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三阳,可以治好吗

什么是小三阳,可以治好吗,第1张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健康,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HB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可能半数以上世界人口曾受感染,每年发生5千万例新感染,每年1百万人死亡。约世界人口的5%为慢性HBsAg携带者。根据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可分为:高流行区(>8%)、中流行(2%~7%)、低流行区(<2%)。中国是高流行区之一。据统计,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感染率概况是:抗HBc及/或抗HBs阳性者约为60%;非感染人群占26%;慢性乙型肝炎达2%;HBsAg阳性的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为10%;HBsAg阴性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为2%。由此可见,我国乙肝流行状况是十分严峻的。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各种急性、慢性乙肝病人以及HBsAg携带者。由于HBsAg携带者常无症状,不易被发现,因此HBsAg携带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性的强弱与病毒的复制状态有关。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为HBeAg 、HBV-DAN,此二项阳性者传染性强。

  HBV可通过血液、精液、唾液等传染。由于病人或携带者血液中HBV含量较高,而在体液和分泌物(如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中含量很微,因此HBV以血液传播为主。

  在我国HBV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围产期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其中有些传播途径是重叠的,实际都可能与血液暴露有关。

  粪便中不含有HBV或HBsAg,故不可能经粪-口途径传播。另外,蚊、臭虫等吸血昆虫在HBV传播中的作用尚无确实的证据。

  对乙肝病毒无抵抗力、易被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称为高危人群。高危人群的感染多与血液传染有关,也与日常生活暴露有关。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母亲是HBV感染者的婴儿、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吸毒者、性传播疾病病人、血液透析病人、监狱犯人、部分医护人员等。

二、病因与临床

  众所周知,乙肝的致病原是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生存、复制后。再排出到血液中,所以不仅血流中病毒高负荷,而且肝脏的大多数肝细胞都被感染。HBV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的病变,只是在肝细胞内生存、复制,其所复制的抗原表达在肝细胞膜上,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辨认,并发生清除反应。而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同,从而病程发展也不同。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健全,免疫系统被激活后识别乙肝病毒,攻击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并清除之,这就导致了急性乙肝;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被激活,但处于低下状态,机体对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反复攻击,但是又不能完全清除之,导致肝组织慢性炎症反复发作,这就是慢性乙肝;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耐受状态,不能识别乙肝病毒,因此不攻击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病毒与人"和平共处",这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三、检查项目

乙肝病毒感染者或者怀疑传染上乙肝病毒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检查指标主要有以下项目:

肝功能:主要为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乙肝“两对半”:即 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

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

核心抗体(抗HBc)。

HBV-DNA:即乙肝病毒遗传基因DNA

肝组织学检查:通过肝脏穿刺取肝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确定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

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时,ALT、AST就会从肝细胞内大量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ALT、AST升高,因此ALT、AST升高是判断肝细胞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但是除了病毒性肝炎外,其它类型的肝炎或肝脏疾病,ALT、AST也会升高。

HBV感染后病毒分泌的蛋白释放入血液,这些蛋白具有抗原性,导致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共有三个系统,但因核心抗原(HBcAg)在血清中一般不易检出,仅其余两对半在血液中可检测出,故俗称“两对半“。其中HBsAg和抗HBs是病毒的外膜蛋白和相应抗体。e抗原和e抗体是病毒的核壳分泌蛋白和相应抗体。HbcAg和抗HBc是病毒的核壳结构蛋白和相应抗体,但HBcAg 在血液中一般检测不到。

“两对半”和HBV-DNA都是血清病毒感染标志物。HBV标志物不仅是诊断HBV感染的根据,而且有助于对感染状态和病变活动性作出分析、外膜蛋白是病毒侵入肝细胞的必要成分,而其相应抗体应答则为阻断感染所必需;核壳蛋白与病毒复制密切相关、血清标志物谱反应HBV感染过程,见下表:

HBsAg HBV现症感染,但未必是急性肝炎或者慢性病变活动。

抗HBs 感染后免疫;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或HBIG的被动免疫

HBeAg 反映HBV复制,有病毒血症,血液高传染性

抗HBe ALT持续正常者表示HBV低复制或不复制,HBsAg(+)血液低传染性。

ALT波动者表示病毒变异。

抗HBc 低滴度表示过去感染;高滴度表示现行感染。

IgM抗HBc 高滴度表示急性或近期感染;活动性病变可出现低滴度。

上表为各个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但标志物常是联合存在的,在感染过程中的变化也有相互关联性。见下表:

HBsAg 抗HBs 抗HBc IgM抗HBc 解 释

+ - - - 急性感染早期,少数不出现抗HBc的慢性感染

+ - + + 急性感染

+ - + - 慢性感染

- + + - 感染恢复

- - + + 急性感染恢复过程中的窗口期

- - + - 远期感染后或HBsAg(-)慢性HBV携带者

- + - - 远期感染后、疫苗应答、或者近期HBIG注射

HBV-DNA是HBV的遗传物质——基因,当HBV侵入肝细胞后,就会以HBV-DNA为模板,合成新的HBV颗粒并释放入血,故HBV-DNA是病毒复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通过肝脏穿刺直接抽取微量肝组织,在显微镜下检查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是最为直接、准确地诊断慢性乙肝的“金指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不同,最佳治疗方案也不同。因此,乙肝病毒感染者,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建议在治疗前到有相关检查条件的医院作此项检查,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四、乙肝的治疗

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

急性乙肝,应早发现,早治疗,对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充分休息,合理饮食,忌烟酒,避免病情发展为重症肝炎或者慢性肝炎;慢性乙肝,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心理、对症治疗等。目前认为,由于病毒的持续感染导致肝炎慢性化,继续发展可能导致肝硬化和HBV相关性肝癌,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慢性乙肝治疗的目的是:1)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病毒清除; 2)减轻肝脏炎症及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 3)阻止或延缓发展为肝硬化; 4)减少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率; 5)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6)缓解、减轻临床症状。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但不宜从事饮食和托幼工作,避免传染给他人,家庭成员应注射疫苗;劳逸结合,合理营养,忌烟酒;避免滥用药物而损害肝功能;最重要的是应每三个月到医院复查肝功能及有关病毒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治疗。

