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到底有没有杀隋文帝杨坚和其哥杨勇呢?

隋炀帝杨广到底有没有杀隋文帝杨坚和其哥杨勇呢?,第1张

杨广弑父,隋书中大概有一段悬疑的描述,大意是说杨广调戏杨坚的宣华夫人而暴露,杨坚大呼:畜生不足以授天下,召我儿杨勇。得到消息的杨素急报杨广,杨广立刻入宫,不久杨坚即驾崩。

一、且不论这段记载的真假和内情如何,至少唐朝的史官很会写故事

其实在这整件事的前后描述上,颇多有趣又香艳的细节,偏偏到了弑父一段,就是不给你明写,大概只说:是夕,上崩(杨坚死了)之类的。反正杨广入宫后,杨坚就死了,怎么死的,让你脑补。故事悬疑曲折,让人遐想连篇。

接着,在宣华夫人的故事上写到,杨坚死后,杨广已经确定掌握了局面。一天,一个盒子送到了宣华夫人面前,因为宣华夫人向杨坚告发过杨广对自己的调戏行为,夫人于是大惊,以为是鸩毒或白绫之类的。结果呢,盒子打开,居然是同心结。于是宫人都来贺喜,宣华夫人羞惭满面,是夕,嗯,就不提了。

列出这些,朋友们可以深刻的感受一下,唐朝史官写隋书编故事的本领。

二、为什么说隋书中那些故事大有编造嫌疑?

仅仅通过上面列出的故事,你就可以看到很多不合理处。

其一、隋书中分明就暗指杨广弑父,把什么细节都写全了,偏偏就不写杨广下手了,但所有证据都指向杨广,这就很搞笑了。

其二、杨坚那么聪明的人,按照隋书的说法,废太子杨勇被杨广派人控制着,杨坚不可能一点不知情,偏偏还要那么明显的召杨勇,大骂畜生,是想逼杨广弑父吗?大家只要看看杨坚篡位的历程及其执政的表现,就可以知道杨坚是个老奸巨猾的人,这种无脑行为,大大不符合杨坚的为人。

其三、按理说,杨广收了宣华夫人,毕竟是很不光彩的**行为,可偏偏,杨广派人送同心结,宫人皆知,还都贺喜,杨广想这种事儿尽人皆知吗?何况这种事直接成为他弑父的旁证。

嗯,既然隋书都没说清楚杨广弑父没弑父,星火辰也不能说肯定有或肯定没有,朋友们自己判断吧。隋书这种风格就很妙嘛,悬疑的事情让你脑补,于是更让人深信不疑。

三、杨广杀兄一事

这点倒是不用有太多疑问,毕竟杨勇对杨广就是个很大的威胁和隐患,而且,从杨坚兄弟、杨广兄弟,以及他们各自老婆间的关系来看,杨家内部的兄弟关系、叔嫂关系等等,好像都不怎么融洽。杨广对他几个弟弟都没有容让之心,对他老哥杨勇当然更不会有。传说,是杨广赐死了杨勇。当时的杨勇早已经失势,对一个被废的太子来说,这都是常见的,杨广也没那么多仁慈心。

 杨广与杨勇的太子之争,并不仅仅是南方贵族和关陇贵族之间的争斗,还有皇族权力与地方权力之间的争斗。

支持杨广的是南方贵族,支持杨勇的是关陇贵族,这两种贵族势如水火。但是南方贵族势力逐步大过关陇贵族,也就导致了杨广最后被选为太子,而杨勇被废立。杨广是隋文帝在建国前所设立的太子。因此,支持他的人大多数是隋文帝在北方的将领,也就是关陇贵族。这些人的主要目的是想要依靠杨勇的事例,延续自己家族的特权。而支持杨广以卖的大多数是隋文帝统一全国之后在南方为代表的南方贵族,他们在南方享有贵族身份。杨广当时所在的地方正是南方最重要的核心一脉,所以他们选择支持杨广,希望杨广可以带动南方的贵族地位提升,也可以带动南方的经济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以杨广为代表的南方贵族和以杨勇为代表的关陇贵族之间势必会因为太子之位而发生很多内斗,但杨广和杨勇的太子之争,却远远不仅仅是南方贵族和关陇贵族之间的争斗,更涉及到皇帝权力和地方权力的争斗。 

