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的《沧浪之水》?
貌似你记错了吧?
《沧浪之水》的作者是中南大学文学院的教授——阎真……
范小青的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
《裤裆巷风流记》、《个体部落纪事》、《采莲浜苦情录》、《锦帆桥人家》、《天砚》、《老岸》、《误入歧途》、《无人作证》、《费家有女》、《城市民谣》、《百日阳光》、《范小青文集》(3卷),
中短篇小说集:
《在那片土地上》、《看客》、《还俗》、《飞进芦花》
散文随笔集:
《花开花落》、《怎么做女人》、《贪看无边月》、《又是雨季》、《平常人生》等
阎真的主要作品有:
《曾在天涯》:真实反映海外留学知识分子生活生存的作品。
《沧浪之水》:人只有一辈子,就这样过一生吗?无数年轻人最喜爱的一本书。
《因为女人》:传神的写出年轻知识女性的苦与悲,女大学生入学必读!
《沧浪之水》故事梗概:
父亲在“我”出生那年因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被划为右派,因此他还被赶出了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一个小山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我”考取北京中医学院那年,他看了“我”的录取通知书,吼了一声“苍天有眼”就一头栽在地上。1985年,“我”研究生毕业回到省里,在卫生厅办公室工作。此后“我”就开始了与同事丁小槐斗心眼的“生涯”,但是每次都是“我”吃亏。厅里要整顿省内的中药市场。“我”和丁小槐去吴山地区调查,那里假药泛滥,可那是马厅长的家乡。回来后“我”把情况向药政处做了汇报,可丁小槐却对处长说材料不准确。“我”把事情告诉了厅里的老办事员晏之鹤时,他却劝“我”学聪明点。
厅里花三十万买了一部进口轿车。在一次支部民主生活会上,“我”把购买小车的细账算了,但是没提到任何人。等马厅长离开会场后大家都批评“我”,连平时关系最好的小莫都说“我”的不是。不久以后“我”就被调离省厅办公室,到中医学会去了。女朋友知道这个消息,也断然与“我”分手。
在中医学会一呆就是四五年,在这期间,“我”同市五院的护士董柳结婚、生子,完成了人生的一个必要程序。这时,丁小槐已经提了办公室副主任,搬出筒子楼住套间去了。
儿子三岁该上幼儿园了,本想让他进省政府幼儿园。“我”想尽了办法进不去,可丁小槐的儿子进去了。最后还是董柳的妹夫想了办法,儿子才进去了。“我”叹息自己无能。
按卫生部的统一部署,省卫生厅里抽人去湖区搞血吸虫调查,“我”也去了。在马厅长的授意下,调查组在选址抽样方面均做了精心安排,结论是发病率略有下降。“我”知道数据不可靠,但因位卑言轻无法说出口。回到家里后,“我”写了真实情况想匿名寄到北京去,却被董柳阻止。
这一切都让“我”感到绝望,急得心里发痛。
后来,马厅长的孙女到省人民医院输液,几个护士都因太紧张走了针。马厅长夫人听说董柳技术好,就连夜派车接来,一针就打中了。厅长夫人留她在病房陪了几天后,主动提出把她调到省人民医院。多年的愿望一下子实现,董柳哭了。
中医研究院原院长舒少华准备揭发马厅长,已经有五十多个人签名,他希望“我”签名,“我”把事情跟晏之鹤说了。晏之鹤建议“我”当晚向马厅长汇报,“我”经过痛苦的选择后去了马厅长家,把事情说了。马厅长布置“我”去做几件事,“我”连夜就做了。第二天舒少华的阵线就崩溃了,签名的人纷纷找到马厅长表示忏悔。马厅长安排“我”报副高职称,又参加博士考试,都通过了。年底厅里下了文,调“我”到医政处当副处长,房子也搬套间了。
一年间,老婆调动了,房子有了,职称有了,位子有了,工资涨了,博士读了,说话也管用了,真像做梦一样。后来,由马厅长提名,“我”被任命为副厅长,分管中医研究院。
终于有一天马厅长对“我”说他想推荐“我”做厅长。时机成熟后,“我”建议让马厅长离任后出国考察,顺便看看在洛杉矶读博士的儿子。其实是为了摆脱他的“垂帘听政”。
在父亲坟前,“我”苦苦思索为何原本的意念、理想,都在不知不觉间随波逐流走上了另一路。答案是那里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我”就是因此放弃了准则信念,成为了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
终于,“我”跪倒在父亲坟前,把他遗留下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付之一炬。
《沧浪之水》的特色及评论:
《沧浪之水》,追问迷失的根因
