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的 WTF跆拳道 以9腿1拳 为基础 共有上千种组合 弘扬道馆文化
分别有 直拳 前踢 横踢 侧踢 下劈 后踢 后摆 腾空后踢 双飞 推踢 等腿法 要是说古代跆拳道是有的那时以实战为主 甚至有兵器 等一些搏杀手段
提高身体的战斗水平,应从哪几方面实现呢
其实,格斗能力的提高就是神经机能的改善、运动素质的增长和行动技术的熟练。因此,科学的训练不外乎心理训练、素质训练和技术训练。具体到训练的方式方法,我们的方案是把能迅速提高战斗水平的训练分为基础训练、爆发力训练、抵抗力训练和实战训练。
纯粹的基础训练一般作为训练的开始,它包括如长跑、站桩的耐力训练;伸筋、跳绳等柔韧训练。还要掌握一些最基本、最简便的攻防动作。而力量训练作为一种辅助的练习,对于那些肌肉发育不好的人来说是必要的,但应特别注意保持有肩部和胯部各肌肉的放松。
在执行了短期的基础训练后,就要以爆发力训练与实战训练为主,以抵抗力训练为辅,交叉进行训练。同时,不应放弃基础训练,只是把他当作一项准备和整理的活动。
爆发力训练是“功力”增长的主要方式。一般采用具有一定阻力的弹性或突发性动作进行反复操练。空操是在没有器械的辅助下,反复进行几个角度的发力动作。其要点在于注重动作的急停,用以发展动作反方向的劲力。抖杆是提高爆发力的极有效的方法。通过使蜡杆朝某个方向的反复抖动,努力把劲力贯于杆头,使杆躯浑然一体。击物训练是爆发力与进攻技术的结合训练,包括击打能主要提高速度的梨球、主要提高力量的重沙袋和主要提高协调性的吊球,还包括击打能提高灵敏反应的那些无常规晃动的手靶。另外,各个拳派中那些有价值的练法,以及其它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身体不可能刀枪不入,故抵抗能力的训练只能是一种辅助性的训练。在剧烈的运动中,甚至在挫折中能坚持下去,最终夺得胜利,不仅要靠顽强的意志,也要靠身体的抗击能力。提高抵抗能力一般采用实心球或硬质棍棒滚压腹部与四肢的方法,也可用硬中有软的物体去冲撞某部位。训练时注意呼吸配合,禁止使用坚硬物体或对要害部位练习。
把实战视为艰苦和危险,并作为最后才能进行的高级训练是不对的。我们在进行了短期的基础训练后,就应把实战作为家常便饭。但为了安全还是应戴拳套,禁穿硬底鞋,不要身着任何尖硬物品,并注意场地与环境。实战初期,双方可采用一种单一的打法反复攻防,用以熟悉这一技术。也可采用全攻全守的方式,即进攻者全力攻击,但慎用重拳,防守者全力防御,但不准还击的方式训练。这种练法中防守者挨打是正常现象,不必对此心有余悸。如果开始了真正的实战,初期应尽量避免与强手对阵,攻防中允许使用任何技术打法,允许重击,关键是在实战中保持强烈的意念和舒畅的心境,要把“实战”视为学习的良好机会,要同各种不同风格的对手进行训练而不计较胜负。连续地多人轮番交战,或同时与多人交战是一种超实战训练法则,它能进一步提高训练者的搏击水平。
在进行以上的各种训练时,通常会提出一些问题:如动作是走直线好,还是走弧线佳运动快与慢何者为优劲力的刚柔孰是敦非应该留意呼吸吗重心放在哪只脚上等等。这类问题的答案是:动作中应曲中有直、直中有曲,运动快慢相兼,劲力刚柔相济,呼吸在有意无意之间,重心在两脚之间灵活的变换……。
总之,处理这种问题不可走向极端,物极必反,只有在其中选择适当的位置,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另外,用较少就可以做到的,较多反而无益。在训练中力求简捷,要知道若干个音符可汇成无数篇乐曲。简单的技术在实战中可组合,发挥出无穷种新颖的打法。繁琐与奇特只能在表演时使人耳目一新。简便与精深才能在实战中应付裕如。一种打法能否成为自己的进攻武器,不是看这一打法是否正统,而是看这种打法在实际使用时是否舒适、有效。招法应因人而异,不必统一拘泥。
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快速的训练要求每一个训练者在每一次训练中都应超过其疲劳的极点。训练可以隔日进行,但每一次都要有足够大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在完成训练后最要注意有充分的休息与充足的营养。
成为一名出类拨萃的拳术家并不是像训练以前所梦想的那样。艰苦的训练会使你乏味,在实战中你所学的知识可能变得毫无踪影,在强劲的对手攻击下,你会饱尝挨打的苦果,如果稍微放松训练,你的格斗水平会产生大幅度的下降等等。克服这些困难只能靠不畏艰险的意志和科学的训练方法。
身体的运动素质就是指人体运动的能力。从事任何运动所进行的大部份训练都是为了增强这种能力。在拳术练习中,提高身体素质被称作“练功夫”、“增长功力”。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才能使技术起作用,而技术正是为了发挥素质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现代体育运动理论中,把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分为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这些素质虽各有特色,但彼此关系密切。任何一种素质的提高都会对其他素质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相反,某种素质的低劣必将妨碍其他素质的提高。
力量素质:它是人体在运动中抵抗阻力的能力。各项运动都极重视力量的训练,提高力量素质就是要发育肌肉并提高神经调节机能。其原因在于:力量来源于肌肉的收缩,肌肉的粗壮必然导致肌力的增加。而神经的调节使应该用力的肌肉协调集中的收缩,对抗的肌肉高度放松。
速度素质:它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通常表现为反应快慢。单个动作完成的时间、重复动作的频率以及整体移动的速度等。但是,它们都依赖于反应的速度和肌肉收缩的速度之和(当然短跑的速度还取决于步子的跨度)。神经的反应速度一般用从发生刺激到开始行动所花费的时间来表示。感觉越敏锐、大脑越兴奋、技术越熟练,则反应时间就越短。肌肉的收缩速度是由肌纤维的类型,肌肉的力量、肌组织的兴奋性和条件反射的恐固程度所决定的。肌肉中快肌纤维(即爆发型肌肉、条形肌、活肌)越多,肌肉力量越大,其收缩速度就越快。
