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起水泡是什么原因?

拔火罐起水泡是什么原因?,第1张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著于面板,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为什么拔火罐会起水泡呢以下就是我做的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拔火罐起水泡的原因

1、患者体内风寒溼溼毒较盛,以溼气最为突出。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溼邪的表现。

2、留罐时间有点长。这一点因人而异,也是和体质有关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也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

3、罐子温度较高,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4、 部位的差异,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总的规律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水泡的大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机体内痰饮水溼的情况。水泡比较明显,数量较多,色白,周围面板温度不高则为寒溼证;水泡不太明显,数量较少,色微黄,或者浑浊,周围面板温度较高则为溼热证。

拔火罐起水泡怎么办

1、食盐1份,凉开水2份。将盐放入水中,搅匀后将纱布浸入,然后敷于烧伤烫伤处,随时更换。

2、生大黄适量。将大黄研成细粉,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用纱布包好,每日换药1次。

 拔火罐的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 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 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2、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3、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面板。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面板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4、面板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5、拔火罐的时间和间隔,一点要好好把握,有的人因为享受这个过程,就经常拔火罐,结果把自己的面板搞的很糟糕,引起感染,而且造成面板重度瘀青。

6、餐后1小时内不宜拔火罐,并且在拔罐过程中需要询问患者是否痛、烫或过紧,拔罐以区域性面板呈红紫色为度,留罐期间注意保暖。

7、对于某些带有炎症或者本身患有基本疾病、结核病、骨质破坏、严重冠心病及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来说,拔火罐不但无助,甚至会造成更强的破坏性后果。

8、拔火罐之后,在一定时间内切忌不要洗澡,不要着凉,否则无病也会引起疾病,更有甚者加重病情。

 拔火罐罐印意义

1、罐印紫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瘀,身体内有火,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等,当然,如患处受寒较重,也会出现紫黑而黯的印迹。如印迹数日不退,则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时,则提示风寒所犯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可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症。

3、罐印呈散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证。

4、罐印淡紫发青伴有斑块,一般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如在脾俞部位则系气虚血瘀。此点常伴有压痛。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可出现此印迹。

6、罐印呈鲜红散点,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并不高出面板。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预示该穴所在脏腑存在病邪。临床中有以走罐寻找此类红点,用针刺以治疗疾患的。

7、吸拔后没有罐迹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者,则多提示病邪尚轻。当然,如取穴不准时 也会拔无罐迹。也不能以一次为准,应该多拔几次确认是否有症症。

8、罐印灰白,触之不温:多为虚寒和溼邪

9、罐印表面有纹络且微痒:表示风邪和溼症

10、罐体内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溼气  

拔罐出现水泡是怎么回事

 拔罐出现水泡是怎么回事,拔罐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手段,很多人觉得体内湿气过重的时候都会选择拔罐这一治疗方法。有的人在拔罐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水泡,下面我就带大家看看拔罐出现水泡是怎么回事。

拔罐出现水泡是怎么回事1

  一、湿毒太重

 很多人体内会有湿气,平时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不好的话,都会导致湿气的'现象变重。尤其是夏天,部分人会比较贪凉,喜欢一直呆在空调房里,喜欢吃冷饮,长期下去,体内的湿毒就会越来越严重。在拔罐的时候,毛孔张开,湿气就会被拔出,可能就会出现一些水泡。

  二、拔罐时间太长

 多数人拔罐出现水泡,和拔罐的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拔罐时间太长,皮肤负担太大,这时候就容易出现水泡。

  三、拔罐技术不好

 虽然说拔罐并不是很难,但是拔罐的技术不到家的话,也会给皮肤造成损伤。在拔罐的时候,有的技师下手会比较重,就会导致拔罐的人局部皮肤出现水泡。并且拔罐用的罐子温度也不能太高,如果太高的话,留罐时就可能会有气泡,但是这种可能性不大。

拔罐出现水泡是怎么回事2

 注意如下拔火罐事项可有效防止起水泡:

 一、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二、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三、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赞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四、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五、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六、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七、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八、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拔罐拔出水泡来是怎么回事

 拔罐拔出水泡来是怎么回事,拔火罐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项保健方法,有着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作用,拔罐减肥主要是通过穴位刺激,调理人体内分泌,以下了解拔罐拔出水泡来是怎么回事?

