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个朝代人们的发型,头发怎么剪得?

中国各个朝代人们的发型,头发怎么剪得?,第1张

在满清入关之前,汉人一律都是束发。是长的,但是到了年纪就必须束起来,束发读诗书嘛。

留多长这个要取决于个人头发长的速度,“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其实只是相对而言的,头发长太长古人还是会打理的。

一般孩子年幼时会行一次剃发礼,长大后就根据个人需要了,一般会保持在适当长度方便束发。外面通常会带纶巾,网巾或者帽子,非常儒雅漂亮。

满清入关后,大肆屠杀汉人,剃发易服,大多数剃光,只在脑袋后面留两小挫,叫作金钱鼠尾。后来慢慢就变成半阴阳头,到满清后期才变成现在电视里常见的泡面头的。

我们现在谈古人的发型,大多注重于女子,什么堕马髻、蛇髻、桃心髻等,精彩纷呈,不一而足。而且古代的贵族女子有戴假髻的习惯,可见其对发型的重视。

而古代的男子对发型的重视其实一点都不亚于女子。不论老少都是一样。

有个古代笑话,讲的是一位老者,头上只剩下了两根头发,他去理发店,让理发师给他把这两根头发编成辫子,结果理发师一上手,又掉了一根头发,老者只好说道,算了,我老人家就披散着头发吧。

这是发生在清朝的事,自然现在已经有人对清朝前后期男子发型的变化做了科普,譬如早期的鼠尾辫讲究的是辫尾能穿过铜钱等。

而清朝之前,成年男子的头发也是不能披散着的。

其实,我们在读古书的时候常常会看到相关的信息。譬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譬如“二十弱冠”,再譬如“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还有“羽扇纶巾”“明朝散发弄扁舟”等等。

这说的都是中国古代男子的发型,在小的时候是垂发的,也就是所谓“垂髫”,不论男女都留着空气刘海呢,所以你看影视作品里表现古代年青人的发式里有各种垂下来的发绺,大抵也算是可以的。

但一旦过了二十岁,行了冠礼之后就不能这样了。这时候头发不能再披散着了,而应该缠起来总到头顶用布帛包扎起来,然后戴上冠,插上簪子固定或者冠上有带子过两耳系到脖子下面来做固定。古代的封建礼节对于男人戴的冠依据身份等级做了极其繁琐的规定。成年人行冠礼后自此是一定要戴冠的,散发是不礼貌的行为。

当然,散发有时候也代表了对礼教的蔑视或者一种独特的风度,比如上面提到的“羽扇纶巾”,只用纶巾缠发那代表的是一种旷达儒雅的风度,而“散发弄扁舟”则代表的是对礼法束缚的逃脱。

其实不止是中国,我记得日本对于散发与束发也有相应的说法。譬如《御法度》中的主人公之所以被人引诱做娈童,一方面是因为姿色,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他已成年却依然垂发做童子打扮,而这只有从事演艺的或娈童才如此,所以引起了他人的怀疑和觊觎。

古希腊对青年男子的头发也多有赞美,譬如金发的阿波罗,以及古希腊四大悲剧作家的索福克勒斯,他是当时知名的美少年,曾多年作为美少年的代表做节日庆典队伍的引领者——这是无上的光荣,而他的头发也尝尝是被赞美的对象。

不过古希腊人会对头发加以修饰,编成辫子,但在青少年与成年人的发型中是否也有所区别,这却不得而知了。

古罗马人的头发应该是要理的,但与其交战的蛮族士兵,不论是高卢人还是凯尔特人却都不理头发,而是把长长的头发编成辫子披散或缠起来。长发在他们是勇气的象征。

还是说回中国,影视作品里那种背后披着头发,头上绾髻的造型并不常有,考诸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即可知道,把头发整个绾到头顶的才是主流发式。

明清服饰(1368~1911)明代以汉族传统服装为主体,清代则以满族服装为大流。而两代上下层社会的服饰均有明显等级。上层社会的官服是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

自唐宋以降,龙袍和**就为王室所专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来紫色为贵。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废除不用。最有特色的是用“补子”表示品级。补子是一块约40~50厘米见方的绸料,织绣上不同纹样,再缝缀到官服上,胸背各一。

文官的补子用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平常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分身份,长大者为尊。

