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飞鱼。
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其实在动物王国里,除了鸟类之外,还有许多会飞的动物。它们虽然没有鸟类那样令人羡慕的翅膀,但"飞行"起来毫不逊色,堪称一大自然奇观。在浩瀚无垠的海洋中,就有许多这样引人注目的"飞行家"。
在我国南海和东海上航行的人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深蓝色的海面上,突然跃出了成群的"小飞机",它们犹如群鸟一般掠过海空,高一阵,低一阵,翱翔竞飞,景象十分壮观。有时候,它们在飞行时竟会落到汽艇或轮船的甲板上面,使船员"坐收渔利"。这种像鸟儿一样会飞的鱼,就是海洋上闻名遐迩的飞鱼。这是一种中小型鱼类,因为它会"飞",所以人们都叫它飞鱼。飞鱼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洋里,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地中海都可以见到它们飞翔的身姿。
飞鱼是个大家族,系鳐目飞鱼科统称,我国产的飞鱼有弓头燕鳐、尖头燕鳐等6种。飞鱼的长相很奇特,身体近於圆筒形,它虽然没有昆虫那样善於飞行的翅膀,也没有鸟类那样搏击长空的双翼,可是它们有非常发达的胸鳍,长度相当於身体的2/3,看上去有点像鸟的翅膀,并向后伸展到尾部。腹鳍也比较大,可以作为辅助滑翔用。它的尾鳍呈叉形,在蓝色的海面上扑浪前进、时隐时现的情景,很是逗人喜爱。
飞鱼为什麼能像海鸟那样在海面上飞行呢?说得确切些,飞鱼的"飞行"其实只是一种滑翔而已。科学家们用摄影机揭示了飞鱼"飞行"的秘密,结果发现,飞鱼实际上是利用它的"飞行器" 尾巴猛拨海水起飞的,而不是像过去人们所想像的那样,以为是靠振动它那长而宽大的胸鳍来飞行。飞鱼在出水之前,先在水面下调整角度快速游动,快接近海面时,将胸鳍和腹鳍紧贴在身体的两侧,这时很像一艘潜水艇,然后用强有力的尾鳍左右急剧摆动,划出一条锯齿形的曲折水痕,使其产生一股强大的冲力,促使鱼体像箭一样突然破水而出,起飞速度竟超过18米/秒。飞出水面时,飞鱼立即张开又长又宽的胸鳍,迎著海面上吹来的风以大约15米/秒的速度作滑翔飞行。当风力适当的时候,飞鱼能在离水面4米~5米的空中飞行200米~400米,是世界上飞得最远的鱼。有人曾在热带大西洋测得飞鱼最好的飞翔记录:飞行时间90秒,飞行高度10.97米,飞行距离1109.5米。 当飞鱼返回水中时,如果需要重新起飞,它就利用全身尚未入水之时,再用尾部拍打海浪,以便增加滑翔力量,使其重新跃出水面,继续短暂的滑翔飞行。显而易见,飞鱼的"翅膀"其实并没有扇动,而只是靠尾部的推动力在空中作短暂的"飞行"。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飞鱼的尾鳍剪去,再放回海里,由於它没有像鸟类那样发达的胸肌,不能扇动"翅膀",所以断尾鳍的飞鱼再也不能腾空而起了。
位於加勒比海东端的珊瑚岛国巴巴多斯,以盛产飞鱼而闻名于世。这里的飞鱼种类近100种,小的飞鱼不过手掌大,大的有2米多长。据当地人说,大飞鱼能跃出水面约400米高,最远可以在空中一口气滑翔3000多米。显然这种说法太夸张了。但飞鱼的确是巴巴多斯的特产,也是这个美丽岛国的象徵,许多娱乐场所和旅游设施都是以"飞鱼"命名的,用飞鱼做成的菜肴则是巴巴多斯的名菜之一。站在海滩上放眼眺望,一条条梭子形的飞鱼破浪而出,在海面上穿梭交织,迎著雪白的浪花腾空飞翔。繁花似锦的"抛物线",仿佛像美丽的喷泉令人目不暇接。瞬息万变的图景美丽壮观,令人久久难忘。游客们在此不仅能观赏到"飞鱼击浪"的奇观,还可以获得一枚制作精致的飞鱼纪念章。巴巴多斯因而获得了"飞鱼岛国"的雅号。
飞鱼为什麼要"飞行"?海洋生物学家认为,飞鱼的飞翔,大多是为了逃避金枪鱼、剑鱼等大型鱼类的追逐,或是由於船只靠近受惊而飞。海洋鱼类的大家庭并不总是平静的,飞鱼是生活在海洋上层的中小型鱼类,是鲨鱼、鲜花鳅、金枪鱼、剑鱼等凶猛鱼类争相捕食的对象。飞鱼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了一种十分巧妙的逃避敌害的技能 跃水飞翔,可以暂时离开危险的海域。因此,飞鱼并不轻易跃出水面,只有遭到敌害攻击时,或受到轮船引擎震荡声的刺激时,才施展出这种本领来。但有时候,飞鱼由於兴奋或生殖等原因也会跃出水面,有时候飞鱼则会无缘无故地起飞。当然,飞鱼这种特殊的"自卫"方法并不是绝对可靠的。在海上飞行的飞鱼尽管逃脱了海中之敌的袭击,但也常常成为海面上守株待兔的海鸟,如"军舰鸟"的"口中食"。飞鱼就是这样一会儿跃出水面,一会儿钻入海中,用这种办法来逃避海里或空中的敌害。飞鱼具有趋光性,夜晚若在船甲板上挂一盏灯,成群的飞鱼就会寻光而来,自投罗网撞到甲板上。飞鱼的肉特别鲜美,肉质鲜嫩,是上等菜肴。
1、练腹肌最好的办法还是仰卧起坐,每次做100-200个,20-30个为1组,最少要做5组,具体的要看个人情况。可以适当增加点重量,手拿个哑铃或铁饼什么的,放在脑后,效果更好。
