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所梳的发髻有多少种?分别叫什么名字?

古代女子所梳的发髻有多少种?分别叫什么名字?,第1张

飞天髻 又叫“飞天紒”。是一种三环高髻,其形是先将头发分三分,每分用丝绦缚住,向上盘卷成环状。出自宋文帝宫中,传至民间,后一直流行于宋、明各朝。

倭堕髻 具体的形状没有实质的描述,只有晋崔豹《古今注·杂注》:“堕马髻今无复作者。倭堕髻,一云堕马之余形也。”

盘桓髻 其梳编法是将发蟠曲交卷,盘叠于头顶上,稳而不走落,称为盘桓髻。据《中华古今注》记载:“长安妇女好为盘桓髻,到今其法不绝。”

螺髻 形似螺壳的发髻,本为佛顶之髻,是指顶中梳单螺髻而言。

朝天髻 五代后蜀时发髻名 朝天髻是一种梳高髻于头当顶的一种髻式

还有孔雀髻、同心髻、砧板髻、独角髻

惊鹄髻

是一种双高髻。梳理时,将发提起,编盘成惊状之鸟展翅欲飞的样子;也有先做好义髻后固定于头顶。据传此髻始于魏文帝宫中,后传入士庶间,到了唐代,风靡于长安城中。

双缨髻

属双高髻一种。将发中分缚住←灰后编盘两个缨状的髻高耸于头顶,每个缨髻前饰银花一朵。盛行晚唐宫廷和仕宦之家的妇女中,到宋代更为流行。

单刀髻

用假发装饰成形状似刀的高髻。上嵌宝珠、花翠等饰品,斜插步摇,然后固定于顶。这种发髻盛唐时开始在宫中流行,后传于贵族和民间妇女中,是盛唐极为时髦的发式

双刀髻

又称双刀半翻髻。假发制成双刀形,用簪钗固定头顶,与原发合成一个发髻的整体,髻前揰孔雀翎两枝。此髻始于初唐宫中,后来贵族妇女也纷纷仿效,到盛唐时很为时兴。

半翻髻

为平髻式。头不戴冠,发垂两耳,额顶正中束以红绢包裹的义髻。流行盛唐,尤以宫廷和贵族妇女中为多。

百合髻

将发拢于顶,再向上盘成两个环,每个环中置红绢环,以为装饰。多为唐代名门贵族家的奴婢侍女所用。

高环髻

将发收拢于顶,向上盘卷成三个环,一环于正前方,两环相套于后,髻前插步摇,三环中饰羽毛。整发式呈凤凰状,多为晚唐舞伎所用。

三环髻

将发收拢于头顶,用黑带缚住,然后发分三股,盘卷成三个相互套起的环状,用发簪钗固定,髻上斜插步摇,髻周饰珠翠。盛唐妇女中流行。

飞天髻

这是一五环高髻。先将发五分,每一股用黑带缚住,向上盘卷成环状,发基与环衔接处饰珠玑、花朵,即成飞天髻。此髻始于南北朝,流行于唐代,到宋、明各朝,仍有妇女喜用。

玉环飞仙髻

是一种高髻。将发分六份,一股下垂后再上折成环状,五股向上盘卷成五个环,中间的环最大,两侧渐小,髻的两侧插凤衔玉珠步摇,髻中饰正凤,与珠翠和羽毛组成孔雀开屏花冠。据传,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曾梳这种髻,宫中有地位的歌伎亦喜好之。

