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出现很多黑棕色的小虫子,背部有硬壳,大概两三毫米,叫什么?怎么除?

家里出现很多黑棕色的小虫子,背部有硬壳,大概两三毫米,叫什么?怎么除?,第1张

这种黑棕色的小虫子可能是蠹虫,是一种常见的室内害虫,通常在木质家具、木门、地板等地方筑巢、交配和产卵。

以下是一些处理方法:

1 设置自制的玻璃捕虫器:找一个大小中等的玻璃罐头罐子或者其他类似的玻璃容器,用不透明的封口胶带围绕罐子全部缠好。将一片面包放在罐子底部,然后把罐子放在蠹虫出没的地方。蠹虫会爬到罐子里吃面包,但是却爬不出来,因为玻璃壁太滑了。记得要在晚上放陷阱,因为蠹虫总是晚上出来觅食。

2 试试报纸陷阱:把一份报纸卷起来,用皮筋把两端绑好,然后弄湿。在晚上睡觉前,将报纸放在蠹虫常常出没的地方。因为您给蠹虫提供了舒服又有食物的栖息地,它们就会一路吃进报纸里边了。醒来后就可以把报纸扔掉(不要打开)或者烧掉。每天晚上都这么做,直到再也看不到蠹虫的迹象为止。

3 使用化学杀虫剂:您可以去当地的超市或五金商店购买蠹虫杀灭剂。根据说明书的使用方法,将杀虫剂喷洒在受蠹虫侵害的区域。在使用杀虫剂时,要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并穿戴防护装备,以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4 处理木质家具和装修材料:如果您的家里的木质家具或装修材料受到了蠹虫的侵害,您可以将木制品涂上防虫剂,以防止蠹虫继续繁殖。另外,保持室内干燥也可以减少蠹虫的数量。

请注意,这些方法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才能完全消除蠹虫。如果您发现虫子数量很多,建议请专业的灭虫公司来处理。

指甲里可能会有白色蛔虫卵。

指甲隐约可见淡白色圆形白斑,边缘不整齐。

2

可能会有肚子痛的感觉。

腹痛阵阵发作,位于脐周或上腹部,痛无定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定,常可自行缓解,痛时喜揉按腹部,无压痛亦无腹肌紧张。

疼痛停止后玩耍进食如常。

腹痛常发生在清晨。

腹痛星游走性,触之有索状物。聚敏无常。

3

易发生恶心,呕吐。

4

轻泻或便秘。

有时可吐出或便出蛔虫。

有阵发性腹冯的症状。

大便中带有不消化的食物并排出蛔。

大便化验找到蛔虫卵。

5

食欲不好。食欲不振。

6

肛门有痒的感觉。

7

有可能经常感觉到肚子会饿,但吃再多食物也不会胖。

可能会有低热,烦躁不安。

晚上睡觉容易惊醒、睡觉会磨牙。

精神不宁,易怒。

营养不良,贫血,甚至生长发育迟缓。

身体消受,脸色蜡黄。

并发症

1、过敏症状。是由死亡虫体的异性蛋白引起过敏反应,如顽固性荨麻疹,鼻或喉黏膜刺激、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症状。

2、蛔蚴性肺炎,发生这种情况,轻者可能没有症状或者仅仅有短暂轻咳,严重患者可能出现发热、气喘、咳嗽、咳痰或痰带血丝的症状,肺部体征不明显。

3、胆道蛔虫症。

4、肠梗阻。

5、急性阑尾炎。

6、急性胆道炎。

7、急性腹膜炎。

8、个别严重感染在某些诱因下,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或劳累等因素,可突然发生惊厥、昏迷。

9、皮肤瘙痒等症状

10、突发性右上腹绞痛,同时向右肩,背部及下腹部扩散,常伴有恶心,呕吐等。

11、假如是幼虫期导致的蛔虫病,则有发热,咳嗽,哮喘,血痰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临床症状

食欲很好却日渐消瘦。

面部偶然可以见到白斑,限白有蓝点。

唇内有颗粒状小白点,雷上有小红点。

这些只能是粗略的判断方法,诊断的标准是进行粪便的检查,这样就可以确定是不是有蛔虫的感染。

应该首先判断一下是不是有上述的症状,如果有可以买两片肠虫清,在晚饭后服用,这样就可以起到驱虫的作用,还应该每隔三四个各月进行一次驱虫。

还应该注意,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虫卵进入人体。

建议:

做大便化验检查看看。

饮食注意 宜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如主食米饭、面条、面饼。可食用含糖分高的糕点、糖果等食物。

多吃些鸡蛋,动物瘦肉、乳品、黄豆及其制品。

多吃些含维生素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发作和并发胆道感染时应多躺床上休息。

根据你提供的照片,这种小虫子的背部和腹部有三个**的斑点,这可能是啮虫目的一种,也被称为书虫或纸张虫。这种虫子通常在潮湿或受潮的书籍、纸张或家具上繁殖,它们以纸张和木质纤维为食。

尽管这种小虫子的存在可能令人感到不适或困扰,但它们通常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控制这种虫子的方法包括保持室内干燥、减少或消除潮湿的书籍和纸张,以及使用杀虫剂或驱虫剂来消灭或防止虫子的繁殖。

