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节约资源的例子,要事例!!!!!!!!

有关节约资源的例子,要事例!!!!!!!!,第1张

1、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 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

2、赵匡胤  

赵匡胤教女俭朴 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3、邓小平  

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

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

4、雷锋的节约精神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 ,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

他的袜子总是补了 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

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 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5、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

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

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6、毛泽东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

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  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比如 吃饱了不好好学习,去玩网游,谈恋爱,搞非主流,脑子里胡思乱想,浪费了大量的化学能。在我们唱响“节能进行曲”时,检讨一下我们的日常行为,问一问自己能为节能作些什么?本报记者为此对家庭节水、节电等方面展开了调查,目的是唤起更多人的节约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希望更多的家庭自觉选择节能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节电,你先行行举手之劳

“在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浪费电的现象?”在刚刚过去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记者以同一个问题询问了所有的受访者,几乎每个人都能略举一、二,并且都无一例外地认同生活中不少浪费电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我们也欣喜地感觉到,普通百姓对于供电、节电比平时更多了一分关注,但愿这样的关注能让节能意识渗透到每个家庭、每个人。

家庭用电 浪费现象普遍

随便走访,这样的现象我们并不少见:

多台电视机同时开,多个电脑同时用;

电视没看时不切断电源,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几十上百瓦的白炽灯同时开好几个;

声控灯感应器坏了,灯就没日没夜地亮着;

饮水机24小时运作;

有的电热户冬天用几个上千瓦的大电炉眼睛眨也不眨;

打开水龙头哗哗一放就是好几分钟,等到热水出来了,才慢悠悠地洗漱……

点点滴滴,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样的点点滴滴,使居民区能源浪费现象显得相当突出。记者采访后,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相对而言,年轻家庭比老年人家庭浪费多些,家电多的家庭比家电少的家庭浪费多;很多人都知道该怎样才节电,但缺乏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像电视机长期待机,很多时候也就是一个“懒”字,嫌开来关去麻烦。

检点我们的行为,司空见惯的“无意识浪费”,在家庭生活中浪费掉的宝贵能源实在太多了。习惯成自然,且有很多浪费现象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习惯,又习以为常,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浪费,在节约用电方面考虑得不多。采访中,不少人透露出这样的观点,贵州省作为西电东送的输出省,不缺电,不用省;我用多少电都反映在自家的电表上,付钱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以每度电几角钱的物质价值来衡量资源的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只能是空话,这不仅只是各家各户的小钱,这要从国家形势、整体形势考虑。”市节能监测站的盛如康、江品生两位“老节能”无不忧虑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诚然,近几年在林城,城市居民几乎未感受到电供应亮起红灯时的拉闸限电,但实际上,近年来电力供应严重不足使全省企业开工率普遍较低,我市的一些企业在用电高峰被限电停产的时候并不少,一般人不会计算因此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给国家带来的损失,记者曾接触一些企业家,他们说最怕的就是接到供电局的停电限电通知,产量受影响,来电时加班加点,赶产值不说,影响最大的就是企业开开停停,用电单耗上升。

敞开用电方便了市民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但也带来了许多无节制的普遍浪费现象。“由家庭用电情况可以估算出家庭生活用电的浪费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突出表现为节能灯具的使用普及不够和家电待机耗能浪费上,要使人们有一个良好的用电行为习惯,必须唤起人们的节电意识。”在贵阳市节能监测站盛站长的办公室里,在一盏已用了头10年的节能灯下,这位身体力行做着节能推广工作的老同志反复强调:节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节电空间无处不在

国家要求逐步淘汰白炽灯,用能省电80%的节能灯代替,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推广的效果并不好。头10年前,记者曾在不少家庭看见过使用节能灯,但现在使用的并不多,有不少家庭除了置疑节能灯的质量、美观外,还认为节能灯购置费高,使用下来并不省电省钱。记者请监测站盛站长给普通市民家庭算了一笔电账:以某家客厅6盏吊灯为例,每盏40瓦,每晚点5小时,一月按30天算,耗电36千瓦,电费14.50元,如改用6盏节能灯,每盏9瓦,保持客厅同样的亮度,每晚点的时间相同,一月耗电8.1千瓦,电费才3.26元,每个月仅此一项就能节约电费11.24元(相当于一支节能灯的价格),6个月后购置费就能全部回收。不过盛站长告诫,家庭中不常开灯或潮湿的地方不宜使用节能灯,并且节能灯不宜经常开关,一开一关影响其寿命。一般来说,普通白炽灯的有效寿命是1千小时,而节能灯的有效寿命是8千小时。

据节能产品认证中心的调查显示,城市家庭平均每天的待机能耗为0.36千瓦时,相当于使用一盏15瓦至30瓦的长明灯。一年下来,每户人家的待机耗电量为131.4千瓦时。在央视6月11日的一个节能宣传节目中,一位节能专家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全国所有电视机的待机能耗加起来,相当于一个小型发电厂的发电量。可见我们并不能小视每台电视机的待机能耗。

一些市民也对家庭中的一些浪费现象表示了不满。家住蟠桃宫的陈老伯在家是个节约模范,“以前我们几兄妹挤在一盏几瓦的白炽灯下学习,现在一个独生子女家庭到处点得亮堂堂的,而今的年轻人钱多了,口袋鼓了,用电等方面不再讲究节约了,但我认为节约的好习惯还是不能少。”

记者在一户熟识的朋友家数了一数,大小电器20样,据说他们这个三口之家在冬季时,一个月的电费竟达到500多元。除了淋浴器、饮水机、电视机、电冰箱常年未切断电源外,高分贝地放着音乐,冬天开几个取暖器是常事,甚至有的时候,只要有人在家,所有的屋子都会大开着灯。别人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我们无权干涉,但如何科学用电、节约用电还是应该互相提醒的。

有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是好事,但我们更提倡在富裕的情况下过紧日子,提倡节俭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时尚。市民张莉是环保主义者,她家的洗衣机、电冰箱、空调都是节能环保型产品。她说:“虽然价格贵了点儿,但能省不少水电。”

在现实生活中,改掉那些不经意的浪费“习惯”,有时只需要举手之劳。比如说少开一盏灯、随手关灯、随手关闭一切可以切断电源的电器设备。

节电的空间很大,要挖掘其中的潜力,看来市民采用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消费观很关键。

节水不应该讲时宜

提到节水,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尤其是每年的节水周,有关节水的宣传包围了人们的眼球。这样看来,节水似乎没有什么好谈的了。但是,观察我们的行为和意识,我们是否真的从点滴言行中做到了节约用水,节约资源了呢?通过采访和观察,记者发现情况并不那么理想。