五、乙肝的预防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根本措施。接种对象是新生儿(我国已经列入计划免疫项目,WHO已建议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和其他感染乙肝的高危人群(如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血液透析者、吸毒者、医务人员等)。接种方案是:1) 基因工程疫苗:每次5ug于0,1,6月各一次,上臂三角肌注射; 2)血源疫苗: 每次10ug,或30ug,10ug,10ug。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每次应30ug。(目前血源疫苗已较少应用)

HBsAg和HBeAg均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最好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被动免疫加乙肝疫苗主动免疫。方案是:出生后6小时内给予新生儿HBIg 100-200u 肌注,1月后开始乙肝疫苗全程免疫。HBIg还适用于意外暴露后的预防。

针对传染源应加强管理,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应禁止献血,不宜从事饮食和托幼工作,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血液及分泌物污染公用物品,不共用理发工具、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品。

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传染,措施包括:

(1) 阻断母婴传播

(2) 加强环境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重视经常性的清洁打扫,垃圾须无害化处理、废弃物须焚毁、对公用浴巾和修脚用具须严格消毒;对理发店尤须严格卫生管理,理发工具、刮脸的剃刀、穿耳孔及文身文眉的工具等必须消毒。

(3) 避免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刮须刀、牙刷和盥洗用品必须个人专用;不与已知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吻;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内裤,尤其是月经期中的内裤专用盆清洗;清点钞票后洗手;等等。

(4) 防治性接触传播:婚前检查如一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另一方应先接种乙肝疫苗;做好宣传教育,控制性乱;孕妇如有性病(HIV、HSV、HBV等)可传播给胎儿,对孕妇尤应加强防护。

(5) 输血管理:提倡志愿献血;严格输血适应症,对可输可不输的尽可能不输;贫血病人用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择期手术的病人,可预先储存自身血液,备手术时应用,对预期需长期输血的病人,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慢性肾炎等,应先注射乙肝疫苗。当前输血管理主要为预防丙型肝炎。

(6) 防止经微量血传播的医源性感染。

(7) 医院管理等。

这些答疑基本可以覆盖你的问题了。

“大三阳”、“小三阳”是什么,至今有多多人不很清楚。而一份《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出台,不免让许多人暗自紧张——如果有“大小三阳”成了自己的同事,自己会不会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乙肝。为澄清大家对“大小三阳”的疑惑,记者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副主任李太生博士。

疑惑之一: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

专家释疑:“大三阳”和“小三阳”是指在进行“乙肝肝炎抗原二对半”体检时的二种不同结果。所谓“乙型肝炎抗原两对半”,是给5项检测指标排了队,它们依次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通常又把1、3、5项呈阳性(或+)称为大三阳,1、4、5项呈阳性(或+)称为小三阳。

大小三阳都是反映体内乙肝病毒数量和活跃程度的一个数据,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都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

疑惑之二:目前我国大约多少人有“大三阳”、“小三阳”?

答:据统计,目前我国包括“大三阳”、“小三阳”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达到总人口的10%,其中男性感染者略多。城市人口感染者更多,约占城市总人口的15%。

另外应注意是,年龄越大,越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疑惑之三:“大三阳”、“小三阳”与乙肝有何区别,是不是病,具有传染性吗?

专家释疑:人们常说的某人“大三阳”、“小三阳”,是处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只是说他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是携带乙肝病毒,并不能说明这人就得了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非患病者。

“大三阳”、“小三阳”伴有转氨酶异常才诊断为乙肝。

一般认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传染性比“大三阳”小,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

有部分人的“大三阳”经过数年后,可自然转为“小三阳”。

疑惑之四:“大三阳”、“小三阳”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专家释疑:乙肝病毒是通过体液进行传染的。李主任强调,乙肝病毒只有进入血液了,才会传染。

如输入了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使用了不洁净的注射器、拔牙所用的器具上有乙肝病毒,带有乙肝病毒的唾液如果附着在正常人身体上有破损的地方,而且进入了血液,正常人才有可能会被传染上乙肝。

家庭成员间最易互相传染。

母亲传给婴儿,是乙肝传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一生都不会发病,但会传染给所生的孩子。另外,孩子在幼年时期很容易被携带乙肝病毒的父母传染。

接吻、性生活等,都可能传染乙肝病毒。

疑惑之五:如果我身边有人是“大三阳”、“小三阳”,我日常应该注意什么?如果我身上有某处伤口,是不是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更高?

专家释疑:即使身边有人是“大三阳”、“小三阳”,也不必惊慌。一般的接触,如握握手、同桌吃饭、面对面谈话等,都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如果你有伤口,比如身上某处地方破皮出血、口腔溃疡、牙龈出血、大便隐血等,只要“大三阳”、“小三阳”者没有伤口,另外你自己注意别让伤口粘上“大三阳”、“小三阳”者的唾液,就不会被传染。

此时,你应注意不与“大小三阳”者共用餐具,养成分餐制的习惯,不与“大小三阳”者紧密接触。

养成保持卫生、勤洗手的习惯。平时,尽量不要用手指揉眼睛、抠鼻子、挤痘痘、挠痒痒等。如果实在要做这些事儿,先把手洗干净,并用消毒液消毒。要注意办公场所卫生,自己的办公桌椅、办公用具和公用物品要保持卫生、勤消毒。

当然,无论身边是否有乙肝病毒携带者,你都应该注意输液、注射、拔牙、洗牙所用的器具等的卫生安全。

此外,在生活上,注意锻炼身体、营养均衡、劳逸结合,增强体质,可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病毒的几率。

疑惑之六:打乙肝疫苗有多大的用处?

