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酸痛,发紧,经常睡不着吃什么药可以缓解?

后背酸痛,发紧,经常睡不着吃什么药可以缓解?,第1张

后背疼痛发紧考虑与肌肉劳损有关。多是长期劳累,过度紧张,休息不好导致的。还可出现食欲差,精神差的表现。建议服用甲钴胺,氯唑沙宗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局部热敷。平时饮食宜清淡食物为主,保持规律性,多吃蔬菜,多补充维生素,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

常有些朋友给笔者抱怨:“本想去推拿按摩店放松一下,按了当时还好,但时间长了身上越来越僵,效果也大不如前。”相信这是很多常去推拿按摩店放松者的共同体验,才开始感觉身上僵硬或者疼痛,于是找到一家店做放松,开始时一个钟做下来瞬间感觉身上松快,仿佛整个人获得新生。但随着去的次数增加,松快感逐渐不如之前,每一次调理过后再次出现不适的时间间隔也越来越短,到后面常按的地方也变得非常僵硬。

笔者也经常遇到因为这种问题来调理的,拿背部僵硬这一部分人来说,手触上去的感觉像是触到一块深秋时的鹅卵石,质硬而凉,软组织之间的滑动性基本消失,一巴掌拍上去笔者手疼,但他可能并没有太大感觉。

当感觉身上紧张的时候去做放松,身上的确会感觉松快,一些症状也确实能暂时缓解。但短时间内症状又会出现,或者之前没有紧张和疼痛的地方开始出现症状。这牵涉到身体整体张力系统的转变。感觉松快,这是身体局部张力减小的表现。要达到这种效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松解(注意不是放松),另一种是放松(按飞龙兄的说法是借)。松解开的结构可以维持,可以构建一个新的平衡;放松的结构维持不住,会打乱原有的身体平衡,产生新的状况甚至出现新的问题。松解,在于对结构的真正归位,不仅要解决局部的骨错缝筋出槽问题,也要解决深层筋膜对结构的牵拉,这种牵拉尤其是背部深层的牵拉,不止要考虑肌骨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内脏筋膜的问题。只有同时对两者进行了有效调理,才会减轻对浅层筋膜(跨多关节)的牵扯力量,对于整个人体结构来说,这相当于凭空多出了一部分代偿空间。

而放松,虽然也在解决骨错缝筋出槽的问题,但因为方法不得当,并不能解除浅层筋膜对局部结构的限制,强迫去还纳筋骨,这只能是“借”浅筋膜的空间来完成,这种无意识的借用,调整后虽然结构会相对恢复,但其实是浅层筋膜张力变大变紧,掩盖了下面深层筋膜不平整的事实。因此很难固定,而且还可能造成其他被“借”处的问题。我们大脑对疼痛或不适的感知(本体感觉),是张力大小的落差,是一种相对感觉,是比较身体各处张力大小的结果,张力落差过大或者明显的不均匀,就会感到不适。当疼痛发生时,不管是松解还是放松,都能使局部的张力落差减小,使落差值降低到身体疼痛阈值之下。不同的是,松解是创造出了代偿空间,而放松只是借了身体其它地方的空间。

身体的使用,是很长时间各个部分的代偿及适应,大脑侦测的是自己,无法与他人比较。曾有那种来看脚伤的病人,脖子转动幅度只有一点点,问他脖子不觉得紧吗?他说从来不觉得。因此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用放松能够使得身体的整体张力下降,使人感到松快,除了局部问题解决不彻底外,也不会造成其它问题;但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保持一个姿势)的人,如果用放松的方式来调理,只会逐渐加剧他的不适感。这涉及到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们心中所认知的推拿按摩,更多的是针对长期体力劳动或高强度运动人群的手法解决方案,因为那是长时间用力所导致的张力增高,更多导致单部位的劳损,放松有利于更好的劳动和运动表现,现在很多推拿按摩店、运动康复都用的这一套方法——哪里紧就放松哪里。但现代人长期保持单一姿势工作生活(尤以坐姿为主),这种姿势导致的背部张力过高,并非因为用力导致,而是被动拉紧导致,更多地应该去处理短缩的组织以及内脏间筋膜的褶皱,这样的方式,对于大部分现代人来说,才叫做松解。