倭堕髻

发髻低垂、侧在一边,被认为是堕马髻之延续

堕马髻

发髻向一侧斜坠落,为已婚中年妇女所喜爱

抛家髻

两髻靠面,头顶再加一椎髻/三个或一个高耸起来的「朶子」,向一端倾斜呈抛状。多为盛唐和中晚唐贵族妇女所饰。

四环抛髻

两髻不抱面,先将盘于顶,再分四份,三股直向上盘成三个环,另一股环状较大且向旁成抛状,髻前斜插步摇,抛环上饰珠翠。流行于中晚唐贵族妇女中。

圆椎抛髻

将发收拢于顶,向上盘两卷成圆椎,然后向一侧绕一环成抛状,这种把椎髻和抛髻结合的发式称圆椎抛髻。发的一侧插步摇,一侧戴花。为晚唐时长安妇女所常用。

圆椎髻

先用黑带将发束缚,然后盘卷耸竖于顶,并饰一圈珠翠。中唐时盛行于长安妇女中。

垂练髻

将发分成两边每边下垂后向上折起,用红绢缚之,并饰以少许珠翠。流行于中唐少女。

双丫髻

亦称双髻丫。先将发收拢于顶,然后分两股向上各扎成一个小髻,髻上饰珠翠花钿等物。一般为侍婢、贫家未婚女子常梳的发式。这发式据传在商朝就有了,以后各代有所变化,到唐代从式样上更为讲究,有的还在发髻上饰有珠翠等饰物。

双环垂髻

将发分为两部份,在头的两侧各盘成上卷下垂环。一般未婚女子或宫女、侍婢、童仆多梳此发髻,据传这种发式在战国时已有,唐代还把它示为未婚女子的标志。在盛唐时最为流行。

反绾髻

梳发于后,编成发辫,由下反绾于头顶的双髻

螺髻

亦名翠髻,因其形而得名。梳理时,先将头发用黑丝带束缚起来,在头顶部编盘成螺壳形状即成,并在髻后垂彩色丝带。此发式在初唐时盛行于宫中,古人曾有「螺髻凝香晓黛浓」的诗句,后来也在士庶女子中流行,直到宋、明各朝,仍有妇女喜欢。

盘桓髻

先将头发收拢于顶,然后血上盘桓而成。髻前插对梳,髻上饰条形彩珠,显得干练持重,这发式西汉时已在长安妇女中盛行,到唐代仍为宫女和士庶妇女所喜用。

双环望仙髻

将发分为两股,用黑毛线或黑带束缚成环,高耸于头顶,髻前饰一小孔雀开屏步摇,髻上珠翠如星。此发式有追求之感,瞻望之状,故称双环望仙髻。流行于盛唐。

孔雀开屏髻

将发耸竖于头顶,梳成椎髻,用珠翠制成孔雀开屏状饰于髻前。此发式多为唐代贵夫人所喜用。

云朵髻

发收于顶,玥血上梳成云朵状,髻前饰珠翠。这种发式显得丰盈优雅,为唐代有身份有地位的贵族妇女所喜欢。

15种古代“女子发髻”盘点

1、丱发:一种童发,男女皆可通用,因其形似“非”,故称“丱发”。

2、巾帼:对于不爱打扮的女性来说,在头上简单的裹上一面头巾,方便又省事。

3、倾髻:其梳编法是将发分股结、倾斜结束置于头前或头侧,在仕女画中颇为多见。

4、凤冠:其其梳编法是将发分股结、倾斜结束置于头前或头侧,在仕女画中颇为多见。

5、花冠:盘发的一种,冠小仅束髻, 冠上多有花饰,在明代仕女多好用。

6、飞天髻:秦汉两代及秦以前各代颇为盛行,挽成环形耸立于头顶,汉以后各代多崇为仙女发型。

7、飞仙髻:。始见于汉代,其式绾发于顶,呈飞动状。

8、灵蛇髻: 始自魏、晋时期。髻式变化无常态,盖随时随形而梳绕之,据说是由曹魏文帝妻甄后所创

9、凌云髻:发髻高耸而蓬松,如入云端。始见于秦汉时。

10、凌虚髻:属于发髻中的拧旋式,也就是在发髻的梳法上,将头发进行了扭转

11、堕马髻:始于汉代的一种发髻形式,梳在一侧的呈下堕状。

12、朝天髻:属反绾式之一,其编法将发拢上,束结于顶。再反绾成高髻朝天。

13、随云髻:侧梳单髻的发型,多用拧、盘等手法,盘出随云卷动之状。

14、惊鹄髻:其形如鸟振双翼状,汉末三国(魏)时已有。

15、牡丹髻:又名"牡丹头",常见的明代高髻一种。发髻层层叠叠,雍容华贵,因外观像盛开的牡丹而得名。

  古代发具大全,你看看是哪个?

