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体内湿气寒气重怎么办 你好,中药调理比较好,加上治疗效果不错。
建议少吃冷食,多锻炼身体,多晒太阳。 饮食可以多吃山药和薏米,那是有祛湿的作用。
平时多吃以下食物比较好,羊肉、牛肉、虾、海参、牡蛎、鳗鱼、鹿肉、鸡肝等。水果建议多食用杏、桃、木瓜等,比较好。
问题二:寒气湿气重吃什么好 1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有湿?
1头发爱出油 2面部油亮 3睡觉留口水 (湿气饱和自行流出) 4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 5小肚子大 6耳内湿(耳禅湿) 7 潮湿。
2湿是如何形成的?
①例如:早晨洗头未干出行,晚上洗头未干睡觉,刮痧拔罐后8小时内洗澡以及习惯性运动后大汗淋漓未消汗后沐浴的以及在浴池内刮痧拔罐的等等。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②〖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方法〗
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这就是问诊单上为什么要问大便的原因)也说明体内有湿了。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这是脾虚的重要标志,很多人都有)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重身。
洗漱时――看舌苔
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除了以上主要的三点,还有两个判别方法:
第一,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恶不恶心。很多人说自己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
第二,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这些也是湿的典型特征,顺便说一个祛湿的妙法,就是点揉承山穴。
祛除体内的湿气,方法非常简单,只需两个“药”。这两个药能当茶喝,能当饭吃,而且能解决大问题,它们一是薏米,一是红豆。这两种东西,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加水熬,熬好后就是祛湿健脾的佳品-薏米红豆粥了。……
薏米红豆粥有个好处,就是怎么熬都不会发黏发稠,底下总是熬烂了的红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红色的汤,而薏米和红豆的有效成份大半都在汤里。熬粥的时候,水放得多一些,这些汤就够我们喝半天了,正好可以当茶喝……
湿邪是造成现代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红豆汤是治湿邪最好的药。其中最好的就是熬薏米红豆汤当茶喝。对于不具备这个条件的病人,我会让他用薏米和红豆熬粥,作为晚餐的主食。
千万不能加大米进去!为什么?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红豆和薏米都是祛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所以整个粥就稠了。虽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
问题三:怎样才能去除身体中的湿气和寒气?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我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
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还有的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如果感觉体内湿重,最好坚持吃一段时间的素食;长期吃电饭煲煲的大米饭,也容易造成体湿。体湿的人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或锅巴来解决。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自化。
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方法
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这就是问诊单上为什么要问大便的原因)也说明体内有湿了。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这是脾虚的重要标志,很多人都有)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
洗漱时――看舌苔
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
问题四:女性体内寒气重、湿气重、血气不足怎么办 寒气重会痛经、到了冬天手脚冰冷。湿气重会影响食欲,消化会不太好。血气不足会而色苍白,口唇舌白,月经不准时。导致的原因一般是体内阴陌失调引起的,跟平时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等相关。严重会导致月经失调,精神萎靡,气色惨淡,少言寡语等等。
问题五:体内有寒气,湿气太重怎么办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湿气:
1、起床时看感觉,如果出现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等情况,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2、如厕时看大便,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冲好久才能冲干净。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
3、洗漱时看舌苔,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4、刷牙的时候有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这是有湿气的症状;常常感觉小腿肚子发酸、发沉等症状也是有湿气的症状;吃饭的时候流鼻涕也是有湿气的症状。
湿气产生原因:
湿气一般是由外湿气入侵体内产生内湿气,如经常淋雨、穿湿衣服、太冷衣服穿的少等等;同时饮食不当也可能产生内湿气,比如夏天吃冰棍伤了脾脏,影响体内水分的排出,多余的水分停滞在体内就形成了湿气。
湿气调理一
可以通过揉按承山穴、阴陵泉、三阴交穴位来达到祛湿气效果。
湿气调理二
红豆薏米煮成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注意:祛湿气这粥忌加大米,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这样就破坏了红豆薏米粥的功效了。
5
总结:
1、平常可以多做仰卧起坐增强五脏六腑提供免疫力,增强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及祛湿气的能力;
2、切勿淋雨、特别是天气干燥很久以来下的雨,淋雨了要及时换洗干净衣服,洗头了要及时吹干,特别是晚上不要湿发就寝,以防湿气入体;天冷要保暖以防寒气入体。
3、少吃伤脾脏的食物。
4、湿气不是一日造成的,是由于长期不注意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造成的。
问题六:身体里湿气和寒气重怎么去除 体内湿气重,听人说薏米、红豆粥是去除湿气效果挺好 的
问题七:体内湿气寒气重怎么办 你好,中药调理比较好,加上治疗效果不错。