2、俯卧撑也可以锻炼胸肌。记住健身的时候一定不要一次性做到累,要分组做,才有效果,一般也是每次做100个左右,至少分5组,具体看自己情况而定。
3、手抓在高处,使身体垂直悬空,腰腹用力往上抬,使双腿与上身呈90度,注意身体不要晃动,其他地方不要用力,也是分组做。
4、如果腹部脂肪比较多,要坚持有氧运动,跑步很有效,可以减去多余脂肪,使肌肉更好的展现出来。练腹肌和别的肌肉不一样,得不断的刺激它,所以就得每次做到筋疲力尽,才能达到效果,中间的间隔最好在一分钟左右做到6组左右。
目前来说,会飞行的生物总共有三类,分别是唯一会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马来大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体长长达25厘米,两个翅膀张开后有183厘米宽;昆虫,昆虫的体型有史以来就不大,史上最大的飞行昆虫——巨脉蜻蜓平均翼展大约在065米左右。
而鸟类的体型也并不大。现如今世界上能飞行的体重最大的鸟类是灰颈鹭鸨,平均110厘米长,60~90厘米高,翼展230~275厘米长,重124公斤。
而漂泊信天翁是体型最大的一种信天翁,也是众多鸟类中,翼展最长的一种鸟,平均达31m,最长可达37m。但是它的身长大约为135米,雌性的通常会比雄性的略小一些,体重一般在6~12公斤。可以说飞行生物的体型和哺乳动物以及海洋生物相比,都不算大。
为什么飞行生物普遍较小
飞行是一件非常非常耗费体力的事,所以需要翅膀和胸肌极其发达,翅膀占身体较大比例;鸟骨只占鸟体重的5%~6%,由于骨头轻,翅膀极容易带动起来;鸟体内还有很多气囊与肺相连,这对减轻体重,增加浮力非常有利。
即使是麻雀这样小的鸟都需要尽可能空心的骨头、尽可能短的消化系统、平时萎缩繁殖季节才重新膨大的生殖系统等等来减轻重量,以及大量骨骼的愈合之类牺牲身体灵活性的方式来增强身体的力量。
而飞行带来活动的强度较大,需要超快的新陈代谢来产生巨大的能量来维持飞行,而这会带来一个负面影响——高体温。
细胞在进行一系列活动时,需要酶来提高转化效率,生物酶的反应需要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一般是在25-38摄氏度之间,在这个区间内,温度越高,酶的催化速度越快,产生的能量就越多。
但是,体温本身就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越高的体温就需要越多的能量来维持,所以体温越高的生物,消耗的能量也越高。
再加上体温越高,越容易损伤身体机制,所以我们人类的体温大多维持在36摄氏度左右;而鸟类以及其他的飞行动物,为了维持飞行能力,体温大多在40摄氏度左右。
高体温虽然让他们维持了超快的新陈代谢,但是这也意味着它们每天需要耗费巨大的体能。
最小的鸟的蜂鸟,它们的新陈代谢率非常快,每分钟心跳竟然超过了3000次,为了获取巨量的食物维持这种新陈代谢率,它们每天必须采食数百朵花。
鸟类一定要不断地努力找寻食物,尽快地加以吞食与消化,所以它们进化出来了锥形的嘴巴来啄食,将整粒或者是整块食物快速吞下,而后要将食物贮藏在那个发达的嗉囊当中。
食物在嗉囊中经过软化后会逐步由砂囊磨碎它,再由消化系统的其余部分陆续地加以消化或吸收。这样的方式并不用牙齿以及与此有关的系统,而且可以大量地减轻体重。
这样的特点也注定了飞行生物不能拥有庞大的体型和超高的体重,这样它们所消耗的能量非常庞大,需要大量的食物才能满足这种消耗。
即使是人类已知的最大的飞行动物——风神翼龙,翼展超过11米长,平均也仅有250公斤。和身体长度完全不成正比。风神翼龙这样体型的生物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白垩纪含氧量比现在高,氧气密度可以支持大型飞行生物飞行需要的有氧运动,而且白垩纪食物丰富,可以满足风神翼龙的能量需求。
但是自此之后,随着环境的变化,食物的减少,大型飞行生物在生存中并不占据优势,所以就慢慢淘汰了。
鸟类进化趋势
随着人类对于自然的干预,鸟类获取食物也越来越难,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为什么全球气候变暖也会影响鸟类体型生物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寒冷地区的动物通常体型较大,而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动物通常体型较小,原因是与较小的体型相比,较大的体型能更有效地保存热量。
澳大利亚麦考里大学一项新研究显示,许多鸟类的体型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小。
麦考里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海雀:鸟类学进展》杂志上发表的最新报告指出,对于鸟类体型的大小,酷热可能比低温的影响力更大。即便将来要经历寒冷的冬天,在炎热夏季出生的雏鸟仍更可能成长为体型较小的成鸟。
这是飞行生物为了生存和环境变化所作出的妥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