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古代通讯方式的诗句
关于古代通讯方式的诗句 1描写古人怎么通信的诗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白花煞;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瑟瑟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它年我欲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苏幕遮·范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蝶恋花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古诗词中的”秋”古诗词是我国文坛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在当时大放异彩,就是在现在也依然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因其具有短小精悍易记易诵的特点而广为流传,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爱文为文之人。
就其价值,评论家早就有“诗言志”一说,“志”即诗人的思想、追求、情趣,此乃诗之灵魂,吟诗填词均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的心志,只是表达方式因人而异罢了。纵观文坛,“眼望苍穹,右手按胸”式的抒情为数甚少,大概是文人较钟情于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吧,诗人词家大多擅长借助各种丰富的意象来映射自己的心情及思想,故而赏析作品多由意象入手。
在诸多的意象当中,“秋”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笔者撷取了一些饱含“秋”意的名章佳句,试图从表达效果入手来探求“秋”之意蕴。
今天,人们往往以“金色”缀之于“秋”,它给予人的往往是丰收的企盼。但在古文人眼里,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有的只是秋风的萧瑟、草木的枯败,一片肃杀的景象。
所以当他们需要表达悲伤的心情时往往就会借助“秋”这一透着凉意的意象。一、伤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离愁别恨,自古就是诗人词家难以割舍的情怀,因而也是他们常咏的对象。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以上两例都是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了两幅秋江离别图。
二、叹时多愁善感似乎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易逝的感叹。如: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
(史达祖《玉蝴蝶》)草木凋零,落叶归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凄凉顿生。三、思乡漂泊异乡的游子,“离愁渐远渐无穷。”
家是他们永远的牵挂。“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即是最直白的诉说。还有马致远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它借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酸楚啊!又如: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三湘秋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卢纶《晚次鄂州》)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秋入乡心愁割肠,以上五例均是以秋色来托引乡愁,是悲秋思乡望归的典范。
四、怀人“睹物”易惹人相思,而古人“目秋”也常常撩拨起对亲故或所敬仰之人的怀恋。如: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赵孟《岳鄂王墓》)亲友离去之后,形单影只,相伴的唯有落寞与孤寂,加之现于眼前的又是荒凉的秋景,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贾谊、岳飞本是人臣之楷模,却落得个遭贬、被杀的下场,诗人蕴凭吊之情于秋景,深沉而悲凉,字里行间溢出作者无比的痛苦感、。
2古人通信方式的古代诗歌名句
从古诗看古代交通 探究人:周率 探究古诗及内容: 课内: 1、《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春望》 杜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山路回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6、《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7、《采薇》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8、《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9、《早发白帝城》 白居易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12、《渔家傲》 李清照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3、《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4、《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课外: 1、《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从古诗看古代交通 探究人:周率 探究古诗及内容: 课内: 1、《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春望》 