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招呼的方式:非洲流行的招招呼方式——举起右手、手掌向着对方、目的是表示“我的手并没有握石头。”自古在世界各地普遍地被采用,只不过样式稍微不同而已。它可以说是友好的象征。
2、negro和black是禁句:美国黑人对Black一词并没有抗拒心理。非洲人对Negro、Black二词不但有抗拒心理,而且不承认它的含意。强调肤色不同,在非洲是最大的禁忌。称呼非洲人,直呼其国名,他们听来就很受用。
3、用力握手是善意的表示:在非洲,握手时如果握得有气无力,被称为是“礼貌不周”。握手有气无力,表示虚与委蛇,毫无诚心,他们会生气的。尤其在阿尔及利亚,握手是愈用力愈受尊敬。
扩展资料:
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 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赤道横贯中央,气候一般从赤道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带约占全洲面积95%;
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达洛尔年平均气温为345℃,是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之一。
乞力马扎罗山位赤道附近,因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非洲降水量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减少,降水分布极不平衡,有的地区终年几乎无雨,有的地方年降水多达10000毫米以上。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生物学家海克尔研究了人类毛发的形状,发现亚洲人的头发多平直,欧洲人的头发多是弯曲波浪形的,而非洲人的头发是紧密卷曲的。卷曲的头发可防止阳光的强烈照射,又是良好的隔热体,保护头部,故非洲人多为卷发。
另外,即使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体形肤色、容貌也各有差异。长期生活在同一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生活习惯、食性结构相同,人们的身材、脸形、容貌有相似之处。例如,我国南方气候湿润,多数人身材较矮,额头较高,皮肤细腻;北方气候干燥多风,多数身材较高,皮肤粗糙。再如,我国沿海姑娘身材修长,皮肤白皙;四川女子又大多身材娇小,脸形较短,额头高,皮肤黝黑等。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从人种差别的形成原因来看,不同人种的特征都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结果。不同人种同属于一个物种──现代智人,它们之间可以相互通婚和正常生育。各种族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产生了自己的文化,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都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非洲,发式是很有讲究的,它可以表明人的民族属性、社会地位及宗教信仰。可以说,非洲人发式的不同形式和风格,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并代表着他们的审美情趣。
非洲人的发式,不论是男子,还是女子,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有独特表现各自风格的方式。
男子发式
在马里的图阿雷格地区,你会偶尔见到一位头扎蓝巾,蓝巾上束着刻有漂亮花纹的铜箍,这就是当地的头人,你必须对他表示尊重和敬意。
肯尼亚的马萨伊成年男子,戴一种用狮子毛制成的帽子,表明自己是一位勇士,曾亲手杀死一头狮子,狮毛就是从那头狮子身上取下来的,但这种帽子只能戴七年,七年后,他必须再去猎杀一头新的狮子,以证明自己仍是一位勇士。
图尔卡纳的老年男子,特别爱护晚辈们精心给他梳理的头发,因此晚上睡觉时要戴上一顶木制头套,以防头发凌乱,因为晚辈们是不能天天替他梳理的。
尼日尔沃达比地区的豪萨族男子,对美的表现是古老而又奇特的,但也逐渐有着现代化的趋势,他们头上扎着传统的五彩缤纷的羽毛头巾,而又戴上一幅时髦的太阳镜,以示他是美男子。
