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好种植。
栽培技术
1)盆栽草莓首先要选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并加入腐熟的鸡粪或豆饼作基肥。
2)选择的花盆深度应该在 20 厘米左右,草莓根系较发达,吸收养分较大。先用瓦片
垫底,取培养土放入盆中,稍压实,高度为花盆高度的一半。(小提示:如果你实在不知
道什么样的土壤可以种植,那你至少应该经常见到有人经常在公园里大树下偷偷地挖土,
他们就是挖回去种植的~~~)
3)新株上盆宜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 中旬进行(此处时间为长江流域,其他地区请参考),
此时气温适宜,新上盆后可很快恢复、生长。
4)要求草莓苗至少“三叶一芯”,根系发达。
移栽方法:弓背朝外,深不理心,浅不露根
草莓喜光,要给予充足的光照,否则植株生长旺盛而开花稀少。早春草莓萌芽至开花
前更要勤施肥水,并保持土壤湿润;肥水充足,才能花多果大,减少无效花。生长季节要
及时疏除枯叶、病叶与瘦弱的侧芽,4~5 月果熟时,红果绿叶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注意
如果你在北方,有暖气,也许就会提前吃到草莓,放在窗台,可以保证充足光照。
注意事项
1、抓好生育期管理。包括中耕除草,蓄水保墒、搭架绑蔓,整枝打杈、去掉老叶、通风透光、加强防治病虫害、加强温度管理等措施。西红柿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青枯病、早疫病、晚疫病等;虫害主要有棉铃虫、蚜虫等。病毒病的防治方法有:选用抗病品种、用新高脂膜拌种、种生茬地、防治蚜虫、适期早定植等。温度管理就是要白天应适当加大棚室通风量,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夜间温度保持在10-13℃之间。开始放风时,放风口应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午后气温下降后逐渐将风口变小或关闭。
2、抓好肥水管理。西红柿的生长期在夏秋雨季一般不需要浇水,但当第2~3穗果成熟时遇旱,也应适当浇水。根据生长情况,适时追肥,同时喷施新高脂膜,以促进果实发育,保花保果。一般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一次菜果壮蒂灵,增强西红柿花粉受精质量,提高循环坐果率。
3、适时采果。西红柿成熟有绿熟、变色、成熟、完熟4个时期。贮存保鲜可在绿熟期采收。采收时应轻摘轻放,摘时最好不带果蒂,以防装运中果实相互被刺伤。初霜前,如还有没熟的青果,应采下后贮藏在温室内,待果实变熟后再上市,这样既延长了供应期,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在果实后熟期不宜用激素刺激果实着色,经精选后装箱销售,它的好处在于既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果品品质,又保障了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4、选择好品种。种大棚西红柿要选耐低温,弱光能力强,产量高,畸形果少,肉厚,耐贮运,商品性好,抗病能力强,生长势强的无限生长型品种,如日出冬冠、日出金冠1号。
5、安排好茬口。西红柿的育苗时间要适当提早,最好在7月初播种,8月初栽苗,这样秋延后茬到第二年打春拉秧种西瓜时可采收4~5层果,而越冬茬的可等西红柿长到6~7层花开时打顶,采收完后剪枝再生栽培,又可采收5~6层果,每一株西红柿可采收11~12层果,这样才能有较好的效益。
6、培育好壮苗。俗语说“苗好五成收”,育成健壮无病虫害的苗子是栽培成功的一半。西红柿育苗一般在7~8月进行,农民习惯于在大棚内育苗,这样做苗子在苗期容易感染病虫害,而且无法利用夏季高温对大棚进行高温闷棚消毒,因此最好在大棚外建遮荫棚育苗,大棚内利用夏季高温闷棚消毒。
在棚外建平畦,畦宽12米,长6米左右,畦框高25厘米,要踩实,防止雨水进入,畦上搭弓棚,弓棚宽18米,高15米,中上部盖旧膜,遮光、降温、防雨,两侧不盖膜,而用防虫网盖好,防止害虫侵入。夏季苗子生长速度快,25天左右就可栽,因此一般不分苗,用8厘米×8厘米营养钵育苗。夏季育苗最易发生病毒病,因此浸种时先用清水浸种3~4 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 分钟,可有效防止种子传毒。捞出洗净后,把种子装入沙布袋,放在25-28度催芽箱内催芽,有一半种子露白时就可进行播种。夏季育苗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科学浇水,防徒长、防虫、防病毒病。出苗前畦面要盖遮阳网降温保湿,等有一半种子顶土后,选择傍晚时撤掉畦面的覆盖物。遮荫棚上的旧膜一直要盖,苗出土后浇水要见干见湿,即地表干后浇小水,千万不能为防苗子生长旺盛而不浇水,导致形成老化苗。发现苗子生长旺盛时,一是适当控制浇水,二是拉大苗子之间的距离,增大营养面积,三是叶面喷施60~100ppm的助壮素来防止。出苗后可以5~7天喷一次10%吡虫啉1500倍液加20%病毒A500倍液,防虫、防病毒病。
7、合理栽苗。栽苗前半月要清除前茬蔬菜的残枝败叶及病虫残体,移出大棚外深埋或烧毁。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0方,另加过磷酸钙80~100公斤、硫酸钾25~30公斤、尿素20~30公斤,再加微量元素肥硼酸1~2斤(2元/斤)、硫酸镁5~10斤(1角/斤)、硫酸亚铁3~5斤(5角/斤)、硫酸锌3斤(1元/斤)做基肥。均匀撒于地表后深翻30厘米。底肥上的足,才可能有高产高效益。垄宽80厘米,沟宽60厘米,垄高15厘米。垄起好后浇足底水,用5%菌毒清100~150倍液喷大棚内各表面一遍后盖好膜,密闭大棚,高温闷棚7~10天,起到杀灭病虫,熟化土壤的作用。栽苗前一天苗床浇起苗水,并喷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加10%吡虫啉1500倍液一次,防治病虫。栽苗时小行距60厘米,大行距80厘米,株距45厘米,每亩栽2100余株。注意苗子要分级定植,深度以埋住根茎为宜,栽的过深容易导致“黑杆病”发生;栽苗时将第一穗花蕾面向大行方向,以便将来果实多见光,上色均匀一致。
8、科学细致的管理。西红柿栽上后,收入的高低主要看管理是否科学细致,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为西红柿创造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取得高产高效益。 晴天每天大棚见光后揭开草帘,打扫净棚膜,提高膜的透光率,当温度升高到30℃扒开顶缝通风,通风口大小以通风后温度下降5℃以内为宜,下午降到22℃闭风,日落前盖帘,早晨揭帘前最低不低于12℃。阴天适当晚揭早盖不通风。下雪时及时清扫雪,中午适当揭帘见光,注意阴雪天白天必须揭帘见光,晚上必须盖帘,帘外要盖防寒膜。连续阴、雪天后放晴,必须遮花荫,不通风,让棚温缓慢升高,升温过猛,极易造成植株萎蔫。阴、雪天后,易发生病害,要进行喷药防病,喷药时每药桶内加25克尿素,20克磷酸二氢钾,为西红柿补充养分。当遇到阴雪天棚内温度太低时可在棚里用铁炉子点火升温防冻。 8月份栽西红柿后最易发生生长旺盛,生长旺盛主要是通过浇水来实现,因此底水浇足后一般不再浇水,直到第一穗果长到核桃大时再浇水追肥,实在干旱时只能浇小水,植株长到第一穗果核桃大前浇水多是西红柿生长旺盛的主要原因。当第一穗果核桃大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浇水,每亩追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以后第二、第三穗果等每一穗果长到核桃大时都追一次肥,每亩每次追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8~12公斤,一般随水追肥。浇水必须选晴天上午进行,中午时打开风口通风降湿,可有效防治病害的发生。低温期膜下暗灌,浇水量要少,防止浇水过多导致地温下降过多,影响西红柿的正常生长。大棚西红柿一般采用单杆整枝,只留一个主杆,所有侧枝全部疏除。打侧枝要选晴天上午进行,这样利于伤口愈合。当第一穗果绿熟(果实长到最大,果顶由绿变白)时,除去第一穗果下的老叶,第二穗果绿熟时,除去第二穗果下的老叶,以此类推,这样利于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无效消耗,防止病害蔓延。秋延后栽培的当主杆5穗果开花后,在果穗上方留2~3片叶摘心。越冬茬栽培的等主杆结到6~7穗果后,在果穗上方留2~3片叶摘心,并在杆上开始预留侧枝,当主杆上果实采收完后,如果每一株西红柿都产生了侧枝,则在基部选留一个健壮侧枝,把它上面的老枝剪去。如果某一株附近没有产生侧枝的植株,则把这一株西红柿放倒,在基部选一个侧枝在本地方吊起生长,在其上部选一个侧枝用无侧枝的植株的吊绳吊起生长。第二茬又可结5~6层果实。冬春季温度低、光照弱,西红柿不容易座果,因此要进行保花保果。保花保果最好在一个花序有3~4朵花开时,用浓度为25~50 毫克/公斤的防落素(番茄灵)喷花,喷花时最好加入01%的50%速克灵防治灰霉病。用防落素喷花比用24~D点花省工,且不易发生药害,但24~D绝不能喷花,否则极易发生药害。西红柿栽培还要进行疏花疏果,因为一穗花结果过多,则果大小不一,商品性差。大果型品种每穗留果3~4个,中果型品种每穗留果5~6个,第一、二层可适当少留,防止坠秧。留果一般是“掐头去尾留中间”,也就是第一个果不留,后面的小果、畸形果不留,这样留果大小一致,商品性好。
主要病害防治
番茄的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灰霉病、叶霉病等,若防治不及时,将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1、番茄早疫病
(1)症状 苗期生病,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凹陷有轮纹。成株期叶片发病初呈水浸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晕环,中部呈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层。病叶一般由植株下部向上发展,严重时中片脱落。茎部病斑多着生在分枝处及叶柄基部,呈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陷,有时龟裂,严重时造成断枝。青果染病,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
(2)防治方法 发病前可喷洒58%甲霜灵•锰锌、杀毒矾等药剂防治;也可于发病初期采用粉尘法,喷洒百菌清粉尘剂防治;生长期可用百菌清烟熏剂于傍晚熏蒸或40%施佳乐悬浮剂、50%扑海因悬浮剂1000倍液均匀喷雾。
2、番茄晚疫病
(1)症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幼苗感病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由叶片向主茎发展,使叶柄和茎变细呈黑褐色而腐烂折倒,全株萎蔫,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霉层。幼茎基部发病,形成水渍状缢缩,幼苗萎蔫或倒伏。成株期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发病,形成暗绿色水浸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茎部病斑最初呈黑色凹陷,后变黑褐腐烂,易引起主茎病部以上枝叶萎蔫。青果染病,病斑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黑褐色,稍凹陷,病部较硬,边缘呈明显的云纹状。湿度大时生长白霉,迅速腐烂。
(2)防治方法 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药防治。喷药后闭棚增温,可提高防治效果。使用6875%银法利悬浮剂50~75毫升/亩均匀喷雾,可以达到保护和治疗的双重效果。
3、番茄病毒病
(1)症状 番茄病毒病主要有三种类型:a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叶脉透明,叶片略有皱缩, 病株略矮,新叶小,结果小,果实表面质劣,多呈花脸状。 b蕨叶型。由上部叶片开始全部或部分变成条状,中下部叶片向上微卷。花瓣增大,形成“巨花”。植株不同程度矮化。c条斑型。主要表现在果实和茎上。叶片上表现茶褐色斑点或花叶,背部叶脉紫色;茎上出现暗绿色到黑褐色下陷的油渍状坏死条斑、病茎质脆易折断;果实上多形成不同形状的褐色斑块,但变色部分仅处在表层组织,不深入到茎和果肉内部,随着果实发育,病部凹陷而成为畸形僵果。
(2)防治方法 每亩用艾美乐70%水分散粒剂3~4克对水30~45公斤喷雾,防治蚜虫或者白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以便切断昆虫传播的途径,达到防治病毒病的目的。也可在感染病初期,喷施植病灵1000倍液,以减轻毒害的为害程度。
4、番茄灰霉病