杜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山路回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6、《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7、《采薇》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8、《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9、《早发白帝城》 白居易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12、《渔家傲》 李清照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3、《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4、《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课外: 1、《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老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分析: 以上大多数为送别、乡愁诗。
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通讯也很落后。可用的交通工具只有两种,一种是马,一种是船。
这落后的交通设施和道路打不发达就造成了思乡和“家书抵万金”的情况。看来,交通的落后是制约古代封建王朝发展的主要原因。
3有关古代通信的诗或诗歌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陶渊明《饮酒》
③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南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⑨行道迟迟,载渴栽饥。——《诗经•采薇》
⑩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明•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1《蜀道难》:李白在诗中描绘了古代的道路——栈道。栈道又名阁道,是古代人为了生活及战争的需要而修建的。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可见当时的交通是多么的不方便。
2《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骊山,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从这首诗来看,唐代使用的交通工具有马,其交通设施是驿站。民间通信主要靠专使骑着驿马,一站一站送达。
3《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从汉代以来,阳关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古代陆路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
4《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晁监(衡),即阿倍仲麻吕,随遣唐使入唐。仕于唐,并受玄宗皇帝重用。与李白,王维等交往颇深。753年,回国途中,遇狂风暴雨阻挡,重返唐,死于长安。虽然唐代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巨大进步(如船体比前加大,结构更加坚固,指南针、牵星术、航海图以及季风助航普遍应用),航海活动进人了繁荣时期,但海上的风浪还是阻挡了晁监回国的路。
4从诗歌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通讯方式有哪些
在远古时候,我国使用击鼓传递信息,最早当在原始社会250末期。
到西周时候,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邮驿通信逐渐完备起来。
三国时期,曹魏在邮驿史上最大的建树是制定《邮驿令》。 隋唐邮传事业发达的标志之一是驿的数量的增多。
我国元朝时期,邮驿又有了很大发展。 清代 邮驿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邮”和“驿”的合并。
清朝中叶以后,随着近代邮政的建立,古老的邮驿制度就逐渐被淘汰了。 具体如下: 1烽火传军情:“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2鸿雁传书:《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 3鱼传尺素: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4青鸟传书:上古奇书《山海经》。 5黄耳传书:苏轼《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诗:“寄食方将依白足,附书未免烦黄耳。”
6飞鸽传书: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
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 7风筝通信:韩信向汉王刘邦建议用绢帛竹木制作大型风筝。
8竹筒传书:竹筒传书的故事,得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0年)说起,那年十一月,南方各地纷纷发生叛乱,为了平定叛乱,稳定江山,隋文帝紧急下诏,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前去讨伐。
5古代的通信方式
鸿雁传书、鱼传尺素、青鸟传书、黄耳传书、飞鸽传书、风筝通信、竹筒传书、灯塔、通信塔。
在远古时候,我国使用击鼓传递信息,最早当在原始社会250末期。 到西周时候,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邮驿通信逐渐完备起来。 三国时期,曹魏在邮驿史上最大的建树是制定《邮驿令》。
隋唐邮传事业发达的标志之一是驿的数量的增多。 我国元朝时期,邮驿又有了很大发展。 清代 邮驿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邮”和“驿”的合并。 清朝中叶以后,随着近代邮政的建立,古老的邮驿制度就逐渐被淘汰了。
扩展资料:
灯塔起源于古埃及的信号烽火。
