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藏旅游拍照
去西藏旅游,女生穿红色衣服拍照更美,和蓝天雪山反差大,更艳丽。
:2西藏旅游拍照大全
1每年去西藏旅游的最佳时间是3月底到4月中旬的林芝桃花节,6月初到10月中旬,从风景和气候来说都是最好的。
冬天风沙大,空气干燥,含氧量低,身体会感到不舒服。
2它在西藏拍照时最好不要穿短裙和短裤。同时,进入西藏任何寺庙都要求着装过膝。太阳帽和墨镜在西藏是不可或缺的。它it’女士穿藏尼泊尔裙拍照很好看,再加上买个披肩,防晒又好看。
3它穿藏装拍艺术照也很美。
4西藏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蓝天白云,草原,雪峰,圣湖。穿普通衣服拍照也很好。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你。
:3去西藏拍照片
1布达拉宫依山而建,楼群重叠,大殿雄伟,空中楼阁。它有一个坚实的花岗岩墙,厚厚的桥墩和蓬松的白马草墙领。
2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成千上万座藏传佛教寺庙和宫殿中最杰出的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范例。
3宫殿建筑层叠、曲折,与山体有机融合,这是布达拉宫最直接的感受。
4布达拉宫统一花岗岩墙;木屋顶和窗檐的外挑设计;所有的铜瓦镀金装饰,还有经典、水族、摩羯鱼、金翅鸟做成的脊形装饰这些都完美地配合在一起,让整个宫殿看起来富丽堂皇。
5布达拉宫似乎总是给来过这里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6今天,布达拉宫在人们s的眼睛能感受到它的独特性,无论是它的石木交错的建筑,还是宫殿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7在中国西藏拉萨红山山顶,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古代宫殿城堡建筑群,这就是布达拉宫,建于公元7世纪,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8布达拉宫矗立空中,巍峨壮观,散发着一种震撼人心的美。
9高耸入云、美不胜收的布达拉宫真是雄伟壮观。
10布达拉宫是藏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国粹。
11布达拉宫金碧辉煌的穹顶,装饰效果极强的巨大镀金瓶、建筑、经幡,红白黄三色彩的鲜明对比,树枝层层嵌套搭建的建筑形式,无不体现出藏族古建筑的迷人特色。
12在人们看来这座凝聚了西藏劳动人民智慧、见证了中国与西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以其雄伟的姿态成为西藏民族的象征。
13白宫红厅蓝,狂暴高原气。朱佛法渐渐传到三界,圣音走近佛寺门前。
14黄昏的马布日山上有一座布达拉宫。
15油灯下,放着一个藏文的祖传木箱这是我们的家。这个装着虔诚和所有物的盒子,就像黄昏中马布日山的布达拉宫。
16绕过布达拉宫的人,都是一颗颗被神灵感动的佛珠,为了寻找倔强而叛逆。我倒退着走,不合时宜地,膜拜着,为三三五四祈祷着。请给你的仆人一点幸福,轮回,修布达拉宫。请开门让我进去。
17我我渴望见到这座宫殿的主人,并把青海湖边丢失的鞋子给他。顺便说一句,我我来自青海,那里的草可以呼唤我的名字,仓央嘉措。我我是找了你很多年的弟弟。我m晚了一点,我知道布达拉宫红白相间的原因,知道让冰冷的首饰空着有多痛苦。有人吗?有人吗?有人吗?红山无语。
18黄昏时分,布达拉宫守口如瓶。油灯下,藏族姑娘打开木盒,取出嫁妆。女孩,你是一个
19布达拉宫,位于拉萨西北,马布日山上。布达拉宫是普陀的梵文音译,观音胜地,意为佛教圣地。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相传松赞干布是专门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殿堂近万座,有宫殿、佛寺、灵塔、佛经、寺院、平台、院落等。
20中央是红宫,东西两翼是白宫。大殿金碧辉煌,蓝天高耸,气势磅礴,引人入胜。布达拉宫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著名的宫堡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1在布达拉宫,看着那些高大神圣的灵塔,我知道你不在其中。
22在青海湖岸边,你留下了最后的佛影。你是活佛,却错过了人间。你本该为众生抄经,却为一个人写了无数情书。你写出了世界上最浪漫的情怀,我尝到了佛最火热的情怀的心。
23、彩蝶醉花径,我在尘埃。看着世界上最美的樱花,各有各的优雅。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花开过。佛啊,总要有一个角落让自己沉沦,可我也在和你沉沦在同一个角落。那一天,我真的转动了所有的转经筒,不是为了触碰你的指尖,而是为了你的平安和幸福。
24在离天堂最近的西藏,有一座宏伟的建筑——布达拉宫。
25那一刻,我忘记了高原缺氧带来的身体不适,迎着夕阳投入了布达拉宫的怀抱。我不能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只能大声呼喊:布达拉宫号拥抱你!
26蓝天白云的掩映下,布达拉宫红白相间,与群山相得益彰。五星红旗随着高原的秋风起舞,为布达拉宫增添了无限的威严。
27布达拉宫以其清澈的蓝色视觉之美、巍然屹立的深邃之美、色彩斑斓之美、高低层次参差不齐之美、层次分明的立体之美,是世界上最高的宫殿,无与伦比的天宫阙。被称为世界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十大杰出民用石建筑。
28布达拉穿着晨衣优雅地站在山顶,凝视着这座城市,大海般的天空在他身后铺展开来:一次穿山之旅,一次过水之旅,一千个梦想,一个君主的身体,和他的头脑通向天空的路;风在变,雪在变,红尘几度冷清。它是无声的,听起来像声音。
29群山环绕着拉萨,布达拉宫矗立在红山上。山顶的五色经幡凸显藏传佛教的神秘,藏民手中婆娑的转经筒成为拉萨广场独特的风景。
30经线轮顺时针旋转,虔诚的人们的脚步也是顺时针,围绕着布达拉宫。我不我不知道要走多少路。
31布达拉宫建在山上。宫殿层叠,巍峨壮观。它的建筑艺术体现了藏族传统的石木结构塔形和汉族传统的梁架金顶沉箱的特点。在空间组合上,院落重叠,回廊曲槛,因地制宜,主次分明。
32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山谷的中心,在海拔3700米的红峰上。它是一座集行政、宗教和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由白宫、红宫和附近的建筑组成。美丽而原始的建筑、华丽的装饰以及自然美之间的和谐,使布达拉宫为世界历史和宗教特色增添了几分优雅。
3布达拉宫是公元世纪西藏国王松赞干布为迎娶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布达拉宫是当今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10000多米,总面积10000多平方米。
34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壁画,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绘画艺术画廊,十多年来已有近200人参与壁画创作。
35布达拉宫依山而建,建筑重叠,殿堂雄伟,苍穹生机勃勃。它有坚实的花岗岩墙,厚厚的桥墩,艳丽的白马草墙领,宏伟的金色穹顶,巨大的镀金花瓶建筑,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和祈祷旗,由红色,白色和黄三制成。布达拉宫是西藏建筑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36达拉宫也分为红宫和白宫。不是不奇怪吗?夕阳下,布达拉宫会闪耀着耀眼的金光。它太漂亮了!
37布达拉宫总面积10,000多平方米,东西长米,南北宽米,主楼高米。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建筑,集宫殿、城堡和修道院于一体。
38布达拉宫是天上的宫殿。它的前面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后面是一个娱乐公园,叫做卡琳在西藏。
39红色的布达拉宫以雪山和蓝天为背景,矗立在绿草地上。我仿佛看到了上帝居住的地方。
40布达拉宫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雪域圣地拉萨。它是藏族文化艺术的精华,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了碉楼、石木结构的传统藏族风格,同时也吸收了梁架、斗拱、金顶、藻井等汉族特色,以及汉武宫殿建筑的特产,融合了印度、尼泊尔等宗教装饰。
41布达拉宫建筑群,由白宫、红宫、宏伟的大小经堂、佛寺等组成。宫殿全部用花岗岩建造,厚度约3米,最厚处达5米。墙体深入岩层,部分墙体夹层填充铁汁,增强建筑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
42坐落在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巍峨壮观,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宫堡,位于西藏自治区老城区西部,已建成13个多世纪。时至今日,它依然有着辉煌的金壁辉煌,屹立在红山上。
43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西北部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殿堡垒式建筑,是西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44布达拉宫是中国的骄傲!宫中珍宝无数:闪闪发光的黄金首饰;有高贵稀有的祖母绿玛瑙;有价值连城的文物古董;有神秘的佛像佛塔;还有精美的壁画和经书,真的是无与伦比,真的是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45布达拉宫的屋顶是一个宏伟的艺术世界,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46布达拉宫高高在上,10层以上的建筑层层叠叠,蜿蜒至山顶。
47布达拉宫可以升华一信仰在稀薄的空气中!
