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美容院都是做什么的?怎么做的?

国外美容院都是做什么的?怎么做的?,第1张

  欧洲、美国、日韩等地的美容业产生发展的历史较长,行业发展进入了规范、健康的轨道。欧洲美容业者协会的数据显示,2001年欧盟15国的美容用品市场约2087亿英镑。

  他们严格规范从业人员。法国1947年开设第一家美容学校,半个多世纪以来,法国对美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当严格。按照这个国家的有关规定,行业经验少于7年,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人不得在美容培训学校执教。日本《美容师法》对开业条件、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及考试都有严格的规定。在日本,在美容机构从事洗头工作的小工必须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统一管理是国外美容业的一大特点。美容行业只隶属一个政府部门管理或卫生部,或劳动部,或商业部,职能明确。美容业价格体系透明公正。法国美容产品的价格相对透明公正,其主要卖点立足产品,相应的服务只是产品的附属。而国内美容业卖的是服务”,产品是附属品,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培育大众健康的美容消费观念。法国等国家的美容行业协会定期做一些关于美容的科学、健康宣传,帮助消费者建立健康的美容消费观念。理性的消费群体规范了美容业的发展。欧美国家像我们这种林立街头的美容店已经绝迹,因为他们早已改变了经营模式,已经将美容与医疗与休闲疗养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特色化个性化是国外美容院发展的趋势。在欧美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已出现了一些24小时便利美容院,其中也包括一些通宵spa。还有单一功能美容院、亚健康治疗型美容院、多元一整化美容院、快餐式整形美容院、宠物美容院、家庭式美容院、化妆品公司美容形象店、自助美容站等各有各色的美容服务满足顾客多元化的需求。在国外,开一家美容店,开办程序、美容项目、价格也与与国内的略有不同。首先要接受严格的美容师培训和执业资格考试。美国的美容师资格考试,必须先在政府认证合格的美容学校接受600小时的培训,然后参加笔试和口试。并且,这个美容师执照必须每两年更换一次。其次,由于竞争的激烈,一家美容院要在开的时间长,培养大批长期客人的基础上才能赚钱。