专家释疑:注射疫苗是有效易行的预防措施。目前乙肝疫苗已列入国家计划免疫的一部分。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注射乙肝疫苗是没有坏处的。特别是医护人员、记者、银行职员等与外界接触比较多的高危人群,最好能在身体没有抗体时注射乙肝疫苗。

一般说来,新生儿打过三针乙肝疫苗,半年后可产生抗体,直到上初中前都不用再打疫苗了。成年人打过三针疫苗后,也是半年后产生抗体。

但注射疫苗后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看是否真的产生了抗体,如果没有,还要适当加量。即使产生了抗体,也要在5至7年后再进行一次检查,看抗体是否还存在。

曾经感染过乙肝,痊愈后自己产生抗体的人,就不必再注射疫苗了。而且,自己产生抗体的有效期要比注射疫苗的有效期长,理论上是终生有效。

疑惑之七:知道自己是“大三阳”、“小三阳”,日常应该注意什么?

专家释疑:如果知道自己携带乙肝病毒,要在生活中多加注意,使用专用的牙具、剃须用品等,而且最好单独摆放;注意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如果自己身上有伤口、破溃之处,更应该避免伤口分泌物沾染在公共物品上。

如果是在结婚之前发现一方携带乙肝病毒,另外一方最好尽快注射疫苗,直到产生抗体后再结婚。

夫妻间一方携带乙肝病毒,应该尽快治疗;另外一方最好尽快注射疫苗,直到产生抗体后再过性生活。

如果是想做母亲前发现自己携带乙肝病毒,一定要先治好后再考虑要孩子,以免传染给下一代。

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有肝脾肿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

成年以后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绝大部分可通过药物治疗以及靠自身抵抗力痊愈,不会继续发展。

但是,有极少数人,机体免疫力较低,感染乙肝病毒后,会成爆发性肝炎。这种肝炎来势凶猛、肝脏衰竭速度很快。

目前,医学专家已经找到了控制、治疗乙肝的方法,乙肝患者应及早诊治。

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加强锻炼、合理营养、注意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病情没有什么明显发展,建议不要随便用药,因为乙肝的治疗目前为止可以说没有特效药,有很多药副作用太大,甚至对肝脏的损害大于其治疗的效果。你应该首选采用食补的方法,增强抵抗力和自身的免疫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根治乙肝。当然,加强锻炼,戒除抽烟喝喝酒的习惯,少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都是有帮助的。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通过食疗的方式把大小三阳转阴的。

■增肥方法:

中国医学认为,体病多因脾胃功能低下,气血不足所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气血盛,则肌肉丰腴,肢体强劲。反之,则身体消瘦,肢软乏力。医治体瘦先要排除因甲亢、肝病、肾病以及肿瘤等多种慢性病。然后采用中药治疗,会有很好的效果

■瘦弱测试

一个人是胖是瘦不是凭眼睛看就能测算的,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算出自己是否瘦弱了点:用身高的厘米数减去100后乘以09,得出的答案就是本人标准体重。如个人身高180厘米,标准体重就是(180-100)×09=72公斤,低于或高于标准体重10%都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你的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以上,就要考虑自己是否偏瘦了。

■特别提醒

一般情况下,体重过轻与遗传因素有关系,同时,一些情绪容易亢奋的人,由于内分泌的影响就可以加速热量的消耗。有些人容易紧张,结果可能是漏掉一餐或者食欲不振,一次损失上千卡热量自然不在话下,这样肯定不会胖。

如果发现自己的体重过轻,身体过瘦,首先要查一下是不是疾病的潜在影响。如甲状腺、糖尿病、肾上腺、消化系统疾病等,都容易造成体重过轻。排除了疾病的情况,才可以实施增肥计划。

■身心愉快

瘦弱男女在饮食方面,有不少都存在挑食和偏食现象。因此,应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增加膳食的摄入量,膳食应丰富多样。多吃碳水化合物,面食最管用,此外,高蛋白食品、蔬菜和水果一样都不能少,平日里更要口不离那些健康的零食,如花生、奶糖等,喝完啤酒再喝点果汁也是不错的主意。

在摄入足够蛋白质的情况下,宜多进食一些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即淀粉、糖类等)较丰富的食物。这样,多余的能量就可以转化为脂肪储存于皮下,使瘦弱者体态健壮起来。胃肠功能较弱的瘦子,可选择鸡、鸭、鱼、羊的肝脏来食用,除此,鱼类也易消化和吸收。

■饮食多样

要想增肥,首先应当做到科学增肥,为健康增肥。平衡饮食外,还应保持充足而良好的睡眠。人的睡眠若比较充足,胃口就比较好,而且也有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不少瘦人喜欢过夜生活,动不动就玩个通宵,第二天又要强打精神去上班,严重影响了睡眠的质量,这样下去不瘦才怪。

还要注意的是个人心理健康。工作中的紧张和压力、生活中一些小事的想不开、超出人体负荷的“疯狂”学习或工作等,都会使人愈加消瘦。相反,愉快的心理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则有助于增肥。

■适当运动

对于那些长期坐办公室的瘦人来说,每天应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锻炼,这不仅有利于改善食欲,也能使肌肉强壮、体魄健美。人体的肌肉是“用进废退”,如果长期得不到锻炼,肌肉纤维就会相对萎缩,变得薄弱无力,人也就显得瘦弱。

在运动方式上,慢跑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人在慢跑的时候肠胃蠕动次数明显增多,这样可以消耗人体能量,在进餐时胃口就好。一般来说,大运动量运动、短时间运动和快速爆发力运动都能起到增肥效果,也是欲减肥的人最应忌讳的。

★★★附:食物增肥一方

山药粥

成分:山药、乳酪、白糖。

其制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鲜山药洗净,捣泥,待大米粥熟时加入拌匀,而后调入乳酪、白糖食用;另一方法是,将山药晒干研粉,每次取30克,加冷水调匀,置炉上,文火煮熟,不断搅拌,两三沸后取下,调入乳酪、白糖即可食用。