几内亚的科尼亚克族男人的发式很复杂,在四周剃得净光的头顶上,梳着一个高高的公鸡冠式的发型,这是力与美的标志。按迷信说法,公鸡是宝贵品质的化身。
在非洲大陆的西部有句俗话:“发式打扮人”。成年人头发的造型并不逊色于青年人。马里人和班巴拉人尽量把发型弄得很高,象羊犄角一样。柏柏尔人的发式很象驼峰。在某些情况下,人必须模仿骆驼。对于柏柏尔和图阿雷格这些游牧民族来说,他们象需要空气一样,需要具备骆驼那种刻苦、耐劳、朴素的品质。南非祖鲁族的军人把头发集中在脑后梳条长辫子,象尖尖的蛇信子拖在背上,并且用油脂,泥土和其他粘合物制成的定型物,把发式粘固定型。乌干达讲求实际的迪迪族男子,把头发梳成蘑菇伞形,以便保护眼睛,防止耀眼的阳光直接照晒。
妇女发式(一)
非洲妇女在发式上有着独特表现他们情绪特征、美貌或者地位的方式。如果你遇到一位剃光头的妇女,几乎可以肯定,她是个孀妇。在尼日尔,小孩头上留有一绺、两绺或三绺头发,这表明孩子已失去了父亲、母亲或双亲。
几内亚的高尔贝族妇女,把头发挽成突出前额的发式,这是表示对某人的尊敬,如真主、医生等,因为是他们曾经从灾难中拯救过他们的父母。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如果头发蓬松散乱,这往往表示他们在服丧。
苏丹托波萨地区已婚妇女,把头发编织成许多小辫子并涂上油脂,脸颊上则刺满花纹,且在脖颈上套着十几个铁圈。有的理发师,心灵手巧,知道非洲女人总是不忘梳妆打扮的,因此他们根据民族特点,先把头发横向分开,然后再纵向分开,在前脑门上梳个三角形的发髻,然后用那灵巧的手指从头的一侧抓起一绺头发,在后脑勺上编成发辫,用树枝发卡固定在头上某处,把双鬓的额发理得蓬松有序或梳卷得形态潇洒而富有魅力。为了不使这种发型散落,就涂上发油,再撒上薄薄一层粘土,然后喷洒上香水使其发出馨香的气味。在农村,漂亮女子的头发上涂熏衣草、檀香树、石竹等植物芳香油脂,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在刚果,彭德族的年轻姑娘梳圆形发式,这种发式是由向四周竖起的无数又小又短的辫子组成的。姑娘在出嫁前通常剪短发,根据这种发式,多半可以断定,你面前的女子是个少女。
妇女发式(二)
小辩子的数量是有差别的。有经验的理发师给多贡族人的头发捻成整整80根小辫子。根据传说,多贡族人是出身于8个神圣之家,直到现在仍分为8个氏族。这种发型叫做“哈丁开”(即“团结”之意),它提醒这种发型的人,要保持健全之思维和纯正之品格。
鲁巴妇女喜欢梳长辫。有些地方的妇女不是梳一条辩子,而是梳两三条辫子。在埃塞俄比亚,把金丝线编在辨子里。在喀麦降北部,有前游牧民族的边远地区,自古以来时兴直长披肩发。
科特迪瓦、贝宁和尼日利亚等国的一些民族,各种发式都有各自的名称,有的叫“绵羊内脏”,有的叫“袖珍枕头”等等。在同欧洲文明广泛联系的影响下,非洲的城市妇女把自己的卷毛发舒展开了,尽量让头发长长些。但是,总的来说,仍然保持着非洲自己历来的传统。
摩洛哥南部哈拉丁的女子出门,特别喜欢显示自己的财富。他们在自己的发式上挂着琳琅满目的珠宝,以显示自己丈夫的富有。
在阿特拉斯山脉地区,妇女的饰物更为珍贵,它是以珊瑚、银云母、珐琅等组合而成。这些饰物,若是生第一个儿子时丈夫所送,则贴在前额上;若是娘家的陪嫁,就挂在脖颈上。这个地区的女子还喜欢戴一种兜帽。圆形兜帽,说明她已经订婚;尖形兜帽,则说明她是一个寡妇或已经离婚,男子向她求婚不必再征得她父亲的批准。
布雷德是非洲传统的发型,通常由长长的和卷曲的头发编成一条或多条辫子。布雷德是非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形式。这种发型在非洲历史悠久,早在数千年前,非洲人就开始在头发中编织编发,这被认为是一种身份与历史的象征。
此外,布雷德也是非洲文化的一种体现,能够传递非洲人的智慧和精神,同时也能够增加年轻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别是在一些非洲部落当中,布雷德还有其他的意义,如表达婚姻的美好祝愿,或者是悼念去世的家人。
然而,布雷德的发型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因此建议在选择布雷德之前要咨询专业的发型师。同时,在长时间的布雷德护理方面也需要花费时间,并且还需要定期检查头皮的健康状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长期不注意清洁,头皮可能会感染细菌或金**葡萄球菌导致头皮疼痛与炎症。
总的来说,布雷德是非洲文化的一部分,能够传承非洲的智慧和精神,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头发的卫生护理。
非洲人的发型来由
1、出自爱美心理
2、梳起的发型遮阳凉爽
3、表达一种身份的暗示
