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种鱼|红宝石鱼

每天认识一种鱼|红宝石鱼,第1张

红宝石鱼

鱼种论述:

红宝石鱼是常见的一种观赏鱼,学名双斑伴丽鱼,别称红花鲈、宝石鱼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鲈形目、慈鲷科、伴丽鱼属淡水鱼类,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和利比亚、尼日尔、刚果等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红宝石鱼体呈纺棰形,侧扁,口中大,唇厚,体被圆鳞或栉鳞,侧线中断一分为二,上侧线由鳃裂上方至背鳍硬棘部后端下方,下侧线在上侧线后下方,背鳍单一,尾鳍扇形、后边缘平直凹形,背部绿藻色,腹部红色,背鳍、臀鳍和尾鳍均有红色边缘,全身布满红蓝色的小亮点。

分布范围:

红宝石鱼是水族馆中常见鱼种,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和利比亚、尼日尔、刚果等地,现作观赏鱼已广泛引种至亚洲、欧洲和南北美洲。

生活习性:

红宝石鱼适应性强,对水质无严格要求,喜中性水,水温20℃以上,杂食性,偏爱动物性饲料,性情暴躁,常攻击其他品种的热带鱼,尤其喜欢攻击和吞食其他品种的幼鱼,最好是单独饲养,也可与其他体型相同的大型热带鱼混养。

物种级别:

所谓的宝石就是红尾金龙。

红尾金龙幼鱼分为三级,级数以各鳍的红色程度及鳞片亮度为依据。

第一级为特级红尾金龙:七片鳍都呈现红色色泽,尤以后三鳍至为明显,鳞片金亮。

第二级为A级红尾金龙:后三鳍为红色,腹鳍于胸鳍为粉红色带金**。

第三级为普通红尾金龙:后三鳍为淡橘红色,而且黑色梗骨及斑纹较明显。

红龙鱼

红龙鱼别名红金龙吐珠,旺家鱼。生物学上分类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骨舌鱼目、骨舌鱼科、硬骨舌鱼属。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分布区域印尼的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一带的河流。属于地球上比较原始的鱼类,素有“活化石”之称。

形态特征:

红龙鱼身体呈圆筒形。体长50~100厘米。体色粉红或深红。鳞片很大,反射出迷人的红宝石光泽,鳃盖有浓艳的红色。嘴角有一对短须。背部光滑,背鳍后部移到尾柄上方,与臀鳍遥相对应。

雌雄分辨:

幼鱼阶段雌雄难以分辨。成熟雌鱼腹部微凸,而雄鱼则仍显苗条。另外,雌性龙鱼身材总较公鱼肥短,而且腹部较易有膨胀之感,胸鳍与头部色泽,较不如公鱼来得深。

生活习性:

水温24~28℃,水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软水。喜食小鱼、小虾、贝肉、水蚯蚓、红虫、面包虫等。

饲养方式:

弱酸性或中性,缓慢流动的清水中;

温度:24~28℃

pH:6~7

硬度:5~7

饵料:活饲料、蟋蟀、蝗虫、小青蛙等;

水族箱长度:100cm

说明:生活在水族箱的中、上层,性情凶暴而生性胆怯,避免惊扰。水底可放些鹅卵石或雨花石,一般性成熟7年,择偶性极强。

饲养容易,生长迅速。不可与小型鱼类混养。龙鱼在水族箱中很难繁殖。

挑选方法:

红龙鱼的审美标准一共有11点:

色彩:根据龙鱼品种,色彩要靓丽。

体型:宽、长,要对称,各部分鳍要完整。

鳞片:应整齐、明亮、平整,最重要是鳞片要大,不变形。

胡须:要长而且挺直、并齐,要配合鱼的品种颜色。

鳍:要大而且张开,各鳍的梗骨要平顺,不能歪扭不正。

鳃:要贴鱼身,软骨部分要平顺,整个鳃盖要有亮度。

眼睛:大小平均、平贴,不能有白浊状,要明亮有神。

嘴:应密合,不要凸现。

牙齿:要整齐不能有缺损。

肛门:不能凸出,要与鱼腹弧度相吻合。

游姿:游动角度要顺畅,而且是在水的上层活动。

每天认识一种鱼

霓虹灯鱼

鱼种论述:

霓虹灯鱼学名霓虹脂鲤,亦称红灯鱼、红莲灯鱼、红绿灯鱼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脂鲤科、霓虹脂鲤属小型鱼类,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素有热带鱼中“皇后”的美誉,更是水草造景缸最常见的主角。

形态特征:

霓虹灯鱼稍侧扁,吻短,口小,眼大,背鳍位于身体中部,有脂鳍,臀鳍长,胸鳍和腹鳍正常,尾鳍深又形,背部橄榄绿色,眼睛黑色,眼眶银蓝色镶有黑边,侧线上方从眼睛到尾柄有一条浅蓝色霓虹彩纵带,纵带上方至背部由棕色变成黑色,纵带下方臀鳍前呈银白色,体后中央延至尾柄有一条鲜红色条纹。

雌雄鉴别:

1、雄鱼:雄性霓虹灯鱼的鱼体比雌性霓虹灯鱼细长,臀鳍末端尖锐,颜色比较深。

2、雌鱼:雌鱼霓虹灯鱼生殖期比雄性霓虹灯鱼丰满,臀鳍多呈扇状,体色比较浅。

家庭饲养:

温度:20~24℃。

pH值:5~7。

硬度:软水到硬水。

饵料:干饲料(饲料片)、活饵料以及水草。

身长:4cm。

水族箱长度:60cm。

说明:当今人们最喜爱的,也是水族箱养殖最普遍的品种。生活在中层水域;需要较暗的基底、茂密的水草、充分的游动空间。喜群居,至少需要十尾以上的鱼。雌鱼身上有浅色的照明线,但很容易折断;仅适合与小鱼一起混养。

