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疥疮,用硫磺软膏擦了很长时间,结节都消了,为什么有几个部位还是很痒呢?白天氧的也特别厉害,

得了疥疮,用硫磺软膏擦了很长时间,结节都消了,为什么有几个部位还是很痒呢?白天氧的也特别厉害,,第1张

1、去看中医吧!我得疥疮那会儿,先用硫磺膏擦了7天,又去中医那开药熬水洗了5天,就好了。

还有一个是,你是什么部位痒???如果是手臂背,背部,痒,可能是因为用硫磺膏多了,导致皮肤干燥。皮肤干燥也会很痒的。特别是在洗澡的时候,和得疥疮一样。还有一个办法。去医院挂号,给医生看看,是否是疥疮没好。(我经常去医院挂号,给医生看了,不开药,就走了,呵呵)

2、擦硫磺膏就是洗完澡后全身擦药,第二天早上起来把睡觉蹭掉的地方,和严重的地方在擦一遍。到晚上又洗澡,在擦,一直这样7天。疥虫怕热洗澡以后疥虫会爬出皮肤表面。这样洗澡后擦硫磺膏多有效果哦~

乳腺囊肿结节会自愈吗?——一般不会。

乳腺囊肿又叫乳腺囊性增生,是乳腺增生的一种。但是乳腺囊肿比起普通的乳腺增生来,发生恶变的概率要稍多一点。所以要快治。

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的病因相同:西医认为是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分泌过多所导致。中医则认为是易躁易怒易忧、思想压力大、多愁善感、焦虑上火、肝火太盛、肝郁气滞和冲任不调而成。其实这与西医的观点并不矛盾:肝郁气滞、冲任不调,必然会影响内分泌。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乳腺增生往往伴随乳腺的痛感、月经不调、腋窝淋巴结肿大、乳头溢液、乳腺导管扩张、便秘等症状。

别吃蜂王浆,以及丰胸、美肤产品当中那些含雌激素的,要知道,丰胸、美白,往往靠的是雌激素。不吃避孕药,不人流,否则会导致雌激素紊乱(避孕药,其成分为高效雌激素和孕激素)。不用咖啡、巧克力。多吃豆制品、海藻海带、白菜、地瓜,这些对乳腺疾病有好处(比如白菜,白菜里含有的一种物质,约占白菜重量的1%,能帮助分解雌激素)。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它有双向调节作用:体内雌激素低了它弥补不足,可防治一些和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的疾病;雌激素高了,它会起到抑制雌激素的作用(一般人只看到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雌激素,闻雌激素之名而色变,觉得患有乳腺增生就不能吃豆制品了。她们没有看到这种天然的异黄酮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所以她们的认识是错误的)。中药治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腋窝淋巴结肿大,不是件难事。如果只单纯手术掉乳腺囊肿,它会接茬生长,复发率很高。

特斯劳米尔斯综合症状,也称‘TSC’

结节性硬化症(TS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皮肤综合征。临床上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症状。  结节性硬化症(TS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皮肤综合征。临床上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症状。

  一、皮肤表现

  Webb等调查了131例TSC患者,发现126 例(占96% )有皮肤病变。TSC的皮肤表现包括:色素减退斑、面部血管纤维瘤、鲨革样斑、咖啡牛奶斑、下垂的软纤维瘤、额部纤维性斑块、confetti样斑(碎纸屑样白斑)、白发症等。TSC患者可同时具有两种及以上的皮肤损害。其中色素减退斑、面部血管纤维瘤、鲨革样斑及甲周纤维瘤对TSC有诊断价值。

  (一)色素减退斑:色素减退斑是TSC皮肤损害中最常见的,又称白色叶状斑,因皮疹形状与欧洲岑树的树叶相似而命名。常分布于躯干和臀部,在紫外线或伍德氏灯下容易识别。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得不明显,以致于成年后大部分消失。Jozwiak等发现106例患儿中103 例(占97% )有该皮肤症状。Sogut等调查了35 例6个月至17岁的TSC患者,发现有该皮肤表现的占94·3%。虽然TSC中色素减退斑是最常见的皮损,但无特异性。Vanderhooft等调查了423名小于45岁的正常白种人,发现4·7%的人至少拥有一处色素减退斑,但没有1例色素减退斑超过3处,所以多发性色素减退斑是TSC的特征性皮损。如果婴幼儿表现为色素减退斑合并抽搐或癫痫,临床上则需高度怀疑患TSC的可能。