拔罐拔出水泡来是怎么回事1

  体内湿气较重会拔出水泡

 患者体内风寒湿湿毒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拔罐拔出水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这也是湿邪的表现。

 tips:水泡的大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机体内痰饮水湿的情况。水泡比较明显,数量较多,色白,周围皮肤温度不高则为寒湿证;水泡不太明显,数量较少,色微黄,或者浑浊,周围皮肤温度较高则为湿热证。

  留罐时间长或会拔出水泡

 留罐时间有点长可能会拔出水泡,这一点因人而异,也和体质有关系。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也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

  罐子温度较高或拔出水泡

 罐子温度较高也有可能会拔出水泡,当然,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闪罐疗法:是拔罐疗法的一种,即将棉花棒蘸95%酒精点燃,在罐内绕一周后抽出,立即将罐按在拔罐的部位上,再马上拔下,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直到局部皮肤充血为止。 此法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

  部位的差异或会拔出水泡

 部位的差异也有可能拔出水泡,同一个人拔罐,可能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总的规律是背部、两胁、臀部的确相对其他部位比较容易起水泡。

  拔罐过重或会拔出水泡

 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也有可能拔出水泡。

  拔罐后出现水泡怎么处理

 一般来说,拔罐后出现只是小水泡的话,不需要处理,防止感染待其自然好就行了。而大水泡就得用消毒针将其扎破,敷上消炎药,防止感染,注意卫生,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如果水泡过大,数量多建议最好去中医院找医生处理。

 tips:对于拔罐后起水泡的部位尽量不要用手触碰,穿宽松点的衣服不要让衣物贴在患处。另外,平时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拔罐拔出水泡来是怎么回事2

  拔罐出水泡怎么回事

  1、患者体内风寒湿湿毒较盛,以湿气为突出

 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湿邪的表现。

  2、留罐时间长

 这一点因人而异,也是和体质有关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也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

  3、罐子温度较高

 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异

 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一般来说,拔罐出现水泡比较多的地方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水泡的大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机体内痰饮水湿的情况。水泡比较明显,数量较多,色白,周围皮肤温度不高则为寒湿证;水泡不太明显,数量较少,色微黄,或者浑浊,周围皮肤温度较高则为湿热证。

  6、皮肤比较敏感

 身体部位差异,身体有些部位的皮肤比较敏感,或是皮肤比较薄的话,拔罐的时候也有可能导致出水泡的现象出现。

 拔罐拔出水泡怎么处理

  小水泡处理

 如果是较小的水泡一般可以不做处理,在水泡处敷上消毒纱布,防止水泡破溃。水泡比较大的话,涂少量的龙胆紫药水,待药水晾干后,水泡会自然消失或萎缩。

  严重的水泡处理

 在拔罐之后会出现水泡的症状。如果是很严重的水泡,应该先用无菌的针将水泡挑破,或用消毒注射器抽出水泡内的液体,再在局部涂以龙胆紫药水,再敷上消毒纱布,防止感染,注意要定时更换纱布,待长水泡的皮肤愈合后再拔罐。

  偏方处理水泡

 如果拔罐后出现水泡没有溃破,可以使用以下小偏方进行治疗处理:

 1将食盐和凉开水按照1:2的比例调和成盐水,将纱布浸湿后敷于起水泡处,随时更换。

 2取适量生大黄研磨成细粉,加适量麻油,调成糊状,涂于患处,用纱布包好,每日更换一次。

  如何预防拔罐出现水泡

 一、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二、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三、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赞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四、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五、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六、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七、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八、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拔罐后要注意什么

