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的养殖方法 两级放苗。刚运来的鱼苗,抵抗力弱,且规格不一,若直接放入大塘 饲养 ,则因鱼苗活动范围大,体力消耗多,而且所投入的饵料一时很难吃到,造成白白浪费,还会污染水质。但如实行两级放苗,即先集中在小塘内精养,然后放入大塘饲养。这样既便于管理,又可使鱼苗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并在小塘内容易得到充足的食物,促使其快速生长。
当小塘内培育的鱼苗达到10~15厘米左右时,便可从塘内筛选个头大的鱼种放入大塘饲养,个头小的鱼种仍留在小塘内进行强化培育,使鱼种生长平衡,规格一致。这就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单位产量。
合理投喂饵料。鲶鱼属杂食性鱼类,性贪食,因此要正确掌握投饲量,做到塘内有多少鱼投多少料,防止盲目投饵。同时,要实行分点投喂,撒饵均匀,少量多餐,投足喂饱,防止饥饱不均,而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同时,在鱼苗培育初期,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进行强化培育,随着鱼体生长,逐步转投一些植物性饲料,做到动植物饲料相结合。日投饵量应控制在鱼体总重量的5~8%左右,每隔1周或半个月须调整1次投喂量,使投饵量更趋合理。
实行轮捕分养。因鲶鱼凶猛贪食,在投饵时往往大鱼先抢食,而小鱼吃不到食物,造成鱼体大小差距越来越大,为此在捕捞鲶鱼前应进行一次轮捕分养,将大小鱼分塘饲养,使生长达到平衡。这是提高产量的重要 措施 之一。
提倡鲶鱼越冬。秋季 捕鱼 时,除大鱼出售外,可将部分成鱼移入深水池越冬(塘上搭尼龙大棚),卖早春鱼;这样既可解决旺季鲶鱼销售难的问题,又可延长鲜鱼供应时间,且鱼价可成倍提高,真是一举两得。
鲶鱼的养殖注意事项
鲶鱼是淡水鱼的优良品种,但它的缺点是耐寒性差,当水温降至7℃以下时容易冻死,冬季注意保温 。
鲶鱼凶猛贪食,在投饵时往往大鱼先抢食,小鱼容易缺食,注意大小鱼分开饲养。
区别清江鱼和鲶鱼的方法
鲶鱼的尾巴是圆扇形的,而鮰鱼的尾巴是分叉的。
鲶鱼的头部比较大,形状是扁平状的。
鮰鱼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而鲶鱼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
鲶鱼背部一般只有一个背鳍,而鮰鱼的背部有两个背鳍,一个在尾部,另一个在身体前面。
鲶鱼的种类超过2200种,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在冰冻的西伯利亚地区的河流中和冒着蒸汽的加里曼丹岛上的沼泽地带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有些种类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超过海拔4200千米的地方,还有些种类生活在温暖的南太平洋珊瑚礁中。它们的体型变化幅度很大,从我们知道的一些最小的鱼到最大的鱼都有。最小的六须鲶(Silurus glanis)体长仅13厘米,而欧鲶能够长到48米,体重超过295千克。
鲶鱼占全部鱼类的8%,是地球上最值得关注的生物之一。有会说话的鲶鱼,会行走的鲶鱼,带电的鲶鱼,身体颠倒的鲶鱼,还有样子像班卓琴的鲶鱼。但是真正使它们与众不同的是它们的感觉——那种极其敏锐的本性。它们比其他动物具有更多的味蕾,布满全身。一条15厘米长的鲶鱼有超过25万个味蕾,不但长在嘴和鳃上,而且遍布在须、鳍、背部、腹部、身体两侧和尾部。斑点叉尾是脊椎动物中味觉最灵敏的,能在一个装满水的奥运会游泳池里辨别出只有一茶匙的浓度为1%的物质。
鲶鱼同样具有非凡的味觉、触觉和听觉。它们能够闻出一些稀释倍数达一百亿分之一的化合物的味道。鲶鱼没有明显的外耳,但是由于它们自身的密度和水相同,所以它们的整个身体就在充当一个巨大的耳朵。另外,它们通过身体侧线还能够听见超低频的声波,侧线是沿着鱼的身体两侧排列的一排小孔,孔里有细如发丝的突起,这种突起对振动超常敏感。侧线主要用于发现猎物和躲避敌害。中国人几百年前就发现了鲶鱼的这个特性,并用鲶鱼来预测地震。据说鲶鱼可以在地震发生几天前就能够察觉出来。