当外国游客看到布达拉宫时,他们会对其独特的建筑感到惊讶。
49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漫步在拉萨街头,我是世界上最美的恋人。与玛吉阿米s更生动,我怕风情损梵天,我怕入山错过倾城。在这个世界上,有双重法律,你可以不要辜负如来。
50黄昏出门找情人,天亮下了雪。住在布达拉宫的是瑞金桑央嘉措,住在山脚下的是浪子。这个秘密没有用,脚印已经印在雪地上了。
4西藏旅游拍照真实
来到千水圣地千山之巅,一定要穿一次藏装,才能身临其境。感受西藏的神圣和神秘,一个可以存放灵魂的地方。@头条旅游
5西藏旅游照片怎么拍好看
布达拉宫广场就在布达拉宫对面。是每个人到了拉萨都会来的地方,也是看到布达拉宫全貌的最佳地点。自然也是最拥挤的地方。这里早上光线很好,晚上也适合拍夜景。如果你觉得站在布达拉宫前有点单调,可以拿一个瓶子,在附近的喷泉池里灌满。没必要浪费矿泉水。然后在布达拉宫广场的地板上倒一池水,用最虔诚的姿势把相机贴在地上,对准水中的倒影背景,就能拍出一张将布达拉宫美丽倒影展现出来的照片。
药王山观景台位于布达拉宫斜对面(布达拉宫广场右侧)。这是50元人民币后视图的位置。这里位置不大,但是人很多,因为是来拉萨必打卡的景点,经常要排队。
布达拉宫广场东侧的人工湖也能拍到布达拉宫的倒影。从布达拉宫广场步行不到2分钟。这是一个绿植环绕的湖泊,倒映着布达拉宫的倒影。
八廓商城天桥,在林廓东路和北京东路交叉口的天桥上,就是大家在网上看到布达拉宫繁忙的位置。这个拍摄位置真的很火。一定要带长焦镜头,不然你赢了得不到想要的效果。如果你不如果不想拥挤,你可以上楼到天台。天桥旁边的电梯可以直接上去,但是你得买21瓶水才能上去。这里的拍摄位置会高一些,记得带三脚架。
6西藏自驾游拍照
用相机或手机设置自拍。我经历过很多很多次。
1考虑地平线。唐不要把地平线放在照片的中间,否则它会把照片分成两半。如果想强调空间感,应该把地平线放在照片的下部,尤其是蓝天有白云的时候。如果你想创造一种狭窄的感觉,把地平线放在照片的顶部。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重点是,按下快门时,取景器中的地平线保持水平。
2既然要避免居中,就要知道所谓的三大法则,也称为黄金分割和九宫格三法则是构图的基本法则,意思是:水平1/3,2/3处画两条水平线,垂直1/3,2/3处画两条水平线。
3相机多以低角度拍摄,相机贴着地平线或者低于自行车重心。这是自行车旅行摄影独特的拍摄角度,会给人不同的视角。
:7西藏旅游如何拍照
1穿着藏装拍照。
布达拉宫广场还有租藏服的。穿着藏装在这里拍照也是不错的选择。
2跳起来拍照
唐不要跳得太频繁,如果跳得太高,你将得不偿失。
3手里拿着自行车拍张照。
许多骑自行车的人喜欢在这里与他们的自行车合影,以庆祝他们终于到达拉萨。
4文艺范拍照。
女生在这里拍照,可以采取一些比较文艺的动作,比如伸手向天。
康区的藏族也被称为康巴人。康巴人生活在大山大河之地,艰险环境之中,这成就了他们魁梧的身躯、强壮的体魄,还有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性格,而他们的服饰与性格气质也相近,张扬外露,很能展示男人的强悍和女人的健美与火辣。藏民族,放可尽情歌舞肆意欢闹,收可专注在一笔一画一刀一刻之间,收放自如,自在随心,他们对美有极致的追求。
康巴汉子爱穿黑色和藏青色的袍子,黑色是勇猛坚毅的象征。袍子的领口、衽口、下摆,大都爱镶上老虎皮、雪豹皮、水獭皮,以显示主人的勇敢和富有。他们爱穿火红或雪白的衬衫,高领、滚边,衬衫的袖子很长,甩下来可以跳锅庄、跳弦子,卷起来可以干活,下身多穿肥大的黑色或白色裤子,头戴狐狸皮帽,脚蹬牦牛皮靴。
康巴汉子的头发又粗、又浓、又黑,掺杂黑色和红色的毛线,扎成一条大辫子盘在头顶,显示出勇猛高傲的气势。他们的腰间挂满了各种生产、生活用具和防身武器,银制的嘎乌佛盒,是万万不可少的,佛盒里装着佛像、佛经,还有活佛赏赐的圣物,也有装战神、武神的,目的是保佑自己勇敢无畏、战胜强敌。
高山雪水滋养出来的康巴女子,大都天生丽质,有着姣好的身材,她们又有特别的穿着和装饰。讲究穿颀长的有袖或无袖的袍子,腰肢用丝绸紧系,突显出她们细腰长腿的身段。衬衫的袖子很长,甩下来一直拖到地面,跳起当地盛行的锅庄和弦子来,长袖翻飞,细腰飘忽,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好似仙女下凡。
她们的头饰、胸饰、腰饰、首饰格外多,格外纷繁亮丽,在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里,康巴女子的装扮更是华美,让人眼花缭乱。她们的发型跟藏北妇女类似,分梳成无数个小辫,上面缀满珊瑚、松石,还有乒乓球大小的蜜蜡珠和大大小小的银盒、银盘、银碗、银盾、银饼、银嘎乌等饰品。
康巴服饰农区和牧区有所区别,这些区别主要反映在服装用料和头饰上。过去农区主要以氆氇为衣料,也有用布或毛哔叽的;牧区则使用耐寒的绵羊或山羊皮,一般为皮朝外毛在内的板皮袍。
现在无论农区或牧区,除劳作时穿氆氇袍外,平时都穿锦花袍、绸花袍、绣花缎袍、提花皮面袍等。此外,农牧区藏装有镶边的习惯,一般镶上黑色平绒、毛呢或彩色氆氇,也有许多在衣襟、袖口、底边等处镶上水獭皮、虎、豹皮等动物皮毛。
昌都、德格服饰代表了半农半牧区的康北,由于历史上德格土司的辖地和势力影响较广,故而这类服饰也流传于整个康区,尤其是男子的“英雄结”和女子的“梅朵”头饰最为典型。花朵纹样装饰,即是前额顶佩戴由银和青铜铸造并镀以金,中间镶嵌红珊瑚的“梅朵”头饰。
总体来说各大地域的服饰特点可归结为:贡觉服饰,三串宝珠胸前吊;德格服饰,头顶珊瑚闪光耀;康定服饰,红丝发辫头上飘。
过去,康巴藏族家庭的财富主要集中在妇女的服饰上,男子的饰物相对简单。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康巴男子的饰品也更加丰富多彩了,男人们色彩斑斓、独具特色的服饰让人耳目一新,啧啧称奇。
藏文化博大精深,璀灿夺目,是人类民族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服饰文化以她悠久的历史,多姿多彩的魅力和神秘的色彩,成为藏族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从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藏族文物中,可以看到藏族服饰现存最久远的实物资料,这些文物中有片饰簪、璜、珠、项饰、牌饰、贝饰等,真实再现了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青藏高原土著居民的衣着样式,展示了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是藏族服饰文化的源头。
一、藏族服饰的演变历程
藏族服饰文化在吐蕃时期开始了较大的发展。“中二丁王”时期,地处雅隆河谷的吐蕃出现了铁、铜、银的冶炼技术,开始出现金属饰品。藏史记载,公元三世纪,吐蕃赞普的服饰已开始出现等级上的差异。
松赞干布时期,在唐朝文化的影响下,吐蕃文化得到迅速的发展,服饰文化也日渐发达。吐蕃奴隶制王朝森严的等级在服饰上也有所表现。
从敦煌壁画上也可看出,这一时期西藏君臣服饰的等级差异,藏王(赞普)才能使用三瓣宝冠箍住的有凹槽装饰的红色无沿帽,藏王的侍从或臣下往往戴平顶无沿帽。衣袍的式样也根据职务、地位的大小有所区别,官吏的章饰有大小两类,共十二级,以区别职位的高低。武将的头盔有形如塔的装饰,今天大昭寺壁画上的吐蕃武士像中仍能再现当时的风采。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吐蕃贵族穿着华贵,赞普常以红带子包头,身着长袍,足穿脚尖朝上的靴子,这种服饰是受波斯王朝的影响。而从松赞干布伊始的吐蕃与中原的密切交往,两种民族文化的长期接触更为藏族服饰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入“诸种花缎、锦、绫罗与诸色衣料二万匹”,松赞干布及吐蕃贵族纷纷以改穿绢绮为时尚。
