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看了《放牛班的春天》,我觉的我们的学校比那里的学校要好,因为那里学生犯一个错误就得关在学校外面十五天,从那里出来的人都要被打。后来,马修老师对校长说:“请你不要再把孩子关在学校外面了。”校长同意了。
故事主要讲的是一群孩子“学音乐”。有一个是个子最矮的,所以坐在讲台上,还有他是个孤儿,他也不会唱歌,只能在讲台上听同学们唱歌。老师说:“我每天都要给孩子们编一首歌谱。”有一个孩子他不会唱歌,经过老师指导下,他都会唱没学过的歌了。有一次,开家长会后一天,老师就表扬他的儿子唱歌非常好,他家长说:“他没学过音乐。”有个孩子说:“你妈来了。”他把头伸出去看。老师正在走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孩子把墨水撒在老师头上,后来才知道是她儿子干的。
他们去参加合唱比赛,他们得了第一名。老师该回去了,因为他只是一个带课老师,不是真正的老师。他走的时候,班上最矮的孩子跑过去说:“能不能带上我。”老师说:“不能。”后来还是带上他了。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这周日心部组织我们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虽然很久之前就看过这部**,但这次再看一次,又有不一样的感受。
看了这部**以后,我只体会到了爱与责任。那帮被关在学校里的孩子们,或许由于缺乏爱或许由于过于溺爱而被送到那里。他们叛逆反抗情绪强烈,与所有管理他们的人为敌,整天调皮捣蛋,搞恶作剧。真的像放牛的孩子一样自由散漫没有任何纪律性和集体观念。
那个校长和那个音乐老师就是两个典型的对比,校长只顾个人利益和名利,而那个音乐老师却一心为学生只想教好学生,用自己的爱和责任去感化那些学生让他们发想自己的长处重新振作起来。或许真的是老师的爱心感动了孩子们,有原来和老师作对到最后于老师统一战线共同对付可恶的校长,孩子们也唱出了最纯真的声音,当那美丽的声音响彻藏从的时候,老师醉了,孩子们也醉了,所有的人都醉了,多么美妙的歌声,像春天的甘露滋润人的心田。孩子们是多么的纯真,他们终于找回了自我,或会了属于他们的天地。是爱挽救了他们,是责任挽回了他们,最后那势力的校长也得到了报应。
教育的智慧很简单,坚持,坚持对学生的爱,爱可以改变一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今天,我在学校看了一部的**题目是放牛班的春天,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朗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贝比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安琦,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调皮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同时他也与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看了这部的**,我最不喜欢院长,他粗暴残忍。我最喜欢马修的善良真诚。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昨天偶然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爱的教育》,让我感触颇深。与《放牛班的春天》几近,都讲述的是有关学校教育的一些小故事,平淡中不乏深刻,琐碎中饱含着伟大。
作为教师首先要懂得爱,要爱自己的事业,更要爱自己的学生,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努力启发学生善良积极上进的本性。马修老师不希望,甚至可以说是不舍得自己的任何一个学生受到惩罚,因为他懂得惩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师还要具备很强的责任感,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关注,被信赖,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不能放弃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被丢弃。不能像校长一样以牺牲任何一个学生的前途为代价来达到自己物质生活的提高,学生不是奴隶,更不是赚钱工具。一个教师教会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做人的道理。教师从事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塑造的艺术。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但是却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并把麻烦制造者皮埃尔。莫安琦的音乐天赋发掘了出来。虽然最后他被辞退了,但是从窗口飞出的一架架载满学生的感激之情的纸飞机却证明了克莱门特的苦心没有白费,证明了他的毅力和勇气得到了回报。就算知道学院的学生都无可救药,也都亲眼所见了他们的恶行,但是他却仍然相信他可以改变他们,他并没有想院长所说的“犯错,惩罚”那样做,他试着去理解学生,尽管过程坎坷,但他还是用音乐的力量改变了他们,他的毅力是可敬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数十年后他仍被怀念的原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法国**《放牛班的春天》(又名《歌声伴我心》)是一部多年前我就观看过的老**了。这回再次重温昨日的经典,除了像昔日一样为男孩们的歌声所折服外,也体会到了为人师者对于学生们的影响是一辈子的。作为一个可以影响许多人一辈子的人,职业,社会,世界所赋予我们的是更多的责任。