鲶鱼没有鳞,光滑的皮肤提高了它们触觉的敏感程度。有些种类的鲶鱼还具有极好的视觉,尤其是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拉丁学名的原意是带斑点的鱼猫),它们的眼睛经常用于医学上有关视力的研究,其余部位则用来研究疱疹,它们的性腺摘除后可以用于生殖方面的研究。此外,这种不幸的动物还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食物,这时它还被叫做柳鲶、叉尾鲶、斑点鲶及淑女鲶等各种各样的名字。在得克萨斯州供人们捕捞的鱼类中,斑点叉尾的受欢迎程度仅次子鲈鱼和刺盖太阳鱼,位居第三。除了所有上述人们熟悉的感觉外,鲶鱼还有一个和鲨鱼一样的超常感觉,我们把它称作“电感觉”,这种感觉可以帮助鲶鱼探测到埋藏在泥土中的蠕虫和幼虫的电场。虽然有些鲶鱼会很讨厌地用它们的毒棘刺你一下,但是大多数鲶鱼对人类是无害的,不过一定要当心牙签鱼,当地人称其为candiru,它是生活在亚马孙河里的一种很小的鲶鱼。在浑浊的有牙签鱼生活的河水里游泳时,如果你小便,牙签鱼就会趁机游到你的尿道里。一旦进入尿道,它们就会竖起棘刺,使人产生灼痛的感觉,进而会出血,直至令人死亡。
外来物种,不宜放生。
油鲶科(长须鲶科) Pimelodidae 护头鲿属 Phractocephalus 鱼类
下图为 红尾护头鲿 Phractocephalus hemioliopterus(半鳍护头鲿),俗称:富贵猫鱼、狗仔鲸、枕头鲶、红尾猫、红尾鸭嘴。
体延长,宽而扁平。在嘴的上下有雪白高贵的白须共6对,其中一对较长,常向前方伸展。该鱼体色基本上有三种颜色,背部的灰黑色、腹部的雪白色、尾鳍的桔红色。且分界极为明显,头及吻部很大,一条白线从吻部一直延伸到尾部,尾和背鳍均为胭红色,其他各鳍为蓝黑色,体态优雅。眼眶上半部为白色,形成一半圈白圈。成鱼体长70~100厘米。
可食用,也是重要的游钓鱼。为高经济价值得观赏鱼,观赏用的幼年红尾护头鲿可用金鱼喂食,但最好的食物是活蚯蚓、冷冻蚯蚓等食物,而成年与青少年时期的红尾护头鲿,则喜欢小龙虾及螃蟹之类大型甲壳纲动物。饲养红尾护头鲿的水族箱装备及环境,攸关到红尾护头鲿生长状况,在安装设备时,必须注意照明设备不可以安装过多,因为红尾护头鲿不喜欢太多光线;水族箱基部的选择与需不需要加盖盖子皆是比较不用注重的;选择洞穴形状时,建议选择分支状的洞穴;而外部过滤器则可以装置多一些。
酸碱度55 - 68dH、水温摄氏20至26度的热带河川以及池塘等水域,并喜好于水域底部游动。属于杂食性动物,几乎无所不吃,从果子、甲壳纲动物到淡水鱼等。
1、打窝与否。钓鲶鱼在走钓的情况下不需要打窝,如果固定在一处钓位守钓的话则用动物骨头或者动物内脏打窝诱鱼。
2、如何挂饵。大蚯蚓整条从颈部穿透;小鱼、小虾、小青蛙、小泥鳅从其背部轻轻刺入,露出钩尖,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活饵的活性以刺激鲶鱼捕食。
3、引逗操作。抛钩入水后,用腕力轻轻抖动竿梢,让钓饵在水面或水中做运动状,鲶鱼虽然视力差,但是听觉非常灵敏,当发觉水中有动静时,特别是小动物游动或击打水面的动静时,鲶鱼便会追逐捕食,捕食动作非常凶猛,一口就死死咬住猎物。
4、提竿操作。鲶鱼吃饵非常凶猛,一般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是咬住猎物扭头或者往水下拖,第二步才是吞食。所以,当浮漂的反映为鲶鱼咬钩时先不要急于扬竿,一定要稳住3~5秒钟后再扬竿刺鱼,这样的操作十拿九稳。因此,鲶鱼咬钩后钓者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激动心情,把握好提竿的时间差,切忌扬竿过早而跑鱼。
答案:可能是鲤鱼。
解释:根据提供的信息,河里面有灰色斑点长长的背部,可以初步判断是一种鱼类。根据中国常见的河鱼种类,灰色斑点长长的鱼背很有可能是鲤鱼。鲤鱼的身体背部多为灰色,同时有黑色或深灰色的斑点,而且鲤鱼常在河流中活动,符合提问中的情况。
拓展:除了鲤鱼,还有其他河鱼也可能有灰色斑点长长的背部,如草鱼、鳜鱼等。如果能提供更多的特征信息,如鱼的身体形状、眼睛大小等,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鱼的种类。同时,不同地域的河流中的鱼类也有所不同,因此具体鱼种还需参考当地的实际情况。
土鲶鱼
土鲶鱼这一名号,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辐鳍鱼网新鳍鱼亚网鲶形目鲶科鲶属鲶鱼,学名叫Silurus asotus,俗称土鲶,鲶巴郎。体态前部粗圆,尾部侧扁,头部宽平。吻短而宽圆。两对鼻孔,口裂大,下颌稍突出。幼鱼时有须3对,成鱼时退化为2对,上颌须比头稍长,下颌须为上颌须长的1/3~1/5,平时大家只注意到1对长须,常常误认为土鲶鱼只有两根须。鲶鱼通体裸露无鳞,皮肤光滑,黏液发达。背鳍短小,仅具5软条;臀鳍长,后方与尾鳍相连,具70-85软条;胸鳍具有一锯齿状之硬棘,12-14软条。体呈暗灰色或灰**,体背侧灰黑色,腹部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白斑或不明显的斑纹。它是初级淡水鱼,通常个体很小,难得超过1公斤以上,主要栖息于水生植物丛生的静水域或缓水流处,属肉食性鱼类,性凶猛而贪食,以虾、小鱼及其它无脊椎动物为食。 土鲶鱼数量较少且不易钓获,味道极其鲜美,属珍贵鱼种。
