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朝末年的大动荡中,隋炀帝的表兄李渊自太原起兵,仅用数月时间便攻取长安,并在1年后建国称帝。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次子李世民等人南征北讨,积数年之功,终于削平群雄、统一天下。不过,唐朝在创建之初根基并不稳固,在关陇、凉州一带与之同时并存的势力还很多,其中实力最强者是薛举、李轨。
李轨,字处则,生于凉州姑臧豪族家庭,为人多谋善变、交际广泛,加上他喜欢扶危济困、赈济贫穷,因此深得乡里称道,成为许多英雄豪杰倾心交往的对象。隋炀帝大业年间,李轨被征拜为武威郡鹰扬府司马,由此跻身地方中高级军官行列,并与同郡军官关谨、梁硕、李贇、安修仁等人结成死党。
大业十三年(617年),金城郡豪强薛举利用隋末混乱、炀帝南逃江都的局面,占据陇西一带建国,自称西秦霸王,不久又称帝。为了扩充疆域,薛举除东征李渊集团外,还派军向西攻略凉州,而姑臧首当其冲。由于守将软弱胆怯,难以抵御薛举的进攻,所以李轨经与关谨、梁硕、李贇、安修仁等人商议后,决定起兵夺取州郡、保境安民。
既然要举大事,推举合适的领袖无疑是首要任务。由于造反谋逆乃是十恶不赦的重罪,一旦行动失败,主谋要被灭族,因此无人敢主动接任首领职务。曹珍见状,遂以谶书中有“李氏当称王于天下”为由,与众人一起扶立李轨为主公。李轨出任首领后,率众收捕虎贲郎将谢统师、郡丞韦士政等人,占领整个姑臧,随后在部众的拥戴下,自称河西大凉王。
李渊
李轨僭号称王后,立即派将领迎击秦军,并在昌松将其击溃,斩首二千级。自此,薛举畏惧李轨的强势,再不敢派军西侵。李轨击败薛举后,趁势攻陷张掖、敦煌、西平、枹罕等4郡,遂尽占河西之地。此时的李轨,控制的地区幅员千里,将士多达十余万人,是可与薛举、李渊相抗衡的关西三大势力之一。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废黜隋恭帝,建立唐朝,随后便与劲敌薛举兵戎相见。为了拉拢李轨以实现夹击薛举的战略意图,唐高祖派遣鸿胪少卿张俟德持节前往凉州,册拜李轨为凉王、凉州总管,并称呼他为从弟。然而,张俟德尚未抵达姑臧,李轨便已经称帝。唐高祖闻讯后大怒,由此断绝跟李轨的关系,并囚禁后者派遣的使者邓晓。
凉国建立后不久,便迅即陷入内乱当中,先是皇子李仲琰、户部尚书安修仁诬陷大谋士梁硕,唆使李轨将他毒死。随后,太仆卿谢统师、太府卿韦士政竞相攻讦尚书左仆射曹珍,极力阻止后者开仓赈济灾民的计划,由此使得军民对李轨怨恨不已。由于上述原因,凉国在建立后不久,便迅速迎来大危机。
就在李轨集团内耗加剧之际,唐朝已逐渐消灭薛举集团,并将进攻的矛头指向凉州。由于凉州远离长安,且一路上高山叠叠、峻岭重重,一旦对其用兵,保障军粮的供应将是个大难题。况且,凉州精兵有十余万,皆是骠勇善战之徒,唐军能否应付得了,实在是个未知数。正因如此,唐高祖踌躇多日,始终不能下定进攻凉州的决心。
安兴贵
就在唐高祖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名叫安兴贵的粟特族小卒主动上书,请求单骑前往姑臧劝降李轨。“帝曰:‘轨据河西,连吐谷浑、突厥,今兴兵讨击尚为难,单使弄颊可下邪?’兴贵曰:‘轨盛强诚然,若晓以逆顺祸福,宜听。如凭固不受,臣世凉州豪望,多识其士民,而修仁为轨信任,典事枢者数十人,若候隙图之,无不济。’帝许之。”原来,安兴贵在凉州颇有声望,而且是李轨心腹大将安修仁的胞兄,宗族中亦有很多人在凉军中任职,若能将他们发动起来,势必能成就大事。唐高祖了解到实情后非常兴奋,遂派安兴贵到凉州,并授意他见机行事。
安兴贵到达姑臧后,很快便骗取李轨的信任,被任命为左右卫大将军。某日,李轨向安兴贵询问安境保身之策,后者误以为时机已到,遂向他陈述利害:“凉州僻远,财力凋耗,虽胜兵十万,而地不过千里,无险固自守。又滨接戎狄,戎狄,豺狼也,非我族类。今唐家据京师,略定中原,攻必下,战必胜,盖天启也。若举河西地奉图东归,虽汉窦融未足吾比。”“轨默不答,久之,曰:‘昔吴王濞以江左兵犹称己为东帝,我今举河右,不得为西帝乎?虽唐强大,如我何?君无为唐诱致我。’兴贵惧,谢曰:‘窃闻富贵不居故乡,如衣锦夜行。今合宗蒙任,敢有它志!’”
安兴贵知道李轨不可说服,便与安修仁等人潜引诸胡兵马围攻姑臧内城,“轨以步骑千余出战。先是,薛举柱国奚道宜率羌兵奔轨,轨许以刺史而不与,道宜怨,故共击轨。轨败入城,引兵登陴,须外援。兴贵传言曰:‘唐使我来取轨,不从者罪三族。’于是诸城不敢动。轨叹曰:‘人心去矣,天亡我乎?’携妻子上玉女台,属酒为别。脩仁执送之,斩于长安。自起至亡凡三年。”事后,只身一人平定凉州的安兴贵,被唐高祖进拜上柱国、右武侯大将军,封荣国公,一时间荣宠无比。
引言
“十六国”政权,乃是指从贸人李氏建立的成汉,以及匈奴贵族刘渊建立的汉国开始,到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这130余年间,各少数民族上层和汉族官僚阶层在北方建立的众多割据政权。由于这些政权多为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个少数民族所建立,故又称“五胡十六国”。但实际上建国者不全是五胡,也有汉人;所建政权也不止16个,所谓“五胡”和“十六国”皆是概称。
成汉为贸人李氏所建。李特、李雄发动流民起义后,得到益州地区人民的拥护,推翻r当地的封建政权。西晋永兴元年十月,李雄称成都王,改元建兴,设置百官。西晋光熙元年,李雄称帝,国号成。李雄建立政权后,所实行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政策,实际上变成了封建政权。成政权至李寿为帝时改称汉,史称成汉。成汉存在了44年,至东晋永和三年,被东晋权臣桓温所灭。
汉政权为匈奴贵族刘渊所建刘渊利用西晋末年各族人民起义的大好形势,起兵反晋。西晋建武元年,刘渊称汉王,建廷左国城。永嘉二年,刘渊改称皇帝,建都平阳,国号汉。刘渊从起兵开始,虽然代表匈奴贵族的利益,但他建立的汉国,作为当时反晋的盟主,在推翻西晋黑暗统治中客观上起了积极作用。东晋大兴元年,汉主刘曜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汉王朝强盛时,占有中原的大部分地区。前赵于东晋咸和四年,被后赵所灭,立国凡26年。
后赵为羯人石勒所建。石勒作为冀州地区流民起义的领袖,在推翻西晋腐败政权的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东晋大兴二年,石勒称大单于、赵王。咸和五年,改称皇帝,所建政权史称后赵。石勒在建立政权过程中,其流民起义的性质也逐渐发生变化,当他作为皇帝推行各项封建的政治经济政策时,其政权也就变为封建政权了。石勒在称帝前一年,攻灭前赵,占有除辽东慕容氏、河西张氏所据地区之外的全部中原地区。后赵于东晋永和六年为冉魏所灭,立国凡31年。
前燕为鲜卑慕容氏所建。慕容氏本居辽西,后移居辽东北。西晋元康四年,酋长慕容魇率部移居大棘城一带,开始定居的农业生活,并仿照西晋建立政治法律制度,“法制同于上国”。西晋末年大乱,慕容魇自称鲜卑大单于,收留前去避难的中原流民,并任用其中的汉族士人,势力渐盛。慕容魇死后,其三子慕容孰继位。慕容就于东晋咸康三年称燕王,后迁都龙城。
慕容就在位期间,攻破夫余、高句丽,灭鲜卑宇文部,又曾大破后赵大军20余万,使燕成为辽西的一个强国。慕容孰死后,其子慕容儁继位。慕容于东晋永和八年出兵攻灭冉魏,自称皇帝,以蓟城为都,后又迁都邺,史称前燕。前燕兴盛时,占有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广大地区,与当时的前秦各占据了黄河流域东西各一半。前燕在慕容儁死后政治日渐衰乱,于东晋太和五年被前秦所灭,立国凡34年。
前凉为汉人张氏所建。西晋末年大乱时,凉州刺史张轨于凉州自保,接纳中原避难人士,并对朝廷按时朝贡,不亏臣节,保持了河西地区的稳定。后张氏世守凉州。东晋永和二年,张轨曾孙张重华称凉州牧、假凉王,史称前凉。前凉于东晋太元元年灭于前秦。
前秦为氐族苻氏所建。苻氏世为氐族部落小帅,居于略阳临渭。西晋末年,苻洪被氐人推为首领,先后归附前、后赵,后赵主石虎曾以苻洪为龙骤将军、流人都督,使之处于就头。后赵灭亡后,苻洪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苻洪不久被人毒死,其子荷健续统其众,自杭头回归关中。东晋永和七年,苻健自称大秦天王、大单于,次年改称皇帝,以长安为都,史称前秦。苻健死后,其子苻生继位。
不久,苻健之侄苻坚杀苻生自立,掌握了前秦政权。苻健和苻坚在位时,都很注意政治革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尤其苻坚任用汉人王猛,打击氐族贵族顽固势力,使前秦政治日渐清明,成为当时北方与前燕对峙的西部强国。东晋太和五年,苻坚派王猛率大军6万进攻前燕,秦军所向克捷,于同年十一月攻破燕都邺城,俘前燕主慕容晡,灭掉前燕。
