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带呼吸的口令版是什么?

八段锦带呼吸的口令版是什么?,第1张

1、预备式: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抱腹前;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心神宁静;意守丹田。

2、两手托天理三焦: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 上托。

3、左右开弓似射雕

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 。

4、调理脾胃须单举

上举、下落; 上举、下落; 上举、下落;上举、下落; 上举、下落; 上举。

5、五劳七伤往后瞧

起身、后瞧、转正; 起身、后瞧、转正; 起身、后瞧、转正;起身、后瞧、转正; 起身、后瞧、转正; 起身、后瞧 。

6、摇头摆尾去心火

上托、下按;右倾、左旋、摇头、摆尾;左倾、右旋、摇头、摆尾;右倾、左旋、摇头、摆尾;左倾、右旋、摇头、摆尾;右倾、左旋、摇头、摆尾;左倾、右旋、摇头、摆尾;上举。

7、两手攀足固肾腰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上举。

8、攒拳怒目增气力

抱拳;攒拳怒目、抓握、回收; 攒拳怒目、抓握、回收;攒拳怒目、抓握、回收; 攒拳怒目、抓握、回收;攒拳怒目、抓握、回收; 攒拳怒目、抓握。

9、背后七颠百病消

提踵、颠足; 提踵、颠足; 提踵、颠足;提踵、颠足; 提踵、颠足; 提踵、颠足;提踵 。

10、收式:

两手合于腹前;体态安详;周身放松;呼吸均匀;气沉丹田。

扩展资料

八段锦口令音乐功法特点

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柔和,是指习练时动作不僵不拘,轻松自如,舒展大方。

缓慢,是指习练时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

圆活,是指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往,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它是以腰脊为轴带动四肢运动,上下相随,节节贯穿。

连贯,是要求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无停顿断续之处。

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松,是指习练时肌肉、关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的放松。在意识的主动支配下,逐步达到呼吸柔和、心静体松,同时松而不懈,保持正确的姿态,并将这种放松程度不断加深。

紧,是指习练中适当用力,且缓慢进行,主要体现在前一动作的结束与下一动作的开始之前。

动,就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动作轻灵活泼、节节贯穿、舒适自然。

静,是指在动作的节分处做到沉稳

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神,是指人体的精神状态和正常的意识活动,以及在意识支配下的形体表现。“神为形之主,形乃神之宅”。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分解口令

预备式 :

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抱腹前;

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心神宁静,意守丹田。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

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

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

三、调理脾胃须单举

上举、下落; 上举、下落; 上举、下落;

上举、下落; 上举、下落; 上举、下落。

四、五劳七伤往后瞧

起身、后瞧、转正; 起身、后瞧、转正; 起身、后瞧、转正;

起身、后瞧、转正; 起身、后瞧、转正; 起身、后瞧 、转正。

五、摇头摆尾去心火

上托、下按;

右倾、左旋、摇头、摆尾;左倾、右旋、摇头、摆尾;

右倾、左旋、摇头、摆尾;左倾、右旋、摇头、摆尾;

右倾、左旋、摇头、摆尾;左倾、右旋、摇头、摆尾;

上举。

六、两手攀足固肾腰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

上举。

七、攒拳怒目增气力

抱拳;

攒拳怒目、抓握、回收; 攒拳怒目、抓握、回收;

攒拳怒目、抓握、回收; 攒拳怒目、抓握、回收;

攒拳怒目、抓握、回收; 攒拳怒目、抓握、回收。

八、背后七颠百病消

提踵、颠足; 提踵、颠足; 提踵、颠足;

提踵、颠足; 提踵、颠足; 提踵、颠足;

提踵 。

收式 :

两手合于腹前;