胡子鲶
鲶形目胡鲶科胡鲶属胡子鲶,学名叫Clarias fuscus,是一种市场上常见的鲶鱼,其实是它跟上段所提鲶鱼体型相似,也是光滑无鳞头扁有须,最典型的区别就是背鳍,它的背鳍基部长,有软条55-63根;臀鳍与背鳍同形,其软条39-46,不与尾鳍相连。另外它有四对须,即我们常说的有8根须,其鼻须与颏须各一对,较短;上下颌须各一对,较长。体色通常呈黑色,栖息于河流、沟渠、湖沼与稻田等泥质水体之中。食性广,不仅捕食小鱼、虾,也摄食腐败的动植物碎屑。胡子鲶与土鲶鱼差别很大,土腥味较重,很多人弃之不食,价格比较低廉。
大口鲶
又称南方鲶,是我们常见的很好吃的那种鲶鱼,小队长常钓的鲶鱼应该就是这种鲶鱼。大口鲶与土鲶鱼同属鲶形目鲶科鲶属。学名叫:Silurus soldatovi meridionalis,成鱼有须2对,幼鱼阶段有须3对;大口鲶与鲶鱼最明显的区别是胸鳍剌内侧光滑,而后者有锯齿,手摸很容易区分。此外它的常见个体重约2~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30公斤以上,大口鲶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其摄食对象多是鱼类,也吃水生昆虫和鼠类等。鲶鱼餐厅所用的鲶鱼绝大多数是大口鲶,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属产地群众极为推崇的高级鱼种之一。
乌江鱼
乌江鱼其实是指在乌江里生长的各种野生鱼类,并不是某种特有的鱼类。譬如小餐厅的菜谱上标的乌江鱼,具体品种其实就是鲤鱼和草鱼两种。而在西南地区广大食客大力追捧的是乌江鱼,其实是乌江野生大口鲶,只不过大多餐馆用的都是人工饲养大口鲶,还有些餐馆用其他鱼充数,号称江团,更有用胡子鲶来充数的。
江团
长吻鮠,学名叫Leiocassis longirostris,鲶形目鲿科鮠属,俗称:鮰鱼,江团,肥沱,肥王鱼。它体长,吻锥形,向前显著地突出。须4对,细小。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长吻鮠也是肉食性鱼类,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生长速度较快,为同类鱼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常见者多为2-4公斤。其肉嫩味鲜美,富含脂肪,又无细刺,蛋白质含量为137%,脂肪为47%,被誉为淡水食用鱼中的上品。此鱼最美之处在带软边的腹部。而且其鳔特别肥厚,干制后为名贵的鱼肚。鮠鱼的背鳍刺和胸鳍刺有毒腺,为淡水刺毒鱼中毒性较强者,被刺后立即发生剧痛、灼热,伤口被穿刺撕裂、出血、局部肿胀,个别会引起发烧,患处疼痛带痒,半小时至1小时后方止。可以看出,江团跟鲶鱼的外型有显著不同,只要记住其典型特征,是很容易区分的。
此外,肉质鲜美细嫩的黄辣丁,其实也是鲶形目,但属于鲿科黄颡鱼属,有14种之多。而整个鲶形目下分34科418属2441种,数量极其庞杂。
至于鲢鱼,跟鲶鱼压根儿就是两码事了,它是四大家鱼“青、草、鲢、鳙”之一,属新鳍鱼亚网鲤鲶形目鲢属,学名叫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又称白鲢,鲢子,边鱼。它通体银白小鳞,鳍灰白,体侧扁,头较大,口阔,以浮游植物为食。跟鲶鱼口感最大的区别就是小刺颇多,吃起来费劲。
你看看你那的属于那种
鲶鱼和黄辣丁有以下区别:
1 分布范围不同:鲶鱼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淡水区域,包括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等。而黄辣丁则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的太平洋水系。
2 特征不同:鲶鱼的头部相对较大,下颚突出,牙齿细而小,眼睛比较小;黄辣丁的吻短而圆,须4对,其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脂鳍短,臀鳍条21~23,尾鳍深分叉。
3 生长环境不同: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而黄辣丁则主要栖息于深水或污浊的底层水域,通常居于洞穴、石缝等地方。
总的来说,鲶鱼和黄辣丁在分布范围、特征和生长环境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