近代西藏的贵族头戴金翅白纱帽,这是唐代服饰的遗留。文成公主还带来了种桑纺麻技术,促进了吐蕃服饰技艺的发展,《古代中亚文化遗迹》一书中说道:“在吐蕃发现的遗物中,有很多具有花纹的丝织物,花纹中有些是印的,有些是织的,花纹图象的变化很多,是中国与西亚之间的贸易重点。”
贵族
吐蕃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其它民族的文化,在服饰上也有所表现。比如吐谷浑的贵妇人披锦袍,戴金花冠,发型为辫披于后,后饰珠贝。藏族人民吸收了这些服饰特点,逐步形成了今天的藏族服饰。
从九世纪中期起的二百余年间,西藏社会处于分裂割据之中。这一时期服饰艺术的发展停滞不前,只有武士服饰有所发展。西藏武士的铠甲多为钢片甲,用细皮条串结钢片而成,正面镶有铜质加固件,铜件上雕刻有细密的纹饰,具有鲜明的西藏本土特征。
佛教僧侣服饰也有等级区别,上层僧侣生活奢侈,衣着华丽,“下坐重裀,上张伞盖,身衣锦缎”。佛教不同派别不仅在教义上不同,服饰穿着上也不相同。宁玛派着红色袈裟,称为红教。噶举派则多带黑帽以示区别。僧侣服饰也是西藏服饰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
僧侣
元代藏族服饰受到蒙古和中原的影响较大。贵族平时戴用的“夏木包多”的饼形帽,就是仿效蒙古贵族而形成的,西藏至今仍有不少地区保留带有蒙古风格的服饰。
明代中原地区与西藏有着大量的茶马贸易,为西藏输入了大量的布帛、缎绸和纺织成品。这一时期 西藏的文化艺术也得到长足发展,与藏戏密不可分的服饰艺术也迅速兴起。藏戏服饰发展出了高度夸张的服饰以及大量的面具。这类服饰艳丽、夸张,有强大的表现力与强烈的装饰效果,为西藏服饰文化增添了新的一员。
清代藏族的服饰文化日渐完善,这一时期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佩带金银珠玉饰品等。大多海拨高寒,自然条件恶劣,藏族人民们服装要求厚重保温,而宽大暖和的肥腰、长袖长裙特别适合。
清代藏服
藏装一般大襟、束腰,胸前有一个突出的能装东西的袋子,外出时可存放食物,袒臂系袖可以方便调节体温,非常方便。睡觉时解开腰带,脱下双袖,衣服变成了一个睡袋,可谓物尽所用。
二、不同身份藏族男女服饰特点
贵族藏袍与穷人的藏袍样式上没有本质区别。但在质地和花纹上有着巨大差异。贵族服饰质地精细,花纹讲究。“寸扎白玛加加”袍、 “寸扎花尔白玛”是贵族常穿的藏袍。贵族平时穿五色锦缎质地的大领无衩小袖衣,披貂皮披肩,下穿大褂,腰束金丛缎腰带,足穿牛皮靴,头蓄发,左耳带珠坠等耳饰。
《西藏志》记载当时的平民男子服饰,基本上是穿大领无衩藏袍,戴平项帽,腰束皮带或毛曷毛带,手拿念珠,长袍一般上提至膝,上身宽松,劳动时将大袍两袖结于腰上,非常方便实用。
贵族妇女的服饰较为华丽,《颇罗鼐传》记载颇罗鼐之妻的服饰:贴身穿着光滑柔软的玄青色裙子,外面罩上帝青色的外袍,蓝色的波纹皱褶上缀着孔雀领花朵。脚上穿着缕花织锦的筒靴,腰间系着宝石镶嵌、丝穗婆娑的腰带,手臂带金钏和海螺镯。
中指和无名指套宝石镶嵌戒指,颈上佩红色的琥珀项饰,胸前悬着层次分明的珊瑚、瑰玉、琥珀的短项圈和珠玉穿成璎珞的长项链。头发对半分开,梳在两旁,当中是珠璎顶髻,披散在身后的一股股小辫,缀满金银、珠玉、珊瑚、宝石。可谓珠光宝气,灿烂夺目。
贵族
普通藏族妇女着装,一般头戴帽顶有红绿色绒饰的尖顶小帽,下穿黑红色相间的十字花纹毛裙,披方形缀绒披肩,手带银镶珊瑚戒指,左手戴银钏,右手戴宽二寸的砗磲圈,无论贫富,都要戴两串念珠。
近代藏族服饰存在着极大的区域性差异,妇女服饰上表现尤为明显。
西藏工布地区服装称为“谷休”。男子的“谷休”从腰部束扎,下摆不过膝,女装“谷休”却垂至脚面。阿里地区盛行羔皮袍,以毛呢为主,领、袖、襟底镶皮毛,外套绸缎,妇女的“孔雀”服饰更是闻名中外。妇女戴的帽子叫“町玛”,是棕蓝色彩线氆氇制做的园简帽,耳坠以珊瑚及珍珠连串而成,背系“改巴”,正中镶嵌带有园形花纹的氆氇粗条线,周边镶嵌带有园形花纹的棕蓝彩色氆氇,犹如开屏孔雀,十分美丽。
四川、甘南和青海等地的藏族妇女头饰多为“碎辫子”,将头发梳辫成效十根细辫,下接黑丝线或咖啡色丝线,直坠至脚踝。未婚女子,梳两根辫子,辫子上缀有红布块,上排缀红珊瑚数行。腰带上挂一银钩或铁、铜钩,叫“雪吉”,腰带两侧旁又有一个叫“隆果”的园形或桃形银饰,下部有一长孔,缚一红绸绿带,颇为雅致。藏北妇女的藏袍用许多条宽大的色带饰边,一般有黑、红、绿、紫色等,袍长垂至脚面,腰系绸或布料彩色腰带。
碎辫子
由于自然条件,生产方式、历史的不同,藏族服饰异常丰富多彩,差异颇多,不胜枚举,有些地区,县与县、乡与乡之间都有较大区别。目前已发现的服饰类型已有200多种。
藏族的妇女服饰在节庆、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仪礼时都有着相应的不同服饰。节日服饰富丽、盛重。如海西藏族姑娘在十五岁要佩挂“马尔顿”,上面饰以许多银盾、珊瑚。阿坝州松藩藏族妇女成婚后,头上要盘镶有琥珀的小管粗布袋,这类头饰据说是西藏阿里地区古代妇女才有的头饰。
不同的自然环境、民风民俗、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与此协调的各类区域服饰、季节服饰、民俗服饰;历史、政治、宗教、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决定了西藏服饰文化的纵向发展和各类等级服饰、职业服饰的千差万别。所以藏族服饰文化内涵丰富、结构复杂、层次多样、特点鲜明。
三、从嘉绒藏族看西藏服饰变化
嘉绒藏族主要居住川西北高原的岷江上游西岸流域,嘉绒服饰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秦汉时期,这里已形成了以定居农耕为主,畜牧和采集为辅的经济形式,汉时 “其人能作旄毡、班罽、青顿、毞毲、羊羧之属”。
当地的土著人不仅能编织麻布、鞣制毛皮。而且还能够制作各种毛类织物。到隋唐时,嘉绒人 “以皮为帽,形圆如钵,衣多毛毼皮裘,全剥牛脚皮为靴。项系铁锁,手贯铁钏。王与酋帅,金为首饰,胸前悬一金花。径三寸”。这一段记载,描述了嘉良人的服饰习俗,嘉绒藏族传统服饰具有三个特征:百褶裙、头帕和披毡,服饰特征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嘉绒先民以金为饰、尚黑。男子服饰受到吐蕃影响藏化更为明显,女子服饰则较多地保留了本土风格,如辫发盘头、着百褶裙、披毡、贵黑。嘉绒女子的服饰与主流藏族服饰也有着共同的元素和特征,冬季服装为宽袍、大襟,系腰带,佩戴嘎乌、绿松石饰品等。隋唐时期是嘉绒藏族服饰发展变迁的一个关键时期。
嘉绒藏族
随着吐蕃王朝崩溃,嘉绒地区成为东部茶马互市的集散地,内地的茶及绢锦广泛地进入嘉绒人民的生活。绸缎主要销往藏族的上层人士,如土司、头人及寺庙活佛等,而窄布深受农牧区人民欢迎。嘉绒藏族服饰的衣料及其色泽等发生了变化,大大地丰富了嘉绒服饰文化。
清朝时期嘉绒服饰特色更加鲜明,地域风格越来越显著。这时汉民大量迁入,服装面料除传统的兽皮、氆氇、毪布等外,已能够制作较细的胡麻布和绒毛织品。来自汉区的绸缎、棉布广泛进入老百姓生活。随着与汉、羌、彝民族的交往,嘉绒吸收了外来民族的先进技术经验,丰富了嘉绒民间工艺,使嘉绒传统服饰更为华丽多彩。
清代嘉绒服饰显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妇女挽髻裹头巾,长衣褶裙,妇女“以黄牛毛续发作辫盘之,珊瑚为簪,短衣革带,长裙跣足”;男子椎髻蚝帽,短衣褶裙,身佩双刀,戴羊皮帽,短衣短裙,外披毛褐。