记者在走访有关部门时,竟听到这样一种言论,“现在谈节水好象有点不合时宜,因为现在这个节能周主要是针对气、电等能源,而不是水;目前又正值汛期,防洪是重点。”这样的言论看来是基于这种认识:“节水要讲时宜,特定的时期我们讲节水,不特定的时期我们就可以暂时把节水放一边。”显然,我们还不能说我们的节水意识已经到位了。节水不应该讲时宜,而要时时提醒我们自己。

至于行为方面,记者留心观察了一下,发现浪费水的现象依然很容易找到:某单位清洁工在冲拖把时找到这样一个“窍门”,从第一层楼开始把拖把放在水池里,然后一直把水龙头开到最大,再依次到二、三层楼重复同样的动作。之后,这位清洁工才开始扫地,大概半小时以后,他才将每层楼的水龙头关掉。冲拖把的工夫他倒是省掉了不少,可自来水也大量被浪费掉。

据了解,与家庭用水相比较,单位用水的浪费情况较为普遍。因为家庭用水始终要掏自己的腰包,而单位用水和个人利益扯不上直接的关系。所以,单位用水给水资源撕开了一个浪费的大口子。

家庭用水当然也不乏浪费现象。有的人喜欢用水时把水龙头大开,长时间冲洗,这样就产生了大量不能使用的水花。有人洗脸时为图方便,不喜欢使用脸盆,而是将毛巾对准水龙头直接冲洗,这同样会浪费大量的水。有的家庭遇到停水情况时,事先有蓄水的准备,可当水再来时,未用完的蓄水并不做任何使用,就直接放掉。

对于节水的宣传,其实我们也做了不少,至少每年的节水周我们都要谈节水、讲节水。然而,为什么浪费的行为依然存在?节水的意识依然不到位呢?让人首先想到的是北方大旱,不少城市的水限量供应,花高价买水喝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有的城市还出现了隔天供应自来水的状况。这些对于贵阳的市民来说,似乎很遥远。

实际上,贵阳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贵阳地处长江、珠江水系分水岭地形,分水岭即是两大水系的源头山脊,只有自然降水形成溪流,而无大江大河,仅靠大气循环降水,通过径流汇于水库蓄水,水量相当有限。全市年降水量900到1200毫米,六城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13.2亿立方米。六城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7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值的三分之一,属于资源缺水地区。

目前正在热播的美国大片《后天》中有这样的场景:科学家预言某种气候灾难将会在今后的几代子孙中出现,结果,灾难却发生在了当代,而且在灾难面前,人类的力量是非常弱小的。而造成灾难的原因就是人们破坏环境、滥用资源的结果。

节水也是一样,当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时,也许我们会认为采取节水行动并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如果要等到我们看到节水的必要性时,也许节水就不再那么容易了。

绿色节俭新生活

现代都市里的人们,充分享受着物质生活带来的种种便捷和文明。在物质产品快速膨胀,并以各种新奇的方式吸引、满足并挖掘人们消费欲望的今天,似乎只要消费得起,人们似乎可以想用什么就用什么,想用多少就用多少,并且可以底气十足地声明:“我可不在乎那几个钱!”然而在一些发达国家,这种生活方式已经开始被另外一种理性的节俭方式所取代,甚至形成一种简朴主义的消费方式。美国作家萨维吉《简朴生活读本》的畅销也说明了这一趋势。在中国,这种理念首先在我们所倡导的绿色家庭中有所体现。

绿色家庭是指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带头实施绿色生活方式的家庭。绿色生活方式包含5个“R”,Reduce-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evaluate-绿色消费,环保选购;Reus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cycle-垃圾分类,循环回收;Rescue Wildlife-救助物种,保护自然。在这五个概念中,前四个都是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除了我们耳熟能详从小就受教育的节水节电外,还有许多绿色生活的细节被我们忽视了。

少用一次性制品

现代化生活充斥着许多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桌布、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照相机……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它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环境污染。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对物品进行多次利用,应当成为新的社会风气,新的生活时尚。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让我们摆脱“一次性消费”的诱惑,我们可以用充电电池代替普通电池;用手绢代替纸巾;用瓷杯、玻璃杯代替纸杯;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用自动铅笔代替木杆铅笔。如果你经常在外出差吃饭,可随身带双筷子、带个勺子,带上牙刷、牙膏、剃须刀、洗发水等等,使生活处处皆环保。

自备购物袋

在我们的生活里,塑料袋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无论是在筑城的大小超市,还是在菜市场和街边的小摊贩那里,提供给顾客塑料袋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相对照的是,一些消费者在购物时过度依赖塑料袋。一位在贵阳某家大型超市收银台工作的小孙就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用一两个塑料袋分类装好的商品,商品重量也完全在袋子的承受范围之内加大撑开,一些顾客却硬是要求多拿一两个袋子。那些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垃圾量剧增。大部分消费者把超市塑料袋带回家中当垃圾袋使用,丢弃后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环境的大敌。在德国,不少超市不提供免费的塑料袋,此举正是为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一些家庭主妇为了少用塑料袋而挎着硕大的藤篮上街购物。在中国内,上海一些超市塑料袋也开始实行有偿提供。

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为100多万吨贵阳市如果按平均每人每天消费一个塑料袋计算,每个袋重4克,每天就要扔掉4.4克聚乙烯膜,仅原料一年就扔掉500多公斤。如果平均每个塑料袋铺开是0.6平方米,那么每人每年弃置的塑料薄膜面积达240平方米熏贵阳三百多万人口每年弃置的塑料袋将接近于整个市区总面积。而一些街头小贩用的塑料袋还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应该是我们首先倡导的绿色生活。

自备餐盒

如今在筑城,无论是在外面吃早餐还是夜宵,总是有一大堆一次性的东西摆出来,塑料或者泡沫饭盒,塑料杯和卫生筷,甚至有些还为了方便洗碗,在碗上套上了塑料袋。而这些一次性餐具的卫生问题也十分突出。在一些小吃摊上,一次性木筷放在锈迹斑斑的筷筒里,不时会有蚊蝇恋恋不舍的“香吻”,还有无数双手挑剔的“抚摸”,而那些颜色不均的塑料袋也不那么令人放心。自备餐盒,首先是对自己身体的健康负责。

而一次性木筷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也成为一大突出的问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产业每年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节约资源,应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做起。