  1、笄簪钗

  笄:骨笄,玉笄

  簪:玉簪

  玉搔头

  玉葱茏,玉茏葱。简称“珑王忽”

  象帝

  金簪

  金凤簪:清。作展翅凤凰形,细部用盘丝,垒丝工艺制作,凤簪稍有摇动,其羽翅便随之颤动。

  蜂恋花金顶簪:明。顶花以白玉作花瓣,大红宝石做花蕊,傍有金蝶蝶须嵌珍珠两颗,花四周饰红、蓝宝石,簪柄弯处托以“古线”纹。

  珠簪

  通簪:气筒。一种空心簪,以鹿角或竹木制成,两端通气,四周有孔,插入发髻间,是髻心通气。

  犀簪:用于簪发,尘埃不著于发。

  玳瑁簪

  虾簪:以虾须制成。

  钗:古称“蓖”。一股为“笄”,两股为“钗”。

  玉钗

  玉鸦钗:“玉丫钗”。形似鸦翅。

  玉燕钗:“燕钗”,燕形。

  玉蝉钗:蝉形。

  金钗

  金雀

  金蝉

  垒丝金凤钗:凤钗为一对,一俯一仰,凤头用金叶制成,颈、胸、腹、腿等全用细如发丝的金线制成长鳞状的羽毛,整齐排列。背上两翅如刀形,上长下短,尾羽从体后回旋向上,及于讽首。脚胫用蛇状金丝缠绕而成,脚趾抓于云体之上,云体尾尖向后,用大小金丝编组而成,云体下端为钗股,股上端之粗圆形金丝,自云体穿入其内。

  玳瑁钗

  银钗

  花钗:镂金、银花

  凤钗

  翠云钗:形如翠云

  鸳钗:鸳鸯形

  鸾钗:鸾形

  灵钗:用大龟壳之缘制成

  玉制之钗脚,亦称“玉股”。

  钗之头部饰物,作虫形,“玉虫”。

  钗上的花状,“钗朵”。

  “镊”,“念”:缀附于簪钗端的垂装饰物。

  钿:金翠珠宝制成。

  花钿:“钿朵”,花形。

  金钿

  碧钿:碧玉质或碧绿色之钿。

  翠钿:翠玉制成或镶嵌而成。

  宝钿

  翘:状若翘起之鸟尾。

  翡翠翘:翠鸟之长尾。

  凤翘

  双翅;尾成双。

  胜:编织或剪裁之首饰。

  人胜:人形之采胜。

  方胜:方形胜。

  玉胜

  花胜

  金胜

  采胜:多用于节日佩带

  幡胜:立春时佩带,用剪纸或绸绢制成旗幡形。

  宝胜

  阖采:插的花朵及发髻上的饰物。

  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金镶玉步摇,四蝶银步摇)

  金步摇

  九枝花

  五兵佩:晋,兵器状。

  六珈

  双箪

  曼

  玉螺:踊玉做成的螺贝形

  吊朵:悬于发上。

  金九凤垫根儿:九双凤凰为衬

  金支:“金枝”

