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明义,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也是生机盎然的季节,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正因为春天的无比美好、无比繁华,人们也愿意用最美的文字去赞美春天。
说到赞美春天的诗句,脑海中会浮现出许多诗句,其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无疑是传唱度很高的,这两句出自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一诗,《春日》就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歌,原诗如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先说一下,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色,并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二字,开门见山,点明这是一个好天气,说的再通俗一点,“胜日”就是好日子的意思,尤其结合诗题,我们会想到很多的词语来描述这样的好天气、好日子,如“春风和煦”、“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等都可以说是“胜日”。
“寻芳”二字是全诗的主旨,也点明了出游的目的,说的是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出门游春赏春,寻找春天的美好。“寻”字不仅写出作者的闲情逸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泗水滨”点明春游的地点。首句分了三层进行叙述,以“泗水滨”作结,是诗人为了突出此次游赏的目的地。
诗中的“泗水”并不是山东的泗水,泗水位于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东部陪尾山下,出县境后又有西沂水、险水、汴水的支流汇入,所以泗水也成为淮河下游最大支流。历史上常把泗河与淮河并称为“淮泗 ”。
朱熹生活的南宋,据史料记载,朱熹一生的足迹并没有去过山东,因为当时泗水流域为金朝的国土,而且朱熹也没有出使过金朝的记载。所以诗中的“泗水”是指朱熹老家婺源附近的一条普通的河流的名字而已。
春暖花开之际,朱熹乘兴赏春游春,游赏无边的春光烂漫的景象,是人的心情可想而知是非常愉悦的,所以就写下了这首《春日》诗。
“无边光景一时新”一句,描写的是诗人对映入眼帘的春色的第一印象。由“无边光景”四个字可以看出来诗人游赏的地方是:溪流河谷、漫山遍野都是春色一片。
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出此时的春色画面:满山的野花竞相绽放,光彩夺目,也正像诗的最后一句说的那样是一派“万紫千红”的景象。
这不禁让人想想到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在《记金华双龙洞》这篇游记中描写的春日里的山色: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叶圣陶游记中的地点是浙江金华,朱熹春日里的地点是江西婺源。
虽然两人的时代不同,游赏地点不同。但是浙江金华和婺源一带的气候、物候是差不多的,两地处在同一纬度,而且地理距离也是很近的。朱熹是南宋徽州婺源人,南宋徽州婺源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
所以朱熹的诗中虽然没有写出漫山遍野的繁花似锦的景象,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叶圣陶笔下的描写进行对比或者进行想象这样的画面。
除过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油桐花、各色野花之外。当然还有最能代表婺源的山茶花了,重瓣山茶花的花瓣可多达60片。
茶花有红、紫、白、黄各色花种,甚至还有彩色斑纹茶花,而山茶花的盛花通常在一月份到三月份月份。真的是可以用“万紫千红”来形容了。
婺源的茶可是非常出名的,唐朝陆羽所著《茶经》一书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食货志》中也记载:婺源之谢源茶为全国六大绝品之一。
“无边光景一时新”一句,不管是在诗意上还是在行文上,都很明显地照应了首句中的“胜日寻芳”。此时泗水河畔的景色正是诗人“寻芳”的结果,朱熹用“无边”形容映入眼帘的全部春日里的风光景物。
“一时新”三字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的焕然一新,也是诗人的视觉体验和感官享受。
诗人对映入眼帘的景物没有做具体的描绘,只用了“一笔荡开”的写作手法。诗人没有在意一花一草的描绘,而是对春景做了整体的描绘。
“一时新”三字极大地拓展了诗意的空间,这也是“以面带点”的描写手法。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两句,诗人又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春日的繁花似锦。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在明媚的阳光照射下,漫山遍野的春色更加光彩夺目,诗人的心情更是赏心悦目。
“等闲识得东风面”一句中的“识”字又紧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这四个字是说春天的景物有它自身的特点。
春天的物候是极富特征的,因为有的花卉只有在春季才会绽放,是春天的花语,这在诗意上又与首句的“胜日寻芳”四字绾合在一起。
这次的游春赏春给诗人带来了对春天的全新认识,诗人徜徉在溪流河谷中,欣赏漫山遍野的春色,这样的视觉体验是令人感到身心愉悦的。
结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诗人对映入眼帘的春色的高度概括与总结,也是对春天的赞美。
诗人的言下之意是说这万紫千红的、光彩夺目的景象全是由“胜日”的春光点染而成的,诗人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一、全文
《春日》
南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二、译文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河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轻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三、赏析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
四、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共写了5幅图,分别是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颂春图/赞春图。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春日在人们的期待中悄悄来到……他不像夏天那样奔放;不像秋天那样寂凉;也不像冬天那样纯洁无暇。春日,带给人们温暖;春日,带给大自然生机勃勃;春日,带给我们欢笑。
春日印象,那样美妙;春日印象,我们一起去寻找……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总结:告诉我们,春风是万紫千红,百花盛开的源头,是春风给我们带来了春天的道理
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 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色。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后两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原文如下: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