世界上最早的灯塔建于公元前7世纪,位于达尼尔海峡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钟楼矗立着。那时人们在灯塔里燃烧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奉国王托来美二世菲莱戴尔夫之命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对面的法罗斯岛上修筑灯塔,高达85米,日夜燃烧木材,以火焰和烟柱作为助航的标志。
法罗斯灯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1302年毁于地震。9世纪初,法国在吉伦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灯塔,至今已两次重建,现存的建于1611年。
——古代通信
6古代有哪些通信方式
古代通讯方法有:烽火传军情、鸿雁传书、鱼传尺素、青鸟传书、黄耳传书、飞鸽传书、风筝通信、竹筒传书、灯塔等。
下面就具体介绍几种通信方法:
1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2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但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血和泪写下了一封思念夫君、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书信,让鸿雁捎去。
3飞鸽传书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譬如在公元1128年,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张浚来到军营后,竟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他非常惊奇,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集到眼前。曲端闻言,立即把自己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递给张浚,请他随便点看哪一军。张浚指着花名册说:“我要在这里看看你的第一军。”曲端领命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鸽子,顷刻间,第一军全体将士全副武装,飞速赶到。张浚大为震惊,又说:“我要看你全部的军队。”曲端又开笼放出四只鸽子,很快,其余的四军也火速赶到。面对整齐地集合在眼前的部队,张浚大喜,对曲端更是一番夸奖。其实,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都是训练有素的信鸽,它们身上早就被绑上了调兵的文书,一旦从笼中放出,立即飞到指点的地点,把调兵的文书送到相应的部队手中。
7古代有哪些通信方式(至少3种)
1、烽火
烽火,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唐宋称作烽火台,明代则一般称作烟墩或墩台。烽火台一般相距十来里左右,守台士兵发现敌人来犯时,立即于台上燃起烽火,邻台见到后依样随之,这样敌情便可迅速传递到军事中枢部门。烽火是一种简单而且快速的通讯方式,很适合平原或山区一带应用,抗日战争时期,乡亲们为了防止鬼子偷袭,在山顶放置消息树,看到敌人后就放倒以警示周边的百姓。这一点正是借鉴了烽火的作用吧。
2、飞鸽
飞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鸽,所谓的飞鸽传书就是古人利用飞鸽识主和恋家的特点,再加上信鸽超长的飞行能力和惊人的记忆力,从而把一些重要的信件或情报绑在鸽子腿上,让信鸽来互相传递的一种便捷通讯方式。
据《山海经》记载:西王母的身边有三只青鸟,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给人间播撒幸福和快乐。传说西王母曾给汉武帝刘彻写过信,当时就是派青鸟把信送到汉武帝的手中。后人便利用鸿雁这种鸟进行相互之间的联络,逐渐就演变成了飞鸽传书。
3、驿卒
驿卒是古代传递政府公文的人,一般又称为“邮子”、“驿夫”,也就是现代的邮差。一旦遇上公文上有“马上飞递”字样时,就是八百里加急文书,这个是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驿卒要骑快马,以每天四百到八百里的速度进行传递,保证急件安全快速到达目的地。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43134,为方便四下里联系,古代西周时已经产生了邮驿传命的制度。唐朝时“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到清代驿站制度更加完备,全国驿、站、塘、台计为1785处,驿道四通八达,从京师通到各边远地区。驿卒也为古代通讯事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苏武被“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典出《汉书·苏武传》,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扣押后安排放羊,一放10多年。昭帝即位后派汉使来匈奴,希望放了苏武。单于说苏武死了。汉使知道苏武没死,便诈说,天子在上林苑射到一只大雁,腿上系封信写着苏武没死。单于一看瞒不过去,只好把苏武放了。
5、竹筒顺水而下
隋文帝年间南方叛乱,史万岁孤军深入剿匪,那时没有快递公司,只好把战报放进竹筒里顺水而下。据说“邮筒”就是这么来的,当然这有些牵强附会。
8古代的通信方式
一、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二、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凶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凶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凶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三、鱼传尺素
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显然,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而只是结成双鲤之形的尺素罢了。