山药性味甘平,可补虚赢,长肌肉、润皮毛,为治消瘦、美容之妙品。乳酪可养肺润肤、养阴生津。两者合用,可健运脾胃,资助化源,故于虚瘦病人,效果甚佳。

常常听到体瘦者抱怨,现在减肥药满天飞,就是没有增肥药。其实,一般瘦弱欲增肥健身,无需求助于药物,只要恰当饮食,用食疗来调补,就能收良效。

体瘦之人,多有阴虚、血亏津少,故饮食上宜多食甘润生津之品,如牛奶、蜂蜜、鸡蛋、鳖(甲鱼)、海参、银耳等。常用有效食疗方有:核桃牛乳饮,蜂蜜饮料,海参膏,龟肉百合红枣汤,甲鱼滋肾羹,参麦甲鱼,银耳鸽蛋,百合鸡子黄汤等。

阴虚往往内心热,体瘦者多见烦躁易怒、口干咽痛、性欲亢进等虚热内生现象,故在滋养的同时,还要注意清虚火,可选食蛤蜊麦门冬汤、菊花肉片等。

1均衡的饮食

可以使用奶油或其它食用油、果酱、糖类等高油脂、高糖类食物来增加热量,虽然体重增加较为快速,但长期或过量食用,会破坏食欲,并可能带来慢性疾病危及健康。采用均衡饮食及渐进式的增加食量,避免强迫性的供给,破坏食欲。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细嚼慢咽。

3改变进餐的程序

先吃浓度高,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再吃其它食物。

4选择适度烹调的食物

选择经适度烹调的食物,如:蒸、炖、卤、炒、煮等,避免因油炸、煎、烤等导致食物坚硬,不易消化。

5保持心情愉快,布置良好的进餐环境,集中精神用餐。

紧张和焦虑不但影响食欲,肠胃道消化吸收功能也不好,代谢率提高相对地消耗较多的热量。

如果还是没有办法改善您颀长消瘦的身材时,建议您还是请专业的医师帮您一起找出为什么肉肉长不出来的原因,用一个健康的方式长健康的肉肉喔!

增肥可以考虑牛奶、杏仁、芝麻、腰果等食物,您可以将杏仁和芝麻粉加入牛奶来喝,腰果则可以当作零食来吃,如此会有不错的效果。

在社会的人口分布结构中,体重不足也是很常见的一个族群。只是目前社会一片减重风潮之下,那些体重过轻的人,反而是一般人羡慕的对象。可是,实际上体重不足者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容易疲倦、抑郁、肌肉耗损等症状。严重者更会出现免疫力变差、容易生病,尤其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还会增加并发症、愈后不良的机率。

◎增重不增肥

在学理上增肥与增重的意义并不一样。因为“增肥”顾名思义是增加身体组织的脂肪比例,而“增重”除了脂肪的增加之外,应还涵盖肌肉组织的成长。我想您要问的应该是“增重”而非“增肥”吧?!

人体的重量,大致上是来自于骨骼、肌肉、脂肪、水分以及其他内脏器官,有意义的“增重”应著重在肌肉、脂肪的比例增加。那么,我们要如何来进行身体的改造工程呢?答案仍然是“饮食”与“运动”!

饮食篇

饮食方面,高蛋白质、高热量饮食,是增重的不二法门。浓缩的蛋白质与高热量食物,例如重乳酪蛋糕、小西点、小蛋糕等等,少量多餐、餐后适时补充帮助消化的木瓜酵素或综合酵素,以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率。

◎蛋白质的选择

选择优良的蛋白质来源,例如鸡蛋、牛奶、肉类、家禽类等,应占每日蛋白质总量的一半以上。植物性蛋白质则以分离萃取的黄豆蛋白粉末,效果会比较好,因为少了阻碍吸收的植物纤维。至于吃肉或喝牛奶那一种方法较好?讲求效率的人,可以尝试喝高蛋白奶粉(例如三多奶蛋白),会比喝一般鲜奶、吃肉的蛋白质摄取量来的高,吸收利用率也比较好。

◎醣类的选择

醣类的摄取也是重要的一环,选择淀粉质较高的食物,例如白土司、馒头、白饭、地瓜、芋头、南瓜等。烹调时可以芶芡、羹汤、浓汤的型式,或在汤或果汁、牛奶中,加一些麦芽糊精(一般所谓的玉米水解淀粉,可直接加入食物中食用),增加热量的摄取。

◎脂肪的选择

油脂部分,可适量使用吸收利用率较佳的中链脂肪酸(MCT),以增加浓缩热量的摄取。纯的中链脂肪酸(MCT)因不含“必须脂肪酸”,需搭配一般油脂使用。建议可选用已混合必须脂肪酸的中链脂肪酸产品(例如:三多高热能),避免必须脂肪酸的缺乏。一般建议中链脂肪酸占总油脂使用量,以不超过60%为原则。

运动篇

欲增重者的运动,以“重量训练”为主要方式,而非减重者所强调的“有氧运动”。因为“有氧运动”是促进能量消耗的,而“重量训练”则是用来增加肌肉比例的。借助哑铃、杠铃与训练器材的使用,配合大肌肉群的完全收缩与放松,可以达到肌肉的建造工程。

那什么叫大肌肉群呢?就是我们所谓的胸肌、腹肌、背肌、腿肌、二头及三头肌(手臂)。经由重量训练与饮食补充,可使大肌肉群成长,相对的便会累积一些体重。

目前在美国,已经在尝试对老人加以适当的重量训练,配合增重食品补充,来增加肌肉比例,以改善营养不良、容易疲倦、抑郁、肌肉耗损、免疫力变差、容易生病等症状。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也会减少并发症、愈后不良的机率。

早餐:一定要吃、才有活力!

