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名折弯机操作工(新手),想问下大家怎么才能把每一个弯的尺寸控制好啊?

大家好我是名折弯机操作工(新手),想问下大家怎么才能把每一个弯的尺寸控制好啊?,第1张

关于钣金中的展开计算

41 R=0,折弯角θ=90°(T<12,不含12mm)L=(A-T)+(B-T)+K=A+B-2T+04T上式中取:λ=T/4K=λ/2=T/4π/2=04T

42 R=0, θ=90° (T≥12,含12mm)L=(A-T)+(B-T)+K=A+B-2T+05T上式中取:λ=T/3K=λπ/2=T/3π/2=05T

43 R≠0 θ=90°L=(A-T-R)+(B-T-R)+(R+λ)π/2当R ≥5T时 λ=T/21T≤ R <5T λ=T/30 < R <T λ=T/4(实际展开时除使用尺寸计算方法外,也可在确定中性层位置后,通过偏移再实际测量长度的方法以下相同)

44 R=0 θ≠90°λ=T/3L=[A-Ttan(a/2)]+[B-Ttan(a/2)]+T/3a(a单位为rad,以下相同)

45 R≠0 θ≠90°L=[A-(T+R) tan(a/2)]+[B-(T+R)tan(a/2)]+(R+λ)a当R ≥5T时 λ=T/21T≤ R <5T λ=T/30 < R <T λ=T/4

46 Z折1计算方法请示上级,以下几点原则仅供参考:(1)当C≥5时,一般分两次成型,按两个90°折弯计算(要考虑到折弯冲子的强度)L=A-T+C+B+2K(2)当3T<C<5时<一次成型>:L=A-T+C+B+K(3)当C≤3T时<一次成型>:L=A-T+C+B+K/2

47 Z折2C≤3T时<一次成型>:L=A-T+C+B+D+K

48 抽芽抽芽孔尺寸计算原理为体积不变原理,即抽孔前后材料体积不变;ABCD四边形面积=GFEA所围成的面积一般抽孔高度不深取H=3P(P为螺纹距离),R=EF见图∵ TAB=(H -EF)EF+π(EF)2/4∴ AB={HEF+(π/4-1)EF2}/T∴预冲孔孔径=D – 2ABT≥08时,取EF=60%T在料厚T<08时,EF的取值请示上级

49 方形抽孔方形抽孔,当抽孔高度较高时(H>Hmax),直边部展开与弯曲一致, 圆角处展开按保留抽高为H=Hmax的大小套弯曲公式展开,连接处用45度线及圆角均匀过渡, 当抽孔高度不高时(H≤Hmax)直边部展开与弯曲一致,圆角处展开保留与直边一样的偏移值以下Hmax取值原则供参考当R≥4MM时:材料厚度T=12~14取Hmax =4T材料厚度T=08~10取Hmax =5T材料厚度T=07~08取Hmax =6T材料厚度T≤06取Hmax =8T当R<4MM时,请示上级

410压缩抽形1 (Rd≤15T)原则:直边部分按弯曲展开,圆角部分按拉伸展开,然后用三点切圆(PA-P-PB)的方式作一段与两直边和直径为D的圆相切的圆弧当Rd≤15T时,求D值计算公式如下:D/2=[(r+T/3)2+2(r+T/3)(h+T/3)]1/2

411压缩抽形2 (Rd>15T)原则:直边部分按弯曲展开,圆角部分按拉伸展开,然后用三点切圆(PA-P-PB)的方式作一段与两直边和直径为D的圆相切的圆弧当Rd>15T时:l按相应折弯公式计算D/2={(r+T/3)2+2(r+T/3)(h+T/3)-086(Rd-2T/3)[(r+T/3)+016(Rd-2T/3)]}1/2

412卷圆压平图(a): 展开长度L=A+B-04T图(b): 压线位置尺寸 A-02T图(c): 90°折弯处尺寸为A+02T图(d): 卷圆压平后的产品形状

413侧冲压平图(a): 展开长度L=A+B-04T图(b): 压线位置尺寸 A-02T图(c): 90°折弯处尺寸为A+10T图(d): 侧冲压平后的产品形状

414 综合计算如图:L=料内+料内+补偿量=A+B+C+D+中性层弧长(AA+BB+CC)(中性层弧长均按 “中性层到板料内侧距离λ=T/3”来计算)

备注:a标注公差的尺寸设计值:取上下极限尺寸的中间值作为设计标准值b孔径设计值:一般圆孔直径小数点取一位(以配合冲头加工方便性),例:381取39有特殊公差时除外,例:Φ380+0050取Φ384c 产品图中未作特别标注的圆角,一般按R=0展开附件一:常见抽牙孔孔径一览表 料厚类型 06 08 10 12