个人认为:店里面学习,实战经验多于理论(专业知识);学校学习理论(专业知识)多于实战经验。 如果你想在这个行业有所成就,不仅要学习实战经验,理论知识也是必不可少。你可以先到学校经过短期的培训,再到实体店实践;也可以先到店里学习几个月,再到学校进修。前者学的快些、全面些!后者拉的时间长些。 不过这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很多人在我的空间里面留言或者加我QQ,说各种答案的朋友都有。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管是在那里学习,能学到多少知识,主要的还是看自己的学习力和悟性。其次就是碰到一位好的老师。 是的,碰到好的老师也很关键,我在做美导的时候,基本出差到每个店都会碰到美容学徒,同样学习时间、不同店学习的学徒,学到的技术是不一样的,有的店是收学徒费的,有的店面是不收学徒费的,收了学费的学徒还好,店里面的老板有一种责任,教的也比较快、知识也会全面些。如果是不交学费的学徒,想在短短几个月学到技术,有2中情况:1、这个店只有老板一人或美容师紧缺,你需要尽快上手服务顾客,这样你学习的就很快,基本1-3月的学习时间就可以从美容助理晋升为美容师。2、店里专业,同事比较好相处,自己悟性好、爱学习、嘴巴甜、肯吃苦、敢尝试这样你也可以学的很快,几个月晋升为美容师。 我在上面说,在学校学习会更好,因为我看到,有的美容学徒,在美容院学了半年甚至一年都还是美容学徒,顾客都不要她上手做护理,记得在四川省的一个小县城出差的时候,那时美容院有一个学徒,是美容院老板的熟人介绍过去的,没有交学费,在美容院包吃包住,但是要帮美容院做事,每月没有工资。我第一次去那边的时候觉得那个女孩还不错,嘴巴也会说。我隔了1个月再去的时候,老板就和我说:“这个女孩不爱学习,有不懂的回报、感恩!现在学了3个月,洗面还很生疏,准备不要她了。”我当时吓了一跳,问其原因:原来那个女孩子宁愿每天帮美容师做事,买东西礼物给美容师也不愿意多做美容院的事情,人好难、喜欢玩。交了知识和手法以后回家也不练习,不懂的在美容院也不问她,去问美容师……我私下问美容师的时候他说“没有”两个字。但是旁边的美容师久和我说了:美容院老板不愿意叫教她,他感觉是在美容院混了3个月,自己也不想浪费时间,所以有不懂的就问美容师,当然请教别人当然会礼尚往来。 这样,这位年轻的美容学徒,学习了3个月,什么也不会,连简单的面部手法都不会。最后被美容院老板赶走。………… 我记得在几年前碰到过这样的美容学徒,在美容院学习不到一个月就能上手做护理的美容师,这个女孩,记得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她很不起眼,但是她嘴巴很甜,整天围着你“老师问一下……”很好学。我去店里的那天,她刚刚到美容院来的第一天。那时我们做活动,从培训产品开始整个过程她参加了。在整个做活动的过程中,她对这个行业不熟悉,对顾客不熟悉,对手法不熟悉,她对产品熟悉,记得比其它美容师都好。前一天她只是看,第二天久开始出动了。她见一个顾客来了,过来问我这个顾客是什么皮肤,应该配什么样的面膜(最专业知识不熟,卖面膜还是没问题的),我告诉她后,她就到那个顾客身边和她聊天,慢慢的聊到皮肤,就开始销售产品。可能是热情和真诚打动了顾客,她这种方法很受用,3天的活动买了十几瓶面膜出去。这样的美容师老板开心极了,每天都手把手的交她,二个月她就能上手做顾客了。 我还碰到过这样的美容师。在美容院做了3年甚至或者5年,当培训产品知识的时候,问道很基础的皮肤知识,面部皮肤表皮层分为几层?答案:5层。相信这个答案很多美容师都会认为是这样的。角质层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去角质?为什么28天去一次角质?……这些问题都答不出来来。请你们回去问问你们的老师。 所以我会建议去学校学习全面系统的知识,再到美容院实习实践。在学校经过短期的培训,到美容院实践,你可以很快学出来。但是美容技术和知识,不是在美容院或者学校学到的,美容院做学徒或学校的短期培训,教给你的只是基本功而已,想要技术精湛,很快的进入角色,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和从业时间和你的经历、经验有关系的。大家一起努力吧!!!有问题可以加我

可以去 Vinehoo葡萄酒百科看下。

http://wwwvinehoocom/baike/articleaspx

整理了300多篇文章。从葡萄酒基础入门,葡萄品种,产区分级,葡萄酒品鉴,葡萄酒器具到葡萄酒周边都有提到。

年份好坏问题比较复杂,主要根据产地不同。普通300以下的酒不要太关注年份。

给你看偏文章。

葡萄酒的N个误区

把葡萄酒简称红酒?认为“酒是老的香”?十分推崇葡萄酒的橡木味?以下N个误区,其中任何一条都会使你在宴会上闹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把葡萄酒简称为红酒

把葡萄酒简称红酒,以至出现“霞多丽红酒”的谬误。即使是天才般的酿酒师,也不可能用霞多丽白葡萄酿造出红酒来。

实际上,红酒只是葡萄酒的一种,葡萄酒还包括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香槟、起泡葡萄酒、甜白葡萄酒(贵腐酒)、冰酒、雪利酒、波特酒、马德拉酒以及各种加香葡萄酒(味美思等)。

葡萄酒加雪碧

《夜宴》上映后,冯小刚导演说:“我想拍这么一个**,现在中国有钱人迅速分化成两派,一边是海归派,一边是本土派。海归派喜欢去户外运动、上健身房;本土派喜欢去夜总会、蒸桑拿。本土派喝红酒加雪碧,这海归派说,欧洲人研究了几百年,最难的事就是从红酒里把这糖份给提出去,结果咱们中国同胞都给兑回来了。”