随后,前秦又先后灭掉前凉及代国,于东晋太元元年统一了北方。太元八年,前秦主苻坚集中数十万大军南进,准备一举灭掉东晋,统一全国,在湖水被晋军一举击溃。苻坚兵败逃回,前秦政权逐渐瓦解。到太元十九年,前秦残存下来的政权,最后被后秦消灭。前秦从苻健自称大秦天王至灭亡,立国凡44年。
十六国后期各政权的兴亡
泥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割据的局面。从测水之战结束到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间,北方共出现了各族上层分子所建立的割据政权13个,这一时期可视作十六国的后期。最先建立的政权是后燕。
后燕的建立者是前燕贵族慕容垂。慕容垂是前燕主慕容儁的叔叔,在前燕受封为吴王,曾率燕军在杭头大败东晋桓温,声望甚重,后遭辅政的慕容评猜忌,逃奔前秦。慕容垂在前秦历任冠军将军、京兆尹等职,“所在征伐,皆有大功”。
测水之战中,前秦诸军皆败,唯慕容垂所统得以保全,苻坚逃奔慕容垂军,慕容垂护送苻坚返回长安。军至滝池,慕容垂决定乘机脱离苻坚,谋求独立发展,便向苻坚请求到邺城去祭扫陵墓。慕容垂到邺城后,与前秦决裂,联合鲜卑、丁零等少数族军队,连败秦军。
东晋太元九年垂称燕王,至太元十一年在中山称帝,即以中山为都,国号燕,史称后燕。后燕强盛时,占有今山东、河北及河南、山西大部的广大地区,是十六国后期中原地区最强盛的一个王朝。后燕于东晋义熙三年灭于北燕,立国凡24年。
除后燕外,当时以燕为国号建立政权的,还有西燕、南燕、北燕3个王朝。西燕也为慕容氏所建。东晋太元九年,前燕慕容儁子慕容泓起兵,称济北王。慕容泓不久被杀,其弟慕容冲继位,并于次年称帝。不久慕容冲又被杀。直至太元十一年,慕容永被推举为这一支鲜卑武装的首领。慕容永于同年称帝,以长子为都,占有今河南、山西部分地区。从慕容泓至慕容永立国,史称西燕。西燕于太元十九年被后燕灭掉,立国凡11年。
南燕为后燕主慕容垂之弟慕容德所建。东晋隆安元年,后燕被北魏断为两半,慕容德当时镇守邺城,为避魏军兵势,携邺城军民迁往滑台,称燕王。隆安三年,慕容德称帝,迁都于广固,史称南燕。南燕占有今山东大部地区,于东晋义熙六年被东晋刘裕灭掉,立国凡13年。
北燕为汉人冯跋所建。东晋义熙五年,后燕权臣冯跋代燕自立,以龙城为都,仍以燕为国号,史称北燕。北魏太延二年,北燕主冯弘慑于北魏兵威,率众投奔高丽,北燕亡,立国凡31年。
泥水之战后,关中地区出现了后秦和大夏两个政权。后秦为羌人姚氏所建。羌人部落贵族姚苌曾在前秦为将,屡立战功。测水战后,姚苌趁前秦势力衰弱之机,于东晋太元九年称秦王。太元十一年,姚苌称帝,以长安为都,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后秦是十六国后期比较强大的一个政权,势力强盛时占有今陕西及河南、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部分辖域的广大地区。后秦于东晋义熙十三年被东晋权臣刘裕所灭,立国凡34年。
大夏为匈奴赫连勃勃所建。赫连勃勃,曾臣服于后秦,率部为后秦镇守朔方。东晋义熙三年,赫连勃勃自称大夏天王,以统万为都,国号夏。大夏于北魏神麝四年灭于吐谷浑,立国凡25年。
河西走廊地区在泥水战后相继出现了西秦、后凉、北凉、南凉、西凉等政权。西秦为鲜卑乞伏国仁所建。乞伏鲜卑世居陇西,曾归附前秦。泥水战后,酋长乞伏国仁聚集部众,组织起一支10余万人的武装,逐渐脱离前秦的控制。东晋太元十年,乞伏国仁自称大都督、大单于,领秦、河2州牧。太元十九年,乞伏国仁之弟乞伏乾归称秦王,以金城为都,国号秦,史称西秦。西秦占有今甘肃、青海、陕西所辖的部分地区,于北魏神麝四年被大夏灭掉,立国凡46年。
后凉为氐人吕光所建。吕光,略阳人,其父吕婆楼,仕前秦官至太尉。前秦主苻坚在平定中原后,意欲将势力向西域扩展,遂以吕光为使持节、都督西讨诸军事,使其率将士7万、铁骑5千,进军西域。吕光进至西域的龟兹城,西域30余国相继降附,苻坚又以他为使持节、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安西将军、西域校尉。
吕光平定西域后,“有留焉之志”,但手下众将士皆请东还,于是他率军返回。军至半途,前秦温水战败的消息传来,吕光进兵击败阻其归途的前秦凉州刺史梁熙,攻占凉州治所姑臧,自领凉州刺史。东晋太元十年,苻坚死,吕光自称大都督、凉州牧、酒泉公。太元二十一年,吕光自称大凉天王,以姑臧为都,史称后凉。后凉于东晋元兴二年投降后秦,国灭,立国凡18年。
北凉为卢水胡人沮渠蒙逊所建。卢水胡族属匈奴,沮渠蒙逊的伯父沮渠罗仇统部时依附于后凉吕光。东晋隆安元年,沮渠罗仇被吕光杀死,沮渠蒙逊聚合卢水胡诸部起兵与后凉对抗,后推举汉人段业为主,称凉王,都张掖。东晋隆安五年,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称张掖公。东晋义熙八年,沮渠蒙逊称河西王,迁都姑臧,史称北凉。北凉于北魏太延五年灭于北魏,立国凡43年。
南凉为河西鲜卑秃发乌孤氏所建。“秃发”是“拓跋”的异译,汉魏之间,拓跋氏的一支自塞北迁居河西,即秃发鲜卑。东晋隆安元年,秃发鲜卑的酋长秃发乌孤自称大单于、西平王,以廉川堡都,建立割据政权。东晋元兴二年秃发雇檀统部时,迁都乐都,改称凉王,史称南凉。南凉于东晋义熙十年灭于西秦,立国凡18年。
结语
西凉为汉人李嵩所建。李嵩为陇西大族,曾在北凉任效谷县令、敦煌太守等官。东晋隆安四年,李嵩自称凉公,在敦煌建立割据政权,后又以酒泉为都,史称西凉。西凉于刘宋永初二年被北凉消灭,立国凡22年。
1 文言文阅读胡谐之,豫
南史胡谐之传
胡谐之,豫章南昌人。祖父胡廉之,书侍御史。父亲胡翼之,受到州府的聘用而没有赴任。
胡谐之在宋朝做官为邵陵王左军咨议。齐武帝为江州刺史,以胡谐之为别驾,委托他主管事务。
建元二年(480),担任给事中、骁骑将军。上方打算奖赏给他贵族的婚姻,因为胡谐之家的人讲方言,语音不正,便派了宫中的四五个人往胡谐之家去教子女说话。两年后,皇帝问道:“卿家中的人语音已经纯正了吗?”胡谐之回答说:“宫人少,臣家里的人多,不但不能正音,却使宫人也变成方言。”皇帝大笑,普遍向朝臣说起这件事情。
永明五年(487),他任左卫将军,加给事中。胡谐之风采美好,善于自处,兼以旧时的恩德受到优待,朝士多愿意和他交游。六年,调为都官尚书。皇上打算要提升胡谐之的时候,曾经从容地对他说:“江州有几个侍中呢?”他回答说:“近世只有程道惠一人而已。”皇上说:“应当让它有两个。”后来他把这话告诉了尚书令王俭,王俭心里更感到诧异,便让他当了太子中庶子,兼左卫率。
胡谐之很有见识,每当朝廷官员出缺以及应该升迁替代,秘密估量皇上所用人选,都和他说的一样。虞因此对他十分佩服。升任权要职位以后,向下面征求物品很多。他向梁州刺史范伯年求好马,范伯年很为难,对使者说:“马不是狗子,怎么能够满足无穷的搜求!”接待使者很淡薄,使者非常怨恨地回去了,对胡谐之讲:“范伯年说,胡谐之是个什么狗东西,无厌地搜求!”胡谐之切齿愤恨。当时王玄邈取代范伯年,范伯年称病推延没有及时回京。胡谐之对皇帝说:“范伯年倚仗山川险固,聚众企图独占一州。”等范伯年回京,皇帝打算不再过问,胡谐之又说:“见到猛兽,捉住了它却又放上山去么?”皇帝于是赐他自杀。
永明十年(492),胡谐之转任度支尚书,兼卫尉。第二年去世,谥号肃侯。
2 《旧唐书》李轨传的文言文翻译翻译:李轨字处则,是凉州姑臧县人。
略知书籍,颇有智辩。其家以财富称雄于边郡,喜好周济别人,受到乡人称赞。
隋大业年间,补任鹰扬府司兵。薛举作乱于金城郡时,李轨与同郡人曹珍、关谨、梁硕、李斌贝、安仁等人商议说:“薛举残暴凶悍,其兵必来侵扰。
郡吏软弱胆怯,不足以议大事。今应同心尽力,占据河右,以观天下变化,岂能束手让妻子儿女为人所掠呢!”众人同意这个计划,议定一同举兵,然而无人敢任首领。
曹珍说:“我闻知谶书说,李氏当称王于天下。如今李轨有贤能,岂非天意吗!”于是共同降阶拜见以听命李轨。
安仁在夜间率领胡人进入内苑城中,树旗大呼,李轨集聚众人加以响应,收捕虎贲郎将谢统师、郡丞韦士政,于是自称河西大凉王,署置官属,全都依照开皇旧例。起初,突厥曷娑那可汗之弟达度阙设内附朝廷,保其部落于会宁川中,到此时自称可汗,降于李轨。
关谨等商议尽杀隋官,分其家产。李轨说:“各位既已推举本人为主,就应听我约束。
如今以义起兵,意在救乱,杀人取财是贼寇行为,怎能取得成功呢?” 便任命谢统师为太仆卿,韦士政为太府卿。时逢薛举兵前来侵犯,李轨派遣将领击败于昌松,斩首二千级,其余全被俘虏,李轨放还其众。
李斌贝说:“如今竭力奋战而俘其众,又纵还以资助敌方,不如全都坑杀为妥。” 李轨说:“不能这样做。
如天命归我,应擒其主子,此辈士卒皆为我有。不然的话,留此又有何用?”于是遣返其俘虏。
不久,攻拔张掖、敦煌、西平、木包罕等郡,尽有河西之地。武德元年(618),高祖正要谋攻薛举,派遣使者前往凉州,下达玺书慰劳结好,称李轨为从弟。