  (二)面部血管纤维瘤:见于70% ~75%的TSC 患者。可分为两种形态:一种为典型的面部丘疹结节性血管纤维瘤,表现为多发的粉红至红色结节,表面光滑、发亮。它们对称分布于面部中央(鼻唇沟、颊和颏部),是TSC特异的皮疹,但亦有少数的TSC 患者面部血管纤维瘤呈单侧分布。大部分TSC 在1~4岁之间开始在面部出现血管纤维瘤,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2]。这一类型的皮疹在青春期易被误诊为寻常型痤疮,且易与基底细胞痣综合征、扁平疣、汗管瘤、结节病的面部结节性损害相混淆。面部血管纤维瘤的另一种表现是前额部纤维样斑块, 黄棕色或肉色,坚硬度不一致,生长缓慢。

  (三)鲨革样斑:在TSC中的发病率为21% ~ 80%[1]。一般在青春期前出现。常位于背部,特别是腰骶部,很少发生于胸部和腹部。通常多发,大小从数毫米至十几厘米不等。皮损稍高出皮肤表面, 呈棕**或粉红色,外观象橘子样。随着年龄的增长,鲨革样斑的发生率也增加[2]。鲨革样斑易与播散性豆状皮肤纤维变性相混淆。1992年国际结节性硬化症联盟(NTSA)将其作为诊断TSC的次要症状之一,而在1998年修改的诊断标准中将其作为诊断TSC的主要症状之一。

人体背部穴位主治:

1、络却穴、玉枕穴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视物不明、鼻塞、热病无汗、失眠。

2、百会穴、后顶穴、强间穴、脑户穴

身体方面:头晕目眩、失眠、心烦、健忘、耳鸣

3、风府穴、哑门穴、大椎穴、天柱穴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颈椎病、头晕耳鸣、手脚麻木、鼻炎、胸闷、落枕;

皮肤方面:鱼尾纹、面部皱纹、毛孔粗大、皮肤过敏、油脂旺盛、暗疮。

4、大杼穴、风门穴

身体方面:咳嗽、胸闷气喘、鼻塞、肩背酸痛、伤风、咳嗽;

皮肤方面:神经性皮炎、额头肤色晦暗

5、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肺俞穴、阙阴俞穴、心俞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

身体方面:感冒咳嗽、心慌惊恐、面红发热、失眠健忘、身热头痛;

皮肤方面:红血丝、毛囊炎、过敏性皮炎

6、灵台穴、至阳穴、督俞穴、膈俞穴、譩譆穴、膈关穴

身体方面:虚胖、乳房松弛、烦闷不安;

皮肤方面:面色青黄、眼袋、皮肤粗糙

7、筋缩穴、中枢穴、肝俞穴、胆俞穴、魂门穴、阳纲穴

身体方面:少气乏力、精神不振、内分泌失调、心烦易怒、食欲不振;

皮肤方面:皮肤粗糙、皱纹、面色秽浊、色素沉积、口唇苍白无华。

8、脊中穴、脾俞穴、胃俞穴、意舍穴、胃仓穴

身体方面:消化不良、胃酸胃痛、痔疮、腹泻、腰背疼痛、体内湿气、腹胀、食欲不振;

皮肤方面:酒渣鼻、暗疮、红血丝、眼睑浮肿、面黄浮肿、面色潮红、油脂旺盛、嘴周痤疮、脂溢性皮炎。

9、悬枢穴、命门穴、腰阳关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肓门穴、志室穴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腰酸痛、口干唇燥、脚冷乏力、便秘、腹痛、小便不利、阴部肿痛;

皮肤方面:黄褐斑、黑眼圈、暗疮、面色苍黄、肤色晦暗滞浊。

10、腰俞穴、长强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胞肓穴、秩边穴

身体方面:泌尿不畅、痛经、子宫内膜炎、便秘、性冷淡、阴部湿痒;

皮肤方面:皮肤干燥、粗糙、雀斑、妊娠斑。

11、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阴穴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经痛崩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便秘、阴部湿痒;

皮肤方面:雀斑、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面色苍黄、暗哑无光。

12、承扶穴、股门穴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便秘、痔疮、臀部炎症。

13、合阳穴

身体方面: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性内膜炎

14、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痔疮、便秘。

15、跗阳穴、昆仑穴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膝关节炎。

督脉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扩展资料:

人体背部有各脏器的背腧[shù]穴,这些穴位在功能上与各脏器相对应,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1、肺俞

①皮肤隆起的多为胸中有热,可有气短、咳嗽等症状,一般在膻中穴也有反应,可结合观察。

②本穴如有反应,在肺经的太渊、孔最、中府等处往往呈异样变化。

③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痰饮咳嗽之症。

④诊得条索状结节,周围皮肤有明显压痛者,多为咳嗽、气急、肺热胸痛、感冒等病变。

肺腧是天灸的常用穴:天灸是在三伏天之初伏、中伏、末伏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将特定中药(如甘遂、细辛等)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使人体阳气得天阳之助,达到驱逐内伏寒邪、补益人体正气的目的。