生活习性:

霓虹灯鱼性情温驯,喜集群活动,可与其他小型热带观赏鱼混养,最适生存水温22~24C,最适pH值64~68杂食性,主要以浮游生物、藻类、小型甲壳动物、水生昆虫及幼虫等为食,人工饲养时为了保持艳丽的体色要常投喂红虫、水蚤等动物性饲料。

繁殖发育:

红绿灯鱼6月龄进入性成熟期,8~10月龄为最佳繁殖期。在30厘米x25厘米x25厘米的鱼缸底铺满头发丝菜。水温5~26度,水质pH56~65其调节器节应缓慢进行,使亲鱼有一个适应过程(或选用水质极软的双蒸水,调节pH,充氧备用)。将一对亲鱼于傍晚时放入,雌鱼一般第二天黎明孵出仔鱼,4~5天后仔鱼游动觅食。雌鱼每次产孵200~300粒。

红尾鱼是鲤形目鲤科拟赤梢鱼属中的鱼。它们的身体细长,背部隆起,头很尖,嘴巴小,尾巴高。它们身体表面有鳞片,不过比较小。它们背部是灰绿色的,腹部为白色,尾鳍上带有鲜艳的红色。红尾鱼体型较小,属于淡水鱼,主要生活在黑龙江省的淡水流域中,耐寒性较好。红尾鱼是肉食性鱼类,主食是小型的鱼类和甲壳动物。 一、红尾鱼是什么鱼

红尾鱼还被叫做“红尾巴梢”、“尖嘴”等,属于鲤形目鲤科拟赤梢鱼属。这种鱼的身体形状比较细长;它们的背是隆起的,头部很尖,嘴巴小,尾巴很高。它们的身体表面覆盖着一层鱼鳞,不过鳞片比较小。这种鱼的背部颜色是灰绿,腹部是白色。由于它们的尾鳍上带有鲜艳的红色,在命名时就充分考虑了它们的这一特征。红尾鱼的体型并不是特别大,养殖5年之后它们的体长也只有30厘米左右。

红尾鱼属于淡水鱼,在我国主要生活在黑龙江省的淡水流域之中。尤其是镜泊湖地区,红尾鱼的数量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而且也比较有名。红尾鱼的耐寒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而且它们本身就比较喜欢生活在水温比较低的水中,因此在比较偏北的黑龙江流域之中也有分布。从食性来看,红尾鱼还是一种肉食性的鱼,它们的主食就是周围环境中的鱼类和甲壳动物。不过由于它们本身的体型也是比较小的,所以它们所吃的鱼都是体型比较小的。这种鱼还可以使用,肉质比较细嫩,口味好。

二、红尾鱼生活在哪里

上面已经介绍过,红尾鱼属于淡水鱼的一种,生活在我国。从它们生活的省份来看,主要就是黑龙江省,尤其是在黑龙江流域以及周围的湖泊之中。在镜泊湖地区生活的红尾鱼就是比较有名的,数量也多。由于它们是肉食性鱼类,因此一般来说会生活在水草丰富、小型鱼类和甲壳动物比较多的地方。

1、鱼筋是指鱼背部的两条白色的,腥线应该就是所说的侧线,鱼的感觉器官。是指鱼背部的两条白色的,像动物的“筋”一样的白色条状物。鱼的两面各有一条。

2、这种腥线在生物学上叫做侧线。侧线系统是鱼的神经系统,生长在体侧的鳞片上,称为侧线鳞,两侧各有一条。侧线器官位於鳞上成小孔状,小孔里面含有神经末梢,把外界信息通过与其相连的感觉器官传至脑神经,侧线系统通常与鱼体同长,有时经鳃盖延至鱼鼻部,和外界接触可作为探测感应之用,能感受到震动波及水流速度。

3、许多鱼可以在黑暗的水域中自由游动,甚或眼睛机能已退化至看不见的鱼,都得以用侧线系统探测水中的障碍物。 鱼背部的颜色通常会较深,腹部则较浅,俯视时与河床混为一体,仰视时与天空混为一体,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来自空中和水中食鱼动物的侵袭。

扩展资料:

抽鱼筋方法:

1、整理干净的鲤鱼,在鱼的鳃后横切一刀,然后在鱼的尾部处也横切一刀,深至骨头。 

2、用手按住鱼身,然后再找鱼筋,白色的把它抽出一点点能抓住就行。

3、拿住鱼筋先不要急着往外拉,用右手拿菜刀在鱼身上拍打,边拍边抽出鱼筋。

4、像这样从头至尾轻轻拍打,同时抽鱼筋的右手不可用太大劲防止把鱼筋拉断,越大的鱼越好抽,小鱼则要慢慢拉,遇到阻力时就在鱼身上拍打直至抽完为止。

-腥线

胸鳍和腹鳍:平衡,若失去,鱼体会左右摇摆不定。

尾鳍:决定运动方向,若失去,鱼不会转弯。

臀鳍: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若失去,身体轻微摇晃。

鱼鳍还有感知水流的作用,故不能失去。

鱼鳍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背鳍和臀鳍起平衡作用。胞鳍可以帮助变换方向,起刹车作用。腹鳍帮助胸鳍起制动作用。鱼游泳时左右摆动身体,拉紧体侧肌肉做S形运动,拨水向后使身体向前运动。

鱼鳍被绑住后,鱼照样能前进、转弯,但身子摇摇摆摆,稍不小心,腹部就会翻到上面来。

鱼前进,也靠尾鳍的摆动,跟行船时摇橹一样。

背部的最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919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