一群顽劣成性的学生,一位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教师,再加上一个或几个顽固不化,粗暴专制的学校领导这样的人物组合几乎已经形成了教育题材**的一个固定的内在结构。最后的结局,我相信每个观看者的心中自然是被那位教师所打动的。
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意识到可能你的无意识的一个举动就会伤害一颗弱小的心灵,也可能由于你的一个不经意的微笑,问候,给某个孩子带来希望。就像在黑暗中,给人指明了方向,是希望的光,生命的热忱。
所以,如果你选择了当一名教师,就请把爱给你的每一位学生,只有爱能够融化世界的一切坚冰。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当我一开始听到“放牛班”,我还以为是农村放牛孩子的班级。看完才发现**“放牛班的春天”里的“放牛班”其实是不好的学生组成的班级。
影片是从两个老人看马修老师的 日记开始的,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的“放牛班”指的是一帮有问题的少年。**中的`主人公是马修,他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来到了一家不寻常的辅校,在马修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各自改变了命运。如果说孩子们身处黑暗的地方,那么马修老师就是照亮他们的光。
影片的最后,马修即将离开学校,孩子们纷纷折纸飞机为马修送行,一个个飞机形成了白色的海洋,我泣不成声,这时我明白了:世界上还需要更多和马修一样的老师,这样在黑暗里的孩子们都会被“光”指引出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放牛班的春天》详细记录了孩子的学习、爱好和还没有被挖掘的天赋。同时也记录了学样的校长和老师们的各种品德。由于马修老师的到来,改变了孩子们的一切。片中的主要人物:爱好音乐的马修老师和一班孩子们一同创造了他们共同的理想(音乐合唱团),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合唱团很成功,同时也因为马修老师的付出让学校的师生相处和睦,让老师们的品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同时也让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改邪归正。
从这部**中我们看出了贝尔诺孤儿的思想是怎样在马修老师的爱心驱使下改变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孤儿的心理承受。贝尔诺每个周六在苦苦等待父亲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看到这里让我流下了同情他的泪水。社会上也许还有很多像贝尔诺这样的情况,在伤心的期待着亲人的到来。而生活在幸福中的人难道就不能好好珍惜吗!
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同时也学到了只要不怕坚难,从困苦中走出来,前面就是洒满阳光的大地;做什么事dou要有恒心,心中的理想一定能如愿!愿同学们看完这部**后能得到启发。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国庆假期,我一个人在家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这部**和别的**不一样,我把别的**看完了之后到晚上就可以入睡。可是看了这部**,我却难以入睡。我为**里的好人而感动,为坏人而气愤。
《放牛班的春天》讲的是马修先生来到了一所叫“池塘之底”的学校当学监。每个学生一开始都如“小混混”一般。可当马修先生让他们加入了一个合唱团几天以后,他们的学习变好了。歌唱的也好听了。渐渐地,孩子们和马修亲密了之后便偷偷带着孩子们去玩了个游戏。由于学校没人看着,所以就有人把那里烧了,校长看到了怒气冲天,一气之下,把他给开除了。虽然校长不让学生出去送别马修先生,可学生们还是把门锁上,在教室里偷偷唱歌,把告别信折成飞机从窗户上扔下去
影片一共97分钟,我还没有看完,就感动的哭了,马修先生用他的爱去给每位学生播下一粒美好的种子,到头来,它一定会开花、结果的。正如赵老师所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马修先生正是那位农夫,他最后一定会有一大堆美好的果实的!
啊!马修先生请您放心,一定会有人把您的那份爱传递下去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昨天,我们在我们学校的音乐厅看了一部**,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下面,我就来讲讲吧!
