世。

  草书的代表作品有王羲之《十七帖》、怀素《千字文》等。

  二.文房四宝

  初学,一帖,一笔,一瓷杯,一钟墨汁,数张黄纸足用。工具的质量不能太差,否则很容易打击初学者的兴趣。

  笔:毛笔依毛质的刚柔,大致可分刚毫,柔毫,兼毫笔三类刚毫笔笔性较刚健,写出来的字比较劲挺,如狼毫笔;柔毫笔笔性较柔软,写出来的字比较浑厚,如羊毫笔;而兼毫笔则是杂用刚性毛和柔性毛所制的笔,如七紫三羊,笔性刚柔相济。

  选笔则要注意“尖,齐,圆,健”四个要点∶笔锋要“尖”;按开时要“齐”;笔肚要饱满而“圆”;笔毛挺“健”而具有弹性。发笔时要用冷水,全部发开,用完后洗笔。

  买回来笔头都是有胶的,取温开水一杯,泡上一天,自然化开。初学的话宜用笔锋三四厘米的。有人主张初学用羊毫长锋,但我觉得太难驾驭,推荐兼毫。每次用笔前用水润一下笔,然后用纸巾吸至九分干,然后沾墨。每次练完,笔最好要洗干净。因墨汁具有腐蚀性。然后悬挂风干。

  墨:墨以质地细致,含胶轻的为佳,最好用轻松烟,墨色黑而有光泽,微带清香。磨墨时,要用新水,动作要领是“重按轻移”,以求发墨浓淡适中。墨汁随磨随用,隔夜后,会失去光彩。至于现代商家所售墨汁,选购时,用纸片沾试,如果上淡下浓,有沉淀变质现象,便不可买。

  初学者不需要用墨条自磨,一得阁的墨汁就好,练习已经完全够用。

  纸:纸大体分为强吸墨的,弱吸墨的两大类。宣纸,棉纸,毛边纸吸墨适中,适合写字;至於纸面光滑,不易吸墨的,初学者不易掌控,且会伤笔,应要避免。纸怕皱,皱则受墨不全;也怕潮,潮则字迹涣散,所以要用另外一层纸包好,放在干爽处。

  对初学者,九宫格毛边纸就好,很方便。没有格子的,自己叠出长宽大概为七厘米的印子就好。

  砚:砚石以质地细润而能发墨的为上品。砚台用毕,要马上清洗乾净,以免积存宿墨,有害笔尖。

  对初学者,拿一个小瓷盘,当做砚台的替代品。陶瓷的好处在于容易洗干净,用完拿自来水一冲,拿纸巾一捋,极省事。

  此外,写字还要准备一些其他的用具,如∶纸镇,用以镇压纸张,以免风吹滑动,影响书写;垫布,用毛织品垫在纸下吸墨,要避免平滑,以免粘墨脏污纸面;笔搁(笔山),用以搁笔,使笔墨不易沾污他物;笔帘(笔床),用细竹编成,以包裹毛笔,便於携带等等;都是用心练字者不可少的。

  三.写字的姿势和执笔

  书写的姿势,以自然舒适为原则,一般以坐姿为主,练习到一定程度,为照应全局,也可采用立姿。初学者要注意身体坐直,肌肉放松,胸膛离开桌缘,手肘自然向外张开,两脚放平,头部保持端正,身体略向前俯,通常是一手按纸,一手执笔,两眼直视笔端,眼睛余光关照纸面。

  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就写不好捺,写不好横,写不好钩,很难顺手,甚至每写一笔,就得挪动一下右手。同时,写出的线条一无骨气,二无韵律,字形也就谈不到舒展大方。

  笔杆的斜度,写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写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超过这个部位,写出的笔画,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笔杆斜度不适当,笔速要受到局限的,并且不可能写出飘然、神韵的字形来,因此不应倾斜“虎口”处。

  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写出的字,不能开阔大方。

  写字好坏,在姿势和执笔上有绝对关系。如同木工锯木一样,如果姿势和拿锯不正,即便“线条”画得再直,你也要锯歪的。

  执笔写字还要注意腕法,腕法分为枕腕,提腕,悬腕三种。腕、肘同时平放於桌面的是枕腕法,适合写小字;腕部悬空,肘仍贴住桌面的是提腕法,适合写中楷;至於十二公分见方以上的大字或行草书,就要用悬腕法,腕肘全部悬空,以求挥洒自如了。

  四.书法的理论

书法字体应该分为两个基本点,一个“骨”,一个“肉”,任何一个字都是由骨肉组成的。所谓的骨就是书法字的间架结构(字与字之间的疏密程度、距离、整齐程度),笔画之间的疏密程度,字整体的紧凑程度、稳定程度,空间分布,字体大小,笔画之间的距离,开张等等,是距离和角度的组合。所谓的肉,就是指笔画的粗细,长短,溜滑,折拐四个指标。

练习书法的基本在于书法“骨”,而书法的精髓在于“肉”。有骨无肉的书法没有美妙的感觉,有肉无骨的书法没有和谐的感觉。而书法初学者应该首先从书法的“骨”学起。

练习书法得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练习字骨阶段,第二阶段是练习字肉阶段,第三阶段是练习骨肉阶段,第四阶段是练习字体阶段,前两个阶段是临摹阶段。

第一阶段,练习字骨阶段

首先不要用毛笔直接练习,书法初学者应该用铅笔在字帖上临摹——描线。描线的方法是把半透明的纸张叠放到字贴上,然后用铅笔画字的笔画中心线。由于毛笔字的笔画一般有几个毫米(mm)粗细,要画出中心线必须自己把握,所以就是一种很好的练习。

现在可用水写布进行描红,氛围笔画描红,字体描红。

第二阶段,练习字肉阶段

练习“字肉”阶段的初期应该依然用大体字来练习,这主要还是同时练习臂力和腕力的需要。应该先练习臂力,后练习腕力,而练习臂力必须用大号字体。初学者用大号字练习“字肉”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真切的体会笔画的粗细、长短、转拐、快顿等指标。所以就会进步很快。