M3 35 37 40 42

M35 39 42 44 47

M4 44 46 49 51

#6-32 38 41 43 46

附件二:常见预冲孔孔径一览表

料厚类型 06 08 10 12

M3 12 15 15(18) 18

M35 12 15 15(18) 18

M4 12 15 15(18) 18

#6-32 12 15 15(18) 18

说明:1以上攻牙形式均为无屑式2抽牙高度:一般均取H=3P,P为螺纹距离(牙距)3内径:M3 Φ275 M350 Φ320 M 4 Φ365 # 6-32 Φ310

在R≠0, θ=90°时;的折弯系数列表:(单位:mm)

板材↓/板厚→ 08 10 12 15 20 25 30 40

冷板 15 18 21 25 32 40 47 62

铝板 — 15 19 23 31 38 44 61

注意:折弯系数不是绝对的,各加工工厂的钣金工艺工程师会根据所用GB材料以及加工机器而略有微弱变化。

其它参考:

一冷轧钢板SPCC(电镀锌板SECC)

板厚→ 08 10 12 15 20 25 30 35 40

角度↓

90° 14

120° 07

150° 02

90° 15 17 20

120° 07 086 10

150° 02 03 04

90° 16 18 21 24

120° 08 09 10

150° 03 03 03

90° 16 19 22 25

30° 03 034 04 05

45° 06 07 08 10

60° 10 11 13 15

120° 08 09 11 13

150° 03 03 02 05

90° 27 32

120° 13 16

150° 05 05

90° 28 34 41

30° 05 06 07

45° 10 13 15

60° 17 2 24

120° 14 17 20

150° 05 06 07

90° 43 47

120° 21

150° 07

90° 45 50

120° 22

150° 08

90° 46 62

120° 23

150° 08

90° 48 51 66

120° 23 33

150° 08 11

90° 57 64 70

120° 28 31 34

150° 10 10 12

90° 7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压铆螺件底孔尺寸表

1压铆螺母柱

型号 代号 底孔尺寸(mm)

M3×05 (B)SO(O)(S)-M3-H 54

M3×05 (B)SO(O)(S)-35M3-H 54

M4×07 (B)SO(O)(S)-M4-H 60

M4×07 (B)SO(O)(S)-35M4-H 72

M5×08 (B)SO(O)(S)-M5-H 72

M6×10 (B)SO(O)(S)-M6-H 87

注:SO SOS 为通孔不通牙,SOO SOOS 为通孔通牙,加B为不通孔,加S为不锈钢材料,H为螺母柱的高度。

2压铆螺母

型号 代号 底孔尺寸(mm)

M2×04 S(CLS)-M2-A 42

M25×045 S(CLS)-M25-A 42

M3×05 S(CLS)-M3-A 42

M4×07 S(CLS)-M4-A 54

M5×08 S(CLS)-M5-A 64

M6×10 S(CLS)-M6-A 87

注:CLS为不锈钢材料,S为普通A3钢,A为螺母适用板厚材代号。

3镶入螺母

型号 代号 底孔尺寸(mm)

M2×04 F(S)-M2-A 43

M25×045 F(S)-M25-A 43

M3×05 F(S)-M3-A 43

M4×07 F(S)-M4-A 74

M5×08 F(S)-M5-A 79

M6×10 F(S)-M6-A 87

注:加S为不锈钢材料,A为螺母适用板厚代号。

4涨铆螺母

型号 代号 底孔尺寸(mm)

M3×05 Z-(S)-M3-12(15,20) 50

M4×07 Z-(S)-M4-12(15,20) 60

M5×08 Z-(S)-M5-12(15,20) 80

M6×10 Z-(S)-M6-12(15,20) 90

M8×125 Z-(S)-M8-12(15,20) 110

注:加S为不锈钢材料,12、15、20为常用适用板厚。

5压铆螺钉

型号 代号 底孔尺寸(mm)

M25×045 FH(S)-M25-L 25

M3×05 FH(S)-M3-L 3

M3×05 NFH(S)-M3-L 48

M4×07 FH(S)-M4-L 4

M4×07 NFH(S)-M4-L 48

M5×08 FH(S)-M5-L 5

M6×10 FH(S)-M6-L 6

注:加S为不锈钢材料,FH为圆头,NFH为六角头,L为螺钉总长度。

R/T=01 K=021

R/T=02 K=022

R/T=03 K=023

R/T=04 K=024

R/T=05 K=025

R/T=1 K=032

R/T=15 K=036

R/T=2 K=038

R/T=3 K=040

R/T=4 K=042

R/T=5 K=044

R/T=6 K=046

R/T=7 K=048

R/T≥8 K=05

R为内半径

钣金折弯加工时 其内侧产生压缩 外侧产生拉伸 内侧的压缩由内往外逐渐缩小 外侧的拉伸也由外往里逐渐缩小 在接近板厚的中央处 压缩与拉伸接近于零 板厚中间的这个面叫中性层。下面以中性层为基准对展开料进行理论计算示例。

