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在古代有一部分是中国领土?

韩国在古代有一部分是中国领土?,第1张

现代韩国人(朝鲜人)的祖先是半岛南边的三韩部落。三韩部落发展的国家有百济和新罗,领土只占据半岛南部。百济和新罗同时代的高句丽是大陆民族高句丽族建立的国家,高句丽国名来源于大汉朝辖下的高句丽县;那时的半岛北部是汉朝的领土,高句丽国是汉的属国。高句丽国的国土是在西晋后才接收了西晋在半岛北部的领土,从此成了半岛北部的主人;此时高句丽已进入王朝的后期。最后高句丽被大唐所灭,半岛北部领土被唐接收。当然隋朝曾三次征高句丽,不过没成功。半岛北边从来都是大陆民族的领土。不管是商朝人,燕国人,秦朝人,汉朝人,西晋人,高句丽人,唐朝人,渤海人,契丹人都是大陆民族,并都曾拥有过半岛北部领土,上下有2000多年。韩国人(朝鲜人)真正拥有半岛北部领土是在契丹之后,也就是王建建立的高丽王国后才占有半岛北部领土。

然而现代韩国人(朝鲜人)只把高句丽人看成他们祖先,为什么其他的拥有过半岛北部领土的商朝人,燕国人,秦朝人,汉朝人,西晋人,唐朝人,渤海人,契丹人,他们却不认祖?因为高句丽人已经消失在其他民族中,他们说高句丽人是他们祖先,更好赖帐!!另外,韩国人(朝鲜人)的祖先新罗人王建在高句丽灭亡200多年后建立了高丽王朝,取代新罗。而灭亡的高句丽在唐书上被称为高丽。但是王建本人不是高句丽人后代,韩国史书说他用高丽的国号是想把他的王国建成高句丽那样的强国。就是这个王氏高丽使韩国人(朝鲜人)自认为高丽民族。这就是三韩人成了高丽人的经过。但是这个高丽民族和高句丽民族根本是两个不同的民族。但是韩国人(朝鲜人)有意把他们的高丽和高句丽扯在一起,这种历史观才使他们如此顽固!

真正的高句丽王国是由大陆民族构成,贵族阶层是高句丽族,而高句丽族在唐灭高句丽后绝大部份被移民到大唐的中原。

中国史书的朝鲜是指商朝人萁子建的朝鲜国,后来燕国人卫满取代了萁子后人,建卫满朝鲜国。而韩国人(朝鲜人)在14世纪李氏朝鲜之前从没建立过国号朝鲜的国家。但中国史书在14世纪李氏朝鲜之前就记录过大陆民族建的朝鲜国。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国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这就是三韩人成了朝鲜的来历!

三韩人在20世纪以前,因为国家的弱小,大陆王朝文化先进历史悠久。而且三韩人精英都受中华文化的教育,所以把中国史书中的萁子朝鲜国看成他们的祖先,从而把自己的夷的出身抹掉。中国皇帝对于这样的“亲戚”当然也乐于接受。这种历史观误导了两国。

三韩人脱离日本人统治后,民族主义兴起,他们为了摆脱历史文化与中国王朝的联系,竟编造了5000年的文明,并把萁子朝鲜国看成他们的历史和国家。

由于大多数中国人对萁子卫满朝鲜,三韩,高句丽,新罗,百济,高丽,李氏朝鲜之间的关系不清楚。也许是因为《大唐英烈传》的影响,很多都知道高丽(其实是高句丽);但他们误认为高丽(高句丽)人就是现在的韩国人(朝鲜人)。三韩人利用了这种误会,并把这种误会作为历史教育他们的学生。因为他们要让自己的后代知道韩国人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之一,有6000年历史,从古到今都是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主人。正因为他们想证明自己是中国东北的主人,所以死拉着高句丽不放。现在韩国学者又把手伸向了商朝人,东夷人。呵呵,看他们玩什么花样!!

韩国学者很清楚高句丽和韩国没有历史的传承。但以民族主义为荣的韩国学界绝不会认错的。他们的梦就是打造没有自虐的光辉的独立的强大的“历史”。为了这个历史,他们可以否认一却!

韩国地理环境:

其疆域有今山西省的东南部和河南省中部。全境把周包住,西和秦、魏交界,南和楚相接,东南和郑交界,东和宋相交。

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于前230年覆亡。

扩展资料: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

韩国起源: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郑州)。前325年魏惠王与韩宣惠王(韩威侯)在巫沙会面,并尊为王。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所在地设置颍川郡。

-韩国

秦国时候的韩,是战国七雄之一

齐、楚、燕、韩、赵、魏、秦

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1、齐国:首都临淄,国土范围在山东东北、河北的一部分。

2、楚国:首都鄢郢,国土范围在湖北荆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一带,后发展至江苏、重庆、广西等地。

3、燕国:首都蓟,国土范围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的一部分。

4、韩国:首都新郑,国土范围在今河南新郑河南、山西一部分。

5、魏国:首都大梁,国土范围在今河南开封陕西、河南一带,极盛时地跨陕、豫、冀、晋、鲁、宛六省。

6、赵国:首都邯郸,国土范围在河北邯郸山西、内蒙古、河北的一部分。

7、秦国:首都咸阳,国土范围在陕西咸阳陕西、甘肃、后发展至四川、重庆一带。

  韩国国名取自民族名称。历史上,朝鲜半岛中南部曾是原韩族定居之地,李韩末期,改王称帝,换国号为大韩帝国。

  东夷迁韩

  我国史籍称古朝鲜人为“东夷”,意即“东边的弓箭手。他们散布于满洲地区、中国东部沿海、长江以北和韩半岛(朝鲜半岛)。东夷人中有一个神话,说传说的立国者檀君系天上下凡的父亲和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这样的部落在古代我国南方有许多)的女子所生。据说他于公元前2233年开始统治,他的后代在朝鲜“黎明宁静之国”、“朝日鲜明之国”执政达一千余年。当周朝伐殷时,东夷人逐渐移向满洲和韩半岛(朝鲜半岛),在中国的战国时代,黄海西岸的东夷同周朝人发生冲突。这导致他们大部向满洲南部和朝鲜半岛迁移。