耐力素质:它是指人体长时间运动的能力。耐力与呼吸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身体在运动时能够吸入氧气的体积越大,能够忍受氧气欠缺的数量越多,其耐力就越好。所以肺及呼吸系统、心脏及血液循环系统肌肉耐受能力越强壮,其耐力就越好。
柔韧素质:它是身体运动范围和肌肉放松程度的量度。它取决于关节的活动范围、关节周围组织的大小,以及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另外还取决于神经对肌肉控制的协调性。
灵敏素质:它是指人体在对抗运动中随机应变的能力。似乎是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是人体灵敏度在空间、时间中的应机反应。
以上是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如果把它们综合起来应用于拳术,就可以总结出实战技击应该着重提高的主要格斗动力。
爆发力是最重要的实战素质。它是力量素质与速度素质的配合。力量的增加可使动作的速度加快,而动作速度的提高又会使击打的力量增强。一个人爆发力素质的优劣,既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又依赖于后天的培养。一般来说,四肢与肌腱较长,肌肉柔韧的人具有天赋的爆发力。但是,通过科学的训练也能使爆发力远远超过常人。
弹跳力是人体爆发力大小的一种体现,弹跳力出众的人大多能练就一身惊人的爆发力。良好的弹跳力能帮我们在搏击中防御对方的进攻,保持自身的平衡。
协调能力是又一重要的实战素质。它是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的综合体现。身体各部位之间、各种动作之间的协调配合可使整个行动完成的优美、准确、集中,并能大幅度地减轻疲劳。提高协调能力最重要的是发育条形肌肉和熟练运动的技能。
应激能力是指对激烈竞技的适应能力。它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实战素质。包括耐力素质、抗击能力,意志和胆量。在长时间的生死决斗中,或在艰苦环境和遭受挫折的情况下,若要取得胜利,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应激能力。
以上所列出的各项素质就是为训练者提出一个初步的依据。使他们明确在训练中窨该提高什么,并针对自已的情况制定计划进行有重点的训练,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
辨劲
最近发现有些朋友对我的拳技,特别是拳术的劲法进行夸大渣染乃至神化。其实,拳术中惊人的劲力并不是甚么虚无飘渺、可望而不可及的神来之技。我所获得的拳劲,是从事劲路研究并进行了一套有效的劲力训练的结果,它确实对我实战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言状的裨益。
劲力的研究,是实战拳术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人与人的打斗格击,无非是人体之间劲力的相互作用。一切武术拳技,从招式到战术,不外乎是寻求怎样更好地运用劲力。拳术家们之所以要区分“劲”与“力”二字,目的是想说明通过拳术训练而形成的“劲”与先天所具有的僵滞之“力”有着天壤之别,但从本质来说,“劲”仍属于力量的范畴。结合实战的经验对拳术进行力的分析和研究,可使拳术的学习、训练和运用有所依据,使我们能够辨明真伪,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条升堂入室的最佳途径。
一、拳术中力的本质
拳术中的力量是指什么呢它是看不见的,但却能感觉到。它表现为人体内部和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能量从出击部分传递到被击部分的一种趋势。人力是肌收缩的结果,是把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的结果。通过力的作用,最终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获得加速度。在实战中力的使用效果表现在:
(l)使被击部分遭受破坏(形变),例如:骨折、脏器破裂、脑震荡等内伤、外损。
(2)使被击部分的速度改变(加速度),例如:被发掷出、被摔倒等。
(3)上述两种变化兼而有之。
我们在格斗中,就是利用力的这些效果来击倒、击出、击伤、击昏甚至击残、击毙敌手的。
力的使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而且涉及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对于比较复杂的情况,还应全面考虑力的作用时间、力的变化速度、力的合成或分解等因素。
二、拳术中力的分析
发力物体击打的速度不同,受力物体所发生的变化亦不相同。一般说来,打击物运动速度越快,被打击物越易损坏,而不易被打动。打击物运动速度越慢,被打击物越不易损坏,而易被打动。当然,这与打击力度和被击物体的强度有关,这一切都必须符合牛顿的运动定律。
我们把快速打击的力,称为冲击力;把缓慢作用的力,称为持续力。把介于两者之间使受力物获得最大速度的力,称为发掷力。
(一)持续力:持续力是实战者双方以较慢的速度或静止不动的用力,常存在于推拉、托按、顶压等动作中。持续力往往使发力物向着施力方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除了遇到受力物的反抗力,而使受力组织撕裂、扭伤外,并不会使受力物损坏。
根据牛顿第二定理:
力—抵抗力=受力物质量×受力物加速度
由此可见,只要你施加的力大于抵抗力,就能使受力体按照你的力的方向移动。另外,抵抗力越小,受力物越易运动,而其承受的内力亦越小,而不易被损坏。譬如在擒拿术中,将对方的手臂向外侧拧转的手法,由于人体的构造所限,使反抗力不能大于拧转力,从而使手臂被拧动,如果抵抗力较小,则容易造成身体的仰翻;如果抵抗力较大,则容易造成骨骼的损伤,在这种情况下,拳手们多顺其劲力,做到宁倒勿伤。
(二)冲击力:冲击力的基础是爆发力,恒见于踢、打、点、撞等击法中。它是实战中最常见的力,虽不易打动对方,却最易击伤敌手。