练习“字肉”的方法是从大到小,采取临摹方法。先练习大体字,再练习中体字,到了水平很高的时候练习“蝇头小楷”。

第三阶段,练习骨肉阶段

其实练习第二阶段也必须练习字骨,但是往往许多人对于单个字掌握得很好,却对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各个字的大小掌握得很不好。有的练习者写的字有些大有些小,有些紧,有些疏,有些逐渐变大,有些逐渐变小,有些越写越斜,有些段落弯曲等等。这些都是字体骨肉综合能力欠佳的表现。

在这个阶段应该能够脱离描线和临摹,照着就能书写,或者凭借自己记忆就能书写。书写的主要字体还是柳体、赵体、欧体、颜体等。

第四阶段,练习字体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临摹各种字帖,不仅有楷书,还练习行书和草书。不仅练习柳体、赵体、欧体、颜体、瘦金体,还练习各个名家的字帖。

这个阶段完全脱离了临摹阶段,进入揣摩阶段。

这个阶段基本进入“意念练习”阶段。一般不需要亲自动手来写,只要在心里面来写基本就能提高水平。

总体来说,一个良好的书法学习过程应该经过描线阶段、临摹阶段到揣摩阶段,最后到意动创造阶段等四个阶段,从练习顺序上说,先练字骨,后练字肉,在综合练习字骨字肉,再练习各种流派,最后自由练习。

  五.练习书法的步骤和方法

  学习书法先临摹后创作,先继承后创新,这是最起码的程序和方法。临摹重在技术训练,掌握古人书法作品中的技法规律;创作重在艺术体悟,领略古人书法作品中的艺术韵味。没有扎实、认真、刻苦的临摹,创作只是一句空话。

  学习书法离不开碑帖,离不开临摹,只有对古代优秀碑帖心追手摹,才能掌握各种书体的基本技法(如用笔、结字、章法、韵味等),也才能体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精妙所在。

  选定字体的过程叫选帖,在选帖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黑体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

  关于入帖和出帖,要先入后出,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

  读帖善悟,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所谓读帖,即书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

  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帖临一本,书观百家。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蓝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

  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在作业纸上,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作业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

  第五步创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六.练练书法的若干问题

  1、学书法的步骤应当怎样安排

  先从楷书基本笔画学起,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种。

  一个字好比一台机器,基本笔画练好,等于把“零件”加工好;练好偏旁部首,就好比开始“组装”;练整个字形,就等于进入“总装”。就是说,先学“分解”,后学“连贯”。所以说,楷书是基础,而基本笔画则是基础的基础。

  在练写基本笔画时,要分类去练。如练写“丶”时,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别练好,然后后再写“连贯”,进行组合。

  一般的规律:练楷书先练基本笔画;再练笔画顺序;三练偏旁部首;四练字形结构;五练分行布局。

  2、学字必先练楷书

  先练楷;再练行;三练草。只有练好楷书,基础牢了,再写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练好楷书,写出的字,才能笔不浮滑,体不支离。

  3、怎样安排好字形大小

  中国汉字有大有小,形状各异,我们管它叫“参差有序”。笔画多的写细稍收缩,笔画少的写粗稍扩散。要写得大小匀称,不要象棋子不分大小一律排列。

  4、横竖有原则写法

  写“横”要稍斜,左边低,右边高,其斜度约在5-7度上下。不要低于5度。不要高于7度。这是因为人的两眼视觉并不平衡,如果把“横”画写成平直,那么,由于两眼的错觉,看上去右端的末尾似乎倒下去了,很不自然。

  汉字的“竖”画比较重要,在一字当中起着栋梁作用。虞世南在《笔随论释行》说:“为竖必弩,贵战而雄。”故写竖画要刚劲有力。如中、牛、千、山等字。

  5、练字用纸

  用方格本较好,因为它有一定的方格,对你练写的字形在规范上有一定的约束。在练写时要按行按序进行,每写完一页,就要分析一下,看看差距在哪?每写完一本,也要留存起来,以鉴别对照,衡量进步的程度。在练写时,切不能无规律地东写一个,西写两个,这样的练字会影响你掌握章法和布局。

  按着次序练写,一能练好章法,二能安排好整篇布局,更会帮你养成写好行序的好习惯。如果任意乱写一通,那你在正式写作时,虽然字形本身写得尚好,但全篇布局肯定不规整,这是个大事。

  6、写字的快慢

  写字在行笔快慢上有极大关系,字形的优美,线条的神韵,大部在快速行笔中体现出来。呼应的连贯笔势也是在快速运笔中体现。慢笔写出的字是没有神韵的。

  要想快速行笔,达到满意的效果,除了要对字形本身结构具有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是执笔要正,并尽量往上些。

  书写每个字要按照字的基本定义去构思,信指而书,信腕而行,不要做作,不要修饰。“笔劲洞达美而韵,书贵瘦硬方有神”。这就是写字在快慢上应当体现的一面。

  7、书写基本笔画应注意

  (1)写“点”重如石,形断而意连;

  (2)写“横”要稍斜。一字有两“横”上“横”要仰势,下“横”写俯势;

  (3)“竖”画粗而壮,写直不要歪;

  (4)“撇”之发笔利,“捺”之发笔扬;

  (5)“折”的发笔缓,“钩”之发笔冲。

  初练稍慢,循序渐进。要知道,书体成就的取得,都必需先把楷书的基本笔画练好,它是写好一切书体的立足点。

  8、如何评价衡量一个字一篇文章

  第一要看字的“笔力”;第二要看字形和间架结构规律的掌握;第三要看全篇手法和布局。“笔力”分布怎样,结构相间的疏密程度是否适当,字间、行间、开头、结尾等,条理是否分明。要知道,真正的书法功底还要注重在挺拔雄劲的楷书上面。

  9、练习书法捷径

  在写字前,你是否曾认真看过的那个字的外貌,然后在脑海里形成那个神态,最后放松自己的两旁肩膀,大胆的挥毫,如果这些你做到了,我想你的书法技艺定惊人,重在发现、领略。

  除了坚持以外,还要多读理论。理论是对字体的规律总结,包含了基本的笔画、结构、体势的书写技法。灵活运用理论,对练习的进步将起到很大的作用,避免了一味盲目苦练而对书法产生厌倦。

从点画、间架结构到整体大小的安排,每一步都要扎扎实实,由不像到像,由形似到神似,最难点当属间架结构的安排。除了背帖之外,有些字帖上没有的字,也要会创作出来,如果没有对字体规律的深刻认识与掌握,这一步将是练习者无法逾越的鸿沟。