李轨大喜,派遣其弟李懋入朝。高祖拜李懋为大将军,送还凉州,下诏鸿胪少卿张俟德持节册拜李轨为凉王、凉州总管,给予羽葆鼓吹一部。
时逢李轨僭称帝号,建立纪元年号为安乐,命其子伯玉为太子,长史曹珍为尚书左仆射,攻陷河州。俟德到达后,李轨召集部下商议说:“李氏据有天下,是历运所属,已经占据京邑。
一姓不可竞立,如今除去帝号,东向接受册封,行吗?” 曹珍说“:隋亡天下,英雄竞起,称王称帝,瓜分鼎峙。唐国自保关中、雍州,大凉自处河右,何况已为天子,怎能接受别人的官爵呢?如非要以小事大,可依照萧察旧例,自称梁帝而称臣于周。”
李轨接受这个意见,便派伪尚书左丞邓晓来朝,奉上文书自称“从弟大凉皇帝”。高祖发怒说:“李轨称我为兄,这是不愿臣服啊。”
囚禁邓晓而不遣还。起初,李轨以梁硕为谋主,授职吏部尚书。
梁硕有谋略,众人怕他,梁硕见从前西域迁来的胡人种族繁盛,曾劝李轨加以提防,因而与户部尚书安仁交恶;李轨之子仲琰曾问候梁硕,梁硕不为他起身,仲琰很是反感。于是一起诬陷梁硕。
李轨不察实情,持毒于其家杀害梁硕,由此故人渐渐心怀疑惧,不为轨所用。当时有胡巫妄言“:天帝将派遣玉女从天而降。”
便招集兵士修筑楼台以候玉女降临,靡费钱财甚多。时逢年饥,以致发生人吃人之事,李轨尽其家资予以赈济,仍不足供给,便商议开仓发粮,曹珍也劝他这样做。
谢统师等人是从前的隋官,内心不附李轨,常常引进群胡结为党羽,排挤其用事旧臣,想因此事离散其众,便当廷诘难曹珍说:“百姓饿死者尽是弱而不任事的人,壮勇之士终不为此困顿。况且仓储粮食要备意外之需,岂能胡乱施惠于弱小之人呢?仆射如想附合下情,就不是为国考虑了。”
李轨说:“对。”便关仓而不发粮。
其部下更加怨恨,都想叛亡而去。那时安修仁之兄兴贵本在长安,自己上表请去凉州招慰李轨。
原文:李轨,字处则,凉州姑臧人。略知书,有智辩。
家以财雄边,好赒人急,乡党称之。隋大业中,补鹰扬府司兵。
薛举乱金城,轨与同郡曹珍、关谨、梁硕、李赟、安修仁等计曰:“举暴悍,今其兵必来。吏孱怯,无足与计者。
欲相戮力,据河右,以观天下变,庸能束手以妻子饵人哉?”众允其谋,共举兵,共降拜以听命。自称河西大凉王。
武德元年冬,轨僭称尊号,以其子伯玉为皇太子,长史曹珍为左仆射。谨等议尽杀隋官,分其产。
轨曰:“诸公既见推,当禀吾约。今军以义兴,意在救乱,杀人取财是为贼,何以求济乎?”会薛举遣兵来侵,轨遣将败之昌松,斩首二千级,悉虏其众,轨纵还之。
李赟曰:“今力战而俘,又纵以资敌,不如尽坑之。” 轨曰:“不然。
若天命归我,当禽其主,此皆我有也;不者,徒留何益?”遂遣之。未几,悉有河西。
初,轨以梁硕为谋主,授吏部尚书。硕有算略,众惮之,尝见故西域胡种族盛,劝轨备之,因与户部尚书安修仁交怨;又轨子仲琰尝候硕,硕不为起,仲琰憾之。
乃相与谮硕。轨不察,赍鸩其家杀之,繇是故人稍疑惧,不为用。
属荐饥,人相食,轨毁家赀赈之,不能给,议发仓粟,曹珍亦劝之。谢统师等故隋官,心内不附,每引结群胡排其用事臣,因是欲离沮其众,乃廷诘珍曰:“百姓饿死皆弱不足事者,壮勇士终不肯困。
且储廪以备不虞,岂宜妄散惠孱小乎?仆射苟附下,非国计。”轨曰:“善。”
乃闭粟。下益怨,多欲叛去。
会修仁兄兴贵本在长安,自表诣凉州招轨。此文出自后晋·刘昫《旧唐书·李轨传。
3 曹修古传阅读答案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他为人处世廉直无畏,从不把权贵放在眼里,有一天,曹修古与十几名同僚上早朝,路上碰到两名宦官骑马走在前面挡住了路。御史们怕耽误上朝,请他们暂给让道,那两个宦官不但不让,反而破口大骂。上朝后,曹修古便向仁宗启奏了此事:前史称,御史台(监察机关)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刻治。
仁宗听后深以为然,立即下旨,将那两名宦官给予了处罚。
又有一次,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晏殊发起脾气,用笏板将别人的牙齿打掉了。像晏殊这样的大官动手打人,一般谁也不敢管,曹修古可不管这些,他认为此行为太粗鲁,有失身份。便向皇上进言道:“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即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
仁宗继位时,年仅十三岁,朝廷大权都有太后把持,弄权自用,满朝大臣皆十分畏忌,但又不敢进谏。曹修古却不顾及官位,每遇大事便慷慨陈词,从不畏惧,绝不屈从。后来,因他上书陈请太后将朝政归还皇帝而被解除了官职。
曹修古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家无余赀,以至死的时候,竟连殓尸用的衣物都没有。同僚朋友们都有为其感慨叹息,大家奏了一笔钱送到他家,以资助后事。曹修古的女儿却哭着对母亲说: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
她明白父亲以忠义廉洁的节操而闻名天下,怎么能在他死后接受别人财物,污损父亲完美的品德呢?母女二人含泪辞谢众人的一片诚心,虽大家再三恳求他们收下,但母女二人始终没有接受一文钱。
4 郑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后汉书·郑均传原文
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也。少好黄、老书。兄为县吏,颇受礼遗,均数谏止,不听。即脱身为佣,岁余,得钱帛,归以与兄。曰:“物尽可复得,为吏坐臧,终身捐弃。”兄感其言,遂为廉洁。均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敦至。常称病家廷,不应州郡辟召。郡将欲必致之,使县令谲将诣门,既至,卒不能屈。均于是客于濮阳。
建初三年,司徒鲍昱辟之,后举直言,并不诣。六年,公车特征。再迁尚书,数纳忠言,肃宗敬重之。后以病乞骸骨,拜议郎,告归,因称病笃,帝赐以衣冠。
元和元年,诏告庐江太守、东平相曰:“议郎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又前安邑令毛义,躬履逊让,比征辞病,淳洁之风,东州称仁。书不云乎:‘章厥有常,吉哉!’其赐均、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赐羊酒,显兹异行。”明年,帝东巡过任城,乃幸均舍,敕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永元中,卒于家。
后汉书·郑均传翻译
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少时喜好黄老之书。兄为县吏,接受别人礼物甚多,郑均多次谏阻,兄不听。郑均就脱身为人打工,一年多,得到钱帛,回来交给其兄。说:“物用完了可以再得,为官吏贪赃犯罪,一生都完了。”兄感激其言,以后就廉洁奉公了。郑均好义务实,养寡嫂孤儿,恩义礼貌备至。常称病留家,不应州郡征召。郡守非要他去不可,使县令诈称将到他家,郑均即到郡守府,郡府最后还是没能让他屈服。郑均于是躲到濮阳作客去了。
建初三年(78年),司徒鲍昱招他,后举他直言,他没有到。六年,皇帝公车特征,再迁尚书,多次献纳忠言,肃宗很敬重他。后来以病请求退休,拜为议郎,告归,因称病重,帝赐以衣冠。
元和元年(84年),诏书告庐江太守、东平相说:“议郎郑均,束修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退休,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又前安邑令毛义,躬行谦让,从征辞病,纯洁之风,东州称仁。《尚书》不是说‘表彰那些有常德的人,是善政’。宜赐郑均、毛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慰问,赐羊酒,以显此异行。”第二年,帝东巡过任城,就亲临郑均家,命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所以当时人称为“白衣尚书”。永元中,在家去世。
5 文言文阅读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小题1C小题1A小题1C小题1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小题1⑴吃完饭后,再与旅伴一道上路⑵暗中置下路上所需物品,在百余里外等候胡威小题1 樵:柴,名词小题1 A 前一个为“特地”之义 副词,后一个为“故意”之义 副词;B 副词 每当……时候;C 经由 介词;D 介词 到小题1略小题1略小题1略参考译文: 胡质的儿子威,字伯虎。
自小志向远大。当时胡质在荆洲任官,他从京城前去看望。
家里生活窘迫,没有车马奴仆,他自己赶驴前往,拜见他的父亲。停留了十余天,准备回去。