背部肌肉发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背部受凉,导致肌肉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由于受凉之后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肌肉所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代谢,会对肌肉产生刺激,导致肌肉发紧的情况进一步加重。2、背部的肌肉或者周围的软组织出现拉伤、劳损的情况,比如进行猛烈的弯腰搬重物,背部的肌肉紧张超过正常的力量范围,会导致拉伤,或者频繁的背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劳损,都会形成局部无菌性炎症病灶。炎性代谢产物会刺激肌肉以及周围的软组织,会导致它们出现自身的紧张。炎症刺激之后,肌肉中穿行的小血管会受到刺激而出现收缩,会导致血液循环进一步下降,导致肌肉发紧的情况进一步加重。

      我们上一次介绍了麻黄汤,寒气突袭情况下,人体毛孔紧闭,把寒气也关在了里面,这时候需要麻黄汤来解表发汗,赶走寒邪。我们这一篇要介绍的葛根汤与麻黄汤也有相似之处。

      请看《伤寒论》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就是说,感冒,没有汗,怕风,脖子和背有点不灵活,酸痛,这时候就可以服葛根汤。

      这种感冒,经常是在空调房间里吹了凉风导致的。一般情况下,人在很热的情况下,进入了空调房间,吹了凉风,人的毛孔突然关闭,汗就憋在皮肤里,而且经常空调比较高,这凉风又刚好对着脖子和背吹,所以脖子和背经常会觉得拘紧,酸痛。生病了以后即使再回到室外温热的环境下,仍然出不了汗,因为毛孔已经暂时保护性地关闭了。葛根汤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葛根汤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成人的常规用量是,葛根12-20克,麻黄9-12克,桂枝6-10克,白芍6-10克,炙甘草6-10克,生姜9-15克,大枣4-6枚。用四碗水慢火煮成两碗,早晚饭后半小时每服一碗。

      我们可以看到,葛根汤含有桂枝汤的成分,也含有麻黄汤的成分(除杏仁),此外还有葛根。桂枝汤和麻黄汤我们都介绍过,所以我们知道这个汤药应该有调节营卫,解表发汗的功效。那么葛根的作用呢?葛根就是用来解决“项背强几几”的,就是解决脖子和背部拘紧酸痛的,可以透邪外出。所以中药有的时候有一点加减法的意思,麻黄汤针对咳喘加杏仁,葛根汤针对背部拘紧酸痛加了葛根。同时药量也可以根据症状调整,如果背部拘紧酸痛比较厉害,葛根可以增加到30-50克;如果本身体质不是特别强壮,平时皮肤本身不是很紧实,麻黄的用量可以减少到3-6克。

      葛根汤可以治疗寒邪闭于体内导致的各种拘紧疼痛。附录是黄煌老师的医话和一些名家医案。

附录1:黄煌老师医话:我用经方“体质辨证”效如神——葛根汤

    葛根汤这张方啊,是张好方子。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就几味药,但是组合非常严谨。在中国,葛根汤并不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日本,葛根汤是妇孺皆知,相当受大家欢迎。感冒了,大家都知道感冒灵,为什么不用葛根汤呢?对于一些体格很壮实的男人来讲,感冒,鼻子不舒服,葛根汤一吃就见效。

    葛根汤这张方怎么用呢?打个比方,李逵感冒了用什么方?葛根汤呀!这一听大家明白了。用葛根汤的时候一定要抓体质:肌肉坚紧厚实,皮肤黝黑黄暗粗糙,毛发比较多,皮肤比较干燥,不容易出汗,身体强壮,脉搏有力,这种体质,你用葛根汤,感冒发烧,都能用。如果李逵酒后吹风,面神经麻痹怎么办?用葛根汤!他和张顺在水里打了一架以后,受凉了,腰给扭了,脖子扭了,那怎么办?葛根汤!就这么简单。