这部**是法国20xx年3月17日Christophe Barratier导演的**,讲述了皮尔的朋友baby给他了一本日记,这本日记让他想起了沉封了五十年的童年回忆:马修老师给他们的合唱队,但是很快遭到了院长的反对,但是马修老师不但没有气馁,没有被打垮,还坚持组成了一个合唱队,在比赛的时候,皮尔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感恩,但是,马修被解雇了,但是合唱队却没有解体,他们把自己锁在一个房间里,继续的练习下去……
我最佩服马修老师,平凡的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们感动,正好在于马修的平凡和普通。他给予我们学习的本领,而这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而马修在这种制度下进行了自己的探索。当他发现这群孩子有唱歌的爱好后因势利导,成立了合唱团。
“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如果我们中国有多一点马修老师,我们也能迎接自己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这个是一个关于教育理念的探讨影 片,“行动—反应”原则导致了孩子们的更加叛逆,而马修的音乐团却将这帮“恶魔”拯救,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春天”,释放了自己的“青春”。
马修与学生的故事有很多,他对于所有人都是宽容与鼓励,同时不失时机的随进应变与幽默风趣,将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彻底的拉近。
这部影片,多了一份宁静与温情,给人无限的思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影片中充分的利用这点,莫杭治对于音乐与演唱的渴望,小佩皮诺对于亲情与关怀的渴望,马修对于孩子们期待自由的眼神中显示出的无奈,马修对于强悍蒙丹时更加犀利而坚定的眼神,孩子们看着窗外放的飞风筝时眼神中对于释放青春,对于自由的渴望……
影片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放弃书写青春,每一个人,都渴望着成功,都拥有着梦想,教师,要为学生的青春书写规划,无论学生是什么样的,都不能放弃书写这些青春,不要打消他们对于梦想实现的渴望。对于学生,同样不能放弃自己去书写青春,自己的青春与梦想,要靠自己的努力来书写。
所以,不要放弃书写青春,即使是被放弃的“放牛班”的“恶魔”,即使是“池塘之底”也会绽放青春,也会拥有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当马修老师初次来到这所学校时,孩子们的恶搞,学校“犯错——处罚”的校规,无一不使他惊愕。尽管孩子们给他的“见面礼”并不友好,但马修不想放弃这些原本单纯善良的孩子们。他相信,在孩子们的心底一定还保留着那份纯真!
一个平常的晚上,回宿舍时,马修听到那些调皮的孩子在编歌嘲笑他。他用独特的方式予以反击,并且无意中发现了一些好的音色。这使原本就是音乐老师的他,打算重新拾起原想放弃的音乐之旅。
马修开始组建合唱团。一个晚休时间,他偶然发现,被别的老师称作“天使面庞,魔鬼心肠”的莫翰奇在偷偷练歌。马修认为,莫翰奇的声音是“上帝赐予的,不可多得的天籁之音”。就这样,“池塘之底”的“边缘人”莫翰奇竟然成为了这个合唱团的领唱!