  草虫头:金玉制成的草虫形

  草裹金:以草虫果以金属饰物

  雪柳:用绢花装簇的花枝。宋,元宵

  柳叶形金饰:唐

  鱼须滴:汉

  啄针儿

  楸叶:立秋,戴叶的习俗

  珠花

  钿针:以金花为饰之针形首饰

  银牌儿

  闹蛾儿:“蛾儿”,“闹嚷嚷”。用乌金纸剪作飞蛾,缚于针上。

  2、裹束

  绀缯帼:用黑中透红丝织品制成头巾或头饰。

  翦牦帼:细长马尾制成。

  帼:罩发

  包髻

  勒子:头上饰物,如帽绊,帽箍之类。

  凤环:凤状花纹

  网巾

  头巾:头绳

  簪圈;束发头饰,银、金

  俪:包发的丝绵

  4、梳与篦

  栉

  玉栉

  银:“蓬沓”

  骨梳

  木梳

  玳瑁梳

  龙凤象牙梳

  双凤牙梳:象牙

  鹤顶梳

  洛成:别称

  八字牙梳

  篦

  银篦

  比余:“梳比”,黄金制

  掠儿金

  银掠儿

  鸾篦

  镊:拔除毛发,夹取小东西。

  鬓枣:分发具

  郎当:清除梳子,篦子齿中污垢的用具

  刷:理发或栉沐之具

  抿子:使头发光泽帖服的刷子

  豪犀:刷鬓毛的器具

  梳头匣子

  咸妆:“拣妆”,梳妆匣,盛镜、粉及梳具,饰物。

  钿合:首饰盒,装钿钗。

  梳:“踯躅”

儿童:总角、双丫髻

古代男子发髻:较为单一,束发于顶(着冠或裹布)

古代女子发髻有:发髻名称众多,有倭堕髻、螺髻、双螺髻、反绾髻、半翻髻(单刀半翻髻和双刀半翻髻)、惊鹄髻、双鬟望仙髻、抛家髻、乌蛮髻、盘桓髻、同心髻、交心髻、拔丛髻、回鹘髻、归顺髻、愁来髻、百合髻、长乐髻、堕马髻、闹扫状髻、乐游髻、反绾乐游髻、丛梳百叶髻、高髻、低髻、凤髻、小髻、侧髻、囚髻、偏髻、花髻(髻上插花者)、云髻、双髻、宝髻(缀以花钿、簪钗等首饰者)、平番髻、飞髻、义髻(假髻)等。鬟有:云鬟、高鬟、短鬟、低鬟、双鬟、圆鬟、同心鬟、垂鬟等。

详见:

古代女子发髻(http://wenkubaiducom/view/614fd406b52acfc789ebc98ahtml)

学习盘几种古代发髻(http://wenkubaiducom/view/826413d426fff705cc170a4ehtml)

叫发簪,又称簪、冠簪,是用以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同时有装饰作用,一般为单股(单臂),双股(双臂)的称为钗或发钗,形似叉。

式样:

发簪式样十分丰富,主要变化多集中在簪首。它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还爱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作簪首形状。常见的花种有梅花、莲花、菊花、桃花、牡丹花和芙蓉花等。明人《天水冰山录》中关于发簪名就有“金桃花顶簪”、“金梅花宝顶簪”、“金菊花宝顶簪”、“金宝石顶簪”、“金厢倒垂莲簪”、“金厢猫睛顶簪”、“金崐点翠梅花簪”等名称。以动物为簪首的发簪,常见的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其中以凤簪最多,制作也最为精致。

扩展资料

作用:

中国古时汉族男女都会用簪来固定发冠,亦有把笔插在头上,方便随时记事,称为簪笔(簪笔原指一种将毛装在簪头的冠饰)。由于戴官帽时会用簪来固定,故簪常借用来指官宦身份,如簪绂、簪缨和簪笏,用来比喻荣显富贵。

标志:

簪子这种传统饰物,颇具东方古典神韵,挽簪的女子带着夏季的清凉、摇曳的风情,宛如从宫廷壁画上走来,摇曳婀娜如夏荷,不由得让人想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想起江南采莲女,“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像一幅水墨山水画,如旋转的乐拍,让人回味悠长……都市中几尽绝迹的一种美!

