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止痛,从古至今,以疗效优而著称。孟氏中医世家在继承前贤、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结合自家针灸治疗实践,在临床上总结出针灸止痛十二法,将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疗,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循经四取止痛法
即按疼痛部位的经络归属,循该经络采用近取、远取、近经取和辨经取四种取穴方法针灸止痛。在“宁失其次,勿失其经”的思想指导下采取疼痛病所辨分经络,以此经穴为选,分别采用循经近于病所的穴位而近取治之,或循经远离病所的穴位而远取治之两种方法,皆调其经,使经通络活,疼痛自愈。
其次,除在主要经络取穴外,再配以循行近于病处的临近经络取穴,或配以与主经相表里,及有辨治关系的经络,辨取经穴。
孟氏中医世家体会到,围绕主经,四法取穴,从各个角度共同调其经,全面而实效。如左上牙痛属于阳明大肠经,近取下关(左),远取合谷(右),近经取颊车(左),辨经取三里(左)、太溪(左)。
孟氏中医世家认为:针灸循经四取,可使针灸止痛标本兼顾,疗效持久而迅速。
2
对应纵横止痛法
即病变部位在左取相对应的右侧穴,病变部位在右取相对应的左侧穴的横取法;或按病变部位在前胸腹取相对应的后背腰部位的对应穴的止痛法。
人体十四经脉除任督阴阳总领为单数外,十二经脉则左右各一成双数,故辨别脏腑之病,即左右横向皆可取该脏腑之经络,不过左血右气有偏罢了。但无论血病气病,气为血帅血为气母,阴阳互根,故右病取左,左病取右,横向对称取穴,疗效显著,实为妙法。若患者身体前侧某部位发生疼痛,则以患者身体的纵向,即身体前侧某部疼痛处的反侧(背脊面)对称部位上,用拇指强压两条俞穴周围的对称压痛点,针35分钟,或针后拔罐,可迅速使患者身体前面的疼痛消失。
孟氏中医世家将此法用于妇科病、乳腺增生、慢性胃炎的治疗,采取前后对应法取穴,疗效甚佳。
3
脏腑背俞止痛法
脏腑发生疼痛之时,即选取背部该脏腑的俞穴,一侧或双侧,依法针灸,达到治疗该脏腑疼痛的目的。
人体五脏六腑皆在后背膀胱经循行,脊椎双侧经络上有俞穴,俞穴是脏腑经气输于脊腰部的腧穴,脏腑经气失常,输注于脊腰部的俞穴必表现反常,针灸其俞穴,可有效调节该脏腑之气,使脏腑气机得以调节而其痛自愈。
孟氏中医世家体会:脏腑俞穴止痛法,实证用针罐法、虚证用辨证隔物灸法取效较好。
4
“阿是”取穴止痛法
即在疼痛部位按寻最痛点,以此为“阿是”穴,进行针灸治疗止痛的方法。
“阿是”穴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最早命名的,虽然《内经》也有“以痛为腧”类似阿是穴的描述,但无正式名称。孙氏在《千金要方》二十九卷中“灸则第六”云:“有阿是之法,若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理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孙氏发明阿是穴,对后世影响巨大,历代屡试屡验。“理则内经以痛为腧,痛则不通,治其痛点,通则不痛是也。”
孟氏中医世家认为:阿是穴即痛点,不但是病的反应点,也是某些疾病的辨病诊断点,故在运用“阿是”穴治病的同时,必须分清内在病因,配以药物治本,方为上策。
5
针罐止痛法
即针刺和拔罐同时应用于同一穴位的止痛法。分为两种具体方法:一为在选穴上,针刺留针后,用适当大小的火罐,把针和穴位一起拔在火罐内,拔罐时间宜长,一般为10~15分/次,适应于虚瘀性疼痛;其二为在所选穴上,针刺不留针,用适当大小的火罐把刚刺过的穴位拔在罐内,可见血渗出或流出,时间宜短,每穴一般5~10分钟,适应于实瘀性疼痛。
孟氏中医世家把针罐法用于痛经、慢性胃炎腹痛及气滞血瘀腰痛患者,疗效快速,较单独针刺或拔罐疗效更为持久。
6
艾温针止痛法
即艾灸和针刺同时应用于同一穴位的方法,适用于虚人受实邪,或实人受虚邪的虚实交杂之疼痛。此法对可拔罐之处疗效甚速。
在选穴上针刺留针后,把药艾条裁成3~5cm的小节,或把艾绒揉成团,插在针柄上,和皮肤保持5~10cm距离,从近皮肤下端把艾点燃,留针待艾烧尽,达到艾针并用止痛的效果。本法适用于经络不通、寒凝经脉、气血不和等四肢疼痛之症。
孟氏中医世家艾温针应用最多的是脑中风后遗症如半身不遂、筋骨疼痛患者,并用于妇科输卵管不通、产后下肢肿胀及肩周炎等证,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7
气针止痛法
为清代安徽名医郑宏刚《金楼玉钥》中创立的三说之一,它是选用十四经的气穴,以井、荥、腧、经、合为序,按轻、中、重三级,分人体正、侧、背三条经线,依据病症轻重配穴治疗,突出调气。用于治疗各种疼痛以气滞和风邪为患的疾病,有独特的疗效。
孟氏中医世家把气针法用于面瘫、脑中风偏瘫、麻木痹痛及带状疱疹疼痛等,疗效甚验。
8
针药穴注止痛法