体态安详,周身放松;呼吸均匀,气沉丹田。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指引口令

  O、预备式

 两足分开平行站,横步要与肩同宽,

 头正身直腰松腹,两膝微屈对足尖,

 双臂松沉掌下按,手指伸直要自然,

 凝神调息垂双目,静默呼吸守丹田。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

 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

 左右分掌拨云式,双手捧抱式还原,

 式随气走要缓慢,一呼一吸一周旋,

 呼气尽时停片刻,随气而成要自然。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

 马步下蹲要稳健,双手交叉左胸前,

 左推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

 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交叉右胸前,

 右推左拉眼观指,双手收回式还原。

  三、调理脾胃须单举

 双手重叠掌朝天,右上左下臂捧圆,

 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转至脾关,

 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

 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丹田。

  四、五劳七伤往后瞧

 双掌捧抱似托盘,翻掌封按臂内旋,

 头应随手向左转,引气向下至涌泉,

 呼气尽时平松静,双臂收回掌朝天,

 继续运转成右式,收式提气回丹田。

  五、摇头摆尾去心火

 马步扑步可自选,双掌扶于膝上边,

 头随呼气宜向左,双目却看右足尖,

 吸气还原接右式,摇头斜看左足尖,

 如此往返随气练,气不可浮意要专。

  六、两手攀足固肾腰

 两足横开一步宽,两手平扶小腹前,

 平分左右向后转,吸气藏腰撑腰间,

 式随气走定深浅,呼气弯腰盘足圆,

 手势引导勿用力,松腰收腹守涌泉。

  七、攒拳怒目增气力

 马步下蹲眼睁圆,双拳束抱在胸前,

 拳引内气随腰转,前打后拉两臂旋,

 吸气收回呼气放,左右轮换眼看拳,

 两拳收回胸前抱,收脚按掌式还原。

  八、背后七颠百病消

 两腿并立撇足尖,足尖用力足跟悬,

 呼气上顶手下按,落足呼气一周天,

 如此反复共七遍,全身气走回丹田,

 全身放松做颠抖,自然呼吸态怡然。

        九、收式 :

        两手重合于腹前,体态安详身放松。

        呼吸均匀顺自然,气沉丹田静收中。

记忆时,可以从上往下想,想象每个动作对身体不同部位不同脏腑的锻炼,在脑海里想象一遍,做减法:1上下理三焦,2左右练扩胸(肝、肺)、3中间调脾胃、4往后瞧劳伤、5头尾摇心火、6攀足固肾腰、7攒拳增气力(肾、肝)、8颠背百病消(头、脚)。

博雅堂主20200825

牵手七夕节,健身八段锦。放歌九千界,开心十万因。

      健身气功•八段锦中的每一势动作都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内涵,其运动强度和动作的编排次序符合运动学和生理学规律。习练每一式都可调整人体相应脏腑的机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那么,两手托天理三焦的养生机理是什么呢?为什么两手托天能理三焦?

 

 三焦,是中医学名词,为六腑之一,在古代医籍《黄帝内经》和《难经》上都有记述。据学者王梦瑶等人的考证,三焦的“焦”是假借字。古人造字作词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含义,但是古人用字有时并不甚严谨,把音、形、义相同或相近的字通用,这种方法称之为假借。脊椎骨的“椎”字,在《黄帝内经•灵枢•背输》中被假借为“焦”。因此,三焦中的“焦”实际上应当指的是“脊椎”。

三焦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白虎通义》中说:“三焦者,包络府也,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故上焦如窍,中焦如编,下焦如渎”。古医书中将脊柱定位为二十一节,每七节为一段。

上焦七节是颈椎,有横突孔,形状像空窍,所以称之为“上焦如窍”;

中焦“七节”(实际上有十二节)是胸椎,左右两侧肋骨成排,形似竹木编成的书册,形容为“中焦如编”;

下焦“七节”是腰骶尾椎,腰椎有肥大的横突,而骶椎前后面沟沟壑壑,凸凹不平,并在这里构成了两个生理弯曲——腰曲和骶曲,对泌尿生殖系统具有保护作用,所以下焦被比拟为“渎”(渎,是下水沟的意思)。

由此可见,三焦,是指整个脊柱和胸腹腔而言,而胸腹腔里包涵了全部脏腑。因此,“理三焦”者,乃是调理脊柱、内脏是也。

“两手托天”为何能调理三焦呢?