根据力学中运动量与冲量的关系,应力与强度的关系,可以推导出:
冲击应力=(冲击物的质量×接触前冲击体的速度)÷(力的作用时间×力接触的面积)
如果冲击应力超过了被冲击物体的强度,就会导致被冲击物体的破坏。怎样去提高冲击的应力,才能使击打更具有杀伤力呢
(l)增加冲击体的质量:一般情况下,膝撞和肘击,比拳打和脚踢更具有威力,其原因就是膝、肘的质量大于拳脚。在技击中常用的增加冲击体质量的方法,就是在接触对手的刹那,全身肌肉突然极度紧张,用力,使浑身成为一个冲击的整体。
(2)提高接触前冲击体的速度:没有速度就没有冲击,人体的肩、胯虽然力量很大,但因为运动速度较慢,所以难以成为最锐利的武器。一个极为粗壮有力的人,却难以在搏击中获胜,其主要原因是他出击的速度太慢。正确的击打,应使冲击在接触被击物之前的瞬间,达到速度的高峰。肌肉的多余紧张会阻碍这个高峰的出现,因此,在还未接触目标的出击过程中,应尽量使肌肉放松和协调。
(3)减少力的作用时间:力的作用时间,是指从接触到被击物到打击完毕所花费的时间。减少这一时间,不可误解为一打即回,或点到为止,而应理解为用较坚硬的部位去打击较脆弱的部位,不给被击物以缓冲的余地,这样就减少了力的作用时间。
(4)减少力的接触面积:刀刃越锋利,枪头越尖锐,力的接触面积越小,越具有杀伤力。在较量时,拳手们也惯用拳、掌、指、足、膝、肘、头等骨骼的尖端作为冲击体,以便减少冲击面,增加压强。
譬如直击拳的应用,首先在训练时应获得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强大的爆发力。
1、为了获得冲击速度的顶峰,出击时全身特别是手臂必须放松,做到有力而不用;同时后腿蹬地,腰身拧转,使身体各部获得相应的最大速度。整个动作越协调越放松越好。
2、几乎在接触对方身体的刹那,前脚踩踏,阻碍全身整体的前进,这样使全身的力量上升集中输送于手臂,使拳头前冲的速度更大。
3、拳头击中目标的同时,全身尤其是上肢肌肉应剧烈收缩,尽可能加大冲击体的质量,并伴有握拳、扣腕、旋转等动作,以提高冲击的强度,定向能力和变换可能性。
(三)发掷力:发掷力使用的目的,是把对手打出到较远的地方。此时,出击速度要小于冲击力所使用的速度,而大于持续力的使用速度。它是根据对方的体重而定的,是能使力接触对方的时间尽量长的一种速度,这要在千百次实作中逐步寻求,才能达到最佳境界。
对手被发的速度越大,则被发出的距离越远。根据冲量—动量关系:
被发掷出的初速度=(发掷力—抵抗力)×力的作用时间÷被掷者的体重
由此可见,发掷的力量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则发掷的效果就越好。反之,对方的抵抗力越大,体重越沉,就越难被发出。故此身体沉重、矮壮、有力的人在这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
交战双方的体重是固定不变的,提高发掷效果的途径是:
(1)增大发掷力:具有强大发掷力的人既要有雄厚的本力,又要有一定的爆发力,而且要整体集中发力。发力时重点要低,动作要小,两足后蹬前踩,并尽量使自己的根节接触对方。
(2)减小对方的抵抗力:减小抵抗力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的技巧来撼动对方的脚跟,破坏其身体的稳定。比如,在使用发掷力之前,运用惊炸力打乱对方防守的形式;运用连绵不断地脉冲力迫使对方移动;运用身体或力的突然变换,使对方失去平衡;运用上擎之力托举对方,使其蹬地不实。
(3)延长力的作用时间:这是发掷的窍门所在,相同力量的人中能发人较远者,一定是他用力使对方加速的时间较长一些。掌握了适应的发掷速度(即所谓火候),就能延长这个时间,这个时间是与对方相接触的时间,这期间发掷力一定大于抵抗力,也就是要使对方加速。另外,还应尽量延长力的作用距离,力施于对方时移动的距离越长,对方被发的速度就越大。
以上对技击中常见的三种力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实际上,这三种力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是使用的结果不同罢了。在实战中,冲击力的威力明显大于其它。作为一名拳手掌握了发掷力,会提高你的战斗水平,但是不掌握冲击力,就难以应付强手的进击。
三、拳术中劲的辨析
(一)刚劲~柔劲:拳术中刚柔是不可分割的,刚非僵硬之蛮力,柔非绵软之化劲。硬中有软的韧劲谓之刚;软中有硬有弹力谓之柔。很难说清刚与柔在实用时何优何劣,只是两者兼而有之,并能根据客观情况灵活地变换,才能真正做到“随劲”。
(二)听劲~运劲:听劲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皮肤去感觉对方的劲路,需要肌肉放松,注意力集中,才能使其感觉灵敏。
运劲是发劲前神经和肌肉的准备,一般表现为神经的兴奋和肌肉的拉长等,并伴随心跳、呼吸的加快现象。
(三)直劲~螺旋劲:朝一个方向的用力为直劲,这具有力度大、速度快、容易使用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不易回旋、变化,容易被化解等不足。方向随时变化的劲,可称为曲劲。变化轨迹为圆时,便成为滚劲,它们变化灵活,但不够简捷。然而,既有直劲又有滚劲的组合力,就是螺旋劲,它兼有直、滚二劲的优点,还具有很好的定向、顶钻能力。
(四)借劲~化劲:借劲与化劲属于力的合成或速度的合成问题。
二力方向相反(夹角180度),为抗劲。二力方向成钝角(夹角90—180度),为挤劲。二力方向成直角(夹角90度),为截劲。二力方向成锐角(夹角0—90度),为化劲。二力方向相同(夹角0度)为顺劲。
拳术中把顺劲、化劲统称为借劲。显而易见,顺劲最省力,化劲其次,截劲再次,挤劲较费力,而抗劲最费力。
以上五种劲,在交手中都会遇到,若要以弱胜强,以小制大,就必须学会尽量使用比较省力的方法,即尽可能地去借劲。但是一味地强调“四两拨千斤”,而忽视了本身实力的提高和其它劲的运用,是极为片面的,危险的。
(五)向心力~离心力:两人旋转就涉及到向心力和离心力,但这两个力量是分别作用于两个人的。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抡转起来,旋转者承受向心力,被旋转者承受离心力。二人脱离后,被旋转者沿着旋转周边线速度的方向被掷出。此力与旋转半径同旋转角速度的平方的乘积成比例,因此只有把圈转得更快,转得更大,才能把人抛得更远。其中转速更为主要。