(1)症状 番茄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健组织界线分明。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条状病斑,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严重时致病部以上枯死。
(2)防治方法 选用无菌土配制营养土,床面用50%多菌灵500倍液消毒;加强通风管理,降低空气湿度,防止叶处结露;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0%以下,避免阴天浇水或浇水后遇连阴天;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果、病叶。番茄蘸花时加03%扑海因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预防灰霉效果好。也可在花期喷洒施佳乐40%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扑海因1500倍。
5、番茄叶霉病
(1)症状 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果、花。 叶片被害时叶背面出现不规划或椭圆形淡黄或淡绿色的褪绿斑,初生白色霉层,后变成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霉层。叶片正面淡**,边缘不明显,严重时病叶干枯卷曲而死亡。病株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严重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果实染病,从蒂部向四周扩展,果面形成黑色或不规则形斑块,硬化凹陷。
(2)防治方法 控制浇小水、勤浇,勤放风,控制大棚湿度,多施有机肥、生物肥,特别冬季少施化学肥料。发病初期选用好力克43%悬浮剂3000倍液,或50%扑海因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匀喷雾。
茄科类蔬菜
茄科植物是经济价值最大的植物类群之一。许多种类为人类提供了粮食(如土豆);药用(如枸杞、天仙子、酸浆),蔬菜(如茄子、西红柿、辣椒)观赏(如碧冬茄、夜香树)和工业原料(如菸草)等。
茄科
Solanaceae
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的一科。草本、灌木或小乔木。叶常为单叶,极少为复叶。花单生、簇生或聚伞花序,花为5基数,辐射对称,极少两侧对称,有时第五枚雄蕊退化,子房由2心皮合生而成,2心皮偏斜。浆果或蒴果。约85属300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及热带地区,南美洲为最大的分布中心,种类最多。中国有24属105种,全国普遍分布,但以南部亚热带及热带地区种类较多。
莨菪
该科许多植物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除著名的辣椒、马铃薯、番茄、菸草外,还有许多种类有药用价值。如宁夏枸杞,其红色浆果是良好的滋补药,中药称枸杞子。性味甘平,有滋肝补肾、益精明目的作用。枸杞,药用效能与宁夏枸杞相近,品质稍差;颠茄,原产欧洲南部和中部,中国有引种;根和叶含莨菪碱、阿托品、东莨菪碱、颠茄碱等;叶作镇痉及镇痛药,根治盗汗,并有散瞳的效能。该科中原产中国的含莨菪烷类生物碱的植物很多,如赛莨菪属、山莨菪属、天蓬子属、马尿泡属、天仙子属、泡囊草属、茄参属和曼陀罗属等。
瓜类茄科类蔬菜苗期主要有哪些病害茄科蔬菜苗期病害 Seedling Diseases of Solanceous Fruits
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以及由低温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沤根”。
症状
猝倒病:幼苗出土前或出土后均能受害。幼苗出土后发病,茎基部初呈水渍状,后病部变黄褐色,缢缩成线状。病情发展迅速,常在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折倒贴伏地面,但幼苗仍呈青绿色,故称之为“猝倒”。低温高溼时,病苗及其附近的土壤上,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丝状物。
立枯病:患病幼苗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中午萎蔫,早晚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扩大绕茎一周,最后病部缢缩,植株枯死。由于病苗大多直立而枯死,故称之为“立枯”。在溼潮的条件下,病部常有淡褐色的、稀疏的蛛丝网状霉。
沤根:幼苗期或移栽后幼苗不发新根,根部表面初呈锈褐色,后逐渐变褐色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萎蔫,生长停滞,幼苗极易拔起。
病原
猝倒病:由多种腐霉菌引起,以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Fitzp.为主,属鞭毛菌亚门腐霉属。
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侵染引起,属于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菌丝体初期无色,后期逐渐变淡褐色,分枝处往往呈直角,分枝基部微缢缩,近分枝处有一隔膜。菌丝交错纠结形成菌核,菌核无定形,大小不等,淡褐色至黑褐色,质地疏松,表面粗糙。病菌不产生无性孢子。
沤根:生理性病害。苗床土温过低,高溼、光照不足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
发病规律
猝倒病:病菌的腐生性很强,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越冬: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或腐殖质中营腐生生活,并产生孢子囊继而产生游动孢子侵入寄主。
传播:病菌主要借雨水、灌溉水、带菌的堆肥和农具传播。
立枯病:
越冬: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或病残体中越冬,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菌丝直接侵入寄主危害。
传播:病菌可通过雨水、灌溉水、农具转移以及使用带菌堆肥等传播蔓延。
苗床低温高溼,日照不足是导致苗期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若天气长期阴雨或下雪,苗床不透光,或保温效能不好,则苗床温度过低,容易发生猝倒病和沤根病。空气溼度大,尤其是床土溼度大时,病害发生严重。若光照不足,幼苗生长衰弱,容易感病。苗床浇水过大,种植过密,通风不良等,病害极易发生。
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应以加强苗床管理为主,药剂保护为辅的措施。
1.加强苗床管理 苗床应设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且向阳的地块,要选用无病新土作床土。如使用旧床,床士应进行消毒处理。播种不宜过密,播种后盖土不要过厚,以利于出苗。苗床要做好保温、通风换气和透光工作,防止低温或冷风侵袭,促进幼苗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避免低温高溼条件出现,苗床洒水应看土壤溼度和天气情况。阴雨天不要浇水,以晴天上午浇水最好,每次量不宜过多。
2.床土消毒处理 苗床消毒常用药剂及处理方法:①福尔马林。②五氯硝基苯等:70%五氯硝基苯与50%福美双等量混合均匀,或70%五氯硝基苯与65%代森铵等量混合均匀,每平方米用药量为8g,加10~15 kg细土拌匀成药土。播种前一次浇透底水,待水渗下后,取1/3药土撒在床面上作为垫土,另外2/3药土均匀撒在种子上作覆土,下垫上覆,使种子夹在中间,预防病害发生。
3.种子处理 可选用下列可溼性杀菌剂拌种,如40%拌种双或拌种灵,80%敌菌丹(大富丹),50%苯莱特等,用药量均为种子重量的02%。此外,也可用25%甲霜灵与70%代森锰锌以9:1混合,再加水1500倍液浸种,待风干后播种。
4.药剂防治 如苗床已经发现少数病苗,应及时拔除,并喷药保护,以防止病害蔓延。常用药剂有:58%瑞毒霉•锰锌、75%百菌清、70%代森锰锌。苗期病害若以猝倒病为主,可用64%防毒矾或25%甲霜灵喷雾。苗床喷施药后,往往造成溼度过大,可撒草木灰或细干土以降低溼度。
番茄灰霉病 Tomato Gray Mould
症状
主要危害花、果实、叶片及茎。
果实:青果受害重,造成大量烂果。病菌多先从残留的柱头或花瓣侵染,后向果面或果柄扩充套件,呈灰白色腐烂,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果实失水后僵化。
叶片:多从叶缘呈“V”字形向内扩充套件,初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相间轮纹,后病部产生灰霉,致叶片枯死。
茎: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溼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
病原
病原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孢子梗数根丛生,具隔,褐色,顶端呈1~2次分枝,分枝顶端稍膨大,呈棒头状,其上密生小柄并着生大量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
越冬: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块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传播:通过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
侵入:从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沾花是重要的人为传播途径。花期是侵染高峰期。该病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质上腐生。
发病条件:低温高溼是影响灰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最宜温度18~22℃。一般12月至翌年5月,如遇连续阴雨天气,不能及时放风,特别是加温温室刚停火时,棚室内气温低,相对溼度持续90%以上,气温20℃左右,病害发生严重。密度过大,管理不当,通风不良,都会加快此病的扩充套件。
病害控制
1生态防治 加强通风管理实施变温管理法。即晴天上午晚放风,使棚温迅速升高,当棚温升至31~33℃,超过33℃再开始放顶风,31℃以上高温可降低病菌孢子萌发速度,推迟产孢,降低产孢量。当棚温降至25℃以上,中午继续放风,使下午棚温保持在20~25℃;棚温降至20℃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棚温下降,夜间棚温保持15~17℃;阴天中午也要开启通风口换气。
2加强栽培管理 定植时施足底肥,促进植株发育,增强抗病能力。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和深埋。
3.药剂防治 严格掌握防治适期,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有效药剂有40%施佳乐、65%万霉灵、50%速克灵、50%扑海因。7~10d一次,连喷3~4次。保护地番茄灰霉病在始发期施用下列烟剂:疫霉净、特克多、10%速克灵。
番茄晚疫病 Tomato Late Blight
番茄晚疫病是露地和保护地番茄上的重要病害之一。1847年在法国首次报道。该病发病后扩充套件迅速,流行性强,如遇7~8月多雨季节病害极易发生和流行。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茎和果实,以叶片和青果受害最重。
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或灰绿色水浸状不规则病斑,边缘不明显,扩大后病斑变为褐色。溼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长白霉。
茎:初呈水浸状斑点,病斑呈暗褐色或黑褐色腐败状,很快绕茎及叶柄一周呈软腐状缢缩或凹陷。潮溼时表面生有稀疏霉层,引起病部以上枝叶萎蔫。
果实:主要危害青果,病斑呈不规则形的灰绿色水浸状硬斑块,后变成暗褐色至棕褐色云纹状,边缘明显,病果一般不变软;溼度大时长少量白霉,迅速腐烂。
病原
病原为致病疫霉Phy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菌丝在寄主间隙生长,以少量的丝状吸器吸收寄主养分。孢囊梗无色,单根或多根成束从气孔长出,具3~4个分枝。孢囊梗膨大呈节状,顶端尖细。孢子囊单胞无色,卵圆形,顶端有乳状突起。卵孢子不多见。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23℃。孢子囊形成最适温度为18~22℃。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的最适温度为10~13℃。相对溼度达97%以上时易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及游动孢子都需要在水滴或水膜中才能萌发。病菌可危害番茄和马铃薯等多种茄科植物。