由于隋文帝讨厌关陇贵族的势力过于强大,所以他宁愿选择南方贵族支持的杨广,也不愿意选择关陇贵族支持的杨勇。隋文帝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帝,他更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长久发展,皇帝权力神圣不可挑战。但是关陇贵族一直支持杨勇行为,使得他不得不重新考虑以自己皇族为代表的中央权力,和贵族为代表的地方权力之间的争斗自己是否可以获胜,当他发现以关陇贵族为代表的权力已经可以超越以他为代表的皇帝权力时,他就必须遏制关陇贵族。因此,他在后期宁愿选择势力稍微弱小的南方贵族支持的杨广,而放弃了一开始非常有能力的杨勇。

 

综上所述,杨广与杨勇的太子之争,并不仅仅是南方贵族和关陇贵族之间的争斗那么简单。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对于隋朝来说,存在历史不过数十年,也即和秦朝一样,隋朝也属于大一统王朝存在时间较短的情况。至于隋朝的灭亡,隋炀帝杨坚可谓难辞其咎。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营建并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又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因内外举措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朝末年的各地起义。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杨广;一年后,唐高祖李渊亦逼迫隋恭帝杨侑禅让,建立唐朝。值得注意的是,隋炀帝杨广原本是隋文帝杨坚的嫡次子,也即原本不是太子。那么,问题来了,隋文帝杨坚为什么废长立幼,改立杨广为太子?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杨英,小字阿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与此相对应的是,嫡长子杨勇,则是隋文帝杨坚原本册封的太子。对于古代历史上的封建王朝,皇帝之位的继承原则一般是以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嫡长子为继承人,若废掉嫡长子的继承权而把该权利转给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则叫废长立幼。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废长立幼,经常都会引发内乱。比如在汉末三国时期,袁绍、刘表这两位诸侯都废长立幼,结果两人去世后,长子、次子之间的争夺,成为各自势力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既然如此,为何隋文帝杨坚还要废长立幼,改立嫡次子杨广为太子呢?对此,在笔者看来,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太子杨勇的行为惹怒了杨坚和独孤皇后,二是杨广善于伪装,投其所好,从而获得了杨坚和独孤皇后的青睐。

杨勇是隋文帝杨坚长子,母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杨勇容貌俊美,生性好学,善于词赋之道,个性宽厚温和且率真,为人不矫揉造作。由此,在笔者看来,杨勇属于没有什么城府和心机的性格。开皇元年(581年),杨勇被册立为皇太子。在成为皇太子之后,杨勇逐渐骄横起来,也即认为隋朝皇帝的宝座,早晚会是自己的。

于是,作为皇太子,杨勇有许多妾侍、珍宝,其中有位云昭训,因姿色娇美,特别得到宠爱,并生下三个儿子,受到的待遇甚至与正室不相上下。而这,让他的母亲独孤皇后非常不满。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部分皇帝即便不是后宫佳丽三千,至少也是拥有不少嫔妃的。当然,也有极个别例外情况,其中就包括了杨坚和独孤皇后,两人一直相濡以沫,而且,独孤皇后可谓杨坚登上帝位的重要助手。

于是,在登基称帝后,杨坚依然对独孤皇后保持感情上的专一,两人的子女,也都是孤独皇后所生。在此基础上,独孤皇后和杨坚,自然也希望太子杨勇可以在爱情上保持专一。结果,太子杨勇不仅没有专一,反而让自己的正妻元妃不得宠爱,气出了心病,没两天就死了。因为这件事情,杨坚和独孤皇后对杨勇可谓越来越失望。并且,杨坚和独孤皇后崇尚节俭,杨勇则喜爱珍宝。

当然,如果只是杨勇惹怒了杨坚和独孤皇后,不一定会导致他失去太子之位。毕竟废立太子在任何封建王朝,都是一件大事。可是,在获得杨坚和独孤皇后态度之后,杨广开始伪装自己,力图将自己的形象塑造为杨坚、独孤皇后所喜欢的模样。当有一个更好的替代人选后,杨坚和独孤皇后这才下定决心,改立杨广为太子。

最后,在笔者看来,没有成为太子之前的杨广,如同三国时期的曹丕一样,可谓小心谨慎,不仅压制自己的欲望,更在千方百计地讨好杨坚和独孤皇后。举例来说,晋王杨广知道母亲对兄长有不满,便假装自己没有什么姬妾,且只和萧妃长相厮守。实际上,从杨广登基称帝后的表现,他显然不是一个在爱情上专一的皇帝。并且,杨广还努力表现出节俭的形象,但是,实际上,杨坚即位后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自然不是一个爱惜民力的君主。

隋文帝的功绩更大,下面详细说一下!