偏好西式口味的人:

1现榨柳橙汁一杯

2低脂牛奶一杯

3浇满糖浆、果酱、奶油的煎饼一份。

喜欢中式口味的人:

1一碗皮蛋瘦肉粥或小米粥

2一杯豆浆或米浆。

3一颗水煮蛋

早上的点心:帮助身体储藏能量

下列食物任选一份:葡萄干、核果、花生、香蕉。

午餐:快乐的进餐、才能吃胖唷!

偏好西式口味的人:

1苹果一个

2低脂牛奶一杯

3三明治一个

4生菜沙拉一盒

5高纤饼干一份

喜欢中式口味的人:

1奇异果一个

2一杯优酪乳

3一碗饭或一碗面

4水煮青菜一份

5高纤饼干一份

下午的点心:不要让小肚肚饿着了

下列食物任选一份:奶昔一杯,高纤饼干几片、卤味小菜,或茶叶蛋一颗。

晚餐:尽量按时进餐

最好与家人或爱人一起用餐。甜蜜的感觉,会让肉肉更快长出来唷!

1现榨果汁一份

2冰淇淋或优酪乳一份

3生菜沙拉或炒青菜一份

4一碗饭或一碗面

5一份瘦肉或鱼肉

6饭后再吃点菠萝、木瓜、或西红柿。

宵夜:尽量在睡前两个钟头进食

在土司上涂满果酱、花生酱、奶油、大蒜酱。再喝一碗肉汤、牛奶、或豆浆。只要吃个意思就好了,以免吃得太饱,睡不着。吃完宵夜后,要刷牙漱口用牙线,才能睡觉唷!

★★★★★★★★瘦人为何瘦★★★★★★★★

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人消瘦总有病根。找病因,除病根,是“瘦子”变胖的主要方法。据保健专家分析,消瘦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各种慢性病及器质性病变

例如腹泻、消化性溃疡、结核、肿瘤、贫血寄生虫病等。

·遗传和内分泌因素

在遗传、内分泌等因素影响下,某些家庭成员都比较瘦,但是没有器质性疾患,属于无力型体型。其特点是:身体瘦高,颈细长,垂肩、胸廓扁平,胸骨剑突下角小于90度,精力也很充沛,完全能胜任学习或工作,但易患各种慢性病。

·精神因素

由于情绪因素,精神焦虑,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睡眠不足,身体消耗多于摄入。

·饮食

饮食不调,缺乏体育锻炼。缺乏营养,尤其是缺乏蛋白质成分。

◇瘦人如何练壮

据冬林健康城的几位教练介绍,瘦人在进行健美锻炼时,首先要弄清自己属于哪种消瘦。因为消瘦有单纯性消瘦和继发性消瘦之分。单纯性消瘦没有明确的内分泌疾病,继发性消瘦是由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如属继发性消瘦,则请病愈后再进行健美锻炼。若属单纯性消瘦,那么进行健美锻炼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合理安排运动量

运动量的安排是科学锻炼的重要环节之一。实践证明,消瘦者应以中等运动量(每分钟心率在130至160次之间)的有氧锻炼为宜,器械重量以中等负荷(最大肌力的50%至80%)为佳。时间安排可每周练3次(隔天1次),每次1至1个半小时。每次练8至10个动作,每个动作做3至4组。做法是快收缩、稍停顿、慢伸展。连续做一组动作时间为60秒左右,组间间歇20至60秒,每种动作间歇1至2分钟。一般情况下,每组应能连续完成8至15次,如果每组次数达不到8次,可适当减轻重量;以最后两次必须用全力才能完成的动作,对肌肉组织刺激较深,“超量恢复”明显,锻炼效果极佳。

◇注意安全

健美锻炼的器材都有一定的重量,不仅锻炼前后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而且要注意检查器材安装得是否牢固,以防不测。锻炼时要注意重量是否适度,切勿做力不能及的练习。使用杠铃等重器械时,要有人保护。最好是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锻炼,以便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保护。

◇打好基础

消瘦者在初练阶段(2至3个月)最好能进健美培训班学习锻炼,以便正确、系统地掌握动作技术,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特别要注意肌肉力量和耐力的锻炼,逐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有重点和针对性

消瘦者经过2至3个月锻炼后,体力会明显增强,精力也会比以前充沛。这时,应重点锻炼大肌肉群,如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背阔肌、臀大肌和股四头肌等,运动量要随时调整。另外,同一个部位的肌群可采用不同的动作、不同的器械进行锻炼,并且要使所练肌群单独收缩。随着肌肉力量的啬和动作协调性的提高,锻炼的效果会越来越显著。一般情况下,练习动作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变换一次。此外,锻炼时精神(意念)要集中于所练部位,切忌谈笑、听音乐等。所练部位肌肉的酸、胀、饱、热感越强,锻炼效果越佳。这样,再坚持半年到一年,体型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少练其它项目

消瘦者进行健美锻炼时,最好少参加其它运动项目的锻炼,特别是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如长跑、踢足球、打篮球等。因为这些运动消耗能量较多,不利于肌肉的增长,而且会越练越瘦。此外,平时不要做耗费精力太多的其它活动。

◇合理的膳食

只有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人才能变胖。因此,消瘦者的膳食调配一定要合理、多样,不可偏食。平时除食用富含动物性蛋白质的肉、蛋、禽类外,还要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及赤豆、百合、蔬菜、瓜果等。只要饮食营养全面,利于消化吸收,再加上适当的健美锻炼,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变得丰腴起来。

◇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消瘦者要使体型由瘦变壮、丰腴健美,不是一两天、一两个月的事,凭“一时热”,想“一口吃个胖子”的练法不行,因锻炼方法不对、效果不明显而丧失信心也不行,只有坚定胜利的信心做好吃苦的准备,以高昂的情绪积极进行科学的、有计划的、坚持不懈的锻炼,才能获得最后成功。