读长篇小说《沧浪之水》,简直有种天机被泄露的感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察觉却又朦胧莫辨的某些东西给挑明了,讳莫如深却又一直有人在暗中操练并受益匪浅的诀窍给洞穿了,这怎不令人豁然复骇然?说得再明白些,也就是这小说在“弄清决定命运的无形之手在哪里”上有所推进。虽不能说作者把世情一一看得分明,却可以说,作品确有发人之所未发的一面,特别是对官本位文化的实际威力及其渗透程度,对权力崇拜的危害,可谓鞭辟入里。更为难得的是,这部小说还写出了某些看清真相的人却又在一种更高的真实中迷失了,于是作者努力追问着迷失者之所以迷失的文化根因。这就超出一般官场小说的格局了。我以为,当下某些官场小说放到《沧浪之水》的面前会变得轻飘。
如此评价《沧》作,首先是基于目前创作中的一种风气和弊端而发。现在官场小说或者叫反腐小说的类型颇流行,也颇受欢迎,细思之,此乃势之所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有贪官迭出,腐败横流的一面,在文学中也就必然地出现强烈表现反腐反贪主题的作品。或者扩而大之,虽不一定反腐反贪,笔锋所向,却也离不开官场的变幻和宦海的风波。这情景不禁使人想起清末谴责小说的潮流来了。那时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等也是风靡一时。当然,那时与今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在文学创作的规律上,却不敢保证今天就一定不会重复当年的毛病。鲁迅先生批评那些谴责小说大都“辞气浮露,笔无藏锋”,流于模式化,浅表化,而且“官场伎俩,本小异大同,汇为长编,即千篇一律,特缘时势要求,得此为快”,又说,“惜描写失之张皇,伤于溢恶,则感人之力顿微,终不过连篇话柄,仅供闲散者谈笑之资而已”。总的意思是,它们只是满足了社会一时的需求,停留于喜笑怒骂的痛快,缺乏艺术化、典型化的提炼,缺乏“忏悔之心”和对人性的思考,因而感人之力甚微。这不是和今天创作上的情形很相似吗?一些作品不也是满足于纪实、问题、案例,或只靠事件的惊人来耸动读者吗?
《沧浪之水》则不同。它不留情面地揭穿了虚幻的真实,深刻地揭出了权力和金钱对精神价值的败坏,显示出锋锐的透视力和“片面的深刻”性。写出非常时期人的扭曲并不太难,难的是写出当下日常生活中人的变异和扭曲的过程。这本书的作者基本做到了。此书不但善讲故事,而且诉诸哲理,不但充满感性,而且注重智性。它不是那种讲一个有趣的贪官故事再夹带些浑笑就完事的小说,也不是对腐败现象“谴责”一番,以取得宣泄快感的那种小说,或者以为涉笔的级别越高,贪污的金额越多,就越深刻的那种小说。它的一个突出优点是不靠惊人的故事,而是在平常生活中努力往根源上挖,努力追问时间、价值、意义等人生哲学问题,提供了一些未必准确却是独立思考的心得。比如,所谓孔子在知识者心中已经死去,所谓我们遭遇了相对主义,以及市场没有终极等等,都是作者对价值失范现象所作出的思想文化评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将此书看作是一本思想小说,哲理小说。
然而,小说倒也并不缺乏形象的丰满度和生动性,池大为和马垂章两个主要人物就写得很有深度,既是当下活生生的人,又是当今现实某种流行思想和起支配作用的精神的代表,其复杂内涵令人深思。马垂章那深得做官三昧的作派和嘴脸先不去说,单说池大为“杀死过去的自己”的过程则尤为惊心动魄。一开始他作为一个崇尚先贤,保持平民尊严,愤世嫉俗,决心要为天下、为民众而活的耿直青年,是很可爱的。他的道德理想和价值基础,与他的父辈们的追求,与我们悠久而深厚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于是表现出刚健,仁爱,慎独,自强的情怀。后来,他发现自己“无欲则刚”了好几年,却一无所有,郁郁不得志。在物质环境的挤压和别人的劝诱之下,他忽然“大彻大悟”,心中的神圣感逐渐摧毁,并欺骗自己说,为了赢得自尊,首先必须放弃自尊。一旦抛弃操守,蔑视永恒,他就活得轻松多了。他逢迎,拍马,出卖,讨好,无所不为,短短几年,他几乎什么都得到了。也许最耐人寻思的是,他后来成为反腐明星,在官场如鱼得水。当然他并非不知道他失去了什么,只是他也无可奈何。他的精神沉沦,以及他良知未泯的反省,均有相当的深刻性和警世意味。这部作品可谈的东西还很多,我想指出这一点或许是最重要的。
《沧浪之水》主要内容:
父亲在“我”出生那年因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被划为右派,因此他还被赶出了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一个小山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我”考取北京中医学院那年,他看了“我”的录取通知书,吼了一声“苍天有眼”就一头栽在地上。
1985年,“我”研究生毕业回到省里,在卫生厅办公室工作。此后“我”就开始了与同事丁小槐斗心眼的“生涯”,但是每次都是“我”吃亏。厅里要整顿省内的中药市场。“我”和丁小槐去吴山地区调查,那里假药泛滥,可那是马厅长的家乡。
回来后“我”把情况向药政处做了汇报,可丁小槐却对处长说材料不准确。“我”把事情告诉了厅里的老办事员晏之鹤时,他却劝“我”学聪明点。
厅里花三十万买了一部进口轿车。在一次支部民主生活会上,“我”把购买小车的细账算了,但是没提到任何人。等马厅长离开会场后大家都批评“我”,连平时关系最好的小莫都说“我”的不是。不久以后“我”就被调离省厅办公室,到中医学会去了。女朋友知道这个消息,也断然与“我”分手。
在中医学会一呆就是四五年,在这期间,“我”同市五院的护士董柳结婚、生子,完成了人生的一个必要程序。这时,丁小槐已经提了办公室副主任,搬出筒子楼住套间去了。
儿子三岁该上幼儿园了,本想让他进省政府幼儿园。“我”想尽了办法进不去,可丁小槐的儿子进去了。最后还是董柳的妹夫想了办法,儿子才进去了。“我”叹息自己无能。
按卫生部的统一部署,省卫生厅里抽人去湖区搞血吸虫调查,“我”也去了。在马厅长的授意下,调查组在选址抽样方面均做了精心安排,结论是发病率略有下降。“我”知道数据不可靠,但因位卑言轻无法说出口。回到家里后,“我”写了真实情况想匿名寄到北京去,却被董柳阻止。
这一切都让“我”感到绝望,急得心里发痛。
后来,马厅长的孙女到省人民医院输液,几个护士都因太紧张走了针。马厅长夫人听说董柳技术好,就连夜派车接来,一针就打中了。厅长夫人留她在病房陪了几天后,主动提出把她调到省人民医院。多年的愿望一下子实现,董柳哭了。
中医研究院原院长舒少华准备揭发马厅长,已经有五十多个人签名,他希望“我”签名,“我”把事情跟晏之鹤说了。晏之鹤建议“我”当晚向马厅长汇报,“我”经过痛苦的选择后去了马厅长家,把事情说了。
马厅长布置“我”去做几件事,“我”连夜就做了。第二天舒少华的阵线就崩溃了,签名的人纷纷找到马厅长表示忏悔。马厅长安排“我”报副高职称,又参加博士考试,都通过了。年底厅里下了文,调“我”到医政处当副处长,房子也搬套间了。
一年间,老婆调动了,房子有了,职称有了,位子有了,工资涨了,博士读了,说话也管用了,真像做梦一样。后来,由马厅长提名,“我”被任命为副厅长,分管中医研究院。
终于有一天马厅长对“我”说他想推荐“我”做厅长。时机成熟后,“我”建议让马厅长离任后出国考察,顺便看看在洛杉矶读博士的儿子。其实是为了摆脱他的“垂帘听政”。
在父亲坟前,“我”苦苦思索为何原本的意念、理想,都在不知不觉间随波逐流走上了另一路。答案是那里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我”就是因此放弃了准则信念,成为了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
终于,“我”跪倒在父亲坟前,把他遗留下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付之一炬。
作者相关分享:
以小说《沧浪之水》为广大读者所熟悉的著名作家阎真,在湖南图书馆与喜爱他的读者一起,共同分享了他小说写作的心路历程和创作理念。
谈及最初的创作理念,阎真说:“我想通过对小说人物命运和心灵变化的描写,体现这样一种思想: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人文理想和精神资源,已经不能与现实生活发生有效联系了。但是,究竟怎样的人文理想和精神资源才能与现今的消费社会相适应,我还不知道答案。”
“市场经济的逻辑是资本逻辑,是利润最大化,它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以不动声色的解构性使当代知识分子的主流选择变得世俗化、功利化。”谈及这一点,阎真透出一些无奈,“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具有一种天然的责任感,注重人格操守。
我担心在这个只讲强者和弱者的时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君子与小人之辨还能站得住脚吗?市场经济和权力是这个时代的巨型话语,在这两者的挤压之下,传统价值观还有多少展现空间?”