隋文帝是汉朝杨震的第十四代孙,在其父亲去世后继承了这个称号。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36年,征服了陈国,统一了分裂了几百年的中国,打败了突厥人,开始选拔官员,发展文化和经济,使中国成为一个繁荣的国家。隋炀帝是文帝的儿子,在位14年。在位期间,他启动了科举制度,修建了大运河,并建设了东都洛阳。连年征战,滥用民力,引发四起民变,放荡不羁,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在中国历史上,隋朝虽然只存在了50多年,但它对中国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科学的考试制度,使天下的人才,有机会为国家服务。在清朝洋务运动之前,运河是中国的主要交通渠道。如果把这两个人相比,隋文帝是一代明君,是励志人物的代表。而隋炀帝,是一代暴君,是中国文明教育的恶棍。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也是隋朝的皇帝。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在管理上也很暴虐。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君主。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和皇后杜伽罗的儿子。杨广排行老二,本来没有机会成为继承人,但他巧妙地利用了太子杨勇和皇后之间的矛盾,成功地利用了这个局面。史料记载,杨广长得漂亮、聪明、有野心。隋朝建立后,杨广被封为晋王,出栅栏镇守,地位险要的晋阳。开皇八年,作为平陈元帅,名义上指挥了南平陈朝的战争,统一了全国,因此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南陈叛乱后,他被紧急调往扬州经理,镇守不稳的江南。在江南任职期间,杨广政绩斐然,得到了朝野上下的高度评价。

这一点在他与智者大师的交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晋王杨广作为一个新的政治明星出现时,他的哥哥、皇太子杨勇与他的父母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矛盾日益加深。杨勇行事自由,不拘小节,尤其喜欢感官享受,这一点不为皇帝和他的妻子所喜欢。由于大户人家的婚姻在关陇集团的内部政治斗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杨勇对待隋文帝及其妻子为他精心挑选的皇室后裔元魏太子妃,对卑微的云昭勋宠爱有加,而他的东宫却没有合法儿子。这一系列的行为可以说是完全违背了重视妻子操守、重视家庭婚姻关系、保证隋朝权力平稳过渡的政治理念,所以文帝及其妻子对太子杨勇的期望已经动摇。

第6集

  大打几十几百回合后,史大奈败下阵来。秦琼、史大奈被授予了旗牌官的职位。秦琼思乡,便告别罗艺、庄氏,以及罗成、史大奈、张公谨等几位兄弟,启程回往老家山东。

花大脚回到了济南府自己的酒家。花大脚用计谋抓回了程咬金。回到济南的秦琼再次与程咬金相见。花大脚将程咬金的母亲接到了自己的酒家里。在母亲的压力下,程咬金与花大脚举行婚礼秦琼带着罗艺的信来见山东刺史唐壁,唐壁令其押生辰纲给杨素。

杨坚梦到洪水淹城,担心有李姓大臣推翻大隋朝而怀疑李渊,杨坚决定要先杀了成国公李浑以儆效尤。杨坚杀李浑,而杨勇则想致李渊于死地。杨坚率大臣审阅张丽华的女兵团。

第7集

  伍建章认出张丽华。关键时刻陈慧儿矢口否认了张丽华的身份,而李渊更是以人头担保此女并非张丽华。太子杨勇和张丽华逃过一劫。李世民在自己唐公府里大宴自己的门客。

陈慧儿与张丽华秘密会见,两人决定要一起合作为陈朝复仇。张丽华和杨勇密谋。张丽华献计,用儿歌嫁祸于李渊,道明其有反隋之心。京城兴起一轮大杀李姓人之风,李渊积极应对,以求自保。秦琼、王伯当、齐国远、谢应登相遇,四人准备一同进京赏花灯。