四、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五、黄耳传书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风筝通信
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七、竹筒传书
参考资料:
1描写灯光的诗句
描写灯光的诗句有:
1、灯光散远近,月彩静高深。出自唐代杜甫的《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得心字》。描写初夜之景,日暝灯起、更深月出。
2、游人多昼日,明月让灯光。出自唐代王维的《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酺宴应制》。表现繁华热闹,夜晚时分,月亮的光华都被灯光盖过了。
3、赖君年来屏鲜腴,百千灯光同一如。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黄鲁直赤目》
4、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出自宋代苏辙的《夜坐》。
2关于灯光的古诗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诗词注释 注释:风吹古木晴天雨①ؤ月照平沙夏夜霜② 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②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七律《江楼夕望招客》作于杭州刺史任内这两句是说,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白似霜写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逼真、传神“晴天雨”、“夏夜霜”比喻新奇,措词独特,意境高妙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一句高妙之处在于: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全诗一“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灯火阑珊,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清新宜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视线由远及近,而一切景物又都笼罩于“夕”字之中赏析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这首诗是当时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这是一首格律工稳的七律,以描写景色和赏景的感受为中心描写景色的层次极为分明,犹如讲究透视法的水粉画一般首二句突出了登高夕望的气势,重点写山水,山连水,水接天,延绵雄阔颔联从俯瞰的角度,写夜色中的光和亮;万家灯火与一道星河交相辉映,装点了钱塘的景色星河一句,诗人画出了水中倒影,更增添了几分澄澈清新的感觉颈联两句开始夹杂感官的错觉,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风月:风吹树叶之声颇似沙沙秋雨,月照平沙疑是洁白如霜同时,诗人又在字面上提醒读者,此时正值暑“夏”“晴”夜,强调秋凉的感觉不过是一种消暑的手段,于是,很自然地引出末二句主宾夜饮的对话,扣住了“招客”的题意如果把此诗比作一幅江楼夕望的画图,那么,诗的构思则是作画的顺序诗人从远眺起笔,粗线条地勾勒余杭的山水,进而环顾杭城的灯光并由与灯影相辉的星河,自然收到江楼所在的湖水之上,从而慢慢将笔从旷远的天际转向楼阁四围的描写,再从风声月色见出消暑的人物形象,景色由远而近,而感觉则愈来愈细,真可谓“坐驰可以役万景”,既有眼力,又有笔力此诗的两联中,“灯火万家”一联对得极美,散落的万家灯火,与一道银河映入水中,恰好是前面“海天”与“山势”从傍晚到夜间的变化,给人一种神奇的梦幻之感,颇得后人的赞赏宋人黄庭坚《登快阁》诗中的名句“澄江一道月分明”,似乎亦受到白氏此诗的影响诗中描写了杭州东面山川的形势和杭州美丽的夜景,气势雄伟,境界开阔在炎热的夏天的黄昏,诗人登上望海楼向东远望,天海一片苍茫的景象;钱塘江和江两岸的山势“阔复长”诗人写夜景是从光和声两个角度写的:灯火、银河、月光从光,夏风从声,因此绘声绘色、灿烂夺目,末句以“招客”作结,紧扣题目
3描写灯光的诗词句有哪些描写灯光的诗词句有:
1、唐·白居易 《琵琶行》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2、唐·李商隐 《无题》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3、清·纳兰性德 《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宋·李清照 《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5、唐·韦庄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4描写灯火古诗句关于灯火的诗句
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2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
3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4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白居易《正月十五日夜月》
5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李绅《宿扬州》
6荧荧灯火临书卷,续续蛙声入桂林。——陈藻《桂堂秋夜》
7七夕星河,中秋院落,上元灯火。——朱彝尊《红娘子·袖薄吹香过》
8旧街灯火元宵近,无复遨头夜市穿。——方回《赵宾旸唐师善见和涌金城望次韵五首·胪唱曾叨殿上传》
9城市哄灯火,强作元夕天。——方回《正月初四后十余日病嗽不能出杂书十首·江皋残雪霁》
10上元灯火中秋月,但苦人心不肯晴。——方回《中秋雨》
5关于灯的唯美诗句,有哪些美丽的灯火1、埋下一座城,关了所有灯。
2、人生是无止境的旅途,我们没停下自己的脚步,已经忘了身在何处。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自己的出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知足,我们都在梦中解脱清醒的苦,流浪在灯火阑珊处。