启功先生说过,书法这东西没有什么神秘可言,就是一个字怎么样把它写得好看些。反复练习就可以做到。

练习书法要习帖,就是依葫芦画瓢,照着写,直到写得有点像再求神似。读帖也很重要,就是你心里要记住这个字。在任何时候只要写这个字的时候你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你学过的这字。至于功力就看你练得多与少的问题了。

  练字先练楷、再练行、三练草。只有练好楷书,基础牢了,再写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练好楷书,写出的字,才能笔不浮滑,体不支离。

  10、怎样才能掌握好章法和布局

  书写文章时,不能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应当熟记内容后,一气呵成地写下去。这样的写法,能使字序整齐,气韵丰满。如果看一个写一个会产生字间、行间以致整个篇幅的不规则现象,这虽然是个小事,但对衡量作品的整个格调是很主要的。

  字形写得虽好,但章法和布局安排不当,是要降价三分的。因此必须重视对章法布局的安排,要在平常写作时养成好的习惯。

  情绪,学习书法的唯一的捷径应该是心静,要静下来顺着自己的感觉来握笔写字,大家可以体验一下。如果心没有安静,那么学习的进程会有所耽误的。

  11、学书法的步骤

  先从楷书基本笔画学起,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种。

  一个字好比一台机器,基本笔画练好,等于把“零件”加工好;练好偏旁部首,就好比开始“组装”;练整个字形,就等于进入“总装”。就是说,先学“分解”,后学“连贯”。所以说,楷书是基础,而基本笔画则是基础的基础。

  在练写基本笔画时,要分类去练。如练写“丶”时,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别练好,然后后再写“连贯”,进行组合。

  练楷书一般的规律先练基本笔画;再练笔画顺序;三练偏旁部首;四练字形结构;五练分行布局。

  汉字的“点”画写时要加重,如石坠地。什么样的部位需要什么样的点,要做到“意在笔先”。如“宀”上头的点按钟绍京、欧阳询的写法,用短小竖势书写是比较有力的。

  12、不临帖无以习书

  临帖须先读贴。读贴就是读作者如何起笔、行笔、结体,进一步地细化,行笔之轻重、缓急,然后跟着写。有些人在初学时喜欢将同一个字练很多遍,实则不必要,大可以一写数十字。一字写得不像,放过不管,练下一字。认真写满一页,回过头来再临一遍。甚至多写几页再回头写也无妨。

  关于每天练字的时间,绝无定论。大多数初学者一天可以练30分钟到1小时。要在每天坚持。状态好时多写半小时,没感觉时少写十分钟,皆可。如果有几天有其他事情缠身,断上几天也不必忧虑,过后再捡起来就是。当然不可长期断断续续。

  一开始练字,每个字都觉不像,拙劣可厌,但务必捱过这一段时间。坚持三个月,必有立竿见影之效。

  练字前最好心态平和,头脑清明,可事半功倍。

  13练习的技法

每天印着白纸写1~2页,不需要写太多(重要的是一定要慢,一笔一画写到位,用心细细的体会,琢磨字的运笔方式,可以记成顺口溜“一笔一画写到位,用心琢磨细体会”)

写完了开始读帖(看字帖上的字,一类字的偏旁的布局怎样,怎样摆放体会它的运笔方向,在脑子里写)说到读帖再说一下你除了看字帖,在大街上或者是其他什么地方,看到有些店铺的招牌,牌匾什么的,只要觉得那字好就可以看一看很有效果。

14.练习的时间安排

然后你要定一个计划,打算怎么练,是每天练还是隔天练,时间不要隔得长,最好能坚持下来开始练的时候建议从基本笔画开始,然后练结构简单的字,再到复杂的字,反复练习同一个字,有了进步以后可以通临全帖或碑,再以后是背临,最后是出帖,学到字帖的精神结构,而不是简单的形体如果从实用角度考虑,练好毛笔的人一般写钢笔都会轻松自如,而钢笔写的好的人毛笔却不一定好。

最重要的是坚持,练书法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只有日积月累的反复实践,才会达到技能的熟练和通畅,如果有一个好的老师或高手指点,也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练习书法的目的

目的有几个:第一,有一手好书法,写出来的文章让别人赏心悦目;第二,培养你的业余爱好,将来成年了在空闲时间练习一下书法作为调节生活的一种方法;第三,培养你的毅力和耐心;第四,培养你的志气和理想。

  16习字中要善于思考

  有许多人说自己习字很刻苦,但收获并不明显。我想这是由于他没有用心去练。这里的“心”就是要思考。盲目习字而不加以思考,是很难取得较大进步的。

  无论是临帖、脱帖、还是读帖,要善于观察、品味、思考,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说:“初学字不必多费楮墨。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观之,既复,背帖而索之。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坚而追之,似乎不了了于心,再学再思,再思再学,使得其二三,既得其四五,自此纵书以扩其量。”习字并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质量高低。不断心思手行方可不断进步。

  八.毛笔种类及选择

  毛笔的种类很多,一般写字的笔,大致分软性、硬性、中性三类。有羊毫、狼毫、兼毫之分。硬毫笔:笔性刚健。软毫笔:笔性柔软。兼毫笔:用硬毫、软毫集在一起,刚柔并济。适合初学的人使用。

一枝好的毛笔要具备“尖、齐、圆、健”四德。

尖——笔毫聚合时,笔锋要能收尖。

齐——将笔头沾水捏扁,笔端的毛整齐无不齐现象。

圆——笔肚周围,笔毫饱满圆润,呈圆锥状,不扁不瘦。

健——笔毛有弹性,笔毛铺开后易于收拢,笔力要健。

硬毫、软毫、兼毫三种不同性能的笔用途也各不相同。大致上写行书、草书一般用硬毫笔比较爽利,便于挥洒,易于起倒得势:写楷书、隶书、篆书用软毫笔,易于滋润饱满。总之,用羊毫笔要写出刚健挺拔的字来,用硬毫笔要写出平和柔韧的字来,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用硬毫笔,运笔无需多少技法比较省事,因为笔会帮你大忙,但久而久之,你就只能使用硬毫笔,一旦拿起羊毫笔来顿感寸步难行。相反,如果你初学时即用羊毫笔来练字,虽说开始时难度大一些,必须用提按换锋的方法才能写出合格的笔画来,但也因此而学会了使用软毫笔的方法,随着练习时间的增加,慢慢就会得心应手、应用自如。这时候你如果拿起硬毫笔来写,会感到轻松好使。

