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隋代人,据考证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
军”,设祠纪念。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应当归功于《木兰辞》这篇长篇叙事诗。
史学界关于木兰记载甚少,而其故里也存在几种说。
一,木兰故里在虞城,有花木兰祠为证
在京九铁路线上,有个虞城木兰站,不远处即为花木兰祠,是隋朝木兰故居所在地。祠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落,共有百余间。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花木兰戎装出征像和两侧侍卫;后楼塑有花木兰少女像、全家合欢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吏、名人赞美花木兰的撰文、题诗、书画等碑刻十余通。如唐代杜牧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原祠毁于1943年一场战火,重修后,尚有清代祠碑保存完好。 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中国历史学家聚集商丘,一起分析《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
二,木兰家在亳州,至今遗址尚存
《亳州志烈女志》载:木兰,魏姓,西汉谯城东魏村人(今亳州魏园村)。魏园村为淮北一普通村落,高约5米的木兰出征塑像,为故里平添无限光彩。村民指其村后即木兰故居,墓冢犹存。墓周苍松环护,翠竹成林,春来芍花飘香,蔚为壮观。《光绪亳州志》载:木兰祠在关外,相传祠左右即木兰之家。今祠已毁,遗址尚在。
三,木兰为黄陂人氏,木兰山下是其家
木兰山在黄陂城北30公里处,山高600余米,峰峦耸翠,风景秀丽,古迹甚多。传说当地有朱氏名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这,立功封为木兰将军。她不受朝禄,解甲归田,恢复红装,侍亲以终。历代在山上祭祀木兰,唐建木兰庙,明建木兰宫,后修木兰殿。现木兰殿在绝壁之上,朱柱青瓦,殿门额刻“忠孝勇节”四个大字。殿内端坐木兰鎏金塑像,男装女貌,英俊神武。两侧山墙,有“登山求嗣”、“河畔习武”、“代父出征”、“凯旋归时”等木兰故事彩色壁画。
四,木兰葬于延安,圣地有胜迹
木兰家住延安城南万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1984年,在延安万花山修复了木兰陵园。该园雕梁画档,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园内遍植木兰喜爱的牡丹花,塑有木兰戎装石像,跃马横剑,逼真再现了木兰当年的飒爽英姿。
花木兰-人物影响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具有深远的影响。《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花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让花木兰的美名传遍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为了纪念她,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会有盛大的祭祀庙会。
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是:
第一种说法是: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拒绝。
第二种说法是: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编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木兰辞》是公认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关系,这种隋朝末年的说法却与全文多处有冲突,但是不知道为何会流传这种说法)。
北朝时番邦犯境,边关告急。花木兰的父亲列名征兵军帖。木兰虑及老父体弱,弟弟年幼,思之再三,决定女扮男装,冒弟弟木力之名,代父从军。
戎马倥偬,十二年过去,身经百战的木兰已晋升为将军。一次敌对交锋中,木兰的建议使敌军中计,力擒敌首,元帅拟为木兰封官进爵,并把爱女许与将军。木兰不慕官爵,更不想与元帅之女成婚,毅然返乡,元帅来访才知道原来木兰是一位巾帼英雄。
花木兰的故事被演绎成多种形式的文学作品,我国人民家喻户晓
把木兰诗分成几个部分,先从“唧唧复唧唧”到“从此替爷征”或“北市买长鞭”再从“旦辞爷娘去”到“燕山胡骑鸣啾啾”或“天子坐明堂”,记性好得到这里可以全背完了,差的再从“磨刀霍霍向猪羊”那里分一下段就行了,其实这东西没有什么很特别的技巧,只要理解意思就行了。
《木兰诗》它有四个连续的片段:揭榜准备→替父出征→军营生活→荣归故里。我们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先按这四个片段在脑海里以花木兰为主线放**,让其自然而然的按顺序出现,从而使自己大脑里有了一个完整的花木兰活动的场景。
木兰诗主旨概括
诗篇开始,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点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分。“不闻机抒声,惟闻女叹息”,忽然停机不织,连声叹息,自然地引起爷娘的发问,引出木兰的回答。“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决定代父出征。这段诗句,描写出机声唧唧,停机叹息,一问一答,极富生活实感;表现出木兰深明大义,再三考虑,毅然决定,代父出征。
早读同学读时,你认真听,同学不读时,你认真读,反复读,多读,就能记住,这篇很压韵,很好背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花木兰)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齐)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花木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名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花木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齐)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唧唧复唧唧,唧唧复唧唧。
1 唧唧(jī jī):织布机的声音。
2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3 惟:同“唯”。只。
4 军贴:征兵的文书。
5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6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7 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8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9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0辔头:马笼头。 辔(pèi):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11 溅溅(jiān jiān):浅浅,急水流动声。
12 朝、旦:早晨。
13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4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5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军事行动。
16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17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18 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大极高。
19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0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1 不用:不愿做。
22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千里足:指善走远路。
23 郭:外城。
24 扶将:扶持。
25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26 霍霍(huò huò):磨刀的声音。
27 著:穿。
28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29 帖花黄:帖同“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30 火伴:同“伙伴”。同伍的上兵。当时规定若干土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31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32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地走,并排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