发病规律
越冬:主要以菌丝体在马铃薯块茎中越冬,或在冬季棚室栽培的番茄上危害,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
传播:孢子囊借气流或雨水传播。
侵入: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
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引起病害流行。
发病条件:低温高溼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在相对溼度95%~100%且有水滴或水膜条件下,病害易流行。因此,降雨的早晚,雨日多少,雨量大小及持续时间长短是决定病害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田间地势低洼,排灌不良,过度密植,行间郁蔽,导致田间溼度大,易诱发此病。凡与马铃薯连作或邻茬地块易发病。土壤瘠薄,追肥不及时,偏施氮肥造成植株徒长,或肥力不足,植株长势衰弱,会降低寄主抗病力,均利于发病。此外,番茄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
病害控制
1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氮、磷、钾配合使用,避免植株徒长,提高寄主抗病性。及时整枝打杈和绑架,适当摘除底部老叶、病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雨季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溼度。保护地番茄从苗期开始严格控制生态条件,防治棚室高溼条件出现。
2实行轮作 重病田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3年以上轮作,选择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块种植番茄。
3选用抗病品种
4药剂防治 中心病株后,及时摘除、深埋或烧毁,并立即进行全田喷雾保护。保护地采用烟雾法和粉尘法防病,傍晚关闭大棚或温室,施用45%百菌清烟剂,每hm2用药15~18kg,第二天通风换气。发病初期,喷施下列杀菌剂:百得富、722%普力克、40%疫霜灵、25%甲霜灵、58%雷多米尔-锰锌、40%甲霜铜、72%克露等,注意保护植株中下部叶片和果实,隔7~10d喷1次,连续4~5次。保护地用药掌握在上午10点以后,喷药后通风散溼。
番茄病毒病 Tomato Virus Diseases
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几乎遍布所有番茄产区。春番茄每年因此病大约减产30%左右,夏、秋番茄损失更为严重,有的年份或有的地块几乎绝收,严重影响番茄生产。
症状
常见的症状型别有:花叶型、条斑型和蕨叶型3种,其中以条斑病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蕨叶病。
花叶型:轻型花叶和重花叶。
条斑型:可侵染茎、叶和果实。叶片发病,上部叶片呈现或不呈现深绿色或浅绿色相间的花叶症状;茎部发病,茎杆上、中部初生暗绿色下陷的短条纹,后变为深褐色下陷的油浸状坏死斑,逐渐蔓延扩大;果实发病,果面散布不规则形褐色下陷的油浸状坏死斑,病果畸形。
蕨叶型:症状多发生在植株上部,上部新叶细长呈线状,生长缓慢,叶肉组织严重退化,甚至完全退化,仅剩下主脉。
病原
此病由多种病毒引起,我国报道的主要有6种:菸草花叶病毒Toba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菸草蚀纹病毒Tobao etch virus(TEV)、和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也可能是多种病毒引起复合侵染。该病的毒源主要是TMV和CMV。
TMV性状:寄主范围很广,有30科200多种植物都能被侵染。钝化温度为92~96℃,在干燥病组织上可存活30年以上。传播方式为汁液传播,蚜虫不传毒。
CMV性状:寄主范围很广,可侵染39科117种植物。钝化温度50~60℃,在番茄上主要症状是花叶、畸形、蕨叶、丛枝与严重矮化。传毒方式为汁液传播与蚜虫传播,我国传毒蚜虫种类是桃蚜、箩卜蚜、棉蚜和甘蓝蚜等。
病害回圈
由于TMV寄主范围很广,可以在多种多年生的植物和宿根性杂草上越冬。病毒还可附着于番茄种子表面果肉残屑上,少量可侵入种皮内和胚乳中越冬;此外,还可在多种植物病残体中存活相当长的时期,如番茄病株的根,在深达75~95cm的土中,22个月后还有活的TMV,甚至可在干燥的菸叶和卷菸中越冬。TMV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接触传染,如:移栽、整枝、打杈、中耕、锄草等农事操作人为传播,蚜虫不传染。CMV由蚜虫传播,如桃蚜、棉蚜等多种蚜虫,但以桃蚜为主,种子和土壤均未发现有传病现象。CMV主要在多年生的植物和宿根性杂草上越冬,如鸭跖草、紫罗兰、反枝苋、刺儿菜等,这些植物在春季发芽后蚜虫随即发生,通过蚜虫的取食与迁飞,将病毒传播到附近的番茄地里,引起番茄发病。
发病条件
病害的发生发展受气温影响,一般平均气温达20℃,病害开始发生,25℃时进入发病盛期。高温低溼有利于蚜虫的迁飞和传毒,也有利于病毒的增殖和症状表现,因此病毒病发生严重。气候条件影响番茄寄主的生长发育,影响传毒介体蚜虫的发生与传毒及病害发生的迟早和轻重。番茄花叶病和条斑病主要是由汁液传染,农事操作导致病健植株的相互摩擦而增加传毒的机会,发病严重。蕨叶病由蚜虫传播,特别是桃蚜,田间杂草多,病重。
病害控制
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创造有利于植株生长健壮的条件。
1.选用抗(耐)病品种 是防治番茄病毒病的根本措施。目前国内先后培育出了许多抗耐TMV和CMV的品种,如强丰、丽春、中蔬4号、中蔬5号、佳红、早丰、佳粉10号、毛粉802等,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2.种子处理 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30min,然后清水冲洗干净,催芽播种,可去除附着在种子表面的TMV。
3加强栽培管理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育苗阶段加强管理,定植前7~10d可用矮壮素灌根。定植后适当蹲苗,促进根系发育;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实施根外追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4早期避蚜治蚜 用银灰膜全畦或畦梗覆盖,或用银灰膜做成8~10cm的银灰条拉在大棚架上,利用银灰膜反光碟机避蚜虫,以减少蚜传CMV。从苗床期开始,尤其是在蚜虫迁飞盛期,及时喷药治蚜,以减少CMV的初侵染和再侵染。防治蕨叶病应抓好苗期灭蚜和避蚜工作。同时要及时清除田边、地坎杂草,邻作蔬菜也要及时喷药灭蚜。。
5弱病毒的利用 近年来,国内外在番茄病毒病的生物防治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如,弱毒株系N14、CMV卫星RNA S51、S52、S514等。
6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15%植病灵、20%病毒A、抗毒剂1号等,每隔10d喷1次,连续喷3次。
番茄叶霉病 Tomato Leaf Mould
番茄叶霉病俗称“黑毛”,在我国大部分番茄种植区,如:吉林、河北、北京、湖北、湖南、浙江等地均有发生。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茎、花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褪绿斑,边缘不明显,叶背面出现灰紫色至黑褐色茂密的霉层,溼度大时,叶片表面病斑也可长出霉层。随病情扩充套件,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病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使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
病原
病原为Fulvia fulva (Cooke)Cif,属半知菌亚门褐孢霉属,异名为黄枝孢菌Cladosporium fulvum Cooke。分生孢子梗成束从气孔伸出,稍有分枝。其上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串生,孢子链通常分枝,分生孢子圆柱形或椭圆形,初无色,单孢,后变为褐色,中间长出一个隔膜,形成2个细胞。
病害回圈
越冬:病菌以菌丝体或菌丝块在病残体内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菌丝潜伏于种皮越冬。
传播:气流传播引起初侵染,播种带菌的种子也可引起初侵染。
侵入:气孔侵入。病菌也可从萼片、花梗的气孔侵入,并能进入子房,潜伏在种皮上。该病有多次再侵染
发病条件
溼度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相对溼度高于90%,有利于病菌繁殖,发病重;气温低于10℃或高于30℃,病情发展可受到抑制。过于密植通风不良,溼度过大,发病严重。阴雨天气或光照弱有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染。而光照充足,温室内短期增温至30~36℃,对病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病害控制
1.选用抗病品种 番茄品种间对叶霉病的抗性具有明显差异。如沈粉3号和佳红等,抗病性较强。双抗2号、佳粉3号对叶霉病菌的1、2号生理小种具有抗性。
2.选用无病种子及种子处理 从无病株上采种或进行种子处理,52℃浸种30min,晾干播种;2%武夷霉素、硫酸铜浸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克菌丹拌种。
3.加强栽培管理 采用双垄覆盖地膜及膜下灌水的栽培方式,除可以增强土壤溼度外,还可明显降低棚内空气溼度,抑制番茄叶霉病的发生;对于棚室番茄采用生态防治法,如控制棚内温溼度,适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水后及时排溼,降低温溼度;露地番茄要注意田间的通风透光,不宜种植过密,并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雨季要及时排水,以降低田间溼度;及时整枝打杈,摘除病叶老叶,增强通风;滴灌可降低棚室的相对溼度,不要大水漫灌等。
4.温室或大棚的消毒 连年发病严重的温室或大棚,在番茄定植前应进行消毒处理。用硫磺粉熏蒸大棚和温室,每37m3空间,用硫磺013kg,锯末025kg,混合后,分装几处,点燃后密闭大棚,薰24h。如果先密闭大棚使棚温升至20℃以上处理,效果更好。
5.轮作 发病重的地区,应与其他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6.药剂防治 病害始发期,保护地番茄用45%百菌清烟剂3~375kg/hm2熏蒸,或喷撒7%叶霉净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隔8~10d左右1次,连续或交替轮换施用。发病初期,摘除下部病叶片后及时喷药保护,喷药要喷在叶片背面。有效药剂有:50%扑海因、2%武夷霉素、50%多•硫悬浮剂、70%甲基硫菌灵、60%防霉宝超微粉、75%百菌清、47%加瑞农、80%大生M-45等。隔7~10d喷1次,视病情连续喷施2~3次。
茄科蔬菜的分枝习性1、这个你可以到新东方去培训,应该专业些,
2、一般学这样的技术的费用大概在5000-7000之间
3、这要看你所在的省份的,不同的省份价格也不同,
4、还是建议你亲自去体验一下,这样会更好些
5、去考查一下,如果不错,自己在决定。
6、一般学这个1-2个月,看你的上手能力。再自己决定。
希望能帮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茄科蔬菜育苗一亩能栽植多少亩茄子一般前后左右30厘米一株,一亩地666平方米,自己换算,很有趣的一道数学题
茄科蔬菜维管束病害主要有哪些种类蔬菜病虫害种类很多,根据病害的病原菌可分为浸染性病害和非浸染性病害(生理病害)。土传病害基本上属浸染性病害,但也有部分是由土壤障碍因子引起的非浸染性生理病害。土传病害主要有各种蔬菜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瓜、果、豆类蔬菜的枯萎病;茄子等的黄萎病;茄果类蔬菜的青枯病;黄瓜、芹菜、木耳菜的根结线虫病;大白菜等的软腐病;芦笋的茎枯病等。这些病害除了猝倒病和立枯病主要在幼苗期发生外,大部分苗期发生不明显,一般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开花结果)时开始发生,直至生长后期,其受浸染后寄主在体内潜伏期较长。
如何鉴别番茄、辣椒、茄子三种茄科蔬菜种子?