带着这种沉重的思考和困惑,阎真完成了《沧浪之水》的创作。“对当代知识分子进行讽刺和批判很容易,但是对他们的心灵分析却有一定难度。”阎真这样概括小说的主旨,“我用同情、理解的方式,写出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根本性转折。我想《沧浪之水》应该是一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沧浪之水》揭示了权力意识对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颠覆和改造,在旧道德旧观念旧价值摇摇欲坠、新道德新观念新价值趋向多元的时代,知识分子的良知和人格受到空前的考验,志大才高,无权无职也苦,时来运转,有名有利亦难。
在《沧浪之水》中时隐时现的反讽、幽默,以及主人公池大为贯穿始终的自省,提升了小说的阅读快感,增强了作品的思想力度。
1996年,阎真出版了反映留学生活的小说《曾在天涯》,但当时海外题材的热潮已经过去,平平反响让他有些失望。之后,阎真构思两三年,开始写《沧浪之水》,并于2001年出版,已经再版印刷了21次,将近30万册。
《沧浪之水》因描述了当今社会权力和金钱对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冲击,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并获得《当代》2001年度奖、《小说选刊》奖等。
如果说,《曾在天涯》是阎真对自己留学生活的反思的话,那么《沧浪之水》则是他对与他一样的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深刻剖析和思考。
2021年今年5月,湘籍国家一级编剧毛剑锋创作的话剧《沧浪之水》获第24届曹禺剧本奖提名。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是经中宣部批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戏剧剧本创作专业奖项,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剧作家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沧浪之水》从全国2000余个剧本中脱颖而出,成为10个提名奖之一。
该剧改编自作家阎真的同名小说,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池大为心怀理想,在不同观念的冲击之下,经历现实的夹击而挣扎、改变,最终守住底线,不忘“家国天下”的担当与责任,回归精神家园的心路历程。
话剧追求质朴的同时,以极具质感的舞台风格来表现平凡的人和事,真实地反映时代社会,展现了人生的无奈、人在成长中经历的阵痛以及蜕变的过程。
由湖南省话剧院改编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现实题材话剧《沧浪之水》来永州演出。观看过演出后,当晚,我失眠了。
该剧改编自著名湘籍作家阎真的同名畅销小说。多年前,我读过小说《沧浪之水》,心灵所受到的震撼没有观看话剧版这样强烈。也许是当年小说出版时,正是官场小说盛行之时,我把它当作一般官场小说欣赏,没有更多地从人文高度去理解;也许是较之小说,话剧的情节矛盾和人物直观的集中展现,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力;也许是改编之时,编剧将小说一个关键情节的改动,使池大为这个人物形象更加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很巧妙地化解了 社会 矛盾,使其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在小说中,群众联名举报厅长马垂章,池大为向马垂章揭发了举报信之事而被马垂章重用。在话剧中,改为了马垂章原本以为池大为被自己打压,一定会参与举报,但是池大为却没有借机报复,马垂章欣赏池大为的品格,重新重用了他。该剧导演刘锷曾深有感触地说:“《沧浪之水》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引发人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歌颂或否定。这也是我们希望带给观众的。”
话剧《沧浪之水》改编是非常成功的,给未来改编现实题材文学作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全剧围绕池大为的成长历程展开剧情,在不损伤原著的立意和人物形象上,形象地塑造和展现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真实形象。
无论小说或话剧《沧浪之水》,作者或编剧都是把主人公池大为当作新一代知识分子代表来刻划塑造的。他出生知识分子家庭、考上大学,读了研究生,进入政界,有远大抱负。他崇尚先贤,保持平民尊严,愤世嫉俗,决心要为天下、为民众而活。可以说,在他身上集中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稳健、仁爱、独慎、自强的高尚情怀。