从经济角度来说,正宗的狼毫笔很贵,好的“大兰竹”要卖一两百元一支,而普通的羊毫笔只要两三元,稍好一点的五六元一只足矣。而且狼毫笔因为笔毫硬,容易磨损,使用时间不长,而羊毫笔软且经久耐用。初学者还是买一只羊毫笔经济实惠。

毛笔因型制的不同又分小楷、中楷、大楷,再大就是屏笔、联笔、斗笔、植笔等。初学者可以买一支长锋羊毫笔,笔锋长度在四五厘米左右,直径在一厘米左右,这样的毛笔可以写七厘米见方的大楷字。对于刚学毛笔字的人来说比较合适。

在初次学习时,希望你选用“兼毫”的湖笔。因为兼毫的湖笔,笔芯硬,易于掌握,对你以后的学习很重要,为什么不使用“羊毫”和“狼毫”,因为前者很软不易于掌握,后者很硬适合画写意。

在选择笔锋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长短,因为笔锋太长不易于掌握,但笔锋长可以含很多的墨水,写草书时一气呵成,笔锋长可以保证墨的够用,反之,笔锋短适合写楷书,易于掌握。

毛笔书法入门先练楷书或隶书。

学写毛笔字之前,首先得准备必备工具,那就是古人称之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

毛笔书法入门,是以基本笔画「右侧点」为笔法之基,依照笔画进阶顺序:点→横→竖→撇→捺→勾→挑→折,循序渐进,详实分析用笔、行笔、力道、劲道及用墨等心法。让初学者能充分了解到毛笔特质,灵活驾驭毛笔,在短时间内熟识永字八法的基本运笔方法,再配合十种基本字体结构的分析,了解字型组合间架要领,触类旁通,逐渐契入书学的无穷妙境。

按笔头原料可分为:胎毛笔、狼毛笔(狼毫,即黄鼠狼毛)、兔肩紫毫笔(紫毫)、鹿毛笔、鸡毛笔、鸭毛笔、羊毛笔、猪毛笔(猪鬃笔)、鼠毛笔(鼠须笔)、虎毛笔、黄牛耳毫笔、石獾毫等,以兔毫、羊毫、狼毫为佳。

依常用尺寸可以简单的把毛笔分为:小楷,中楷,大楷。更大的有屏笔、联笔、斗笔、植笔等。

依笔毛弹性强弱可分为:软毫,硬毫,兼毫等。

按用途可分为写字毛笔、书画毛笔两类。

依形状可分为:圆毫,尖毫等。

依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短锋。

一般来说,羊毫的柔,弹力一般,使用起来难;狼毫的健,弹力强,好用一些;柔健两种不同的兽毛合制的笔,叫兼毫,更好使用一些。写不同的书体也最好有选择的用,需要自己慢慢摸索经验。

练习书法的顺序:临摹、后临写和北临以及创作。

1、临摹:执笔姿式,五指执笔法,首先用拇指与中指紧夹住,手掌中的空闲位置要有像4厘米左右的正方体的位置,然后用无名指和小指自然的放在毛笔后面,身体挺直,手臂要离桌子有合适的一段距离。

2、临写:习书者对照书法原帖,在另外一张纸上尽可能和原作模样一模一样的书写出来。

3、背临:多次临写之后,根据头脑记忆中留下的原作形象,再次书写出来。

4、创作:依据不断修正的背临书写习惯和书写风格,重新选择书写内容及表现风格,写出来的新作品。

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熟悉笔性、挑选字帖和开始写字。  

1、首先,第一个阶段要解决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笔性,熟悉毛笔的性能。熟悉笔性是最重要的,过了这一关才能开始书法的学习。

2、第二阶段不用写字,要从繁多的字帖中挑最喜欢的。真草隶篆行,每一种书体都有许多字帖。兴趣和笔性同样重要,不喜欢仍要逼迫着练绝对不好。  

3、第三个阶段开始写字,写字从上手起就要临碑、帖,不需要其他的过程。

扩展资料

学习方法

描摹 

执笔姿式:五指执笔法,首先用拇指与中指紧夹住,手掌中的空闲位置要有像4厘米左右的正方体的位置,然后用无名指和小指自然的放在毛笔后面,身体挺直,手臂要离桌子有合适的一段距离。 

常用方法: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依照原来的样子去写或去画。描红即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临写 

习书者对照书法原帖,在另外一张纸上尽可能和原作模样一模一样的书写出来。 临写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许多爱好书法的人迟迟未能迈入书法圣殿的大门,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科学的临写方法。

背临 

多次临写之后,根据头脑记忆中留下的原作形象,再次书写出来。 创作 依据不断修正的背临书写习惯和书写风格,重新选择书写内容及表现风格,写出来的新作品。 

书写姿势 

学习书法姿势正确与否很重要,尤其是初学书法的青少年,正值身体发育时期,养成不正确的姿势不仅难于改正,影响书法的进步,而且会影响骨骼以及眼睛的健康。所以学习书法姿势一定要正,即头正、身正、手正。

书法的姿势大概有以下几种: 坐势 凡写三寸以内的字,都可以坐书。坐书的桌椅高矮要适中。头要正,可稍前俯,但不宜左右歪斜。

臀部要做正,腰脊要直,胸要挺,不要伏在案子上,胸前离桌边一般要保持在3-5寸的距离。两腿要自然张开,脚要放平,左手按纸(纸亦应放正)。

笔的位置,以距鼻6寸左右为宜。有人主张写字时笔杆对准鼻尖,这样太机械、拘谨,容易分散注意力,不必如此死板,只要做到笔杆位于鼻之左右,所写之字居于两目视线正中即可。

参考资料

_书法

练写字的正确姿势

 练写字的正确姿势,写字的时候姿势是需要注意的,写字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足安”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手掌与手臂成一直线。下面看看练写字的正确姿势及相关资料。