  “韩”与“朝鲜”

  作为一个政权的称号,传说中周之前的檀君朝鲜、周时的箕氏(箕子所建,为殷商的后人)朝鲜和秦汉间的卫氏(汉移民卫满所建)朝鲜其疆域都位於大同江之北,而大同江正是中国和韩半岛的传统疆界(直到朱元璋时才将这一界限撤退到鸭绿江),但在汉武帝出兵东北灭掉卫氏朝鲜之后,“朝鲜”一名便从历史上消失,后来韩半岛上出现的政权在李氏朝鲜之前再也没有用“朝鲜”作过国号,朝鲜只是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地理名词被偶尔提及,并且是用来表示位於中国之内的一个边疆地区。我国明朝初年,高丽国的大将李成桂在篡权后为讨好朱元璋而起用“朝鲜”这个国号,“朝鲜”本来与韩半岛的关系并不大。

  现在看看“韩”的由来,前面说过,东夷大约在我国战国时期大部迁往满洲南部和韩半岛,东夷还有其他一些部落,即居住在满洲地区的徙貊和居住在韩半岛上的韩族人,他们都属于通古斯族,语言上属阿尔泰语系。根据我国史书《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记载,当时半岛上的韩主要分为马、辰、弁三种,马韩有54国10余万户,辰韩、弁韩各有12国,共约四、五万户。马韩的一部——百济、弁韩的一部——新罗在韩族兼并战争脱颖而出,成为两个大国,新罗后又联合唐朝灭掉百济、高句丽,第一次统一了韩半岛;新罗衰微后,半岛进入三国时代,其中的后高丽再次统一韩半岛, 建立了王氏高丽,再后来,便是李成桂建立的李氏朝鲜,已如前述。从这一历程可以看出,韩 国的“韩”出自半岛的土著韩族,古代的“三韩”是其代表。在朝鲜分裂之前,朝鲜其实已经叫做韩(抗战时在中国的流亡政府就称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这是朝鲜的最后一位君主李熙在被 日本吞并之前改的国号。而此前朝鲜历史上从未以韩作过国号,那么改国号的根据何在呢?

  “韩国”的由来

  如此看来,在东夷迁韩以前,韩这个名称本来与韩半岛的关系并不大;在周朝时,韩则是半岛上的土著,现在的朝鲜(或称韩)民族主要是以半岛南部的韩人为 主体,融合了汉人、徙貊人、朝鲜人、夫余人、高句丽人、女真人等形成的,此“韩族”只是借用了古代东夷一部的名字而已。

  大家知道,春秋时有一个韩国,位列五爵第二等——侯爵,虽然是周室近亲,但国家太小,不久韩国便被晋国灭掉,其统治者进入晋国继续做贵族,《诗经·韩奕》中说:“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由此可以知道,周天子只是封了一个宗室到韩城,但其地的人民则大部是异族正与燕国、巴国等的情形类似。其中的追和貊即为前述的韩族人和徙貊人,而作为东夷之一的这个韩是在不断迁移着的,被晋国吞并的那个韩只是其留在中原的一支。(后来三家分晋,韩国才得以复国,这是题外话。)金庠基在《韩徙貊移动考 》中,根据《诗经·韩奕》篇和王符的《潜夫论》等文献的研究,详细考察了古韩族人的移动,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岐周之西向陕西韩城迁移; 第二个阶段从那里移到河北固城一带;第三个阶段再从那里朝韩半岛一带移动。 因此,半岛的韩和中原的韩其实是同源的,都出自韩城。而韩城之 “韩”恰恰来自韩族人之“韩”,

  可见,韩国国名取子韩族族名,而韩族是东夷的一个部落,所谓“夷”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对于边民的统称,所谓东夷、西狄、北戎、南蛮。朝鲜半岛上的“韩族人”与我国历史上的韩国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此看来,韩国的历史值得商榷。

中国古代史中,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中原地区晋三分为韩、赵、魏三家。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商后的西周时期,周朝实行分封制,大封诸侯。周成王时,周公旦摄政,平息了商纣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乱。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于韩,国在燕国之西,即今山西河津县东北。这就是中原的韩国,也就是后来有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故国。韩国的先人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受封于韩原(今山西河津县东北)。春秋末年,韩贞子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由于北方山戎族的侵扰,韩国不断南迁。公元前416年(周威烈王十年,韩武子九年),韩武子将国都迁至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西)。 韩侯势大,与赵、魏三家晋国大夫分晋,至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赵、韩、魏被承认为诸侯。韩景侯时迁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 韩国于战国时一度空前强盛,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375年(周烈王元年,韩哀侯二年),韩国灭掉郑国,迁都于新郑(今河南新郑市)。 战国后期,韩国衰落。公元前273年(秦昭王三十四年),秦国抢占了魏国,韩国的上庸地方(今湖北竹汕县西南一带),在那里设置郡县,从南阳迁“免臣”(免死之罪臣)前往定居。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秦国灭掉韩国,韩哀侯的后裔平氏被从平邑迁至下邑。 注:现在韩国与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无任何干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9420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5
下一篇2023-09-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