快走的时候,父亲给他一匹绢,作为路上的盘缠。威跪下问父亲,父亲清白,不知道这匹绢是从哪里得到的?胡质说,是我的俸禄,用来做你的盘缠。
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威接受,告辞回家。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吃完饭便又上路,如此而已,并没有其他浪费的举动。
当时胡质的一个位为都督的下属,和威从来不认识,事先知道他要回家,便请假回家,暗中准备了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等威,一路上与威为旅伴,遇到什么事都帮助威做,又很少吃东西,这样走了几十里,威产生了疑问,私下问他,才知道这位旅伴是他父亲的都督。 于是拿父亲给他的绢来答谢,打发他回去了。
后来经由其他事,将此事告诉了他的父亲,他父亲打了这位都督100杖, 并罢免了他的官职。胡质父子如此清廉,使他们得到了很高的声誉,官位也做的很高。
晋武帝召见威时,感叹他父亲的清廉,并问威,你与你父亲哪个更清廉?威回答说,我比不上我父亲。 晋武帝问,怎么知道自己不如呢?回答说,我的父亲清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我清廉惟恐别人不知道,这点我远远赶不上父亲。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此句译为:后来李贯调任为中允,因为其他的事情的连累,死于狱中,临死前感叹说,我心中只对王艮有愧“后贯迁中允”一句意思结束,而“坐”的意思紧承下句,所以应在“坐”前停顿,故排除AC“临卒叹日”译为“临死前感叹说”,可以单独为一句,故选B(2)D项,“朕”自是秦始皇以后才成为皇帝的专用自称(3)A项,“过去曾一同教别人写文章”在原文中没有依据,应为“后成祖出建文时群臣封事千余通,令缙等编阅”,“一同为授予修撰的官吏”(4)①寝,相貌丑陋;易,改换;次,次一等译为:因为王艮相貌丑陋,改为胡靖第一,胡靖就是胡广王艮比胡靖次一等,再次一等的就是李贯 ②诀,辞别;死,为…效命;生,活下来译为:王艮与妻子儿女辞别,说:“吃了人家奉䘵的人,就要为人家效命,面临危险,当为人死,这是大义之事我不可能再活下来了” 答案:(1)B(2)D(3)A(4)①因为王艮相貌丑陋,改为胡靖第一,胡靖就是胡广王艮比胡靖次一等,再次一等的就是李贯 ②王艮与妻子儿女辞别,说:“吃了人家奉䘵的人,就要为人家效命,面临危险,当为人死,这是大义之事我不可能再活下来了”。
7 郑刚中文言文阅读答案郑刚中,字亨仲,婺州金华人。高中进士甲榜,为官监察御史,后调任殿中侍御史。刚中是由秦桧推荐入朝为官的,秦桧主张议和,刚中不敢说话。后担任宗正少卿,请求离职,不被允许,后又改任秘书少监。金兵入侵疆土,秦桧派遣刚中担任宣谕司参谋官,等到返回朝廷后又担任了礼部侍郎。后又派遣刚中担任川陕宣谕使,诏告各位将军停兵,不久又充当了陕西分化地界使。金派遣武林赞馍入境,想要全部占有阶成岷凤秦商六个州,刚中极力争辩不肯服从;又想谋取商秦之地,在大散关立界,刚中又坚决不服从。后担任川陕宣抚副使。
金兀术派人极力来求取和尚原,刚中恐怕败坏了和好知识,就因和尚塬从绍兴四年后不属于吴地范围,于是割让了一半秦商之地,抛弃了和尚塬给金国。朝廷明令刚中担任四川宣抚副使。刚中治理蜀地,很有方法。宣抚司过去在绵阳阆中一代,等到胡世江代替了吴玠后,就迁到河池,馈给和粮饷都接济不上。刚和上奏朝廷:立轴在谭毒关内,和兴、洋等各做关口相连接,请求将州司移到立轴。从此之后节省了费用百万之多。刚和刚到的时候,就像转移驻军,大将杨政不肯,刚和斥责他说:“刚中虽然使书生,但也不惧怕死亡!”声色全都很严厉,杨政就听从了。
都通每次进入拜见时,一定要在在庭上肃立后就坐。吴琳升任检校少师来谢,告诉校吏。乞讲钧敌的礼仪。刚中说少师虽然尊贵,犹如都统制一样,倘若改变了常礼,这是废除军容。”行礼还像原来。
刚和上奏免除了四川的杂赋,又请求减除成都路买米及宣抚司的赏钱。当时刚中在阶、成二州经营田地,一直延伸到秦州地界,总共有三千余顷,每年收入粮食十八万斛。之前,四川驻军有十万,分别隶属于三大将统管,吴琳驻扎在兴州,杨政屯并在兴元府,郭浩屯并在锦州,全都建立了帅节制,而统治官王彦在成州,姚仲在阶州,程俊在西和州,杨从仪在凤州,他们也负责沿边的安抚。刚中请示把利州分为东西两路,一兴元府利阆洋巴剑州大安军等七个郡作为东路,中心在兴元,任命杨政为安抚;把兴、阶、成、西和、文、陇、凤七州化为西路,中心在兴州,任命吴麟为安抚。又任命郭浩为金房开达州的安抚;原来做安抚的各副将全都罢免。大家都听从了安排。放松了夔州的禁酒令,恢复利州监为绍兴监。当时战事已经结束,部队也都转移到了郡呢,刚中进言各路的漕司,都漕应该免去。又按照他的要求去做。
8 王省传阅读答案及翻译王直,字行俭,泰和人,幼而端重,家贫力学。举永乐二年进士,帝善其文,召入内阁,俾属草,寻授修撰。历事仁宗、宣宗,累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正统五年出莅部事。尚书胡濙悉以部 之,直处之若素习者。八年正月代郭璡为吏部尚书。
帝将亲征也先(北方某部族),直率廷臣力谏曰:“国家备边最为谨严。谋臣猛将,坚甲利兵,随处充满,且耕且守,是以久安。今敌肆猖獗,违天悖理,陛下但宜固封疆,申号令,坚壁清野,蓄锐以待之,可图必胜。不必亲御六师,远临塞下。况秋署未退,旱气未回,青草不丰,水泉犹塞,士马之用未充。兵凶战危,臣等以为不可。”帝不从,命直留守。王师覆于土木(地名)。大臣群请太后立皇子为皇太子,以安反侧。时变起仓卒,朝臣议屡上,皆直为首。而直自以不如于谦,每事推下之,雍容镇率而已。加太子太保。
直为人方面修髯,仪观甚伟。性严重,不苟言笑。及与人交,恂恂如也。在翰林二十余年,稽古代言编纂纪注之事,多出其手。与金溪王英齐名,人称“二王”,以居地目直曰“东王”,英曰“西王”。及长吏部,兼廉慎。时初罢廷臣荐举方面大吏,专属吏部。直委任曹郎,严抑奔竞。凡御史巡方归者,必令具所属贤否以备选擢,称得人。其子为南国子博士。考绩至部,文选郎欲留侍直,直不可,曰:“是乱法自我始也”。朝廷以直老,命何文渊为尚书佐之。文渊去,又命王翱,部遂有二尚书。直为尚书十四年,年益高,名德日益重。帝优礼之,免其常朝。
比家居,尝从诸佃仆耕莳,击鼓歌唱。诸子孙更迭举觞上寿。天顺六年卒,年八十四。赠太保,谥文端。
(摘自 《明史·列传第五十七》)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尚书胡濙悉以部 之 悉:全部
B 陛下但宜固封疆 固:坚守
C 直为人方面修髯,仪观甚伟 方:正直
D 必令具所属贤否以备选擢 具:陈述
5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王直“才干出色”的一组是(3分) ( )
①俾属草,寻授修撰 ②直处之若素习者
③朝臣议屡上,皆直为首 ④稽古代言编纂纪注之事,多出其手
⑤及与人交,恂恂如也 ⑥考绩至部,文选郎欲留侍直
A ②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④⑥ D ①⑤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皇帝亲征也先。王直从敌我形势、自然条件等方面阐述了充分的理由,极力劝谏,但皇帝不听,结果兵败土木,事变仓猝,国家动荡倾危。
B 国难当头,王直带头为国家做了许多事,却总是推举于谦出头,甘居人下,默默地恪尽职守。面对严重的忧患,他心思沉重,不随便谈笑。
C 王直任吏部长官,更加廉洁谨慎。他对奔走钻营跑官要官的乱象严加打击,对以备选拔的地方官员严格审查,其选人的做法颇受人们称赞。
D 王直晚年幸福美满。离职回乡后,他常随同佃户仆从们一起在田间劳作,打鼓唱歌,其乐融融;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最后高寿而终。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坚甲利兵,随处充满,且耕且守,是以久安。
译文: 。
(2)时初罢廷臣荐举方面大吏,专属吏部。
译文: 。
答 案:
4 C 方:(脸型)方正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实词和相关句子的理解能力。首先要注意对原文“直为人方面修髯,仪观甚伟”的理解。这句话写的是王直的外貌,与性格无关,所以解释为“正直”必错无疑。这句话的意思是“王直脸型方正胡子长,仪表堂堂。”
5 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的筛选能力。5(③说的是王直关心国事;⑤说的是王直与人交往谨慎谦和;⑥说的是王直的儿子经考核合格到吏部任职。这三项与王直的才干无关。)