伏日为庚日,庚日属金,与肺相配,故天灸善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肺系疾病。天灸治疗哮喘往往选取肺俞、定喘、风门等,以宣通肺气,从而防治哮喘的发生。

2、心俞

①若有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多为上肢内侧疼痛、红肿或有心悸怔忡、心慌烦闷不安、口渴等症。

②皮肤凹陷且压痛敏感者,常有心胸烦乱,恍惚健忘、纳呆等症。

③心脏疾患尤其是心痛时本穴如有反应,在巨阙穴处往往呈异样变化。

3、肝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伴有压痛敏感者,多为失眠症。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兼有明显压痛者,常见头晕、失眠、心烦不宁之症。

③出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患者有胁肋胀痛、脘闷、腹胀、黄疸、纳呆、寤寐不宁等症状,或有下肢内侧红肿的病变。

4、胆俞

①发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多属黄疸。

②凡有细条状及压痛者,多为下肢外侧痹痛,若在命门穴同时有气泡样反应者,则属下肢麻木。

5、脾俞

①局部皮肤凹陷,或按之软若棉样,以虚证为多。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并有压痛者,患者常有头晕、失眠、乏力、健忘、烦躁、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症状。

③若出现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者,为下肢内侧红肿、行走困难或大趾运动不利之征。

6、胃俞

①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痛感者,常是不欲饮食和有胃痛等病变。

②有棱状结节和明显压痛者,多有呕吐、不食、胃痛、腹胀或髋关节外侧有红肿现象。

7、三焦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按之有条索状结节且压痛明显者,多有腰痛、带下、月经不调、小便混浊等症状。

②若有棱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一般是耳鸣、重听、头痛、腹胀满闷、吐逆之征(妇女妊娠期亦可发现三焦俞有棱状结节)。

8、肾俞

①有条索状结节,凡压痛敏感者,一般是阳痿、头晕、腰痛及耳鸣之征。

②诊得棱状结节,兼有明显痛感者,多为血尿、腰痛、浮肿之症。

③局部皮肤隆起,有如卵圆形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肾虚有热,耳鸣、头胀之征。

9、大肠俞

①发现坚硬的圆形结节,且压痛敏感者,表示大便干结。

②有棱状结节并兼有压痛者,大多有头痛、牙痛、腹痛、泄泻等症。

10、小肠俞

①凡结节椭圆质地较硬而压痛显著者,多有头晕、后头疼痛、后项拘挛之症。

②本穴出现气泡样转动感,多为妇女子宫下垂。

11、膀胱俞

①诊有柔软的椭圆形结节,大多数是遗尿症。

②按得棱状结节,并有压痛者,一般有发热头痛、小便频数、尿赤涩痛、腰痛、小腹胀痛、白带等症状。

③有细条索状结节、压痛者,多有下肢麻木或痹痛。

参考资料:

-穴位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血清反应阴性、病因不明的常见关节疾病;是一种进行性、独立性、全身性的疾病;由骶髂关节向上、髋关节、椎间关节、胸椎关节侵犯性、发展性疾病;以侵犯中轴关节及四肢大关节为主,并常波及其他关节及内脏,可造成脊椎骨性强直、畸形及残疾。

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是较为常见的疾病,病程缠绵,且易造成残疾,故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16-25岁青年,尤其是青年男性,如出现下述症状,则应特别警惕有无强直性脊柱炎可能。 

(1)腰痛、腰僵3个月以上,经休息不能缓解。 

(2)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无明显外伤史、扭伤史。 

(3)反复发作的膝关节或踝关节肿痛,关节积液,无明显外伤史、感染史。 

(4)反复发作的跟骨结节肿痛或足跟痛。 

(5)反复发作的虹膜炎。 

(6)无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无外伤史的胸部疼痛及束带感,胸廓活动受限。 

(7)脊柱疼痛、僵硬感、甚至活动功能受限,无明显外伤史、扭伤史。 

(8)双侧臀部及髋关节疼痛,无明显外伤史及劳损史。 

(9)突然发生的脊柱及四肢大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 

强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较隐匿,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现出轻度的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长期或间断低热、厌食、轻度贫血等。由于病情较轻,病人大多不能早期发现,致使病情延误,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建议你及时就诊,明确诊断,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细检查,以防漏诊,避免延误病情。有些患者在没有正确诊断下,盲目的治疗,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496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