(六)空劲~场劲:所谓空劲是指不通过接触,而能施力于对方的超距力,好似磁铁间吸引或排斥的场力。耸人听闻的“百步打人”、“隔山打牛”、“劲力”等据此而生。人体是还有些未知的功能和潜力,但这些“特异功能”应用于技击尚未见实。在较量中人们能够运用的场力,目前只有地球的吸引力。
辨劲是拳劲的分析与区分,它的目的不是让习拳者在实用时生搬硬套,而是能帮助他们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出一套科学的、高效的拳术训练方法;同时,也是把拳术的经验与力学的理论,初步结合的尝试。
论爆发
拳术是实战的操练,而实战实际上就是劲力的相互传递。所以,运用劲力是拳术最关键的课题。
在搏斗中,身高力大者往往容易取胜,但以弱制强的战例是屡见不鲜。这是因为劲力运用的效果不仅依赖于本力的大小,同时还与力的方向、力的变化、着力点、发放的速度等许多因素相关。也就是说劲力的实用效果是这些方向的综合体现。
强烈的取胜欲望促使着人们去突破攻守运用的难关,至今发展成一种在进攻意念支配下,利用积极变位,真假变换以引起对方的迷惑和失误,进而不失时机地使用快速多变的战术,以自然、锐利、精确的进攻技巧打击敌手。不言而喻,技术的熟练、素质的提高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都将加强劲力运用的效果。
击打的最终阶段通常是劲力爆发式的施展,这是最可怕的、最富有实效的劲力,在拚搏中多为致命的打击。古今拳术名手的“神奇功力”就是这种高质量的爆发力。
爆发是力量与速度的统一,我们把瞬间迸发出的极大力量称为爆发力(俗称炸劲、惊劲、弹劲);在力学中力量与速度的乘积等于功率,爆发则是达到了人体功率释放的最大极限(或最佳极限)。因此,爆发力的提高取决于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的共同提高,也就是人体最大功率的提高。
速度是神经反应速度和肌肉收缩速度的组合。速度的提高可增大力量,而力量的增长又可加快速度。一般我们采用力量训练增强爆发力,即选择一些接近某种行动的爆发性动作反覆操练。用来发育常用肌肉,并通过实战对抗提高神经的反应能力。这种似乎枯燥而危险的方式都是提高水平的捷径;在动力性练习中还应辅以静力性练习,以便具备一定的耐劳性。另外,每一个发力动作都应特别讲究有关肌肉的协调配合和无关肌肉的高度放松。因为每种爆发力的发放都要由体内相关的许多环节和谐传动。如躯干、腰、腹、臀、腿相互配合产生出的速度旋转动作,如果胳臂用力过大,那么力量难以进入对手躯体,而是回到自己的腿上。
经过严格的训练练,使发力动作协调、准确和连贯、呼吸规整,全身发育出一种饱满、光润、富有弹性的流线形肌肉,这种肌肉平常是松柔、敏感的,但几乎在意念冲动的同时即可达到收缩的极点。
在实战时,贵能随时果断地运用爆发力和连续的爆发力。由于巨大的力量是在瞬间突发的,致使对方丝毫没有接受的准备,这不但能打乱防守的形势,而且可打断其规整的气息和正常的神经反应,使对方不知如何应付。
爆发力的施用不应有规律性,但都有明确的目标。任何一种爆发力发放时都要力求放松,以增加出击的速度。当接触目标前的刹那,肌肉整体突然紧张,力量骤然集中,劲长而透。随后迅速复原、放松、并在意念上已经形成了再次攻击的准备。整个行动似疾雷不及掩耳迅雷不及瞑目。
当然,爆发力使用的成功率还受竞技状态、对方实力和外界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每次实战前后都要进行更具体的分析研究。
最后还要提请注意,只有年龄适宜、身体健康的人才能进行爆发力的训练,只有能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人才可望获得成功。尽管如此,也不是每一个积极的训练者都能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1、前踢
右脚蹬地髋关节向左旋转,双手握拳置于体侧;同时,右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上提。当大腿抬至水平或稍高时,关节向前送,向前顶,小腿以膝关节为轴快速向前上方踢出,力达脚尖,整条腿至脚尖崩直。
2、推踢
右脚蹬地,重心前移,右脚以髋关节为轴提膝前蹬,用右脚脚掌向前蹬推,力点在脚底,推力向正前方,踢击后右腿沿原路线弹回,将右脚放置在左脚前面仍成实战姿势。
3、横踢
右脚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脚,右脚屈膝上提,两拳置于胸前;左脚前脚掌碾地内旋,髋关节左转,左膝内扣;随即左脚掌继续内旋至180度,右腿膝关节向前抬至水平状态,小腿快速向左前横向踢出。
4、下劈
右脚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脚。同时,右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上提,两手握拳置于胸前;随即充分送髋,上提膝关节至胸部,右小腿以膝关节为轴向上伸直,将右腿伸直举于体前,右脚过头脚尖勾起。
5、侧踢
脚蹬地右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提起,两手握 拳置于体侧;随即左脚以前脚掌为轴外旋180度,旋转同时提膝,髋关节向左旋转,勾脚尖成为足刀,右腿以膝关节为轴向前踢出,右脚快速向右前上方直线踢出,力点在足刀。
6、勾踢
右脚蹬地重心前移,右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上提,两手握拳置于体侧;左脚以前脚掌为轴外旋180度,右腿以膝关节为轴继续向前上方伸成直线,顺势右脚的脚掌用力向右侧屈膝鞭打,顺鞭打之势上体右转,右腿屈膝回收,右脚落回原处,成实战姿势。
7、后踢
两脚以两脚掌为轴均内旋约180度,身体之右转约90度,两拳置于胸前。上体右转时扣肩转头,右脚蹬地将蹬地的力量与上体拧转的力量全在一起,左脚掌为轴内旋约90度,同时将右大小腿收紧并夹紧大腿,然后向后直线踢出,自然收腿转身成为新的实战姿势。
8、后旋踢
两脚以两脚掌为轴均内旋约180度,身体随之右转约90度,两拳置于胸前。上体右转,与双腿拧成一定角度。右脚蹬地将蹬地的力量与上体拧转的力量合在一起,右腿继续向右后旋摆鞭打,同时上体向右转,带动右腿弧形摆至身体右侧,右腿屈膝回收;右脚落到右后成实战姿势。