6 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面对严重的忧患,王直心思沉重”,是对“性严重”的误解,应当是“王直性情严肃庄重”;另外“默默地”应当是“大度从容地”。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在甘肃,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县回中山。周人崛起于庆阳,秦人肇基于天水、陇南。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古语云: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中国 历史 上甘肃名人以将居多,主要集中在两汉和三国。
1、李广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文帝十四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汉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汉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和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2、姜维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早先为曹魏官员,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率领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司马昭派兵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来姜维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3、苻坚
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苻坚于383年发兵南下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谥号宣昭帝,庙号世祖。
4、李暠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隆安元年,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效谷县令,后升为敦煌太守。隆安四年,李暠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义熙元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东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义熙十三年,李暠去世,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唐朝李氏亦称李暠为其先祖。唐玄宗追尊为兴圣皇帝。
5、吕光
吕光(337年―399年),字世明,氐族,略阳(今甘肃天水)人,前秦太尉吕婆楼之子,十六国时期后凉建立者,386年-399年在位。原为前秦将领,战功赫赫。淝水之战前夕,受命征讨西域,降焉耆、破龟兹,威震西域,诸国尽皆归附。384年,东归占据凉州,收到苻坚死讯后,驻兵割据。389年,称三河王,改年号麟嘉。396年,复改称天王,国号大凉,改年号龙飞。399年,吕光病死,庙号太祖,谥号懿武皇帝。太祖吕光创立了后凉,是中国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上皇”。
6、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黄初四年,贾诩去世,谥曰肃侯。《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
7、姚兴
姚兴(366—416),字子略,羌族,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后秦武昭帝姚苌长子。394—416 年在位。姚兴在前秦时任太子舍人。后秦建国后立为皇太子。393年姚苌死时正值苻登攻打后秦,姚兴密不发丧,待至次年击败苻登后才即帝位,改元皇初。399年夏天,国内天灾频频,姚兴自降帝号,是十六国帝王中少有的仁德之君。姚兴在位22年,勤于政事,治国安民。重视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关心农事。他先后消灭了前秦、西秦、后凉的势力,使西方安宁;同时东与北魏、东晋抗衡。弘始元年,率兵攻打东晋,一举攻陷洛阳,迫使晋军南撤,晋之淮、汉以北纷纷降秦,使统治疆域迅速扩大,西至河西走廊,东至徐、几乎控制了整个黄河、淮河、汉水流域。
8、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孙,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著名将领。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汉武帝时,跟随李广利出击匈奴,率七百壮士突出重围,被武帝拜为中郎,官居车骑将军长史。汉昭帝时,率军击败武都郡氐族的叛乱,并出击匈奴,俘虏西祁王。昭帝死后,与霍光等尊立汉宣帝,封营平侯。后任蒲类将军、后将军、少府。神爵元年,宣帝采用赵充国的计策,平定羌人叛乱,并进行屯田。次年,诸羌投降,赵充国病逝后,谥号壮。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9、韩遂
韩遂(?-215年),字文约,凉州金城郡(今甘肃永靖西北)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最初闻名于西州,被羌胡叛军劫持并推举为首领,以诛宦官为名举兵造反,聚众十万,先后败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后受朝廷招安,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他曾与马腾结为异姓兄弟,后二人关系破裂。袁绍、曹操相争之际,马腾、韩遂被钟繇说服,依附于曹操。马腾入京后,留其子马超统领部队。马超推举韩遂为都督起兵反叛曹操,为曹操所败,韩遂逃奔凉州,后又为夏侯渊所败,病死(一说被杀)。
10、甘延寿
甘延寿(生卒年不详),字君况,北地郡郁郅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西汉时期将领。出身名门,少年时就善骑射,被选拔到御林军中,后被提升为郎官。西汉皇帝看重他的武艺和气力,不久便调升为辽东太守,曾因事被免官。车骑将军许嘉推荐他担任了郎中和谏议大夫,随后朝廷派他出使西域,就任都护骑都尉,与副校尉陈汤共同诛灭了匈奴的郅支单于,被封为义成侯。
朱发忠,甘肃靖远人,解放军中将。1948年5月生,1971年4月入党,1969年2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代培班毕业,大学学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试验训练基地司令员、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2003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陈秀,甘肃庆阳人,解放军中将。1940年7月出生。历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98年晋升为中将。
周永顺,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来紫堡乡园子村人。1942年7月出生,196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3月x党。历任陆军第47集团军政治部主任、第47集团军政治委员、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丶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新疆军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1997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王建民,甘肃庆阳人,中将军衔。1951年11月2日生,历任南疆军区政治部主任、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新疆军区副政委、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新疆军区政委、兰州军区副政委。2011年晋升中将军衔。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
