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和典韦如果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能赢吗?

郭嘉和典韦如果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能赢吗?,第1张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孙刘联军,在赤壁以数万军队,大破曹军近二十万大军,奠定了三国时期天下三分的大势。

赤壁之战的经过,在演义中描写的很精彩,诸葛亮舌战群儒,说服孙权结成孙刘联盟;周瑜施计,蒋干盗书,除掉了蔡瑁、张允;庞统献连环计,骗曹操以铁索连舟;周瑜打黄盖使用苦肉计,骗曹操诈降;诸葛亮借东风,得了天时;最后,使用火攻,火烧曹营,大败曹操。

不管是从演义中来看,还是从历史上来看,曹操其实就不应该打赤壁之战。

曹操在200年的官渡之战后,经过征战,取得了当年袁绍的地盘。207年,曹操又北征乌桓,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曹操紧接着,开始南征。

208年,荆州牧刘表病逝,曹操趁机率军快速南下。时任荆州牧的刘表次子刘琮,在没有通知刘备的情况下,投降了曹操。曹操大军迫近,刘备只能放弃樊城南逃,之后发生了赵云救阿斗,张飞据水断桥,喝退曹军的故事。当时,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准备与刘备结盟,并派鲁肃去说服刘备。所以,历史上真实的孙刘联盟,其实是由鲁肃促成的。

刘备在和关羽水军回合后,前往了刘表长子刘琦所在的夏口。诸葛亮则跟随鲁肃,前往江东向孙权求援。在鲁肃的劝说,以及诸葛亮的激将之下,孙权从鄱阳召回了周瑜,并派周瑜率江东精锐三万,同刘备一起抗曹。

其实,火烧赤壁,也并非周瑜与诸葛亮的计策,而是黄盖的建议。

当时,曹操的水师多是新编,还有荆州归附的水兵,战斗力不强。而且,当时恰逢瘟疫流行,曹军的战斗力进一步下降,导致曹操在赤壁初战不利。由此也可以看出,曹操想要击败东吴水师,是有难度的。而且,刘备当时也有近两万人,其中还包括关羽的水师。

曹操首战不利之后,不得不率大军在江北岸扎营。当时,很多新编的水兵,不习惯船上的生活,病倒了不少。曹操这才让人用铁索连舟,并非庞统去献的连环计。而周瑜则在江南岸结寨,形成了双方对峙的局势。

东吴将领黄盖,看到曹军势众,不能打持久消耗战,就建议周瑜:“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至于苦肉计么,应该也没有用,在《江表传》所载的黄盖书信中说,黄盖只是谎称受到周瑜、鲁肃的排挤,诈降而已。

之后的事情,就如演义中所说,黄盖带领十余艘载满枯柴、鱼油的小船,冒充粮草,飞速驶往曹操水寨。在距离水寨不远处,突然“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孙刘联军乘机掩杀,“北军大坏,曹公退走。”

实际上,赤壁火烧曹军之后,曹操的主力这时候尚在。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曹操自己将剩下的船只全部烧毁,然后退兵了,因为疾疫,曹军士兵死了一大半,并非都是战死的。

而裴松之在《三国志》的注解中也说:“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疾疫导致曹军战斗力锐减,才没能打过孙刘联军,然后,南风刮起,才被火攻所败。

在《三国志·郭嘉传》中,曹操烧船撤退时,曾经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郭奉孝即郭嘉,难道郭嘉在,曹操就能打赢赤壁之战?当然不可能。

郭嘉很厉害,曾经劝曹操软件刘关张三人,并力主灭吕布,讨刘备,然后与袁绍决战。诸葛亮是给刘备提出了成就霸业的方向,而郭嘉则是一步一步帮曹操实现了统一北方的大业。之后,郭嘉病死在北征乌桓的途中。原本曹操认为郭嘉才干过人,而且年轻,准备托孤给郭嘉,结果郭嘉却早逝,让曹操悲痛不已。由此,也可见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之重要。