练写字的正确姿势1

  写字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头正:书写时头应端正,微低。不能左右倾斜,头微前倾,下巴稍向内收,眼睛距书本一尺(约30厘米)。肩平:两肩齐平,两臂自然展开,右手执笔,左手按本,以自然舒适为宜。身直:胸挺起,背撑直,胸口距桌沿一拳(大约10厘米)。

 足安:双脚自然平放在地上,两脚自然放开与肩同宽,小腿与地面垂直,脚尖和脚跟应同时着地。

  二、执笔方法

 一寸距:捏笔处离笔尖一寸(大约3厘米)左右;二指圆:大拇指、食指自然弯曲,近似椭圆形,中指在食指下面,用第一个关节托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并依次靠在中指下方;三指齐:分别从三个方向捏笔,大拇指在笔杆左上侧。

 食指在笔杆右上侧,中指在笔杆下方;右手拇指在笔杆的左上侧,食指在笔杆的右上方,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这两指夹紧笔杆。笔杆和纸面成60度角,笔杆向右后方倾斜,紧贴在食指的第三关节与虎口之间。

 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手掌与手臂成一直线。这样书写起来才能运笔自如、灵活用笔。

  三、楷书要领

 习字先练楷书,才能功底扎实。对此前人做过比喻: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

 正楷字的笔画很多,要写好正楷字,首先要写好基本笔画,如:点、横、竖、撇、捺、提、折、钩的写法。另外,汉字很多,不能每一字都练很多遍,因此需注意练习一些汉字常见部首的写法。总结起来,练正楷字的一般规律是:先练基本笔画;再练笔画顺序;三练偏旁部首;四练字形结构;五练分行布局。

练写字的正确姿势2

 一、家长必须严肃的对待孩子姿势不对的问题孩子姿势不正确直接影响孩子的视力,当然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但要注意,家长遇到这种问题千万不能责备孩子。还有就是,家长教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是首先自己的写字姿势得必须正确。

 二、耐心和孩子解释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家长遇到孩子写字姿势又错误时,首先不能心急,要慢慢的给孩子解释。然后耐心的教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孩子改正写字姿势不是一天或者两天就能解决的。

 必须要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改正写字姿势要必须每时每刻的提醒孩子,每当他们写作业时,就得提醒他们。一个好的习惯要想养成需要很多的时间,当然一个坏的习惯要想改正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这尤其是对刚刚起步的孩子。

  三、找准孩子写字姿势不对的原因对症下药主要原因:

 1、幼儿在幼儿园开始画画,由于画画时拿彩笔的姿势,特别是大面积涂色时与写字的握笔姿势有所不同。影响了幼儿正确握笔姿势的形成。

 2、在老师尚未教写字时,幼儿在家已在书写数字和汉字,父母有时并不注意幼儿姿势,所以有些不正确的姿势已逐步形成。

 3、刚刚学画画和写字的孩子非常喜欢拿笔。农村孩子常常背着书包玩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有时趴在地上写;有时跪在小椅子前写;有时在墙上写,这无形之间也影响了握笔姿势。

 4、老师在开始教幼儿书写时,未进行专门执笔姿势的顺序训练,比较强调坐姿。

 5幼儿园桌子小,影响了幼儿坐姿,也影响了执笔姿势。经过幼儿园大班一年的学习,其不正确姿势已形成。幼儿进入小学一年后,为了完成一定量的`作业,老师根本无暇顾及纠正孩子姿势。

  解决对策:

 1、老师必须重视起点教育,按照标准姿势进行培养。

 2、老师共同制定标准:

 ●右手拇指在笔杆的左侧比食指稍靠后些,食指在前偏右,这两指紧紧夹住笔杆。中指在食指下面,用第一个关节托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在中指之后自然地弯向掌心。

 ●笔杆向右后方倾斜紧贴在食指第三关节和虎口之间。

 ●食指和大拇指捏笔时中间呈椭圆形。

 ●手掌和手臂呈一直线。

 ●捏笔手指与笔尖的距离7—8分。

 ●写字时手的支撑点在豌豆骨上。

 3、在要求孩子完成一定量的书写任务时应注意寓教于玩中,不使孩子感觉负担过重,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4、教孩子掌握正确坐姿的要领: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头正,就是头部端正,不左右歪斜,使眼睛离纸约一尺;

 身直,就是坐端正,腰挺直,身子稍向前倾,胸部离桌沿一拳左右;

 臂开,就是两肩齐平,两臂张开,肩部放松,一手执笔,一手按纸;

 足安,就是两脚自然下垂,分开平放地上,不要一前一后或叠在一起。

 5、教孩子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食指与拇指的`端部轻捏笔杆,离笔尖约一寸处,中指的第一指节处顶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垫在下面,笔杆上部靠在食指根部的关节处,笔杆与纸面保持45至50度角。执笔时除拇指外的四个手指一个挨一个自然地叠在一起,不疏松拉开,掌心尽可能虚,即做到“指实、掌虚”。

 6、经常提醒孩子写字姿势要正确字写得不好看,可以慢慢练,笔画错了,可以改过来,写字姿势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再纠正过来。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一定要多关注孩子写字时的姿势,多提醒孩子注意写字姿势,为了孩子明天的好习惯,今天,我们就要多辛苦一点了!

练写字的正确姿势3

  一、头要端正

 在写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头不要乱动,应该微微低下头并且稍微前倾,也不要把头低的太严重,要保持眼睛和书本的距离,如果离的太近的话,时间久了就会容易导致眼睛近视,而且写字的时候下巴是微微收敛的,做到眼睛跟着手一起动。

  二、肩膀要平

 在写字的时候,两个肩膀一定要齐平,不要一边高一边低,也不要用手托着腮,这样会养成一个十分不好的习惯,两只胳膊是要自然放在桌子上的,不可以离开桌子,用右手拿笔写字的同时,左手要轻轻按压着书本,这样才能保证写出来的字更加工整。

 如果两只手没有同时放在桌子上,或者是一只手没有按压写字的书本,右手再写字的时候就没有力道了,这样会导致写出来的字十分不美观,所以两只手要自然舒适的放在桌子上,这样才是写字的正确姿势,才会写出好字。

  三、背部挺直

 很多人在小时候开始练字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写字的姿势,导致自己驼背,而且在之后的生活中,驼背往往会困扰着人们。驼背就是由于在练字的时候姿势不正确导致的,所以在写字的时候背部一定要挺直,腹部与桌子隔着一拳的距离就好。

  四、脚部放好

 在写字的时候,脚也不要随便乱动,不要交叉放在地上,也不要跷二郎腿,正确的脚部姿势使平整的放在地方,以自己的舒适为主,但是小腿是要与地面垂直的,这样才是正确的脚部姿势,在写字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

我想学毛笔字,初学者毫无基础,我应该怎么学起呢?