一、 李广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人,西汉名将。有“飞将军”美称。箭术高超,有百步穿杨之功,抵御匈奴入侵,英勇善战,杀敌无数,屡立战功。
二、赵充国, 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西汉著名将领。他曾数次与匈奴战斗,有勇有谋,每次都凯凯而归。多次被任命为大将军。并平定了氐族叛乱。
三、姜维, 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时蜀汉名将。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所器重并获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掌握军权,官授大将军,并率军北伐曹魏。但天意难违,终负所愿。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四、符坚, 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由于前秦元气大伤,先前被统一的鲜卑、羌等部族酋豪趁此纷纷举兵反叛,建立了割据政权。在后赵石虎进攻关中时,苻坚率族归服,并迁徙到现今的河北临漳一带。不久投靠东晋,被任为征北大将军,在淝水之战中,苻坚一举灭了东晋,不久自称秦王。
五、董卓, 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权臣。董卓精通武艺,但是他的性格很野蛮,当地的百姓都害怕他。就连羌人都敬畏三分。董卓也是有深谋心机的人,在朝廷实力薄弱的时候趁虚而入,占据了京城。而后,东汉的政权也就有名无实了。
六、张奂, 敦煌郡渊泉县人,在今甘肃安西县东,东汉时期的名将,东汉时为凉州三明之一,他在东汉的对外战争中功勋卓著,多次以恩信安抚、招降外族,使得北方宁静一时。
七、李暠, 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李广十六世孙。李暠精通兵法,善于用人,并建立了西凉政权。北凉君主沮渠侵犯西凉,李暠大怒,亲自率兵追击,在安弥追上并大败沮渠,把被掳掠的人家全部收回。后来沮渠每年来犯,李暠只跟他讲和订立盟约,不与他交战。后来沮渠背弃盟约前来侵犯,李暠派太子李歆截击打败北凉军,擒获北凉将领沮渠。
八、吴玠, 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省静宁)人,南宋名将,通晓兵法且善于骑射。吴玠与敌对垒近十年,尽其毕生精力,率领秦陇、泾原、阶、成诸州和家乡德顺军子弟兵,长期扼守秦凤要塞,牵制金人对东南的压力,使金人始终不敢进犯蜀地。
九、李孝恭, 陇西成纪人,在今甘肃省秦安县,唐朝时期的名将,李孝恭成功招抚岭南诸州,镇压辅公祏叛乱,平定江南地区,拜扬州都督、宗正卿、凉州都督、晋州刺史。贞观初年,任礼部尚书、河间郡王。
十、王进宝, 甘肃靖远人,清朝名将。西北发生骚乱时,正进军云南的王进宝得朝廷令及时地镇压了当地的叛乱,使西北不安的局势得以稳定。后云南吴三桂起兵抗清,一时间西北局势又陷入动荡。王进宝再次被朝廷急召入京,并奉命收复兰州,王进宝派人连夜进击,占领了兰州以南的临洮,接着又出奇制胜,接连收复了兰州以东的定西,从而对兰州形成了包围之势,以截断叛军的退路,在王进宝的指挥下,清军成功收复了兰州。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出自《晋书·姚兴载记》。意思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关西地区自古尚武勇敢,民风剽悍,精骑横行天下,名将辈出,秦国的白起、王翦、李信,汉朝的李广家族,汉末的董卓集团、西凉马超,十六国时期更是有着前秦、后秦、西秦、前凉、后凉、北凉等政权,唐朝的关陇集团
甘肃名将李广 ,陇西成纪(甘肃秦安县)人,西汉名将,一生多次抗击匈奴,威震匈奴,被称为“飞将军”。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李广家族还是名将世家,李广有三子,“曰当户、椒、敢,皆为郎”,不过李广家族命运都不好。
李敢 ,李广的儿子,多次出击匈奴,跟随霍去病讨伐匈奴时,勇夺左贤王鼓旗,斩首颇多,被封关内侯。李广难封,李敢却得以封侯,李广跟随卫青讨伐匈奴却迷路最终自尽身亡,李敢迁怒大将军卫青,打伤卫青,被霍去病射杀。
李陵 ,李广长孙,擅长骑射,曾深入匈奴二千余里。在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时,李陵率五千步兵孤军深入要直捣单于王庭,在浚稽山遇到匈奴主力血战又没有后援被俘虏。一年后,汉武帝醒悟李陵的苦,派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公孙敖没有救回李陵,还带回李陵在帮单于练兵的消息,致使汉武帝灭了李陵的家族。其实,当时练兵的并不是李陵,而是李绪,但这下彻底绝了李陵的后路,霍光辅政时曾派人劝他归汉,他终究没有同意,最终病死匈奴。
赵充国 ,陇西上邽(甘肃天水)人,西汉名将,“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计定羌人叛乱,开展屯田。
甘延寿 ,北地郡郁郅县(甘肃庆城县)人,西汉名将,与陈汤共同诛灭郅支单于,终结百年汉匈大战。
张奂 ,凉州敦煌郡渊泉县(甘肃安西县)人,东汉名将,平屠各、乌桓之乱,屡破东羌、先零羌,招抚外族,促进了边境和平,功勋卓著。
段颎 ,武威姑臧(甘肃武威市)人,东汉名将,戍边征战十余年,平定西羌、击灭东羌。
董卓 ,陇西临洮(甘肃岷县)人。董卓也是个猛将,力大无双,擅长佩戴两副箭囊,骑马飞驰时左右射击。董卓少年时就结交羌族,屡建战功,一步步拜将封侯,挟天子以令天下。董卓虽然残暴,但是能拉拢一大批人为他效力,自身还是有本事的。
郭汜 ,凉州张掖(甘肃张掖)人,董卓集团的将领,汉末群雄之一。董卓死后,郭汜采用谋臣贾诩的计策,和李傕联兵攻破长安,击败温侯吕布,杀死司徒王允,占领长安,挟持汉献帝,把持朝政。
樊稠 ,凉州金城(甘肃永靖西北)人,董卓集团的将领,东汉末年军阀。董卓死后,联合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合众十余万反扑长安,随后又大败马腾、韩遂。
张济 ,武威郡祖厉县(甘肃省靖远县)人,董卓集团的将领,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也是张绣的叔叔。董卓被杀后,联合李傕等人攻破长安。
张绣 ,张济的侄子,汉末群雄之一,张济死后张绣接管了他的部队,割据宛城。曹操南征时张绣率众投降了曹操,因为曹操接纳了张济的遗孀邹夫人,张绣反叛突袭杀死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随后,在贾诩的建议,张绣再次向曹操投降,曹操也没有记仇,反而结为亲家,张绣在官渡之战、南皮击破袁谭都立下战功。
姜维 ,天水郡冀县(甘肃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本来是曹魏天水郡参军,诸葛亮北伐时,受到猜疑不得已投降了蜀汉,深受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被拜为大将军,继续北伐,姜维还在剑阁抵抗钟会,邓艾却偷渡阴平,刘禅开城投降,敕令姜维投降。姜维不得已投降钟会,却挑拨钟会谋反,事情败露后,姜维、钟会被杀,邓艾也被部将斩杀。
庞德 ,南安郡狟道县(甘肃武山县)人,庞德曾先后跟随马腾、马超,最后追随了曹操。襄樊之战时,庞德率军支援樊城的曹仁,力战关羽,一箭射中关羽前额,最后被俘后誓死不降。
韩遂 ,汉末群雄之一,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曾联合马超等抵抗曹操,一度对曹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阎行 ,金城人(甘肃兰州市附近),最初跟随韩遂,以骁勇刚毅、武艺超强而闻名。别看阎行名声不显,却是少有的高手,韩遂与马腾发生冲突时,阎行用矛刺马超,矛折断后又用断矛击打马超脖子,几乎杀死西凉第一猛将马超。曹操消灭韩遂平定凉州中阎行也起了重大作用,被拜为列侯。
