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
1、拍照多笑
因为不管是什么笑容,都能让你的表情很自然放松,面对镜头的时候不尴尬,所以,如果你什么姿势都不会摆的话,那就让自己在面对镜头的时候,笑起来,让照片有感染力,也自然漂亮。
2、闭上眼睛
很多普通人,之所以拍照不好看,就是因为在拍照的时候,看着镜头拍。而因为看着镜头,很多人都放不开,导致肢体僵硬,表情不自然,这时候,可以让自己闭上眼睛,配合微笑等动作,这样就可以摆脱这些问题,拍照漂亮起来。
3、利用道具
大家日常拍照的时候,可以多利用道具来拍,道具是我们普通人很好的拍照技巧,当你觉得画面太单调,太无聊的时候,可以让自己加上身边的一些道具来互动,可以是帽子、瓶子等等,互动起来很自然,加上道具的颜色,很丰富好看。
4、整理头发
普通女生拍照,一定要懂得利用拍照姿势来散发自己的魅力,比如拍照的时候,手不知道怎么放的话,可以抬手起来,让自己假装整理头发,可以手放头发上,或者撩一撩头发,都能在自然之间散发魅力。
5、只拍局部
普通人拍照,要懂得去避免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比如觉得自己不够上镜的话,可以局部拍手,突出自己手的美,如果侧颜好看的话,那就直接放大侧颜,只拍自己美美的侧颜,这样就算你再普通,也能拍得很漂亮。
这个很难办到,不过可以通过判断关键点的特点进行判断,但是准确率不高
前言
很多人都认为人脸识别是一项非常难以实现的工作,看到名字就害怕,然后心怀忐忑到网上一搜,看到网上N页的教程立马就放弃了。这些人里包括曾经的我自己。其实如果如果你不是非要深究其中的原理,只是要实现这一工作的话,人脸识别也没那么难。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在40行代码以内简单地实现人脸识别。
一点区分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区分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完全不是问题。但是网上有很多教程有无无意地把人脸检测说成是人脸识别,误导群众,造成一些人认为二者是相同的。其实,人脸检测解决的问题是确定一张图上有木有人脸,而人脸识别解决的问题是这个脸是谁的。可以说人脸检测是是人识别的前期工作。今天我们要做的是人脸识别。
所用工具
Anaconda 2——Python 2
Dlib
scikit-image
Dlib
对于今天要用到的主要工具,还是有必要多说几句的。Dlib是基于现代C++的一个跨平台通用的框架,作者非常勤奋,一直在保持更新。Dlib内容涵盖机器学习、图像处理、数值算法、数据压缩等等,涉猎甚广。更重要的是,Dlib的文档非常完善,例子非常丰富。就像很多库一样,Dlib也提供了Python的接口,安装非常简单,用pip只需要一句即可:
pip install dlib
上面需要用到的scikit-image同样只是需要这么一句:
pip install scikit-image
注:如果用pip install dlib安装失败的话,那安装起来就比较麻烦了。错误提示很详细,按照错误提示一步步走就行了。
人脸识别
之所以用Dlib来实现人脸识别,是因为它已经替我们做好了绝大部分的工作,我们只需要去调用就行了。Dlib里面有人脸检测器,有训练好的人脸关键点检测器,也有训练好的人脸识别模型。今天我们主要目的是实现,而不是深究原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官网查看源码以及实现的参考文献。今天的例子既然代码不超过40行,其实是没啥难度的。有难度的东西都在源码和论文里。
首先先通过文件树看一下今天需要用到的东西:
准备了六个候选人的放在candidate-faces文件夹中,然后需要识别的人脸testjpg。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检测到testjpg中的人脸,然后判断她到底是候选人中的谁。另外的girl-face-recpy是我们的python脚本。shape_predictor_68_face_landmarksdat是已经训练好的人脸关键点检测器。dlib_face_recognition_resnet_model_v1dat是训练好的ResNet人脸识别模型。ResNet是何凯明在微软的时候提出的深度残差网络,获得了 ImageNet 2015 冠军,通过让网络对残差进行学习,在深度和精度上做到了比
CNN 更加强大。
1 前期准备
shape_predictor_68_face_landmarksdat和dlib_face_recognition_resnet_model_v1dat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然后准备几个人的人脸作为候选人脸,最好是正脸。放到candidate-faces文件夹中。
本文这里准备的是六张,如下:
她们分别是
然后准备四张需要识别的人脸图像,其实一张就够了,这里只是要看看不同的情况:
可以看到前两张和候选文件中的本人看起来还是差别不小的,第三张是候选人中的原图,第四张微微侧脸,而且右侧有阴影。
2识别流程
数据准备完毕,接下来就是代码了。识别的大致流程是这样的:
3代码
代码不做过多解释,因为已经注释的非常完善了。以下是girl-face-recpy
# -- coding: UTF-8 --
import sys,os,dlib,glob,numpy
from skimage import io
if len(sysargv) != 5:
print "请检查参数是否正确"
exit()
# 1人脸关键点检测器
predictor_path = sysargv[1]
# 2人脸识别模型
face_rec_model_path = sysargv[2]
# 3候选人脸文件夹
faces_folder_path = sysargv[3]