现在的方法是先买一本讲基本笔画的书,了解笔画的写法,再买一本帖子,要摹本学习时先学各种笔画的写法,再学习框架结构,要注意分析字的每一笔是怎样下笔和收笔的,笔画之间是怎样结构的,分析好之后,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下笔,这样最见效可以不用描红,直接临帖就行在你的水平有一定程度之后,要抛开帖子去练,这样会写出自己的风格切记要持之以恒在你达到一个程度之后会有一段时间觉得没什么进步,这时千万不要放弃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初期在于模仿,当你初具字形之时,你就可以找自己的意境了

基础打好是谁都知道的,例如,笔画,,,这都是废话。最重要是怎么学,学什么,你呀,就听我的,买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带详解的,练笔划。认真体会每一笔,就连多宝塔碑就行,这是中国楷书的最高丰碑了,最标准,最美。如果你想认真学,就练楷书至少3年,然后再连王羲之的草书,隶书。先扎马步,别地,一学就会。听我的没错。我就是这么来的。现在是德艺双馨艺术家了。。。。。。。顶我啊。

修改回答

修改回答

想练毛笔字,怎么入门

怎样练书法

书法是一门艺术,要练好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树立正确的学书思想:

"字无百日功",书法的练习需要的是刻苦勤练的精神,要临池准备,持之以恒。不可 中途懈怠。

(二) 选择适用的书写工具:

"文房四宝"是练习书法应准备好的工具。要选择恰当的使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其器"。如果选择不合适,将影响练习的效率和进程。

(三) 从大楷起步,逐步进笔:

练习书法,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应从简单的大楷练起,逐步进笔,不可好高务远,欲速则 不达。要大好书法练习的基础。

(四) 碑帖的选择

碑帖的选择是练好书法的关键,"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一个好的师傅,加上自己的 勤学苦练,才可以逐步练好书法,成为书法大师。

三: 临摹字帖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字帖

临摹字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临摹的字帖有两种,一种是毛笔字帖,一种是钢笔字帖。学习钢笔书法,应临摹钢笔字帖,临摹毛笔字帖的效果也很好。因为毛笔字帖大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除了其点画精到、粗细分明、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外,还具有结构漂亮、章法完美的优点,有利于初学者学习。另外,毛笔字帖品种丰富,风格多样,也便于选择使用。只是毛笔字帖的线条比较粗壮,而钢笔笔迹比较尖细,所以临摹时应去其血肉,取其筋骨。

2:临摹字帖的方法

(1)挑选字帖:

挑选一本自己比较喜爱的、点画比较工整的、结体比较匀称的字帖来临摹。如果是毛笔字帖的话,则应挑选字体小一点的字帖,这样可省去缩小的工夫。

(2)先摹后临、临摹结合 在习字时,要先摹后临、临摹结合。 所谓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钢笔照着字帖上的字一点一画地"描红"。要求钢笔的笔迹不要越出毛笔字外,都写在字帖上字的点画中间。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结构。 所谓临,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点画写得象,有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由于临书比摹书难,因此要先摹后临,由于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字手段,因此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

(3)仔细读贴

再者,临摹前要仔细读帖。对帖上的字,其点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都要仔细琢磨并从中找出规律,这样就容易写得有兴趣,也容易写得象,写得好。临摹时,不能贪多贪快,每天坚持一、二小时,反复地临摹几个字,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对难写的字,更要知难而上,多临摹,多比较。

(4)背、核、用 除了临摹外,还要会背、核、用。背,就是不看帖,背著帖写,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写出来,力求形神毕肖;核,就是将背写的字与帖上的字进行核对。看有否差错,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 用,就是实践,把学了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东西。

(5)博采众家之长

在已临摹好了一种字帖后,还应博采众长地再临一些其它字帖。

初学者练毛笔字需哪些工具?

万用水帖也是有帮助的,但也不能完全依靠它还得在宣纸上书写。在水贴上练过一段时间后,买好宣纸,墨水,毛笔,毛毡(不能用报纸替代),砚台。就ok了,开始练习吧

初学者练习毛笔字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学写毛笔字之前,首先得准备必备工具,那就是古人称之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

第一节 毛笔

一、 毛笔的种类

在挑选毛笔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毛笔的种类和性能。

毛笔的种类很多,笔头都是用动物的毫毛加工所制。所以人们往往以笔毫弹性强弱的不同来进行分类。一般分为硬毫笔、软毫笔与兼毫笔三种。

(一)硬毫笔

硬毫笔的笔毛弹性较大,常见的有兔毫、狼毫、鹿毫、鼠须、石獾毫、山马毫、猪鬃等。

1兔毫笔:兔毫笔历史悠久,在长沙出土的战国笔就是用兔毫制成的。它是将笔干一头劈开数片,把笔头插入后再用丝线紧扎而成。兔毫又分紫毫和花白两种。紫毫是取兔子背脊(又称箭毫)和尾巴上的毫毛制成,质软而毫健。花白比较挺利,不如紫毫柔软。

2狼毫笔:这里的“狼”不是动物园里的那种狼,而是黄鼠狼。用黄鼠狼身上和尾巴上的毛制成的笔,弹性比兔毫笔稍软,比羊毫笔硬,只是质较脆,不耐摩擦。

3鼠须笔:鼠须笔是用老鼠的胡须做成,所以性能坚挺。相传东晋王羲之就是用鼠须笔写《兰亭序》的。

其他硬毫笔,如山马毫、石獾毫、猪鬃笔等,笔性特别坚硬,一般初学者尚未掌握运笔归规律,不易选用。

(二) 软毫笔

软毫笔的弹性较小,较柔软。一般用羊毫、鸡毫、胎毫等软毫制成。

1羊毫笔:羊毫笔是用山羊毫制成,其性能软于紫毫笔,由于羊毫较细、较长,适宜于写大楷及擘窠大字。

2鸡毫笔:鸡毫笔是用雄鸡前胸之毛制成,其性能软于羊毫。

3胎毫笔:胎毫是初生婴儿的头发,其性能极柔软。南朝萧子云(487-549)就使用过胎毫笔,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三)兼毫笔