建议少吃冷食,多锻炼身体,多晒太阳。 饮食可以多吃山药和薏米,那是有祛湿的作用。
平时多吃以下食物比较好,羊肉、牛肉、虾、海参、牡蛎、鳗鱼、鹿肉、鸡肝等。水果建议多食用杏、桃、木瓜等,比较好。
问题八:怎样才能去除身体中的湿气和寒气?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我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
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还有的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如果感觉体内湿重,最好坚持吃一段时间的素食;长期吃电饭煲煲的大米饭,也容易造成体湿。体湿的人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或锅巴来解决。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自化。
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方法
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这就是问诊单上为什么要问大便的原因)也说明体内有湿了。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这是脾虚的重要标志,很多人都有)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
洗漱时――看舌苔
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
问题九:体内有寒气,湿气太重怎么办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湿气:
1、起床时看感觉,如果出现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等情况,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2、如厕时看大便,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冲好久才能冲干净。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
3、洗漱时看舌苔,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4、刷牙的时候有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这是有湿气的症状;常常感觉小腿肚子发酸、发沉等症状也是有湿气的症状;吃饭的时候流鼻涕也是有湿气的症状。
湿气产生原因:
湿气一般是由外湿气入侵体内产生内湿气,如经常淋雨、穿湿衣服、太冷衣服穿的少等等;同时饮食不当也可能产生内湿气,比如夏天吃冰棍伤了脾脏,影响体内水分的排出,多余的水分停滞在体内就形成了湿气。
湿气调理一
可以通过揉按承山穴、阴陵泉、三阴交穴位来达到祛湿气效果。
湿气调理二
红豆薏米煮成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注意:祛湿气这粥忌加大米,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这样就破坏了红豆薏米粥的功效了。
5
总结:
1、平常可以多做仰卧起坐增强五脏六腑提供免疫力,增强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及祛湿气的能力;
2、切勿淋雨、特别是天气干燥很久以来下的雨,淋雨了要及时换洗干净衣服,洗头了要及时吹干,特别是晚上不要湿发就寝,以防湿气入体;天冷要保暖以防寒气入体。
3、少吃伤脾脏的食物。
4、湿气不是一日造成的,是由于长期不注意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造成的。
问题十:女性体内寒气重、湿气重、血气不足怎么办 寒气重会痛经、到了冬天手脚冰冷。湿气重会影响食欲,消化会不太好。血气不足会而色苍白,口唇舌白,月经不准时。导致的原因一般是体内阴陌失调引起的,跟平时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等相关。严重会导致月经失调,精神萎靡,气色惨淡,少言寡语等等。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我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
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还有的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如果感觉体内湿重,最好坚持吃一段时间的素食;长期吃电饭煲煲的大米饭,也容易造成体湿。体湿的人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或锅巴来解决。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自化。
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方法
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这就是问诊单上为什么要问大便的原因)也说明体内有湿了。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这是脾虚的重要标志,很多人都有)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
洗漱时——看舌苔
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除了以上主要的三点,还有两个判别方法:
第一,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恶不恶心。很多人说自己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第二,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这些也是湿的典型特征,顺便说一个祛湿的妙法,就是点揉承山穴。
(还有三阴交
,阴凌泉都很有用,最好用艾灸)
刚才找了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叫武国忠,我在电视上面见到过,大家有兴趣可以搜索他的博客
熬薏米红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讲究的。薏米很硬,红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锅里一直熬,大概熬一个多小时还不烂,很浪费火或者电,而且搞不好还会把水烧干,造成糊底。我建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锅里加进去足够的水,烧开后熄火,让薏米和红豆在锅里闷半个小时,再加火,烧开后再闷半个小时,红豆粥就煮成了。第二种方法更简单,就是把咱们家现在不常用的保温瓶洗干净,把薏米和红豆放在里面,再倒进去开水,塞紧瓶头闷着,每天晚上这样弄好,早晨起来就是粥了,正好当早餐喝。这是非常省事的,也最节省能源的,不用去熬。
薏米红豆粥有个好处,就是怎么熬都不会发粘发稠,总是底下是熬烂了的红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红色的汤,薏米和红豆的有效成分大半在汤里。由于熬粥的时候,水放得很多,这些汤可能就够我们喝半天了,正好可以当茶喝。如果是夏天,上午就得争取把它喝完,因为喝到下午就馊了。沉底的那些薏米和红豆依然可以吃,如果觉得口感不太好,可以拌点白糖。这可不是既能当茶喝,又能当饭吃吗?