即选用新型针灸用穴位注射针,或普通65号及7号注射针头,用针管吸入适量的有效中西药注射液,在选定穴位上按深度进针,得气后,注入药液,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
临床选穴是以阿是穴、近处经络止痛穴和循经四取穴位为主,临床选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川芎嗪、丹参、654-2、安痛定、地塞米松等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效明显提高。
孟氏中医世家近年来把针药结合穴位注射止痛法扩大运用到不孕症、痛经、腰痛、刮宫后腹痛、盆腔症瘕、子宫肌瘤疼痛、慢性胃炎腹痛等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9
挑针止痛法
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民间疗法,适于用风湿筋骨痛及各种神经性疼痛,如头痛、胃痛、关节肌肉疼痛等久不愈者。具体操作方法为:用缝衣针经消毒后,穿外科缝合丝线,约六七寸长,在疼痛部位、阿是穴或临床穴位处,用手捺紧,使肌肉突起,针穿过突起的皮肤,拉过线,线首尾相并,用力向外一拉,使该处之皮肤成一创口,深度在皮肤与肌肉之间,有纤维被拉断即可。一般疼痛处挑3~5针后,用无菌纱布包扎,每周1次,一般3~5次即愈。
孟氏中医世家将挑针疗法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即痹证疼痛,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10
艾灸止痛法
分为直接灸和隔物灸,即点燃艾炷或艾条,直接对准选穴,采用雀啄或伸缩热灸的方法;或在穴位上隔附上有治疗作用的药及各种物体,其上再用点燃的艾炷或艾条热灸,使药物及热力通过直接隔物传入穴位,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重灸派是针灸派系中最大的派系。孟氏中医世家十分推崇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孙氏运用灸法,视脉权变,在《备急千金要方》中首先提出艾炷的大小与灸之生熟的辨治法,临症时灵活应对,知常达变;其次,还记述了40种隔物灸的方法及诸多临床治验病例。
孟氏中医世家把直接灸运用于脑中风后遗症,隔附片灸治妇科不孕症、子宫虚寒,隔麝香膏药灸至阴穴治胎位不正,隔生姜片灸治慢性胃炎胃痛,隔苦瓜片灸治慢性结肠炎、脘腹胀痛、肠鸣等病,并在实践中认识到:灸亦有补泻之说,灸法可用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如小儿肺炎咳嗽症可以灸背部肺俞穴,急性腹泻灸神阙穴等,扩大了灸法治疗疾病的范围。
11
刺络放血止痛法
即用三棱针、蒙针,在选定穴位或部位,刺破放血,起到治疗疼痛性疾病的方法。该法为金代名医张从正常用之法。他的刺络泄血法突出体现了疼痛“攻破”、“祛邪”思想在针灸学中的运用。《素问针解篇》提出“菀陈则除之,去恶血也”,则是其刺络泄血理论之根源。
孟氏中医世家运用刺络委中拔罐腰眼部止急性顽固性腰痛,疗效明显提高,并起效迅速。在长期积累病例的基础上,拟定刺络拔罐治腰痛方案,疗效甚验,此外还用于治疗红眼肿痛、偏头痛等病。
12
刮穴泄血止痛法
此法为清末扬州名医夏春农首创,当时主治“疫喉痧”。后经民间扩大应用于皮肤肌肉痹痛症、麻木胀痛症、腰背疼痛等症。此法适应于皮肤无创伤,治后不影响洗浴,具有易推广、简便易学、符合社区保健之优点。
方法:按疼痛处经脉走向,施以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的补泻手法。按病情的虚实,分阴阳两面,并从前、中、后三线刮穴。此法与刺络法稍有不同,为使络血流出,但不外出皮肤,为内出血,形成瘀斑,对肌肉痹痛、风寒湿痹疗效最好。
孟氏中医世家把刮穴泄血止痛法用于肌肤麻木疼痛、妇女产后背部拘急痛、寒湿腰痛及慢性腓肠肌转筋痛,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总之,针灸止痛,取效迅速,其具体方法,孟氏中医世家总结为以上十二法,在临床实践中上述这些方法还在不断地 探索 深化和完善,而新的止痛疗法也将不断地产生,服务于患者。
· 本文摘自《孟维礼中医世家经验辑要》,郭教礼总主编,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胃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肠胃疾病症状,这会对健康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需要及时了解是什么疾病引起的,并且做好治疗工作,那么胃痛艾灸哪里最好?胃痛艾灸哪个位置?艾灸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功效,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多的好处,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具体内容吧。