两手托天的动作,在健身气功•五禽戏为“虎举”,在健身气功•易筋经为“韦驮献杵第三式”;可见这是一个健身定势,普遍用于各类导引功法,且都处于起始位置。天,为最高;托天者,就是尽量向上托的意思。从

古传八段锦图谱和健身气功•八段锦的锻炼要求来看,这一式动作要求两手掌向上翻起,掌心朝天,两臂充分伸展,上臂靠近两耳;两手交指相扣,力在掌根,低头,肩胛内收,上撑下落,使脊柱拔伸。在做这一式动作时,脚跟无需踮起。

而在古代的一些八段锦功法中,以及健身气功•易筋经“韦驮献杵第三式”中,都要求踮起脚跟;但健身气功•五禽戏“虎举”动作则无需提踵踮脚。其实,“撑掌落踵”更能有效地对拉拔伸脊柱;俗话说“力从脚跟起,贯穿到泥丸”,“泥丸”就是头顶正中的天门(顶门)。做这一势动作时,还需注意立身中正,含胸拔背,收腹提肛,不偏不倚,不俯不仰,如此才能挺拔脊柱。同时,“两手托天理三焦”的一个完整动作是一个呼吸周期,但在“托天”一瞬间,应当是闭息助力,从而使“内劲”贯通上中下三焦。

“两手托天理三焦”的养生机理是什么呢?

三焦主司人体元气水液的流通布散,是统管五脏六腑的“孤之府”、“外府”。作为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第一式,通过两手托天的锻炼,达到调理全身的目的。通过脊柱的对拉拔伸,有利于纠正脊柱周围小关节的紊乱,并适当刺激脊柱两旁神经根,以此来调理五脏六腑。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脊柱的过度弯曲、椎间盘的膨隆、骨盆的移位、胸廓的下降等等,是造成一系列慢性病、顽病痼疾的原因。因此,脊柱的自我锻炼,其养生健身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在中医学中,脊柱是督脉所在地,总督一身阳气;“两手托天理三焦”上托下落,升降开合,使元气布散全身,使津液滋润脏腑。同时,与动作相伴的逆腹式呼吸,按摩腹腔脏器,防止胃下垂、子宫下垂等。科学研究表明,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能提高中老年人上下肢的力量,改善呼吸系统机能,提高老年人关节灵活性、平衡能力和神经系统灵活性等。因此,把双手托天理三焦放在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第一式,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养生方式,那么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口令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口令以及视频讲解,供大家参考!

 健身气功八段锦口令词

 预备式: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抱腹前;

 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心神宁静;意守丹田。

 1、两手托天理三焦

 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 上托。

 2、左右 开弓似射雕

 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 。

 3、调理脾胃须单举

 上举、下落; 上举、下落; 上举、下落;

 上举、下落; 上举、下落; 上举。

 4、五劳七伤往后瞧

 起身、后瞧、转正; 起身、后瞧、转正; 起身、后瞧、转正;

 起身、后瞧、转正; 起身、后瞧、转正; 起身、后瞧 。

 5、两手攀足固肾腰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上举。

 6、背后七颠百病消

 提踵、颠足; 提踵、颠足; 提踵、颠足;

 提踵、颠足; 提踵、颠足; 提踵、颠足;提踵 。

 收式:两手合于腹前;体态安详;周身放松;呼吸均匀;气沉丹田。

一、八段锦呼吸的形式与方法

呼吸形式:大家都知道在人体中“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胸廓节律型扩大与缩小称之为呼吸运动。以肋间肌舒缩为主所进行的呼吸运动称之为胸式呼吸,以膈肌舒缩为主所进行的呼吸运动称之为腹式呼吸。吸气时膈肌上升凹腹隆胸,呼气时膈肌下降凸腹陷胸的呼吸形式称之为逆呼吸。八段锦的呼吸形式是根据它自身的运动项目特点及动作技术要求来决定的。

练习八段锦时大多采用逆呼吸的形式,这是因为八段锦是由过多的提升、展体、下降动作组成,如果这些提升、下降、伸展采用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的话,就无法将身体拉长、提升、下降、伸展,而使身体下沉或者上浮等。另外在八段锦练习中,个别动作提拉到极点时还要穿插一些暂时性闭气。

例如:“双手托天理三焦中的两手上托到顶点时,调理脾胃须单举中的一手上托,另一手下按” 等。这样使动作更加饱满,气血流通更加顺畅。行功时还要做到用鼻子呼吸,也可采用鼻吸口呼的形式,做到细、长、匀、深。