    这次是李逵的妹妹来看病,她是什么病?闭经。月经40多天、60多天、三个月来一次。对这种女人,你给她养血,你给她吃阿胶,那是越吃越糟糕!这种体质,中医说是寒湿。她所有的毛孔闭起来了,该排的地方不排,汗也没有了,月经也没有了。驱寒就是发汗,驱寒也能通经。我发现葛根汤催月经效果很好,但是得催李逵妹妹的这种,如果细皮嫩肉的林黛玉月经不来了,那可不能用葛根汤!一吃葛根汤,她三天三夜睡不着觉!因为葛根汤是兴奋剂。

    大冢敬节先生,日本著名的汉方家,他可是古方和现代医学能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天才”,我听他的学生平马直树先生讲,老先生晚年看病看累了,喝什么饮料提神呢?葛根汤颗粒!我也试过,有一段时间我也疲劳感冒,这里痒那里痒,话也不太愿意讲,思维迟钝,可是要上课怎么办呢?预先我就喝了些葛根汤,那堂课激情又来了,思维又快了!麻黄让人兴奋。二战期间,日本的军队就让士兵服用麻黄制剂,服了麻黄制剂的人,嗷嗷的叫,就能往上冲。所以,要说“葛根汤人”的特征,那就是精神萎靡,不愿意讲话。

    如果来了个病人表情非常丰富,眼睛波光粼粼,忽闪忽闪,你不要用葛根汤,这种人往往本身就睡眠不好,服药后反而更睡不着。葛根汤是张奇特的方,女人吃了以后,皮肤变得白净,还能瘦身呢!麻黄在美国是减肥用的,但是出了问题,吃死了人,所以美国人闻麻**变啊!但是要因人而异,张仲景说得非常清楚,用麻黄、葛根,不能过汗,脉紧的人才能用,壮实的人才能用。

    葛根汤还专门治头面部的毛病,比如突发性耳聋。一碰到这个病,西医马上让进高压氧仓。我们呢,有内服的“高压氧仓”,那就是葛根汤加川芎!我的经验,葛根量要大,大便秘结者再加大黄。我治了好几例,效果还不错。南京有个副区长,突发性耳聋,脸色黄暗,我就用葛根汤加川芎把他治愈了,现在他逢人就要讲中医好。

    东汉时期,战争最多,那个时候,作为社会的优良资源,有名的医生肯定要被征用的。我估计张仲景当年也一定看了很多军人的病。所以,我读《伤寒论》,经常让思绪回到张仲景的年代,想象这些经方如何治疗那些战争时期以及军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比如,葛根汤是什么时候用的?是勇士跳入河里,受凉感寒,出现项背痛和发热的时候用的;还有,就是将士们喝醉酒,酒后当风,烂醉如泥,第二天头还昏昏,人不舒服的时候用的;如果还恶心呕吐,再加半夏。葛根汤确实是可以治疗酒醉。葛根是解酒的,麻黄是兴奋的,桂枝、芍药、甘草是保肝的,生姜、红枣是健胃的。

附2:葛根汤医案

   一、偏头痛

   刘渡舟医案:

   李某,男,38岁。患顽固性偏头痛二年,久治不愈。主诉:右侧头痛,常连及前额及眉棱骨。伴无汗恶寒,鼻流清涕,心烦,面赤,头目眩晕,睡眠不佳。诊察之时,见病人颈项转动不利,问之,乃答曰;颈项及后背经常有拘急感,头痛甚时拘紧更重。舌淡苔白,脉浮略数。遂辨为寒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利之候。治当发汗怯邪,通太阳之气,为疏葛根汤:

   麻黄4克,葛根18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  生姜12克,大枣12枚。

   麻黄、葛根两药先煎,去上沫,服药后覆取微汗,避风寒。

   3剂药后,脊背有热感,继而身有小汗出,头痛、项急随之而减。原方再服,至15剂,头痛、项急诸症皆愈。 

   二、口眼歪斜

   毕明义医案:

   于某某,男,82岁,1983年3月25日诊。时值隆冬大寒,患者早晨醒后,右上眼险及右口唇不自主的时时抽动。回家就早餐时,家人发现其右侧口角偏向左侧,有上限险下垂,与之问答,口齿不清,三日后来我处诊治。刻诊:右侧前额皱纹消失,眉毛下垂,睑裂扩大,鼻唇沟消失,右侧口角歪向左下方,右侧鼻孔缩小,同时右侧鼻翼变小,鼻准偏向左侧。苔薄白,脉浮紧。脉证合参,属中风口眼歪斜。治当解肌疏风散寒。疏葛根扬。