  不要立刻洗澡

 拔罐后皮肤脆弱,毛孔处于完全的状态,马上洗澡很容易导致寒邪之气通过毛孔进入皮肤,引发感冒。

 另外,拔罐后马上洗澡还容易使皮肤破损,感染,发炎。

 因此即便拔罐后出汗多,也要立刻穿衣或盖被子,如果没有出现水泡,3小时后可以洗澡。

  立刻喝热水

 拔罐的过程中,毛孔会张开,令邪气外散的同时会带走体内一部分津液,这时候马上喝一杯热水,可以补充人体流失的水分,并且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快代谢物排出。

拔罐拔出水泡来是怎么回事3

  拔罐水泡怎么处理

 第一:如果拔罐后,只是出现一些比较小的水泡,那么就不用进行特殊的处理,可以在水泡上面包上消毒纱布,这样可以防止水泡出现破溃。如果出现水泡比较大的现象,就可以在水泡上面涂抹少量的龙胆紫药水,等到药水晾干之后,水泡就会自然的消失或者萎缩。

 第二:如果在拔火罐之后,皮肤出现了严重的水泡,就可以用无菌针将水泡挑破,或者用消毒注射器将水泡里面的液体抽出,之后再涂抹龙胆紫药水,最后敷上消毒纱布,这样可以防止感染。同时要注意的是,在敷上纱布之后,一定要记得定时更换,等到出现水泡的皮肤愈合之后,才可以再次拔罐。

 第三:如果拔火罐后出现了水泡,并没有出现破溃的现象,那么就可以采用一些小偏方来进行治疗。首先将食盐和凉开水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和成盐水,之后将纱布浸湿在盐水之中,然后敷在出现水泡的地方,并且要随时更换纱布。

 综上所述,大家对于拔罐出现水泡的处理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大家在拔罐以后皮肤出现了水泡的现象,那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调理。同时大家在拔火罐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合适的时间,这样才可以减少皮肤出现水泡的现象。

拔火罐是一种传统的保健方式,拔火罐虽然有点儿疼痛,但是在拔完火罐以后,会觉得全身上下都非常的轻松。拔火罐还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对于美容养颜也是有帮助的,有的人拔完火罐以后会出现起小水泡的情况,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拔火罐起小水泡是怎么回事

如果拔罐照成水泡,可能是拔罐的罐起气的劲过大、时间过长引起的或皮肤较为脆弱而导致的水泡问题,那么可以采用消毒针把水泡挑开,之后在伤处涂抹烫伤药,注意休息,几天就没有问题了,请不要过于担心。

二:拔火罐的作用

对于呼吸系统可以治疗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对于消化系统: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急性及慢性肠炎。还有妇科方面:痛经、闭经、月经过多、白带、盆腔炎。可以说拔罐的作用非常的大,而且是绿色的治疗。

三:拔火罐需要什么工具

拔火罐是一种以杯罐作的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吸附于皮肤,造成皮肤皮层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拔罐有很多种类,比如竹筒火罐,陶瓷火罐,玻璃拔火罐,抽气罐,角制罐,硅胶拔罐,像我们这种常用的是玻璃拔火罐,在北方很受用,还有市场上价格便宜的抽气罐。

其实,只要自己可以找到相应的穴位,在家里自己拔火罐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器具的清洁。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网上购买东西,在这里我们就想提醒一句,如果您拔火罐的器具是在网上购买的,最好是多清洁几遍然后再使用。

 拔罐后有时局部皮肤除了出现出血点、瘀血等现象之外,有些患者会出现水泡等症状。那么拔罐出现水泡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是我整理的拔罐出现水泡的原因,欢迎阅读。

拔罐出现水泡的原因

 1、患者体内风寒湿湿毒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湿邪的表现。

 2、留罐时间有点长。这一点因人而异,也是和体质有关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也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