可是,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他发现自己“无欲则刚”了好几年,一无所有,郁郁不得志。如池大为对卫生厅在宾馆开会的巨大花费不满,将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细算到会议报告“一个字19块5毛”,并在民主生活会上提出,引起轩然大波。再如,厅里花三十万买了一部进口轿车。在一次支部民主生活会上,他不识时宜地公布购买小车的细账。等马厅长离开会场后大家都批评他,连平时关系最好的小莫都说他的不是。他的这些行为,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无疑是对的,是值得肯定的,就是在当时,也没人会批评他不对,但穿小鞋是绝对不可避免。于是,在不久以后,他就被调离省厅办公室,到中医学会去赋闲了。
后来,在终生不得志的老知识分子晏之鹤的劝诱之下,他忽然“大彻大悟”,心中神圣的信念逐步摧毁,并欺骗自己说,为了赢得自尊,首先必须放弃自尊。一旦抛弃操守,他就活得轻松多了。他逢迎,拍马,出卖,讨好,无所不为,短短几年,他似乎什么都得到了,他在官场如鱼得水。他的精神世界已经完全沉沦了,甚至于不惜“卖身投靠”。
中医研究院原院长舒少华准备揭发马厅长,已经有五十多个人签名,舒少华希望他签名。他把事情跟晏之鹤说了。晏之鹤建议他当晚向马厅长汇报。经过痛苦的抉择,他去了马厅长家。不仅出卖了舒少华,还按照马厅长布置连夜去做了几件事。第二天,舒少华的阵线全面崩溃,签名的人纷纷去向马厅长表示忏悔。此后,在马厅长的关照下,一年间,他老婆调动了,房子有了,他的职称有了,位子有了,工资涨了,博士读了,说话也管用了,真像做梦一样。紧随而来的,他步步高升,由科长到处长,并由马厅长提名,被任命为副厅长,直至厅长。
当了厅长之后,他终于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抓工作了。这时,血吸虫病又来了,他要求丁小槐处长不准估算患病数据,必须要真实反映病情的数据,不搞所谓虚假政绩。中医研究院原院长舒少华因为揭发马厅长而一直被打压不予评高级职称,他主动关心这些敢说真话而被打压的知识分子,特别交代给他们评职称一事。他跪倒在父亲坟前,把他遗留下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付之一炬。
这一切看起来似乎有点“韬光养晦”的味道。事实上,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历来就是一个矛盾的群体,在传统文化被不断重构、整合的今天,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仍然是一个问题。正因为这样,所以该剧导演刘锷才说:“《沧浪之水》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引发人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歌颂或否定。这也是我们希望带给观众的。”
作为观众,我思考的是,该剧下半场的结局太消极,我这个理想主义者不能接受。此剧给我的感觉是如果我们不遵循世俗、不按官场规则、不搞利益关系就混不下去。现实的确如此吗我们就能因此而改变初心吗我们就别无选择吗我想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选择决定命运!如果池大为选择跟其他人一起举报,哪怕被一时打压,但只要坚持真理、坚持说真话,哪怕被领导下岗免职也依然不忘初心,甚至辞职自谋职业,发挥所学医学,救死扶伤,为人民大众服务,用另一种方式回报党和 社会 ,岂不是更好吗
我还想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党,她有强大的自我纠偏纠错能力,她绝对不会容许马厅长之流翻云覆雨。作为一名***员,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定要敢于一直坚持党的正确理念,不忘初心,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加强党性修养和自我道德修养。即使一时云山雾罩,也终会迎来阳光灿烂的艳阳天。
作者:欧阳红艳
只推一本。。。。。。。
沧浪之水
作者:阎真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倾尽沧浪之水,难以洗涤净的是我们蒙尘的心灵。
以《曾在天涯》扬名海外留学生界的阎真,几年来厚积薄发,再次推出长篇小说《沧浪之水》,或说是 “揭示了时代的生活死结和变革的希望”,或说是 “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的处境和选择”,其实小说就是小说,见仁见智,相信你亦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作者以娓娓而谈的文笔和行云流水般的故事,写出医学研究生池大为空怀壮志、无职无权的苦,时来运转、有名有利的难;在真切地展示他的人生旅程的同时,也把困扰他的人生难题一一解开。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深深吸引,似在欣赏小说,又似在体验现实。
(这本书不是言情,不是奇幻,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小说,里面关于社会人际关系的描写堪称现代版“官场现形记”,很适合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看完了会让你觉得受益匪浅)
《沧浪之水》故事梗概:
