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科学家们根据手头的一些不太靠谱的资料,推测人类最早穿上衣服的时间,结论从4万年前到100万年前都有,在科学的意义上谈不上有任何共识。所以一些科学家想到用头虱和体虱这两种动物的DNA差别来确定它们是何时从一个共同祖先分化出来的,以此确定人类是何时开始穿衣服的。在上个月举办的美国体质人类学家年会上,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安德鲁·凯申(Andrew Kitchen)表示,体虱大约在19万年前出现,而人类穿衣服应当在此不久之前。等一下,虱子和衣服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看来我们还得对这种讨厌的小虫子多说几句。
“虱子”属于昆虫纲、虱目、人虱科。这个科有体虱,头虱和阴虱三个现生物种。头虱和体虱长得比较像,都是腹部比较长,而阴虱腹部比较短,宽与体长几乎相等。头虱和阴虱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2007年佛罗里达大学的大卫·里德(David Reed)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在研究报告中说,在超过330万年前,虱子从大猩猩身上传到人体上。之后,头虱和阴虱就向两个方向演化,为什么呢?因为人类祖先的体毛越来越少。到了生物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的阶段,即使是像李逵那样的“胸毛哥”身上的毛也不足提供通道,以让头上的虱子跑到下体去“相亲”了,于是头发和阴毛成了人体上的两个“孤岛”,头虱和阴虱被隔离在两个区域内,演化成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那体虱又是怎么回事呢?凯申表示,没有证据表明头虱是体虱演化成的,所以体虱应当是从头虱分化来的,现代人的体毛如此之少,以至于身体上的虱子无处藏身。所以,体虱要产生,一定要有隐避处,答案只能是衣服。人类祖先产生于非洲,温暖的气候让人不用穿厚重的衣服,仅有的“衣服”也是起装饰的作用。当人类祖先向亚欧迁徙的时候,寒冷的气候迫使他们穿上兽皮等材料做的衣服,这时,头上的虱子找到了新的“地产”,慢慢演化成体虱。所以,体虱肯定是在人类开始穿衣服之后出现的。
人类穿衣已有19万年
●科学家检测了头虱和体虱的线粒体DNA和核DNA,发现人类穿衣服已经超过19万年。
在此之前,头虱和体虱的线粒体DNA研究表明,体虱大约在7万年前从头虱分化出来。所以人类开始穿衣服大约在7万年前。线粒体能为细胞产生能量,它有自己的DNA。这个DNA和细胞核里的DNA(核DNA)无关,且功能比较少,属于一种“半自主性”的细胞器。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远古时代,好氧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以后,在长期互利共生中演化形成了现在的线粒体。在随后的演化过程中好氧细菌逐步丧失了独立性,并将大量遗传信息转移到了宿主细胞中,形成了线粒体的半自主性。因为DNA的变化速度比较稳定,所以比较头虱和体虱线粒体DNA的不同可以大致推测出两者分化的年代。
但是,线粒体DNA毕竟比较简单,这个钟可能不太准。凯申的团队检测了头虱和体虱的线粒体DNA和核DNA,得出的结论应当更加精确,而且听上去更“刺激”———人类穿衣服已经超过19万年。这个结论听起来比较靠谱。因为现代人类已经产生了超过20万年,在之前的直立人就可能有足够的能力制造衣服。我们看到的“北京人”(属于直立人)的插画都是穿着兽皮衣的。
利用虱子这种和人类关系密切的生物,科学家们不但能够研究“何时穿衣服”这个问题,而且还可以用来研究人类何时产生的问题。2004年,美国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在《公众生物学图书馆》网络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目前所有人种身上都会出现的两种虱子进行了研究。出乎意料的是,尽管这两种体虱的形态几乎一样,但它们的遗传物质DNA有相当大的差别,应当是属于两个亚种。从两者的差异性判断,它们早在120年前就在演化道路上分道扬镳,而当时它们分别寄生在不同大陆的不同人种身上。
那么,两种完全不同的虱子为何会寄生在现代人身上呢?研究人员认为,最可能的一种解释是,其中一种虱子一直寄生在我们的祖先“现代人”身上。而在2万年前,当现代人开始在亚洲繁衍时,另一种虱子便从当时也在该地区生活的直立人身上转移到现代人身上。研究人员指出,只有打架、合穿衣服或者性爱等直接接触才可能使虱子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因此,在直立人灭绝之前,他们与现代人或许有过近距离的接触。
中国服装历史悠久,服装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曾发掘出约 18万年前的骨针。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有管状骨针等物出土。可以推断,这些骨针是当时缝制原始衣服用的。
: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最著名的为《尚书·益稷》所载十二章服:“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十二章纹遂成为历代帝王上衣下裳的服章制度,一直延用到清帝逊位、袁世凯复辟称帝。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春秋战国服饰(公元前770~前221)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河南襄邑的花锦,山东齐鲁的冰纨、绮、缟、文绣,风行全国。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王侯本人一身华服,从臣客卿也是足饰珠玑,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贵重。古人佩玉,尊卑有度,并赋以人格象征。
秦汉服饰(公元前221~公元220)这一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特别在汉代,随着舆服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官阶等级区别也更加严格。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兽或藤蔓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以及织有文字的通幅花纹。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历魏晋隋唐,迄未中断,史称“丝绸之路”。
魏晋南北朝服饰(220~589)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冠帽已多用文人沿用的幅巾代替,有折角巾、菱角巾、紫纶巾、白纶巾等。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这一制度此后历代相沿杂而用之,直到元明。晋代的首服除幅巾为社会沿用之外,有官职的男子还戴小冠子,而冠上再加纱帽的称漆纱笼冠,本是两汉武士之制,传之又传,不仅用于男官员,并流传民间且男女通用。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人民错居杂处,政治、经济、文化风习相互渗透,形成大融合局面,服饰也因而改易发展。