合唱团一天天变好,孩子们也一天天变得天真,眼睛一天天变得清澈。就连那个贪婪、迂腐的校长也渐渐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各种小插曲,学校被烧,马修被解雇,校长由于贪污被捕,莫翰奇去了一所音乐学校,最后成为著名的指挥家……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我再一次重温了这部**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部标准的励志**,我再一次被它深深的感动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讲的是一位老师和一群问题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动的故事。
最令我感动的是合唱团表演的那一刻,那个最具有音乐天赋的男孩因为犯错被晾在一边,心情沮丧,神情显得格外伤感。而第一段音乐结束时老师突然转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又惊讶又惊喜,带着一脸的幸福演唱他的歌曲。马修老师给他的这个惊喜,让这个孩子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感到过得信任,和老师对学生的一种浓浓的爱。我想,如果一个老师能做到像马修老师那样,可以得到每一个孩子的认可,在临走前,可以得到无数写满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的话。那他就太成功了,也太幸福了!但愿全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都能收到孩子们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
我爱您老师,您辛苦了!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20xx年上映的法国**,真的不错。以前肯定看过,印象却不深,这次重新看。有点感触。
一部**怎么算好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
题材:选题第一,新颖新奇,有故事性,便于演绎;
画面:简洁,清楚;
表演:自然,细节到位;没有多余的情节,不必要的、以为观众看不懂的啰嗦;
音乐:增强主题;
价值观: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体现人性的光辉。
这个**题材很简单:问题少年的教育,要讲好故事其实不容易,我们看过一些这类**,说教型的、心理辅导型、家庭悲剧型等,看起来没有意思。这是只有价值观,没有故事性。
这部**却做到了,让人有共鸣,表演到位,画面优美,故事动人。
特别是音乐,故事说的就是用音乐来改造小孩,用音乐之神秘影响力来升华小孩子的心灵。
还有细节,这部**处理得相当好,特别是这些少年的表演,令人惊叹。
再说下教育的问题,在日本、西方世界,特别重视课外活动。在日本有5个人以上的课外活动社团,就可以登记注册,学校还要给予支持,不管是文学、体育、还是音乐、绘画什么,目的是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在我国,这个叫素质教育,但依然是填鸭式的方式或者目的为了加分。差距太大了。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星期五的时候我们在学校的音乐厅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
这部**讲述一个才乐家马修,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的学生,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教导他们。
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安琦,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
这部**给我的感觉是温暖的,在春天这个温暖的季节发生的故事自然会让人觉得温暖。可是当影片开始播放的时候,我发现这影片的感觉并不是我开始想象的那样,背景音乐总是略带着一些忧伤,把整部**有些忧伤。
但是,继续看下去,我又有了不同的感觉,顽皮的孩子和马修总是会发生些什么,这些事却显得那么自然,因为他们有同个爱好音乐,在马修的培养下,他们合唱的歌声是那么动听、美妙。