呼吸方法:八段锦的呼吸方法则是根据动作的开、合、提、落、屈、伸、升、降、旋、收等原理配上各种合理的呼吸。例如:动作的开为吸,合为呼;提为吸,落为呼等。还有过渡动作的暂时性闭气,如果出现上下肢不同动作,呼吸方法则看以哪个动作为主,依据主动作进行合理呼吸。

在八段锦整体教学中,教学顺序应该是功架教学→呼吸方法教学→整体动作的自动化。在八段锦整体教学的初学阶段(泛化),逆呼吸方法只做介绍,不要有意识去强求逆呼吸,采用自然呼吸的方法。在八段锦教学的改进阶段(分化),功架熟练之后开始逐渐增加逆呼吸方法教学,以提高学习练习效果,最后形成动作与呼吸意识教学的自动化。

二、八段锦整套动作的呼吸方法

预备势

(1)方法:并步站立,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向左提起(吸),下落成开立步(呼);两臂内旋,两掌分别向斜下两侧摆起,掌心向后(吸),两腿微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呼)。要求全身放松,平心精气,顺项提顶,沉肩垂肘,意守丹田。

(2)说明:预备势可以采用自然呼吸方法,形成预备势静立桩时再做一到两次循环性呼吸,这样又利于调节身体松静和气血的运行,为两手托天里三焦动作做好身心准备。

1两手托天理三焦

(1)方法:两腿微屈,两手插掌,两腿徐缓挺膝伸直,两手上托经胸前内旋向上托起至两手心朝上(吸),两臂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舒胸展体(闭气)略有停顿;身体重心缓缓下降,双手分开,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捧于腹前(呼)。

(2)说明:两手托天理三焦每一个完整动作(上托、撑臂、下落)作为一个呼吸循环。本节呼吸是以上肢动作为主,吸气时腹肌收缩凹腹隆胸,意念是将丹田之气提至膻中,呼气时腹肌舒张凸腹陷胸,意念是将膻中之气沉入丹田。

这样往返推动内气的升降鼓荡,可以按摩胸腹两腔脏器,增加内气。其实不论是腹式呼吸还是逆呼吸,都是气体在肺脏运动推动横膈肌上下运动。闭气的目的是将引入中上丹田的气血更加充润,通过呼气使全身气血调和顺畅。

2、左右开弓似射雕

(1)方法(左开弓):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立;同时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吸),两腿徐缓屈膝成马步,两手开弓(呼)。收脚还原:身体重心右移,抬起左脚向右脚靠拢;同时右掌向上向右向下划弧(吸),左脚并步伸直;同时两掌分别由两侧下落捧于腹前(呼)。右开弓的呼吸方法同左开弓。

(2)说明:左右开弓似射雕的每一招式(左开弓或右开弓)动作为两个呼吸循环,其中搭腕与马步开弓为大呼吸,并步与上肢划弧为小呼吸。小呼吸动作较小,呼吸深度较浅,呼吸节奏稍快。本节呼吸以上肢动作为主。

3、调理脾胃须单举

(1)方法(左单举):两腿徐缓挺膝伸直,左掌上托至头上,掌心朝上;同时右臂内旋,掌心朝下(吸)。

左上撑,右下按,力达两掌根,舒胸展体,拔长左腰体(暂时闭气);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缓慢下落;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经面前落于腹前(呼)。右单举呼吸方法同左单举。

(2)说明:调理脾胃须单举,左右两式各为一个呼吸循环,中间加插一个闭气。

4、五劳七伤往后瞧

(1)方法(左后瞧):两腿徐缓挺膝伸直,两臂充分外旋,掌心向外旋,头向左后转(吸);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膝关节微屈,两臂内旋按于髋旁(呼)。右后瞧呼吸方法同左后瞧。

(2)说明:五劳七伤往后瞧,左右两式各为一个呼吸循环。呼吸时,通过两臂的伸展外旋与内旋,带动肋间肌收缩而上提肋骨,使胸腔的上下、左右、前后经扩大与缩小,以增加肺活量。

5、摇头摆尾去心火

(1)方法:①过渡式,身体重心左移,左脚向左大开立;同时两掌上托至头上方(吸),两腿徐缓屈膝下蹲成马步;同时两臂向两侧下落两掌附于膝关节上方(呼)。此式呼吸以上肢动作为主。②身体重心稍升起(吸),而后右移,身体躯干向右倾,随之俯身(闭气);身体重心左移,上体由右向前向左旋转(呼);重心移至双腿,头向后旋摇(吸),上体下沉成马步(呼)。左摇头摆尾没有过渡式,呼吸方法同右式。