1、胃痛艾灸取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下缘对着第7胸椎棘突,由此向下数4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
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往下数1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神阙(肚脐)与左右两侧肋骨在胸前交汇点连线的中点处。
2、不同类型胃痛艾灸方法
(1)寒邪犯胃证
取穴及操作:主穴取中脘穴,配易关元穴施灸,用清艾绒制之艾炷直接置于穴位处,待燃脂1/3时,易炷再燃,一般灸7-10壮。
功效: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2)肝郁气滞证
取穴及操作:取双侧膏肓穴,厥阴俞,左侧足三里,膻中等穴位,分2日施灸,
每次5穴(自上而下,先背后腹),每穴灸3炷,灸炷如半粒枣核大,按瘢痕灸法施灸,施灸的同时用手轻轻拍击按摩周围皮肤,以减轻疼痛,待灸火自灭后再连续灸第2,3炷。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3)胃热炽盛证
取穴及操作:取中皖,足三里,内关三个穴位,上述穴位分2日施灸,每穴灸3炷。
功效: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4)暑湿犯胃证
取穴及操作:取足三里,中皖,胃俞,脾俞,按艾炷灸法常规操作,每穴灸5-7壮,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功效:解暑和胃,化湿止痛。
3、胃痛艾灸的好处
中医认为,胃痛主要与脾,胃有关,病位在胃,而及于脾,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这些原因最终会引起脾胃之气运行不通畅,不通则痛。艾灸上述两个个穴位,可以疏通运行不畅的脾胃之气,而中脘穴是胃气于腹部的穴位,艾灸这个穴位更增强了疏通的力量,从而达到减轻胃痛的作用。
4、胃痛注意事项
1如果是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并且伴随刀割样的疼痛,疼痛朝肋部或背部放射,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把急性胰腺炎当胃痛误诊。
2治疗胃痛期间要保持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
3如果胃痛发作时,身边没有艾条,艾炷,不妨让患者趴着,在其背部到太阳穴附近,找到一个压痛点,用拇指一下下的往下按压,坚持按压2-3分钟,疼痛能慢慢止住。
5、艾灸禁忌须知
1、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女性私处、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2、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问题一:用艾条熏那个位置好拜托各位了 3Q 要看你艾条熏的目的是什么的, 1、延年益寿保健灸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2、艾灸治冻疮 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 3、艾灸治胃痛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4、艾灸美容 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化妆品可以掩饰你的不足,手术可以改造你的结构,可以满足你暂时的虚荣心,但这些都无法给你真正的健康。因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驻,容光焕发,思维敏捷,反应灵敏,那又是另一种不同层次上的美。通过吃药,打针或者锻炼,你或许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达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没有灸疗好,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 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 有这么几种女性: a、脸上痘痘长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严重的带下病,“清热解毒”往往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她们的这种热往往是虚热,而不是实热,补充阳能尚且不逮,何况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选择。 