首先假设:折弯内圆弧半径R ≥5t ( t 为材料厚度)。

当折弯内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材料厚度尺寸的5 倍时 材料折弯处无厚度变化 即折弯后中性层在材料厚度的中央线上 。

若以b为中性层到板材内壁的距离,a为折弯角度T为板厚,K为一个折弯因子。K=b/T,K就是中性层折弯系数。材料在折弯时,产生变形,外层的材料拉伸,内层材料压缩,中性层长度不变。

硬度大的材料拉伸变形小,中性层就靠外,硬度小的材料拉伸变形大,中性层就靠内。

普通材料中性层就趋中。材料的展开长度就是中性层的弧长。它和几个参数有关,折弯半径,折弯角度,板厚及中性层系数。

那麽展开长度为: DL=Pi(R+KT)a/180

PROE还用Y因子来计算展开长度,Y=Pi/2K

Pro/E公式为: DL=(Pi/2R+YT)a/90

在出现专门的折弯表之前,PROE就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展开长度。所以我们在开始一个钣金制作时要先 定义K值或Y值。

系统默认的Y值为05,K值就是0318,相称于软钢和铜材。

假如用的是普通钢板,可以设 置K值为045,即Y值为0707。

五边形这样在折弯机上折:

1、准备一张相对硬一些的纸,将其切割成一个正五边形的形状。可以参考模板或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来绘制。

2、在折弯机上进行前期准备。确保调整好折弯机的角度和上下模块的位置,以适应纸张的厚度和宽度。

3、将五边形放置在折弯机上,确保其与折弯机的上下模块对齐。

4、使用折弯机的手柄或控制台,缓慢地将上下模块压紧五边形的边缘,以实现折弯。

5、根据需要和设计,可以进行多次折弯,以形成所需的五边形形状。五边形是一个几何形状,由五条边和五个角组成。每个角都是由两条相邻边的交点所形成的。

通过PVC挡水条折弯机热弯机来达到的,首先通过热烘箱加热,一次可以加热很多根,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再拿出来放在挡水条折弯机上进行折弯,基本上1-3分钟一根,然后放在定型架上就OK了!一般都是R550的弧度,折弯机模具可以根据要求弧度来定做,R550使用最多,其次还有R580等型号!

折弯机折出工件中间是弯的原因有3种:

1、可能是上刀和下刀不平所致,为了达到角度,移动了快夹,所以角度一样,但直线度不够。

2、没有挠度补偿所致,道理跟第一个差不多。

3、方法可用打表方法把上滑块与下工作台打表,看是否平行,找其原因再想办法解决。

可以执行的操作:

1、数字控制折弯机。折弯机根据板厚和板长计划或检查的弯曲力和下模形槽口的大小(模口尺寸普通应大于等于板厚的8倍)。

2、对齐,生产模式。

3、确认的高和低的生产模式之间自由,和调试。

4、前和后挡料的身份确认。

5、确认“点动”,“单次”或“蝉联”作用模型,和一个开关来选择。

6、将在折弯机办公桌的压力测试工作中的位置。

7、再次调试生产模型的空隙,折弯机不尽在调试模式调试块。

8、注重严密的封闭状态的每一闭塞部位,及早发现调小曲的变化揭示密封式。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要检查设备上下模的重合度和坚固性;然后检查各个装置的定位是否符合要求。

2、在上滑板和各定位轴均未在原点的状态时,运行回原点的程序。

3、设备在启动后应该先空转的运行2分钟左右,对于上滑板的形成运动2-3次,如果发现有什么故障应该立即停下检修,将故障排除,然后待一切正常后在进行操作。

4、设备在进行作业的时候应该由一个人来进行指挥,跟操作的人员及时联系配合,工作人员都要确保在安全位置。

5、板料折弯的时候必须要压实,防止再折弯的时候板料翘起伤及他人。

6、调板料在压膜的时候必须切断电源,停止运转后进行。

7、在改变可变的下模的开口的时候,不允许有任何料和下模来接触。

8、机床在工作的时候,机床的后部是不允许站人。

9、设备的在运转的时候如果发现模具不正,应该立即停下来校正,并且严禁用手去校正。

10、禁止超厚的铁板、钢板、高级合金钢和超过折弯机性能的板料,以免造成机床的损坏。

11、对上、下模具的重合度要经常去检查重合度。

12、在设备关机前我们要在两侧油缸下方的下模放置木块,将上滑板降到木块上。

13、退出控制系统程序后,然后在切断电源。

——折弯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4320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