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日什么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

2019年1月3日什么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第1张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嫦娥四号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月球探测新篇章。

嫦娥四号飞行计划:

1、提前发射中继星,并使其进入预定轨道,后通过火箭发射嫦娥四号。

2、嫦娥四号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任务。

3、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

4、通过已在实名轨道运行的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直径的中继通信。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在作同步自转,所以过去人们对月球背面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相传1822年,84岁的威廉·赫歇耳弥留之际,他向神甫表示,如能见到月球的背面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可惜当时谁也没法满足他的要求。为了揭开这个千古之谜,前苏联在“月球2号”准确击中月球、实现硬着陆之后,于1959年10月4日发射了“月球3号”自动行星际站。它长13米,直径096米,重约279千克。10月6日,它开始进入绕月球的轨道飞行,最后则变为“人造小行星”。7日上午6时半左右,它顺利绕到了月球背面大约7000千米的高空处。在月球背面上空飞行的40分钟时间内,它用不同的比例拍摄了许多照片,并立即进行自动处理(包括改正由于透视作用引起的失真现象)然后把资料发回地球,从而使人类第一次见到了月球背面的真实状况。尽管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些照片的清晰度还不太理想,但无疑这是一批极其珍贵的照片。之后,“月球3号”飞离月球,成为一颗人造小行星。

“月球3号”的成功赢得了全世界一片赞扬。然而人类并不满足,他们继续努力着。因为要实现人类登月,硬着陆或是擦边而过都是不行的。必须像飞机那样在月面上徐徐下降才行。这需要在降落前开启制动火箭,向前方喷气,使速度逐渐减小,实行“软着陆”。显然,软着陆要比硬着陆难得多。

没有离开地月系。

2018 年 12 月 8 日凌晨 2 时 23 分,嫦娥四号探测器与着陆器、玉兔 2 号月球车成功发射升空;2019 年 1 月 3 日上午,嫦娥四号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即远离地球的一侧),成为人类第一个在月背软着陆的探测器。

要知道,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自古以来,人类都只能看到月球的 " 正脸 ",虽然国内外绕月探测器已经得到了月球背面的影像,却从来没有探测器能够着陆于月球的背面并开展探测任务。

嫦娥四号着陆地点为月球南极的埃特肯盆地(Aitken basin),该盆地其实是月球上的一次古代碰撞事件留下的一个巨大陨石坑,约有 13 公里(81 英里)深。由于巨大撞击,科学家认为此处的月球地壳和地幔很可能暴露在外,如果嫦娥四号能够找到并研究其中的某些物质,那么人类将对月球的内部结构和起源有前所未有的了解。

嫦娥四号任务的目标包括:测量月球岩石和土壤的化学成分、了解月球地质学特征、进行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和研究、宇宙射线研究、观察日冕并研究其辐射特征和机理,以及探索日冕物质抛射(CME)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演化和传输,还将尝试在月球上养蚕。

在地球上,每天都有无数的人举头望明月,对着月亮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慨,包括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中秋节,也是和月亮有关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从他们第一次看到月亮至今,除了月相的变化(变园变弯)之外,其实表面的样子(图案)并没有变过,而是永远保持着最初的那个样子,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月球在环绕地球转一周时,刚好也会自转一周,所以说,月球的另外一面,我们永远也无法看到。

 如果再说严谨一点的话,因为月球椭圆形的公转轨道使我们能看超越其东西水平线,而且它倾斜的轴线会引发月球的季节变化,展示出更多月球的南北极部分,所以我们还是能够有机会看到更多的9%的月球背面部分,不过另外的41%部分,则永远是背对着地球的。

之所以人类对于月球的探索都集中在正面,是因为在背面的着陆难度远远大于正面。首先,有许多科学理论推断月球背面几乎全是环形山,月球背面南极的“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的第二大超级陨石坑,在20年前,NASA就发现此处存在水冰,也就是说非常接近月球最初的原始状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月球背面接收不到来自地球的任何辐射干扰,飞行器无法与地面取得联络。

解决这个最大难题的关键,就在于2018年5月21日,我国发射的一颗“鹊桥号”中继卫星,这颗卫星在月球背后 65 万公里之外的地月拉格朗日二点附近 Halo 轨道簇上运行,在鹊桥号所处的位置点,可以同时看到地球以及月球的背面,因此可以同时与嫦娥四号和地面保持联络,从而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和支持。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在作同步自转,所以过去人们对月球背面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相传1822年,84岁的威廉·赫歇耳弥留之际,他向神甫表示,如能见到月球的背面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可惜当时谁也没法满足他的要求。为了揭开这个千古之谜,前苏联在“月球2号”准确击中月球、实现硬着陆之后,于1959年10月4日发射了“月球3号”自动行星际站。它长13米,直径096米,重约279千克。10月6日,它开始进入绕月球的轨道飞行,最后则变为“人造小行星”。7日上午6时半左右,它顺利绕到了月球背面大约7000千米的高空处。在月球背面上空飞行的40分钟时间内,它用不同的比例拍摄了许多照片,并立即进行自动处理(包括改正由于透视作用引起的失真现象)然后把资料发回地球,从而使人类第一次见到了月球背面的真实状况。尽管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些照片的清晰度还不太理想,但无疑这是一批极其珍贵的照片。之后,“月球3号”飞离月球,成为一颗人造小行星。