b、脸上长有黄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肾亏虚,体质严重偏于酸性,用艾灸治疗,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c、虚胖的女性,并不是营养过剩,但营养过剩不过是西医上的一个概念,中医里面没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哪个中医也这样瞎嚷嚷,那肯定个半吊子。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并不是营养过剩,而是阳能不足,往往是因为在怀孕期间,父母还有不少的性生活,导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肾机能失衡,脾脏运化无力。虚胖女性则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过多。太过肥胖往往是>>
问题二:艾条用来熏哪个位置能够调理肠胃或者是肾虚 中脘 足三里。用中国老张牌艾条
问题三:用艾条熏哪个部位能够减肥 取穴:关元、归来、足三里、太冲、肾俞、命门、肝俞。
灸法:可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1次,连续灸20次;或用温灸器灸,把温灸盒置于腹部和背部穴位上施灸30分钟,背部和腹部穴位交替使用,每日灸1次,连续灸20次;还可以用隔姜灸,取枣核大的艾炷施灸,每穴灸3~5壮,隔日灸1次,连续灸20次,也可用隔附子饼灸,取枣核大的艾炷施灸,每穴灸5~7壮,隔日灸1次,连续灸20次
问题四:驱寒艾条熏那个部位 清代 洛著《本草从新》中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意思说:艾绒制成的艾柱,冬季艾灸能使热气内注,温煦气血,透达经络,并且艾灸一些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穴位,故而能够达到扶正祛邪,强身保健的作用。
神阙穴:神阙是气和,气舍,气具之穴,是任脉在此会和,此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沟通上下之功效。
取穴: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施灸方法:可以使用方四孔艾灸盒,先逐渐适应,开始插两根艾条,然后增加到三根,最多的时候可以插四根艾条,循序渐进的施灸,每次施灸时间在10-20分钟左右,可以在神阙上下移动艾灸,热度以自己自己适应为度。也可以使用四罐艾灸罐施灸,时间是20-30分钟左右,也可以上下移动灸,包上毛巾施灸,热度已自己适应为度,不要灸的太过而发生灸疮。
都说一灸神阙穴暖全身,看来灸神阙穴,有沟通上下之功效联系任脉之上下。而且灸神阙穴还可以治疗胃肠疾病,妇科疾病,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疾病,所以阳虚体质灸神阙穴可以很快得到改善,就是灸了神阙穴可以打通任脉。
大椎穴: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
使用用具:大椎穴位,如果是胖人可以使用双孔艾灸盒来灸,插两根艾条;瘦人可以使用单孔艾灸盒,每次施灸15-20分钟。以自己适应为度,待身体适应后,可以逐渐延长施灸时间。也可以使用单罐或双罐艾灸罐去灸大椎,时间可以在20-30分钟左右。切记使用艾灸罐的时候,艾灸罐一定要用毛巾包起来施灸,这样比较安全,免得发生烫伤。
命门穴:补肾壮阳灸命门,人体生命之门,先天之气蕴藏所在,人体生化的来源,生命的根本。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
主治: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寒热疟,小儿发痫,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
足三里穴: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古今许多医家都对此穴推崇备至。因此流传着
“若想胃里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有关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 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