如果你发现这种虫子在你的家中,建议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它们的繁殖和扩散。如果你对杀虫剂或驱虫剂的使用有疑虑,可以咨询专业的害虫控制专家来获取更详细的建议和指导。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这些小虫子可能是烟草甲虫(Lasioderma serricorne)或谷物甲虫(Tribolium castaneum)。这些虫子通常会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并且喜欢食用谷类和其他储藏食品。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控制这些虫子的方法:

1 保持室内干燥和通风,以减少虫子的繁殖和生存空间。

2 定期清洁厨房和储藏室,以除去虫子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3 使用密闭的容器储存食品,以防止虫子进入。

4 在虫子集中的地方使用杀虫剂,例如储藏室或厨房的角落。

5 如果虫害严重,可以考虑请专业的灭虫公司进行全面的处理。

请注意,使用杀虫剂时请遵循使用说明,并确保安全,以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这是豆象,是家中豆类生的虫子。想清除,要清理储藏室和粮食豆类,找到生虫的根源,晾晒生虫的豆类,清理掉虫子,再配合杀虫剂可以根除。

豆象 Bruchuidae;bruchid;seed beetle 鞘翅目叶甲总科豆象科的通称。约1000种,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有40多种。幼虫生活于乾豆上,并以其为食。该科昆虫主要为害豆科植物的种子。大多数种类在野外、部分在仓库内生活。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和仓库内能全年繁殖,为害虫,造成豆类大量损失。豆象生性活泼,善于飞翔。豆象多为单宿主,即专寄生于某种豆科植物,少数食性广,为害多种豆类。

蠓 蠓属双翅目蠓科(Ceratopogouidae),为一类体长1~3mm的小型昆虫,成虫黑色或深褐色,俗称“小咬”或“墨蚊”。全世界已知4000种左右,我国报告近320种,主要者为台湾铗蠓(Foreipomyia(L)taiwana)和同体库蠓(Culicoides homotomus)。

形态

成虫头部近球形。复眼发达,呈肾形。雄蠓两眼相邻接,雌蠓两眼距离较远。触角丝状,分15节。在触角基部之后有单眼1对。口器为刺吸式。中胸发达,前、后胸较小,胸部背面呈圆形隆起。翅短宽,翅上常有斑和微毛,其大小、颜色、位置等为分类依据。足细长。腹部10节,雌蠓有尾须1对;雄蠓的第9、10腹节转化为外生殖器(图20-20)。

图20-20 蠓生活史

生活史与生态

蠓是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图20-20)。

卵:长纺锤形,长约05mm,表面有纵列突起的小结节。卵产出时为灰白色,渐变深色。在适宜的温度下,约经5天孵化。

幼虫:细长,呈蠕虫状。分为4龄,一蛉幼虫长近1mm,四龄幼虫约5~6mm。头部深褐色,胸、腹部淡**。各体节有短毛,最后一节的毛较长。幼虫生活于水中泥土表,以菌、藻类以及一些原生动物为食。在27±1℃时,22~38天化蛹。

蛹:分头胸部和腹部,体长2~5mm。早期淡**,羽化前呈深褐或黑色。头胸部前端有眼1对,背面有呼吸管1对。腹部具刺和结节,最后一节有两个尖突。蛹不活动,可见于水中或稍有积水的淤泥中,约5~7天羽化。

雄蠓吸食植物汁液,仅雌蠓吸血。雌蠓吸血范围较广,在不同的种类有一定的倾向性,有的种类嗜吸人血,有的种类嗜吸禽类或畜类血。绝大多数种类的吸血活动是在白天、黎明或黄昏进行。成虫多栖息于树丛、竹林、杂草、洞穴等避风、避光处。当温度、光照适合且无风时,成虫即成群飞出。蠓的飞行能力不强,一般不超过05km,其活动范围限于栖息地周围300m内。吸血蠓类交配时常有群舞现象。交配后吸血,约3~4天后卵巢发育成熟产卵。通常雌蠓一生产卵2~3次,一次产卵量约50~150粒。

蠓生活史所需的时间与温度关系密切。在夏季约需一个月,通常一年可繁殖2~4代,视种类与地区不同而异。雄蠓交配后1~2天便死亡,雌蠓的寿命约一个月。一般以幼虫或卵越冬。

与疾病的关系

蠓叮吸人血,被叮咬处常出现局部反应和奇痒,甚至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更重要的是蠓可传播多种疾病。目前已知蠓可作为18种人畜寄生虫的媒介和可携带20余种与人畜有关的病毒。在我国,蠓与人体疾病的关系了解得尚不够清楚。在福建和广东,曾于自然界捕获的台湾拉蠓体内分离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但该蠓是否可作传播媒介,尚有待证实。

防制

蠓的种类多,数量大,孳生范围广泛,防制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进行。

1.在有吸血蠓类地带野外作业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可涂擦驱避剂,或可燃点艾草、树枝,以烟驱蠓。

2.在人口聚居区,应搞好环境卫生,填平洼地,消灭孳生场所;对成蠓出入的人房、畜舍和幼虫孳生地的沟、塘、水坑等环境用二二三、马拉硫磷或溴氰菊酯等进行滞留喷洒。

3.出现局部肿、痒时,可用10%碱水或氨水或用清凉油擦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121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