9、单腿连踢
同一条腿连续进行两次以上的进攻方法。
10、双腿连踢
两条腿连续进行两次以上的进攻。
扩展资料:
跆拳道特技
跆拳道特技包括基本动作、套路、对打、防身术等,技法包括手技、脚技、步法等。要想做出很漂亮的特技,基本功的要求很高。比如说韧带,体能,暴发力和身体的协调性等。
跆拳道的表演以腿法为主,结合自身的特长可以表演出很精彩的动作。像腾空上踢、腾空抡踢、腾空侧踢飞人、360抡踢单脚落地等,这些都是跆拳道表演中很精彩的动作。
跆拳道特技最需要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理,克服心理障碍,慢慢练习不能急于求成。要不断创新才能使跆拳道的特技越来越精彩,其次与人交流和切磋也是一个取得进步的阶梯。
-跆拳道 (朝鲜半岛徒手格斗术)
跆拳道的发展
跆拳道(英文名TAEKWONDO)起源于朝鲜半岛的搏击运动,是朝鲜民族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项运用手、脚技术和身体能力进行自身修炼和搏击格斗的传统体育项目。跆拳道在朝鲜民族史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深受人们的喜爱,被称为国技。
“跆拳道”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就是“踢与拳法的武艺”。 “跆”(TAE=跆),意思是脚踢; “拳”(KWON),意思是指用拳击打;“道”( DO),是指方法、技艺和道理,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学问。由此可见,跆拳道是以脚为主,以手为辅,手脚并用,内练精神气质,外练搏击格斗的武道。
今天的跆拳道可分为传统跆拳道和现代竞技跆拳道两大类。传统跆拳道内容主要包括品势、搏击、功力检测三个部分:品势,相当于我们中国武术中的套路,共有二十四套统一的架型;搏击,仍然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技法,比如拳技、擒拿、摔锁等;功力,主要包括威力表演和特技两部分。现代跆拳道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竞技体育的发展而衍生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竞技跆拳道。即在一定的规则限制下,互以对方技击动作为转移,以切磋技艺、增进友谊、提高竞技水平为目的的对抗性体育竞赛项目。它具有高度的攻防实战性和激烈的对抗性,吸取了传统跆拳道的精华,进一步突出了跆拳道善于用腿技的特点,使跆拳道的技击格斗性质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完美体现。
跆拳道运动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色彩。它不仅是一项具有较强攻击力的运动项目,还是一种形体艺术和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的方法。跆拳道的本身还蕴涵着一种深层的精神追求和理念,首要的就是以修心养性为核心,培养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为正义而献身的崇高精神。道,是一种方法、途径、技艺、精神,更表现为一种道理、道德和礼仪,同时它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练习者须具备勇猛善战、敢打敢拼的精神品质,坚韧不拔、拼搏向上的精神气概。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跆拳道的技击技术,更要注重对跆拳道礼仪、道德修养的学习和遵从。每一次练习都要求“以礼始、以礼终”,培养人忍耐、谦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跆拳道的精神对青少年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学习跆拳道可以内修精神、性情,外修技术、身体,培养常人难以达到的意志品质和忍让谦恭的美德。因此,这项内外双修、精神气质与技击技术全面发展的体育运动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至今,跆拳道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体育项目之一,并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跆拳道古称为“跆跟”“花郎道”,是起源于古代朝鲜的民间武艺,在几千年朝鲜文化的熏陶下,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下面我们将对跆拳道的起源发展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原始跆拳道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时期,朝鲜民族大部分过着以农耕为主、狩猎为辅的生活。为了获取食物和抗击外来侵略,在生产、生活和御敌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既能够锻炼身体又能够御敌自卫的技术。古代跆拳道的雏形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孕育而生的。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这些技术由一种本能的自卫活动演化为有目的、有意识的技击运动,除了用于御敌和狩猎外,也用于参加祭祀和展示力量的斗技大会。古代跆拳道就这样在实践程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成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格斗活动。
二、朝鲜三国时的跆拳道