如果你觉得不够甜,干脆换一瓶甜白葡萄酒;如果你觉得过浓烈,可以换一瓶酒精含量低一些的——其实红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已经很低了,通常只有12%-14%。

连上6瓶不变样

一顿饭,连续上6瓶一样的葡萄酒,而不懂得是应该上6瓶种类不同的葡萄酒。

根据西餐宴会体系,餐前要喝开胃酒,比如香槟、起泡葡萄酒、干雪利、味美思;正式进餐当然要佐餐酒,基本原则是:白肉(海鲜)配白葡萄酒、红肉配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可在二者之间回旋;上甜品时配甜酒,比如贵腐酒、冰酒;餐后还该来一杯消化酒,比如波特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

当然,“白肉配白葡萄酒、红肉配红葡萄酒”是建立在西餐基础上的,而中餐与西餐的烹调理念有很大的出入,所以我们也不一定固守这个原则。搭配葡萄酒,除了要看红肉还是白肉,还要看烹饪方法和调味原料。我们要配合的不是食物的颜色,而是食物的味道。比如西湖醋鱼,就不一定非要选择白葡萄酒了,不妨尝试用一款黑比诺红葡萄酒,也许别有洞天。

相信“酒是老的香”

CCTV《每周质量报告》曾经报道,北京某葡萄酒公司2001年才投产,但酒标上的年份却有“1992”的。更荒唐的是,“1992”卖198元、“1998”卖42元、“1999”卖23元,他们为年份与价格建立了成正比的数学关系:年份越老,价格越高。

国产葡萄酒的“早产现象”,正是迎合了消费者的惯性思维-“酒是老的香”。实际上,葡萄酒的品质和价格,是随不同的年份呈曲线波动的,而不是随酒龄呈直线上升形态。因为葡萄酒的品质不是取决于酒龄,而是取决于葡萄园的土质和葡萄生长采收那一年的日照、降雨量及气温的适时与适量(酒标上年份不是灌装日期,而是葡萄生长采收的年份)。同一块土地,由于每年的气候不同,葡萄酒的品质也就存在相应的差异。所以,同样是一箱(12瓶)拉图红酒,1981 年的现在卖1000多英镑,1982年的却要9400多英镑。

认为葡萄酒越放越好

同样是受“酒是老的香”的影响,认为葡萄酒越放越好。

理论上,葡萄酒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装瓶后仍然会继续成熟和变化。在良好的储藏条件下,葡萄酒会在岁月的历练中使得单宁酸逐渐柔顺圆润,酒香更加富有深度,口感也更为均衡协调。顶级酒庄的黄金年份出品可能要放到十几年以后才渐入佳境;甚至在半个世纪以后,仍然会大放异彩。不过,美国葡萄酒教育家、原纽约世贸中心顶楼世界之窗餐厅总侍酒师凯文·兹拉利在《葡萄酒入门》指出:“并非所有葡萄酒愈陈年愈好。事实上,世界上90%以上的葡萄酒在一年以内喝掉最好。”

一瓶葡萄酒的生命周期,就像一个女孩的成长一样,童年有天真烂漫的可爱,豆蔻年华有楚楚动人的娇媚,花样年华有婀娜多姿的万种风情,徐娘半老有风韵犹存的雍容。葡萄酒带给我们的享受,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如果我们教条地期待陈年,整天惦记着什么时候才会达到高峰,那将会失去多少品尝的体验和乐趣?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瓶葡萄酒在任何时刻打开都是合适的时宜。

握住高脚杯的杯壁

现在许多房地产广告流行以葡萄酒来表现“欧陆风情”,甚至直接以葡萄酒产区的名字来为楼盘命名,比如深圳有“香槟广场”、广州有“波尔多花园”、天津有“玛歌庄园”、北京有“纳帕溪谷别墅”。但是,那位高贵的形象代言人却用拿啤酒杯的姿势,端着一杯红葡萄酒!