嘉绒藏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较深,服饰呈现“汉化”倾向。《绥靖屯志》载:“富者多着袜及薄底平鞋,渐遵汉制矣,见汉官执礼甚恭,首戴白毡有盘帽,如汉人草帽样微小。头人则着汉服”。在头人的影响下,汉族服饰逐步传播到民间。女子上衣短小紧身,斜襟也如汉式。 “如汉人之汗衣,窄袖,长仅及腰,贫富皆同”。男子头缠青布或胡皱帕,留独辫,头戴瓜皮帽。
嘉绒藏族
民国初,嘉绒藏族男子普遍着大领袍或衫,拴腰带,冬天加羊皮袄;女子穿马甲、长衫、褶裙、花腰带,冷天外加褂子。男蓄发辫,妇女顶头帕。衣料多为本地的氆氇、毪布、胡麻布等。土司和头人用的则是外地货如哔叽、呢、布和绸等。
根据传播理论,不同族群文化间依据地理位置的接近,借助于文化或经济的媒介将一种或几种文化从一地向四周传递,将文化从一地传播到另一地。嘉绒地区自古就是民族迁徙的走廊。在漫长的部族演进过程中形成了朴素的、实用的服装和装饰风格,他们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吐蕃文化的同化。故而嘉绒服饰既有吐蕃文化因子又保留了自身服饰文化特点。
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与中原建立了联系。唐以后,汉族人口大量迁入,嘉绒服饰开始汉化,“男子衣服与汉人同,惟女人装束头部与西番相似”,汉族服饰逐步在嘉绒地区得到普及和流传。各民族服饰在长期交往接触中互相渗融并加以发展。
嘉绒服饰变迁中皆缘于外来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即吐蕃与中原汉文化。嘉绒能够吸纳藏族服饰文化因子而呈现“藏”化,这种变化经历了从强制到主动接受的过程。
四、藏族服饰发展趋势
变迁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民族服饰传承基础是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相对封闭的环境。服饰具有调适其社会内部的人际关系、阶级分层等社会功能,在阶级社会服饰具有阶级性。藏族服饰习俗规定着人们的服饰行为并深入到心理,成为制约服饰发展的力量,而服饰的变异往往首先出现在统治阶层服饰的改变,因此,元明清时期,土司制度的延续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服饰均衡稳定的特点。
清代汉、回等民族的大量加入,促进了商业、手工业的发展,社会阶层复杂化了。在这种情况下,民族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藏族服饰文化的变迁,服饰的审美的功能得到突现。
现代随着藏族地区生活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人们与外界接触日益频繁,生活方式逐步现代化。传统服饰质料厚重、结构繁复,已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由于汉装轻便、时尚,款式多样,因而受到青年人的广泛喜爱。
藏服
藏族服饰虽然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但仍以其典雅大方、款式独特,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特别是在旅游业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藏族服饰作为宝贵的文化资源受到重视。服装质料更加现代多样、结构变得简约而方便,服饰搭配也更随意,穿着时有的只在外面套上嘉绒标志性的“三片”(头帕、前后围各一片)。
藏族服饰带有自身文化丰富且具多元文化特点,嘉绒服饰的变迁过程本身即是一个汉藏文化渗透融合的过程。嘉绒藏族传统服饰的现代化是不可避免的,其服饰的创新和变革既是必然的选择,同时也应是适应社会变化的主动接受。
我们是用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少数民族的服装尤其是藏族更为吸引人,藏族的服饰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但是都特别的鲜艳好看,虽然看上去很复杂鲜艳,但是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这样的文化应该得到传承,搭配好了不仅能体现浓浓的异域风格还特别好看。
短上衣的设计是民族风里面不可或缺的神奇利器。无论是在沙滩上还是去参加音乐节,展露小蛮腰跳舞,都非常赏心悦目,自由奔放还能散热。搭配一条宽松的阔腿印花裤,还是高腰牛仔,都能在视觉上缩短上半身,打造逆天长腿的同时凸显藏族风情。
藏族风的套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尤其是藏族风格的t恤配上具有藏族风的长裙。这种搭配适合高个子的妹子,让长发垂下来,做上一个简单的发型,搭配这样一款国风裙,简直国民美少女!为了锦上添花,你也可以搭配上具有同样风格的耳环和鞋子。如果个子矮打完话就选择民族风的上衣和短裙,一般都有民族风的衣服都是很宽松的,所以也不必过于担心自已缺点暴露问题。另外,它通常是由棉和亚麻布制成的,夏天穿起来是非常的凉爽,也很合身好看。
现在有许多的包臀短裙也运用了藏族纹饰的特色元素,采用的是几何图案和吊穗等等,在选择这条裙子的时候上半身可以搭配简单的衣服,像t恤或是雪纺衫都可以,如果选择与风格搭配的元素那也是非常好的。当然,如果是上下都一致的话,这样不会显得很繁琐。
舟曲藏族服饰是藏族服饰的一个支系。舟曲,藏语意为“龙水”。当地藏族也称博峪藏族。在明清时期,舟曲为卓尼杨土司领地。50年代后由文县辖管,1955年舟曲行政委员会改设舟曲县为迭部县,1962年又恢复舟曲县,属甘南藏族自治州至今。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白龙江上游高山深谷地带,南部与四川南坪县接连,著名风景区九寨沟就在附近的南坪。这里森林茂密,山峦起伏,地理环境复杂多变,海拔相差悬殊,气候暖湿,境内多高山,河谷狭深,群山环绕,地表起伏,较高的山峰有青山梁,海拔4500米;羊布梁,海拔4213米。周围三大河流——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纵横交错形成了“一山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生存环境。舟曲特殊的自然环境是造就其独特的藏族服饰结构式样的根本原因。
舟曲藏族妇女和男子服饰
藏族妇女服饰。头饰:层层折叠的方形黑布盖于头上,称头巾。头巾用2公分宽的彩带作发圈在脑后束扎,使头巾自然形成左右两面坡型。耳朵上佩戴镶嵌有红珊珊、绿松石的银制大耳环。头上梳碎辫子30余根,藏族称“拉尼”,其端结接1公斤多的纯黑牛绒毛线,藏语称“架特”,梳成500余根碎辫子,均分成两组披在后背左右,坠至地,在腰际处用两圈锦带扎于长褂外,分别垂在腰的两侧,再分别折上来合成一组,从中间挽结于后腰腰带,再接一组“架特”坠地。这种发型,式样独特,线面结合,妇女走起路来整体带动局部,左右摇摆,飘逸不定,富有节奏感。