但是,郭嘉再厉害,在医疗条件有限的三国时期,也很难控制疾疫的发生。所以,在赤壁之战,郭嘉无法助曹操取胜,最多就是不至于让曹操败那么惨。很可能是双方相持,然后,曹操因为军中瘟疫爆发,退兵。

而更多的,应该曹操比较信任郭嘉。当时贾诩就曾劝说过曹操,不要急于进兵,只要稳住了荆州,休养生息,孙权自然会来降。只是曹操对贾诩的信任程度有限,并未采纳。如果郭嘉还在,就能够劝住曹操。这样子,赤壁之战就不会发生了,曹军也就不会因为瘟疫,有太大的损失了。同时,荆州的大部分地盘也会牢牢掌握在曹操手中。

只是,这种情况下,刘备就惨了,只能苦苦守着夏口。等曹操那天把水军训练好了,有兴趣了,直接就把刘备给灭了。而益州、汉中、关中,以及西凉,也都将是曹操的地盘。剩下的,孙权即使不投降,曹操也可以灭了孙权,统一天下。

至于典韦么,的确是三国时期的悍将。濮阳之战,典韦曾经力据吕布,战至天明,迫使吕布撤军,立下大功。之后,典韦被拜为都尉,成了曹操的贴身近卫。只是,典韦去世的太早。宛城一战,因为曹操招惹了张绣的寡婶,气的张绣降而复叛。典韦为了让曹操撤退,挡住了行营大门,力战而亡。

曹操在宛城,还失去了长子曹昂,以及侄子曹安民,但是,曹操却对众将落泪说道:“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可见,郭嘉和典韦,绝对是曹操最信任,最爱的两名部下。

只是,古代行军打仗,并非如演义之中的武将单挑。如果真是那样子的话,还带号称数十万的大军,简直就是太浪费了。典韦武勇,但是没有万人敌的谋略,可以帮曹操保命,但是想战败孙刘联军,比较难。更不要说让典韦帮曹操解决瘟疫问题了。

所以,即使是郭嘉和典韦皆在,也无法在208年的赤壁之战中,击败孙刘联盟。只是,如果郭嘉在,可能曹操就不会打赤壁之战了。

三国就像是一盘象棋,最终到底谁能将谁的军?那么就得看下棋的人都有谁?总之,说到最后,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或者是孙权,甚至于是袁绍,他们只要想是得到最后的胜利,那么就得靠众多谋士的鼎力相助。最终才能赢得这场博弈,经过一番搏杀之后,最终形成三股势力,曹操、刘备,孙权。

当然,成就他们三股势力的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的著名谋士。也就是今天要说的三国时期的10大谋士,有了他们存在,让整个三国历史更加生动、形象、也让诸侯之间的斗争,是上演得刀枪火影,好不精彩。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在三国时期的十大谋士排名,他们的先后顺序都是怎么样的?首先来看一下排名第十位的谋士,他会是谁呢?或许这个人一般人都想不到,他在三国时期非常地低调,甚至很多人都忘了他的名字。

第十名:鲁肃

排名第十的就是东吴第二任大都督鲁肃,说到鲁肃,大家或许会想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他率领提出来让孙权攻打曹操,不要像刘琮一样,做“笼中鸟”。也就是第一个提出,“孙、刘联盟的人”,鲁肃的这个战略,是要早于诸葛亮《隆中对》战略的。

鲁肃在东吴的作用很大,既是孙权的老师,又是东吴的外交家,战略家。鲁肃在公元200年时,就已经和孙权定制了《榻上策》,鲁肃在他的榻上策之中,提出了什么战略呢?简而言之,就是让孙权,占据长江以南全部地方,当然就包括了荆州等地区。然后,结合刘备、一同对付曹操,为日后孙权称帝打下基础。说白了,孙权活到最后,都只是一直在走鲁肃给他定制的战略方针。