乙肝医学常识

一、危害与传播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健康,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HB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可能半数以上世界人口曾受感染,每年发生5千万例新感染,每年1百万人死亡。约世界人口的5%为慢性HBsAg携带者。根据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可分为:高流行区(>8%)、中流行(2%~7%)、低流行区(<2%)。中国是高流行区之一。据统计,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感染率概况是:抗HBc及/或抗HBs阳性者约为60%;非感染人群占26%;慢性乙型肝炎达2%;HBsAg阳性的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为10%;HBsAg阴性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为2%。由此可见,我国乙肝流行状况是十分严峻的。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各种急性、慢性乙肝病人以及HBsAg携带者。由于HBsAg携带者常无症状,不易被发现,因此HBsAg携带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性的强弱与病毒的复制状态有关。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为HBeAg 、HBV-DAN,此二项阳性者传染性强。

  HBV可通过血液、精液、唾液等传染。由于病人或携带者血液中HBV含量较高,而在体液和分泌物(如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中含量很微,因此HBV以血液传播为主。

  在我国HBV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围产期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其中有些传播途径是重叠的,实际都可能与血液暴露有关。

  粪便中不含有HBV或HBsAg,故不可能经粪-口途径传播。另外,蚊、臭虫等吸血昆虫在HBV传播中的作用尚无确实的证据。

  对乙肝病毒无抵抗力、易被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称为高危人群。高危人群的感染多与血液传染有关,也与日常生活暴露有关。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母亲是HBV感染者的婴儿、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吸毒者、性传播疾病病人、血液透析病人、监狱犯人、部分医护人员等。

二、病因与临床

  众所周知,乙肝的致病原是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生存、复制后。再排出到血液中,所以不仅血流中病毒高负荷,而且肝脏的大多数肝细胞都被感染。HBV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的病变,只是在肝细胞内生存、复制,其所复制的抗原表达在肝细胞膜上,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辨认,并发生清除反应。而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同,从而病程发展也不同。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健全,免疫系统被激活后识别乙肝病毒,攻击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并清除之,这就导致了急性乙肝;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被激活,但处于低下状态,机体对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反复攻击,但是又不能完全清除之,导致肝组织慢性炎症反复发作,这就是慢性乙肝;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耐受状态,不能识别乙肝病毒,因此不攻击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病毒与人"和平共处",这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三、检查项目

乙肝病毒感染者或者怀疑传染上乙肝病毒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检查指标主要有以下项目:

肝功能:主要为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乙肝“两对半”:即 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

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

核心抗体(抗HBc)。

HBV-DNA:即乙肝病毒遗传基因DNA

肝组织学检查:通过肝脏穿刺取肝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确定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

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时,ALT、AST就会从肝细胞内大量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ALT、AST升高,因此ALT、AST升高是判断肝细胞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但是除了病毒性肝炎外,其它类型的肝炎或肝脏疾病,ALT、AST也会升高。

HBV感染后病毒分泌的蛋白释放入血液,这些蛋白具有抗原性,导致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共有三个系统,但因核心抗原(HBcAg)在血清中一般不易检出,仅其余两对半在血液中可检测出,故俗称“两对半“。其中HBsAg和抗HBs是病毒的外膜蛋白和相应抗体。e抗原和e抗体是病毒的核壳分泌蛋白和相应抗体。HbcAg和抗HBc是病毒的核壳结构蛋白和相应抗体,但HBcAg 在血液中一般检测不到。

“两对半”和HBV-DNA都是血清病毒感染标志物。HBV标志物不仅是诊断HBV感染的根据,而且有助于对感染状态和病变活动性作出分析、外膜蛋白是病毒侵入肝细胞的必要成分,而其相应抗体应答则为阻断感染所必需;核壳蛋白与病毒复制密切相关、血清标志物谱反应HBV感染过程,见下表:

HBsAg HBV现症感染,但未必是急性肝炎或者慢性病变活动。

抗HBs 感染后免疫;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或HBIG的被动免疫

HBeAg 反映HBV复制,有病毒血症,血液高传染性

抗HBe ALT持续正常者表示HBV低复制或不复制,HBsAg(+)血液低传染性。

ALT波动者表示病毒变异。

抗HBc 低滴度表示过去感染;高滴度表示现行感染。

IgM抗HBc 高滴度表示急性或近期感染;活动性病变可出现低滴度。

上表为各个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但标志物常是联合存在的,在感染过程中的变化也有相互关联性。见下表:

HBsAg 抗HBs 抗HBc IgM抗HBc 解 释

+ - - - 急性感染早期,少数不出现抗HBc的慢性感染

+ - + + 急性感染

+ - + - 慢性感染

- + + - 感染恢复

- - + + 急性感染恢复过程中的窗口期

- - + - 远期感染后或HBsAg(-)慢性HBV携带者

- + - - 远期感染后、疫苗应答、或者近期HBIG注射

HBV-DNA是HBV的遗传物质——基因,当HBV侵入肝细胞后,就会以HBV-DNA为模板,合成新的HBV颗粒并释放入血,故HBV-DNA是病毒复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通过肝脏穿刺直接抽取微量肝组织,在显微镜下检查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是最为直接、准确地诊断慢性乙肝的“金指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不同,最佳治疗方案也不同。因此,乙肝病毒感染者,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建议在治疗前到有相关检查条件的医院作此项检查,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四、乙肝的治疗

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

急性乙肝,应早发现,早治疗,对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充分休息,合理饮食,忌烟酒,避免病情发展为重症肝炎或者慢性肝炎;慢性乙肝,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心理、对症治疗等。目前认为,由于病毒的持续感染导致肝炎慢性化,继续发展可能导致肝硬化和HBV相关性肝癌,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慢性乙肝治疗的目的是:1)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病毒清除; 2)减轻肝脏炎症及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 3)阻止或延缓发展为肝硬化; 4)减少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率; 5)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6)缓解、减轻临床症状。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但不宜从事饮食和托幼工作,避免传染给他人,家庭成员应注射疫苗;劳逸结合,合理营养,忌烟酒;避免滥用药物而损害肝功能;最重要的是应每三个月到医院复查肝功能及有关病毒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治疗。

