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拼音:hé, hè, huó ,huò ,hú ,huo,hàn
部首:口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五笔86:TKG
五笔98:TKG
仓颉:HDR
笔顺编号:31234251
四角号码:269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48C[1]
[编辑本段]基本字义
A: 发音:hé
(1)平稳,和缓
(2)协调,关系好,均衡
(3)和解,媾和
(4)不分胜负,如和棋
(5)数字之间相加的结果,也叫和数
(6)整个儿地,如和衣而睡
(7)日本民族与服装,如和服,大和民族
(8)跟,如和你商量
(9)介词,表示相关、比较,如和他比
(10)并列,如理论和实践
(11)或者,如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有提高
(12)古代的姓氏之一
(13)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14)连词,跟,同:我和老师打球。
B:发音:huó
混合,如和面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面。和泥。
c:发音:hè
(1)响应,如曲高和寡。
(2)回应他人的诗歌,和诗一首。
(3)姓氏之一,和姓。
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和诗。
D:发音:hú
麻将用语,成功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E:发音:huò
(1)混合粉状或液状物
(2)次数,多洗几和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和水。
F:发音:huo
用于词语“暖和”、“软和”。
G:发音:hàn
在台湾地区国语中,“和”字作为连词使用时,在日常口语中读作hàn,但正式读音中读hé。(源自老北京口语,不过在大陆已基本绝迹。)
和 hè
〈动〉
(1) 应和;跟着唱 [join in (the singing)]
荆轲和而歌。——《战国策·燕策》
拊石而和之。——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当哭相和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唱和;曲高和寡;和歌(应和他人之歌声而唱歌)
(3) 附和;响应 [follow;echo;respond to]。如:和从(附和顺从);一倡百和;一唱百和
(4) 以诗歌酬答;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作诗词 [compose a poem in reply to one by another poet using the same rhyme words]。如:和章(酬和他人的诗章);和答(酬答别人的诗);和酬(以诗酬答他人)
(5) 答应;允许 [agree]。如:和应(犹应和) [1]
[编辑本段]详细字义
咊 hé
〈形〉
和谐;协调。
和,相应也。——《说文》
和,谐也。——《广雅》
音声相和。——《老子》
乐从和。——《国语·周语下》
倡予和女。——《诗·郑风·萚兮》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与讴谣乎相龢。——《文选·王褒·洞箫赋》
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
圣人为能和。
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
和 hé
〈动〉
(1)调和;调治;调适。如:和味(调和食物的滋味);和羹(五味调和的羹汤);和弱(调和抑制);和通(调和;和畅)
(2)和解;息争而归和平。
与楚以和。——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名〉
两个以上数相加的总数 。如:五和七的和是十二
〈介〉
(1) 与;跟 [with]。如:和人群一同去
(2) 向;对;跟 [to]——表示动作的对象。如:我很愿意和大家讲一讲;和他父亲谈及此事
(3) 跟 [as]——引进用来比较的对象。如:他的论点和你的相反;我的意见和他们的有别
〈连〉
(1) 与 [and]。如:他和他的儿子在这里;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
(2) 加在一起 [and]。如:你的咖啡有奶油和糖
(3) 表示选择,相当于“或” [or]。常用于“无论、不论、不管”后。如:去和不去,由你自己决定
和 hú
〈动〉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win in gambling]
和 huó
〈动〉
揉和。在粉状物中加水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 [mix]。如:和揉(在粉状物中加液调匀揉合);和解(犹溶解);和丸(比喻母亲教子勤学);和熊(为母亲教子勤学之典)