因此,鲁肃对于孙权,或者是整个东吴来说都是功劳巨大的。以鲁肃的战略思想,足以登上三国十大谋士之榜。

第九名:徐庶

排名第九位的谋士,就是徐庶,说到徐庶这个人,相信大家并不会陌生。徐庶乃是刘备的第一任军师,他的才能足以震慑关羽、张飞。当年关羽,张飞对徐庶的战略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他所下的军令也是无条件尊从。

《三国志·诸葛亮传》: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此前刘备一直吃败仗就是因为自己的谋略不行,虽然有关羽、张飞、赵云相助,但依旧是毫无成就。在徐庶加入刘备之后,便开始转运了。徐庶利用自己的博学,帮助刘备打败了前来攻击他的曹军大将。

但是后来,曹操亲自出马,为了不让徐庶继续帮助刘备出谋划策,曹操竟然活捉了徐庶的生母。最终,逼迫徐庶前来曹营。在曹操的用人史上,让曹操如此行事的,恐怕徐庶还是头一人。

第八名:田丰

田丰乃是袁绍帐下首席谋士,田丰早年出谋帮助袁绍灭了公孙瓒。除此之外,在曹操迎接汉献帝之前,田丰就建议袁绍要抢先一步把汉献帝握在手中。但是袁绍没有同意,不过后来,曹操利用汉献帝经常对袁绍发号司令,弄得袁绍非常被动。但是,又无可奈何。

后来刘备与曹操闹翻,这个时候田丰又趁着曹操举兵攻打刘备之际。迅速劝告袁绍集中精锐兵力去攻打曹操的老巢许都,但是袁绍却没有听取田丰的计策。最后,白白浪费了这个大好战机。

后来曹操迅速打败了刘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让刘备一无所有。而袁绍,这下子才想起来要去攻打曹操的许都。然而,这个时候田丰却道:“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就是说曹操用兵能力很强,不能跟他硬着干。我们要跟他打持久战,对内实行屯田制,广积粮草,招兵买马训练兵士。

然而,对曹操的话呢?就采用“乘虚袭扰的方式”,曹操的兵力哪里不足就打哪里,这样就可以利用兵力的优势来对付曹操,袭取河南地区。曹操派兵来援,我们就打他没有援兵的地方。长此下去,曹操必然失败。那么,袁绍怎么做的呢?派遣颜良、文丑等大将攻取曹操,根本就听不进去田丰的计谋。最终,在官渡袁绍吃了大败仗,葬送其一生的努力成果…

第七名:司马懿

司马懿这个人极具伪装身份、能力,与上述几位谋士相比起来,司马懿他也有过人之处。司马懿最大的优点就是会,审时度势,权宜行事。早年因为,不想屈居于曹操门下,故意无消失,装真病。用过多种手段来欺骗曹操,而最终司马懿还是无法摆脱曹操。后来,司马懿被迫成为曹丕的老师。但很快曹操便发现,司马懿这个人不简单,打算找各种理由来除掉他。但是这个时候的司马懿已经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关系来维护自己。

司马懿最得力的关系,那就是曹丕,还有就是尽职尽责,好好辅佐曹丕。如此一来,曹操就找不到任何理由来处置他。况且,曹丕也会为他说话。司马懿在曹魏的日子里,提出趁刘备立足成都未稳之际对他进行攻杀。后来关羽北伐时,第一个提出与孙权联手对付关羽的战略。再者,千里擒孟达。这些事件无不表现出司马懿的智慧…

第六名:庞统

在三国时期排名第六位的乃是庞统,庞统虽然死得较早,但是他对刘备及整个蜀汉王朝来说,他是功不可没的!