3、回望灯如旧,浅握双手。
4、夜微凉,灯微暗,暧昧散尽,笙歌婉转。
5、愿梦想是大地之灯,祝福是最长的河。
6、这灯火通明的盛世,不知哪一日就要与我们话别。
7、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8、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9、岁月从来不是白白过去的,总会有那样的时刻让你无法摆脱忧伤,就像诗人所说的那样,所有的灯都黯了,所有的角色还给面具。不过,回过头的时候,还是会发现最想要的就在自己的身后。
10、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这就是我想要的最好生活。岁月无痕,流年沧桑。在岁月的长河里,人需要的是一盏灯塔,引你前行,以免在原地徘徊,走过了,就懂得了。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精彩的比赛,所以,再苦,也学会坚持;再烦,也别忘记微笑。
11、其实很多时候,人无法改变命运,就像路边的花灯一样力量薄弱,只能无奈地被流水推着走,流到哪儿是哪儿。与其难过,不如顺其自然,静观两岸风光。
12、我恨生前未积缘,古佛青灯度流年。
13、宫灯夜明昙华正盛,共饮逍遥一世悠然。
14、花开本无岸,魂落忘川犹在川。醉里不知烟波浩,梦中依稀灯火寒。花叶千年不相见,缘尽缘生舞翩迁,花不解语花颔首,佛渡我心佛空叹。
15、离别时一定要像以往那样离开教室,关灯关窗,顺路买根冰棍,假装成还会再见的样子。
6有关灯光的诗句有哪些就中有个风流,暗向灯光底。——宋 柳永《金蕉叶·厌厌夜饮平阳第》
守岁山房知迥绝缘,灯光香灺共萧然。——唐 戴叔伦《二灵寺守岁》
灯光耿方寂,虫思隐馀清。——唐 姚系《杨参军庄送宇文邈》道
游人多昼日,明月让灯光。——唐 王维《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酺宴应制》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唐王维《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
灯光恰似月,人面并如春。 ——唐 高瑾《上元夜效小庾体》
灯光散远近,月彩静高深。——唐 杜甫《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专杜使君江楼宴,得心字》
明半灭,灯光夜夜多如月。——宋 李之仪《千秋岁·休嗟磨折》属
此声肠断非今日,香灺灯光奈尔何。—— 唐 李商隐《闻歌》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 ——宋 汪元量《传言玉女 钱塘元夕》
7描写灯光的诗词句有哪些杂咏 灯(南北朝·谢朓)
发翠斜溪里。蓄宝宕山峰。
抽茎类仙掌。衔光似烛龙。
飞蛾再三绕。轻花四五重。
孤对相思夕。空照舞衣缝。
秋灯(唐·王建)
向壁暖悠悠,罗帏寒寂寂。
斜照碧山图,松间一片石。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观灯(唐·张萧远)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
歌钟喧夜更漏暗,罗绮满街尘土香。
星宿别从天畔出,莲花不向水中芳。
宝钗骤马多遗落,依旧明朝在路傍。
咏灯(唐·李昪)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灯(唐·郑谷)
雨向莎阶滴未休,冷光孤恨雨悠悠。
船中闻雁洞庭宿,床下有蛩长信秋。
背照翠帘新洒别,不挑红烬正含愁。
萧骚寒竹南窗静,一局闲棋为尔留。
咏灯(唐·韩偓)
高在酒楼明锦幕,远随渔艇泊烟江。
古来幽怨皆销骨,休向长门背雨窗。
灯光谣(宋·李新)
梦过漆园胡蝶入,月落松窗烟雾湿。
晓凉却恐老儿寒,惊起薪床穿破褶。
土壁萧条室如水,贷粟何人借甘旨。
金莲驾象得得来,华灯一滴祥光开。
彩晕收还香火寂,门外尘空镜天碧。
桂树残花苍影沉,玉娥扫彻云中魄。
8谁有描述城市灯光夜景的诗句1 望庚星昴宿,荧荧照室,祥烟瑞霭,郁郁充闾。——《沁园春·萱草阑干》无名氏
2 华灯初上,火树银花,街市如昼,流光溢彩,红灯酒绿,光怪陆离,霓虹闪烁,红男绿女。
3 默默肃立的路灯,像等待检阅的哨兵,站姿笔挺,瞪着炯炯有神的眼睛,时刻守护着这城市的安宁。一排排、一行行路灯不断向远方延伸,汇聚成了一支支流光溢彩的河流,偶尔有汽车疾驰而去,也是一尾尾鱼儿在河里游动。
4 城市的夜,何等迷人。灯红酒绿,斑离繁华。
5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6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王建《江馆》
7 “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秦观《南歌子》
8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王安石《渔家傲
9 在我们眼前,是一片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五彩之光,是一片璀璨的灯的海洋,分不清哪里是天上的星星,哪里是人间的灯火,抑或是天上的星星跌入了人间,人间的灯火也开放在星空。
10 夜晚的蓉城处处灯火辉煌、交相辉映。往来穿梭的车辆,高高耸立的路灯,富丽堂皇的商场,熙熙攘攘的人群把这个城市装扮得分外的妖娆和美丽,好一个不夜锦官城!
11 如果天气晴好,天上的星,地上的灯,交相辉映,相互交融,极目远眺,分不清哪个是星,哪个是灯。
1 关于灯光美丽的诗句
关于灯光美丽的诗句 1关于灯的唯美诗句,有哪些美丽的灯火
1、埋下一座城,关了所有灯。
2、人生是无止境的旅途,我们没停下自己的脚步,已经忘了身在何处。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自己的出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知足,我们都在梦中解脱清醒的苦,流浪在灯火阑珊处。
3、回望灯如旧,浅握双手。
4、夜微凉,灯微暗,暧昧散尽,笙歌婉转。
5、愿梦想是大地之灯,祝福是最长的河。
6、这灯火通明的盛世,不知哪一日就要与我们话别。
7、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8、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9、岁月从来不是白白过去的,总会有那样的时刻让你无法摆脱忧伤,就像诗人所说的那样,所有的灯都黯了,所有的角色还给面具。不过,回过头的时候,还是会发现最想要的就在自己的身后。