上身穿戴:上身穿白布衬衫,式样为长袖圆领,无装饰图案。衬衫上是护胸围腰,围腰用1厘米宽的几种对比色氆氇横向连接成对称的装饰纹样,底层为红布,上面用线串连一行行横向排列的红珊珊珠子。胸前佩挂直径27公分的圆形银盘。银盘中心凸镶红色大珊瑚珠,周围镶嵌景泰蓝装饰图案。腰际用一条宽10厘米、长2米多的织锦带环绕束扎。锦带用丝线和其他绒线混合自织,锦带上的图案为几何纹样和抽象色块,大多用朱红作基调,调合间色及暖色,色彩对比强烈,图案结构严谨,造型别致,线条简洁,富有强烈的装饰性。在腰前腹部与膝盖之间垂悬裹兜(又称肚兜),裹肚为三角形,基色为朱红,边缘绣着以群青为底的白边“适合”纹样图案。后腰系两条淡**扇面形腰带头,垂至腿弯处。外套是用黑色麻布式褐子缝制的无钮扣对襟长褂,长至腿弯处,袖短而宽,短至手臂,袖以白色为底子,袖口以“三元”的绸缎条搭配装饰,以蓝色为主调,袖口装饰边上端绣着白色几何图案。黑色长褂外面用一条宽16公分、长3公分多的有装饰图案的带子环腰两圈束扎。
下身穿戴:下身穿裤,裤腿短,裤管肥宽,形似喇叭裤,又似灯笼裤。面料为麻布或棉粗布,颜色为紫红、深红,也有纯黑色,裤腿至趾骨腕处用白羊毛裹腿层层压边缠裹至膝弯处。缠子头用细绳子接挽。脚穿单梁藏鞋或绣花麻布鞋。
另外,舟曲西北部成年女子梳两条又粗又长的发辫,发短者续接黑羊毛绒线,辫梢饰有玛瑙、珊珊,分别束于腰后。头勒黑色方布巾,耳戴银制大耳环。身穿大襟上衣,领口饰有银制或铜制的板扣,板扣有多种多样,上刻有“适合”纹样。腰间系红色或黑色羊毛编织带。裤宽大,下端紧束于脚踝。脚穿连把布鞋。
舟曲男子服饰。头饰:系头巾,色彩为黑色或青色。形状为方形,面料是粗布或棉布。少数人带银制耳环。
服饰:上身穿大襟短袄(短藏装),外面套以白色羊毛褐子褂。束腰带,腰带用黑色羊毛编织,图案为“二方连续”,腰间有装饰品,右侧挂有做工精巧的传统工艺品火镰,左侧挂藏式腰刀。裤为白色棉布面料,直筒。小腿用白色羊毛编织的缠子裹绑。脚穿单梁短腰鞋,或单梁白布鞋。鞋帮有装饰花纹。身背传统火枪。舟曲男子服饰的基本特征是:简朴无华,精干实用,轻便利索。
白色的象征意义
在许多文化中,白色象征着纯洁,清白与神圣,但是在中国日本及印度,依照传统,白色却标志这死亡与服丧(欧洲人也曾有一段时间穿着白色丧服)。佛教中,白色总与莲花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光明与纯洁——也象征着博学与启迪。美洲印第安人认为白色代表人的灵魂。
古代,因为当时弱小的祖先无法抵抗猛兽的攻击,在视线清晰的白天,随时有被猛兽扑食的危险,于是便对白色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恐惧感。
在中国,白色更多的是一个禁忌词。在古代的五方说中,西方为白虎,主萧杀之秋。所以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因此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穿白色孝服,办“白事”,要设白色灵堂,出殡时要打白幡;旧时还把白虎视为凶神,所以称带给男人厄运的女人为“白虎星”。
白色还象征反动、落后,如在战争中失败的一方总是打着“白旗”表示投降,称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把出力而得不到好处或没有效果叫做“白忙”、“白费力”、“白干”等;它还象征奸邪、阴险,如“唱白脸”、“白脸”奸雄;它还象征知识浅薄、没有功名,如称平民百姓为“白丁”。
当然在汉语中,白色也有用于褒义的一面。白色给人以洁净、明亮的感觉,因此我们可以说“洁白如玉”、“白雪阳春”。白色表达着“正义、光明、善良”,如“白衣天使”。
而在西方文化中,白则象征高雅、纯洁、高尚、公正、幸运、吉利等,因此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白色是和平、光明、权力象征,如美国的白宫,英国伦敦的白厅等一些建筑物也用白色。白色也是美丽、纯洁、幸福、希望、善良,举行婚礼时,新娘总是身着白色衣裙,戴白色面纱,取其纯洁之义。格林童话故事中,白雪公主是聪明、善良、美丽的化身,深得世界各国儿童广泛同情和喜爱。
在教会礼仪中,白色代表着纯洁、喜乐,表示信德的胜利,常用于复活期和圣诞期的弥撒。此外也可用于主的节日与纪念日(苦难节日例外),圣母的节日与纪念日,天使瞻礼,诸圣节,圣若翰瞻礼,圣史若望宗徒瞻礼,圣伯多禄宗痤瞻礼和圣保禄归化瞻礼以及非殉道圣人的节庆日。
白色的视觉传达
白色是一个中立的颜色,常常被用作页面的背景色,印刷品中也是如此。有一个误解是白色是枯燥的,或者使用白色会显得老土,无创意,但是很多很多的设计师使用了白色并创造了很漂亮的设计作品。
使用白色的最佳网站中有很多给人的印象就是“干净和简洁”。这类设计貌似很简单,但是它真的是个挑战。最佳的设计通常是看起来不是被设计过的那些。
在设计中使用白色白色有各种变色。白色包括古董白、乳白色、亚麻白、米白色、纸色、雪白、珍珠白以及象牙白,它们会比纯白色显得更温和或不那么僵硬。很多白色可以和浅蓝色搭配成一个冬天风格的色盘,或者和**或粉色搭配出一种夏天的味道。
少量的白色可以非常棒的点亮一个设计,也可以让暗色的红色、绿色、蓝色和紫色看起来更醒目。如果你是美国人、法国人、英国人、瑞典人(以及其它的一些国家),红色、白色和蓝色可以创建一种有爱国意义的色盘。黑色和白色是最有对比度的组合,你可以用它传达一种严肃或者喜剧性的感觉。
使用白色并不是意味着一定是“极简的”。极简主义并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颜色。同样,“空白”也并不一定非要是在元素周围使用白色。那么让我们看看一些使用白色的优秀网站。毫不意外,这些网站中的很多都是用带有白色背景的照片或,以给网站添加一种比较“潮”的元素。
白色的文化象征
西藏人的白色文化: 在西藏,白色是最常见的颜色,人们喜爱且崇拜白色。在西藏延绵漫长的冬季里,世界变成一片茫茫雪海。即使在夏季,高原南部的喜玛拉雅山和北部的冈底斯山也仍然积着雪。白色的雪,常年伴随着西藏的人们。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头一年的白雪,可以带来来年的丰收。不过这种能带来丰收的雪既不能太小又不能太大,太小了会干旱,也就谈不上丰收,太大了就会带来雪灾,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于是,由白雪而起的人们那种既感谢又敬畏的崇拜便油然而生。
在青藏高原上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世世代代的高原人在这里用农业生产和牧业生产维持着自己的生存。种的粮食主要是青稞,养的牲畜主要是羊。用青稞磨出的糌粑是白色的,用青稞制成的青稞酒是白色的,穿的衣服离不开白色的羊毛,吃的酥油是白色的,喝的奶也是白色的……总之,是白色哺育和维系着人们的生命。白色给予人们生命中如此之多并如此重要的东西,所以白色成为人们崇拜的颜色。
在西藏白色成为正义、善良、高尚、纯洁、吉祥、喜庆的象征。只要是白色的东西,就可以成为人们崇拜和喜爱的理由,而那些生活在人们想象中的帮助人们的神仙,人们也把他们与白色紧紧联系在一起。白色的珠穆朗玛峰被人们称作是一袭白衣的“祥寿神女”,白色的冈底斯山是人们心中的“神山”、“圣山”,就是不起眼的白色石头也被人们认成“灵石”。而在浸透到西藏每个角落的藏传佛教中,白色更是其离不开的颜色:白色的经幡、白色的佛塔随处可见,还有比其他教派更加尚白的五大教派之一的噶举派,被人们习惯上称作“白教”。深受人们崇拜和喜爱的佛教中的菩萨也被人们以白衣打扮。与之相应,黑色则成为邪恶和灾难的象征。人们想象中的恶魔无一不是黑色的。
人们不仅把白色的象征意义赋予到超凡世界,而且人们已经把白色融合到日常生活中,融合在现实世界里:比如穿的藏装多配以白色衬衫,搭的帐篷以白色居多,住的房屋门上差不多都有白色的吉祥图案;在迎送往来之时,人们互敬的哈达是白色,表达自己良好的祝愿;姑娘出嫁时,骑白色的马表示吉祥如意;饮酒欢乐时,酒壶把上也会挂点白色羊毛;甚至家人去世之时,也用白色糌粑勾画出引导逝者通向极乐世界的线路……
色彩意象