随着社会发展,非洲人原先不爱洗头的习惯也慢慢改变,有些爱干净的女孩子甚至每天都洗。
详细内容:
非洲人讲究发型,尤其是妇女,她们除了穿着艳丽多彩的服饰外,还喜欢梳新颖、雅致的发型。
非洲妇女的头发生来卷曲,自己无法梳理,需要别人帮助。所以在非洲各国城乡,到处可看到专门为妇女梳头的流动摊位。非洲理发师心灵手巧,能根据不同年龄、身份和职业,设计、梳理出各式各样美观大方、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型。小姑娘的发型大都轻巧活泼,有的是冲天小辫,直立头顶,有的以头顶为中心,从上往下紧贴头皮梳成排列匀称的多条发辫;青年妇女喜欢圆型发式,由向四周竖起的无数根辫子组成,或用青丝黑线缠绕编成各种图案;中年妇女则用丝线与头发一起编成辫子,或挽在头顶,或披在肩上,有的将短发拉成紧贴头皮的一条条小辫,形如西瓜,有的将头发分成大小相同的小块,扎紧后相连,状似菠萝。此外,因形状而得名的还有“鱼鳞型”、“螺丝型”、“贝壳花纹型”。有的妇女还在发型上装饰贝壳和珠子,显得光彩照人。近年来,非洲理发师又设计出一种新发型,即在头顶和脖根之间,梳起两排高低一致,相间有序的多孔小桥,恰似“小桥流水”,异常别致。
用发型表达一种身份的暗示,是非洲许多黑人民族的做法。西非大多数国家的黑人妇女,会用剃光头表明“丧偶”;而几内亚的高尔贝族女人发髻若超出前额,就表明亲人已从病中康复;肯尼亚马林迪地区的妇女生子后会将一圈头发剃光,只在头顶中心留一簇冠状头发;尼日尔的豪萨儿童会以头上留出的一绺、两绺或三绺头发,表明自己分别丧失了父亲、母亲或双亲;贝宁的芳族少女编发辫,嫁人后则只能梳短发或留发髻,而刚果的彭德族人却恰恰相反:只有少女才能留短发。
同样是辫子,讲究也各有不同。有的留一根独辫,有的却留着满头小辫;有的民族只有女人编辫子,西非、西南非一些部落却是不论男女都可以编辫。和中国维吾尔族小姑娘用辫子数量表明岁数不同,非洲人的辫子另有用途,如尼日利亚北部以游牧经商著称的民族富拉尼,其已婚妇女满头的小辫,是为了便于佩戴大量饰物,以炫耀夫家的富有;马里廷巴克图附近的多贡族妇女的80根小辫则象征着组成这一古老民族的八个氏族,这被称为“哈丁开”,即“家和万事兴”之意。
非洲人头发上的饰物也五花八门。加纳一带的卡萨那人头发上往往佩戴有刻着祖先头像、姓名的金属发卡,以示 “不忘本”;肯尼亚西北部的图而卡纳老人则会佩戴一个木质发套,这是为了保护发型不被弄乱,因为他们自己已无力收拾,而儿孙们又不是总有时间;以印染见长的马里人干脆直接在头上开染坊,用五颜六色的燃料将头发装点得五彩缤纷。
其实非洲黑人的头发又细又卷,而且紧贴头皮,梳理和造型都不是很方便,以前梳一个发型往往要费上六七个小时。为保持心爱的发型不被弄乱,黑人们发明了中间凹、两头凸的木枕头,这样睡觉虽然不怎么舒服,发型却容易保持;他们还常常用油脂等给头发定型,并尽量减少洗头的次数,这样当然终究有些不便。
近年来,大量从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进口的假发在津巴布韦等地区大行其道。假发又长又直,便于多次造型,也容易梳理、保养,梳一个发型的时间缩短到一两个小时,借助外国进口的发胶、定型水等更可让发型不怕水洗,长期保存。这样一来,非洲人原先不爱洗头的习惯也慢慢改变,有些爱干净的女孩子甚至每天都洗。用妇女们的话说,现如今,要是你壁橱里没有备着一个假发,你就很老土了。
老问题解决,新问题随之出现:原先他们最怕发型保持不住,现在却唯恐自己的发型一直“保持”,雷打不动,总希望隔三差五就换个新鲜的。理发店老板们当然求之不得:一个女式复杂发型在多哥的理发店里常要收四五千西非法郎(约合65元人民币),而当地一个白领的月薪不过5万西非法郎(约合700元人民币)。可理发师们却犯愁得很:哪有这么多的新发型呢?
想象力是需要挖掘的,在西非各国,理发师们把目光投向身边的事物,于是出现了模仿绵羊、水禽、树冠甚至问号、感叹号的发型,出现了瀑布式、波浪式等奇异发式。发型师又开始借鉴外国,从古希腊造型,直到模仿埃菲尔铁塔、运载火箭的发型均堂皇登场,不一而足。如今在马里首都,一个熟练理发师至少掌握30种以上的发型,整个市面流行发型达100多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即便如此,他们也远远不是最多的,尼日利亚的哈库特城,流行发型已多达300余种。
非洲人在发型上的千变万化已引起西方许多有心人的高度关注,全球著名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就在美国建立了“非洲人发型研究中心”,专门研究非洲新发型,以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奇效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