杨坚动了杀李渊之心,独孤后为保李渊一家性命,力荐杨坚,将李家外放为并州刺史,杨坚同意,但他并不十分放心。杨勇、云良训等人派出杀手在路上埋伏,欲杀李渊一家。路过的秦琼、王伯当、谢应登、齐国远等人救下了李渊一家,李渊感激不尽。之后李渊、李世民等人与秦琼等人道别,继续赶路前往并州。路上遇上押运物品的单雄忠,李世民误以为是刺客,射杀了二贤庄大庄主单雄忠,单雄信与李世民结下仇怨。

杨广为了笼络李渊,派如意和宇文成都从扬州快马加鞭送信给李渊,想让李世民前往扬州帮忙做事。开心异常的李世民想要马上赶往扬州,综合考量之后李渊制止了。

1958年2月13日,中央军委举行了一次特殊的会议,这次会议商讨的事项,是如何安置即将从朝鲜撤回的志愿军战士, 此时距抗美援朝停战,已经过去了将近5年之久

从1950年10月第一批志愿军进入朝鲜开始计算,截止1953年7月 《朝鲜停战协定》 的签署,共计有240万余名志愿军战士远赴朝鲜作战。

在志愿军和朝鲜人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打赢了这场战争,随着停战协定的签署,这场意义非凡的战争总算得以平息,但停战后,我国并没有立刻选择从朝鲜撤军,而是在朝鲜继续驻扎了5年, 直到1958年10月才全部回国

之所以没有在停战后立刻撤军,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因为虽然多方共同签署了停战协定,但也仅仅只停留在“停战”的层面上而已, 我们无法预测,美军是否会单方面撕毁协定,重新挑起战争

第二点是因为志愿军的规模太过庞大,足足有130万人,此时的国内还正处于战后恢复阶段,国家 社会 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不够高,若这130万人突然全部回国,将会给国家增添一笔巨大的负担, 考虑到这一点,中央不得不将撤军放缓

第三点原因是,由于数年的战争,此时的朝鲜可谓是正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再加上朝鲜国土狭小,资源贫瘠,经济发展水平也不高,自身没有足够的经济和资源来支持战后的国家发展,所以志愿军战士在中央的指示下,留在了朝鲜土地上,帮助朝鲜人民重新建设。

根据志愿军司令员杨勇的一份报告中显示,志愿军从1950年进入朝鲜到1958年撤离的8年时间里, 一共帮助朝鲜修筑了公共场所881座,大小房间45412间,桥梁4263座

除了这些公共设施,志愿军还节衣缩食,从自身的储备中为朝鲜提供了共计2000多万斤的粮食、58万余件衣服和其他民生物资,若加上这期间中央政府从国内调集的支援物资,这些数字还要翻上几倍。

最重要的是, 与苏联对我国的援助不同,我国对朝鲜的援助完全是无偿的。

在此期间,美国也没有选择撤军,而是继续对朝鲜虎视眈眈,妄图找回面子,不过在1955年11月,越南战争的爆发让美国找到了新的方向,他们将在亚洲的战略重心逐渐向越南转移。

由于一些因素,我国也参与到了这场战争中,这样一来,美方逐渐放下了对朝鲜的觊觎,也让我国和朝鲜都看到了撤军的可能。

不久后,我国开始向朝鲜方面商讨有关撤军的事项,这期间值得一提的是,起初朝鲜方面并不同意志愿军完全撤军,但是1956年发生的“八月事件”, 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和朝鲜的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朝鲜政府同意志愿军全部撤军。

1957年11月,前苏联为了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邀请了许多国家的***,毛主席和时任朝鲜最高***金日成也在受邀之列。

也正是在这期间,毛主席与金日成在莫斯科举行了会晤,在这次的会晤上, 中朝双方经过详细商讨,最终在撤军问题上达成了协定

根据双方的协定,志愿军将在1958年内分批撤离朝鲜,并且在1958年年内全部撤离,在停战协定签署5年后,驻朝志愿军撤军一事终于被提上日程。

时任志愿军司令的是杨勇上将,在接到中央有关撤军的指示后,他第一时间展开工作,中央直接将撤军工作全权交给了杨勇负责,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光荣的使命。

杨勇接过撤军的任务后,面临着多个难题, 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问题,便是130万战士回国后的安置问题