问题五:养生方面那个艾条熏哪里最好 你好!养生方面用绿莹商城的艾条直接灸比较好。
艾条最好是直接灸的方式效果要好,而不是用艾熏的方式。
直接灸就是将艾条点燃后,离皮肤表面2-3cm处进行灼就可以了。
哪里感觉不舒服就灸哪里。可以每天灸一次也可以每天灸两次。坚持1-2周后,不舒服现象已经减轻后,就可以2天灸一次。待坚持灸一个月后,可以3天灸一次,慢慢的改为7天灸一次,直到15天灸一次、1个月灸一次。随着时长的灸一次,说明是养生保健效果已经非常好了。
问题六:脾胃虚弱想自己买艾条熏,熏哪些部位?有图解位置吗 脾胃虚弱是很多人的通病,可以灸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诸穴,都可以健脾强胃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题七:艾条熏哪里好 艾灸主要是温阳。
口中有任何不合感,都不能艾灸,如口渴、口干、口苦,只要有不合,就不能灸。
一般不知道灸哪,就灸神阙(就是肚脐),或者关元(强肾)。
烟多了事不大。
门窗可以不关,但是不要被风吹到。
问题八:半身不遂用艾条熏哪些位置比较好 个人建议,首先重灸瘫痪部位的主要穴位。
然后加上全身补气要穴,比如关元穴,命门穴,大椎穴,都是补一身之阳气,如阳光普照人体内的阴寒。
瘫痪肯定是由于血气停止流动了,如果能找到有艾灸感觉的穴位,一定要重重艾灸,灸到这种感觉消失为止。
你说的情况记住,重点是,找到有感觉的穴位,二重灸,不能浅尝辄止。
最后,一定要使用高品质艾条,市面上很多低劣艾条不仅仅效果不好,还会适得其反,伤害身体,个人推荐长生鹤艾条,口碑非常好
问题九:艾灸仪可以熏的部位 身体局部艾灸都可以使用艾灸仪来灸,一般常灸颈肩部、腰部、腹部等,颜面部不建议灸,艾福堂艾灸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 小腹三阴谋
坐骨刺环跳 腿疼阳陵透
第一个穴位,“ 肚腹三里留
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任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这个部位,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足三里穴位在这个地方,人腿 的膝盖、膝盖的半月板,半月板有凹陷,凹陷下面三寸,这个穴位叫足三里穴。这个穴位就负责治疗肚腹所有的疾病。
足 三 里
位 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主 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
感 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
第二个穴位,“ 腰背委中求 ”
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疗者要考虑到委中穴,委中穴在什么地方呢在这条腿,腿 腘窝横纹线中间。腰背这个部位有什么疾病,你像腰痛。过去有句话讲:病人腰疼,大夫头疼。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比方腱盘突出,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亏、肾虚 寒,虚火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虑这个穴位,委中穴,这是第二个穴位。
委 中 穴
位 置:腘窝横纹正中线处。
主 治:疏筋活络,袪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适用于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病症。
感 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感,有时向腰部发散。
第三个穴位,“ 头项寻列缺 ”
列缺穴在手腕横纹以上 (尺骨陷中),在这个部位,所有头部的疾病头疼、头晕、眩晕呕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来治疗。
列 缺 穴
位 置: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或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 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指压列缺穴,可以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非常有效。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第四个穴位,“ 面口合谷收 ”