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大约开始于公元前1世纪,是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三国并存的时期。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北部,新罗在东南部,百济在西南部。为了争夺领土,三国之间战争不断,纷争四起,社会基本处于战乱连绵、动荡不安的状态,因而三国均重视技击术的修炼。所以这一时期出现了“跆跟” “手搏”等格斗技艺,这些格斗技术就是今天的跆拳道雏形。据朝鲜古代文献《三国史记》中记载的87人列传里,武士就有60人,占总人数的69%。这种社会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军事武艺的发展,武士团体也孕育而生。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跆拳道运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一)高句丽时期的跆拳道
公元前37年,朱蒙于朝鲜半岛西北部(今天朝鲜北部的鸭绿江河谷)建立了高句丽王国。有资料显示,跆拳道在高句丽享有很高的地位,这可以从高句丽后来的国都丸都的古坟——角觚琢、舞俑琢和三室琢的玄室壁画中得到证实。如角觚琢的壁画上就有两名男子互相搂抱臂膀进行格斗的姿势;三室琢的壁画中两位武士所做的动作就是当今跆拳道准备的动作(实战姿势),其中右边的人做的是身体前屈的攻击姿势,左边的人做的是防守姿势(图1-1)0像这种绘有跆拳道的壁画还有很多,当时这种原始的跆拳道被称为“跆跟”o这些资料表明跆拳道在高句丽已经相当盛行了。
(二)新罗时期的跆拳道
新罗王国大约于公元前57年建立,其位置在朝鲜东南部的庆州平原上(现在的庆尚道地区)o新罗有一个负责军事教育的社会组织叫“花郎” (意思是“花骑士”),花郎中的年轻人被称为“花郎道”,他们以跆跟为训。到了真兴王时,便创立了“花郎道”这一组织。其宗旨是“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事友以信、临阵无退、杀身有择”,以此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人的体魄,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忠君事孝、英勇顽强的战士。这一时期的许多僧侣都是花郎(武士)出身,所以石窟庵守门的佛像、金刚力士的造型也都采用了跆拳道的姿势(图1-2)o
另据《三国史记》《古事》《帝王韵记》等资料记载,当时利用拳击和脚踢的格斗形式已相当盛行。在描写新罗时期风俗习惯的《帝王韵记》一书中,关于跆拳道的记载,即站立,互
相用脚踢对方,
此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低水平者,互踢对方的腿部;第二种是中等水平者,互踢对方的肩部;第三种是高水平者,则互踢对方的头部。
(三)百济时期的跆拳道
百济王国大约建立于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百济是当时三国中实力最弱的国家,有关跆拳道记载的遗迹少于高句丽和新罗。据《三国史记》记载,百济历代国王都推崇武艺,要求全国人民都要学习马术、射箭、跆跟(原始的跆拳道)与武技。在当时, “便战戏”与“跆跟”虽称谓不同,但都是现代跆拳道的雏形,这表明跆拳道在百济也是相当盛行的。史料中记载的“便战戏”竞技方式类
似于今天的跆拳道,就是利用手和脚格斗的竞赛,在百济时代广泛流行于军队和百姓之间。
三、高丽时期的跆拳道
公元918年,朝鲜半岛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即高丽国。据史料记载,高丽士兵的战斗力来自平日的训练及对跆拳道的喜爱。训练中,士兵常用拳击打墙壁和木块,以磨炼手的攻击能力。当时十分喜爱徒手搏斗的忠惠王曾专|、1邀请臂力过人、武功超群的士兵金振郗(亦称金振郁)到宫廷表演手搏技艺,这使跆拳道声望大震,并且渐被广大民众所喜爱。据《高丽史》记载,徒手搏斗是高丽人普遍喜爱的竞技项目之一,并被规定为军队训练的必修项目。这一时期全国上下尚武之风盛行,跆拳道运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四、朝鲜时期的跆拳道
1392年,高丽将军李成桂通过政变,建立了李氏王朝,同时用“朝鲜”称号。跆拳道经过近一千年的流传,到了李朝时代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这一时期,跆拳道成为选拔士兵的主要手段。如果一个人想做武官,在选拔时就必须用“跆跟”或“手搏”的技艺打败三个人,可见当时军旅中对跆拳道的重视程度。
公元1790年(李朝正祖14年),李德懋和学者朴齐家、白东修三人奉王命汇编了《武艺图谱通志》。书中收录了关于“手搏”“跆跟”等武技的方法、动作图解及各种兵器的用法,并借鉴国外武技,使之与跆拳道的技法相互融合,从此跆拳道开始有了较科学的记载
李朝末期的王室受文尊武卑的思想影响开始重文轻武,正是这种因素使跆拳道逐渐脱离了王室,却在民间广泛地流传。
五、近代跆拳道
1909年,日本侵占朝鲜后建立了殖民政府,曾经一度下令禁止所有的文化活动,其中也包括跆拳道。这一期间跆拳道技艺在朝鲜境内几乎销声匿迹。跆拳道修炼者出现了两种情况,一部分人在国内进行秘密的练习,有一些不甘寂寞或被生活所迫的人远离国土,到中国或日本谋生,并把跆拳道延续下来。
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后,日本的“空手道”随之流入朝鲜,“花郎道”与“空手道”融合产生了“韩式空手道”,朝鲜人称这种武术为“跆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独立,国家政治、社会面貌日益改观,流落他乡的朝鲜人先后回到故里,同时将各国武技带回祖国与跆拳道交融结合,构建了新的跆拳道技术体系,使之得到了进一步的成熟和完善。
六、现代跆拳道的发展
现代跆拳道的创始人主要有崔泓熙、李仲佑和蔡天命,三人都曾是朝鲜著名武馆的教练。他们在执教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练习、研究和推敲,将朝鲜古代各流派的自卫术与日本的空手道、中国的武术相结合,由此创立了现代的跆拳道的技术体系,这种新型的自卫术当时称为“跆拳”。