为了顺利解决这个问题,杨勇司令一连数天都在思考方案,毕竟要想尽可能合理地安排每一位战士回国后的去向,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战士们都已经背井离乡多年,思想情绪浓厚,常常盼望着能够早日回到家乡。

但如果这样处理,那战士们回乡后的复员转业就又成了巨大的难题,杨勇在充分考虑到志愿军战士们的情况,并结合彼时国内的情形,在数天的思考后, 郑重提笔草拟了一份计划,并发给中央审阅

杨勇提出的第二条建议,就是对志愿军战士回国后的安置问题提出的建议,他建议将第一批回国的战士们部署在东北地区, 并且在长春成立一个新的军区,专门安置回国的16军和23军

根据杨勇的提议,撤军时应当先将第16军和第23军撤回,同时观望联合国军的动向,如果对方没有采取行动,那就继续进行下一步撤军,直到全部撤出为止。

这样分步进行有着诸多好处,第一点是有利于朝鲜局势的稳定,避免已经取得的和平成果突然破裂;第二点则是有利于我国积攒经验,从第一批撤回的部队上汲取经验,运用到后续的撤离安置中。

第三点是如果志愿军撤军后,美军再度卷土重来, 这批战士们就可以在第一时间重新进入朝鲜作战。

而另外一点好处,就是此时的东北地区,还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有着“共和国长子”的荣誉称号,将第一批志愿军战士们安置到此处,可以为东北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血液。

对于第二批撤回的志愿军,杨勇建议将其与济南军区进行合并,用以充实济南军区的实力。

彭德怀元帅在读完这份计划后,对该计划给予了肯定,随后便转给了毛主席审阅。

1958年2月3日,毛主席对该报告予以批示,中央同意杨勇的计划,但一些细节还需多加商讨。

就这样,10天后的2月13日,中央举行了商讨志愿军安置问题的特别会议,杨勇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自己制定的撤军与安置总计划。

另外在这次会议上,粟裕大将也对志愿军的撤离安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令人惊讶的是, 粟裕大将的建议和杨勇的建议不谋而合,仅是在一些细节枝末上有着不同

随后军委对两人的计划进行了详细的审阅,杨勇提出的第一条建议,即将第一批志愿军安置在东北,得到了全体成员的一致同意。

在后续的讨论中,众人出现了分歧,粟裕大将的建议是将第二批撤回的志愿军安置到华北,第三批撤回的志愿军安置到四川和华中。

粟裕大将的建议,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将志愿军的安置范围尽可能地扩大,而在杨勇将军的建议中, 志愿军的安置范围较为集中,都在北方地区

两者的建议各有侧重,在经过会议的商讨后,杨勇将军同意了粟裕大将提出的建议,随后与会人员又对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商讨,最终将杨勇粟裕的建议予以结合,达成了一致方案。

正式决定开始撤军后,2月15日,周恩来总理率领代表团对朝鲜进行访问, 并按照此前达成的撤军协定开始商讨具体的撤军事项

这次的商讨中,双方不约而同地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美军卷土重来?特别是朝鲜方面更是将此作为重中之重。

周恩来总理说到,志愿军在撤离后,部分会被编入东北军区,距离朝鲜很近,就算美军单方面撕毁协定重新挑起事端,志愿军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作战。

此时的美军,由于越南战争的爆发, 已经将战略重心向越南转移 ,虽然如此,但也不能保证他们不会重新发起战争。

虽然能够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但战士们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他们在朝鲜多年,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突然回到家乡难免会有些不适应,再加上回乡后该如何去何从?

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战士们。

好在在粟裕等将领的带领下,各级部门对战士们进行了安抚和思想教育,才让这些负面情绪烟消云散,让后续的撤军得以顺利完成。

当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凯旋的号角就会响起。

3月5日,第一批撤回的志愿军,在朝鲜百姓的夹道欢送下,乘坐火车轰轰烈烈地朝着祖国的方向驶去。

为了欢迎志愿军回国,人民在边境树立起了巨大的凯旋门,当火车穿过凯旋门的那一刻,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已经将火车行驶发出的轰响掩盖。