拒绝过度包装的商品

逢年过节,不论是筑城的各大超市商场还是街头的小摊小贩,各种包装十分夸张的礼品都摆到了很显眼的位置上,但质量如何却让人心里犯嘀咕。这种过度包装的风气已延伸到日常商品。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受:每次买完东西回家,光包装的垃圾就要扔一大堆。

我国目前垃圾的产生量大约是1989年的四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过度包装造成的。特别是化妆品、保健品、食品,如月饼、元宵等包装过于豪华,包装费用已占到成本的30%———50%。过度包装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增加了垃圾量,污染了环境。因此,我们提倡购买简装或大包装大瓶装的商品,少买过度包装的商品,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专家认为,塑料包装废弃物增加,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包装产品中,塑料包装品的年消耗量正在以14%的速度增加,而其回收率是所有包装物中最低的。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塑料废弃物所占的比例已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塑料包装废弃物因为轻,加之在环境中又不易分解,在流失的垃圾中特别明显,它不仅对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造成污染,还对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包括占用土地、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农作物减产等。

使用再生纸和节约用纸

目前,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我国造纸业年需消耗木材1000万立方米。我们使用、消耗大量的纸张,实际上是在消耗森林资源。现在,地球上平均每年有4000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森林可以为人类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防止气候变化、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等。保护森林,减少开采量,就需要削减木材的需求量。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800千克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原料,减少35%的水污染。每张废纸至少可以回收再生两次。因此,应提倡积极回收废纸、尽量使用再生纸和双面用纸。节约用纸则是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最好措施。

交流捐赠多余物品

生活好了,一些家庭里的家什更新换代也加快了,很多人家都会有一些留着无用、扔了可惜的东西。其实可以通过交换和捐赠的办法,使它在别人那里得到再利用。如果能将这些物品送到贫困地区或受灾地区,那就更能物尽其用了。大学和社区可以经常组织物品交换捐赠会,将各人不用的物品集中起来,互相交换,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

节电,你先行行举手之劳

“在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浪费电的现象?”在刚刚过去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记者以同一个问题询问了所有的受访者,几乎每个人都能略举一、二,并且都无一例外地认同生活中不少浪费电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我们也欣喜地感觉到,普通百姓对于供电、节电比平时更多了一分关注,但愿这样的关注能让节能意识渗透到每个家庭、每个人。

家庭用电 浪费现象普遍

随便走访,这样的现象我们并不少见:

多台电视机同时开,多个电脑同时用;

电视没看时不切断电源,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几十上百瓦的白炽灯同时开好几个;

声控灯感应器坏了,灯就没日没夜地亮着;

饮水机24小时运作;

有的电热户冬天用几个上千瓦的大电炉眼睛眨也不眨;

打开水龙头哗哗一放就是好几分钟,等到热水出来了,才慢悠悠地洗漱……

点点滴滴,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样的点点滴滴,使居民区能源浪费现象显得相当突出。记者采访后,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相对而言,年轻家庭比老年人家庭浪费多些,家电多的家庭比家电少的家庭浪费多;很多人都知道该怎样才节电,但缺乏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像电视机长期待机,很多时候也就是一个“懒”字,嫌开来关去麻烦。

检点我们的行为,司空见惯的“无意识浪费”,在家庭生活中浪费掉的宝贵能源实在太多了。习惯成自然,且有很多浪费现象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习惯,又习以为常,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浪费,在节约用电方面考虑得不多。采访中,不少人透露出这样的观点,贵州省作为西电东送的输出省,不缺电,不用省;我用多少电都反映在自家的电表上,付钱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以每度电几角钱的物质价值来衡量资源的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只能是空话,这不仅只是各家各户的小钱,这要从国家形势、整体形势考虑。”市节能监测站的盛如康、江品生两位“老节能”无不忧虑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诚然,近几年在林城,城市居民几乎未感受到电供应亮起红灯时的拉闸限电,但实际上,近年来电力供应严重不足使全省企业开工率普遍较低,我市的一些企业在用电高峰被限电停产的时候并不少,一般人不会计算因此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给国家带来的损失,记者曾接触一些企业家,他们说最怕的就是接到供电局的停电限电通知,产量受影响,来电时加班加点,赶产值不说,影响最大的就是企业开开停停,用电单耗上升。

敞开用电方便了市民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但也带来了许多无节制的普遍浪费现象。“由家庭用电情况可以估算出家庭生活用电的浪费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突出表现为节能灯具的使用普及不够和家电待机耗能浪费上,要使人们有一个良好的用电行为习惯,必须唤起人们的节电意识。”在贵阳市节能监测站盛站长的办公室里,在一盏已用了头10年的节能灯下,这位身体力行做着节能推广工作的老同志反复强调:节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节电空间无处不在

国家要求逐步淘汰白炽灯,用能省电80%的节能灯代替,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推广的效果并不好。头10年前,记者曾在不少家庭看见过使用节能灯,但现在使用的并不多,有不少家庭除了置疑节能灯的质量、美观外,还认为节能灯购置费高,使用下来并不省电省钱。记者请监测站盛站长给普通市民家庭算了一笔电账:以某家客厅6盏吊灯为例,每盏40瓦,每晚点5小时,一月按30天算,耗电36千瓦,电费14.50元,如改用6盏节能灯,每盏9瓦,保持客厅同样的亮度,每晚点的时间相同,一月耗电8.1千瓦,电费才3.26元,每个月仅此一项就能节约电费11.24元(相当于一支节能灯的价格),6个月后购置费就能全部回收。不过盛站长告诫,家庭中不常开灯或潮湿的地方不宜使用节能灯,并且节能灯不宜经常开关,一开一关影响其寿命。一般来说,普通白炽灯的有效寿命是1千小时,而节能灯的有效寿命是8千小时。

据节能产品认证中心的调查显示,城市家庭平均每天的待机能耗为0.36千瓦时,相当于使用一盏15瓦至30瓦的长明灯。一年下来,每户人家的待机耗电量为131.4千瓦时。在央视6月11日的一个节能宣传节目中,一位节能专家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全国所有电视机的待机能耗加起来,相当于一个小型发电厂的发电量。可见我们并不能小视每台电视机的待机能耗。

一些市民也对家庭中的一些浪费现象表示了不满。家住蟠桃宫的陈老伯在家是个节约模范,“以前我们几兄妹挤在一盏几瓦的白炽灯下学习,现在一个独生子女家庭到处点得亮堂堂的,而今的年轻人钱多了,口袋鼓了,用电等方面不再讲究节约了,但我认为节约的好习惯还是不能少。”