作为一个小男孩,马修总是渴望着探险。他十二岁时,他逃到了海边。十八岁那年,他已经环游过世界。罗伯特为他提供了一份工作,当他的仆人,一起探险。此后他和马修在一直在北极进行探险。尽管十分危险,罗伯特和马修还是来到了北极。但罗伯特的被严重冻伤。医生不得不截掉罗伯特八个脚趾。但罗伯特与马修没有放弃。1908年罗伯特和马修进行对北极的第五次尝试。然而就在离目的不远的地方,马修掉进冰里。但最后获救了。最后罗伯特和马修最终成功了。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屹立于北极的人。
2000年,他的侄女被授予了探险家渴望获得的最高荣誉。帮助人类发现北极的英雄马修·汉森今天将被全世界所铭记
2005年获奥斯卡与金球奖双项最佳外语影片提名的《放牛班的春天》,是献给所有心灵导师尤其教师的一份厚重谢礼。与《春风化雨》相似,它赞颂了看似普通的教师身上蕴含的无限机智与人格魅力,以及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的浓郁师生情;与《音乐之声》相似,主人公都运用了音乐作为重要工具,重启一群曾被伤害至深的孩子们紧闭的心门,重新去感受人世上快被遗忘的种种美好。而创造这种幸福奇迹的代课老师马修,是如何步步为营,直至最终获取孩子们的心的呢? 我想,他靠的是巧德。一、 让我慢慢地靠近你1、准备工作 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个个特性十足,每每让人头疼。不过,有一点可以帮助新上岗的老师亲近学生。那便是,不管成绩好坏、个性内倾外露,每个孩子都逃不了希望被注意、被重视的焦点心理。如若有技巧地向学生发出他们无时不被你真心关注、爱护、了解着的信息,那你就成功迈出了接近他们的第一步。所谓“有技巧”,即是,要准确快速观察出他们的个性特点、擅长与薄弱,让他们知道,自己正逐步被老师了解,突破他们的内心城防。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时刻留心学生的意识。此外,敏锐地观察力也很重要。而向接触过这些学生的老师们讨教心得,会让你在这个过程中少走不少弯路。 影片中,前任学监何老师临行前关于各个“问题学生”个性缺陷的叮嘱、对刚刚发生的伤人事件“疑凶”可能性的准确分析等,在马修老师在第一堂课上找出“真凶”,给调皮学生一个漂亮下马威的事件中,便起到了充当重要线索的作用。 2、“下马威”与“魅力解数” 初次面对学生,你需要高度重视“第一印象”在每个学生心中的作用,它关系到你日后的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以及与学生们的相处情况。在我看来,一般情况下,给他们“严格”却“幽默”的印象,是每个刚踏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最佳选择。 即便叛逆,学生毕竟都还是没长成的孩子。“权威效应”与稍显“欺软怕硬”的教师对待观,无疑会成为他们与你相处时的准则。因而,你需要严肃庄重地说出对他们以及自己在以后教学过程中的严格要求,并提出互相监督遵守要求情况的建议。让学生留下“这老师应该不好应付”的印象。然而,仅仅做到“严格”,只会让学生犯怵,不敢多加接近。时间一长,必然影响师生关系与教学优化进程。这时,你需要使出你的魅力解数作为帮补,逐步靠近他们。据不完全统计,在各项魅力指数中,最吸引学生的,是教师高超的幽默技术。不经意间的笑语,完全可以缓解学生在初次见面时,看到你严肃一面后的紧张,让他们小小的心离你近上一大步。 我们的马修老师对这一点有着淋漓尽致的发挥与运用。利用何老师留下的信息,准确找出袭击马桑大叔的“凶手”,换出被校长强制冤枉关进禁闭室的同学。找出“天使面孔、魔鬼心肠”的同学维持纪律,成功震慑班里学生的调皮捣蛋。而对商人学生一负责看护受伤老师的惩罚替代被关进黑暗禁闭室的惩罚,更是让还不太懂事的该学生明白了如何补救自己的错误,在心生内疚的 情况下,失去心理防线,彻底被马修老师拉回善良阵营。第一个学生被征服,各个击破的完成任务,便是指日可待。二、 让我慢慢引导你 每个人都有自己引以为豪的长处,教师亦不例外。你所擅长的,正是你慢慢引导学生学习人生道理的最佳工具。对于教师来讲,你所擅长的,可以是你所教授的科目。这时,你需要化身为这门课的代言人,用你所掌握的所有这门课中的趣味、窍门、技巧,让这门课散发出无尽吸引力,牵引学生。当然,你所擅长的,也可以不是你所教授的科目。这时,你有两个选择:第一,把你所长,当作兴趣课,在不耽误其余课程进程的前提下,讲授你眼中吸引力十足的另一个世界,以生动内容吸引学生。但,无论你所长属于何种类型,有一点千万不能忘记:作为一名教师,你最重要的任务是,你需要尽最大力量交给还处在未定型状态的学生们正确的“三观”及为人处事的道理。 在这一点上,马修老师运用了“音乐”这个工具去引导他的学生。拥有着作曲家梦想、多年来从未放弃的马修,在做学监后,仍时时关注着音乐。