第四个穴位,首先就指出来,嘴周围和脸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治疗,合谷穴在这个地方,人的拇指和食指 (虎口)连接部到指骨连接部,划一条竖线,中点这是合谷穴。
合 谷 穴
位 置: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 治: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
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位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
合谷穴指压的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位的疗效。
第五个穴位,“ 心胸取内关 ”
心胸从咽喉部到胸口,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刚才讲“肚腹三里留”,腹部以上的这部分,有病找内关穴,内关在腕 内侧横纹上两指,找这个部位,这个能治什么病呢?像心脏病、心悸心慌等等,包括妇女的乳腺炎、乳腺增生、胸闷也都是属于心胸疾患,要找内关穴。
内 关 穴
位 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主 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
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
第六个穴位,“ 小腹三阴谋 ”
小腹咱刚才讲了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现在人的正面,就差这块了,小腹部位。小腹部位得了病,就要找这里面。请大家看,在这条腿的内侧,这是踝骨以上三寸,踝骨以上三寸这个穴位叫三阴交穴,“小腹三阴谋”就说凡是小腹的疾患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疗,小腹什么病呢,有的时候,小腹疼痛,男子的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精少、女子的月经不调、 经量过多或者过少,还有白带等等,一些属于在小腹方面发生的病都要考用三阴交穴,这是第六个穴位。
三 阴 交
位 置:内踝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 治: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调经止痛,宁心安神,补阴除烦。适用于腹胀肠鸣、大便泄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闭经、小便不利、神经衰弱、肾虚阳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等病症。对心、脑病有一定的作用,为主要保健穴。
感 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小腹部发散。
第七个穴位。“ 坐骨刺环跳 ”
环跳穴在人的背面(臀部),在这个地方,现在坐骨指的是什么呢,并不是指西医概念上的坐骨这一个部分,而是从腰到腿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由坐骨神经引起来各种疼痛可以找这个环跳穴,上可以治到腰,下可以治到脚,所以在这里发生疼痛要考虑环跳穴。
环 跳 穴
位 置:股骨大转子和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
主 治:袪风除湿,强腰通经。适用于风湿痹痛、下肢瘫痪、药膝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感 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痛感,同时向下肢发散至小腿外
第八个穴位,“ 腿疼阳陵透 ”
腿疼要针刺阳陵泉穴,阳陵泉穴在什么地方呢,大家看膝盖骨,这是人的腿的前面这个大骨头叫胫骨,后面还有一个小骨头叫腓骨。它就在这个地方 。为什么叫腿疼阳陵透,就说这个阳陵泉穴是整个腿,上至大跨、下至足跟的一个总的开关。发生疼痛了要考虑到打开这个开关,使它的气血流通。这里面有很多病,像老年人的风湿老寒腿,肌肉拉伤,静脉曲张等等,都要用阳陵泉穴来治疗。
阳 陵 泉 穴
位 置:膝外侧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 治:清利肝胆,疏筋活络,滑利关节。适用于耳鸣耳聋、胸肋胀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或麻木、膝关节炎、胆囊炎、口苦、呕吐等病症。