苻健 ,略阳临渭(甘肃秦安)人,前秦开国皇帝。后赵时期,苻健就深受石虎父子的亲近,加号镇军将军,后来统军扫平关中群雄,建立前秦,
苻坚 ,略阳临渭(甘肃秦安县)人,前秦第三位皇帝,十六国最有作为的名君,一统北方。
苻生 ,前秦第二位皇帝,能力举千钧,徒手与猛兽格斗,跑得比马还快,击刺、骑射冠绝一时,曾单骑冲入东晋桓温阵中,前后斩将夺旗十余次。
吕光 ,略阳郡临渭(甘肃秦安县)人,前秦名将,后凉开国君主,阵前将万人敌张蚝刺下战马。
邓羌 ,安定郡临泾县(甘肃泾川县)人,前秦名将,号称“万人敌”,一生戎马,战无不胜,未有败绩,堪称“前秦第一名将”。
苻菁 ,前秦宗室名将,在前秦开国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
苻雅 ,前秦宗室名将,灭亡前仇池国,威慑吐谷浑向前秦称臣。
苻黄眉 ,前秦宗室名将,联合苻坚、邓羌,斩杀羌族首领姚襄。
杨安 ,略阳清水(甘肃清水县)人,前秦名将,平定曹毂之乱、五公之乱,攻灭前燕。
苟苌 ,武都郡(甘肃武都市)人,前秦名将,率军攻灭前凉。
梁成 ,略阳郡(甘肃天水)人,前秦名将,攻灭前燕、击溃前燕慕容臧。
李雄 ,略阳(甘肃天水市)人,成汉开国皇帝。
姚苌 ,南安郡赤亭县(甘肃陇西县)人,前秦大将,后秦开国皇帝。
李暠 ,陇西成纪人,西凉开国国君,唐朝皇室认定的先祖。
乞伏国仁 ,陇西郡襄武县(甘肃陇西县)人,西秦开国君主。乞伏国仁家族世代都是鲜卑族乞伏部首领,被苻坚击败后投降了前秦。淝水之战时,命乞伏国仁被任命为前将军、先锋骑,因为他的叔叔叛乱回师讨伐。淝水之战后,乞伏国仁背叛前秦,建立西秦。
张轨 ,安定郡乌氏县(甘肃平凉市)人,前凉开国君主。八王之乱时,张轨割据凉州,拥戴晋愍帝司马邺,抵抗汉赵军队,受到朝廷的信任,被封为凉州牧。
沮渠蒙逊 ,张掖临松(甘肃张掖市)人,十六国时期北凉国君。
刘雄 ,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名将,追随齐王宇文宪东灭北齐,北讨稽胡,跟随太子宇文赟西征吐谷浑,屡立战功。
李虎 ,陇西郡成纪(甘肃秦安县)人,北魏、西魏名将,八柱国之一,李渊祖父。
李世民 ,唐朝的第二位皇帝,领兵攻破长安,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
李孝恭 ,唐朝宗室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灭萧梁,破辅公祐,平定江南,屡立战功。
李道宗 ,唐朝初年宗室名将,李道宗被演义黑的一塌糊涂,但是李世民曾评价他是与李勣、薛万彻二人齐名的名将。
李神通 ,李渊的堂弟,唐朝宗室名将。
李祎 ,吴王李恪的孙子,唐朝宗室名将,神武军的创建者。
李晟, 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唐朝中期名将,号称“万人敌”,屡破吐蕃,讨伐河朔,平定朱泚叛乱克复京师,被封为西平郡王。
李愬 ,李晟的儿子,唐朝中期名将,雪夜下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叛乱。
吴玠 ,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省静宁县)人,南宋名将。吴玠和弟弟吴璘领兵抗金,在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此挫败金军,为保全川蜀之地作出杰出的贡献。南宋初期的七位抗金将领为被追封为七王(蕲王韩世忠、鄜王刘光世、循王张俊、鄂王岳飞、和王杨沂中、涪王吴玠、信王吴璘),吴玠就是其中之一。
吴璘 ,吴玠的弟弟,和哥哥一起领军抗金,屡立战功,被追封为信王。
刘锜 ,德顺军(今甘肃省静宁县)人,南宋初年名将。早年多次战胜西夏,名震西夏,后又在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将完颜宗弼军,是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之后又在柘皋之战再破金军,这一战也是“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
王进宝 ,甘肃靖远人,清朝名将,河西四汉将之一,在平定三藩之乱中有功。
董福祥 ,甘肃环县(当时属宁夏固原)人,清末著名将领。在收复新疆之役中,董福祥先后参与收复达坂城、托克逊城、喀喇沙尔、哈密等地,威震新疆。庚子之变中董福祥率军抵抗八国联军,击毙沙俄军团长安宁科夫,击伤俄军将军,后来议和期间,董福祥被指控为“首凶”,要求清政府将其处死,慈禧因为他护驾有功,最终将他革职,终老田园,死后迫于列强的压力也没有赐予谥号。
西北四马, 马步青、马步芳、马鸿宾、马鸿逵,统治西北地区数十年的马姓军阀。孙殿英率大军进攻宁夏,意欲吞并西北时,四马联合拒孙,经过4个月激战,以孙殿英惨遭毁灭性打击而告终。
开国少将张明远, 甘肃岷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侯世奎 ,甘肃皋兰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黄德魁, 甘肃临夏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康健民, 甘肃定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李化民, 甘肃临洮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刘懋功 ,甘肃庆阳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鲁瑞林 ,甘肃临夏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徐国珍 ,甘肃天水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靳虎 ,甘肃榆中人,1961年晋升海军少将。
从地理角度看,甘肃从西北沿东南走向,一千多公里,面积十分广范。气候南北相差甚大,但又四季分明,宋朝以前,森林覆盖面积大,气候适宜,富甲天下。水草丰美,非常适合农耕放牧,又有丝绸之路从中穿过,经济繁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今临洮修筑长城,那时,中原彊界,不过临洮一固原一与赵长城相连,北方匈奴屡屡相犯,直至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收复河西三地,此后两千多年的时间中,战争连绵不断,中原与外族的战争大多在西北甘肃境内。因此上,甘肃境内,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涌现出不少铁血将士。有的出了名,有的却默默无闻,在 历史 的长河中,即使很多不是甘肃籍的名将,也在甘肃这块大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关西(甘肃、宁夏 、青海)出过的名将有:
飞将军李广(西汉);
三国西凉马超
姜维(三国,识破孔明计策,战平赵云);
庞德(三国,“射羽中额”,战平关羽);
北周上柱国将军李虎(唐太宗袓上)
李晟(唐,“以众则不足,以谋则过多”。开始为唐将,后为唐宰相);
李继迁:西夏帝国奠基者
李元昊:西夏帝国开国皇帝,大败宋、辽两国军队,为西夏建国创立基础。
王进宝(清,康熙年间,陕西提督。《鹿鼎记》王进宝将军原型,协助韦小宝捉拿吴应熊);
王万祥(清,康熙年间名将,台湾总兵,太子少保)。
马化龙(回族),西北回族宁夏金积堡起义领袖,多次击败清军,后失败。
董福祥(宫保),抗击八国联军甘军首领
马褔䘵,马福祥(回族),抗击八国联军甘军将领
升允,陕甘总督,兰州大学创办者。
马鸿宾(回族),宁夏马家军将领,在抗战中做出过贡献,解放前和平起义。
马步芳(回族):青海马家军阀,曾在河西走廊击败红军西路军。
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人,西汉时期名将。李广英猛威武,斩敌无数。在匈奴侵入萧关的时候,李广当时的身份是平民,但是李广从小习武,懂得骑马射箭,一路斩杀了很多敌人,由此被命为汉中郎。后来汉景帝继位,李广被重用,当了陇西的都尉,又改任骑郎将。