# 4需识别的人脸
img_path = sysargv[4]
# 1加载正脸检测器
detector = dlibget_frontal_face_detector()
# 2加载人脸关键点检测器
sp = dlibshape_predictor(predictor_path)
# 3 加载人脸识别模型
facerec = dlibface_recognition_model_v1(face_rec_model_path)
# win = dlibimage_window()
# 候选人脸描述子list
descriptors = []
# 对文件夹下的每一个人脸进行:
# 1人脸检测
# 2关键点检测
# 3描述子提取
for f in globglob(ospathjoin(faces_folder_path, "jpg")):
print("Processing file: {}"format(f))
img = ioimread(f)
#winclear_overlay()
#winset_image(img)
# 1人脸检测
dets = detector(img, 1)
print("Number of faces detected: {}"format(len(dets)))
for k, d in enumerate(dets):
# 2关键点检测
shape = sp(img, d)
# 画出人脸区域和和关键点
# winclear_overlay()
# winadd_overlay(d)
# winadd_overlay(shape)
# 3描述子提取,128D向量
face_descriptor = facereccompute_face_descriptor(img, shape)
# 转换为numpy array
v = numpyarray(face_descriptor)
descriptorsappend(v)
# 对需识别人脸进行同样处理
# 提取描述子,不再注释
img = ioimread(img_path)
dets = detector(img, 1)
dist = []
for k, d in enumerate(dets):
shape = sp(img, d)
face_descriptor = facereccompute_face_descriptor(img, shape)
d_test = numpyarray(face_descriptor)
# 计算欧式距离
for i in descriptors:
dist_ = numpylinalgnorm(i-d_test)
distappend(dist_)
# 候选人名单
candidate = ['Unknown1','Unknown2','Shishi','Unknown4','Bingbing','Feifei']
# 候选人和距离组成一个dict
c_d = dict(zip(candidate,dist))
cd_sorted = sorted(c_diteritems(), key=lambda d:d[1])
print "\n The person is: ",cd_sorted[0][0]
dlibhit_enter_to_continue()
4运行结果
我们在py所在的文件夹下打开命令行,运行如下命令
python girl-face-recpy 1dat 2dat /candidate-faecs test1jpg
由于shape_predictor_68_face_landmarksdat和dlib_face_recognition_resnet_model_v1dat名字实在太长,所以我把它们重命名为1dat和2dat。
运行结果如下:
The person is Bingbing。
记忆力不好的同学可以翻上去看看test1jpg是谁的。有兴趣的话可以把四张测试都运行下试试。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前三张图输出结果都是非常理想的。但是第四张测试的输出结果是候选人4。对比一下两张可以很容易发现混淆的原因。
机器毕竟不是人,机器的智能还需要人来提升。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如何提升识别的准确率。比如每个人的候选用多张,然后对比和每个人距离的平均值之类的。全凭自己了。
备用材料:铅笔,橡皮擦,白纸,勾线笔。
1,使用铅笔在白纸上起形,画一个侧面的脸的幅度出来。
2,沿着起形的幅度,勾画出大致的脸部轮廓和嘴唇,鼻翼。
3,进一步画侧脸,画鼻子、眼睛、嘴唇牙齿下巴等部位,完成初步描绘。
4,使用勾线笔沿着刚刚铅笔勾勒出来的初稿重新画一遍。
5,初步用勾线笔勾勒完成后,再对眼球,眼线,睫毛,嘴唇等部位进行颜色加深。
6,最后再用橡皮擦擦掉铅笔勾画的痕迹即可。
轿跑SUV的接踵而至,让还处于特殊时期的我们有些应接不暇。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车身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各种衍生车型的诞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方向,当然,从中我们也看到了逐渐占据主导的用户需求。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已经不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SUV,似乎轿跑和SUV的结合,更对我们的胃口。
对于走上SUV之路仅仅两年时间的一汽-大众而言,到目前为止已经推出了多款SUV车型,而这一次是基于中型SUV探岳而新增的细分车型——探岳X。和探岳、探岳GTE的定位略有不同,探岳X在车系中担当着“形象标杆”的使命,同时作为家族首款轿跑SUV,它显然更偏向于运动化的风格,且定位也更高于探岳。
那么,探岳X,这款被赋予了运动和形象使命的轿跑SUV,到底能不能俘获我们的芳心?
谁说设计不值钱?