记者在一户熟识的朋友家数了一数,大小电器20样,据说他们这个三口之家在冬季时,一个月的电费竟达到500多元。除了淋浴器、饮水机、电视机、电冰箱常年未切断电源外,高分贝地放着音乐,冬天开几个取暖器是常事,甚至有的时候,只要有人在家,所有的屋子都会大开着灯。别人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我们无权干涉,但如何科学用电、节约用电还是应该互相提醒的。

有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是好事,但我们更提倡在富裕的情况下过紧日子,提倡节俭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时尚。市民张莉是环保主义者,她家的洗衣机、电冰箱、空调都是节能环保型产品。她说:“虽然价格贵了点儿,但能省不少水电。”

在现实生活中,改掉那些不经意的浪费“习惯”,有时只需要举手之劳。比如说少开一盏灯、随手关灯、随手关闭一切可以切断电源的电器设备。

节电的空间很大,要挖掘其中的潜力,看来市民采用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消费观很关键。

节水不应该讲时宜

提到节水,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尤其是每年的节水周,有关节水的宣传包围了人们的眼球。这样看来,节水似乎没有什么好谈的了。但是,观察我们的行为和意识,我们是否真的从点滴言行中做到了节约用水,节约资源了呢?通过采访和观察,记者发现情况并不那么理想。

记者在走访有关部门时,竟听到这样一种言论,“现在谈节水好象有点不合时宜,因为现在这个节能周主要是针对气、电等能源,而不是水;目前又正值汛期,防洪是重点。”这样的言论看来是基于这种认识:“节水要讲时宜,特定的时期我们讲节水,不特定的时期我们就可以暂时把节水放一边。”显然,我们还不能说我们的节水意识已经到位了。节水不应该讲时宜,而要时时提醒我们自己。

至于行为方面,记者留心观察了一下,发现浪费水的现象依然很容易找到:某单位清洁工在冲拖把时找到这样一个“窍门”,从第一层楼开始把拖把放在水池里,然后一直把水龙头开到最大,再依次到二、三层楼重复同样的动作。之后,这位清洁工才开始扫地,大概半小时以后,他才将每层楼的水龙头关掉。冲拖把的工夫他倒是省掉了不少,可自来水也大量被浪费掉。

据了解,与家庭用水相比较,单位用水的浪费情况较为普遍。因为家庭用水始终要掏自己的腰包,而单位用水和个人利益扯不上直接的关系。所以,单位用水给水资源撕开了一个浪费的大口子。

家庭用水当然也不乏浪费现象。有的人喜欢用水时把水龙头大开,长时间冲洗,这样就产生了大量不能使用的水花。有人洗脸时为图方便,不喜欢使用脸盆,而是将毛巾对准水龙头直接冲洗,这同样会浪费大量的水。有的家庭遇到停水情况时,事先有蓄水的准备,可当水再来时,未用完的蓄水并不做任何使用,就直接放掉。

对于节水的宣传,其实我们也做了不少,至少每年的节水周我们都要谈节水、讲节水。然而,为什么浪费的行为依然存在?节水的意识依然不到位呢?让人首先想到的是北方大旱,不少城市的水限量供应,花高价买水喝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有的城市还出现了隔天供应自来水的状况。这些对于贵阳的市民来说,似乎很遥远。

实际上,贵阳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贵阳地处长江、珠江水系分水岭地形,分水岭即是两大水系的源头山脊,只有自然降水形成溪流,而无大江大河,仅靠大气循环降水,通过径流汇于水库蓄水,水量相当有限。全市年降水量900到1200毫米,六城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13.2亿立方米。六城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7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值的三分之一,属于资源缺水地区。

目前正在热播的美国大片《后天》中有这样的场景:科学家预言某种气候灾难将会在今后的几代子孙中出现,结果,灾难却发生在了当代,而且在灾难面前,人类的力量是非常弱小的。而造成灾难的原因就是人们破坏环境、滥用资源的结果。

节水也是一样,当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时,也许我们会认为采取节水行动并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如果要等到我们看到节水的必要性时,也许节水就不再那么容易了。

绿色节俭新生活

现代都市里的人们,充分享受着物质生活带来的种种便捷和文明。在物质产品快速膨胀,并以各种新奇的方式吸引、满足并挖掘人们消费欲望的今天,似乎只要消费得起,人们似乎可以想用什么就用什么,想用多少就用多少,并且可以底气十足地声明:“我可不在乎那几个钱!”然而在一些发达国家,这种生活方式已经开始被另外一种理性的节俭方式所取代,甚至形成一种简朴主义的消费方式。美国作家萨维吉《简朴生活读本》的畅销也说明了这一趋势。在中国,这种理念首先在我们所倡导的绿色家庭中有所体现。

绿色家庭是指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带头实施绿色生活方式的家庭。绿色生活方式包含5个“R”,Reduce-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evaluate-绿色消费,环保选购;Reus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cycle-垃圾分类,循环回收;Rescue Wildlife-救助物种,保护自然。在这五个概念中,前四个都是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除了我们耳熟能详从小就受教育的节水节电外,还有许多绿色生活的细节被我们忽视了。

少用一次性制品

现代化生活充斥着许多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桌布、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照相机……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它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环境污染。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对物品进行多次利用,应当成为新的社会风气,新的生活时尚。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让我们摆脱“一次性消费”的诱惑,我们可以用充电电池代替普通电池;用手绢代替纸巾;用瓷杯、玻璃杯代替纸杯;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用自动铅笔代替木杆铅笔。如果你经常在外出差吃饭,可随身带双筷子、带个勺子,带上牙刷、牙膏、剃须刀、洗发水等等,使生活处处皆环保。

自备购物袋

在我们的生活里,塑料袋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无论是在筑城的大小超市,还是在菜市场和街边的小摊贩那里,提供给顾客塑料袋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相对照的是,一些消费者在购物时过度依赖塑料袋。一位在贵阳某家大型超市收银台工作的小孙就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用一两个塑料袋分类装好的商品,商品重量也完全在袋子的承受范围之内加大撑开,一些顾客却硬是要求多拿一两个袋子。那些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垃圾量剧增。大部分消费者把超市塑料袋带回家中当垃圾袋使用,丢弃后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环境的大敌。在德国,不少超市不提供免费的塑料袋,此举正是为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一些家庭主妇为了少用塑料袋而挎着硕大的藤篮上街购物。在中国内,上海一些超市塑料袋也开始实行有偿提供。