和 huò
〈动〉
(1) 掺合;混杂 [blend]。如:和药(调制药物);豆沙里和点儿糖;和羹;和泥儿
(2) 不同的人混杂到一起 [mix]
与他们甚么相干怎么也和在里头——《文明小史》
(3) 蒙哄,欺骗 [wheedle]。如:和哄(哄骗);和欺(哄骗)
〈量〉
(1) 用于时间,相当于“会儿” [moment]
韦义方去怀里摸索一和,把出席帽儿来。——《古今小说》
(2) 用于洗东西或煎中药换水,相当于“次”、“道” [time]。如:衣裳已洗四和;头
和药。
和弄 huònong
(1) 〈方〉
(2) [mix]∶拌和
(3) [sow discord]∶拨弄是非;离间
和稀泥 huòxīní
[try to mediate differences at the sacrifice of principle;equivocate;blur the line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比喻调和纷争,多指无原则地调和折中 。
兄弟俩除了不见面,一到星期天就得吵架,梅玫已有和稀泥的经验。[1]
[编辑本段]常用词组
(1)和蔼 hé’ǎi
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和蔼的教师
(2) 和风 héfēng
风速为每小时13至18里的风
温和的风
和风拂面
(3) 和服 héfú
日本人传统穿的肥大宽袖阔腰带长袍
(4)和颜悦色 héyán-yuèsè
脸色和蔼喜悦
昏定晨省,夜卧早起,和颜悦色,事如依恃,正身洁行,称为顺妇。——汉· 荀爽《女诫》
(5) 和衷共济 hézhōng-gòngjì
指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大家也真能和衷共济的讨论救济的方法。——《老舍文集·赵子曰》。[1]
[编辑本段]汉英互译
中文:和
英文:and sum summation together with kind peace [2]
[编辑本段]方言集汇
1粤语:wo4 wo6
2客家话:[沙头角腔] wo2 fo2 [海陆丰腔] fo2 fo5 wo2 [梅县腔] fo2 fo5 wo1 wo2 [台湾四县腔] fo2 fo5 wo2 [陆丰腔] fo3 [客英字典] fo2 fo5 [东莞腔] wo2 [客语拼音字汇] fo2 fo4 vo2 vo4 [宝安腔] fo2 | wo2 | fo5 [梅县腔] fo5
3潮州话:hua5(huâ) ho6(hõ) ho5(hô)[2]
和
拼音:hé, hè, huó ,huò ,hú ,huo,hàn,hàng(青岛胶南黄岛方言),huàng(青岛胶南黄岛方言) A:发音:hé
(1)平稳,和缓
(2)协调,关系好,均衡
(3)和解,媾和
(4)不分胜负,如和棋
(5)数字之间相加的结果,也叫和数
(6)整个儿地,如和衣而睡
(7)日本民族与服装,如和服,大和民族
(8)跟,如和你商量
(9)介词,表示相关、比较,如和他比
(10)并列,如理论和实践
(11)或者,如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有提高
(12)古代的姓氏之一
(13)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14)连词,跟,同:我和老师打球。
B:发音:huó
混合,如和面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面。和泥。
C:发音:hè
(1)响应,如曲高和寡。
(2)回应他人的诗歌,和诗一首。
(3)姓氏之一,和姓。
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和诗。
D:发音:hú
麻将用语,成功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E:发音:huò
(1)混合粉状或液状物
(2)次数,多洗几和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和水。
F:发音:huo
无字义,仅为衬字,在字典中不作一读音
用于词语“暖和”、“软和”“掺和”等。
G:发音:hàn
在台湾地区国语中,“和”字作为连词使用时,在日常口语中读作hàn,但正式读音中读hé。(源自老北京口语,不过在大陆已基本绝迹。)(在中国大陆晋西北、陕北、内蒙(鄂尔多斯、内蒙呼和浩特和内蒙包头一带)一带的方言口语中,仍然如此发音。)
H:发音: hè
〈动〉
(1) 应和;跟着唱 [join in (the singing)]
荆轲和而歌。——《战国策·燕策》
拊石而和之。——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当哭相和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唱和;曲高和寡;和歌(应和他人之歌声而唱歌)
(3) 附和;响应 [follow;echo;respond to]。如:和从(附和顺从);一倡百和;一唱百和
(4) 以诗歌酬答;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作诗词 [compose a poem in reply to one by another poet using the same rhyme words]。如:和章(酬和他人的诗章);和答(酬答别人的诗);和酬(以诗酬答他人)