父亲在“我”出生那年因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被划为右派,因此他还被赶出了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一个小山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我”考取北京中医学院那年,他看了“我”的录取通知书,吼了一声“苍天有眼”就一头栽在地上。1985年,“我”研究生毕业回到省里,在卫生厅办公室工作。此后“我”就开始了与同事丁小槐斗心眼的“生涯”,但是每次都是“我”吃亏。厅里要整顿省内的中药市场。“我”和丁小槐去吴山地区调查,那里假药泛滥,可那是马厅长的家乡。回来后“我”把情况向药政处做了汇报,可丁小槐却对处长说材料不准确。“我”把事情告诉了厅里的老办事员晏之鹤时,他却劝“我”学聪明点。
厅里花三十万买了一部进口轿车。在一次支部民主生活会上,“我”把购买小车的细账算了,但是没提到任何人。等马厅长离开会场后大家都批评“我”,连平时关系最好的小莫都说“我”的不是。不久以后“我”就被调离省厅办公室,到中医学会去了。女朋友知道这个消息,也断然与“我”分手。
在中医学会一呆就是四五年,在这期间,“我”同市五院的护士董柳结婚、生子,完成了人生的一个必要程序。这时,丁小槐已经提了办公室副主任,搬出筒子楼住套间去了。
儿子三岁该上幼儿园了,本想让他进省政府幼儿园。“我”想尽了办法进不去,可丁小槐的儿子进去了。最后还是董柳的妹夫想了办法,儿子才进去了。“我”叹息自己无能。
按卫生部的统一部署,省卫生厅里抽人去湖区搞血吸虫调查,“我”也去了。在马厅长的授意下,调查组在选址抽样方面均做了精心安排,结论是发病率略有下降。“我”知道数据不可靠,但因位卑言轻无法说出口。回到家里后,“我”写了真实情况想匿名寄到北京去,却被董柳阻止。
这一切都让“我”感到绝望,急得心里发痛。
后来,马厅长的孙女到省人民医院输液,几个护士都因太紧张走了针。马厅长夫人听说董柳技术好,就连夜派车接来,一针就打中了。厅长夫人留她在病房陪了几天后,主动提出把她调到省人民医院。多年的愿望一下子实现,董柳哭了。
中医研究院原院长舒少华准备揭发马厅长,已经有五十多个人签名,他希望“我”签名,“我”把事情跟晏之鹤说了。晏之鹤建议“我”当晚向马厅长汇报,“我”经过痛苦的选择后去了马厅长家,把事情说了。马厅长布置“我”去做几件事,“我”连夜就做了。第二天舒少华的阵线就崩溃了,签名的人纷纷找到马厅长表示忏悔。马厅长安排“我”报副高职称,又参加博士考试,都通过了。年底厅里下了文,调“我”到医政处当副处长,房子也搬套间了。
一年间,老婆调动了,房子有了,职称有了,位子有了,工资涨了,博士读了,说话也管用了,真像做梦一样。后来,由马厅长提名,“我”被任命为副厅长,分管中医研究院。
终于有一天马厅长对“我”说他想推荐“我”做厅长。时机成熟后,“我”建议让马厅长离任后出国考察,顺便看看在洛杉矶读博士的儿子。其实是为了摆脱他的“垂帘听政”。
在父亲坟前,“我”苦苦思索为何原本的意念、理想,都在不知不觉间随波逐流走上了另一路。答案是那里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我”就是因此放弃了准则信念,成为了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
终于,“我”跪倒在父亲坟前,把他遗留下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付之一炬。
特色及评论
《沧浪之水》,追问迷失的根因
读长篇小说《沧浪之水》,简直有种天机被泄露的感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察觉却又朦胧莫辨的某些东西给挑明了,讳莫如深却又一直有人在暗中操练并受益匪浅的诀窍给洞穿了,这怎不令人豁然复骇然?说得再明白些,也就是这小说在“弄清决定命运的无形之手在哪里”上有所推进。虽不能说作者把世情一一看得分明,却可以说,作品确有发人之所未发的一面,特别是对官本位文化的实际威力及其渗透程度,对权力崇拜的危害,可谓鞭辟入里。更为难得的是,这部小说还写出了某些看清真相的人却又在一种更高的真实中迷失了,于是作者努力追问着迷失者之所以迷失的文化根因。这就超出一般官场小说的格局了。我以为,当下某些官场小说放到《沧浪之水》的面前会变得轻飘。
如此评价《沧》作,首先是基于目前创作中的一种风气和弊端而发。现在官场小说或者叫反腐小说的类型颇流行,也颇受欢迎,细思之,此乃势之所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有贪官迭出,腐败横流的一面,在文学中也就必然地出现强烈表现反腐反贪主题的作品。或者扩而大之,虽不一定反腐反贪,笔锋所向,却也离不开官场的变幻和宦海的风波。这情景不禁使人想起清末谴责小说的潮流来了。那时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等也是风靡一时。当然,那时与今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在文学创作的规律上,却不敢保证今天就一定不会重复当年的毛病。鲁迅先生批评那些谴责小说大都“辞气浮露,笔无藏锋”,流于模式化,浅表化,而且“官场伎俩,本小异大同,汇为长编,即千篇一律,特缘时势要求,得此为快”,又说,“惜描写失之张皇,伤于溢恶,则感人之力顿微,终不过连篇话柄,仅供闲散者谈笑之资而已”。总的意思是,它们只是满足了社会一时的需求,停留于喜笑怒骂的痛快,缺乏艺术化、典型化的提炼,缺乏“忏悔之心”和对人性的思考,因而感人之力甚微。这不是和今天创作上的情形很相似吗?一些作品不也是满足于纪实、问题、案例,或只靠事件的惊人来耸动读者吗?
