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牡丹花

如何识别牡丹花,第1张

 牡丹作为我国的“国花”,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迅速,随着牡丹 种植 面积的不断扩大,各种牡丹种类的出现让大家难以辨认,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 方法 ,供大家辨别不同牡丹花,供大家参考。

如何识别牡丹花牡丹花的识别方法

 如何识别牡丹花牡丹花的识别方法---鉴别牡丹品种,一般是通过花的形状、色彩、香型来区分,其次是通过叶、芽、干、根、果以及株形和分枝方式来识别。

 从花冠鉴别

 花是鉴定牡丹品种最主要的依据,其特征主要集中于花冠。一般可分为:单瓣型,花瓣1至3轮,宽大,雄雌蕊正常,如‘黄花魁’;荷花型,花瓣4至5轮,宽大一致,开放时形似荷花,如‘似荷莲’;菊花型,花瓣多轮,自外向内层层排列逐渐变小,如‘彩云’;蔷薇型,花瓣自然增多,自外向内明显变小,少部分瓣化,如‘大棕紫’;托桂型,外瓣明显,宽大且平展,雄蕊瓣化,自外向内变细而稍隆起,呈半球型,如‘大胡红’;金环型,外瓣突出且宽大,中瓣狭长竖直,呈金环型,如‘姚黄’;皇冠型,外瓣突出,中瓣越离花心越宽大,形如皇冠,如‘赵粉’;绣球型,雄蕊完全瓣化,排列紧凑,呈球型,如‘赤龙换彩’;楼子台阁型,由2朵或2朵以上楼子类单花上下重叠而成,如‘玉楼点翠’。

 从花色上分

 牡丹可分红、黄、绿、黑、白、紫、蓝、粉、复色九大色系,在每个色系里又分很多品种,这是最容易分别的。如‘胡红’一看就知道是红色,‘昆山夜光’是白色,‘黑花魁’是黑色,‘花二乔’和‘岛锦’有两种颜色,故为复色。

 从香型上分

 一般单瓣或层次少的香味浓,白色牡丹多香,紫色更重,黄蓝清香,“嗅其香便知其花”。

 从叶片鉴别

 牡丹是2回3出复叶。因品种不同,叶片呈现的形状、宽窄、厚薄、颜色等方面各不相同。如‘大胡红’叶大,圆而肥厚,叶面多平展。‘墨洒金’叶形大而长,但小叶狭长,质地薄,稀疏微下垂。‘豆绿’叶背有一层白绒毛。

 从枝干辨别

 通过株形和分株方式来区别牡丹品种。依株形可分为直立型、半展开型、展开型;依分株方式可分单枝型和丛枝型。

 从芽上识别

 不同牡丹品种,其芽形与芽色不同。‘二乔’的芽尖而圆;‘青龙卧墨池’的芽尖而带钩,好似鹰嘴;‘脂红’的芽为绿色。 从果实识别 结实力强,心皮呈开张轮状辐射排列的品种,多为单瓣和半重瓣品种,如‘似何莲’等。结实率低,果实簇生,多为重瓣品种,如‘首案红’、‘胡红’等。

 从根分辨

 根部可作区分牡丹品种的辅助手段。如‘樱落宝珠’无明显主根,多呈蓬松状;‘首案红’的根紫红色。

牡丹疫病的防治方法

 牡丹疫病的防治方法--分布与危害 牡丹,别名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洛阳花,属毛莨科落叶灌木,是我国重要药用植物,主要以根皮入药,中药称丹皮、牡丹皮,具清热凉血、活血行瘀之功效,主产于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及黄河中下游地区。疫病是牡丹上常见病害,各地广泛发生,危害严重。

 症状 主要危害茎、叶、芽。茎部染病初生长条形水渍状溃疡斑,后变为长达数厘米的黑色斑,病斑中央黑色,向边缘颜色渐浅。近地面幼茎染病,整个枝条变黑枯死。病菌侵染根颈部时,出现颈腐。叶片染病多发生在下部叶片,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后变黑褐色,叶片垂萎。该病症状与灰霉病相近,但疫病以黑褐色为主,略呈皮革状,一般看不到霉层,而灰霉病呈灰褐色,长有灰色霉层。

 病原 Phytophthora cactorum (Let Cohn)Schrot称恶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无性态产生的孢子囊单胞无色,椭圆形,顶端具乳头状突起,大小5l-57×34-37(μm)。该菌菌丝中部能形成厚垣孢子,存活期很长。有性态产生球形卵孢子,浅褐色,大小27-30μm。气温15-25℃,相对湿度较高时,孢子囊萌发形成游动孢子,也可直接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引起发病。厚垣孢子一般需经过9-12个月才萌发。该菌发育适温25℃,最高30℃,最低10℃。

 发生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及菌丝体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翌年牡丹生长期遇有大雨之后,就能出现一个侵染及发病高峰。连阴雨多降水量大的年份易发病,雨后高温或湿气滞留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择高燥地块或起垄栽培,防止茎基部淹水,适度浇水,注意排灌结合;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清除病残组织,减少来年菌源。

 (2)药剂防治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生石灰或43%甲醛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消毒。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

地栽牡丹春季养护三大误区

 误区一:浇水过晚 春季气温回升快但极不稳定。早春浇水可以有效降低地温,延缓植株萌芽,以免植株受到晚霜和倒春寒的危害。但浇水过晚不仅起不到防寒、防冻的作用,还会影响开花质量。因此浇水宜早不宜迟,应浇足浇透,以土表不积水为度。另外,在牡丹的盛花期应控制浇水,否则会缩短花期,使花朵过早凋谢。