十八路反王为我国古典小说《说唐英雄传》里的主要人物。人物如下、; 瓦岗混世魔王程咬金 白御王高谈圣 宋义王孟海公 沙陀罗王罗铁汉 槐安王铁木平 明州王张德金 宁夏王马德来 南阳王朱灿 荆州王刘大朋 甘肃王谢天豹 英王哈洪太 高丽王李凤 上梁王韩勇 下梁王韩猛 河北凤鸣王李子通 北汉王萧铣 济南王唐璧 济宁王王薄 《兴唐传》并非只有大唐一家去推翻隋朝建立基业,换句话说,唐朝只是在最后抓住时机消灭了各路反王才霸得天下,很大程度上是坐享其成。 而在评书中,主要描述的是瓦岗山大魔国混世魔王,而实际上围攻四明山时是十八路反王,他们是瓦岗寨大魔国混世魔王程咬金、大凉王李轨、小梁王萧铣、济宁王王薄、江南王沈法兴、海州王高士魁、冀州王高士达、陈州王吴可玄、易州王铁木耳、南阳王朱灿、河北凤鸣王李子通、济南王唐璧、湖广襄阳王雷大鹏、口北王福克宗坦、沙漠王罗子都、金提王张金称、川蜀王薛凤池、曹州顺义王孟海公、相州白御王高谈圣。这十八路反王是在围攻四明山时聚集一起,推举混世魔王做都盟主,攻打四明山,围困隋炀帝,结果李元霸锤震四明山,杀退十八路反王。至此,十八路反王一役虽说并未冰消瓦解,但也伤了元气,更可以看出只是一些乌合之众,并不能真正扫平四方,因而才有后面唐朝的出现。 关于十八路反王有很多说法,比如洛阳王王世充、定阳王刘武周、夏明王窦建德、北平王罗艺等等,这里每个说书者都有自己的说法。《兴唐传》按照四明山一役来说的十八路反王,而且可以看出这些反王要么是山贼草寇要么是隋朝逼迫而反,这些人都是不得不反。这些人的志向并非要建立基业,没有那么大的雄心。大魔国虽然打着推翻隋朝的旗号,但程咬金并没有当皇帝的野心,其它的各个王都是聚集了一批人,举个旗号,要见识没有见识,要野心没有野心,充其量也就是个土皇帝。 十八路反王最后的失败也是预料之中的,兵不强将不广财不足智不够野心不大如何能够成气候?在锤震四明山之后,唐国公李渊举旗反隋定号唐,夏明王窦建德定号夏,北平王罗艺反隋但也只是大魔国分支,大魔国国王程咬金退位,洛阳王世充反隋,李密登基定号西魏,至此形成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反隋的义军-以翟让、李密为首的瓦岗军、窦建德为首的夏及以李世民为中心的唐。翟让作为瓦岗山创始人而留名青史,历史学家更推崇翟让而不是程咬金,而在《兴唐传》中,翟让只是一介武夫,外号小霸王,才智平平,这与历史有些不符,同样李密也是一样,这里就不深研究了。 十八路反王对隋朝江山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想想各地烟尘四起,到处举旗造反,隋朝耗用国力剿灭匪患,必然大伤国力,再加上隋炀帝荒*无度,大大损害了隋朝的元气,四明山一役隋朝已是大厦将倾,同样十八路反王也是疲惫不堪,这时候李世民看准时机举旗反隋,可谓是雄心勃勃,再后面用计擒拿亲舅舅窦建德,大唐江山已经占据天下的太半,瓦岗军素与李世民交好(一方面秦琼救唐王、另一方面柴绍是贾家楼兄弟,以及后面李元霸放大魔国之情等等),使得西魏王李密将奔他乡,最后大唐得以安天下。 十八路反王是唐朝建立的牺牲者!而他们也都是草莽的血性英雄,并不是玩弄权术的政治家,所以他们只能被人利用,最后被人屠戮。王霸之业不在于武力,而在于智力,智力降武力,不能讲义气讲辞让,要当仁不让要心狠手毒。李世民确实合格,否则无法成为一代帝王。帝王在人性上是冷酷的,总要除掉对自己不利的人,来得到权力,这一点帝王永远不是善良的人,更不是性情中人。 而十八路反王却都是血性汉子,性情中人,激于义愤,就要杀人就要造反,所以不能够成就霸业。而像大魔国的诸位将官也是同样,秦琼、程咬金等都是人尖子,滑头,吃亏的事是找不着他们的,所以他们最后能够扶保大唐,成为一代名将。说书人给李世民说得是忠厚宽仁,事实上李世民绝对是唯利是图的人,放弃局部抓住整体的野心、冒险家。而秦琼等人则是看谁有前途就跟着谁,是“识时务者”的俊杰,决不是忠心一意的忠诚者。 写到十八路反王的时候,对他们只能表示可怜,他们不具备竞争王者的天赋和素质,就不该参与到这场纷争中来,参与带来的后果是百姓因他们而受兵乱,他们自己受到屠戮。今天,无头绪的竞争,不是每个人都有竞争的素质的,具备竞争素质的人最后生活富足,不具备的人面临的一波一波的困难和痛楚,最后往往心力憔悴甚至搭上一生的幸福。王者的天赋和素质就是竞争,竞争永远都是残酷的,因此需要的永远都是不折手段的权术,最大的要求就是心理承受素质要好,不能心软。 十八路反王最后的下场就是惨死在扬州擂,或者死于唐兵之手。他们的头脑都太僵直,不会权术所以就失败惨死,手段也不够狠毒。一定要意狠心毒,不折手段,要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也要该下手就下手,所以,亲兄弟也要杀,父亲也要杀,否则怎成帝王?做普通的竞争者不必杀自己的亲人,但对别人决不能留情。胜者为王败者寇,最后评价的时候,胜者因为胜怎么说都有理,人们都会赞誉胜利者。
翻译:
李轨字处则,是凉州姑臧县人。略知书籍,颇有智辩。其家以财富称雄于边郡,喜好周济别人,受到乡人称赞。隋大业年间,补任鹰扬府司兵。薛举作乱于金城郡时,李轨与同郡人曹珍、关谨、梁硕、李斌贝、安仁等人商议说:“薛举残暴凶悍,其兵必来侵扰。
郡吏软弱胆怯,不足以议大事。今应同心尽力,占据河右,以观天下变化,岂能束手让妻子儿女为人所掠呢!”众人同意这个计划,议定一同举兵,然而无人敢任首领。曹珍说:“我闻知谶书说,李氏当称王于天下。
如今李轨有贤能,岂非天意吗!”于是共同降阶拜见以听命李轨。安仁在夜间率领胡人进入内苑城中,树旗大呼,李轨集聚众人加以响应,收捕虎贲郎将谢统师、郡丞韦士政,于是自称河西大凉王,署置官属,全都依照开皇旧例。起初,突厥曷娑那可汗之弟达度阙设内附朝廷,保其部落于会宁川中,到此时自称可汗,降于李轨。关谨等商议尽杀隋官,分其家产。李轨说:“各位既已推举本人为主,就应听我约束。如今以义起兵,意在救乱,杀人取财是贼寇行为,怎能取得成功呢?”
便任命谢统师为太仆卿,韦士政为太府卿。时逢薛举兵前来侵犯,李轨派遣将领击败于昌松,斩首二千级,其余全被俘虏,李轨放还其众。李斌贝说:“如今竭力奋战而俘其众,又纵还以资助敌方,不如全都坑杀为妥。”
原文:
李轨,字处则,凉州姑臧人。略知书,有智辩。家以财雄边,好赒人急,乡党称之。隋大业中,补鹰扬府司兵。薛举乱金城,轨与同郡曹珍、关谨、梁硕、李赟、安修仁等计曰:“举暴悍,今其兵必来。吏孱怯,无足与计者。
欲相戮力,据河右,以观天下变,庸能束手以妻子饵人哉?”众允其谋,共举兵,共降拜以听命。自称河西大凉王。武德元年冬,轨僭称尊号,以其子伯玉为皇太子,长史曹珍为左仆射。谨等议尽杀隋官,分其产。
轨曰:“诸公既见推,当禀吾约。今军以义兴,意在救乱,杀人取财是为贼,何以求济乎?”会薛举遣兵来侵,轨遣将败之昌松,斩首二千级,悉虏其众,轨纵还之。李赟曰:“今力战而俘,又纵以资敌,不如尽坑之。”
此文出自后晋·刘昫《旧唐书》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旧唐书》从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始奉石敬瑭之命修撰,到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完成。因为书成时刘昫正在执政,按当时的规定,一般宰相都要作国家修史的主编(监修),因此刘昫就成了署名撰者。三任监修之外,参预纂修工作的,先后总计9人。
他们是:张昭远、贾纬、赵熙、王伸、吕琦、尹拙、崔棁、郑受益、李为先(一作光)。其中,张昭远始终具体负责其事,用力最勤。贾纬受诏不久即去职守丧,书成前一年起复,主要贡献是其《唐年补遗录》65卷提供了唐武宗以后的许多难得史料。
赵熙始终其事,“竟毕其功”。王伸于书成之日,身列“恩奖”名单。吕琦预修唐史,史称“有能名”。
《旧唐书》仅流传了一百年左右,就遭到了厄运。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北宋朝廷认为《旧唐书》芜杂不精,另命宋祁和欧阳修编撰唐书。这部唐书在1060年(宋仁宗嘉祐五年)写成,开始“布书于天下”,从此,署名刘昫所编的唐书遂不再流传。
直至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浙江余姚人闻人诠在苏州征借到当地人士所藏《旧唐书》,请苏州府学训导沈桐在苏州府学里对书稿作校对并开版印刷(工作到一半时,闻人诠离开苏州,但此事在多方支持下继续进行),经历了四百七十八年坎坷命运的刘昫唐书,才又得到重新刊行。
作者简介:
刘昫 (xù)(887年—946年),字耀远,五代时期政治家,涿州归义(今河北容城)人。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
刘昫风度仪容优美,和他的哥哥刘暄、弟弟刘皞,都以好学闻名于燕、蓟一带。后来,刘昫的哥哥刘暄被仇家杀死,刘昫于是避难到沧州。唐庄宗即位,拜任刘昫为太常博士,任命为翰林学士。唐明宗时,多次升迁至兵部侍郎任职。
唐明宗素来看重刘昫而喜爱他的风韵,升任端明殿学士。长兴三年,拜为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以获得这些为荣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