《沧浪之水》则不同。它不留情面地揭穿了虚幻的真实,深刻地揭出了权力和金钱对精神价值的败坏,显示出锋锐的透视力和“片面的深刻”性。写出非常时期人的扭曲并不太难,难的是写出当下日常生活中人的变异和扭曲的过程。这本书的作者基本做到了。此书不但善讲故事,而且诉诸哲理,不但充满感性,而且注重智性。它不是那种讲一个有趣的贪官故事再夹带些浑笑就完事的小说,也不是对腐败现象“谴责”一番,以取得宣泄快感的那种小说,或者以为涉笔的级别越高,贪污的金额越多,就越深刻的那种小说。它的一个突出优点是不靠惊人的故事,而是在平常生活中努力往根源上挖,努力追问时间、价值、意义等人生哲学问题,提供了一些未必准确却是独立思考的心得。比如,所谓孔子在知识者心中已经死去,所谓我们遭遇了相对主义,以及市场没有终极等等,都是作者对价值失范现象所作出的思想文化评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将此书看作是一本思想小说,哲理小说。
然而,小说倒也并不缺乏形象的丰满度和生动性,池大为和马垂章两个主要人物就写得很有深度,既是当下活生生的人,又是当今现实某种流行思想和起支配作用的精神的代表,其复杂内涵令人深思。马垂章那深得做官三昧的作派和嘴脸先不去说,单说池大为“杀死过去的自己”的过程则尤为惊心动魄。一开始他作为一个崇尚先贤,保持平民尊严,愤世嫉俗,决心要为天下、为民众而活的耿直青年,是很可爱的。他的道德理想和价值基础,与他的父辈们的追求,与我们悠久而深厚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于是表现出刚健,仁爱,慎独,自强的情怀。后来,他发现自己“无欲则刚”了好几年,却一无所有,郁郁不得志。在物质环境的挤压和别人的劝诱之下,他忽然“大彻大悟”,心中的神圣感逐渐摧毁,并欺骗自己说,为了赢得自尊,首先必须放弃自尊。一旦抛弃操守,蔑视永恒,他就活得轻松多了。他逢迎,拍马,出卖,讨好,无所不为,短短几年,他几乎什么都得到了。也许最耐人寻思的是,他后来成为反腐明星,在官场如鱼得水。当然他并非不知道他失去了什么,只是他也无可奈何。他的精神沉沦,以及他良知未泯的反省,均有相当的深刻性和警世意味。这部作品可谈的东西还很多,我想指出这一点或许是最重要的。
摘自《中华读书报》2002年1月23日
下载地址(迅雷):
《沧浪之水》:中南大学阎真教授著,《当代》2001年4月刊登,获《当代》年度文学奖一等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至今已重版三次,《大连日报》已连载,《三湘都市报》已准备连载,西安**制片厂已拍成电视剧,这是阎真教授自《曾在天涯》之后的第二本长篇小说。 小说分为四篇五部分94小节。
父亲在“我”出生那年因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被划为右派,因此他还被赶出了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一个小山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我”考取北京中医学院那年,他看了“我”的录取通知书,吼了一声“苍天有眼”就一头栽在地上。1985年,“我”研究生毕业回到省里,在卫生厅办公室工作。此后“我”就开始了与同事丁小槐斗心眼的“生涯”,但是每次都是“我”吃亏。厅里要整顿省内的中药市场。“我”和丁小槐去吴山地区调查,那里假药泛滥,可那是马厅长的家乡。回来后“我”把情况向药政处做了汇报,可丁小槐却对处长说材料不准确。“我”把事情告诉了厅里的老办事员晏之鹤时,他却劝“我”学聪明点。
厅里花三十万买了一部进口轿车。在一次支部民主生活会上,“我”把购买小车的细账算了,但是没提到任何人。等马厅长离开会场后大家都批评“我”,连平时关系最好的小莫都说“我”的不是。不久以后“我”就被调离省厅办公室,到中医学会去了。女朋友知道这个消息,也断然与“我”分手。
在中医学会一呆就是四五年,在这期间,“我”同市五院的护士董柳结婚、生子,完成了人生的一个必要程序。这时,丁小槐已经提了办公室副主任,搬出筒子楼住套间去了。
儿子三岁该上幼儿园了,本想让他进省政府幼儿园。“我”想尽了办法进不去,可丁小槐的儿子进去了。最后还是董柳的妹夫想了办法,儿子才进去了。“我”叹息自己无能。
按卫生部的统一部署,省卫生厅里抽人去湖区搞血吸虫调查,“我”也去了。在马厅长的授意下,调查组在选址抽样方面均做了精心安排,结论是发病率略有下降。“我”知道数据不可靠,但因位卑言轻无法说出口。回到家里后,“我”写了真实情况想匿名寄到北京去,却被董柳阻止。
这一切都让“我”感到绝望,急得心里发痛。
后来,马厅长的孙女到省人民医院输液,几个护士都因太紧张走了针。马厅长夫人听说董柳技术好,就连夜派车接来,一针就打中了。厅长夫人留她在病房陪了几天后,主动提出把她调到省人民医院。多年的愿望一下子实现,董柳哭了。
中医研究院原院长舒少华准备揭发马厅长,已经有五十多个人签名,他希望“我”签名,“我”把事情跟晏之鹤说了。晏之鹤建议“我”当晚向马厅长汇报,“我”经过痛苦的选择后去了马厅长家,把事情说了。马厅长布置“我”去做几件事,“我”连夜就做了。第二天舒少华的阵线就崩溃了,签名的人纷纷找到马厅长表示忏悔。马厅长安排“我”报副高职称,又参加博士考试,都通过了。年底厅里下了文,调“我”到医政处当副处长,房子也搬套间了。
一年间,老婆调动了,房子有了,职称有了,位子有了,工资涨了,博士读了,说话也管用了,真像做梦一样。后来,由马厅长提名,“我”被任命为副厅长,分管中医研究院。
终于有一天马厅长对“我”说他想推荐“我”做厅长。时机成熟后,“我”建议让马厅长离任后出国考察,顺便看看在洛杉矶读博士的儿子。其实是为了摆脱他的“垂帘听政”。
在父亲坟前,“我”苦苦思索为何原本的意念、理想,都在不知不觉间随波逐流走上了另一路。答案是那里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我”就是因此放弃了准则信念,成为了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
终于,“我”跪倒在父亲坟前,把他遗留下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付之一炬。