1,按种子粒大小顺序为辣椒,番茄,茄子辣椒粒最大
2,从外形看番茄籽外面有绒毛,辣椒籽扁平,心不鼓,种皮不光滑,有辣味,茄子籽接近圆形,心是鼓的,种皮光滑
大白菜软腐病为什么要避免与茄科蔬菜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应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认真抓好农业、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
1、实行轮作,尽可能地选择前茬种植小麦、玉米、水稻和豆科作物的田块种植大白菜,避免与茄科、葫芦科、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作物连作。
2、选用抗病品种。
3、起垄栽培,实行沟灌,严防大水漫灌。
4、实行直播栽培,注意喷洒除草剂,不行中耕,及时喷药消灭地下和叶部害虫,尽量减少根部和叶片伤口,防止病菌借伤口侵染。
采用以上措施,不但能有效地防治大白菜软腐病及其它病害、虫害,而且还可提高大白菜的抗旱、抗涝、抗病等抗逆效能,改善白菜品质,增产20%~40%。
十字花科类蔬菜是指什么样一些蔬菜呢十字花科蔬菜包括的种类如下: 白菜类:小白菜、菜心、大白菜、紫菜薹 、红菜薹等;甘蓝类:椰菜、椰菜花、芥 蓝、青花菜、球茎甘蓝等;芥菜类:叶芥 菜、茎芥菜(头菜)、根芥菜(大头菜)、榨菜 等;萝卜类;水生蔬菜类。
茄科蔬菜青枯病的综合防治有什么啊?青枯病是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在高温高溼、重茬连作、地洼土黏、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下,该病容易发生。
1实行轮作。有计划地轮作,能有效降低土壤含菌量,减轻病害发生。
2改良土壤。青枯病病菌喜偏酸性土壤,结合整地施基肥,每亩施熟石灰粉100公斤,使土壤呈中性或微酸性,能有效抑制该病的发生。
3优化栽培方式。采用高垄或半高垄栽培方式,配套田间沟系,降低田间溼度,同时增施磷、钙、钾肥料,促进作物生长健壮,抗病能力提高,能减轻青枯病发生。
4培育壮苗。采用营养钵、肥团、温床育苗,培育矮壮苗,以增强作物抗病、耐病能力。
5喷施微肥。喷施微肥可促进植株维管束生长发育,提高植株抗耐病能力。从花期开始,每次每亩用多元素混合型高效硼肥100克加水40公斤喷雾,或者用01%—02%的硼酸、硫酸锰混合液50—60公斤喷雾,隔10—20天一次,共喷2—3次。为避免植株体内酸性物质增加,可在喷施硼、锰微肥的间隔期间喷施1—2次05%碳酸氢钠溶液。
6药剂防治。栽培马铃薯,应选用无病种薯,用药剂泡15—2小时,取出用清水冲洗后播种。对种薯切块时,切刀要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
秋季大棚茄科蔬菜在种植时需要注意哪些第一,底肥。一般都施用优质有机肥,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畜禽粪2000到2500公斤,配合施用磷肥30到40公斤,施肥时土壤要翻深度为40到45厘米。
第二,温溼度。晴天时,如果大棚内的气温过高,要揭开大棚两头通风降温。阴天只要在中午前后进行通风换气就可以了,其他时间不用。在春秋低温季节栽培时,除了用盖地膜外,还可以用大棚内套小棚或者在小棚上加上草帘,加以保温。秋冬茬栽培时,要适当减少通风次数,生长后期时采取多层覆盖,以提高棚内温度,防止低温危害发生。需要注意的是通风与空气溼度的调节。都必须在保证棚内温度的前提下,进行溼度调节。
第三,浇水与追肥。作物第一批果实开始膨大后,再灌水追肥,促进开花结果,以保证作物良好成长的条件;到盛果期要增大浇水量和追肥量,防止脱水脱肥;要根据天气具体情况,来确定浇水次数和浇水量的多少,追肥与浇水相结合,结果前期,每隔10到15天施一次肥,每亩尿素5到8公斤;盛果期每隔7到10天施肥一次,每亩施尿素10到15公斤,硫酸钾8到10公斤。
第四,病虫害防治。要注意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摘除病叶、病枝、病果,而且要将其带出大田外,集中消毁;控制浇水量,温度过高时加强通风透气,降低棚内温度;采用配方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药剂防治以预防为主,在疫病发病初期喷药时,可选用甲霜铜、可杀得、菌立停等药剂,如果茎基部和根部发病可用粗喷头喷;嫩茎或叶片发病采用喷雾,而且可以防治褐斑病、炭疽病等病害。防治白粉病可选用多菌灵、农抗120等药剂。防治灰霉病可选用速克灵、灰克、扑海因等药剂。
紫罗兰养殖方法:
1、光照
紫罗兰是一种喜阴的植物,所以说不能将紫罗兰长时间放置于阳光直射的地方进行光照,光照过强,又会灼伤紫罗兰的叶片,导致叶片发黄,使植株受损。但如果过于荫蔽,会导致紫罗兰开花过少。
所以应当对紫罗兰进行合适的光照。比如说在早上和傍晚太阳光照不强烈的时候将紫罗兰置于可以晒到太阳的地方,在中午太阳光照强烈的时候将紫罗兰置于阴凉处。
2、温度
紫罗兰适宜生长在18--24摄氏度的环境中,当气温超过27摄氏度时,过高的温度会使紫罗兰缺少水分从而导致生长发育不良;但秋冬季,气温低于12摄氏度,若不将紫罗兰移回到室内养殖,低温会将其冻伤,所以要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给予紫罗兰适宜生长的温度。
3、水分
给紫罗兰浇水时要浇透,浇完水后将紫罗兰放置于阴凉的暗处,3~4天后,再放于通风情况良好的向阳处。但要注意浇水也不能过多,否则容易造成紫罗兰烂根的情况。
4、施肥
在紫罗兰的生长发育期间,肥料的供应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7~10天施一次稀薄的复合肥或者腐熟液肥促进紫罗兰生长。在出现花蕾之后,应当多施磷钾肥,可使紫罗兰开出的花朵更加娇艳。
扩展资料
浇水要点:
1、浇水要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浇水时要把紫罗兰叶片撩起,从盆沿边缘处轻轻浇灌,或采用浸盆法补充水分,切不可当头淋洒,否则紫罗兰叶片容易腐烂。
2、紫罗兰花卉在生长期间浇水至关重要,在春季浇水不宜过多,否则会导致紫罗兰茎叶腐烂的现象,影响花卉开花等现象。
3、紫罗兰在夏季应多浇水,并在其周边进行喷水,可以有效的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否则会导致花卉花梗下垂,使得花期缩短。
4、紫罗兰在秋冬季节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浇水应适当减少。
大棚菜种植技术大棚内进行蔬菜育苗,常有幼苗在短期内倒苗枯死的现象有三点,一是蔬菜种子带有病菌;二是苗床土壤带菌;三是持续低温、阴雨、湿度过高诱发病害。茄果类、瓜类蔬菜幼苗倒苗一般为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为害所致。 猝倒病多发生在幼苗2片真叶以前,棚内温度在15—16℃时发病最快,发病初期,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叶片保持绿色,持续2—3天,幼茎基部水浸状病斑呈黄褐色,并收缩干枯,局部成片倒伏。 立枯病多为害茄果类蔬菜幼苗。棚内温度在20—25℃时较易发病。开始幼茎基部呈现红褐色椭圆形病斑,多斑相连后,茎基萎缩成线状,幼苗头重脚轻。间有点片状倒苗发生。 枯萎病多发生在瓜类蔬菜幼苗期,系由种子发芽后发病腐烂扩散的。病菌可在土壤内存活数年。幼苗发病子叶萎蔫,幼茎病部收缩折倒。大苗发病,幼茎基部分泌**汁液,叶片发黄。晴天中午幼苗萎蔫,夜间恢复,数天后枯死。 在防治方法上,均应以预防为主,配套进行综合防治才能收到实效。 首先,开展农业防治。一是每年更换苗床,不能年年重床育苗;二是苗床基肥应施充分腐熟的有机农家肥,以防未腐熟的肥料带菌;三是选用惠满丰或醇素菌颗粒肥料作基肥,可有效地抑制土传病菌;四是种子消毒,最简易的方法就是用55℃的温水浸种10分钟。也可用拌种灵等药剂拌种。 其次,进行床土消毒。一可在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8克进行土壤处理;二可每平方米用75克3%的米乐尔颗粒拌细土撒入墒情较足的苗床,深翻20厘米,然后整平床土播种。 第三,化防保护幼苗。发病初期,一可用劳·k素植物生命肽800—1000倍液喷施;二可喷施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三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四可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大棚蔬菜多采光技巧 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由于棚内采光不足,不仅使蔬菜的增产潜力难以发挥出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蔬菜的质量,并延长了蔬菜的生长期。据试验,人工增加大棚内的光照,可使蔬菜增产20%以上,且品质大为改善。生产实践证明,可采取以下几种技巧增加采光。 合理搭配种植大棚内种植不同品种、不同高度的蔬菜时,要考虑到北半球太阳光线的照射方向,按照“北高南低”的原则合理搭配,移栽时子叶平行排列,并严格栽培规格,株、行距协调一致,使植株生长整齐,尽量减少株间遮光。 改变搭架方法大棚栽培黄瓜、菜豆等搭架蔬菜时,可用废旧薄膜作吊架代替搭架,可有效地提高光线利用率。方法是沿拱架上方固定一根铁丝,在黄瓜或菜豆根部插一根25厘米长的竹棍,然后把旧薄膜剪成条,垂直绑在竹棍和铁丝上,当黄瓜或菜豆伸蔓后,将蔓盘绕在旧膜条上,以后每隔5~7天盘绕一次即可。此外,如需搭架处理,采用前排向南倾斜、中排直立、后排向北仰的做法,可使光线利用率提高10%左右。 保持棚膜清洁据调查棚膜上附着一层水滴,可使透光率下降30%~50%;新薄膜使用2天、10天、15天后,因沾染尘物可使棚内光照依次减弱14%、25%和28%。因此,应坚持清扫棚面,可于每天早晨大棚揭完草帘后,将软布条捆在木杆上,自上而下把塑料薄膜棚面的灰尘和杂物清扫干净,这样可增加光照30%以上,但贵在坚持。减少棚膜上的水滴,可采用棚内地膜覆盖;改变灌水方法,采用地膜下灌水法或软管进行滴灌;清晨用干净抹布揩净棚膜上的水滴;灌水后立即放风降湿等,均有良好的效果。此外,下雪后应及时清除棚膜上的积雪,增加透明度和进光量。 适时揭帘盖帘适当提早揭帘、延迟盖帘,可以延长大棚光照时间。一般在太阳出来后05小时至1小时揭帘。盖帘时间以太阳落山前半小时为好,不宜太晚。阴天也应揭帘,争取散射光的照射。下雪时一般不揭帘,待天气转晴以后再揭。 利用反光幕利用3米长、2米宽的镀铝膜反光幕,挂在塑料大棚后立柱上端,下边垂至地面。这样可使地面增光20%左右,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棚温和地温,有利蔬菜健壮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此外,地面铺设银灰膜,也能增加植株间光照强度。 大棚蔬菜浇水应该注意的四点 合理浇水,是保证大棚蔬菜健壮生长、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冬季气温低,大棚菜浇水不同于其它季节,既要看天,又要看地看苗情,以避免副作用。根据经验,大棚菜浇水应采取以下四个对策: 一是浅水:且不宜过大在低温下,棚内蔬菜蒸发慢,需水量相应减少,故浇水量要小,间隔时间适当长些,切忌大水漫灌,应以浇灌或喷雾为宜,以免低温高湿导致蔬菜沤根。浇水后的头两天,易引起棚内湿度加大,应注意合理通风降温,防止诱发病害。通风一般在中午气温较高时为宜。 塑料大棚覆盖的反季节蔬菜生产
(一)塑料棚的种类
1、塑料棚按棚的高矮分为塑料小棚、中棚、大棚
(1)塑料小棚:塑料小棚按80-100厘米的间距插一拱架,棚高50-80厘米, 棚宽130厘米左右,用竹竿纵向连接形成拱棚,在其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做成园拱形小棚。小棚结构简单,取材方便,建造容易,但因棚矮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棚内的温度,湿度不易调节,主要适用于春季育苗和瓜、茄、豆蔬菜及早春速生叶类菜的提早栽培。
(2)塑料中棚:与小棚相似,棚高约15米左右,棚宽4米左右,人能在棚内操作,分圆拱形和半圆拱形棚。适宜于育苗及栽培,其性能优于小棚。
(3)塑料大棚:塑料大棚长度随场地及使用面积而定,一般长20-30米,棚宽6-8米,棚架高22-28米,拱间距06-08米,拱肩高14-17米(含插入土40厘米)。塑料大棚棚体大,保温性能好,冬季可以在棚内增加保温或加温设施,人可以在棚内较方便的操作,温度、湿度的管理也比较方便,适用于蔬菜育苗、提早和延迟栽培。
(4)连栋大棚:连栋大棚长度随使用面积而定,一般长20-30米。每栋大棚棚宽6-8米(视不同建造材料和地形而定),棚肩高15-3米,3-10栋大棚连成一个整体。每栋棚的建造规格与塑料大棚相似,两栋棚间的拱肩相通,构成连栋的大棚。连栋大棚面积更大,在棚内生产操作更方便,温度、湿度更稳定。
2、塑料棚按建造材料不同分 竹木结构棚,镀锌薄壁钢架棚,水泥架棚。
(1)竹木结构棚:以硬头黄,兰竹等竹子木杆作为原材料搭建的大棚。这种棚造价低,取材方便,适合于建造小棚、中棚,但是这种棚立柱多,采光受到影响,造成遮阴,影响作物生长,拱杆易变形造成顶膜积水等,一般竹木结构棚使用期为2-3年。