(2)说明:左右两式各为两个呼吸循环。

6、两手攀足固肾腰

(1)方法:①过渡式,两腿挺膝伸直收左脚开步站立,两手经侧上举(吸);两臂屈肘,两掌下按胸前落于体侧(呼)。②两臂上举(吸);两臂屈肘,两掌下按经胸前(呼);两掌心旋向上,掌指顺腋下向后插沿脊柱两侧向下摩运至臀部(吸);上体前俯,两掌沿两腿后向下摩运经脚两侧置于脚面(呼)。

(2)说明:每做一组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需要两个呼吸循环。

7、攒拳怒目增气力

(1)方法(左攒拳):接上动,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吸);两脚徐缓屈膝半蹲成马步,两手抱拳于腰间(呼);身体重心微微提起(吸);屈膝成马步的同时,左拳徐缓用力向前冲出(呼);左拳变掌外缠绕(吸);左掌变拳屈肘回收至腰间(呼)。

(2)说明:右攒拳的呼吸方法同左攒拳,每一次攒拳旋腕动作需要两个呼吸循环。

8、背后七颠百病消

(1)方法:接上动,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并步(吸);并步直立两拳变掌收于体侧(呼);两脚跟提起,头上顶(吸)。两脚跟下落震动地面(呼)。

(2)说明:每一次提踵与下震,需要一次呼吸循环。

收势

(1)方法: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吸);两臂屈肘,两掌相叠置于丹田处(呼)。两臂自然下落还原时则体态安详,周身放松,呼吸自然。

(2)说明:收势动作在时间上可以稍微延长,增加两次呼吸循,后采用自然呼吸。

八段锦的养生作用主要有三方面

一 针对性强。 这八个动作柔缓,每一节针对身体特定脏腑功能,每一节重复次数因人而异,可多可少,适合各年龄段。比如第一节双手托天理三焦,第三节五劳七伤往后瞧,对于颈椎腰椎可缓解疲劳,恢复肌肉弹性,对于常见的腰肌劳损、颈椎劳损一类的办公室一族不妨一试。

二 增强血液循环,增加抵抗力,身体机能得到提高。很多人都有体会,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吃饭睡觉明显好了,精力体力都有改善。

三 调息功能 中国传统医学有五大项: 针 砭 药 按摩 导引 。八段锦就是典型的导引术。人活一口气,通过调息调气来养生,进而通任督二脉,是古人的智慧,也是流传至今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八段锦有以下八个特点,能够达到养生功效:需要的建议收藏!

(一)导气引体,调畅气血

八段锦动作柔和缓慢,其运动方式符合人体自身节律。传统养生十分强调运动要“法贵柔缓”,这是因为“上善若水”、“柔则生,刚则损”。柔和缓慢的运动能让生命机体充分放松自然,更好地发挥自身具有的调节功能,因而有利于机体的全面康复,且不带任何副作用。八段锦锻炼通过对外在肢体躯干的屈伸俯仰和内部气机升降开合的引导,使全身筋脉得以牵拉舒展,经络得以畅通流利,实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现代研究已经表明,通过八段锦锻炼,周围血管弹性和心肌收缩力得到改善,心肌收缩有力,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血管的充盈度和节律性更强。

(二)松紧配合,增强适应

八段锦的一个锻炼特色乃是松紧结合。这个特点贯穿在整套运动过程当中,习练时要求松中有紧、松而不懈,紧从松来、柔和拔伸。“紧”只是动作中的一瞬间,而松贯穿动作过程始终。松紧的这种密切配合和频繁转换,有助于刺激调节机体本身的阴阳协调能力,促动经气流通,打开关节粘连,活血化瘀,强筋壮骨。从现代运动科学来看,这是一种小负荷的运动应激。良性柔和持续的应激,可调动全身各脏器组织的储备潜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与防病能力。有研究已经表明,八段锦的习练对血压、心率、血糖、甲状腺功能等都具有双向调节功能,从而增强了机体的适应能力和应对各类疾病的能力。