我们喝惯了啤酒,一不留神就会用拿啤酒杯的方式,握住高脚杯的杯壁。就像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喜欢把手按在主持人的话筒上一样,已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陋习。

正确的持杯姿势应该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高脚杯杯柱。首先,夹住杯柱便于透过杯壁欣赏酒的色泽,便于摇晃酒杯去释放酒香。如果握住杯壁,就用手指挡住了视线,也无法摇晃酒杯;其次,饮用葡萄酒讲究一定适饮温度,如果用手指握住杯壁,手温将会把酒温热,影响葡萄酒的正常水平。

当然,如果仔细考究持杯姿势,根据不同的鉴赏时段,还可分出另外两种姿势:

在观察酒色、欣赏酒香阶段,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杯柱底端——拇指竖起垂直倚在杯柱上,食指弯曲卡在杯座上面,其余手指以握拳形式垫在杯座底下起固定作用。这样,无论是向外倾斜45度去观察酒色,还是向内倾斜45度来探询酒香,都能控制自如,特别有力度,感觉很带劲儿。

在宴会上,如果需要走动,需要拿着酒杯与别人交谈时,请把所有手指撤离杯柱,直接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杯座——拇指压在上面,食指垫在下面,其余手指以握拳形式支撑在食指下面。这样拿酒杯,有暂停、期待和聆听的意思,而且看上去也比较酷。

喜欢满上

苏东坡在《行香子》写道:“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

但若是葡萄酒,只须满三分,好给葡萄酒的芳香留下回旋、对流和集中的空间。

另外,如果倒得太满,一瓶750毫升的葡萄酒,即使用容量较小的215毫升ISO标准品酒杯,也不够三五知己酒过三巡。

挂杯=好酒

“挂杯”现象只表明酒精、糖分和甘油含量比较高,并非好酒的绝对标准。

比如那年的气候比较炎热,导致葡萄的糖分过高、葡萄酒的酒精含量过高,自然也会出现密集的“酒腿”。而与此同时,炎热的气候往往也会导致葡萄的酸度不足,这样的葡萄酒就会缺乏坚实的结构。

崇拜橡木味

在品酒会上,有人发表评论:“果香浓郁,口感圆润,有香醇的橡木味”

橡木味来源于葡萄酒的橡木桶陈化过程。在长达12个月、18个月或24个月不等的陈化岁月里,橡木含有的呈香物质会舒缓地融入酒液,使葡萄酒衍生出一定的焙烤类香气,比如杉木、雪松、雪茄盒、巧克力、咖啡、焦糖、烤面包、熏培根等香气。

由于美国著名酒评家罗伯特·帕克(位居《醒酒器》杂志2007年度“全球葡萄酒界影响力排行榜”第一名)喜欢给色泽深沉、果香浓郁、橡木味厚重的葡萄酒较高的分数,加上在全球100多家酒庄担任顾问的“飞行酿酒师”米歇尔·罗兰以“200%橡木桶陈酿”(换两次新橡木桶)的积极推动,橡木味似乎已成为好酒的重要标志,各种橡木片、橡木粉也成了畅销产品。

但是,英国酒评家安德鲁·杰弗在《红酒圣经》指出:“那些认为橡木味是葡萄酒主要风味的人,和那些认为番茄酱就是蔬菜的人一样。”

动不动就闻软木塞

在正规的西餐厅,侍酒师在开瓶之后,照例会把软木塞放在一个小碟里,端过来请点酒人检查,看软木塞是否干裂或发霉——如有上述现象,说明此酒保存不当,可以请求换一瓶。但有些顾客喜欢冒充行家,往往还要装模作样拿起软木塞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然后摇头晃脑。

美国《葡萄酒观察家》专栏作家马特·克雷默在《葡萄酒好喝的秘密》告诉大家:“摆在你眼前的软木塞不是给你闻的,而是给你看的。你不可能从一个软木塞的气味得知一瓶葡萄酒的好坏,一如你不能从鞋垫的味道得知一双鞋子的好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3717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