(2)镀锌薄壁钢架大棚:这种大棚是工厂生产的成套产品,以镀锌薄壁钢管为原材料,拱架多由单管对接而成半圆形,拱架之间有拉杆作纵向稳定作用,使用专制的压膜槽,压膜卡来固定薄膜,这种大棚结构合理,抗风力强,使用寿命一般在10年以上。然而第一次资金投入较高。
(3)水泥架棚:这种大棚采用浇铸弯曲的水泥拱架构成,每一个拱架有两块水泥预制件在棚中间对接而成。水泥架棚造价比钢架大棚低,使用寿命长,但一般周年固定在菜地,水泥大棚遮光比钢架大棚多,对蔬菜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在生产中还有一种用水泥架做成棚肩,用竹子架成圆拱的混合型大棚,在实际生产中比较实用。
(二)大棚的建造
1、 大棚建造的场地及方位
(1)场地:大棚的投资较高,使用寿命长,建成后一般不进行搬迁。因此,要选好大棚的建设地址。
①地形选择:光照是塑料大棚获取热能的主要来源,因此,选择背风向阳、东西、南三方没有建筑物或树林、地势开阔,平坦的地方,同时,还应该避免风口,防止春季大风吹垮大棚。
②土壤的选择: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力强的地块。
③水源的选择:大棚内水份供应完成依靠人工补充,因此,选择水源方便,距水源近的地方。
④建棚朝向的选择:大棚建设的朝向应该是东西向、南北延长为好。
⑤位置的选择:为了避免粉尘,汽车驶过的含铝废气的污染,选择远离公路200米的位置建大棚。
(2)大棚的建造
①整地:在选定的土块上平整土地,画线,按拱间距定出棚杆位置,夯实棚杆位置周围的土壤,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大棚四周夯实后修建砖或混凝土基础。理好棚周围的排水沟。
②棚的跨度,高度和拱间距:大棚棚宽一般6-8米,棚高22-24米,棚肩高1-12米,棚杆间的距离08-1米。
③搭架 用钢管等材料制作的棚架生产厂家在制作时已经进行了防护处理,购买后可直接按要求建造。以竹材建造大、中棚,重庆地区采用硬头黄竹作材料较多,以直径5厘米左右、长度5米、3龄以上竹子较好。建造1公顷大棚约需18000-22500公斤竹竿。 制作时将黄竹头端留边柱14米(含插人地下的30-40厘米),在14米和15米处用锯在竹的内侧锯两个小口,然后在旺火上烤,待竹表发烫呈褐色时弯折成横架拱杆。将弯折的棚杆入土深度必须一致,并且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棚杆对应交接处用铁丝固定捆紧,使棚高距地面23-25米。棚的顶部和腰部设3排纵向拉杆,纵向拉杆捆在横向棚杆的下面。棚的中部和两侧设立支柱(如跨度不大,拱间距稍密一点,也可只设中部支柱或只设两侧支柱),与每排骨架捆紧,支撑棚架不下塌,使棚架坚固、扎实、不漏水,增强抗风能力。棚的两端各设一个棚门。竹结构大棚竹竿的接头处、铁丝捆扎处和转弯处必须用旧薄膜或旧布条包扎紧实,以防划破棚膜。
④棚膜的制作 塑料大棚采用透光率高、 膜厚度为008-012毫米的无色聚乙烯薄膜,一般每公顷用膜1800-2250公斤。也可采用无滴透明膜和PE防老化膜、转光膜覆盖。
大棚塑料薄膜的长度和宽度视建造的大棚长度和跨度而定。下料时薄膜长度为棚长+2×(棚高+埋入土的部分约05米)之和, 如果棚长30米、棚高23米、两端入土各05米,那么薄膜长应为30+2×(23+05)=356(米)。大棚塑料薄膜宽度应为从棚顶至大棚两端的土面加埋入土部分(两端共约1米)之和,如果是跨度6米、高23米、距度(宽)6米,薄膜下料5幅,每幅长36米,再将5幅粘接成一个整体,就形成了建造的该塑料大棚的覆盖薄膜。然后将粘接好的塑料薄膜在大棚架上,四周盖严,拱间距之间用尼龙绳和压薄膜,防止风吹移动。钢架大棚采用卡子固定棚膜。
(三)大棚生产的管理
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生态环境与外界明显不同,但其变化又随外界的变化而改变,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与日变化差异,大棚内的环境即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又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因此,必须根据作物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合理、灵活的调节和控制,即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要避免病害的发生。
1、大棚内温度的管理: 棚内气温随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一般的规律是:棚外气温愈高,棚内增温值愈大;棚外气温低,棚内增值小;棚内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比露地晚2小时左右。晴天日温差较大,阴雨天日温差小;气温愈高,日温差愈大;气温愈低,日温差愈小。据测定,重庆市郊菜区塑料大棚内气温:3月份平均气温,白天为20-28℃,夜间11-15℃,日温差为9-13℃;4月份平均气温,白天为24-35℃,夜间13-18℃,日温差为11-17℃;5月份棚内最高气温可达40-50℃。塑料大棚早熟栽培的黄瓜、番茄、菜豆和速生叶菜等生长适温,以白天18-26℃,夜间13-18℃为宜;辣椒、茄子等以白天24-30℃,夜间18-20℃为宜。
根据大棚温度变化规律和早熟栽培蔬菜品种适宜生长温度要求,加强棚内温度调节管理工作。秧苗定植后缓苗之前一般不通风,以提高棚内地温和气温。早春因光照弱,棚内增温效果较差,可采用大棚内再覆盖地膜加小拱棚措施,来提高增温保温效果,促进秧苗迅速返青成活和生长。随着季节的推移,气温逐渐升高,棚内温度也逐渐升高,当白天上午或中午气温达32℃以上时,敞开棚门或四周通风,棚内温度降到26℃左右时间闭通风口。 4-5月更应注意温度管理,当气温达35℃以上时,加大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或结合施肥浇水降低棚内温度,防止徒长和灼伤秧苗。6-8月气温高,持续时间长,一般应揭去大棚膜,或覆盖遮阳网膜遮阴降温,以利于果菜继续开花结果,增加产量。
2、大棚内湿度的管理 塑料薄膜不透气,棚内栽培由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作物的蒸腾作用,使棚内空气湿度增长,若不通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可达90%以上, 甚至达100%。其变化规律是:棚温升高,相对湿度降低;棚温降低,相对湿度升高;晴天、有风天相对湿度低,阴天、雨(雾)天相对湿度增高。棚内的绝对湿度(水汽量)随棚温升高而迅速上升,甚至成倍增加。一般春季8-9点钟之后,由于土壤水分大量蒸发和作物的蒸腾作用增大, 棚内水汽量迅速增加,至中午时水汽量为早晨的2-3倍;下午5-6点钟时, 由于通风和气温下降,棚内水汽量减少;夜间随着温度下降,棚内水汽量减少,但棚膜上凝结大量水珠(水滴)。
一般大棚早熟栽培蔬菜, 适宜的相对湿度白天为50%-60%,夜间80%-90%。 如果棚内相对湿度过高,植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会受到抑制,土壤湿度和棚内的空气湿度增高,棚膜上凝结大量水珠,既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又使病菌繁殖,病害流行,危害严重。因此,调节棚内温、湿度,特别是夜间温、湿度,是防治病害、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应给予重视和加强。
大棚蔬菜秧苗定植后至开花前,一般不施肥水,进行蹲苗。棚内管理要提高温度,降低湿度,促进根系生长;阴天、晴天中午适当通风排湿,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坚持经常刮去棚膜内侧的水珠或在棚内放置一些生石灰等吸潮物质,这样,既减少病害,又有利于果菜生长发育、开花结果。速生叶菜棚内湿度可稍高一些。
3、大棚内光照的管理 塑料薄膜透光性良好,一般透光率达70%-80%,紫外光和红外光的透过率高于玻璃。但棚内的光照强度比棚外弱,据测定,春季大棚内的光照强度为露地的50%-80%,冬季最弱,棚内约为2000勒。冬季中午短时间可达3万勒, 阴雨天仅1000勒。因此,在春季大棚早熟栽培上,如何争取更多的光照尤为重要,光照是作物光合作用的基础条件,光照充足,早熟丰产就有保证。
大棚内栽培应作畦,东西向栽培。春季随气温回升,植株开展度逐渐增大,应适当稀植,叶片尽量减少重叠,扩大受光面积。早春光照不足,要提高棚温增强光合作用。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温度的条件下,适当早揭膜,迟盖膜,充分利用中午前后多接受光照,延长受光时间,增加光照强度;注意保持棚膜清洁,减少灰尘污染,以增加透光度。若光照严重不足,也可采用人工补光等措施,争取早春及春季增大受光面积,延长受光时间,增加光合强度,促进作物健壮生长,早开花,早结果,早上市。6-8月光照逐渐增强,对果菜类应揭膜、遮光,降低温度和光照强度,提高单产。
4、大棚内栽培的肥水管理: 塑料棚早熟栽培,因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需施用的肥料种类和浓度也不相同。果菜类定植后要控制肥水施用,蹲苗,促进迅速返青成活;开花前要控制施用氮肥,防止徒长,勤施清淡人畜粪水;坐果后重施追肥,促进多开花、多结果和果实迅速膨大成熟,早上市,防止早衰,提高单产。速生叶菜,返青成活后,应勤施肥水,促进叶菜生长发育,早上市。肥水施用时,与保温、通风和排湿相结合,视棚内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和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灵活掌握施用。
5、大棚内栽培的病虫害管理: 塑料大棚栽培,因棚内的温度较高,湿度大;很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常见的有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等等,在生产管理上必须要进行苗床土的消毒,调节好棚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低温高湿的条件出现,防止播种过密,幼苗徒长。出现病害,尽快药剂防治。
黄瓜黑星病
中文别名:黄瓜疮痂病、黄瓜烂头病
病原中文名称:瓜疮痂枝孢霉菌
病原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暗色菌科、枝孢霉属
病害类型:真菌
地理分布:世界各国均有发生。
危害部位:叶、茎、果实
传播因子:种子
主要寄主:黄瓜、西葫芦、南瓜、甜瓜、冬瓜、瓠瓜等。
二、危害症状
一、幼苗期:发病时子叶上出现黄白色近圆形病斑,后叶片干枯。
二、成株期:
(1)叶片:叶片感病时,初期为污绿色近圆形小斑点,后扩大形成圆形黄白色的大斑,直径1~2 mm,大斑5 mm左右,淡**,薄而脆,易穿孔脱落,边缘略皱不整齐,有**晕圈。叶脉发病变黑褐色,叶片皱缩畸形,潮湿时病部有霉层。幼叶感病时病斑常呈星状开裂。
(2)嫩茎:嫩茎发病,整个生长点萎蔫,变褐腐烂,几天内龙头烂掉呈秃桩,有琥珀色胶状物,湿度大时长出灰黑色霉层。
(3)卷须:发病时变褐腐烂。生长点发病时2~3天后烂掉形成秃桩。
(4)叶柄、瓜蔓及瓜柄:该部位受害,出现淡黄褐色大小不等的长梭形病斑,中间开裂下陷,病部可见到白色分泌物,后变成琥珀色胶状物,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瓜条被害,起初产生暗绿色圆形至椭圆形病斑,并有胶状物溢出,后变成琥珀色,俗称冒油。
(5)幼瓜感病,初发生时为褪绿色小斑点,并溢出透明胶状物,不久变成黄褐色。幼瓜受害后从病部停止生长,从而形成畸形瓜,严重时瓜条腐烂;生长点受害时发生萎蔫变褐,2~3天烂掉。
三、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播种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5)育苗移栽,苗床床底撒施薄薄一层药土,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6)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穴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7)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
(8)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9)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10)避免在阴雨天气整枝;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防治,并清除病叶、病株,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1)大棚栽培的可在夏季休闲期,棚内灌水,地面盖上地膜,闭棚几日,利用高温灭菌。
(12)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到叶面上,是防止该病的重要措施。