“月球3号”的成功赢得了全世界一片赞扬。然而人类并不满足,他们继续努力着。因为要实现人类登月,硬着陆或是擦边而过都是不行的。必须像飞机那样在月面上徐徐下降才行。这需要在降落前开启制动火箭,向前方喷气,使速度逐渐减小,实行“软着陆”。显然,软着陆要比硬着陆难得多。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月面上能否支持探测器呢?过去有人曾认为,由于几十亿年来陨星不断轰击,使月球表面上形成了一层很深的细尘似的流沙,飞船降下后就会像当年红军长征时过草地那样,陷入“沙潭”,使下降物遭到没顶之灾。所以,软着陆可以探明月面的实际情况,是人类登月前不可缺少的一步。

最早在月面上软着陆的仍然是前苏联的探测器——“月球9号”,这也是人类第一个“自动站”。它于1966年1月31日发射,起飞时的重量为1583千克。2月3日,它到达月球上空75千米处的地方,然后一个大约重100千克的“登月舱”与火箭自动脱开,慢慢向风暴洋的西部降下。这个登月舱安全着陆后(它在月面上的重量只有16千克左右),便自动打开了防护罩,摄影机也开始工作起来。它在月面上工作了75个小时,使人类得到了第一批从月球上拍得的天空及其表面的照片,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月面上那种苍凉而奇特的景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个月后,美国的“勘测者1号”也安稳地降落在风暴洋内,它位于前苏联“月球9号”东南方的不远处。

美国的“勘测者”探测器起飞时的重量在1~15吨之间,登月舱约重280千克,装的仪器很多。例如“勘测者3号”除电视摄像机外,还带着一台月面取样用的特殊小挖土机。它1967年4月19日登上月面后,根据地面指挥部的命令,在“识海”内挖出了第一道人工沟渠,它深20厘米。挖出的月壤被送进登月舱进行化验和分析。“勘测者6号”在降落月面一星期后,在地面指挥下又重新从月面升起了4米高,移动了25米,8秒钟后再次降于月面。“勘测者7号”则通过激光测出了误差仅±15厘米的月地距离,精确度达到了一百亿分之四!若用它测量南京到北京的距离,误差在一根头发丝以内。

中国新闻网6月17日报道, 2021年6月17日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日子。这一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进入太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迎来了3名宇航员的到来。

对此,外媒认为这将开启中国的“空间站时代”。在澳大利亚,有研究太空的学者就表示, 中国的太空发展,如今可以称得上是“不可思议”。 目前中国已经处于太空 探索 上的前沿中心地位。

俄罗斯卫星网则表示,中国的太空发展,正在快速前进。

美联社表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中国5年来的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这还是一个极具雄心的太空计划。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表示,过去的10年里,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十分迅速。

对于中国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美国宇航局局长纳尔逊也发来了祝贺,并表示期待接下来的科研成果。

NASA太空飞行新闻网消息称,这是中国航天强国计划的又一关键步骤。

而有美国民众就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们认真观看了载人飞船的整个发射过程。甚至有美国民众还表示, 他一度以为这次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发射任务,但他后来发现,这原来是中国的载人飞船。

日本舆论盛赞中国航天成就

作为邻国,日本也大量报道了神舟十二号发射任务的成功。其中不乏赞美之词。

日本时事通信社表示,中国有可能成为将来“唯一有空间站的国家”。朝日电视台则表示,中国正在迈向宇宙强国。

有一些日本网民对于此次发射就表示,“这是亚洲的骄傲。”“对于全人类来说是伟大的事业。” 他们还对中国太空发展速度表示了钦佩。

还有日本网民一针见血地指出,欧美的太空项目,将中国拒之门外,而中国则依靠自身的技术实力,达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中国航天厚积薄发

当然,不管外国的舆论环境如何,这依然不能阻挡中国在太空 探索 上的高歌猛进。

从2003年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开始,到神舟十二号发射之前,中国已经成功次向太空输送了11名航天员。

中国的探月工程,更是历经20年的从无到有之路,嫦娥四号更是突破新纪录, 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部实现软着陆的探测器。 这也给美国各界带来了强烈冲击,因为这是美国未曾做成、短时间里也难以完成的太空 探索 任务。

而在2021年5月,中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已经在火星的乌托邦平原成功登陆,这也从此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在火星有了自己的 科技 力量。 中国也成为了在火星探测任务中,全球首个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关键步骤的国家。

美国《华尔街日报》对此表示,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加冕时刻”,中国的太空 探索 能力,已经是赶上美国。

而这一切,是因为中国航天人的锐意进取和百折不挠,才有了今天的厚积薄发!

文/王振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429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