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问题

药理学问题,第1张

药物大部分是被动转运,这种情况下:离子形态的药物是不容易转运的(膜两边有生物电平衡)转运的一般是分子。而药物一般是更趋向于转运到自己异性的一方,其实就是浓度的关系,不用理解为什么,知道酸性药物喜欢去碱性一边就行了。

理解上面的,第一个问题:浓度应该包括分子和离子。游离型指的是有没有和血浆蛋白结合(或在其他组织结合)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意义。第二,除了被动转运药物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主动转运、离子通道、胞吞、胞饮等其他方式。

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答案:在血浆pH74时,弱酸性药物主要以解离型存在,而弱碱性药物主要以非解离型存在。一般说来,弱碱性药物容易向脑脊液转运。

如水杨酸和奎宁在血浆pH 74时,非离子型分别为0004%~001%和909%,向脑脊液透过系数分别为0026~0006min-1和0078min-1。

临床上常用的弱酸性溶液还真的不多。这是因为许多弱酸性药物溶液实际上不是很稳定,一般都制成钠盐、钾盐等固体,便于保存,而这些盐就是弱碱性的。

非要找临床上用的弱酸性溶液,氯化铵、苯酚、水杨酸,这算是比较常见的,不过临床上用的也不多。

B是泛指,而且是药物的主要成分,前面有氢离子的是药物的离子型,后边是分子型(更利于吸收)。打个比方,B如果是碳酸根,和氢离子结合就是碳酸氢根,当然这种情况在药理中不会出现,只是举个例子。那么碳酸氢根可以继续往下解离

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大的原因:吸收少,因为离子型药物较分子型药物难以透过细胞膜,酸碱中和生成易电离的盐,故不易吸收。

所指的是药物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吧。若是,因为药物大多为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小,在碱性溶液中,发生酸碱中和,使得有机物变为有机盐,极性增大,在水中溶解度增加。在酸液中则仍以有机物形式存在。

生活中的解离:

在药代动力学中,简单扩散的限制因素是物质的脂溶性、分子大小和带电性。一般说来, 气体分子(如O2、CO2、N2)、小的不带电的极性分子(如尿素、乙醇)、脂溶性的分子等易通过质膜,大的不带电的极性分子(如葡萄糖)和各种带电的极性分子都难以通过质膜。

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体内会解离而影响吸收,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下解离少,非解离型多,易通过生物膜,弱碱性药物相反。

-解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4107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1
下一篇2023-09-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