(13)棚室栽培的要注意温湿度管理,采用放风排湿,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白天控温28~30℃,夜间15℃。
(14)利用嫁接育苗,可防治该病的大发生。
(15)加强检疫,严防该病传播蔓延
二、化学防治:
(一)种子灭菌:
(1)浸种剂: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
(2)拌种剂:
种子重量的04%拌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种
(二)发病时喷施: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25%好速净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40%氟硅唑乳剂8000~10000倍液
80%喷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5%凯克星可湿性粉剂 P500~600倍液
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P500倍液
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125%睛菌唑EC360ml/hm2
40%氟硅唑EC7000倍液+20%三唑酮乳剂2000倍液混合液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三唑酮乳剂 2000倍液混合液
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10%多百粉粉尘剂1kg/667m·次,
5%防黑星粉尘剂1kg/667m
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三)药土:
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份+适量杀虫剂+30份干细土 (苗床处理和播种时用)
(四)保护地:
在定植前10天,用硫磺粉23gm,加锯末混合后分放数处,点燃后密闭棚室熏1夜。
发病初期用烟剂:45%百菌清烟剂200g/667m。
由娱乐休闲分类达人 郭宝胜认证
现在在北方专门用大棚来 种植 农作物,大葱也不例外。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北方大棚大葱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北方大棚大葱种植技术
环境要求
l、温度:葱起源于半寒地带,好冷凉而不喜炎热,在冷暖的气候下,产量高,品质好。葱的耐寒能力较强,在裸体条件下,能忍受-20℃的低温,幼苗在-10℃的条件下能安全越冬。幼苗和种株在积雪和保护物覆盖的条件下,可以忍受,-30---40℃的低温。葱不喜欢热,最高能耐45℃的高温。
种子在2一5℃条件下能发芽,在7--20℃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萌芽出土越快,但温度超过20℃时无效应。从发芽到子叶出土,需要7℃以上的积温140℃左有适宜葱生长的温度是7--35℃,在温度13--25℃范围内,茎叶生长旺盛;10--20℃ 下,葱白生长旺盛,温度超过25℃生长缓慢,形成的葱白和绿叶品质均差。
2、光照:大葱对光照强度要求不高,对日照时间的长短要求为中性,只要在低温作用下通过春化,不论日照时间的长短都能正常抽苔开花。
3、水分:大葱的叶片呈管状,有蜡质,具有抗旱性,能减少水分蒸发而耐干旱群众有“旱不死的葱”的说法把5片真叶以上的葱放在阳光下晒10天,虽然根干,叶缩,但不能危害生命。
但在生产中的葱根系无根毛,吸水能力差,各个生长时期都要满足水分供应,才能生长健壮,葱白粗大,产量高。
4、土壤营养:大葱本来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它根群小,无根毛,吸肥能力差,如夺高产,必须选用①土壤疏松;②土层深厚;⑨土质肥沃;④排水良好;⑤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大葱栽培技术
一、茬口按排和地块选择
大葱忌连作,群众有“辣对辣,必定瞎,葱韭蒜不见面”等说法,大葱不但不能与大葱、洋葱重茬,还不能与大蒜、韭菜重茬。
但能与甘蓝、茄子、冬瓜、西瓜、白菜套作或接茬。
种植大葱的地块要选用粘质土壤或富含有机质的粘土。因为两合土种植大葱,葱白呈黄白色,且质地松软,品质差;沙土地种大葱虽葱白质硬,但产量低,品质不良。
二、播种育苗
1、施肥整地:选3年没种过葱蒜类地块,土壤疏松,肥力好,中性微碱性地块,每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kg,过磷酸钙50一75kg,尿素40kg。深翻耙平,做畦宽l 3m,长7--10m的平畦。
2、播种时间:主要是秋播和春播
秋播:葱苗在露地越冬,如果苗龄过大,就会感受低温影响,使来年早春抽苔;如过晚,苗子不到三片叶,越冬时易冻死。要掌握在越冬前具有2—3片真叶,株高lOcm,即不冻死,也不抽苔。
时间应在气温保持在17—165℃,最为适宜,正好是小麦适播期,为10月上旬。
春播:描期应在 惊蛰 —— 清明 中间。春播苗在出苗后进入旺盛生长期,不易抽苔。
3、播种:大葱种皮厚,种胚小,发芽慢,出土后幼苗细弱,根系不发达,生长慢,苗期长,为便于管理,采用育苗移栽。
(1)用种量:秋播比春播畦大些,育苗田每亩用量15—2kg,栽4--5亩地,一般一斤种子育15—2分地,栽08—1亩地。
(2)种子处理;秋播采用干籽。播前将种子进行浸种消毒能提高发芽率和出苗,幼苗生长整齐,预防病害。
方法 是:先将种子用凉水浸泡l0分钟,漂出秕籽和杂质,再放到65℃左右的温水中持续20—30分钟。也可在5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20~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可早出苗2--3天。
春播时因土壤干旱,为提早出苗,可采用湿播,用浸种催芽的办法,先将种子用温水搓洗,除去秕子,浸泡12—24小时,置于15--20℃处催芽2--3天后,待大部分种子露白时播种。
(3)播法:
春播时,为防止浇水后引起的低温、板结,应先浇水后描种;
秋播时,温度高,一般采用先播种后浇水的方法。
(4)播后管理:
A、浇水追肥:因大葱种子小顶土能力弱,只有保持地面湿润才能保持正常出苗。
如是秋苗,把握四点:一是播后浇水的,出苗期间需再浇一水,保持地面湿润,如是先浇水造墒播种的,出苗期间不再浇水。二是到大地封冻前再浇一次封冻水。三是如遇温度过低,需要地面覆盖土杂粪或秸杆进行防寒保温。四是温度回升到13℃时,浇返青水,同时追返青肥,以后控水,中耕,蹲苗10---15天,等到旺盛生长期,要进行2--3次追肥浇水。
如是春播苗,出苗期间注意保墒;3叶期间控制浇水,蹲苗,3叶期后再追肥浇水,促进秧苗迅速生长。
B、喷用除草剂:适用于春播,要在先播后浇水的2—3天里,将除草剂均匀喷洒地面。秋播一般不用除草剂。
C、间苗:要进行两次,第一次在春季浇返青水时,苗距2—3cm:第二次苗高18—20cm时,苗距6—7cm。
D、防病治虫:如有病虫,及时防治。
E、培育壮苗:壮苗标准是苗高50cm上下,葱白长25cm上下,叶身颜色浓绿,叶片保持5—6片,单株重40g以上。
三、定植
大葱长至40—50cm高时定植,如果发现有分蘖的及时抛弃不用,减少经济损失。
1、定植期:秋葱定植期与产量有密切关系。
据资料介绍,大葱专家在76年的试验:
以 小暑 定植(7月6日)对照, 夏至 定植增产329%, 芒种 定植的增产414%, 立秋 (8月8日)定植的减产291%。选择定植期应为芒种时(6月上旬)为好,还要考虑葱苗有130天时间,春播苗比秋播苗子小,定植期晚15天左右。
2、选地整地:定植地块要与育苗地块基本一致,但要注意有利于排水,以防雨季沟积水,上茬地不可翻耕,按照品种要求的种植行距开沟。秋葱开沟深宽为30~35cm。
3、施足底肥:每亩用优质肥5000kg,过磷酸钙50kg,复合肥30--40kg,施入沟内。施肥后深翻20—30cm,疏松沟内土壤,将肥料混匀,然后搂平。
4、起苗分级:起苗前2—3天,浇水一次,使土壤保持不干不湿,起苗时不困难,又不沾土。做到随起苗、随分级(把苗子分成1、2级)随剪须根(留根长3—5cm),随定植
5、栽苗:将苗子分级定植,大小分开栽。栽苗时,深度以不埋心叶,在地面上7--10cm为宜,因葱秧大小不一,应保持下齐即可。
6、密度:高产田每亩栽13—16万株。原则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肥多宜稀,肥少宜密。为了培土方便。目前采用放大行距,缩小株距的方法。行距65—80cm,株距5—8cm。
四、栽后管理
1、缓苗期管理:葱秧定植后,老根很快腐烂,4—5天后萌出新根,新根长出,新叶开始生长。此期为缓苗期。此时正是高温季节,生长极为缓慢,株高、株重开始都有减少。
此期的管理:主要促进根系发生发展, 措施 是:一是防涝;二是松土。如出现沟内积水l一2天,葱叶发黄,烂根死苗,所以雨后及时排水、中耕。
2、旺盛期管理:此期正是立秋后,天气凉爽,昼夜温差大,适应大葱生长,植株增高,假茎增长,葱白充实。
此期的管理:主要是追肥、浇水、培土、防治病虫害。
①操作程序:从立秋开始,每个节气—次,到 秋分 共4次追肥、培土、浇水,一体化作业过程。
立秋时,在垄背撒施农家肥2000kg,同时施入尿素l0一15kg,随之除松垄台,将肥料锄入沟内,接着浇水。
处暑 时,再追氮肥(尿素)10—15kg,配合钾肥,硫酸钾10kg或施入复合肥20kg,将肥料施入行间,中耕后培土,然后顺沟浇水。
白露 和秋分时,各再次追肥、培土、浇水,方法同上。
②培土的作用:培土能增加植株高度、葱白长度和重量。
培土应注意:要在上午露水干(上午10点后)土壤凉爽时进行,否则,容易引起假茎腐烂。
第1—2次培土时,因苗生长慢,应浅培土:
第3—4次培土时,因苗生长快,应深培土。注意不埋心叶为适度
浇水应注意:①立秋到白露之间浇水,要在早晚时间,浇水不宜过大。②白露到秋分浇水宜大,要经常保持地面湿润。③到平均气温降到15℃左右,已是旺盛生生长期的下限温度,昼夜温差大,叶片积累的养分大量向叶鞘运转贮存,是产品的主要形成期。此期浇水尤为迫切,需要6—7天浇一水,每次要浇透,两水之间要保持地皮不干。这样水分充足,叶色深,蜡粉厚,葱白洁白有光泽。
④刨收前1周停止浇水,以促使组织充实
第五节 大葱病虫害
大葱的病害有葱类霜霉病、紫斑病、锈病、炭疽病,黄矮病、黑斑病、疫病、灰霉病、菌核病、葱白色斑点病、叶腐病、葱线虫病等。
这里主要介绍葱类霜霉病、紫斑病、锈病、黑斑病。
虫害主要有葱地种蝇、葱白潜叶蝇、葱蓟马、蝼蛄、蛴螬等。
一、病害
(一)霜霉病
本病主要危害大葱、洋葱、大蒜、韭菜等。
1、症状:对大葱主要危害花梗,花梗上初生黄白色或乳**较大侵染斑,纺垂形和椭圆形,其上产生白霉,后期变为淡黄或暗紫色。中下部叶片染病,病部以上渐干枯下垂。假茎染病多破裂、弯曲。这类病株萎缩,叶片畸形或扭曲,湿度大时,表面长出大量白霉。
2、病原菌发病条件;病原菌为真菌病菌从卵孢子附着于病残体或种子或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萌发,从植株的气孔侵入。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借气流、风雨、昆虫等传播,进行再侵染。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气温15℃左右为流行季节,一年主要有两次发病高峰,以9月一10月发病最重。低温多雨和重雾天气病害加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过分密植、重茬地、植株生长不良及大水漫灌时发病也较重。
3、防治方法
(1)选择地势较高,易排水的地块种植,并与非葱类作物实行3年轮作。
(2)收获后清洁田园,把病叶集中起来烧毁或带出田园深埋,以减少初侵染来源。
(3)加强田间管理,切忌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含水量及空气湿度,以减少病害和控制病害蔓延。
(4)栽葱时选苗,消灭苗期带病植株。
(5)用种子量03%的35%雷多米尔拌种,或用50℃温水浸种25分钟,再浸入冷水中,捞出晾干后播种。
(6)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0%的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各种药剂轮换使用。
(二)紫斑病
1、症状:主要为害叶和花梗。初期呈水浸状白色小点,后变淡褐色,椭圆形或纺缍形稍凹陷斑,继续扩大呈褐色或暗紫色,病部长出灰黑色具同心轮纹状排列的霉状物,病部继续扩大致全叶变黄枯死或折断。种株花梗发病率高,使种子皱缩,不能充分成熟。环境条件
适宜时,病斑扩大到全叶,或环绕花梗使叶片、花梗枯死或折断,严重影响鲜葱的产量、品质和种株成熟。
2、病源菌及发病条件
病原为真菌,以菌丝体在主体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 雨水 传播,经气孔、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潜育期1天—4天。发病适温为24℃--27℃,低于12℃则不发病。病源菌产孢需湿度高,萌发和侵入需有水滴存在,因此温暖多湿的夏季发病重(以5月一11月阴天多雨发病最重)。
3、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实行轮作