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为100多万吨贵阳市如果按平均每人每天消费一个塑料袋计算,每个袋重4克,每天就要扔掉4.4克聚乙烯膜,仅原料一年就扔掉500多公斤。如果平均每个塑料袋铺开是0.6平方米,那么每人每年弃置的塑料薄膜面积达240平方米熏贵阳三百多万人口每年弃置的塑料袋将接近于整个市区总面积。而一些街头小贩用的塑料袋还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应该是我们首先倡导的绿色生活。

自备餐盒

如今在筑城,无论是在外面吃早餐还是夜宵,总是有一大堆一次性的东西摆出来,塑料或者泡沫饭盒,塑料杯和卫生筷,甚至有些还为了方便洗碗,在碗上套上了塑料袋。而这些一次性餐具的卫生问题也十分突出。在一些小吃摊上,一次性木筷放在锈迹斑斑的筷筒里,不时会有蚊蝇恋恋不舍的“香吻”,还有无数双手挑剔的“抚摸”,而那些颜色不均的塑料袋也不那么令人放心。自备餐盒,首先是对自己身体的健康负责。

而一次性木筷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也成为一大突出的问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产业每年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节约资源,应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做起。

拒绝过度包装的商品

逢年过节,不论是筑城的各大超市商场还是街头的小摊小贩,各种包装十分夸张的礼品都摆到了很显眼的位置上,但质量如何却让人心里犯嘀咕。这种过度包装的风气已延伸到日常商品。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受:每次买完东西回家,光包装的垃圾就要扔一大堆。

我国目前垃圾的产生量大约是1989年的四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过度包装造成的。特别是化妆品、保健品、食品,如月饼、元宵等包装过于豪华,包装费用已占到成本的30%———50%。过度包装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增加了垃圾量,污染了环境。因此,我们提倡购买简装或大包装大瓶装的商品,少买过度包装的商品,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专家认为,塑料包装废弃物增加,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包装产品中,塑料包装品的年消耗量正在以14%的速度增加,而其回收率是所有包装物中最低的。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塑料废弃物所占的比例已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塑料包装废弃物因为轻,加之在环境中又不易分解,在流失的垃圾中特别明显,它不仅对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造成污染,还对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包括占用土地、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农作物减产等。

使用再生纸和节约用纸

目前,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我国造纸业年需消耗木材1000万立方米。我们使用、消耗大量的纸张,实际上是在消耗森林资源。现在,地球上平均每年有4000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森林可以为人类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防止气候变化、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等。保护森林,减少开采量,就需要削减木材的需求量。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800千克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原料,减少35%的水污染。每张废纸至少可以回收再生两次。因此,应提倡积极回收废纸、尽量使用再生纸和双面用纸。节约用纸则是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最好措施。

交流捐赠多余物品

生活好了,一些家庭里的家什更新换代也加快了,很多人家都会有一些留着无用、扔了可惜的东西。其实可以通过交换和捐赠的办法,使它在别人那里得到再利用。如果能将这些物品送到贫困地区或受灾地区,那就更能物尽其用了。大学和社区可以经常组织物品交换捐赠会,将各人不用的物品集中起来,互相交换,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

节约的前提是平等的掌握资源

如果资源被一部分人做控制,另一部分什么也没有就不可能有节约

举个例子:电力部门的人很多地方基本上用电不要钱,他们就不肯能节约用电在国外尤其是欧洲,流行一种好像叫简约主义它的主要思想核心就是:无论地位财产的高低多少,每个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占有权利是平等的我们应该予以倡导节约是全社会的事,勤俭是一种美德;这应该让每个人知道!

让节约成为一种时尚

消费模式悄悄改变

“过多的使用水和洗涤剂对环境有害如果今晚您愿意再次使用此床单,请在您离开之前,将这张卡片放在床上”这是贵阳一家酒店给住客的一张环保提示卡,这样的提示卡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客人的床上

过去,贵阳酒店床单和被子都是一天一换,即使在没有客人入住,或是一个客人要住几天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如今,记者走访数家酒店后发现,大多改成了一客一换而且在节约一次性用品上还花上了一番心思天怡豪生大酒店在一次性拖鞋和一次性牙刷上就作了特别的设计,一个房间内的拖鞋和牙刷被分为A、B两种不同颜色或不同款式,以便客人区分使用,这样使大量的一次性用品变为几次使用华联酒店客房内的洗手液、沐浴液、洗发水、牙膏都选用了大瓶装,避免了一次性用品造成的浪费

据了解,贵阳市内的酒店大多都对水、电系统进行了节能改造,普遍采用了节能灯几家新建的星级酒店,均使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电器中央空调的自动调温、红外线取暖器的自动断电、智能型变频调节水泵、电梯智能变频调节系统等,通过使用节水坐厕、冲水阀控制用水量,酒店在设计建造时就加入了节约资源的理念

“刚开始,外国住客比较响应这些新举措,后来国内住客也渐渐赞同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只是酒店单方面采取节能措施,而顾客没有配合的意识,也起不到作用”酒店一管理员告诉记者

餐饮消费观念上变化更大“过去,贵阳人到酒店或饭店吃饭总是要上一大桌,每次剩下不少菜饭,而且还不好意思打包,造成了很大浪费现在点餐的时候,一些大饭店的服务员会根据客人的数量建议适当点餐,而且主动打包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了”采访中,一些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

靓丽为节能让路

细心的贵阳市民会发现,从7月开始,贵阳市路灯亮的盏数少了,路灯“工作”的时间短了,靓丽的夜景照明灯也不开或少开了

从7月初开始,贵阳全市路灯的开灯时间由原来的每日19:30调整为20:10,熄灯时间由原来的6:30调整为5:40,运行时间较原来缩短了90分钟,这样每天可节约17565度电金阳新区路灯采取主交通道路“隔一亮一”、一般道路“隔三亮一”的运行方式,一天可以节约14600度电对目前市区内各主干道的庭院灯,广场、高架桥、河道、环岛的景观照明灯,实施“半夜灯”控制,即23:00后全部熄灭,部分景观照明只在周末、节假日或有重要接待时开启

据了解,今后贵阳将在进行路灯节电改造的同时,作好路灯节电的规划工作,计划在条件成熟的道路上安装节电控制器,可节电30%左右;同时采用灵活高效的控制方式,在次干道和其他城区推广运用微机数字无线监控系统

贵阳市节能监测站站长盛如康告诉记者,这一举措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在设计环节上造成的浪费由于过去城市亮化工程和靓丽工程的思维模式,贵阳在路灯设置上密度过大,平均照度高于国家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有的路段比飞机跑道还亮近年,由于整个社会节能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的增强,公共场所用灯大多采用或者是换上了节能灯具