当年,刘备入川之时,庞统便提出应该打刘璋一个措手不及,如此可以兵不血刃拿下益州。只不过,刘备当时并没有听取庞统的建议。没有办法,为了找到成就感,庞统不得不再次提出2条妙计。第一条,斩刘璋大将,杨怀、高沛等,收其兵还攻成都。其二,就是得到好处之后就回到荆州。

当时,刘备是选择了第二条。最后,刘备花了将近3年的时间,最终在马超的帮助之下才成功拿下了成都。不过,在此将进军过程之中,让刘备的整个格局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那么,这个老师就是庞统。庞统让刘备的格局成长起来,在入川之战后,刘备虽然丢了庞统,但是他的帝王之气已经逐渐形成…

第五名:诸葛亮

诸葛亮的智慧是千百年来都很少见的,但是在三国时期,以他的谋略还谈不上第一,也只能屈居第五的位置。诸葛亮最得意的作品就是《隆中对》、《出师表》,诸葛亮的这两个作品,都被写进教科书,不是因为他的这两个作品有多牛,而是了对刘备的忠、义,值得后人学习。

单说战略,例如《隆中对》之中就有很大缺点,诸葛亮讲究先取荆州,以荆州为家。然后取益州,取了之后便开始放弃对荆州的管理,如此一来怎么可能成就大事,最终导致关羽兵败襄樊。刘备痛失荆州,10多年的辛苦付出,最终还是毁于一旦。

后来,诸葛亮虽然亲自带兵北伐,但最终还是被司马懿给挡住。北伐,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第四名:荀彧

在酸枣会盟之后,荀彧便成了曹操的谋士。并且,曹操的绝大多数战事都离不开荀彧的出谋划策。就拿曹操早年最火的一场战争“官渡之战”来说,也离不开荀彧的帮助。其实很多人都以为官渡之战乃是郭嘉的功劳,殊不知郭嘉的10胜论,其实早谠被荀彧说了个七七八八,只是荀彧没有郭嘉那样当众宣布而已。

在曹操每次出征之时,都会与荀彧商量,应该怎么打?而荀彧也跟曹操无话不说,为他考虑到种种情况。曹操之所以迅速成长壮大,绝对是离不开荀彧的帮助的。而且荀彧还为曹操推荐了大量的人才,他们有的会治国,有的能为相,有的能出谋。他们包括:钟繇、荀攸、陈群,戏志才等人。

可以说,荀彧对于曹操来说就是一个活宝贝。有了荀彧的加入,曹操才能轻松的击败袁绍,完成一个不太可能打赢的战争。

第三名:郭嘉

排名第三的正是曹操帐下的鬼才郭嘉,郭嘉乃是荀彧的同乡,同时郭嘉也是由荀彧举荐给曹操的。在曹操得到郭嘉之后便说了这样一句话,在《三国志》中有记载,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能得曹操如此肯定,郭嘉的才能到底怎么样,其实可以忽略不计。

在郭嘉正式加入曹操营帐之后,为他提出《十胜论》,出谋平吕布、定河北,灭乌桓,平定辽东,为曹操一统中原北方立下不世之功。值得注意的是,曹操每次打仗,只要是比较难打、或者是打比较难对付的人,他都会带上郭嘉。

因此,可以看出郭嘉是对曹操非常重要的。如果,郭嘉不死或许便无三国。对于曹操个人而言,更加没有赤壁之败!

第二名:贾诩

说到贾诩,或许就让人联想到吕布、张绣。当年贾诩出谋仅仅用两个平庸的将军,就把吕布给打败,最终让吕布败走四方,无奈投奔刘备、袁绍、袁术。而说起张绣就不得不让人佩服,当年曹操强占张绣婶娘,引起张绣的不满,后来发动反叛。

为了泄气,当时贾诩便帮助张绣出谋,三番两次打败曹操。并且,还让曹操在宛城之战中损失了自己的爱将典韦,和自己的长子。

贾诩可以说是让曹操恨透入骨的人,但是后来曹操却舍不得杀他,而且还重用了贾他。贾诩在曹魏官拜太尉,就连曹操选择接班人都要来询问贾诩的意见。足见在曹操心中贾诩的地位之高,贾诩一生也出了兵书,《钞孙子兵法》《吴起兵法注》,这些书籍也表明了贾诩的超高军事才能。