(5) 答应;允许 [agree]。如:和应(犹应和) [1]
编辑本段
详细字义
和 hé
〈形〉
和谐;协调。
和,相应也。——《说文》
和,谐也。——《广雅》
音声相和。——《老子》
乐从和。——《国语·周语下》
倡予和女。——《诗·郑风·萚兮》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与讴谣乎相龢。——《文选·王褒·洞箫赋》
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
圣人为能和。
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
和 hé
〈动〉
(1)调和;调治;调适。如:和味(调和食物的滋味);和羹(五味调和的羹汤);和弱(调和抑制);和通(调和;和畅)
(2)和解;息争而归和平。
与楚以和。——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名〉
两个以上数相加的总数 。如:五和七的和是十二
〈介〉
(1) 与;跟 [with]。如:和人群一同去
(2) 向;对;跟 [to]——表示动作的对象。如:我很愿意和大家讲一讲;和他父亲谈及此事
(3) 跟 [as]——引进用来比较的对象。如:他的论点和你的相反;我的意见和他们的有别
〈连〉
(1) 与 [and]。如:他和他的儿子在这里;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
(2) 加在一起 [and]。如:你的咖啡有奶油和糖
(3) 表示选择,相当于“或” [or]。常用于“无论、不论、不管”后。如:去和不去,由你自己决定
姓氏 的时候也有读“hé”
和 hú
〈动〉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win in gambling]
和 huó
〈动〉
揉和。在粉状物中加水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 [mix]。如:和揉(在粉状物中加液调匀揉合);和解(犹溶解);和丸(比喻母亲教子勤学);和熊(为母亲教子勤学之典)
和 huò
〈动〉
(1) 掺合;混杂 [blend]。如:和药(调制药物);豆沙里和点儿糖;和羹;和泥儿
(2) 不同的人混杂到一起 [mix]
与他们甚么相干怎么也和在里头——《文明小史》
(3) 蒙哄,欺骗 [wheedle]。如:和哄(哄骗);和欺(哄骗)
〈量〉
(1) 用于时间,相当于“会儿” [moment]
韦义方去怀里摸索一和,把出席帽儿来。——《古今小说》
(2) 用于洗东西或煎中药换水,相当于“次”、“道” [time]。如:衣裳已洗四和;头
和药。
和弄 huònong
(1) 〈方〉
(2) [mix]∶拌和
(3) [sow discord]∶拨弄是非;离间
和稀泥 huòxīní
[try to mediate differences at the sacrifice of principle;equivocate;blur the line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比喻调和纷争,多指无原则地调和折中 。
兄弟俩除了不见面,一到星期天就得吵架,梅玫已有和稀泥的经验。[1]
编辑本段
常用词组
(1)和蔼 hé’ǎi
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和蔼的教师
(2) 和风 héfēng
风速为每小时13至18里的风
温和的风
和风拂面
(3) 和服 héfú
日本人传统穿的肥大宽袖阔腰带长袍
(4)和颜悦色 héyán-yuèsè
脸色和蔼喜悦
昏定晨省,夜卧早起,和颜悦色,事如依恃,正身洁行,称为顺妇。——汉· 荀爽《女诫》
(5) 和衷共济 hézhōng-gòngjì
指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大家也真能和衷共济的讨论救济的方法。——《老舍文集·赵子曰》。
(6)和面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是一部经典之作,片头是一块巨石,让人印象深刻,寓意《红楼梦》又名《石头记》。这个片头是在黄山拍的,据中国红楼梦学会的理事梅玫女士介绍,当时《红楼梦》剧组曾经来过贵阳考察片头的外景。
1986年,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带着摄像师来到贵阳,梅玫女士带着他们到了贵阳花溪公园灵山看外景。当时王扶林导演是听了曾经到过贵阳的著名红学家胡文彬先生的推荐而来的。胡文彬先生告诉王扶林导演,花溪公园灵山上的一块大石头比较符合拍摄电视剧的要求。王扶林一行到了花溪公园的灵山,山顶上的那块大石头造型很好,山上有书有草,很符合《红楼梦》开篇青埂峰的描述。只是山腰上修了一座亭子,影响巨石的取景。那个时候还没什么电脑特技,不能做后期处理。摄像师从各个角度都仔细地察看了一下,觉得那个亭子还是挡了镜头,只有遗憾地放弃。
后来电视剧选取了黄山的巨石做片头,梅玫女士说,如果当时有后期电脑制作,花溪的这个外景比黄山的外景更符合《红楼梦》原著里的描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