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
1、“传道”,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影响到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
在平时的用自己的良好品质与精神气质去感化同学,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2、“授业”,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老师与家长最关心的主题。身为老师,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采用恰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吸收与利用。如果内容有点枯燥,那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任务更好的进行下去。
3、“解惑”,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老师要有效地解决知识的困惑。采用恰当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进而发掘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
对他们生活中的问题,也要注意观察,必要的时候给出自己的建议,使他们很好的走出困惑。在解惑的同时也要意识到。
解惑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并使他们自己掌握一定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帮助的时候要留有空隙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传道,受业,解惑三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生。
扩展资料:
传道授业解惑出自《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原文节选: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
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
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赏析:
提出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
“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然后指出师的职能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接着紧扣“解惑”二字,从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师的重要,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
最后紧扣“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言传身教的意思: 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言传身教的含义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人,用自己的做法感动人。用自己的表现启发人。
言传身教/释义
释义一面口头上传授,一面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语行为起模范作用。
[拼音][yán chuán shēn jiào]
[出处]《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例句]好的领导干部,只有以身作则,~,才能领导大家共同奋斗。
[近义]
以身作则现身说法上行下效
[反义]
言行不一言而无信
成语是:以讹传讹、以心传心
一、以讹传讹
解释: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出自:宋·俞琰《席上腐谈》:“世上相传女娲补天炼五色石于此,故名采石,以讹传讹。”
译文:世上相传女娲在这里炼五色石补天,所以名叫采石,就这样传播开来。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二、以心传心
解释:佛教禅宗用语。指离开语文文字而以慧心相传授。
出自:唐宋·惠能《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品》:“法则以心传心。”
译文:佛法是以慧心相互传授的。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口传心授
扩展资料
以讹传讹近义词:拾人牙慧、鹦鹉学舌
一、拾人牙慧
读作:[shí rén yá huì]
释义: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译文:中军将军殷浩说:“康伯还没有学到我牙缝里的一点聪明。”
例句:写论文要有创见,不可拾人牙慧。
二、鹦鹉学舌
拼音:yīng wǔ xué shé
释义: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
译文:像鹦鹉只学人说话;不能令人满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