一个车迷选择了公交

“节约资源,选择公交”是最近贵阳公交车上打出的一幅公益广告,车迷熊先生看见后,更是犹豫不决,到底是买心仪已久的家用车,还是继续坐公交车

发展公共交通是大势所趋我国是贫油国,也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的对外依赖度超过40%专家提醒,我国原油进口的依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政府部门迫在眉睫的任务,这是中国的现实而对于山区的贵阳来说,还面临一个现实,那就是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远低于其他城市,虽然相比其它省会城市而言,私家车不算多,但目前已经显现出道路和停车的压力

当公务员的熊先生,每天从贵阳市区到小河上班,拥有一部车是自己多年的愿望,但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自己努力的方向,如何抉择一直拿不定主意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最后他决定不买车,即使将来要买也要选择使用清洁能源的新型环保车

在我们唱响“节能进行曲”时,检讨一下我们的日常行为,问一问自己能为节能作些什么?本报记者为此对家庭节水、节电等方面展开了调查,目的是唤起更多人的节约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希望更多的家庭自觉选择节能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节电,你先行行举手之劳

“在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浪费电的现象?”在刚刚过去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记者以同一个问题询问了所有的受访者,几乎每个人都能略举一、二,并且都无一例外地认同生活中不少浪费电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我们也欣喜地感觉到,普通百姓对于供电、节电比平时更多了一分关注,但愿这样的关注能让节能意识渗透到每个家庭、每个人。

家庭用电 浪费现象普遍

随便走访,这样的现象我们并不少见:

多台电视机同时开,多个电脑同时用;

电视没看时不切断电源,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几十上百瓦的白炽灯同时开好几个;

声控灯感应器坏了,灯就没日没夜地亮着;

饮水机24小时运作;

有的电热户冬天用几个上千瓦的大电炉眼睛眨也不眨;

打开水龙头哗哗一放就是好几分钟,等到热水出来了,才慢悠悠地洗漱……

点点滴滴,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样的点点滴滴,使居民区能源浪费现象显得相当突出。记者采访后,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相对而言,年轻家庭比老年人家庭浪费多些,家电多的家庭比家电少的家庭浪费多;很多人都知道该怎样才节电,但缺乏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像电视机长期待机,很多时候也就是一个“懒”字,嫌开来关去麻烦。

检点我们的行为,司空见惯的“无意识浪费”,在家庭生活中浪费掉的宝贵能源实在太多了。习惯成自然,且有很多浪费现象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习惯,又习以为常,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浪费,在节约用电方面考虑得不多。采访中,不少人透露出这样的观点,贵州省作为西电东送的输出省,不缺电,不用省;我用多少电都反映在自家的电表上,付钱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以每度电几角钱的物质价值来衡量资源的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只能是空话,这不仅只是各家各户的小钱,这要从国家形势、整体形势考虑。”市节能监测站的盛如康、江品生两位“老节能”无不忧虑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诚然,近几年在林城,城市居民几乎未感受到电供应亮起红灯时的拉闸限电,但实际上,近年来电力供应严重不足使全省企业开工率普遍较低,我市的一些企业在用电高峰被限电停产的时候并不少,一般人不会计算因此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给国家带来的损失,记者曾接触一些企业家,他们说最怕的就是接到供电局的停电限电通知,产量受影响,来电时加班加点,赶产值不说,影响最大的就是企业开开停停,用电单耗上升。

敞开用电方便了市民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但也带来了许多无节制的普遍浪费现象。“由家庭用电情况可以估算出家庭生活用电的浪费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突出表现为节能灯具的使用普及不够和家电待机耗能浪费上,要使人们有一个良好的用电行为习惯,必须唤起人们的节电意识。”在贵阳市节能监测站盛站长的办公室里,在一盏已用了头10年的节能灯下,这位身体力行做着节能推广工作的老同志反复强调:节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节电空间无处不在

国家要求逐步淘汰白炽灯,用能省电80%的节能灯代替,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推广的效果并不好。头10年前,记者曾在不少家庭看见过使用节能灯,但现在使用的并不多,有不少家庭除了置疑节能灯的质量、美观外,还认为节能灯购置费高,使用下来并不省电省钱。记者请监测站盛站长给普通市民家庭算了一笔电账:以某家客厅6盏吊灯为例,每盏40瓦,每晚点5小时,一月按30天算,耗电36千瓦,电费14.50元,如改用6盏节能灯,每盏9瓦,保持客厅同样的亮度,每晚点的时间相同,一月耗电8.1千瓦,电费才3.26元,每个月仅此一项就能节约电费11.24元(相当于一支节能灯的价格),6个月后购置费就能全部回收。不过盛站长告诫,家庭中不常开灯或潮湿的地方不宜使用节能灯,并且节能灯不宜经常开关,一开一关影响其寿命。一般来说,普通白炽灯的有效寿命是1千小时,而节能灯的有效寿命是8千小时。

据节能产品认证中心的调查显示,城市家庭平均每天的待机能耗为0.36千瓦时,相当于使用一盏15瓦至30瓦的长明灯。一年下来,每户人家的待机耗电量为131.4千瓦时。在央视6月11日的一个节能宣传节目中,一位节能专家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全国所有电视机的待机能耗加起来,相当于一个小型发电厂的发电量。可见我们并不能小视每台电视机的待机能耗。

一些市民也对家庭中的一些浪费现象表示了不满。家住蟠桃宫的陈老伯在家是个节约模范,“以前我们几兄妹挤在一盏几瓦的白炽灯下学习,现在一个独生子女家庭到处点得亮堂堂的,而今的年轻人钱多了,口袋鼓了,用电等方面不再讲究节约了,但我认为节约的好习惯还是不能少。”

记者在一户熟识的朋友家数了一数,大小电器20样,据说他们这个三口之家在冬季时,一个月的电费竟达到500多元。除了淋浴器、饮水机、电视机、电冰箱常年未切断电源外,高分贝地放着音乐,冬天开几个取暖器是常事,甚至有的时候,只要有人在家,所有的屋子都会大开着灯。别人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我们无权干涉,但如何科学用电、节约用电还是应该互相提醒的。

有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是好事,但我们更提倡在富裕的情况下过紧日子,提倡节俭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时尚。市民张莉是环保主义者,她家的洗衣机、电冰箱、空调都是节能环保型产品。她说:“虽然价格贵了点儿,但能省不少水电。”

在现实生活中,改掉那些不经意的浪费“习惯”,有时只需要举手之劳。比如说少开一盏灯、随手关灯、随手关闭一切可以切断电源的电器设备。

节电的空间很大,要挖掘其中的潜力,看来市民采用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消费观很关键。