作者以娓娓而谈的文笔和行云流水般的故事,写出医药学研究生池大为空怀壮志、无职无权的苦,时来运转、有名有利的难,在真切地展示他的人生旅程的同时,也把困扰他的人生难题一一解开。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深深吸引,似在欣赏小说,又似在体验现实。
舒少华。
这整部作品的结束是在池大为把一个跟他当年很像的小伙子安排到中医协会以后,我认为作者之所以没有继续往下写池大为后来的故事是因为从这个小伙子到中医协会开始以后的故事就循环了,也就是说这个小伙子就是年轻时池大为,他的故事和池大为和马厅长会是一样的。
池大为安排这个小伙子区中医协会以前他是这样想的想他认为这个小伙子是一个可用之才暂时放他到冷部门磨练性子,等时机成熟了再启用。这应该也是当年马厅长的想法对待池大为,当池大为来告密的时候,马厅长认为用他的时候到了,所以他更信任池大为或者说是为了用他而更信任。
扩展资料:
《沧浪之水》是200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作者是阎真。主要讲述了一个有志青年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如何奋发图强的故事。
内容简介:
《沧浪之水》:中南大学阎真教授著,《当代》2001年4月刊登,获《当代》年度文学奖一等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至今已重版三次,《大连日报》已连载,《三湘都市报》已准备连载,西安**制片厂已拍成电视剧,这是阎真教授自《曾在天涯》之后的第二本长篇小说。
小说分为四篇五部分94小节。
父亲在“我”出生那年因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被划为右派,因此他还被赶出了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一个小山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我”考取北京中医学院那年,他看了“我”的录取通知书,吼了一声“苍天有眼”就一头栽在地上。
1985年,“我”研究生毕业回到省里,在卫生厅办公室工作。此后“我”就开始了与同事丁小槐斗心眼的“生涯”,但是每次都是“我”吃亏。厅里要整顿省内的中药市场。“我”和丁小槐去吴山地区调查,那里假药泛滥,可那是马厅长的家乡。
回来后“我”把情况向药政处做了汇报,可丁小槐却对处长说材料不准确。“我”把事情告诉了厅里的老办事员晏之鹤时,他却劝“我”学聪明点。
厅里花三十万买了一部进口轿车。在一次支部民主生活会上,“我”把购买小车的细账算了,但是没提到任何人。等马厅长离开会场后大家都批评“我”,连平时关系最好的小莫都说“我”的不是。
不久以后“我”就被调离省厅办公室,到中医学会去了。女朋友知道这个消息,也断然与“我”分手。
在中医学会一呆就是四五年,在这期间,“我”同市五院的护士董柳结婚、生子,完成了人生的一个必要程序。这时,丁小槐已经提了办公室副主任,搬出筒子楼住套间去了。
儿子三岁该上幼儿园了,本想让他进省政府幼儿园。“我”想尽了办法进不去,可丁小槐的儿子进去了。最后还是董柳的妹夫想了办法,儿子才进去了。“我”叹息自己无能。
按卫生部的统一部署,省卫生厅里抽人去湖区搞血吸虫调查,“我”也去了。在马厅长的授意下,调查组在选址抽样方面均做了精心安排,结论是发病率略有下降。“我”知道数据不可靠,但因位卑言轻无法说出口。回到家里后,“我”写了真实情况想匿名寄到北京去,却被董柳阻止。
这一切都让“我”感到绝望,急得心里发痛。
后来,马厅长的孙女到省人民医院输液,几个护士都因太紧张走了针。马厅长夫人听说董柳技术好,就连夜派车接来,一针就打中了。厅长夫人留她在病房陪了几天后,主动提出把她调到省人民医院。多年的愿望一下子实现,董柳哭了。
中医研究院原院长舒少华准备揭发马厅长,已经有五十多个人签名,他希望“我”签名,“我”把事情跟晏之鹤说了。晏之鹤建议“我”当晚向马厅长汇报,“我”经过痛苦的选择后去了马厅长家,把事情说了。
马厅长布置“我”去做几件事,“我”连夜就做了。第二天舒少华的阵线就崩溃了,签名的人纷纷找到马厅长表示忏悔。马厅长安排“我”报副高职称,又参加博士考试,都通过了。年底厅里下了文,调“我”到医政处当副处长,房子也搬套间了。
一年间,老婆调动了,房子有了,职称有了,位子有了,工资涨了,博士读了,说话也管用了,真像做梦一样。后来,由马厅长提名,“我”被任命为副厅长,分管中医研究院。
终于有一天马厅长对“我”说他想推荐“我”做厅长。时机成熟后,“我”建议让马厅长离任后出国考察,顺便看看在洛杉矶读博士的儿子。其实是为了摆脱他的“垂帘听政”。
在父亲坟前,“我”苦苦思索为何原本的意念、理想,都在不知不觉间随波逐流走上了另一路。答案是那里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我”就是因此放弃了准则信念,成为了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
终于,“我”跪倒在父亲坟前,把他遗留下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付之一炬。
作者以娓娓而谈的文笔和行云流水般的故事,写出医药学研究生池大为空怀壮志、无职无权的苦,时来运转、有名有利的难,在真切地展示他的人生旅程的同时,也把困扰他的人生难题一一解开。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深深吸引,似在欣赏小说,又似在体验现实。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