 误区二:修剪不当 牡丹的修剪十分重要,修剪不当则花小色淡,影响长势。对牡丹进行修剪方法,一种是将从土中新生的萌芽全部剪除,若打算更新枝条或矫正冠形的枝条则可以保留,这就是俗称的“牡丹修脚”,这些脚芽若保留下来,在其木质化过程中会消耗大量养分影响开花的质量和夏季花芽的分化;另一种是将过多花蕾疏除,每个枝条只保留1个花蕾,如果顶芽花蕾不如侧芽花蕾健壮,则应将顶芽花蕾疏除,保留侧蕾。植株的养分是有限的,保留的花蕾多,则每个花蕾所能够分到的营养就少,花朵就小,单花寿命也会缩短,而且还极容易出现畸形花。

 误区三:花后缺肥 牡丹通常1年施3次肥,即秋后的基肥、早春的花前肥和仲春的花后肥。花农往往容易忽视花后肥。实际上这次施肥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牡丹的生长和花芽分化。虽然开花前施用了肥料,但经过开花养分已被消耗,此时不追肥会影响植株以后生长,造成长势衰退,影响花芽分化。在花谢后15天内要追施1次以磷肥为主的复合肥,同时也可适当施入一些经腐熟发酵的农家肥。如花后植株长势不佳,还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追肥。

 

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两种情况 一种就是货源 有些人可以拿到第一第二手货源 但是有些拿货需要转了几手才能拿到 自然价格也高

第二种情况 则是货品真伪 最多是出现在化妆品品牌服装之类 价格差异离谱 如果一件物品的价格 比标价便宜一半以上 那麽就该保留质疑的态度 因为这类东西品质参差不齐 像之前淘宝曾经风靡一时的“瑞丽”款服装 很漂亮 而通常只卖30上下的一件冬天外套 后来被网友批漏 因为收到的衣服质量手工都非常差 货不对版 但是 像那麽漂亮的衣服 怎麽也不可能只卖30元一件的 一分钱一分货 绝对是有道理的

如果楼主开始网购 建议先到淘宝社区 很多买家都在那裏交流心得 另外购物的时候 看店主信用值 信用值高的自然好 然后看别人对店主的评价 结合掌握的资料和店主沟通 避免日后的麻烦

牡丹种类的鉴别技巧 如何分辨牡丹花品种

来源:中国农业网

鉴别牡丹种类,普通是经过花的外形、颜色、香型来辨别,其次是经过叶、芽、干、根、果以及株形和分枝方式来辨认。 7月28日资讯: 鉴别牡丹种类,普通是经过花的外形、颜色、香型来辨别,其次是经过叶、芽、干、根、果以及株形和分枝方式来辨认。 从花冠鉴别:花是审定牡丹种类最主要的根据,其特征主要集中于花冠。 普通可分为:单瓣型,花瓣1至3轮,宽大,雄雌蕊正常,如‘黄花魁’;荷花型,花瓣4至5轮,宽大分歧,开放时形似荷花,如‘似荷莲’;菊花型,花瓣多轮,自外向内层层排列逐步变小,如‘彩云’ 蔷薇型,花瓣自然增加,自外向内明显变小,少局部瓣化,如‘大棕紫’;托桂型,外瓣明显,宽大且平展,雄蕊瓣化,自外向内变细而稍隆起,呈半球型,如‘大胡红’; 金环型,外瓣突出且宽大,中瓣狭长竖直,呈金环型,如‘姚黄’;皇冠型,外瓣突出,中瓣越离花心越宽大,形如皇冠,如‘赵粉’;绣球型,雄蕊完整瓣化,排列紧凑,呈球型,如‘赤龙换彩’;楼子台阁型,由2朵或2朵以上楼子类单花上下堆叠而成,如‘玉楼点翠’。 从花色上分:牡丹可分红、黄、绿、黑、白、紫、蓝、粉、复色九大色系,在每个色系里又分很多种类,这是最容易分别的。如‘胡红’一看就晓得是红色,‘昆山夜光’是白色,‘黑花魁’是黑色,‘花二乔’和‘岛锦’有两种颜色,故为复色。 从香型上分:普通单瓣或层次少的香味浓,白色牡丹多香,紫色更重,黄蓝幽香,“嗅其香便知其花;。 从叶片鉴别:牡丹是2回3出复叶。因种类不同,叶片呈现的外形、宽窄、厚薄、颜色等方面各不相同。如‘大胡红’叶大,圆而肥厚,叶面多平展。‘墨洒金’叶形大而长,但小叶狭长,质地薄,稠密微下垂。‘豆绿’叶背有一层白绒毛。 从枝干区分:经过株形和分株方式来区别牡丹种类。依株形可分为直立型、半展开型、展开型;依分株方式可分单枝型和丛枝型。 从芽上辨认:不同牡丹种类,其芽形与芽色不同。‘二乔’的芽尖而圆;‘青龙卧墨池’的芽尖而带钩,好似鹰嘴;‘脂红’的芽为绿色。 从果实辨认:坚固力强,心皮呈开张轮状辐射排列的种类,多为单瓣和半重瓣种类,如‘似何莲’等。坚固率低,果实簇生,多为重瓣种类,如‘首案红’、‘胡红’等。 从根分辨:根部可作辨别牡丹种类的辅助手腕。如‘樱落宝珠’无明显主根,多呈疏松状;‘首案红’的根紫红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7518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5
下一篇2023-09-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