节水不应该讲时宜

提到节水,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尤其是每年的节水周,有关节水的宣传包围了人们的眼球。这样看来,节水似乎没有什么好谈的了。但是,观察我们的行为和意识,我们是否真的从点滴言行中做到了节约用水,节约资源了呢?通过采访和观察,记者发现情况并不那么理想。

记者在走访有关部门时,竟听到这样一种言论,“现在谈节水好象有点不合时宜,因为现在这个节能周主要是针对气、电等能源,而不是水;目前又正值汛期,防洪是重点。”这样的言论看来是基于这种认识:“节水要讲时宜,特定的时期我们讲节水,不特定的时期我们就可以暂时把节水放一边。”显然,我们还不能说我们的节水意识已经到位了。节水不应该讲时宜,而要时时提醒我们自己。

至于行为方面,记者留心观察了一下,发现浪费水的现象依然很容易找到:某单位清洁工在冲拖把时找到这样一个“窍门”,从第一层楼开始把拖把放在水池里,然后一直把水龙头开到最大,再依次到二、三层楼重复同样的动作。之后,这位清洁工才开始扫地,大概半小时以后,他才将每层楼的水龙头关掉。冲拖把的工夫他倒是省掉了不少,可自来水也大量被浪费掉。

据了解,与家庭用水相比较,单位用水的浪费情况较为普遍。因为家庭用水始终要掏自己的腰包,而单位用水和个人利益扯不上直接的关系。所以,单位用水给水资源撕开了一个浪费的大口子。

家庭用水当然也不乏浪费现象。有的人喜欢用水时把水龙头大开,长时间冲洗,这样就产生了大量不能使用的水花。有人洗脸时为图方便,不喜欢使用脸盆,而是将毛巾对准水龙头直接冲洗,这同样会浪费大量的水。有的家庭遇到停水情况时,事先有蓄水的准备,可当水再来时,未用完的蓄水并不做任何使用,就直接放掉。

对于节水的宣传,其实我们也做了不少,至少每年的节水周我们都要谈节水、讲节水。然而,为什么浪费的行为依然存在?节水的意识依然不到位呢?让人首先想到的是北方大旱,不少城市的水限量供应,花高价买水喝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有的城市还出现了隔天供应自来水的状况。这些对于贵阳的市民来说,似乎很遥远。

实际上,贵阳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贵阳地处长江、珠江水系分水岭地形,分水岭即是两大水系的源头山脊,只有自然降水形成溪流,而无大江大河,仅靠大气循环降水,通过径流汇于水库蓄水,水量相当有限。全市年降水量900到1200毫米,六城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13.2亿立方米。六城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7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值的三分之一,属于资源缺水地区。

目前正在热播的美国大片《后天》中有这样的场景:科学家预言某种气候灾难将会在今后的几代子孙中出现,结果,灾难却发生在了当代,而且在灾难面前,人类的力量是非常弱小的。而造成灾难的原因就是人们破坏环境、滥用资源的结果。

节水也是一样,当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时,也许我们会认为采取节水行动并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如果要等到我们看到节水的必要性时,也许节水就不再那么容易了。

绿色节俭新生活

现代都市里的人们,充分享受着物质生活带来的种种便捷和文明。在物质产品快速膨胀,并以各种新奇的方式吸引、满足并挖掘人们消费欲望的今天,似乎只要消费得起,人们似乎可以想用什么就用什么,想用多少就用多少,并且可以底气十足地声明:“我可不在乎那几个钱!”然而在一些发达国家,这种生活方式已经开始被另外一种理性的节俭方式所取代,甚至形成一种简朴主义的消费方式。美国作家萨维吉《简朴生活读本》的畅销也说明了这一趋势。在中国,这种理念首先在我们所倡导的绿色家庭中有所体现。

绿色家庭是指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带头实施绿色生活方式的家庭。绿色生活方式包含5个“R”,Reduce-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evaluate-绿色消费,环保选购;Reus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cycle-垃圾分类,循环回收;Rescue Wildlife-救助物种,保护自然。在这五个概念中,前四个都是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除了我们耳熟能详从小就受教育的节水节电外,还有许多绿色生活的细节被我们忽视了。

少用一次性制品

现代化生活充斥着许多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桌布、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照相机……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它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环境污染。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对物品进行多次利用,应当成为新的社会风气,新的生活时尚。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让我们摆脱“一次性消费”的诱惑,我们可以用充电电池代替普通电池;用手绢代替纸巾;用瓷杯、玻璃杯代替纸杯;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用自动铅笔代替木杆铅笔。如果你经常在外出差吃饭,可随身带双筷子、带个勺子,带上牙刷、牙膏、剃须刀、洗发水等等,使生活处处皆环保。

自备购物袋

在我们的生活里,塑料袋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无论是在筑城的大小超市,还是在菜市场和街边的小摊贩那里,提供给顾客塑料袋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相对照的是,一些消费者在购物时过度依赖塑料袋。一位在贵阳某家大型超市收银台工作的小孙就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用一两个塑料袋分类装好的商品,商品重量也完全在袋子的承受范围之内加大撑开,一些顾客却硬是要求多拿一两个袋子。那些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垃圾量剧增。大部分消费者把超市塑料袋带回家中当垃圾袋使用,丢弃后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环境的大敌。在德国,不少超市不提供免费的塑料袋,此举正是为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一些家庭主妇为了少用塑料袋而挎着硕大的藤篮上街购物。在中国内,上海一些超市塑料袋也开始实行有偿提供。

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为100多万吨贵阳市如果按平均每人每天消费一个塑料袋计算,每个袋重4克,每天就要扔掉4.4克聚乙烯膜,仅原料一年就扔掉500多公斤。如果平均每个塑料袋铺开是0.6平方米,那么每人每年弃置的塑料薄膜面积达240平方米熏贵阳三百多万人口每年弃置的塑料袋将接近于整个市区总面积。而一些街头小贩用的塑料袋还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应该是我们首先倡导的绿色生活。

自备餐盒

如今在筑城,无论是在外面吃早餐还是夜宵,总是有一大堆一次性的东西摆出来,塑料或者泡沫饭盒,塑料杯和卫生筷,甚至有些还为了方便洗碗,在碗上套上了塑料袋。而这些一次性餐具的卫生问题也十分突出。在一些小吃摊上,一次性木筷放在锈迹斑斑的筷筒里,不时会有蚊蝇恋恋不舍的“香吻”,还有无数双手挑剔的“抚摸”,而那些颜色不均的塑料袋也不那么令人放心。自备餐盒,首先是对自己身体的健康负责。