至于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关于薏米和红豆的“消肿”作用,也很有意思。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肿就是水肿。试看今人,十个里面起码有五六个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做体态臃肿。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浅而已。去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所以,治疗水肿必用红豆,而实践证明,薏米红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湿邪是造成现代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红豆汤是对治湿邪最好的药。我在临床上给病人开完方子后,总要嘱咐他们饮食起居的一些注意事项,其中嘱咐得最多的就是回去熬薏米红豆汤当茶喝。对于实在不具备这个条件的病人,我会让他用薏米和红豆熬粥,作为晚餐的主食。曾经有学生问我:“您怎么逢人就让喝薏米红豆汤、薏米红豆粥呢?”我说,因为体内有湿是现代人的通病,薏米红豆汤人人皆宜。实事就是如此,我有一位病人,经营着一家大型公司,喝了我的薏米红豆粥后,感觉非常好,竟然吩咐他们公司的厨房每天早上都用薏米和红豆熬粥,给早到的员工做早点;把熬出来的薏米红豆汤,装在好几个大保温桶里,供全公司员工饮用。
我说:“千万不能加大米进去!”为什么?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红豆和薏米都是去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所以整个粥都稠了。味道虽然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红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最后说点我的体会,薏米虽好但性凉,对已经脾胃虚寒的师兄来说,可以先炒一下,去除寒性再熬粥)
3个方法教你去除体内湿气
第1招: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配合中药调理,湿清草茶。
第3招:避开湿气的环境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如何去除体内寒气和湿气,它需要全面调理,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通经络:如红花、桃仁、当归、川芎、郁金、三七、丹参等,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这些中药具有镇静止痛、改善血液流变性,防止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液循环,抗菌消炎、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等药理作用。 2吃粗粮。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少吃虾类蟹类食品。 3远空调:空调的危害很大,现代人为何多寒湿,和我们使用空调有很大的关系。在没有空调之前,夏季,人是要出汗的,出汗的目的之一,是在排毒。而现在我们使用了空调,很容易让寒气顺着张开的汗毛孔钻入体内,不仅毒素排不出去,而且还会将寒凉留在体内,将经络闭住,造成气血运行缓慢。在南方,既潮又湿,再吹空调,再加上本身体质弱,想不生病都难。 4绝冷饮。冷饮也是造成现代生活方式病的病因之一。人本身是阳气为主导,大量的啤酒、冷饮吃到肚子里,人为造成消化系统寒凉。气血运行变慢,造成脾虚。同时,冷饮中,含有大量的添加剂,这些都被世界卫生组织判定为垃圾食品。 5迈开腿。应特别重视运动,如慢跑、散步、骑车等。有条件的每周都应从事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不同类型运动,强度从温和至稍稍剧烈。动则生阳。阳气一足,寒湿就容易排出。 6泡脚。每天晚上泡脚半小时以上,保持水温度适宜不冷却,持续添加热水
7排体毒。 生姜(驱除寒气)+红糖(富含铁质) :补血补力气,逼出寒气
8拨火罐。拨火罐对身体能起到驱除体内湿毒和寒气的功能
9吃暖性食品,少吃冷食。多锻炼身体,多晒太阳。吃药最好是中药,以调理为主,治疗为辅。