五、乙肝的预防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根本措施。接种对象是新生儿(我国已经列入计划免疫项目,WHO已建议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和其他感染乙肝的高危人群(如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血液透析者、吸毒者、医务人员等)。接种方案是:1) 基因工程疫苗:每次5ug于0,1,6月各一次,上臂三角肌注射; 2)血源疫苗: 每次10ug,或30ug,10ug,10ug。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每次应30ug。(目前血源疫苗已较少应用)

HBsAg和HBeAg均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最好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被动免疫加乙肝疫苗主动免疫。方案是:出生后6小时内给予新生儿HBIg 100-200u 肌注,1月后开始乙肝疫苗全程免疫。HBIg还适用于意外暴露后的预防。

针对传染源应加强管理,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应禁止献血,不宜从事饮食和托幼工作,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血液及分泌物污染公用物品,不共用理发工具、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品。

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传染,措施包括:

(1) 阻断母婴传播

(2) 加强环境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重视经常性的清洁打扫,垃圾须无害化处理、废弃物须焚毁、对公用浴巾和修脚用具须严格消毒;对理发店尤须严格卫生管理,理发工具、刮脸的剃刀、穿耳孔及文身文眉的工具等必须消毒。

(3) 避免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刮须刀、牙刷和盥洗用品必须个人专用;不与已知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吻;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内裤,尤其是月经期中的内裤专用盆清洗;清点钞票后洗手;等等。

(4) 防治性接触传播:婚前检查如一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另一方应先接种乙肝疫苗;做好宣传教育,控制性乱;孕妇如有性病(HIV、HSV、HBV等)可传播给胎儿,对孕妇尤应加强防护。

(5) 输血管理:提倡志愿献血;严格输血适应症,对可输可不输的尽可能不输;贫血病人用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择期手术的病人,可预先储存自身血液,备手术时应用,对预期需长期输血的病人,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慢性肾炎等,应先注射乙肝疫苗。当前输血管理主要为预防丙型肝炎。

(6) 防止经微量血传播的医源性感染。

(7) 医院管理等。

这些答疑基本可以覆盖你的问题了。

“大三阳”、“小三阳”是什么,至今有多多人不很清楚。而一份《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出台,不免让许多人暗自紧张——如果有“大小三阳”成了自己的同事,自己会不会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乙肝。为澄清大家对“大小三阳”的疑惑,记者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副主任李太生博士。

疑惑之一: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

专家释疑:“大三阳”和“小三阳”是指在进行“乙肝肝炎抗原二对半”体检时的二种不同结果。所谓“乙型肝炎抗原两对半”,是给5项检测指标排了队,它们依次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通常又把1、3、5项呈阳性(或+)称为大三阳,1、4、5项呈阳性(或+)称为小三阳。

大小三阳都是反映体内乙肝病毒数量和活跃程度的一个数据,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都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

疑惑之二:目前我国大约多少人有“大三阳”、“小三阳”?

答:据统计,目前我国包括“大三阳”、“小三阳”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达到总人口的10%,其中男性感染者略多。城市人口感染者更多,约占城市总人口的15%。

另外应注意是,年龄越大,越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疑惑之三:“大三阳”、“小三阳”与乙肝有何区别,是不是病,具有传染性吗?

专家释疑:人们常说的某人“大三阳”、“小三阳”,是处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只是说他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是携带乙肝病毒,并不能说明这人就得了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非患病者。

“大三阳”、“小三阳”伴有转氨酶异常才诊断为乙肝。

一般认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传染性比“大三阳”小,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

有部分人的“大三阳”经过数年后,可自然转为“小三阳”。

疑惑之四:“大三阳”、“小三阳”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专家释疑:乙肝病毒是通过体液进行传染的。李主任强调,乙肝病毒只有进入血液了,才会传染。

如输入了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使用了不洁净的注射器、拔牙所用的器具上有乙肝病毒,带有乙肝病毒的唾液如果附着在正常人身体上有破损的地方,而且进入了血液,正常人才有可能会被传染上乙肝。

家庭成员间最易互相传染。

母亲传给婴儿,是乙肝传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一生都不会发病,但会传染给所生的孩子。另外,孩子在幼年时期很容易被携带乙肝病毒的父母传染。

接吻、性生活等,都可能传染乙肝病毒。

疑惑之五:如果我身边有人是“大三阳”、“小三阳”,我日常应该注意什么?如果我身上有某处伤口,是不是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更高?

专家释疑:即使身边有人是“大三阳”、“小三阳”,也不必惊慌。一般的接触,如握握手、同桌吃饭、面对面谈话等,都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如果你有伤口,比如身上某处地方破皮出血、口腔溃疡、牙龈出血、大便隐血等,只要“大三阳”、“小三阳”者没有伤口,另外你自己注意别让伤口粘上“大三阳”、“小三阳”者的唾液,就不会被传染。

此时,你应注意不与“大小三阳”者共用餐具,养成分餐制的习惯,不与“大小三阳”者紧密接触。

养成保持卫生、勤洗手的习惯。平时,尽量不要用手指揉眼睛、抠鼻子、挤痘痘、挠痒痒等。如果实在要做这些事儿,先把手洗干净,并用消毒液消毒。要注意办公场所卫生,自己的办公桌椅、办公用具和公用物品要保持卫生、勤消毒。

当然,无论身边是否有乙肝病毒携带者,你都应该注意输液、注射、拔牙、洗牙所用的器具等的卫生安全。

此外,在生活上,注意锻炼身体、营养均衡、劳逸结合,增强体质,可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病毒的几率。

疑惑之六:打乙肝疫苗有多大的用处?