红旗迎风飘扬,呼声嘹亮高亢,第一批志愿军战士回国后被顺利编入了沈阳军区, 他们即将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四个月后,第二批志愿军也顺利撤回,这一批志愿军回国后,按照粟裕大将提出的计划,被编入了成都军区,进驻祖国西南,为当地的建设注入新的力量。

9月25日,第三批志愿军,也是最后一批志愿军也如期进行了撤离, 回国后他们被编入了武汉军区,驻扎在河南开封,为中原建设挥洒汗水

在三批志愿军皆顺利撤回后,作为最后撤离的人员,志愿军司令杨勇也即将踏上列车,这辆列车的出发,将意味着长达近十年的抗美援朝,将彻底画上句号。

1958年10月22日,杨勇司令与最后的志愿军干部,在朝鲜百姓的泪水中,乘坐列车缓缓离去,就此宣告撤军的胜利。

回到国内后,杨勇前往怀仁堂作了工作报告,在报告中,杨勇特别提到, 在他撤离前,特地前往朝鲜志愿军烈士陵园,在众多志愿军烈士的陵前伫立良久。

战争胜利了,最后的人员也要撤离了,但是眼前累累坟冢中的烈士,却没能看到胜利的帷幕,青山有幸埋忠骨,或许沉睡在这片他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土地上,是最为合适的了。

在抗美援朝中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人数,一直以来都无法确定,直到2014年10月29日,经过国家的多年努力,中国民政部和总政治部终于将这一数字准确地确定下来: 197653

在这近20万名烈士中,有很多都长眠于异国他乡,他们大多数都被葬在朝鲜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但也有一些战士的遗骸留在了现在的韩国境内。

从2014年起,国家开始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撤军”:即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计划。在2014-2021的8年里, 已经有825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了祖国

最新的消息是,在今年的7月3日,中韩宣布将于9月15日在韩国举行第九批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仪式,16日举行交接仪式,届时将会有新一批的烈士遗骸回归祖国。

这种意义上的“撤军”,将会每年举行一次,因为战争已经过去70年,不少烈士遗骸都被掩埋于土壤之下,还尚未被发现,所以在韩的志愿军烈士遗骸究竟有多少,还无法确定, 不过希望能够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种“撤军”的胜利,见证这一段 历史

而对于那些沉睡于朝鲜志愿军陵园的烈士而言,虽然他们长眠于这青山,长眠于这土地,未能回到故土,但国家和 历史 同样不会忘记他们,曾经的丰功伟绩,将被镌刻在石碑之上, 在 历史 的长河中,永不磨灭。

历史不容假设,但如果要问我本人的意见的话,我觉得就治国才能这一点来说,绝对是杨广好。

道理很简单,对于杨广,我们是有争议的,评价两极分化,但大家都承认的是他是一个聪明人,曾经也是个大有作为的君主。别的不说,他曾经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这都是霸气的帝王才敢做的事情,要不是后期好大喜功过分了,就这几项他都能被称为雄才大略,开疆扩土好君主。

而杨勇,你都不能用善良来形容他,他就是平庸之辈,而且没有心机,一点都不会伪装,这从他们和自己母亲的关系就可以看出来,当时其实两个人都好色,而他们的母亲独孤伽罗最讨厌男人朝三暮四,杨广就很聪明,给母亲的印象是个好男人,只宠爱正妻萧氏一人,只跟她生孩子,花花草草都藏得好好的。

但是杨勇就傻了吧唧的,是个喜怒形于色的傻直男,一点不加以掩饰,也不知道是不是根本不在乎太子的位置,他不爱正妻宠妃子,还不管不顾执意而为,这就犯了独孤皇后的大忌,独孤皇后深深不满,加上杨广的算计,渐渐的就把杨勇从太子位置上赶了下来。

往往历史上都会有明知道这个人人品不怎样,君主还是会继续用他的事情,因为有才无德可以慎重的用,他们的手段可以做出很多大事,但是无才无德之人,是一点用也没有,所以如果杨勇当了帝王,他会延续他的好色享乐,别指望他在政治上有什么建树,说不准也是被权臣把握朝政,最后被赶下台的下场。

杨勇和杨丽华是兄妹关系,杨勇和杨丽华是隋文帝杨坚的后人。杨坚,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仁寿四年(604年)在位。字那罗延,鲜卑姓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222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