   葛根、麻黄、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去核)各10克。

   以水1000m1,煎至400m1,温服200mI,日服二次。嘱服药后用温热绵物敷右侧整个面部,以使局部汗出。1剂后,头痛项强鼻塞即除,言语较前清楚,口歪减其半。又继服1剂,痊愈。 

   三、痉病

   方承康医案:

   章某某,男性,74岁,本市服装四厂退休技师,1985年11月9日初诊。患者于同年7月底行“前列腺摘除术”后外感发热,经用中西药后寒热退,同时出现双下肢萎软酸痛,行走须人搀扶,双侧颈项牵强疼痛,在外院用中西药两月余,下肢症渐好转,颈项诸症却有增无减。症见,身体瘦薄,头项左倾,两侧颈项和后枕部僵硬麻木,牵强疼痛,转侧时疼痛益剧,头似不在脖子上,二便自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观前医处方多为羌防一类祛风湿止痛或夹通络养血之品,然患者颈项诸症实届仲圣所谓“强几几”也,其太阳经证已跃然眼前,遂处以《伤寒论》葛根汤原方:

   葛根40克,生麻黄10克,桂枝10克,赤白芍各30克,生甘草10克,生姜3克,大枣12枚。2剂。嘱药后稍加被翟以取小汗。

   二诊:患者头颈已复端正,精神振奋,谓当日药后略有汗出,颈项部隐感热辣,诸症明显减轻,颈项大松,如失重负。次日药后并无汗出,颈项症豁然若失,转侧裕如,稍感头晕,病既愈,未再处方。一月后门诊遇之,谓一切良好。

   四、口噤(咀嚼肌痉挛症)

   杨德明医案:

   刘某某,女,45岁,1986年lo月6日就诊。口噤不语20余天,某医院诊为咀嚼肌痉挛症,用西药治疗5天,症情依旧,即来我院就诊。诊见:右颞颌关节僵硬,疼痛,不能咬嚼食物,张口约o.5厘米,舌淡,苔薄白,脉紧。处方:

   葛根、白芍各60克,甘草30克,桂枝12克,麻黄4克,生姜、大枣各l0克,水煎温服。同时用药渣热敷患处(每日3次,每次大约30分钟)。

5剂后,口噤不语减轻,额颌关节僵硬、疼痛明显缓解,张口约ll 7厘米。守方续服4剂,即张口自如,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末发。

   五、眩晕

   李玉海医案:

   阎某,女,38岁,1985年11月2日初诊,患者患眩晕年余,多方求治少效,症见头晕目眩,不能抬头,呕恶厌食,恶风畏寒,头项强痛,背部酸楚,舌淡苔白,脉弦紧,此次卧床已达10余天。治拟疏通经气,升举清阳,方用葛根汤。处方:

   葛根30克,麻黄6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生姜5克,大枣12枚,甘草6克。

   迭进4帖,病苦若失,随访至今,眩晕末再复发。

   六、胃脘痛(慢性胃炎)

   刘景棋医案:

   杜某某,男,69岁,1982年9月29日初诊。胃痛已30多年,近七、八年加剧,经常隐隐作痛,项背强,上肢有时发麻,全身发紧,易感冒。曾善饮酒,但近七八年来已戒除。三年前曾作X线钡餐透视,诊断为慢性胃炎。苔薄白,脉浮紧。中医诊断:胃痛。辨证;表邪不解,内迫阳明。治则:表里双解。

   葛根15克,麻黄9克,桂枝6克,白芍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大枣3枚,6剂,水煎服。

   服药后诸症状消失,春节期间曾多次饮酒,也末出现胃痛。 

   七、气喘

   叶桂亭医案:

   一商妇,一至秋间,则常大苦喘息,动作不自由,有如废人,求治于余。往诊之,支臂于炉架而坐,已数十日不动,亦不能睡。若将此坐形稍倚侧之,则立即喘悸。食仅碗许。问其发时,自脊至颈如板状,回顾亦痛。以一医之劝,用八味丸数百两,喘少减云,与葛根汤5帖许,得以起步,再服痊愈。 