(1)加强管理,多施基肥,增施钾肥,雨后及时排水,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生长期浇水不宜过勤,发病后控制浇水。及早防治葱蓟马,以防造成伤口,随即传入病害。
(3)选用无病种子,必要时种子用40%的甲醛300倍液浸3小时,浸后及时洗净。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的大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托布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隔7一10天喷药一次,连喷3--4次,可与防治霜霉病结合,各种药剂轮换使用。
注意:在每10公斤药液中加5克--10克中性洗衣粉,可增加药液的沾着性。
(三l葱类锈病
1、症状:主要为害叶、花粳部。发病初期表皮上产生椭圆形或纺锤形稍隆起的橙**疱斑,后表皮破裂向外翻,散出橙**粉末,即病菌夏孢子堆和夏孢子。秋后疱斑变为黑褐色,破裂时散出暗褐色粉末,即冬孢子堆和冬胞子。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如铁器生锈,致叶片上长满疱斑,病叶干枯。
2、病原苗及发病条件
病原菌为真菌。北方的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南方则以夏孢子在葱、蒜等寄主上辗转为害,或在活体上越冬。翌年夏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夏孢子萌发后从寄生表皮或气孔侵入,萌发适温为9℃一18℃,高于24℃萌发率明显下降,潜育期10天左右,春、秋两季多雨、气温较低年份发病重:肥料不足,植株生长不良发病亦较重。
3、防治方法
(1)收获后清除遗留在田间的病残体,消灭越冬菌原。
(1)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3)发病严重处提早收获。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药,可用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一2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一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刑 2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加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每10天左右防治一次,共防1—3次。各种药剂轮换使用。
(四)葱类黑斑病
I、症状:主要危害叶和花茎。叶染病后出现褪绿长圆斑,初呈白色,迅速向上、下扩展,变为黑褐色,边缘具**晕圈。病情扩展后,斑与斑连片后仍然保持椭圆形,大小5毫米一18毫米×10毫米一58毫米。病斑上略现轮纹,层次分明。后期病斑上密生黑短绒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的叶片变黄枯死或基部折断。
2、病原菌与发病条件
病原菌为真菌,寒冷地区,病菌以子囊座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靠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借气流传播蔓延。在温暖地区,病菌靠分生孢子辗转危害。该菌系弱哿生苗,长势弱的植株及冻害或管理不善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寄主抗病能力。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
(2)于发病初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或1:l:100波尔多液,隔7天一10天1次,连续防治3次一4次,各种药剂交替使用。
二、虫害
(一)葱类地种蝇
葱类地种蝇又名葱蝇、葱蛆,危害葱类、蒜、等百合科蔬菜。
1、危害情况
幼虫蛀入葱蒜等鳞茎取食,一个鳞茎常有幼虫十几头。受害的鳞茎被蛀食成孔洞,引起腐烂,叶片枯黄、萎蔫,甚至成片死亡。
2、防治方法
(1) 预测预报,抓住成虫产卵高峰及孵化盛期,及时方治。通常用诱测成虫的方法配方是I份糖、一份醋、25份水,加少量敌白虫拌匀。诱蝇器用大碗或小盆,先放入少许锯末,然后倒入适量诱剂,加盖,每天在成虫大量活动时开盖,当盆内诱蝇数量突增时,即为成虫发生盛期,应立即防治。
(2)成虫有趋腐性,故田间忌用生粪,农家肥要充分腐热,施匀并深施。
(3)栽葱时要严格剔除受害苗,或用500倍乐果乳剂短时浸泡葱苗根茎,可杀死内部幼虫。
(4)药剂防治,一是成虫产卵时,可用灭杀毙6000倍液,或25%溴氰菊脂3000倍液,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二是已发生葱蝇的菜田,用50%辛硫磷乳剂8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80%敌白虫粉剂1000倍液灌根杀蛆。
(二)葱斑潜叶蝇
葱斑潜叶蝇又称潜叶蝇,叶蛆等,危害大葱、洋葱、韭菜、蒜等百合科及甘蓝、萝卜等
1、危害情况:幼虫终生在叶内曲折穿行,潜食叶肉。叶片上可见到曲折的蛇形隧道,叶肉被害,只留上下两层白色透明的表皮,严重时,每片叶可遭到十几条幼虫潜食,叶片枯萎,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1、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收获后清除残枝落叶,深翻冬灌消灭虫源。
(2) 药剂防治:在产卵前消灭成虫,成虫发生盛期喷灭杀毙60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2000倍液或50%敌百虫 800倍液,每5天一7天喷一次。幼虫危害时,喷40%乐果乳剂1000倍一15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在收获前1周停用,共喷2— 3次,并轮换施用。
(三)葱蓟马
葱蓟马又名烟蓟马、棉蓟马等,危害大葱洋葱、蒜、韭菜等百合科蔬菜及烟草,棉花等作物。
1、危害情况
成虫、若虫都能危害,以刺吸式口器危害植物心叶、嫩芽的表皮,舐吸汁液,出现针头大小的斑点。严重时,使葱叶失去膨压而下垂,弯曲,叶尖枯黄发白。
2、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及早将越冬葱地上的枯叶、残株清除,消灭越冬的成虫和若虫。
(2)适时灌溉。尤其是早春干旱时,要及时灌水。
(3)药剂防治。及时喷洒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500倍液及40%乐果乳油1500倍与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混合喷雾。
大葱的发展历史
原产于西伯利亚,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以山东、河北、河南等省为重要产地。大葱耐寒抗热,适应性强,四季均可上市。普通大葱,原产我国,遍及南北各地。叶圆而中空,叶鞘基部抱合成“假茎”,幼嫩时叶和葱白都能食用。
葱是日常厨房里的必备之物,北方以大葱为主,它不仅可作调味之品,而且能防治疫病,可谓佳蔬良药。大葱多用于煎炒烹炸;南方多产小葱,是一种常用调料,又叫香葱,一般都是生食或拌凉菜用。
一、蔓枯病
1症状
主要危害瓜蔓,主蔓侧蔓都易发病,发病部位常在植株茎蔓的近基部。病斑开始在近节部呈淡**,油浸状斑、稍凹陷、病斑椭圆形至梭形,病部易裂,并分泌出黄褐色胶状物,干燥后呈红褐色,或黑色块状。生长后期病部逐渐干枯凹陷、呈灰白色,表面散生小黑点。叶和果实也可受害,叶片上病斑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叶缘老病斑上有小黑点,病叶干枯呈星状破裂。果实上初期产生水浸状,病斑中央变褐色坏死斑,呈星状干裂,引起瓜腐烂,果实膨大到成熟期发病猛,蔓延迅速,严重时会造成绝收。厚皮甜瓜(哈蜜瓜型)易感病,薄皮甜瓜(普通甜瓜)抗病性较强。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此病由球腔菌感染引起的病害。病菌可在病残体上、土壤里越冬,种子表面也能带菌。病菌靠风、雨传播。病菌可从茎的节间、叶和叶缘水孔及伤品侵入。高温高湿、叶蔓茂密、通风不良、缺肥、植株长势弱均易发病,重茬地、低洼地发病重,施肥和整蔓造成伤口,病菌易侵染。
3防治方法
实行2~3年的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
播前种子消毒。 用70℃的热水烫干种子10分钟,水的体积是种子体积的3倍,烫种时要不停地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朵麦可1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雷多米尔加百菌清至糊状涂茎。
二、枯萎病
1症状
发病初期,植株叶片从基部向顶端逐渐萎蔫,中午尤其明显,早晚尚可恢复,数日后植株全部叶片萎蔫下垂,不再恢复。茎蔓基部稍缢缩(变细),表皮粗糙,常有纵裂。病部在潮湿时,根茎部呈水渍状腐烂,表面常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有的病株根褐色,易拔起,皮层与木质部易剥离,其维管束变褐色。苗期至成熟期都可发病,苗期造成子叶或全株萎蔫,茎基部变褐缢缩,呈猝倒状。发病高峰期在植株开花至座果期。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枯萎病的病原菌是镰孢霉属真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恒孢子和菌核在土壤和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病残体中越冬,种子内部或表面都能带菌,是第二年发病的初次侵染源。病菌在土壤中,离开寄主仍能存活5~6年。厚恒孢子及菌核通过牧畜的消化道后,仍可保持其生存力。
病菌在田间主要靠风雨,灌溉水和肥料、农具,种子等传播,地下害虫和线虫也可带菌,成为传播媒介。害虫造成根和根颈部的伤口,为病菌侵入创造条件。病菌由根尖、伤口和发芽种子的胚表皮细胞间隙侵入,然后进入维管束,在导管内发育,分泌毒素,干扰新陈代谢影响水分运输,引起瓜萎蔫,导致死亡。一般土质粘重,瘠薄,偏酸性或偏碱性重的土壤发病重。耕作粗放,过量灌水,或雨后造成田间积水,施肥不足及施用末腐熟带菌的有机肥料,偏施氮肥等都易引起发病。
3、防治方法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5年以上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
播种前种子消毒。 ①浸种,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40分钟,捞出后用水冲洗干净,催芽,播种。②拌种,干种播种时,将种子用水浸后捞出,以种 子重量的02%~03%的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粉剂拌种,然后再播种。
加强栽培管理,播前平整好土地,施足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灌足底水,幼苗期适当灌水,生长期浇水时严禁漫灌和串灌。追施有机肥,合理搭配氮、磷、钾复合肥,可以增强植株抗病性。
选用抗病品种。一般薄皮甜瓜比厚皮甜瓜抗病。
嫁接育苗。用南瓜,瓠瓜作砧木进行嫁接栽培。
药剂防治。 重病田可穴施药土,药土的比例为1:100,在穴内下铺、上盖,然后覆土。 可选择的药剂有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等。田间发病初期可选用25%溶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在植株根部浇灌,每株灌药250毫升,每5~7天一次,连灌三次。用“绿享一号”、“绿享二号”、“绿享五号”进行土壤处理苗床每平方米1克对枯萎病防治效果较好。
三、疫病
1、症状
茎蔓及嫩茎节发病较多,叶和果实发病少,成株期受害重,苗期较轻。发病初期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病部渐渐缢缩(变细)软腐,呈暗褐色,病部叶片萎蔫,不久全株萎蔫枯死,病株维管束不变色。叶片受害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大病斑,发展速度快,边缘不明显,干燥时呈青枯,叶脆易破裂。瓜部受害软腐凹陷,潮湿时,病部表面长出稀疏的白色霉状物。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该病是由疫霉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卵孢子等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成为第二年主要初次侵染源,种子也能带菌,但带菌率较低。翌年条件适宜孢子萌发长出芽管,直接穿透表皮侵入体内,在田间靠风雨、灌溉水及肥料、农具等传播。