湿气重有内湿和外湿之分。自然界的六气太过时不适合人体正常的适应即为六邪。而此处的外湿即为自然界湿气太胜侵袭人体,由于湿为阴邪易袭阳位其性重浊所以感受湿邪时会有头痛如裹困重等感觉。又因其重浊粘腻往往伴有肢体困重麻木的感觉。另外脾喜燥恶湿,易被湿邪所困出现脾虚生内湿的症状,肌肉酸痛倦怠乏力,纳呆食少,便溏完谷不化口中粘腻等。观其舌苔厚腻,察其脉象濡临床间夹其他征象都表现出湿气重的症状体征。 避免湿气进入体内10法:
1、早中一杯德甫的湿清草茶,内部调理,祛走“湿”气
2、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保持空气流通,让空气带走湿气。地板湿了,立即拖干,免得湿气滞留。
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3、避开生冷: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4、少食甜腻食物:在湿气如此重的环境中别吃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为“甜腻化湿”。
5、酒助湿邪,酒精少碰为好。
6、在外洗头时,千万不要用了洗发精后湿头发按摩,这样会使湿气进入头皮(要吹干头发后再按摩)。
7、洗完澡(头)后要充分擦干身体水分;
8、尽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气重),热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9、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还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别让水分湿气包裹你的身体(淋雨后要及时换上干衣服)。
10、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也即被子(垫絮)要经常晒。
人容易感染寒气,也容易感染湿气,当寒气和湿气在一起的时候叫做湿寒气,当湿寒气侵入身体之后很容易引发各种身体疾病,而且因为湿寒气导致的疾病往往都是很难彻底治愈的,那么我们要怎样去除身体里的湿寒气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几个去除湿寒气的小妙招。
1、喝薏米红豆粥
薏米具有很好的去湿利水消肿的作用,而红豆可以补心养血,还有明显的利水、消肿以及健脾胃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放在一起可以有效的去除体内的湿气,消除身体的水肿现象,如果体内还有寒气的话那么可以在里面加上一些红枣或者桂圆一类温补的食物,这样就可以更好将湿气和寒气都排出体外了。
2、坚持体育运动
通过运动排汗可以有效的去除体内的湿气和寒气,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多做一些运动来排湿排寒,不然到了冬天很容易得病。每天坚持做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加体质,比如说跑步、瑜伽、太极、游泳什么的,这些运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和寒气快速的排出体外。
从中医角度,湿属阴邪,寒也属于阴,所以寒湿本质上还是阴盛阳虚,说得再深点就是脾肾阳虚,脾阳肾阳不足,自然无法给脾胃提供足够的能量来运化食物水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1、舌苔白腻;有齿痕。
2、面色无华,肢冷,怕冷怕风。
3、脾胃隐隐疼痛,按按就舒服。
4、四肢无力,困倦无力。
5、湿泄下注,大便溏泄,吃点寒凉的 就容易腹泻。
6、疼痛部位凉,受热缓解,受凉疼痛加重。
7、严重的甚至肌肉疼痛,心绞痛等。
1) 泡脚 ,这个温阳驱寒,的确有效,可以加些艾叶之类的。
2) 起居保暖。
不在室外露宿,以免风寒湿气蓄积于体内。忌用冷水洗头、冲冷水澡,以免伤阳气。老年人、体弱者不要长时间呆在冷气环境里,防止受寒过度。
姑娘们经期更要注意保暖,避免淋雨涉水和久居阴湿之地,忌寒凉生冷刺激以免引发痛经等。
3) 食疗。
茯苓+白扁豆+赤小豆+莲子+山药,煮粥试试。
4)还有一些生活习惯。
这些可以常吃,冬瓜(加点姜)、鲤鱼(加姜)、牛肉、羊肉、山药、莲子、高丽菜、地瓜、玉米、豌豆、干木耳、红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