这种对理想坚持不懈追求的信念,本来就是能感染学生的一股强大力量。一次偶然,他发现了学生自娱自乐的歌唱。这激发了他储藏在心里多年的音乐爆发力。于是,让学生们组成了合唱团,开始了幽默有样的训练。 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毫无疑问,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孩子们被美妙乐曲引导的同时,也被马修老师引导着。他们变得越来越快乐、越来越阳光、越来越离不开音乐。当然,更是越来越离不开重启他们美丽心门、带给他们真善美信念的马修老师。 当孩子们开始信任、依赖你,并因为你而变得更加美好时,还有谁不会把这看作自己一生最大的成就、时刻激励自己做得更好呢?结语 诚然,影片还有过于理想化的成分:每个学生都对合唱兴趣十足、五音不全的学生少之又少、在坏学生的防火报复中无人受伤、体罚成癖的校长最后得到了应有惩罚……可是,我不得不承认,这些,远不及我从马修老师身上看到的一切:有一名教师运用自己灵魂的闪光,去燃尽每个孩子心中的阴暗、不安,点亮他们的美好心灵、心中的理想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更有他在潜移默化中,渐渐深植学生心中的巧德。我观有所感,故转载了~
——评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苏格拉底
1
一位落魄的音乐家,在一个全封闭的乡村寄宿学校“池塘之底”(一个很古怪的校名,其实大有深意),找到了一份临时教师的差事。
寒碜的校舍、古怪的同事、严厉的校长、还有一群邋遢的学生,这一切都令新来乍到的马修先生感到极端不适应。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也别无选择的他只好硬着头皮干下去。
第一天上课,学生们就毫不客气地拿他的秃头开涮起来,他们集体编着小曲,大声地嘲笑他,一个捣蛋的小家伙还趁乱把他的公文包给抢走了。教室的喧闹声招来了愤怒的校长,令这群顽童诧异的是,新来的老师并没告他们的状,还极力替他们掩饰了过去。
校长走了后,马修请学生们在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与人生志愿,学生的答案真实生动而又滑稽可笑:消防员、牛仔、驯虎员、亡命徒、间谍、将军、热气球驾驶员、战士……马修从这堆纸片里看到了希望。
在不断的相处中,马修发现了全班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唱歌。他马上着手把全班学生编成了一个合唱团,决心用音乐的力量来净化和改造他们。
马修的这套方案慢慢地显出了成效,这群捣蛋、顽劣、不求上进的家伙,在他的悉心调教下,在音乐的巨大魅力前,终于开始脱胎换骨。他们开始注意仪表、懂得礼貌、并学会了关心与帮助别人。一群原本在别的教师眼里早已无可救药的渣子,如今已焕然一新,仿佛春风拂过大地后,那重现绿意盎然的青青草地。其实,本片的片名《放牛班的春天》,原本就蕴含了这层深意。
这场蜕变,也影响到了马修的同事们,他们身上已焕发出了崭新的色彩。他们不再抱怨、神经质、得过且过,也不再随意惩罚学生;而是变得温和、良善、循循善诱起来。就连一向古板、专制的拉辛校长,也褪去了原先的暴戾,慢慢温和起来。
看来,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倘若能这样继续保持下去,那将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不过, 人生就这样,美好的东西都不会太持久,只有苦难与颠沛流离才是生活的主题。
一场人为的(一个未被改造的顽劣之徒蒙丹的报复,他也是惩罚式教育的牺牲品)大火烧着了校舍,尽管抢救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马修事前带学生们去郊游了),也没有带来多大的经济损失,恼怒的校长却以此为由,辞退了马修,并把他撵出了学校,而且不允许他和任何一位学生道别。
马修怒斥了校长的卑劣人品,并炮轰了他那以惩罚为出发点的恶劣教育方式,然后转身拂袖而去。
孤伶伶的马修黯然走在校舍外的小路上。天空,一只只纸飞机纷纷然从高墙上教室的窗户里飘落到了他的面前。他拾起一只、又一只,上面是一行行学生们稚嫩的留言,马修笑了——孩子们在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向他告别呢!
2
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平淡、质朴、毫无惊天动地之处,却感动了无数人,斩获了2004年度法国票房榜冠军,并获奖无数,且得过奥斯卡、金球等**奖项的最佳外语片提名。它的魅力究竟何在呢?