感 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
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这三个穴位已经把人的胸腹的一些疾病都包括在内,掌握这三个穴位,首先胸腹的任何疾病你先心里有根,找到这三个穴位。再看看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个又把头部都包括了,头部的疾病这两个穴位要重点考虑。后面腰背部“委中”,坐骨这个部分“环跳”,腿疼“阳陵泉”一个人整个的人体除了手没有包括在内以外,基本上 ,你掌握了这八个穴位,就等于人体的大部分疾病,你首先心里有了数,也就是说都有地方来治疗它。
一、基础知识
1基本原理
2艾灸顺序
3什么是灸好
4封穴
5注意事项
1、艾灸后两个小时不能碰冷水,且不能洗澡(可以用温水洗手,可以洗澡后艾灸)
2、晚上9点以后不是急性病症不要做艾灸
3、艾灸后不能吹风,要做好保暖措施
4、刮痧后不要马上艾灸,最好是隔天,艾灸后可以刮痧
5、刮痧后不能马上拔罐
6、过激过饱都不能艾灸
7、艾灸时不要玩手机,保持意念集中,灸感更好,效果更强
8、夏季高温是做艾灸,注意防暑(先开空调降低到适宜的温度再做艾灸)
9、艾灸后多喝温开水,加快身体代谢
10、艾灸后不要马上吃东西、喝茶(2个小时后可以吃)
6选穴方法
二、胃腹肠调理方法
消化道疾病——胃病、复泻篇
1、艾灸中脘,神厥,关元时,一周两到三次即可。单穴可灸30分钟,三个穴位一起灸的话,每个穴位10分钟。
2、胃病有:打嗝,反酸调理顺序方法:1小肠2三焦(双穴)3脾俞(双穴)4中脘。
3、此时此刻胃正在疼的话,直接先灸中脘10分钟,再然再灸肾俞打招呼,小肠,三焦,脾俞,中脘,足三里各15分钟,封穴。
4、腹泻艾灸顺序方法:用食盐在不加油的锅里干炒几分钟,将盐炒热,待温度适中时,放到肚脐眼中,把肚脐眼铺平,进行隔盐灸。(注意火力,防止烫伤)
1胃痛
2腹泻
三、排病反应及处理(小堵则冲,大堵则慢掏)
四、中老年补肾扶阳灸法
(每周两至三次,最好为阳气升的白天,每穴10~15分钟左右,以皮肤潮红为止)
炙的顺序:1中脘,2足三里(壮元阳、通脾胃),3肾俞穴,4太溪穴(内脚踝与脚跟踺之间)。
其他事项:顺应天时,睡午觉,吃坚果(熟+去皮),搓耳(从下向上搓),叩齿。
五感冒、咳嗽、鼻炎的调理
1感冒、咳嗽
下面特意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呼吸道疾病的调理方法:
1 感冒(鼻塞,流涕,打喷嚏)配穴顺序方法:1小肠,2三焦(双穴),3脾俞(双穴),4大椎,5肩井(双穴)。
2 咳嗽有痰艾灸顺序方法:1小肠,2三焦(双穴),3脾俞(双穴),4大椎,5肩井(双穴),6中脘。(脾俞和中脘要重灸!)
3 咳嗽无痰艾灸顺序方法:1小肠,2三焦(双穴),3脾俞(双穴),4大椎,5滑肉门(双穴),7小腹。(咳嗽无痰要省去肩井和中脘穴。)
4 感冒严重并伴有高烧时,艾灸顺序方法:1大椎(先灸第一次),2小肠,3三焦(双穴),4脾俞(双穴),5大椎(再灸一次),6肩井(双穴),7中脘。
5退烧后,咳嗽无痰艾灸顺序方法:1小肠,2三焦(双穴),3脾俞(双穴),4大椎,5滑肉门(双穴),7小腹。(咳嗽无痰要省去肩井和中脘穴。)
6鼻炎多年,每天早起打喷嚏,天稍冷就会鼻痒,鼻涕流不停。艾灸顺序方法:1小肠,2三焦(双穴),3脾俞(双穴),4大椎,5中脘。(滑肉门是具有消炎的作用,用于无痰咳嗽。本人理解流鼻涕也是痰的一种,所以不能选择滑肉门和小腹,要灸中脘)
发烧感冒紧急的情况,可以直接省掉小肠,三焦,脾俞,可以先灸大椎穴。十分钟后,再从背俞穴从下再往上灸,如果发烧感冒的发冷严重,灸大椎时,摸患者背部会发现背部会微微发汗。要及时更换衣服。灸完之后一定要立即封穴,不用灸风池穴。
注意!!小孩子施灸的灸量要减半,遇到突发性的感冒如果很严重的话还是要及时就医哦。
2鼻炎
3预防与调护
六、颈椎痛,肩周炎和腰椎痛
老师整理了一些疼痛病症的调理方法:
颈椎病艾灸顺序方法:1小肠,2三焦(双穴),3大椎,4肩井(双穴),5阳池(双穴)。(艾灸肩井时要注意时间把控,单穴艾灸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因为肩井穴在肺尖上,肺为娇脏,艾灸肩井穴时间过长,人容易上火)
肩部疼痛的艾灸顺序方法:在颈椎的艾灸基础方法之上再加灸两个穴位,就是局部痛点和曲池穴。顺序是:1小肠,2三焦(双穴),3大椎,4肩井,5阳池,6局部痛点,7曲池。
❕注意:肩部的艾灸方法和颈部的艾灸方法有所不同。不同是颈部是肩井和阳池都要艾灸双侧的。而肩部的艾灸方法是,只艾灸一侧的肩井和阳池。那一侧痛就艾灸哪一侧。如果双侧肩都痛都就双侧都艾灸。
附录:急性腰扭伤,不可以马上施灸。因为扭伤后,局部会充血,要过24小时后再施灸。
1颈椎
2肩周炎
在上述颈椎灸穴的基础上,再加灸下面两类穴
3腰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