白色建筑正因为白色可以反射所有光,所以夏天非常适合穿白色或浅色衣服。白色还是光明的象征色。白色明亮干净、畅快、朴素、单纯、雅致与贞洁。但它没有强烈的个性,不能引起味觉的联想,但引起食欲的色中不应没有白色,因为它表示清洁可口,只是单一的白色不会引起食欲而已。
在商业设计中,白色象征高级,科技的意象,通常需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纯白色会带给别人寒冷,严峻的感觉,所以在使用白色时,都会掺一些其他的色彩,如象牙白,米白,乳白,苹果白,在生活用品,服饰用色上,白色是永远流行的主要色,可以和任何颜色作搭配。
白色趣闻
“白魔法”是为达成积极的目标所使用的目标,这种魔法旨在帮助他人,对人无害。“白色的谎言”(white lie)代表善意的谎言,或者我们可以说,这种谎言是为了不让别人情感上受到伤害。
“白象”(white elephant)形容那些昂贵但没有多大用处并且不好处置的东西。这个表达的根源来自暹罗国的一位国王,传说如果他想要哪位大臣破产,就会将大象赏给他。
十七世纪波旁家族用白色的旗帜象征他们发起的战争是顺应法理,而后来,白旗的内涵逐渐发生改变,最终变成“投降”的意思,这或许因为白色的羽毛是胆小鬼或临阵脱逃之人的象征。
世界上最著名的白色建筑要数美国华盛顿特区的白宫了。1800年,美国决定将该座建筑建造为白色,与古希腊的建筑的颜色保持一致。半个世纪后科学家们才发现古希腊建筑本身并不是白色,在此之前建筑曾被刷成各种颜色。
这是康巴服饰
康巴,包括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康巴服装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别开生面而令人耳目一新。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珠三串胸前抛;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我虽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口当闹;我虽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我虽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一、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 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藏族服装服饰的起源和形成,往往是与生存功利目的和审美观念交织在一起的,但首先是功利目的。服饰的形成,主要是先民们为了能在广阔的空间活动时,用来抵御严寒,遮隔日晒雨淋和风沙袭击的。这就是藏族服饰缘起的实用功利。功利目的先于审美意识,而人类最初的审美对象往往又是实用对象,或者是生产中的工具,或者是所猎获的动物。如磨制石器、骨角器、衣物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 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 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笄有5 件,均为骨质,等身细长,通体磨光,剖面呈圆形,上端雕成重叠的蘑菇状。磺有6 件,分石磺和骨磺两类。环有5 件,均系大理石制成,其剖面不甚固定,有扁平椭圆形、圆形、三棱形之分,均仅残存一段。珠有10 颗,质料有大理石、硬玉、粘土岩、骨等。形状多样,有圆形、扁圆形、管形、葡萄形等,但其上均有一穿孔。分为圆珠、管珠和葡萄珠三类。项饰有两串,每串出土时均集中在一处,有长方形珠和管状珠两种。长方形珠系粘土岩制成,管状珠系鸟类腿骨片制成。镯一件,由两个半圆骨筒组成,一个半圆形骨筒上有六孔,另一个骨筒上残存二孔。贝饰10 件,均系贝,上有穿孔。牌饰10 件,系用大小不同、形状不一的骨片制成。其上有穿孔,或刻有横槽,或刻有花纹。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卡若新石器文化遗址还出土了陶纺轮和骨针。在一件陶罐的底部发现了织物的印痕,每平方厘米面积内就有经、纬线各8 根,在青海乐都柳弯的半山文化遗址中,也有同类的遗物出土。可见在石器时代,藏族远古先民已能编织纺织物并已穿上了缝制的衣服。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3 千年左右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有十分相似之处,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辫子松散披肩(今藏族地区仍有此发型) ,有的在胸际佩戴着小铜刀; 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欢、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 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应是当地民族的服饰习俗,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了。 据史载:“东女国, (康巴一带) 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辫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形象都穿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康巴汉子服饰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一件彩陶靴,通高1116 厘米,底长1413 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三千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并普遍穿用的长统靴子,并有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至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的一种以矿质赭石色(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 涂擦面部,以起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美饰面容,并兼具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妇女的头发梳很高且尖凸,称为“堆髻”,后世妇女发型中的“卜殊”同此发型也有渊源关系。 康巴乡城服饰
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又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许多国家、民族的服饰文化优势,这就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东女部,今昌都地区,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发展阶段,一般男子技发,妇女编辫,男女都用彩色赭面。