一位好老师改造了一帮顽劣之徒,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它之所以动人,我想就在于它所揭示的“爱的教育”这个主题,在我们内心深处激起了广泛的共鸣。马修老师用他身体力行的这种教育方式,在不知不觉间,悄然打动了我们。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可歌可泣、更谈不上什么惊天动地,马修老师就是这样,以一颗宽容、博大的心,关爱、抚慰和教导着这群野孩子。影片中讲述的也都是一些校园里极普通而细微的琐事,然而它所要表达的那个宏大主题,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概括地来说,我们对孩子(学生)的教育方式不外乎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以严厉为标准,以惩罚为手段”的“惩罚式”教育。 就如本片中的拉辛校长所提倡的那样:学生一犯错就惩罚,再犯错再惩罚,如此不断的恶性循环。这种教育方式想来也是大多数家长(教师)平时所惯用的,它的弊端显而易见,不仅无力改造人,反而会适得其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严词批评过这种愚蠢的方式: “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 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绝对不能允许自己对学生采取这种野蛮的处罚方式。对于整体综合素质较好的孩子(学生)而言,它所造成的负作用并不大,孩子们(学生)会用自身所具备的自我修复与自我完善功能去弥补与纠正它;而对于整体综合素质较差的孩子(学生)而言,它将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他们没有自我修复与自我完善的能力,处于成长与叛逆期的他们,将以各种极端的方式对抗这一系列惩罚,这最终导致了他们变得更恶劣、更难以造就。本片中放牛班的这群孩子就是最生动的注解。
第二种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放任式”教育。 那些因家庭离异,或自身就有种种恶习的家长们,用的就是这种方式。他们耽于自身的各种娱乐与享受,对孩子不管不顾,好像把孩子生下来,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其余的就都交给天意了;另外就是那些以教书作为谋生手段的教师们,用的也是这种方式,他们基本上是得过且过,学生学得好也罢、差也罢,他们是不会放在心上的,成绩对他们而言只是数字。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学生)不外乎两种结果:一种长成“良木”,一种变为“莠草”。
最后一种,就是我们的马修老师所极力倡导的这一种——“爱的教育”。 它是一株爱的常青树,用的是真诚与耐心来浇灌、理解和宽容来施肥、良善与悲悯来呵护。马修老师的这一教育方式是卓有成效的,尽管它因马修的离去半途而废了,但它对放牛班的孩子们的影响仍是巨大的,可以说是彻底地改变了他们。它唤醒孩子们内心深处沉睡的梦想,让他们重新找回了善良、自尊、自信,从而变得勇敢而上进起来。这就本片所要传达的主题,也是我们所应该大力倡导的教育方式。
3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过来人,我已曾遇过无数这样的学生。我的想法和马修老师的基本一致,尽管在方式、方法上会有所出入,但殊途同归,最终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想起那些从不喜欢背书与作文的家伙,最后都变成了热爱朗读与写作的学生,我的内心深处就感到无比的欣慰。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我始终认为: 每一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材,他们身上都自带有光芒,你若看不到,并不代表它就不存在。世上没有不可雕琢的朽木,只有不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工匠。 鲁迅先生曾说过“ 教育根植于爱”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类似的话:“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可见爱是教育最大的源动力。对于缺乏爱与责任心的执教者而言,就算你给他的是檀香木,他也雕不出“观世音”来,搞不好还会被他刻成了个“四不象”。
所以,归根结底关键的还是这个“爱”字。我们要学会与孩子们真诚地相处,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倾听他们内心的挣扎、困惑与呼喊,发掘出他们身上的优点,指出与纠正他们的缺点与过失,尽可能地把他们塑造成为身心完善的复合型人才。如此,方不愧为师。
记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更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我们的教育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有一个更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塑造人的灵魂。教师之所以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之所以被尊为“阳光下最崇高的事业”,我想原因也就在于此吧!