 3、罐子温度较高,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异,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总的规律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拔罐后出现水泡的处理方法

 一、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二、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三、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赞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四、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五、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六、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七、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八、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拔火罐所要掌握的时间,一般以不超过十五分钟为宜,如果是身体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时间要减半。另外,拔完火罐后不宜立即洗澡。

拔火罐的原理、作用、方法及禁忌

 一、拔罐法的作用: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主要用于风湿痛、老寒腿、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痹痛”筋骨酸楚、伤风伤寒所致的感冒头痛、腹痛及哮喘等症有治疗作用。如人到中年,筋骨疼痛显然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寒湿诸邪入袭而留驻于骨关节,加上中年之后其气渐衰,血行缓慢,血不运而通行不畅以致诸证渐出。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通络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火罐用在人体穴位上,可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疾病。

 二、拔罐的原理

 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中医认为拔罐是通过罐内负压的作用打开毛细血管及毛汗孔,使局部产生收缩和冲挤的相互作用,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而致淤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排出体外,达到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调动人体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拔罐的斑印及颜色的定义:

 1、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血压高,或有温热之邪。

 2、罐印微白,触之不温,多为经寒血虚,证见体乏无力,面色无华。

 3、罐体内壁有水气兼见水泡者,表示该部位有湿气,为常期涉湿或穿潮湿衣服有关。

 4、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为寒凝血瘀,为风寒流注于皮下经络。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双虚或气血阴阳不调。

 6、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不一,表示气滞血瘀,经行不畅。

 7、罐印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明患者有虚寒症,气血不宣所致皮表不得儒养。(白而无色多表示局部中层、深层神经系统应不良)。

 8、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经行不畅,有血瘀现象。

 9、罐印出现水泡和水珠状,表明患者体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或属炎性水肿,如果拔罐后水泡色呈血红或黑红色,为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为经逆。

 10、罐斑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现象,触之微痛,证见身体发热伴有头晕目眩者,表明患者热毒阳盛伤阴,阴血亏损。

 11、如罐斑出现紫红或紫黑色伴有丹痧瘀斑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淤血此为阳盛伤阴,为肝气郁结涉及脾血受统不正,可见所触肌肉均有疼痛感。

 12、罐斑如出现微痒或出现皮文,多表明患者患有潮湿、风邪入表症。

 13、常见的罐斑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和凉感。皮肤的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至数天。

 14、一般正常健康者罐色红白隐隐,触之微温,无太大皮表疼痛感。

 三、拔罐方法:

 1、辩证施治:拔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虚、实、寒、热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

 治疗头痛,一般都配合取穴治疗,这时就要分清症候,在太阳穴和督脉大椎、风府、陶道穴拔火罐,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偏头痛伴有眩晕眼花、耳鸣者,可选风池、天窗、肩中俞;高血压性头痛可选双太阳、安眠、血压点、哑门、印堂;颈项活动不便者取新设、肩中俞、肩外俞加风池、百劳;伴有上肢症状者加颈臂、肩贞、天宗、肩后、抬肩、肩廖、巨骨。

 2、拔罐用多少个合适

 先少后多,首次拔罐,一般控制在每批3——5个,待适应后渐渐增加,最多一次可达20——30个。

 3、罐径大小:视身体部位而异,如背部腿部和腹部,可用大口径的罐子,其他面积小的部位则可用小口径的罐子。年老体弱者,宜用中、小号罐具。

 4、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

 5、每天拔罐次数视病情需要,一天最多可达三次左右。

 6、罐距随意,放得下就可。

 7、全身拔罐时要从身体的上部开始,自上而下操作。

 8、拔罐时的吸附力过大(感到难忍)时,可按挤一侧罐口过缘的皮肤,稍放一点空气进入罐中。

 9、走罐疗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扣上皮肤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下压推出回拉时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疗了多个部位。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及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凡士林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10、取罐的动作要领:一手将竹罐向侧面随和倾斜,一手,指端按压皮肤,让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使罐与皮肤脱离,慢慢取下罐即可(取罐时不要转动罐身和强行拉扯)。去罐时如果皮肤出现搔痒属正常排毒现象,注意不要抓破皮肤,以免引起感染。