“兼毫”,顾名思义是兼而有之的意思。亦即以硬毫为核心、周边裹以软毫,笔性介于硬毫与软毫之间。一般将紫毫与羊毫按不同比例制成。比分“三紫七羊”、“七紫三羊”、和“五紫五羊”等。也有用羊毫与狼毫合二为一制成的兼毫笔,以尺寸的大小分“小白云”、“中白云”、“大白云”。也有在大羊毫斗笔中加入猪鬃,以加强其弹性。

以上硬毫、软毫、兼毫三种不同性能的笔用途也各不相同。宋以前的书家大多用硬毫笔书写,到明清,书家写的字越来越大,笔也有硬毫笔转为羊毫笔。因为羊毫较长,宜于制成大笔写大字。大致上写行书、草书一般用硬毫笔比较爽利,便于挥洒,易于起倒得势:写楷书、隶书、篆书用软毫笔,易于滋润饱满。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既可以用硬毫笔来写楷书写篆书、隶书,也可以用羊毫笔来写行草。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就用长锋羊毫笔写草书,既能写的刚健挺拔,又能柔韧涵蕴。由于笔锋长,蓄墨多,蘸一次墨能写好几个字,易表现字与字之间连绵不断的气势及墨色浓淡枯溼的变化。又因为长锋羊毫笔柔软且长,东汉蔡邕说:“笔软则奇怪生焉。”故容易产生变化无穷、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但是,羊毫笔柔软,特别是长锋羊毫笔,笔按下去后就趴下散开弹不起来,难以掌握。这时候全靠书写者以运笔的技巧来调节笔锋,而硬毫笔比较好使,由于它的弹性强度大,笔压下去再提起来时,笔锋能回复到原来凝聚的状态,所以起倒自如,颇为得心应手;但由于笔毫较硬,极富弹性,笔画又会显得过于锋芒毕露而圭角丛生,这是硬毫笔的弊端。总之,用羊毫笔要写出刚健挺拔的字来,用硬毫笔要写出平和柔韧的字来,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用硬毫笔,运笔无需多少技法比较省事,因为笔会帮你大忙,但久而久之,你就只能使用硬毫笔,一旦拿起羊毫笔来顿感寸步难行。相反,如果你初学时即用羊毫笔来练字,虽说开始时难度大一些,必须用提按换锋的方法才能写出合格的笔画来,但也因此而学会了使用软毫笔的方法,随着联系时间的增加,慢慢就会得心应

怎样才能练的一手好字 怎样快速练好毛笔字

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绝大多数人和我都认为初学者要以楷书为基础,但也有人认为应从隶书学起。

楷书练习最好的方法就是临贴,其实临哪本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碑贴,颜、欧、柳、赵都可以,但在购买碑贴的时候尽量购买质量较好的字贴。

练字的一般步骤

在选帖的基础上,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汉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毛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创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如果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写出一手与字帖接近的字,你练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练字姿势:

练字应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般字帖上都有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零基础如何学习毛笔字?

没影响,写得好或许会有帮助。钢笔毛笔有相通的地方,你用毛笔帖顺带练钢笔也行。 可以用,手感还是挺像的。不过那个没法保存,不能对比,看不到进步,也不容易看出问题。那种**的毛边纸也就十几块一百张,就是准备笔墨麻烦点。 再说些别的。刚开始练硬一些的字体,篆书隶属楷书都行,不要练行草。最开始是熟悉用笔。字帖看网上推荐的就行,不用太纠节。 笔的话小笔15大笔30,用着就比较顺手了,狼兼羊随意,顺手为主,不用纠结。 墨的话艺德阁(这样写)就行,8块多大瓶吧,也有卖10块的,玄宗的好些,也贵。 砚什么的就省了,选墨研磨都麻烦。 纸最好叠格子写,到后面可以用宣纸,不过好的纸很贵。 还有就是写完后笔和装墨的碟都要洗干净。 再就是开始时不能心急,坚持啊什么的了,说起来场易,做起来只能考自己了。 最后,祝学习顺利。

来自UC浏览器

初学书法用什么毛笔好?

您好,我是一名书法爱好者,曾经获得全国书画大赛的三等奖;

下面我逐一回答您的问题: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用什么样毛笔,大的小的?

开始用狼毫羊毫的兼容(兼毫),不要选太大的,小拇指大的就可以;

墨水用什么的,是不是要用砚台,那种加点水磨墨的那种?

墨水用一得阁的就可以了,一定要兑水,否则滞笔而且对笔业不好;砚台用小碟子就可以了,每次写完洗起来很方便;

毛边纸怎么样的好:吸墨、表面光滑的毛边纸好不?

毛边纸就可以了,如果有条件可以买薄薄的宣纸不过价钱贵一点;

初学者什么什么字帖比较好,最好能介绍一本的。

建议选颜真卿的,我开始选的是柳公权的,后来老师告诉我说柳体很难练出名家气派,要到后期再练柳体;

什么叫临,摹,读贴?临,摹,读贴有先后顺序吗?

临就是对照着写,摹就是蒙着纸照着阴影写。

建议先摹再临;

有什么问题随时问我。我很乐意交流~~~

祝您早日练成书家气象!

初学者练习毛笔字应该注意什么

一、先练握笔姿势

大指——大指的作用是从里向外用力顶住笔管。其上下位置要由所写字体的大小、悬肘或悬腕,以及坐立姿势来决定。

食指——食指压住笔触,指甲左侧和第一关节同时用力向大指方向勾压。

中指——向内压住笔管,配合食指、大指在笔管的内外两侧同时内用力压紧。

无名指——无名指是协助大指从内下方托住笔管。

小指——小指在无名指后面加强了托顶的力量。功力浓厚时,单独使用中指和无名指即可钳住笔管。

二、从笔划开始练起(横竖丿丶点折),不要认为简单而觉得好笑,这是练毛笔字打好基本功。然后再循序渐进,穿插带笔划的字进行练习。如“三、王”练的是横划;“十、川”练的是长横,悬针竖,竖弯丿,垂露竖。以此类推!