病菌发育温度为5~37℃,发病适温28~30℃,在适温范围内,高湿 (相对湿度85%以上)是甜瓜疫病流行的因素。发病高峰多在暴雨或大雨之后,田间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病害将严重发生。重茬栽培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发病重,追肥伤根发病重。
3、防治方法
实行轮作。选5年以上末种过葫芦科作物的田块种植。
选用耐病、抗病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畦栽培,中午高温时不要浇水,严禁漫灌、串灌。
药剂防治。用7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乙磷铝) 灌根或喷雾,对疫病防治效果较好。也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250~300毫升,每7~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
四、炭疽病
1、症状
幼苗发病,子叶边缘出现褐色半圆形或圆形病斑。茎基部受害,患部缢缩,变黑褐色、幼苗猝倒。生长中后期,叶片、茎蔓和瓜果都可受害。叶片发病时,初为**水渍状圆形斑点,病斑扩大后变褐色或黑色晕圈,有时出现同心轮纹,干燥时易破碎。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椭圆形、稍凹陷,上生许多小黑点,严重时叶片干枯。果实受害,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凹陷的暗褐色病斑常出现龟裂。潮湿环境下,甜瓜成熟果极易在病斑上溢出粉红色粘质物质,严重时病斑连片,甚至完全腐烂。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该病是刺盘孢属的真菌侵染所致。病株残体和种子带菌,是主要的初次侵染源,病菌借风雨传播,田间操作也能传播病菌。甜瓜在贮藏运输中病菌也能侵入发病。
湿度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降雨过多,温度在20~24℃,相对湿度在97%以上时,发病最快, 相对湿度低于54%时病害就不能发生。连作地、田间过多施用氮肥,植株密度大,排水、通风不良等发病重。随着果实的成熟度抗病性而降低,贮藏运输期遇到潮湿环境易发病造成腐烂。
3、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种子及种子消毒。从无病株、无病果中采收种子。播种前种子消毒,用70~80℃的温水烫种1分钟,烫种时不停搅动,用清水洗净催芽或播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得量的03%拌种。
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与非瓜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性。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收获后把病蔓、病叶、病果清出田外烧掉。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药,常用药剂有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25%溶菌灵600倍液。
五、霜霉病
1、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先出现水渍状**斑点。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多角型黄褐色。在潮湿条件下,叶背面病斑上有灰黑色霉层,底部叶片先发病,由下至上蔓延,严重时病斑连成片
,全叶黄褐色,干枯卷缩,叶易破,病重植株一片枯黄。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此病是由假霜霉真菌侵染所致。病株残体带菌,温室内越冬,病菌靠风雨、气流、昆虫等传播。
湿度大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在叶面上 有水滴和水膜的条件件下,温度在16~20℃时,病菌就能侵染发病。暴雨、大雨或漫灌后,病菌易侵染,发病快,易造成病害发生和流行。在干燥的条件下病菌2~3天就失去萌发力。因此保护地空气湿度的大小是发病的关键。
病菌对温度适应范围广, 5~30℃病菌都能萌发,侵入温度范围为10~25℃。病害流行的适温为20~24℃,温度高于30℃或低于10℃病害就受到抑制。露地栽培5月上旬~6月中旬发病重,温室、大棚栽培,3月中旬~6月中旬发病重。
3防治方法
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地势高,土质肥沃,质地沙壤的地块栽种,重施有机肥,追施磷钾肥。在生长前期适当控水,结瓜后严禁大水漫灌,及时整枝,保持田间通风良好。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加强防治才能收到良好预防效果。一般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六、白粉病
1症状
主要侵染叶片、叶柄,茎蔓也可受害,果实受害较少。发病初期,叶面上产生白色粉状小霉点,不久逐渐扩大为成片白粉层,逐渐蔓延到叶背、叶柄和蔓、嫩果。后期白粉层变灰白色,白粉层中出现散生或堆生黄褐色小粒点,小粒点最后变黑色。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此病是由单丝壳白粉菌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气流雨水传播。温室中可常年发病。病菌在10~30℃之间都能萌发,而以20~25℃最为适宜,一般田间湿度大,气温在16~24℃时,白粉病流行加快,发病重。在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枝叶过密,通风不良,光照不足发病也较重。
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采取加强栽培管理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田间应注意加强水肥管理,防止植株徒长和早衰,施用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及时整枝,保持通风良好,作物收获后病株残体及时清除,减少第二年初侵染源。
药剂防治。 植株发病初期查清发病中心,及早喷药,控制病源蔓延。发病后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用20%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为显著。预防用药可选5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或25%溶菌灵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效果较好。
七、叶枯病
1症状
病菌以危害叶片为主,也可危害叶柄、瓜蔓及果实。发病初期病斑为褐色小点,逐渐扩大呈直径2~5毫米的圆形斑,边缘隆起,界线分明,具有微轮纹,中央呈白色,外围为褪绿的褐色晕圈。发病后期有时几个病斑全并成大斑,不久叶片焦枯。果实染病,病菌可侵入果肉,导致果实腐烂。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病害可以由种子、病残体携带,成为初侵染源,病斑上病菌靠气流、风、雨传播,形成再次侵染。坐果期气温高、田间湿度大,易于病害的发生。病菌在5~40℃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宜温度为25~32℃。瓜地连作,排灌不良,植株生长不良均易于发病。一般坐果以后植株受害重,品种间抗性差别较大。
3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种瓜留种子及种子进行处理。①温汤浸种:种子在55~60℃温水中 (即三份开水兑一份凉水) 浸种15分钟,浸种时不停搅拌。②药剂拌种,浸种后,催芽前按种子重量的03%用50%多菌灵拌种,直接播种。
瓜地要及早清除病残体,重施有机肥,亩施5000公斤以上。
严格选地,实行轮作换茬,不与葫芦科作物连作。加强肥水管理,不漫灌、串灌。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25%溶菌灵可性粉8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
八、细菌性角斑病
1、 症状甜瓜的整个生育
甜瓜病害介绍及防治
期都能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果实和茎蔓。子叶上发病呈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浅黄褐色、半透明点状病斑。真叶发病,叶片呈水渍状小点,随后逐渐扩大, 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潮湿时叶背面病部溢出黄白色“菌脓”,后期病叶干枯,呈现黄褐色。病斑脆弱,易干裂脱落。茎、果实的病斑初期呈水渍状凹陷,带有大量细菌粘液。果实表面病斑处易溃烂,裂口向内扩展,一直延伸到种子上,致种子带菌。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该病为细菌性病害。 病菌由病残 种子携带成为初侵染源,病菌可由伤口和自然孔口如气孔、毛孔等侵入植植株,导致感病,若种子带菌,种子发芽时病菌即侵入子叶。病菌可通过风雨及昆虫和人的接触传播,形成重复侵染。低温多湿,或潮湿多雨,田间湿度大是病害发生的主要条件。连作地发病重。
3、防治方法
播种前种子消毒: ①采用60℃温水浸种15分钟,浸种时不停搅动。②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拌种后直接播种,不催芽。
实行与非葫芦科作物2年以上轮作。
加强田间管理。生长期及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深翻。田间应施足基肥,及时追肥,合理灌水,适时整枝,加强通风,降低田间湿度。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药,用25%瑞毒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防治。
九、病毒病
1、 症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心叶出现明脉,后发展为花叶或深绿色病斑、畸形,干旱时病叶缩小,瓜蔓失去结果能力。一种是黄化型,在叶片上初为褪绿黄斑,后转为斑驳花叶,叶变黄、变厚,叶脉突出,叶缘呈锯齿形,株形矮缩,节间短。一种是坏死型,叶片上产生系统的不规则的坏死褪绿斑点和条斑,严重时植株矮化。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此病由病毒侵染所引起的病害。病毒在杂草、露地和温室、大棚中的作物体内越冬,经昆虫再传播,蚜虫传播危害最大。
温度高、日照强,干旱易使蚜虫繁殖和迁飞,并降低植株抗病性,因而发病重。田间栽培管理粗放,缺水、缺肥,发病较重。瓜田间杂草丛,邻近田毒源多,蚜虫传播也发生较重。瓜田病毒病症状表现明显的适温为18~26℃,在36℃以上一般不再现症状,出现隐症现象。瓜类生长发育不同时期抗病能力不同。从出苗到开花期对病毒病敏感从授粉到坐瓜,抗病毒能力稍有增加,坐瓜后抗病毒能力更强。开花前染病,可能不结瓜或结畸形瓜,坐瓜期染病,瓜的品质有所降低,结瓜中后期染病只能在新梢上出现花叶,危害较轻。
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薄皮甜瓜比厚皮甜瓜抗病。
轮作避免重茬。远离菜地种植,切忌甜瓜与南瓜混种,以免蚜虫相互传毒。适时早播并采用地膜、塑料薄膜覆盖,进行早熟栽培。
加强肥水管理。要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结果期用02%~03%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可对病毒病起到钝化作用,达到防病目的。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60~62℃温水浸种10分钟,浸种时不断搅动,待水冷凉后,再浸18小时, 然后催芽、播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冲洗干净,再用清水浸18小时,然后催芽,播种。
彻底消灭蚜虫。目前用25%一遍净乳油500~800倍液,防治蚜虫效果较显著,或用40%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防治。 发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5%病毒K1000倍液防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