 11、拔罐时间:

 拔罐时间应根据年龄、体质、性别及病情轻重缓急而定留罐时间,一般拔罐时间为10至15分钟,一般病情轻或有感觉障碍(如下肢麻木者)拔罐时间要短。病情重、病程长、病灶深及疼痛较剧者,拔罐时间可稍长,吸附力稍大。

 12、注意事项:

 1)拔罐时,室内需保持20℃以上的温度。最好在避风向阳处。

 2)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慎用拔罐疗法。饱腹、空腹都不宜操作;早起要先排便;

 3)患者以俯卧位为主,充分露施术部位。

 4)拔罐期间应密切观察患才的反应,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症状,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因难等情况,应及时取下罐具,将患者仰卧位平放,垫高壮举部,轻者可给予少量温开水,重者针刺入中、合谷。必要时,可用尼可刹米每次05g,肌注射或静注;或用咖啡因2ml肌注。

 5)为自己拔罐时注意别睡着了,以免长时间留罐引起皮肤溃烂。

 6)拔罐时间过长或吸力过大而出现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可涂龙胆紫,覆盖纱布固不定期。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用利凡诺纱布外敷固定。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药膏或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6)走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不易使用。

 四、拔罐十忌:

 1、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皮肤损伤、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不宜拔罐。

 2、严重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血液性疾病;

 3、骨折部位、静脉曲张部位;

 4、孕妇、月经期妇女、精神病人、肺结核活动期病人;

 5、血压过高病人;

 6、重度心脏病病人;

 7、六岁以下小孩。

 8、过于瘦弱的人也不宜胡乱施穴或慎用拔罐疗法;

 9、头部、心脏处更应慎用,不能什么伤痛都用火罐,外伤、内部肌肉撕裂等都不可用火罐。因为不对症的拔罐虽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却会贻误病情,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病情分析:

拔罐后局部皮肤出现水泡、水珠、出血点、瘀血等现象均属正常治疗反应。有时留罐过长,皮肤亦会起水泡。小的不必处理,会自行吸收,但需防止擦破;大的用消毒针刺破放水,然后涂上些紫药水,以免感染。另外如果不是留罐过长,水泡较大时,常提示病情较重。

拔火罐时,还应注意:

1、拔罐时,应选择丰满、有弹性的肌肉部位。凡皮肤过敏、皮肤破损、肌肉瘦削、毛发过多和孕妇腰骶部、腹部都应慎重使用。

2、体位必须适当,最好采用卧位,一经拔上,不宜移动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3、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具。先在应拔部位比试,罐口与部位吻合,方可应用。

4、在使用多罐时,罐具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罐具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互相牵扯,也不易拔牢。

5、在走罐时,不宜在皮肤瘦薄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使火罐漏气脱落。

6、起罐时,手法宜轻缓,右手持罐,左手拇指或食指抵住罐边肌肉,按压一下,使气漏入,吸力消失,火罐就会自然脱落,不可使劲硬拉或旋动,以免损伤皮肤。

7、起罐后,一般局部会出现红晕或紫绀色,这是正常现象,一般会在1星期内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原处再次拔罐。如留罐过长,皮肤起水泡。小的不必处理,会自行吸收,但需防止擦破;大的刺破后,涂上些紫药水,以免感染。

8、室内空气宜清新,注意保持温暖,避免着凉。

希望帮到你

意见建议:拔罐出水泡的实质就是皮肤皮下“充水”,体内的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以及水分在负压的作用下透过皮下组织,进入并停留在皮肤中,这样就形成了水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0855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5
下一篇2023-09-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