三、中楷练熟后可以穿插练大字,把中楷放大几倍写,也就是练胆。再练小楷,练心。这样都练得差不多了,可以临古诗帖。之后练行书、隶书、篆书。稳步进行练习!

如何自己一个人练习就把毛笔字练好,我需

练习毛笔字第一步要培养兴趣,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步才快。第二步就是要临摹,这里面最终要的是临摹哪种字体很重要,如果立志成为书法家或想在书法上有所造诣,一般是先学楷书。楷书基本功扎实程度直接决定后期书法水平的提高程度。历代大书法家楷书功底都十分扎实。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中,最适合初学者临摹的是颜体或者欧体,二者法度严谨,适合初学者掌握书写规律。赵体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工楷”,有很多行书的因素,所以笔法灵活,初学者如果功力不强,临摹赵体很容易陷入萎靡华丽之风。再有,不推荐柳体的原因是历代临摹柳体成名的大书法家很少,这样的话练习柳体过程中不易从别处吸收借鉴。第三步就是刻苦的临摹了,临摹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讲耐心,必须坚持而且要刻苦,临摹的字帖不要求多,要求精,一个字帖练习3、5年后规律就在心中成行了。还有练字一定要以字帖为准,先求像,再求笔画细微变化,可先写大字,再写小字。最后,平时多看看名家临摹字帖时的写法,多总结心得体会,祝你早日成功。

想练毛笔字,初学用什么毛笔好?

用笔要看你写什么字,写大的楷书字用羊毫,写小的楷书字或行书字用狼毫,写篆书用长锋的羊毫,写隶书用兼毫,最好先练楷书。

您好,选用站姿或者坐姿书写,主要和所写字的大小相关,通常写比较大的篆书、隶书或楷书时选用站姿,而写中等或较小的字如中楷、小楷、行书,或小字隶书,铁线篆,小草等选用坐姿。

分享坐姿和站姿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供您参考。

坐姿

1 身体摆正、放松,胸椎和颈椎都不要有过大的倾斜角度。

2 双肩平齐,不耸肩。

3 身体自然地微微前倾。不要靠在椅背上。

4 一手执笔,枕腕、提腕和悬腕三种方式都可以使用。根据个人习惯和字的大小而定。另一只手放松置于桌面或压着纸。

5 身体离桌案一拳左右距离,不抵贴。

6 双脚自然落地,如果座椅较高,可在地上放一个脚踏,帮助身体保持舒适、放松。

7 坐着书写的时候,身体要摆正,胸椎和颈椎都不要有过大角度的倾斜。右手书写时,左手应放松或是压着纸,保持端正。这时候身体应该是放松的,不会紧绷或僵硬。注意手的两侧不要有遮挡物,以便顺畅书写。

站姿

1 身体摆正、放松,可自然地微微前倾。脊柱不要过度弯曲,不要弯腰书写。

2 双肩齐平,不耸肩,身体与桌沿保持适当的距离,不抵贴,也不过远。

3 一手执笔,悬肘悬腕,令笔亳垂直向下。不执管的手自然地放在桌面上,或压着纸。

4 两脚平放在地上,令重心平均分布。

5 站立的时候需要全身放松,两脚平放在地上,重心平均分布,书写的时候,重心在两脚间移动,时间长了会找到一种平衡,受力越平均,感觉越舒服。

6 脊柱不要过度弯曲,注意别弯腰书写,这样对腰椎很不好。所以桌子的高度要合适,写字的桌子通常要比平常的桌子高10厘米左右,最初站立书写的时候,可以把桌子垫高一些。

关于执笔姿势,首先谈谈书写时是否需要悬腕的事儿,可能大家也听过一些相关的说法,比如执笔一定要悬腕才有功夫,其实不一定,是否悬起来和我们所写的宇的大小 有关。

古人做过总结,说“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意思就是字的大小在一寸内的,基本上是在用手指和手掌的功夫,字号更大的,就要兼顾手腕和手肘的控制了。

关于腕,有枕、提、悬三种方式。枕腕是把写字那一只手的手腕枕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提腕是将整个手腕提起来,胳膊在桌上依然有支撑的着力点;悬腕便是连手腕带手肘都悬起来,不与桌面发生关联。

写大字时,要抬起手腕和整个手肘,让毛笔稳定垂直向下。这时手活动的空间更大, 可以轻松写出一条一米长的线条。如果写 小楷,则需要将手腕枕在纸上或另一只手上, 又或是稍稍提起一些,因为这时候我们需要更精细的控制力,把功夫放在笔尖上,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动作。执笔高低也是一样的道理,字越大,执笔越高;字越小,执笔越低。

刚开始打基础时,我觉得应从难到易,从站立悬碗开始,先综好稳定性,再开始写小 字,练习提腕、枕腕,逐渐提高精度。

执笔也是同样的,借由不同的书写情况,古人有不同的执笔方式。比如,过去古人席地而坐,有时纸不是平放在桌面上,而是斜 置,三指执笔的方式更有助于保证笔尖与纸面垂直,比较适合这种情况。隋唐时期有了桌椅,随着发展,到宋代日渐普及,人们开始垂足而坐。纸面平放之时,五指执笔法更易于保持笔尖与纸面垂直,因而便成了这个书写角度中更为普遍的执笔方式。

最为常用的五指执笔法,要点便是“擫、压、勾、格、抵”这五个字。

1 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拿起毛笔;

2 用无名指抵住笔的后方,小拇指不着力,轻轻需搭住,手腕要放松。指实掌虚:手指弯曲执笔,手掌中会自然形成一个可以腾挪的空间,因此书写时毛笔可以在手上灵活地运动。

苏轼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虚”可以理解为手掌中的空间,“宽〞则是说手腕运转得开。

从肩、时、腕到手指,形成了一个灵活的 轴,最后落定在纸上,便表现为我们的笔 力。

自如地执笔,要达到这种默契需要用相当长时间练习。最好的状态大概就是我们不会感觉到手里有笔吧,手与笔合为一用的时候,笔就成了我们表达时身体的一种延续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459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