第一名:陈宫

说起陈宫,或许让郭嘉感到害怕。为什么如此说呢?其一陈宫的才智并不在郭嘉之下,而且陈宫是先弃曹操,再投吕布。当年,郭嘉跟随曹操一起围攻吕布,在战事发生之初陈宫便提出,让吕布带兵出城,如此一来,两军形成犄角之势,两股兵力相互配合,可以逼退曹操。

郭嘉听闻此计之后,也是非常恼火的,因为陈宫的战略,确实是稳。再者,吕布确实是无人能敌。即便是典韦复活、加上许褚、李典等人又如何,同样奈何不了吕布。

但是,郭嘉却说了这样一句话:“陈宫有智而迟”,意思就是说陈宫这个人智力让人害怕,但是往往迟人一步,我们要抢在他的前面,否则就危险了…

曹操前期五大谋士:郭嘉、程昱、贾诩、荀彧、荀攸。对曹操统一白方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我个人认为城府最深的是贾诩,有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是荀彧,沉着稳重的是程昱,随机应变的荀攸,当机立断,险兵制胜者当属郭嘉。可见郭嘉在曹操战绩中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郭嘉,字郭嘉,颍川人士,人称“鬼才”,26岁出山,前期在袁绍帐下,但是通过他对袁绍的性格观察和会对当时形势的超越敏感,依然决定抛弃但是实力强大地袁绍集团,投奔实力弱小的曹操,而当他即将离开时对他的同帐谋士评价 袁绍是: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共计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足以可见郭嘉非等闲之辈,他对政治的超越敏感认为曹操是个好老板?最后也在曹操帐下职位是军师祭酒,曹操首席谋士,也尽显他的才华。而他最突出的一点险兵制胜使曹操在南征乌丸中大胜而归。官渡之战他提出袁绍的十大十败,大大鼓励了将军的气势,还为曹操出谋划策,使曹操在官渡之战尽显风头,一举成名,基本平定北方。下邳灭吕布之时荀攸都看出了胜机,劝谏曹操不能退兵,乘胜追击直取吕布等而且在曹操敏觉刘备是自己的最大敌人,但又无用武之地时,而不知道怎么处理时郭嘉独柬不可杀刘备,也不可放刘备,他的主张是软禁刘备,让他永远无用武之地,这是解决刘备而又不沮四海之望的完全之策,可是曹操不听,如果当时曹操听他的话拿来赤壁之败,三国鼎立!从此我们可以看出郭嘉的超人之才? 但是这个鬼才却在征乌桓时水土不伏病去世,赤壁之败后,曹操还叹息曰:“奉孝若在,孤何至于此”足以可知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连他都认如果郭嘉在他这场战争不会败。赤壁之战战败的很大个原因是郭嘉去世,孔明出山,这使曹操的实力下降,刘备的实力上升,当然不可避免的还有就是曹操在错误的时间下发动了错误的战争,而且连他都不明白他这次南下是只灭刘备,还是同时也灭孙权!但反过来说如果郭嘉在就会使他明确战争目的和战争形势,最重要的是可以出奇制胜,这可能是周瑜最害怕的。 所以我认为如果郭嘉在,那么曹操很可能不会败于赤壁,一个神机妙算,当机立断,出奇制胜,随机应变,料事如神,敢出险招的人够周瑜好受的了? 注:诸葛亮和郭嘉有很多相似之初,才能也差不多,可惜历史就这么巧合,到底是诸葛亮躲避郭嘉,还是另有起因,为何偏偏在郭嘉死的当年,诸葛亮就立马出山,值得深思(前提:我认为诸葛亮出山是自荐在前,三顾茅庐在后,两者同时成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510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