而一次性木筷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也成为一大突出的问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产业每年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节约资源,应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做起。

拒绝过度包装的商品

逢年过节,不论是筑城的各大超市商场还是街头的小摊小贩,各种包装十分夸张的礼品都摆到了很显眼的位置上,但质量如何却让人心里犯嘀咕。这种过度包装的风气已延伸到日常商品。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受:每次买完东西回家,光包装的垃圾就要扔一大堆。

我国目前垃圾的产生量大约是1989年的四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过度包装造成的。特别是化妆品、保健品、食品,如月饼、元宵等包装过于豪华,包装费用已占到成本的30%———50%。过度包装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增加了垃圾量,污染了环境。因此,我们提倡购买简装或大包装大瓶装的商品,少买过度包装的商品,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专家认为,塑料包装废弃物增加,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包装产品中,塑料包装品的年消耗量正在以14%的速度增加,而其回收率是所有包装物中最低的。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塑料废弃物所占的比例已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塑料包装废弃物因为轻,加之在环境中又不易分解,在流失的垃圾中特别明显,它不仅对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造成污染,还对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包括占用土地、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农作物减产等。

使用再生纸和节约用纸

目前,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我国造纸业年需消耗木材1000万立方米。我们使用、消耗大量的纸张,实际上是在消耗森林资源。现在,地球上平均每年有4000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森林可以为人类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防止气候变化、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等。保护森林,减少开采量,就需要削减木材的需求量。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800千克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原料,减少35%的水污染。每张废纸至少可以回收再生两次。因此,应提倡积极回收废纸、尽量使用再生纸和双面用纸。节约用纸则是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最好措施。

交流捐赠多余物品

生活好了,一些家庭里的家什更新换代也加快了,很多人家都会有一些留着无用、扔了可惜的东西。其实可以通过交换和捐赠的办法,使它在别人那里得到再利用。如果能将这些物品送到贫困地区或受灾地区,那就更能物尽其用了。大学和社区可以经常组织物品交换捐赠会,将各人不用的物品集中起来,互相交换,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

节约的前提是平等的掌握资源

如果资源被一部分人做控制,另一部分什么也没有就不可能有节约

举个例子:电力部门的人很多地方基本上用电不要钱,他们就不肯能节约用电在国外尤其是欧洲,流行一种好像叫简约主义。它的主要思想核心就是:无论地位财产的高低多少,每个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占有权利是平等的。我们应该予以倡导。节约是全社会的事,勤俭是一种美德;这应该让每个人知道!

让节约成为一种时尚

消费模式悄悄改变

“过多的使用水和洗涤剂对环境有害。如果今晚您愿意再次使用此床单,请在您离开之前,将这张卡片放在床上。”这是贵阳一家酒店给住客的一张环保提示卡,这样的提示卡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客人的床上。

过去,贵阳酒店床单和被子都是一天一换,即使在没有客人入住,或是一个客人要住几天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如今,记者走访数家酒店后发现,大多改成了一客一换。而且在节约一次性用品上还花上了一番心思。天怡豪生大酒店在一次性拖鞋和一次性牙刷上就作了特别的设计,一个房间内的拖鞋和牙刷被分为A、B两种不同颜色或不同款式,以便客人区分使用,这样使大量的一次性用品变为几次使用。华联酒店客房内的洗手液、沐浴液、洗发水、牙膏都选用了大瓶装,避免了一次性用品造成的浪费。

据了解,贵阳市内的酒店大多都对水、电系统进行了节能改造,普遍采用了节能灯。几家新建的星级酒店,均使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电器。中央空调的自动调温、红外线取暖器的自动断电、智能型变频调节水泵、电梯智能变频调节系统等,通过使用节水坐厕、冲水阀控制用水量,酒店在设计建造时就加入了节约资源的理念。

“刚开始,外国住客比较响应这些新举措,后来国内住客也渐渐赞同。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只是酒店单方面采取节能措施,而顾客没有配合的意识,也起不到作用”。酒店一管理员告诉记者。

餐饮消费观念上变化更大。“过去,贵阳人到酒店或饭店吃饭总是要上一大桌,每次剩下不少菜饭,而且还不好意思打包,造成了很大浪费。现在点餐的时候,一些大饭店的服务员会根据客人的数量建议适当点餐,而且主动打包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了。”采访中,一些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

靓丽为节能让路

细心的贵阳市民会发现,从7月开始,贵阳市路灯亮的盏数少了,路灯“工作”的时间短了,靓丽的夜景照明灯也不开或少开了。

从7月初开始,贵阳全市路灯的开灯时间由原来的每日19:30调整为20:10,熄灯时间由原来的6:30调整为5:40,运行时间较原来缩短了90分钟,这样每天可节约17565度电。金阳新区路灯采取主交通道路“隔一亮一”、一般道路“隔三亮一”的运行方式,一天可以节约14600度电。对目前市区内各主干道的庭院灯,广场、高架桥、河道、环岛的景观照明灯,实施“半夜灯”控制,即23:00后全部熄灭,部分景观照明只在周末、节假日或有重要接待时开启。

据了解,今后贵阳将在进行路灯节电改造的同时,作好路灯节电的规划工作,计划在条件成熟的道路上安装节电控制器,可节电30%左右;同时采用灵活高效的控制方式,在次干道和其他城区推广运用微机数字无线监控系统。

贵阳市节能监测站站长盛如康告诉记者,这一举措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在设计环节上造成的浪费。由于过去城市亮化工程和靓丽工程的思维模式,贵阳在路灯设置上密度过大,平均照度高于国家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有的路段比飞机跑道还亮。近年,由于整个社会节能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的增强,公共场所用灯大多采用或者是换上了节能灯具。

一个车迷选择了公交

“节约资源,选择公交”。是最近贵阳公交车上打出的一幅公益广告,车迷熊先生看见后,更是犹豫不决,到底是买心仪已久的家用车,还是继续坐公交车

发展公共交通是大势所趋。我国是贫油国,也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的对外依赖度超过40%。专家提醒,我国原油进口的依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政府部门迫在眉睫的任务,这是中国的现实。而对于山区的贵阳来说,还面临一个现实,那就是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远低于其他城市,虽然相比其它省会城市而言,私家车不算多,但目前已经显现出道路和停车的压力。

当公务员的熊先生,每天从贵阳市区到小河上班,拥有一部车是自己多年的愿望,但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自己努力的方向,如何抉择一直拿不定主意。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最后他决定不买车,即使将来要买也要选择使用清洁能源的新型环保车。

好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4537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