最后,建议那些已为人父母的家长、还有那些仍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仁们,都能去看一看这部影片,看完之后,相信你总会有所收获的。
《天才假象》这本书一共19万字,201页。作者马修萨伊德(Matthew Syed)在英国乒乓球坛蝉联十年冠军,后又考入牛津大学攻读政治学、哲学和经济学,并以一等成绩毕业。目前为《泰晤士报》专栏作家,英国广播公司时事节目《新闻之夜》的撰稿人和解说员。
本书中,作者从体育、音乐等领域入手,证明了天赋的重要性被人们高估的事实。作者表明,成功无一例外,都是长时间刻意练习的结果,这一原理适用于任何领域。
作者通过对大量示例的剖析解释了人们心中的天才和天赋是如何通过一万小时定律培养出来的。
案例1体育“天赋”:作者现身说法,回忆从儿时的练习到成为世界乒乓名将的过程。作者马修3岁的时候,父母买回来一个亮眼的乒乓球台作为小马修和哥哥安德鲁的玩具。就这样,小马修和哥哥安德鲁在愉快的玩耍中累计练习了上千小时。小学时候的体育老师是前乒乓球的国家教练,体育老师发现了小马修兄弟俩的乒乓球技高于同龄人,便招9岁的小马修和哥哥进俱乐部。这个乒乓球俱乐部是24小时开放的,小马修和哥哥便放学后练习、上学前练习、周末练习、假期还练习。之后跟这次一样,小马修总是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因为他练习乒乓球的累计时长是远高于同龄人的。最终成为英国乒乓球冠军。
案例2音乐“天赋”:最优秀的小提琴家在20岁前练习的平均时长就已经达到1万小时,比水平不错的演奏者们多练习了2000小时,比希望成为音乐老师的演奏者多练习了6000小时,进一步研究表明,顶级演奏家早期的音乐天赋源于父母在家中对其进行的额外辅导。由量变到质变,足以使他们技压群雄,被人们误以为是天赋。
案例3数学“天赋”:请读者试着记住11个字母(NEVERGIVEUP),“never give up”,很容易就记下来了,为什么?因为这些字母的排列顺序大家都很熟悉。同理,象棋和心算大师也是按照同样的方式对棋子或者数字进行编码和组块的。这项技能源于对这些编码和组块的熟悉程度,和天赋无关。
这些案例都在告诉人们——练习成就卓著。而“十年”或者说“一万小时”是习得任何复杂领域专业知识成为专家所必需的时长。然而,通往卓越的道路是艰苦的,如何能主动克服这些困难呢?目的性。作者现身说法描述了经济类书籍的过程——“随着我对经济模型研究的深入,会出现一些复杂难懂的概念,我得读好几遍才能搞明白。有时候苦苦挣扎一周,还是搞不懂。但这没有关系,我继续前行,困难无法阻碍我,因为我的目标——深入了解经济学知识——才是我的心之所向”。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是一部让人感动的影片。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所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刚
来到这个学校时,就看到一个孤儿——贝比诺。贝比诺是一个孤儿,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但他坚信他的父母在星期六一定会来接他。
马修用自己执着的心,建立了合唱团,还发现了一个拥有非凡的嗓音的人——莫朗奇。他的嗓音与众不同,这也让他获得了马修的信任,马修也让他在合
唱团中独唱。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马修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可最后被解雇了,但在他走出校门的那一刻,曾今无恶不作、行为极差的那些学生,向他扔纸飞机,
飞机上写了学生对他的看法和告别,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
在这部**中,校长受这所学校的制度和学生的行为所影响,常常虐待学生,但在后来,在马修的劝说下,他还尝试着折纸飞机;还有一次,他被学生们用球击中了头,不但没有去责骂学生们,反而和他们一起踢球,校长也逐渐变得善良了,但他还是太注重于名利,最后被上级开除了。
马修老师虽然仅仅是一个学监,而且他做的事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也没有创造什么完整的教育理论,但他却是一个伟大的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不管
什么时候,马修老师都是尊重、相信、理解、宽容他们的。的确,马修老师真正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上,所以,孩子们犯的一切错误都是可以容忍的,都应该相信他
们,给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启示: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应该看到学生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教育,怎么去挖掘孩子的天赋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的成长起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