党项,是一个纯游牧民族,服饰习俗中头戴乌突骑帽,身穿长袍,下着小口裤,足穿皮靴,与今藏东康巴牧区藏族服饰类似。此外青海地区的吐谷浑,贵妇人披锦花,戴金花冠,女发型为辫发披后,饰有珠贝、珊瑚,这一类服饰与今康巴藏族妇女服饰大致相同。以上这些远古服装服饰表现特征应是今天藏族,尤其是东部康巴地区藏族服饰的最初母型。 二、康巴服饰的类型
康巴服饰是藏民族服饰文化中的灿烂花朵。康巴服饰既具有藏民族的共性特征,又别具地方个性特色。其主要服装藏袍的基本特征是大襟、宽腰、长袖、超长、无扣。其腰带举足轻重,式样不拘一格,也是藏装最显著的特征。而宽大超长,日当衣服夜当被,既可遮风避雨保暖,又可装物当坐垫的一衣多用性,又与康巴游牧民族生存环境、高寒的气候和质朴的生活相适应。色彩是康巴藏族服饰点缀美的灵魂,他们在色彩运用上十分着重色块与整体的相衬与和谐,其运用最多的红、黄、蓝、绿、白、黑,往往包含了宗教的象征意蕴,又归纳了雪域大自然所呈现的直观表征:他们认为蓝、白、绿、红、黄五彩是菩萨的服装,蓝色代表蓝天,白色表示白云,绿色表示河流,红色表示空间护法神,**表示大地。广泛运用金银珠宝装饰也是康巴藏族服饰的一大艺术特色,体现了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务实的审美价值观念。另外,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原生动物材质自然美所形成的质朴、天然之趣,更使康巴服饰充赢着一种与大自然博大胸怀相依相衬的雄浑气魄和钟灵神韵。
康巴服饰中男装服饰差异不大,女装服饰差异尤为明显,并形成了不同的地方、地域风格。康巴服饰大致可细分为康北农区服饰、康南农区服饰、木雅服饰、嘉绒服饰、牧区服饰、康巴特有着装等类型。
康北农牧区盛装,以羔皮藏袍挂金丝缎或毛呢藏片等为面料,下摆、襟、袖等处镶宽大的水獭、豹、虎等珍贵兽皮。彩绸衬衣、锦缎袄褂。
康南农区女盛装,以五颜六色的花氆氇制成的百折连衣裙,左右胸襟处镶以红、黄、绿、藏青、金丝绒三角形,双袖肘处镶红布,袖边镶绿布,背部镶绣有吉祥图案“公热”,裙边镶红色羊毛条,色彩艳丽、装饰性极强。除了华贵的服装,还以金、银、红珊瑚、绿松石、黄琥珀(密腊) 等作头饰、胸饰、腰饰、手饰,把全身装扮得珠光宝气,雍容华贵。木雅地区服饰,妇女以顶戴袋状帽,将帽沿一侧内叠扣于头上,上沿额伸出头额前,宽至两鬓,长约30 公分的袋状帽箭垂于脑后,然后用大红头绳或五彩头绳编发辫缠盘于帽上。男着原生白皮板羊皮袍,头戴整条狐狸帽为特点。
嘉绒地区服饰,则以女头顶披绣花头帕,是以长方形黑金丝绒底绣花头帕对折,戴于头上,额前伸出约数公分,脑后下披至后颈,宽至两鬓,然后用大红头绳或五彩头绳辫发盘于帕上,辫子套各式辫饰。外披披风,内穿锦缎上衣,下着五彩白褶裙,腰系丝织或绸质彩色花腰带,男戴金丝帽,足穿彩靴为凤彩。嘉绒地区服饰还受羌族习俗的影响,生活俗装普遍穿长衫,以蓝黑色为主,下身系围腰,腰扎宽大彩带,冬天穿羊皮褂或羊毛织成的无领服等。
康巴牧区服饰,男女老少秋冬季均以厚重的原生皮板老羊皮、羔羊皮为袍,上饰粗犷的五色布、呢料条纹或“雍宗”、日月等图案纹装饰,夏装则常以轻、薄的各色面料或自织牛羊毛呢制成的单或夹的长袍。上镶彩虹氆氇尼花边,康北一些农区还时兴针织栽羊毛的袍、裤、衣等。男戴宽沿白毡帽,女梳百辫,戴羊皮帽,耳、项、胸、腰、背、腕、手佩各种用金、银、珠玉、宝石制作镶嵌的饰品。礼仪节日盛装选料更为华贵、精美。闻名遐迩的康巴汉子的服饰,则以昌都、德格一带男装为典型,其服饰品主要有象牙发箍,金银镶边的红珊瑚大耳环,珊瑚、玛瑙、琥珀等珠宝项链,用金、银、铜精制的佛盒“嘎乌”、大镰盒等,腰际横插或斜佩长藏刀、短吊刀,手指上戴有金银并镶嵌有珊瑚等珠宝的戒指。外套藏袍以绸缎、布、毛织氆氇品等制成,边上以水獭、虎、豹等皮镶边,脚蹬藏皮靴或红黑相间的毛质氆氇尼靴,头扎一根又黑又亮的长发辫,夹以红、黑、蓝等大股丝、绒线,盘头而绕,尾端呈散状,垂落于头侧,显得扬扬洒洒,威武剽悍;着帽的或戴金毡帽,或戴狐皮帽,愈显雄姿英发,潇洒自如。着装上康巴汉子一般将藏袍下摆提升至膝盖以上,脱两袖扎于腰际,腰间除火镰等佩物外,一把横插的长刀十分耀眼,加之头上飘洒的“英雄结”,倍显剽悍、粗犷英武。
康巴女装:以昌都、德格一带为典型;其显著标志是前额顶佩戴由银和青铜铸造并镀以金,中间镶嵌红珊瑚的“梅朵”头饰,即花朵纹样装饰。相传此佩饰为格萨尔王妃珠牡所佩戴。头发编成若干粗细不同的小辫(康巴地区一般有扎108 根的习惯,而那曲的扎到120 —150 根, 安多的则可少至70 —80 根) ,上面饰以松耳石和珊瑚; 鬓角两边的头发上穿有松耳石或猫眼珠,辫子末端也穿以两股松耳石或银饰,藏袍和男子服装大体相似,显得华贵大方,婀娜多姿。总体上讲,昌都、德格服饰代表了半农半牧区的康北型,由于历史上德格土司的辖地和势力影响较广,故而这类服饰也使之流传于整个康区,尤以男子的“英雄结”和女子的“梅朵”头饰成为其典型的显著标志。
康南稻城姑娘服饰
康巴特有着装,此类着装是康巴地区特有的以实用为主的服装样式,其材料多为原生兽皮板或手工家织毛织品。质地厚实,色彩简洁,款式新韵独特,具有自然、质朴、厚重的视觉效果而别具一格。
褂,有多质地和款式,皮褂,劳动护身兼防风寒用。以整张兽皮制成,男女均穿。各地型制略有区别。大致有长皮褂:前开襟、圆领、塔肩、无袖、宽腰、摆齐膝、肩摆沿成自然毛边。男性多以熊、岩驴等厚型皮板作料,妇女多以羚羊、山羊等软皮板作料。长毪毡褂:基本形制同皮褂,不同之处是长袖。质地以综黑色毪子或薄毡为料,领袖襟摆均滚红边。亦有盛装用褂,款式不同之处是高领、无袖、统腰,以上等彩花氆氇细毪子、藏片等为料,色彩绚丽,多见于康南农区。
披风,防风寒雨雪用,质地有毡披、毪披之别。毡披:前开襟、平领。无袖敞腰。展开后呈半圆形。摆齐膝以下,领口有系带,沿肩饰黑色云纹布制花边。原白羊毛毡为底料,常见于牧区。毪披:以四方形毪子为基本形体,无领无袖,上角近领处嵌以领花、系带,下边近摆处垂有长穗,以染色细毪子为料,常见于农区。
裙,主要有两种型制。百折裙:折皱平整有序、折皱约有五十至六十不等,多则达108 道之吉祥数,长齐脚背,以各色彩花氆氇或锦缎拼缝,亦有黑色绵布、平绒等为面料的,为康南农区特有盛装。围裙:多见于嘉绒生活女装,形制为四方形裙面、前后腰各一幅,后幅大于前幅,长齐脚踝,配织花腰带,裙角有丝线绣纹,质料多为卡其、平绒等软薄型,以黑色为多,庄重大方。 三、康巴服装佩饰
服装佩饰是服饰文化中的华彩部份。如同大海中的浪涛,草原上的格桑花朵,更像天空中的片片彩霞。藏族的服装佩饰工艺品中绝大部分是以金银珠宝为主。这与藏族人的生活环境有关,艰苦的物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对精神文化,理想美的向往和宗教信仰的强烈追求。藏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游牧生活为主的民族,到了近现代,这种生活方式仍占很大的比例。正因为如此,牧民们十分重视着装的佩饰,把自己的主要财富转换为金银珠宝佩戴在身上,以便保存、迁徒。一个比较富有的牧女,着装佩饰的价值往往超过万元,以至十多万元,个别富裕者甚至达到百余万元,这是一家数代人经过艰辛积累的全部财富。每逢佳节或喜庆的日子,牧民们都喜欢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家传所有的装饰品佩戴出来。这既是对财富的炫耀,又是一种精神美的展示。
由于藏族人笃信佛教,因而装饰品的造型和图案也具有强烈的宗教象征意味。名贵而玄秘的九眼宝石、象牙佛珠、珊瑚项链、象牙圈、密蜡宝石、金护身盒,右旋海螺等,从中无不寄托着他们对神灵的祈祷、对现实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美好理想的渴望追求。这种把理想、信仰、财富、文化、审美熔为一体的服饰艺术,是藏族服装佩饰工艺的一大显著特色。