1955年,为了更好地推广这种新型的朝鲜民族武术,韩国的武术家、体育家、教育家、高级军官及相关学者经过讨论认为:冷兵器时代已经过去,练习跆拳道不仅是练习手脚的功夫,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修炼,磨炼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培养一种“礼义廉耻” “谦逊宽容”的品质。教练在教授学员学习的过程中,不应只是教授学员实战、技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员做人的道理。当时崔泓熙认为: “跆拳道集东方意识和科学技术于一体,使人的能力尽可能地得到发挥,它是一种既能够强身健体又能够防身自卫的体育运动。”经过讨论,大家一致通过崔泓熙提出的“跆拳”二字,并在其中融入东方武道文化和哲学思想,在“跆拳”后加一个“道”字, “跆拳道”的名称由此而生。跆拳道名称的确立,结束了唐手、空手道以及朝鲜古典武道各种名称混杂的局面,开创了跆拳道发展的新纪元。
1959年,韩国成立了“大韩唐手道协会”,并于1962年加入大韩体育会,1965年改为大韩跆拳道协会,1963年第43届大韩全国体育大会确定跆拳道为正式比赛项目。1961年9月,朝鲜成立了唐手道协会(后改为跆拳道协会),1962年加入朝鲜业余体育协会,同时列入全国体育比赛正式项目。这期间朝鲜和韩国的大批跆拳道教练离开他们的祖国到世界各地传授跆拳道,促进了跆拳道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这标志着跆拳道运动开始走向国际化。
1966年,第一个国际性跆拳道组织——国际跆拳道联合会( ITF)在韩国成立,崔泓熙任主席。
1972年,韩国国技院在汉城成立。1973年在汉城举办了第1届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会后19个国家的代表在金云龙博士的倡导下成立了世界跆拳道联盟( WTF),同时金云龙当选为主席。世界跆拳道联盟( WTF)成立后,制定了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大胆删改了传统跆拳道中类似于表演以及实战性不强的技击内容,将其最符合现代竞技体育要求的、竞技性强的对抗性内容提炼成科学独立的教学、训练和竞赛体系,由此产生了新的跆拳道形式——竞技跆拳道。在此后的几年内,全球各地几乎都建立了有关跆拳道的各种组织和团体。1975年,世界跆拳道联盟被接纳为国际体育联合会的会员。
1980年国际奥委会在第83次大会上,承认了世界跆拳道联盟,这一决定促使跆拳道运动在世界各地更广泛地流行。1983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第8届世界锦标赛中增设了女子跆拳道比赛。1994年9月4日,国际奥委会全体表决一致通过将跆拳道列为2000年奥运会竞赛项目。
目前,世界上拥有两大跆拳道组织,一个是世界跆拳道联盟( WTF),一个是国际跆拳道联盟(ITF)。世界跆拳道联盟是倡导以竞技为主、以品势为辅的跆拳道技术体系,而国际跆拳道联盟是倡导以品势修炼为主、以竞技实战为辅的技术体系,这两大组织为跆拳道的推广和普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世界跆拳道联盟是得到奥委会承认的机构,总部设在韩国汉城国技院,现有会员协会140多个,2005年,世界跆拳道联盟主席由韩国人赵正源担任。迄今为止,跆拳道运动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空前的普及和发展,风行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练习者达8000万人。
;连续进攻那就是横踢 双飞 高位横踢、下辟,这两个专攻头
一般都是横(前腿\后退)+横(前腿\后退)+后
阻击
侧踢
推踢
跆拳道的所有技术组合都是由“七腿一拳”延伸出来的。也许有人会问:“跆拳道的基本动作不应该是八腿一拳吗?”关于这个问题,本刊向中国跆拳道协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求证,最早的“八腿”中包括了直腿上踢,但由于这个技术主要是腿部自下而上发力,脚背无法充分击打有效得分部位,没有明显的得分效果,所以,基本腿法由原来的八腿变为现在的七腿。
注:第四种双飞技术属于组合腿法,取代了七种基本腿法中的勾踢,后者在比赛中几乎绝迹了。
(以下七种基本技术,以比赛中得分率的高低依次排序)
1 横踢
比赛得分率:超过80%
技术形式:后横踢、前横踢、高位(前、后)横踢
得分部位:中位(躯干被护具包裹的部分)
高位(除后脑以外,被头盔覆盖的部分)
技术动作特点:
(1)后横踢:运动员双脚前后站立,后脚蹬地、提膝、向身体内侧转体、踢击鞭打、顺势落地。
(2)前横踢:运动员双脚前后站立,后脚向前垫步的同时,前腿提膝、向身体内侧转动髋关节、踢击鞭打、顺势落地。
(3)高位(前、后)横踢:动作特点与(1)、(2)相同,只是提膝的高度更充分,踢击的目标是头部两侧。
战术运用:
后横踢是进攻、迎击、反击皆可的技术,因此,后横踢是比赛中出现率、成功率最高的技术。
在一场完整的比赛中,运动员的每一次交手回合几乎都能出现后横踢技术。
前横踢较多地以单一进攻的形式出现。由于前横踢的动作幅度是所有技术中最小的,相对容易控制身体的重心,所以,很多运动员将前横踢做为组合技术的“探路石”,随后,再根据对手的反应做出相应的进攻动作。
比赛中,两次交手回合,至少会出现一次前横踢技术。
高位(前、后)横踢同样是亦攻亦反的技术。进攻时,主要是组合动作的第二或第三腿,因为动作路线较长,直接进攻很可能被对手反击。迎击或反击时,主要以单腿形式出现,以此达到直接击头的目的。
由于高位技术难度加大、合适的击头时机的出现次数并不多,有可能一场比赛中都不会出现精彩的高位(前、后)横踢。
2下劈
比赛得分:50%左右
技术形式:前腿下劈、前腿跳下劈、后腿下劈
得分部位:高位(面门)
技术动作特点:运动员双脚前后站立,踢击腿夹腿提膝至与胸水平,展胯伸腿,用脚掌或脚跟击打对方面门,随后顺势下落。
战术运用:
下劈技术多用于进攻、迎击。既可使用单一下劈动作进攻,也可将下劈与其他动作进行组合,连续进攻。
下劈动作是动作幅度最小的高位技术,易于操作,所以,无论男子或女子比赛,下劈的出镜率都相当高哦!