   八、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卢自昌医案:

   莫某,34岁,l986年8日21日入院。患坐骨神经痛已三年余,多次住院治疗,顽固不愈。刻见表情痛苦,执杖行走,步履艰难。诉右腰臀部疼痛,向下放射至右踩部,向前弯腰和行走时疼痛加剧,伴有麻木重困感。检查见患者不能做弯腰活动,抬腿、拾物试验阳性,局部未见红肿,右臀部环跳和承山穴有明显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诊为坐骨神经痛,此风寒湿邪侵袭膀胱经脉所致,用葛根汤加昧:

   葛根15克,白芍l 8克,麻黄10克,桂枝12克,生姜5克,大枣12克,甘草12克,丹参12克,附子10克,牛膝12克。

   服6剂,弃杖行走。守方稍作加减,服18剂痊愈出院。3年随访未见复发。

   九、失音

   李笔恰医案:

   芮某某,女,45岁,1987年4月23日初诊。患者1月前受寒后,发热咳嗽,喉痛咽操,经治疗后热退而咳嗽未止。继服肃肺化痰,止咳宁嗽之药后.突然咳嗽止,但声哑,发音不扬,口渴不欲饮。他医再投养阴清热利咽之剂,后至完全失音。就诊时只能用文字诉述病情。自感畏寒,吞咽微觉喉问气阻,纳差便德。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此乃感冒失洽,过用寒凉,气机失宣。当予调和营卫,宣肺透邪。用葛根场加味:麻黄、桂枝、炙甘草各3克,芍药10克,葛根15克,京蝉衣5克,大枣(擎)4枚,生姜3片。

   嘱服药后喝小碗热稀粥。1剂后,身体微微汗出;服毕3剂,音哑好转。自觉咽部气爽。再进35剂,诸症消失,声音恢复正常。嘱用胖大海30克,分数次炖服代茶饮,忌高声说话。

   十、小儿腹泻

   石宜明医案:

   刘某,男,4岁,1984年3月5日诊。患儿前日汗后受凉,昨日起发生肠鸣腹泻,大便清稀带风泡沫,日数次,伴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证属外感风寒腹泻,拟解表散寒为治。用葛根汤原方:

   葛根12克,麻黄5克,桂枝6克,白芍l0克,大枣3个,生姜2片,炙甘草3克。

   药进1剂腹泻减,表证除,再剂则泻止而痊。

   十一、小儿遗尿

   林家坤医案:

   李某,男,8岁,l 984年1月7日诊。每在睡中遗尿三年余,一夜尿床一至二次,醒后方觉。曾服健脾益肾、固涩缩尿之品及针灸治疗,效果欠佳。患儿饮食尚可,发育正常,舌质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缓。处方:

   葛根10克,麻黄4克,桂枝、炙甘草、白芍各6克,生姜2克,大枣7枚。

   连服9剂,痊愈。随访至今,未再发生遗尿。 

   十二、座疮

   胡学曾医案:

   冯某某,男,21岁,1983年6月25日初诊。患者于二年前面部患座疮,时多时少,多则由两颊波及耳后及颈部,痒痛难忍,抓破则有脓液汲出,数日或十几日不能愈合,且常有黄水渗出。曾在某医院用散风清热、解毒凉血、泻热利湿、清泻阳明郁热等法医治,服药近百剂均未获效,故来我院求治。诊见思者面部座疮以两颊部为多,有已破溃者结痂,有新生者红肿,痒痛难忍,夜卧不宁,甚则难于入睡,口苦,心悸,得厚味座疮即生,大便干燥,舌红苔白而糙,脉来滑数。综观脉证,处葛根汤加味:

   葛根24克,麻黄4克,桂枝8克,杭芍8克,生姜3片,大枣五枚,生石膏30克,丹参30克,通草2克。

   前方服用4剂,座疮已有部分愈合,无新生者。舌红苔白,脉滑数,继以前方服用30余剂,面颊仅留有愈合之痕,其余无不适而告痊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814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