-簪子

-发簪

明初基本承袭了宋元的发式,待嘉靖以后妇女的发式起了明显的变化,“桃心髻”是当时较时兴的发式,妇女的发髻梳理成扁圆形,再在髻顶饰以花朵。以后又演变为金银丝挽结,且将发髻梳高。髻顶亦装饰珠玉宝翠等。“桃花髻”的变形发式,花样繁多,诸如“桃尖顶髻”、“鹅胆心髻”及仿汉代的“堕马髻”等。

桃心髻

将头发盘成扁圆状发髻。

另,髻后连绵交叠另有数个小鬟,微微倾侧,状极娇妍。

双螺髻

明代双螺髻,其状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螺髻。时称“把子”,是江南女子偏爱的一种简便大方的发式,尤其是丫环梳理此髻者较多,其髻式丰富、多变,且流行于民间女子。

假髻

又称鬏髻,为明代宫中侍女、妇人所仲爱。当时有“宫女多高髻,民间喜低髻”之说。此类假髻形式大多仿古,制法为先用铁丝编圈,再盘织上头发即成为一种待用的妆饰物。明末清初特别时兴,在一些首饰店铺,还有现成的假髻出售。

头箍

又名“额帕”。明代无论老妇、小女都非常盛行。一说头箍是从原“包头”演变而来,最初以粽丝编结而成为网住头发而已,初时尚宽而后行窄,其实用性为束发用,并兼之装饰性,取窄小一条扎在额眉之上。此装饰物自明代始有。

牡丹头

高髻的一种,苏州流行此式,后逐渐传到北方。尤侗诗:“闻说江南高一尺,六宫争学牡丹头。”人说其重者几至不能举首,形容其发式高大,实际约七寸,鬓蓬松而髻光润,髻后施双绺发尾。此种发式,一般均充假发加以衬垫。

挑心髻

明代女子将头髻梳成扁圆形状,并在发髻的顶部,饰以宝石制成的花朵,时称“挑心髻”。后来又将发髻梳高,以金银丝挽结,顶上也有珠翠装点。渐渐地名目越来越多,样式也从扁圆趋于长圆,有“桃尖顶髻”、“鹅胆心髻”等名称,还有模仿汉代“堕马髻”的。除此之外,明代妇女也常用假髻作装饰。这种假髻一般比原来的发髻要高出一半,戴时罩在真髻上,以簪绾住头发。明末,这类发饰的样式更加丰富,有“懒梳头”、“双飞燕”、“到枕松”等各种不同样式,甚至还有成品出售。

凤冠

明代凤冠以金、银、铜等金属丝网为胎,衬以罗纱,并挂有珠宝流苏,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后妃所戴的礼冠,上缀点翠凤凰、龙等装饰,龙凤嘴中常衔着珠花,下垂至肩;另一种是普通命妇所戴的彩冠,上面不缀龙凤,仅缀珠翟、花钗等,但习惯上也称它为凤冠。

戴凤冠的明代贵妃(明人《朱夫人像》)

明代凤冠

明代凤冠

明代女子双环发式戴貂皮头饰

古代束发的叫发髻。发髻是将头发归拢在一起,于头顶、头侧或脑后盘绕成髻,是一种长发发式。古代男子束发包括簪、冠、冕、弁、帻五种形式,一般是先束发,将头发梳好,用发圈把发根缠住,然后是结发,即结成发髻,再用簪子将发髻稳住,最后再戴上冠或巾帻。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男子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古时女子满15岁为及笄,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笄”是古人绾定发髻的长针,是簪和钗的鼻祖。古代女子15岁之前,发式通常是将头发集束在头部的双侧,梳成树丫或兽角状,“丫头”就来源于此。

男子除了束发之外,男人的发饰还有“冠”、“头巾”、“弁”和皇帝的“冕”,明代的时候头上的发饰还是对身份的象征,平民老百姓必须要束发,还要戴上四方头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4795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2
下一篇2023-09-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