3后踢
比赛得分率:40%左右
技术形式:中、高位后踢
得分部位:中位(躯干正面被护具包裹的部分)
高位(面门及下巴)
技术动作特点:
顾名思义,后踢是向后发力,踢击目标的转身技术。运动员双脚前后站立,将踢击腿夹腿提膝的同时转身,脚跟对准击打目标,发力蹬腿,顺势收腿落地。
战术运用:
转身技术的共同特点是动作幅度大,所以一般运用于迎击、反击战术。
一场比赛中可能会出现一至两次的后踢技术。
4双飞
比赛得分率:30%左右
技术形式:中、高位双飞
得分部位:中位(躯干两侧被护具包裹的部分)
高位(头部两侧被头盔覆盖的部分)
技术动作特点:
运动员利用髋关节的左右转动的力量带动双腿,双脚交替落地成为支撑脚。双飞动作中,双腿很像两条鞭子交替甩动。力量也是由髋关节顺势经大腿、小腿,最终传递至双脚脚背。
战术运用:
双飞动作的距离范围属于中远距离,一般用于远距离追击对手。
双飞需要运动员出色的控制重心和髋关节力量做保证,所以,双飞在男子比赛中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女子比赛,几乎每场男子比赛中都可以看到双飞动作。
也许在比赛中,你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一方运动员的双飞技术两条腿都交替击打到了对手的得分部位,但是记分牌的得分显示是1分。这时因为,双飞动作的第一腿作为髋关节带动双腿的过渡腿,击打的力度相对于第二腿来说小的多,所以只有第二腿的有力击打才能够得分。
5旋风踢
比赛得分率:15%左右
技术形式:主要以中位为最常见
得分部位:中位(躯干正面被护具包裹的部分)
技术动作特点:
如果将旋风踢定义为跆拳道观赏性最强的技术之一,想必没有人会反对。运动员通过向前旋转身体360度所带来的巨大旋转力,将踢击腿甩出,力量顺势经腰部、髋关节、大腿、小腿传达至脚背击打目标,随后自然下落。
战术运用:
既然是属于远距离得分技术,也就注定了旋风踢99%会以进攻追击的形式出现在比赛中。
旋风踢又称360,就是因为整个技术完成时,运动员身体已经旋转了360度。
男子运动员旋风踢的速度、力度和准确性明显强于女子运动员,所以男子运动员的旋风踢更具观赏性和杀伤力。
旋风踢动作难度较高,运动员使用技术时,非常谨慎。故而也许半天或一天的比赛才有可能见到一次旋风踢的出现。
6后旋
比赛得分率:不超过10%
技术形式:高位技术
得分部位:头部两侧被头盔覆盖的部分
技术动作特点:虽然后旋与后踢只有一字之差,但后旋的转身幅度比后踢多了180度。不过,后旋前1/3动作过程和后踢几乎一样。运动员在转身后,将腿向后高位蹬出,依靠转身摆胯的力量将踢击腿横向摆动,随后顺势回落至起始姿势。
战术运用:后旋不像旋风踢一样是水平旋转技术,后旋的动作路线是从起始时的中位,逐渐过渡至高,再降低高度回收动作。所以,对平衡能力的要求十分之高,多用于迎击或反击战术中。
后旋又称后摆。
后旋的成功率之所以比其他腿法低,是因为不仅要找到合适的击打机会、距离,还要将自己转身击打的时间差全部计算精准。一旦成功击中对手头部,轻则对对手造成强大的心理打击,重则直接KO对手!
7侧踢
比赛得分率:不超过5%
技术形式:中、高位侧踢
得分部位:中位无法明显得分
高位(面门)
技术动作特点:运动员将踢击腿夹腿提膝,支撑脚向外侧旋转约90度同时转动髋关节,使提膝的击打腿与地面平行。之后,展胯蹬腿,用脚掌外侧击打目标,随后顺势落下。
战术运用:由于侧踢技术必须将胯完全展开,不利于回收和连接下个技术动作,所以,极少出现于比赛中。就算出现,也仅作为阻挡对手进攻而已。
也许,世锦赛从开赛到结束,侧踢始终不会出现在赛场上。如果大家想看到侧踢动作,还是选择《跆拳道》杂志吧!
拳
比赛得分率:几乎为0
技术形式:中位(躯干正面被护具包裹的部分)
技术动作特点:拳的动作,必须保持手臂低于肩部的水平高度。出拳的路线是直线,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直拳。
战术运用:拳主要的作用是通过与身体的移动相结合,达到破坏对手进攻距离,或在双方贴靠在一起时辅助自身移动的作用。
韩国、伊朗、美国等国家的运动员,比较注重拳的练习。他们在中近距离,可以适时、适当地使用拳来辅助自己的技战术发挥。
跆拳道格斗中,前脚内扣45°左右,后脚外展45°左右,两脚距离与肩同宽。
跆拳道实战姿势是与对手比赛时的准备动作,亦称为实战式或预备式。实战姿势看起来很简单,但非常重要。这个姿势掌握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跆拳道技术的使用和战术水平的发挥。
1、 身体姿势
(1) 头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头部更是对手攻击的重要目标,必须很好地加以保护。
头部要做到“正”和“直”。“正”是使面部正对对手,不要向左或向右偏转,这样能够保证两眼和两耳最大限度地体察赛场的动静,更好地掌握对手、裁判、教练等各方面的信息
(2) 躯干姿势
两肩放松,胸部自然,上体正直并略有前倾,脊柱处于一种自然得力的状态。在练习时,要特别注意肩部的放松,不要耸肩和夹肩。胸部不可前挺和过分内含。上体侧对或斜对对手。
(3) 上肢姿势
左手半握拳,置于对手与自己之间的连线上(自己侧身中线的前方),前手略低于肩,肘关节弯曲约100度左右,肘部自然下垂。两腋留有余地,右手半握拳,肘关节弯曲90度左右,肘尖自然下垂,使两臂更加灵活。
(4) 下肢姿势
两脚前后开立,距离比肩稍宽,站在与对手相连的一条遐想直线的两侧。前脚内扣45度左右,后脚外展50度左右,后脚跟提起,用前脚掌承担体重。踝关节松紧适度 ,保持高度的灵活与弹性。身体重心投影点放在两脚连线的中线或连线中点的前部,两膝微屈,膝盖微内扣,保持弹性,使两腿灵活自如,形成伺机待发状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