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药方是否有毒且如果已熬成汤药该如何通过汤药鉴别

如何鉴别药方是否有毒且如果已熬成汤药该如何通过汤药鉴别,第1张

有些药方本来是有毒的,目的是以毒攻毒的。比如治疗结核之类的药方,尤其是偏方。至于普通药方有没有毒,不好鉴别,原因很复杂,中药在制作过程可能会毒素进入,药方本身用了有毒的药物,如狼毒等。因此要鉴别中毒有没有毒,那就专门要用专业仪器了。

中药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和浓缩丸等类型。

二、中药丸剂的制备

(一)辅料

制备中药丸剂常用的辅料有:润湿剂(水,黄酒,米醋,水蜜,药汁等)、黏合剂(蜂蜜,米糊或面糊,药材清(浸)膏,糖浆等)和吸收剂(主要是药材粉末)。

蜂蜜是蜜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起着黏合剂的作用,还兼有滋补、润肺、润肠、解毒、调味等作用。

制备蜜丸时可根据品种、气候等具体情况选用炼蜜。

(二)制备方法

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塑制法和泛制法。中药滴丸则采用滴制法。

1.塑制法

将药材粉末与适宜的辅料(主要是润湿剂或黏合剂)混合制成可塑性的丸块,再经搓条、分割及搓圆制成丸剂的方法。塑制法主要用于蜜丸、糊丸等的制备

2.泛制法

泛制法是将药物粉末与润湿剂或黏合剂交替加入适宜的设备内,使药丸逐层增大的方法。泛制法主要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等的制备,生产时使用包衣锅和小丸连续成丸机等设备。

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考中国药典或者中药制剂学

据北京中医医院特色科主任李建介绍,一般来说,上午9点和下午3点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所以此时最佳。

但是,不同药性的,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一般而言,治疗虚症和肠胃的,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而治疗心肺和其他一般,则通常在饭后15~为佳,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 ,减少副作用的产生;助消化或对肠胃有 的,也应饭后服用;而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其中通大便的药物,如大黄、火麻仁等,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和夜间服食);驱虫药也应在早上空腹服用,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

另外,“趁热喝”是大部分人喝中药时的习惯。李建说,其实,喝中药不一定要“趁热”。

传统的认为,一般的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凉至30℃~37℃时再喝。而丸、散一类的中成药也应该以温开水送服;属于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才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止吐、解毒、清热的药,则应该“冷服”,以免引起 。一般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

喝汤药还有温度要求。熬好的汤药,一般都要凉一凉等到不冷不热再服用。但有些中药服用时,对温度有特殊要求,有的需要趁热服,有的则要求完全凉后再服用。

因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怕冷、头痛怕风、全身关节酸痛、不出汗等伤风感冒症状,应在煮沸后5分钟取下,稍停趁热服用,以帮助患者排汗,解除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肢体酸痛等症状。中药热服还可使疹毒发透,适用于麻疹刚发起的患者,可帮助疹毒随汗液排出体外,以缓解病情。热服中药还有助于消肿,适用于身体浮肿的患者。

清热解毒、泻下通便的汤药则要求冷服。如因、支气管炎、胆囊炎、而发热的病人,或经常出现口干唇裂、大便秘结、小便赤黄等热性症状,冷服中药可通过寒凉泄热,使邪热外泄,缓解病痛,这类中药煎服时间较长。

、汤剂正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4235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