康巴地区的藏族服装佩饰工艺具有独特的地方性。如昌都的金银佩器、甘孜白玉河坡、新龙等民间所产的各类藏刀、佩饰等。从金银制品的造型变化,单元图案组织的巧妙,到制作工艺的精湛,无不显示出康巴地区能工巧匠们的娴熟技艺和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体现出了康巴服装佩饰工艺的璀灿。由于康巴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藏汉往来的枢纽地带,藏汉文化的频繁交流,使康巴服装佩饰工艺品既有着浓郁的藏族本土风格特色,又兼收并蓄了汉族工艺品的长处,风采独具。这些金银制品不仅制作巧妙,装饰精致,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特别是金银制品上所表现的富有朝气和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如日月造型、“朗久旺丹”图案、“雍宗”图符、“吉祥八宝”图案(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fa轮、胜利幢、宝瓶、金鱼) 等。这类具有深刻象征内涵的宗教图案,经过民间艺人们的匠心处理,使单纯的图案,不仅纹样构成变化丰富,装饰性浓厚,而且注入了世俗化的意味。逐渐成为藏民族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喜闻乐见的服装佩饰纹样。 康巴服饰的佩饰丰富多彩,门类齐全,款式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康巴嘉绒姑娘服饰
发式:男子发饰有披肩式长发、自然式卷发、普通式短发等。其中犹以英雄结式盘发为康巴男子独有发型。此为以黑色丝线或牛毛与发合编发辫,辫端加编红色丝线,左向缠盘于头,使红丝穗垂于额侧。盛大节日跳锅庄时,男子辫发中还加红、黄、绿等绸布,再将粗长的彩辫盘于头上,形成硕大的盘头。辫股上套象牙圈、戒形银质嵌珠发;而妇女发式,有细密多辫披于肩后,在腰身后用红色或彩色丝线束为一把扎在腰带内的多辫式。有用红丝线、毛线或五彩丝线、毛线编独辫或双辫,然后盘于头上或头帕上等。
头饰:男女皆喜用象牙圈、戒指形银质嵌珠和银质圆形式饰件为辫饰。妇女则用绿松石、琥珀、银泡等作头饰。尤以妇女头饰最为典型。
牧区妇女头饰。材质名贵,质地华丽,色彩斑澜,形式多样,有在额上或头顶处佩戴大枚琥珀或镶珠银盘,呈一点式样式。有头顶及两鬓对称佩戴嵌珠银盘,呈三角式样式。有头顶、后脑两鬓各佩戴一枚**琥珀或嵌珠银盘,呈梅花式样式。头饰中还有专门的以皮革或红呢制成宽长的垫带,上面缀满银泡、银盘花或**琥珀、红珊瑚的头饰带。这种头饰带有仅从前额经头顶、后脑及腰后戴一根头饰带的。也有再从额际两侧经双鬓、双肩于腰际戴二根头饰带,呈三根头饰带的,还有以红珊瑚珠,绿松石编串成环状帽饰的。也有以象牙、红珊瑚珠、珊瑚树、琥珀、绿松石编串成盔状帽饰的。在佩戴头饰带的同时,双鬓还悬挂红珊瑚、绿松石串珠。
康北农区妇女头饰较简略。仅用小型银盘花和少量红珊瑚、琥珀装饰。多用绿松石珠装饰双鬓细辫子。
康南农区妇女若不戴头帕或不盘发辫的,则多以细密多辫垂于身后,发辫右边编90 根,左边辫140 根,然后用獐皮条将发辫分别串编成左右两片,左片先朝头顶用右片覆盖成方形,称“扎得”,再将双鬓散发各编三根细辫。两耳角上各挂四根珊瑚枝。额前梳齐眉流海。还有将一对大枚琥珀或银盘花左右对称佩戴于头部呈双角状或头顶仅佩戴一枚琥珀或银花呈独角状。还有用银丝缠发辫,盘头时正好把银辫置于头前。耳饰:男子有环形银质大耳环。灯笼形银质嵌珊瑚大耳环。妇女耳环有金、银质环形、灯笼形嵌珠、龙头形嵌珠耳环等。项饰:妇女有金、银质、嵌珠宝的各种型制、花色的领花。
胸饰:男子用猫眼石、红珊瑚等珠宝串起的项链。铜、银质錾花镀金“呷乌”(护身盒) 。妇女有各色珠宝项链;银质项盒、银项链。此外,还喜佩戴各种护身饰物,如:道行高深的高僧大德的像章、装有祈愿文或咒语、魔符图案的方形缎制护身包;红色或**的丝、绸、毛线编织的吉祥结;被民间称为“天降铁”或“雷铁”的玄密佩饰物,经高僧活佛加持被视为具神秘咒力的念珠等。
手饰:男子皆有金银质双龙头、单龙头、麻花形手镯。有象牙手镯。妇女还有各种玉石手镯。男女皆有金银质嵌珠宝戒指。男子还有象牙板指环,各种玉石板指环。
腰饰:男子腰饰主要有火镰袋、皮包、腰盒、吊刀、长腰刀、腰带式钱包等。妇女腰饰主要有雕花银包腰带、皮包、腰盒。各式针线盒、奶桶钩、小吊刀、银链等。
背饰:妇女们的专用品,常与头饰相连,多为条形红色皮底、缎底或黑金丝绒底上从头至腰依次排列琥珀、珊瑚、银泡饰、银元、藏洋等作为装饰。在黑色的发辫上特别突出,更加强了女性柔美娟丽、婀娜多姿的线条美。
尾饰:男女服饰中最具风采的部份,多以宽大绚丽的红、黄、绿、兰绸布呢绒扎腰间后从腰后垂悬至脚下,妇女一般为单色,男子则多色,形成如同鸟尾状的装饰,在手舞足蹈之时,或微风吹拂下,女则大有轻盈飘飞如仙女升空之态,男者则如五彩缤纷的彩虹绕身,眼花缭乱,又如草原雄鹰展翅翱翔苍穹,令人心驰神往。
康巴藏族从男人到女人通身的佩饰,真可谓五彩缤纷、琳琅满目,这些斑驳陆离的服饰工艺品,观之无不使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由此也可窥见康巴藏人对美的多方面、多层次、高水准的精神追求和习俗贯制。
四、康巴各地服饰文化风采
乡城服饰:在康南的乡城、稻城、得荣一带,由于临近云南纳西族地区,其服饰也受纳西族服饰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乡城女子连衣裙被其他藏区称为风装,形成于文成公主进藏时期,由纳西族妇女穿的齐膝围裙演变而成。风装左右胸襟分别镶有红、黄、绿、藏青、黑金丝绒五块三角形布料,分别代表: 福寿、土地、先知、牲畜、财产。背部嵌一块绣有吉祥图案的“公热”,一般为绿色;下连后部有无数褶皱的十字花氆氇呢彩裙。风装用料讲究,以手织氆氇为上品,妇女头饰亦别具一格,将头发辫成上百根小辫后,横向编织成网状,再披戴在头上,两耳角上分挂四根红珊瑚枝,更加显得光彩照人,在藏区实属少见。
乡城男子服饰与整个藏区男式服饰融为一体,也用水獭、虎豹皮等包装得华贵大方,配上刀枪更显威风凛凛,刚毅雄强。稻城服饰:有自身地方的特点,女子背部从头上低垂腰肩的发辫多达百根,且投入精工制作的十字花氆氇尼裙袍,裙袍腰间皱褶达四五十条,发辫间挂上珊瑚珠,琥珀、玉石,以及金银饰品,姑娘们前额上留有一份齐眉留海短发,古色古香。
男装服饰多为原生白氆氇料作成,给人一种简洁、坦荡、清爽之感。但最具特色的当属整张狐皮栓挤而成的狐皮帽,其栓挤形式的造型十分考究,整体给人以自然、质朴之美的精神享受。
昌都德格服饰:德格人极重服饰。男装以华贵庄重为特点,头盘发,且戴红丝宽帽,耳饰金银大耳环,其上镶挂九眼石或珊瑚,身着水獭、豹皮为饰的长袖袍,手带象牙圈或金银手镯,指套缕花白金戒指,胸佩银制“嘎乌”,腰系长彩带,佩长刀,背猎枪,足蹬藏靴,更显粗犷剽悍的英姿。
女子服饰重华丽,以各色红丝线加粗长大辫,头戴象牙、蜜蜡、珊瑚,颈部佩宝石串珠,头背札佩银制的饼铃,腰挂精巧小藏刀,加佩玲珑精致的针线盒、奶钩等吊饰,加之领袖镶饰极具民族色彩的花边图案,更具女性飘逸、秀美、潇洒的风采。
白玉服饰:妇女特别重头饰,额着一颗**琥珀,中嵌一粒红珊瑚,具有鲜明的个性,显示姑娘柔美多姿、落落大方的美貌神态和康巴姑娘健美、灵秀的英姿。白玉男子服饰则集农区、牧区服饰之精华于一身,表现了康巴汉子挺拔粗犷、阳刚豪放的特点。
石渠服饰:在康巴首屈一指,男儿穿着似雄鹰展翅般宽大矮健的镶虎豹皮宽边长袍,着红色长袖衬衣,腰后饰数条彩虹般绚丽飘撒的五彩腰带,头戴圆柱形高顶红色丝蔓帽,脚蹬高筒皮靴,腰插长剑,背挎钢枪,一派男子汉儿勇健刚强、英武潇洒之态。女子着装富贵端庄,长袍喜用紫红色氆氇呢,襟边饰宽大水獭皮组嵌图案,以金丝缎条边点缀,着挑红色长水袖衬衣, 头披长辫,头、颈、胸、腰、耳、腕饰金银珠玉佩饰,服饰之豪华,作工之精细,令人叹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