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体哪一天开始,是怎么推算的?在农村有什么风俗和习惯吗?
夏至之后,天气越来越热,但是按照老一辈的说法,真正的高温天气还没有来临。“热在三伏”,三伏天才是最热的时候。三伏天的“伏”指的是“伏邪”的意思,即我们所说的风、寒、暑、湿、燥、热六邪之中“暑邪”。同时,“伏”有趴着的意思,就是说三伏天已经热到趴在地上,一动都不想动了,由此可见三伏天的温度有多高。那么,2019年的三伏天什么时候来临?又是如何计算的呢?对于三伏天,农村有什么风俗呢?
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如何确定时间?三伏天的说法,自古就有了,计算方法自然也是按照农历的日期进行计算。根据农村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可以明确三伏的时间是按照夏至的时间推算而来的。不像现在的日历,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纪年,庚是10天干中的第七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结合12地支就确定了每天的纪年。天干10天为一个轮回,地支12天一个轮回。所以,根据“夏至三庚”的说法,就是明确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即别入伏的时间。今年夏至是6月21日,己丑日,6月22日即为第一个庚日,庚寅日,之后分别是7月2日庚子日、7月12日庚戌日。
三伏天有什么风俗呢?上文我们已经分析了三伏天的计算方法,也明确了今年的入伏从7月12日开始,持续40天。同时,三伏天作为一年当中最热的阶段,对于农村农业生产还是非常重要的。农村有很多关于三伏天的风俗,比如在饮食上,北方地区讲究“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吃饺子既有“福气满满”的意思,又有夏季开胃的作用;其他地方,根据当地风俗不同,有不同的饮食习惯,比如上海有“头伏馄饨二伏茶”、杭州有“头伏火腿二伏鸡”、徐州“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等等。虽然,各地的风俗有所不同,但是都是表达同样的意思,就是在三伏天的时候要适当进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在饮食上,各地有所不同。但是在行为上,各地的风俗大致相同,就是三伏天要安神静气,避免过于焦躁。因为气温较高,身体内部虚火旺盛,容易躁动,加上饮食上丧失胃口,很容易造成内空外躁的情况。所以,在三伏天要重在养。养不是说一动不动,而是养气的意思,心态平和。
综上所述,今年的三伏天马上就要来临了,夏季的高温天气也即将袭来,我们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也要适当进补。同时,夏季高温,要懂得规避躁动情绪,调气养神。虽然三伏天气温高,我们还要防止过渡“求寒”,避免吃的太过生冷、吹的太低空调、洗冷水澡,要尽量将身体热量散失,防止出现热感冒。
1
不洗冷水澡
炎炎夏日,孩子在外面跑一圈,回来之后满头大汗。妈妈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洗澡。
有的家长为了增强孩子抵抗力,选择用凉水给孩子洗头冲澡。
其实,这种做法除了一时的清凉,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人体在高温下,毛孔会打开。凉水刺激皮肤,将毛孔闭合,体内热气无法散出,容易引起感冒。
所以,即使天气再热,也要坚持给孩子洗热水澡,温度控制在35-40℃最好。
洗澡前,可以给孩子喝一杯白开水,如果孩子出汗较多,也可以适当的加一点盐,补充电解质。
给孩子洗完澡后,即时将身体和头发擦干,以免和外面温度相差太大造成感冒。
2
饮食搭配合理,少吃生冷食物
要问孩子夏天最喜欢吃的东西是什么?
我想每个孩子都会回答:雪糕、冰淇凌和西瓜。
邻居家的孩子小胖,自从放了暑假,每天至少要吃4快雪糕,一大半西瓜。昨天晚上,家人匆匆忙忙将他送到医院,挂了急诊。
一查才知道,小胖得了急性肠胃炎,原因就是每天暴饮暴食,吃了大量生冷的食物。
吃冷饮一时爽,但是过冷的食物会给肠胃带来应激和负担,不仅影响消化和吸收,还容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孩子夏天胃口不好,容易消瘦,所以妈妈们在饮食方面要更加注意合理搭配。
粥是夏天很好的食物,搭配上薏米、红豆、绿豆、山药、银耳等,既营养美味又祛湿养胃,一举两得。
妈妈应多给孩子吃豆制品和奶制品,适当的吃一些肉类和鸡蛋,保证营养均衡。
少吃西瓜,经常吃冬瓜、黄瓜和丝瓜。
如果孩子胃口不好,可以适当吃酸味食物,如番茄、葡萄、山楂、猕猴桃之类,这些食物都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除了饮食方面,妈妈们还要时刻提醒孩子多喝水,注意少量多饮,切勿一次灌太多。
1、多吃发汗利水的食物:多吃发汗利水的食物,如红豆绿豆、薏米、冬瓜、西瓜、生姜、绿茶花茶等,从皮肤及小便处排出湿气,促进体内代谢运转。也可以喝生姜红糖水、红豆绿豆薏米汤、香菜丝瓜汤、翠衣玉米须汤、绿茶花茶等来达到食疗祛湿的目的。
2、运动:防湿、祛湿的最佳运动方式是“微动四极”, 也就是轻微的活动四肢,使身体的阳气慢慢的恢复,湿气逐渐散去。不可大运动出大汗,这样气随汗泄,气受伤了,水湿的的代谢受到影响,水湿虽然随着汗液散出一部分,但内湿又出来了,最终湿气还是没有去掉。
3、按承山穴:每天早上起床时,将两腿伸到床外,让承山穴(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正好搁在床沿上,两腿左右摆动,以按摩承山穴。按揉承山穴会有明显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按揉承山穴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逃逸。
4、温水泡脚:三伏天一般会天天洗澡,但是却很少有人泡脚。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泡脚就显得更有必要。温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部众多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睡前用40℃温水泡脚,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5、多喝姜茶: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祛湿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喝姜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祛湿保健方法,而三伏天正是最适宜喝姜茶的时节。
6、刮痧防暑:三伏天湿气重,易出现呕恶头昏等病症,可采取刮痧办法。具体是用刮痧板或酒精消毒过的纱布,上下刮背脊两侧,或肋骨两侧或额头,出现紫暗色即可,也可涂上清凉油刮。或服用藿香正气丸(水),多喝绿豆汤、荷叶、藿香代茶饮,出汗多要及时补充淡盐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