隋唐服饰(581~907)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彩锦,是五色俱备织成种种花纹的丝绸,常用作半臂和衣领边缘服饰。特种宫锦,花纹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鳞之状,章彩华丽。刺绣,有五色彩绣和金银线绣等。印染花纹,分多色套染和单色染。隋唐时期男子冠服特点主要是上层人物穿长袍,官员戴幞头、百姓着短衫。直到五代,变化不大。
宋辽夏金元服饰(947~1368)宋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则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各民族服饰再度交流与融合。宋代服饰大致有官服、便服、遗老服等三式。宋代官服面料以罗为主,政(蟹)府因五代旧制,每年要赠送亲贵大臣锦缎袍料,分七等不同花色。官服服色沿袭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官服服式大致近于晚唐的大袖长袍,但首服(冠帽等)已是平翅乌纱帽,名直脚幞头,君臣通服,成为定制。宋代官服又沿袭唐代章服的佩鱼制度,有资格穿紫、绯色公服的官员都须在腰间佩挂“鱼袋”,袋内装有金、银、铜制成的鱼,以区别官品。
明清服饰(1368~1911)明代以汉族传统服装为主体,清代则以满族服装为大流。而上层社会的官服是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自唐宋以降,龙袍和**就为王室所专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来紫色为贵。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废除不用。清代官帽与前朝绝然不同,凡军士、差役以上军政人员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纬帽,还视品级高低安上不同颜色、质料的“顶子”,帽后拖一束孔雀翎。翎称花翎,高级的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圆斑),并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眼多者为贵,只有亲王或功勋卓著的大臣才被赏戴。皇帝有时还赏穿黄马褂,以示特别恩宠。四、五品以上官员还项挂朝珠,用各种贵重珠宝、香木制成,构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点。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为了预防严寒,在冬季这样寒冷的季节,衣物也是维持人类体温的一个重要物品。其次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生存在野外这样的环境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磕磕绊绊,这时候身体就会出现一些伤口,衣服就能够很好地预防这样情况。
在原始社会歧视人类也和动物差不多,他们也会因为气候的因素而迁徙。而迁徙的标准就是哪里有充足的水源,食物,以及适宜生存环境。在最开始的时候,人类也并没有使用衣物,可是慢慢的也开始演变成了要穿衣服。
首先是因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生存。在四季更替的时候,其实最难熬的就是冬季了,因为气温会变得非常低,这时候人们要生存的话就必须用衣物来保持体温。不过在远古的时期并没有棉麻这样的材料存在,所以原始人会使用动物的皮毛来当作衣服。
其次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到外界的伤害。在野外生存的时候要面临许多的危险,不论是来自于其他物种亦或者是一些环境上的伤害。那时候医疗设备并没有多么先进,因此只能够保证自己不受伤,通过衣服就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的皮肤。
最后的一个原因也就是人们开始慢慢有了意识,明白了男女有别。通过衣服也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遮羞作用,因此就会使用衣物来遮住比较重要的部位。
1、来历:
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的服饰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鞋。
这大体反映了商代服饰的情况。周初制礼作乐,对贵族和平民阶层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深衣和冕服始于周代,这两种服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特点:
中国传统服饰的主体形式是前开型的大襟和对襟式样。前开衣最早起源于中国,形成于黄帝时代。中国传统服饰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两种形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相容并蓄。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子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
扩展资料:
发展到现代:
步入21世纪后,随着加入世贸,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的崛起,中国梦的诞生,中国的民族文化开始复兴,人们开始重新深思传统服饰。东亚其他国家日韩等国为何穿着他们自己民族服饰过节日?而且是中国服饰汉服分支演变的,而我们自己的却被淡忘。随之而来的便是“汉服复兴”。
汉服运动,是「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现中国文化复兴运动中积极的一部分。当然汉服复兴也是一波三折,2010年成都汉服女孩在德克士被一个无业游民社会混混当成和服要求烧掉,后报警解决。
目前妨碍中国汉服复兴的也分两种类人,一种是汉族人害怕自己强迫穿,另一种是非汉的少数民族怕影响到自己。网特和别有用心之人从中挑拨危害中国民族团结,大家要小心。※其实汉服复兴运动,不是强迫每一个非汉族人或每一个汉族人穿,全是自由自愿穿,穿也分两种,一种是重大节日穿,另一种是作为日常服饰穿。
日常服饰也分两种,改良的现代版和复古经典传统版。现在大学汉服社也有喜欢汉服的少数民族穿,包括满族、蒙族、回族、维族等都有同袍爱好者。
从2003年11月22日,“壮志凌云”(王乐天)身穿汉服上街,成为第一个被报道身穿汉服公开走上街头的人开始。2012年2月04日方文山于台北发布《致汉服同袍千言书》。2015年4月25日中国汉服博物馆在青岛开馆。 [3] 汉服复兴越来越被国人所接受和认可。2018年中国华服日节日确立。
-中国传统服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