虽然不及途观在国内市场的发酵时间那么长,但是探岳的推出也让我们看到了后来者居上的信心。然而作为衍生车型,在全车系武装了R-Line运动套件之后,探岳X的确散发出了与众不同的运动特质,突出了设计感。在采用了大众最新的LOGO之后,探岳X也在车头细节的刻画上花了不少心思,比如贯穿其中的镀铬装饰,以及R-Line专属包围,另外IQLight灯组也是如今探岳X的一大亮点。
转到车身侧面,最重要的显然是它轿跑式的线条设计,客观的说,设计方面不亚于出自同平台的奥迪Q3 Sportback。探岳X的车长来到了4626mm,相比普通版探岳尺寸更长,而轴距则依旧保持在2730mm。在车侧部分我们能够看到R-Line专属标识、R-Line专属19英寸轮毂。除此之外,熏黑处理的轮眉和车侧装饰条也是R-Line版本独有的设计。
探岳X的“侧颜杀”实际上可以延续到车尾,从C柱开始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顶部那条优雅线条的走势。当然,如此惊艳的设计还没有就此结束,探岳X在车尾采用了双尾翼的设计,高低扰流板无疑算得上是其“善始善终”的“神来之笔”。而探岳X还有另外的“点睛之笔”,那就是尾灯内部明显突起的X造型,一旦点亮,不止是辨识度的提高,更是对设计的最好诠释。
以不变应万变?
相比外观大刀阔斧的改变,探岳X车内的变化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至少布局上依旧保留了我们熟悉的样子。当然,作为在R-Line套件武装下的新车,探岳X自然也少不了进行运动化的重新设计,比如用户可以选择Alcantara座椅,或者双色打孔真皮座椅,而中控面板也有赛车格装饰,以及碳纤维风格可以选择。
至于配置方面,探岳X有液晶仪表、电动尾门、全景天窗、换挡拨片等等,另外在92英寸中控屏内还搭载了众行家智能网联系统,当然包括像自适应巡航、预碰撞安全系统、紧急制动等等安全配置,也预示着在L2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辅佐下,探岳X更是一台安全的轿跑SUV。
对于一台轿跑SUV而言,在空间方面,我们大概率会有两个疑虑,其一是后排头部空间,其二就是行李厢空间。经过身高180cm的本人亲测,在驾驶席同样为我舒适坐姿的前提下,后排腿部空间超过两拳,而头部也有4指的剩余空间,完全不必担心车顶轮廓线条可能带来的影响。至于行李厢空间,目测放下4-5个登机箱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放倒后排座椅进行扩容。
不完全动态初体验
探岳X作为一台标榜运动性的轿跑SUV车型,多维度的体验方可验证它的运动基因,为此,一汽-大众为我们准备了包括加速测试、麋鹿测试、湿滑路面、越野场地等多个测试项目。(至于道路驾驶体验,后期我们会拿到试驾车单独进行评测)
在加速测试环节,我们的试驾车为380TSI的版本,它搭载了第三代EA888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220马力,峰值扭矩为350牛米,与之匹配的是7挡双离合变速箱。对于这样一套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动力系统,官方给出的0-100km/h加速时间为76s,那接下来就看我的了……
憋住油门,让转速维持在2500rpm左右“弹射起步”,在指针逼近红区,且快速响应的完成升挡后,探岳X最终0-100km/h的加速测试成绩定格在了8s,相比官方数据慢了04秒,不过由于当天室外温度超过了35摄氏度,所以8s的成绩也是可以接受的了。
转到场地体验环节,其中包括了多个项目,由桩桶组成的赛道更是可以考验车辆极限状态下的表现。全油起步,把探岳X“扔”进第一个回头弯,因为底盘高度和悬架设置偏舒适性的缘故,能够明显感觉到车辆的侧倾,但好在调整转向后,以及车身稳定系统的协同工作,探岳X依旧能够顺利通过。
再次全油加速,此时涡轮表现略有迟滞,变速箱在高温和高速下的表现则中规中矩。弯道前制动,刹车脚感和刹车距离都超过预期的出色。在最后的湿滑路面,紧急制动,即便双手离开方向盘,探岳X的车身稳定系统依旧能够帮助驾驶者保持方向,确保安全。
在最后的越野场地中,来自博格华纳的第五代四驱系统显然是重中之重。探岳X和探岳一样采用了4MOTION四驱系统,正常情况下它会将90-95%的动力输送至前轮,且根据路况自动进行前后轴扭矩分配,而极限状态下,前后轴的动力分配可达到0:100。在测试场地中,我们驾驶着探岳X完成了所有指定项目,不过受限于轮胎的公路特性,一定的打滑也是情理之中的。但,对于探岳X,我们又奢望什么呢?
编辑点评:
曾几何时,更加追求性价比的我们,早已完成了又一轮蜕变。时至今日,不仅要靠品牌和产品力为自己代言,更开始舍得为颜值付出更多。也许,这就是供需关系之间的矛盾开始渐渐和解的表现吧!越来越多的“后浪”对于选车有了新的需求,同时也有了新的理解,也正因为如此,探岳终究变身成为了探岳X!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