(三)提倡站桩,强心难老

八段锦的基础姿势是站桩。站桩是气功中常见的调身手段,要求意静神宁、舒适得力、轻松自然。八段锦中,预备式是三元式(抱球式)站桩,第一、三式是托球式站桩,第四式和第五、六式转换时为浮按式站桩,以及第二、五、七式采用马步站桩。站桩能够促使肌肉筋脉产生节律式蠕动,特别是下肢,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和经气的布散。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持续适度的站桩无疑可以增强下肢的力量和平衡能力,可以防老。有研究表明,站桩有利于实现“体外反搏”,促使下半身血流加速回流到躯干和头颈,从而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四)脊柱为轴,整体调节

八段锦活动中心在于脊柱。整套八段锦的练习,要求重心上下、左右不断转换,并且力求平衡,动作连贯相随。这就要求八段锦的所有动作都通过一个中心来指挥——脊柱。脊柱是人体运动的枢纽,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功能;同时由于脊柱两侧分布着支配肢体脏器的全部神经根,因此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条生命线”。八段锦正是通过对脊柱的拉伸旋转,刺激一身阴阳根本的任督两脉;牵一处而动诸全身,起到全身心的锻炼功效。

(五)运动适量,小劳防疾

从运动强度来看,八段锦属于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唐代养生大家孙思邈在《千金备急要方》中提到“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小劳是八段锦健身养生的一个重要特色。宋代蒲虔贯在《保生要录》中记载:“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故水流则清,滞则污。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频行不已,然亦稍缓,即是小劳之术也”。“小劳”的功效是:“事闲随意为之,各数十过而已。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壮,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体中小有不佳,快为之即解”。

(六)中医指导,符合生理

八段锦同传统中医学的脏腑经络理论关系密切。八段锦第一式通过上托下落、对拉拔伸的动作,刺激调节人体“三焦”系统,有利于元气水液上下布散,发挥滋润濡养脏腑的作用。第二式通过左右开弓,有利于抒发胸气,消除胸闷;并疏理肝气,治疗胁痛。第三式动作左右升降对拉,符合“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原理,能够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第四式中“五劳七伤”是中医学病因,其病症类似于现代人常说的亚健康。这一式扭头旋臂,调整了大脑与脏腑联络的交通要道——颈椎(中医称为天柱),同时挺胸刺激胸腺,从而改善了大脑对脏腑的调节能力,并增强免疫和体质,促进自身的良性调整,可以消除亚健康。第五式中的“心火”是由于思虑过度、内火旺盛所致,可见心烦口疮、失眠多梦、便秘尿赤等症候;这一式上身前俯,尾闾摆动,使肾水得升、心火得降。第六式通过前屈后伸、双手按摩腰背下肢,使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等得到充分拉伸,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腰背部的肌肉都有良性刺激作用。第七式马步冲拳,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系经脉,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强健筋骨。第八式提踵颠足,内可以按摩五脏六腑,外可以舒缓筋骨;正如民间谚语所言:百步走不如抖一抖,这一式具有“消百病”的神奇功效。

(七)松静自然,调摄精神

八段锦虽然是以外形肢节躯干的伸展开合为主,但不同于一般的广播体操。后者动作刚健有力,直来直去,节奏单一,不讲究呼吸意念;而八段锦练习过程中,要求神与形合,气寓其中,动作柔和,刚柔相济,强调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和,意念集中在动作部位,排除杂念。因此八段锦的锻炼方式是身心一体式的,而且突出对情志的调摄。良好的情志应该是恬淡宁静,祥和愉悦。《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唐代的医学家王冰也曾指出:“导引按蹻,中人用为养神调气之正道也。”

(八)天人合一,万疾化尘

八段锦的“锦”是指华贵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意味整套练习如丝棉般柔顺连绵、丝滑流畅。所以《遵生八笺》中说“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在古人记载的一段“十二段锦总诀”中曾提到,练功必须“遍身合总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乱”,这样“勤行无间断”,才能收到“万疾化为尘”的效果。八段锦整套编排中,第一式为托天式,然后从上到下依次调理心肺、脾胃、肝胆、肾和泌尿生殖系统,最后以颠地式为结尾;将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古典养生思想完满地贯穿其中。持续的操练八段锦,可以不知不觉地实践着天人合一,收到祛疾防病、长生延年的功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448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