10、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这就是我想要的最好生活。岁月无痕,流年沧桑。在岁月的长河里,人需要的是一盏灯塔,引你前行,以免在原地徘徊,走过了,就懂得了。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精彩的比赛,所以,再苦,也学会坚持;再烦,也别忘记微笑。
11、其实很多时候,人无法改变命运,就像路边的花灯一样力量薄弱,只能无奈地被流水推着走,流到哪儿是哪儿。与其难过,不如顺其自然,静观两岸风光。
12、我恨生前未积缘,古佛青灯度流年。
13、宫灯夜明昙华正盛,共饮逍遥一世悠然。
14、花开本无岸,魂落忘川犹在川。醉里不知烟波浩,梦中依稀灯火寒。花叶千年不相见,缘尽缘生舞翩迁,花不解语花颔首,佛渡我心佛空叹。
15、离别时一定要像以往那样离开教室,关灯关窗,顺路买根冰棍,假装成还会再见的样子。
2关于灯光的古诗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诗词注释 注释:风吹古木晴天雨①ؤ月照平沙夏夜霜② 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②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七律《江楼夕望招客》作于杭州刺史任内这两句是说,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白似霜写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逼真、传神“晴天雨”、“夏夜霜”比喻新奇,措词独特,意境高妙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一句高妙之处在于: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全诗一“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灯火阑珊,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清新宜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视线由远及近,而一切景物又都笼罩于“夕”字之中赏析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这首诗是当时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这是一首格律工稳的七律,以描写景色和赏景的感受为中心描写景色的层次极为分明,犹如讲究透视法的水粉画一般首二句突出了登高夕望的气势,重点写山水,山连水,水接天,延绵雄阔颔联从俯瞰的角度,写夜色中的光和亮;万家灯火与一道星河交相辉映,装点了钱塘的景色星河一句,诗人画出了水中倒影,更增添了几分澄澈清新的感觉颈联两句开始夹杂感官的错觉,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风月:风吹树叶之声颇似沙沙秋雨,月照平沙疑是洁白如霜同时,诗人又在字面上提醒读者,此时正值暑“夏”“晴”夜,强调秋凉的感觉不过是一种消暑的手段,于是,很自然地引出末二句主宾夜饮的对话,扣住了“招客”的题意如果把此诗比作一幅江楼夕望的画图,那么,诗的构思则是作画的顺序诗人从远眺起笔,粗线条地勾勒余杭的山水,进而环顾杭城的灯光并由与灯影相辉的星河,自然收到江楼所在的湖水之上,从而慢慢将笔从旷远的天际转向楼阁四围的描写,再从风声月色见出消暑的人物形象,景色由远而近,而感觉则愈来愈细,真可谓“坐驰可以役万景”,既有眼力,又有笔力此诗的两联中,“灯火万家”一联对得极美,散落的万家灯火,与一道银河映入水中,恰好是前面“海天”与“山势”从傍晚到夜间的变化,给人一种神奇的梦幻之感,颇得后人的赞赏宋人黄庭坚《登快阁》诗中的名句“澄江一道月分明”,似乎亦受到白氏此诗的影响诗中描写了杭州东面山川的形势和杭州美丽的夜景,气势雄伟,境界开阔在炎热的夏天的黄昏,诗人登上望海楼向东远望,天海一片苍茫的景象;钱塘江和江两岸的山势“阔复长”诗人写夜景是从光和声两个角度写的:灯火、银河、月光从光,夏风从声,因此绘声绘色、灿烂夺目,末句以“招客”作结,紧扣题目
3谁有描述城市灯光夜景的诗句
1 望庚星昴宿,荧荧照室,祥烟瑞霭,郁郁充闾。——《沁园春·萱草阑干》无名氏
2 华灯初上,火树银花,街市如昼,流光溢彩,红灯酒绿,光怪陆离,霓虹闪烁,红男绿女。
3 默默肃立的路灯,像等待检阅的哨兵,站姿笔挺,瞪着炯炯有神的眼睛,时刻守护着这城市的安宁。一排排、一行行路灯不断向远方延伸,汇聚成了一支支流光溢彩的河流,偶尔有汽车疾驰而去,也是一尾尾鱼儿在河里游动。
4 城市的夜,何等迷人。灯红酒绿,斑离繁华。
5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6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王建《江馆》
7 “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秦观《南歌子》
8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王安石《渔家傲
9 在我们眼前,是一片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五彩之光,是一片璀璨的灯的海洋,分不清哪里是天上的星星,哪里是人间的灯火,抑或是天上的星星跌入了人间,人间的灯火也开放在星空。
10 夜晚的蓉城处处灯火辉煌、交相辉映。往来穿梭的车辆,高高耸立的路灯,富丽堂皇的商场,熙熙攘攘的人群把这个城市装扮得分外的妖娆和美丽,好一个不夜锦官城!
11 如果天气晴好,天上的星,地上的灯,交相辉映,相互交融,极目远眺,分不清哪个是星,哪个是灯。
4描述灯光的诗句
同张将蓟门观灯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
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十五夜观灯
年代:唐 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名霎,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咏灯
年代:唐 作者:李昪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5漂亮布置舞台灯光的诗句
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又名《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