明代官员的主要首服沿袭宋元幞头而稍有不同。皇帝戴乌纱折上巾,帽翅自后部向上竖起。官员朝服戴展翅漆纱幞头,常服戴乌纱帽。受到诰封的官员妻、母,也有以纹、饰区别等级的红色大袖礼服和各式霞披。此外,上层妇女中已着用高跟鞋,并有里高底、外高底之分。

明代普通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袭了旧传统,且品种十分丰富。服饰用色方面,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色。一般人的帽,除唐宋以来旧样依然流行外,朱元璋又亲自制订两种,颁行全国,士庶通用。一种是方桶状黑漆纱帽,称四方平定巾;一种是由六片合成的半球形小帽,称六合一统帽,取意四海升平、天下归一。后者留传下来,俗称瓜皮帽,系用黑色绒、缎等制成。清王朝时,以暴力手段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

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浓厚汉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擞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但官民服饰依律泾渭分明。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马褂为加于袍的外褂,因起源于骑马短衣而得名,特点是前后开衩、当胸钉石青补子一方(亲王、郡王用圆补)。补子的鸟兽纹样和等级顺序与明朝大同小异。清代官帽与前朝绝然不同,凡军士、差役以上军政人员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纬帽,按冬夏季节有暖帽、凉帽之分,还视品级高低安上不同颜色、质料的“顶子” ,帽后拖一束孔雀翎。翎称花翎,高级的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圆斑),并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眼多者为贵,只有亲王或功勋卓著的大臣才被赏戴。皇帝有时还赏穿黄马褂,以示特别恩宠。影响所及,其他颜色的马褂遂在官员士绅中逐渐流行,成为一般的礼服。四、五品以上官员还项挂朝珠,用各种贵重珠宝、香木制成,构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点。丝纺绣染及各种手工专业的进步,为清代服饰品种的丰富创造了条件。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至于后世流传的所谓旗袍,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清代后期,旗袍也为汉族中的贵妇所仿用

古代人比我们现代人还要爱干净,他们的头发都是自己打理的,而且对于头发,他们是打心眼里爱惜,古代的男人都是精致的猪猪男孩!他们护理头发四步走,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上班族百姓每星期都会放一次假去沐浴,而且古人都有“三日一沐发,五日一沐浴”的习惯

一、洗头发

古代人的洗头发可没有洗发水,他们都是用品都是皂荚、淘米水这类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天然产品,而且这些东西都是对头发有保护作用的,但是有钱人家还会用何首乌这种名贵的药材来洗头发,而一般的人家用的就以皂荚和桑树皮为主。

其实古代男子洗头发也一般是在小河边洗,因为古代的时候小溪和河涌的水质都很好,不像现代的河水被污染,而且非常养人!

二、梳发

古代梳头发可以说是护理头发中最重要的一步,因为梳头可以松弛神经,促进头部血液循环,还能对脱发有所改善,所以古代人很少有秃头的现象

而梳头的工具就十分多种多样了,比如牛角梳、黄杨木梳、桃木梳等。古代的梳子的原料都是木材,不仅不会让头发打结,也不会损伤头发和头皮,还能让头发得到滋养。

三、束发

古代人们束发主要用的是束发冠,而束发冠其实类似于今天的橡皮筋,就是用来绑住头发的。

但是在宋朝之前,束发冠并不流行,古人更多的还是使用头巾来包住头发。到了明朝,束发冠才真正流行起来。束发冠不仅有富贵人家用的金做的,还有玉质的和木质的。这样一来,也不会损伤皮肤和头发,百利而无一害!

四、养发

其实古人对养发都是讲究身心健康,气血充足的,并且以食疗和涂抹护发膏为主。关于食疗的话,养发的食材主要有黑芝麻,而药材主要有何首乌、当归和人参。而在涂抹护发膏这方面,古人用的比较多的是猪身上的油脂,而且他们还会在里面混合香料。涂抹之后头发不仅会变得乌黑亮丽有光泽,还会散发出香气沁人心脾。

总结

我个人认为古代人之所以会爱发如命,是因为他们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古人们从生下来到去世都不会剪自己的头发,因为他们认为剪自己的头发就是对自己的父母大不敬

所以古代人无论任何时候,都会保护身体上的任何地方,古代人以孝当先,头发很容易被损伤,所以他们很是爱惜头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6094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3
下一篇2023-09-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