专家释疑:注射疫苗是有效易行的预防措施。目前乙肝疫苗已列入国家计划免疫的一部分。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注射乙肝疫苗是没有坏处的。特别是医护人员、记者、银行职员等与外界接触比较多的高危人群,最好能在身体没有抗体时注射乙肝疫苗。

一般说来,新生儿打过三针乙肝疫苗,半年后可产生抗体,直到上初中前都不用再打疫苗了。成年人打过三针疫苗后,也是半年后产生抗体。

但注射疫苗后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看是否真的产生了抗体,如果没有,还要适当加量。即使产生了抗体,也要在5至7年后再进行一次检查,看抗体是否还存在。

曾经感染过乙肝,痊愈后自己产生抗体的人,就不必再注射疫苗了。而且,自己产生抗体的有效期要比注射疫苗的有效期长,理论上是终生有效。

疑惑之七:知道自己是“大三阳”、“小三阳”,日常应该注意什么?

专家释疑:如果知道自己携带乙肝病毒,要在生活中多加注意,使用专用的牙具、剃须用品等,而且最好单独摆放;注意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如果自己身上有伤口、破溃之处,更应该避免伤口分泌物沾染在公共物品上。

如果是在结婚之前发现一方携带乙肝病毒,另外一方最好尽快注射疫苗,直到产生抗体后再结婚。

夫妻间一方携带乙肝病毒,应该尽快治疗;另外一方最好尽快注射疫苗,直到产生抗体后再过性生活。

如果是想做母亲前发现自己携带乙肝病毒,一定要先治好后再考虑要孩子,以免传染给下一代。

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有肝脾肿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

成年以后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绝大部分可通过药物治疗以及靠自身抵抗力痊愈,不会继续发展。

但是,有极少数人,机体免疫力较低,感染乙肝病毒后,会成爆发性肝炎。这种肝炎来势凶猛、肝脏衰竭速度很快。

目前,医学专家已经找到了控制、治疗乙肝的方法,乙肝患者应及早诊治。

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加强锻炼、合理营养、注意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病情没有什么明显发展,建议不要随便用药,因为乙肝的治疗目前为止可以说没有特效药,有很多药副作用太大,甚至对肝脏的损害大于其治疗的效果。你应该首选采用食补的方法,增强抵抗力和自身的免疫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根治乙肝。当然,加强锻炼,戒除抽烟喝喝酒的习惯,少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都是有帮助的。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通过食疗的方式把大小三阳转阴的。

  从你孩子的情况看,CK-MB并无明显增高,心电图正常,基本可排除心肌炎可能,肌电图正常,可排除皮肌炎的可能,如果无肌肉无力情况,一般也不考虑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很可能为特发性高肌酸激酶血症。

  慢性肌酸激酶升高称为高肌酸激酶血症,偶尔也见于正常人。1980年Rowland将无神经肌肉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证据的情况称之为特发性高肌酸激酶血症。对于有神经肌肉病临床症状的高肌酸激酶血症者,一般情况下,就诊后行各种相关检查有可能明确诊断。

  符合以下条件者属无症状性高肌酸激酶血症。

  1偶然发现血清肌酸激酶升高;

  2至少3个月持续性高肌酸激酶血症;

  3无症状或仅在就诊时发现轻微和非特异性症状(偶然出现轻度肌肉痛);

  4无神经肌肉病家族史;

  5缺乏与高肌酸激酶血症相关的神经肌肉病临床表现;

  6无心脏疾病(CK-MB及心电图正常);

  7无其他高肌酸激酶血症的原因(恶性肿瘤、酗酒及滥用药物、全身代谢性疾病、感染、恶性高热、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血液病、妊娠、药物等)。

  对于确定为无症状性高肌酸激酶血症者,一般应进行以下检查明确原因。

  1神经系统检查,特别是肌力检查。

  2家庭成员进行肌酸激酶测定。

  3血乳酸试验:包括基础状态、前臂缺血后以及运动后。

  4针电极肌电图检查。

  5肌肉活检,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学、多种组织化学染色、某些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电子显微镜等检查。

  (王振先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山大二院王振先 http://wangzhenxianhaodfcom/

能被称之为是型男的,一般其身材都不会太差,不出意外一般也会拥有一身华丽的肌肉,在普通人看来真的是既好看又能让人产生一些敬畏,这敬畏从何而来?可能是能够坚持健身带来的光环,再就是这一身肌肉给予一个普通人的威慑力,人类对于比自己强壮许多的生物都会不自觉产生一些压力,这属于正常现象。

同时也有很多人明白,健身房里练出来的那些肌肉型男看似强壮威猛很唬人,其实那也只是对于普通人而言,要是跟专业的格斗拳手比还真不是个儿,与健身型男有相同之处且又有本质不同的格斗拳手,他们的相同之处就在于都拥有发达的肌肉,若是要细数不同之处相信一天一夜也列不完。那么同样都是一身肌肉的健身型男与格斗拳手,他们的肌肉和身体相比较 最大差距和差别在哪里?

追求不同 肌肉的本质则不同

肌肉的生长离不开训练,想要把自然的体型变壮变强 抗阻力训练是关键,健身型男之所以进行力量训练,其目的便是以此来获得肌肉外衣,追求的就是把身体刻画得有美感,他们对肌肉的力量、速度、耐力倒没有什么要求,说白了健身型男训练就是单纯的为了长肌肉而已。而格斗拳手虽然也有类似的力量训练,一部分目的也是为了增长肌肉,但并不是为了美观,而是增加力量或者是锻炼肌肉的抗击打能力。一脚踢在健身型男的腿上,可能型男第二天就不能进行训练了,以同样的力量踢在格斗拳手的腿上就像挠痒一般,这就是差距。

整体肌肉的视觉差距

健身的人身材确实好看,因为人家就是图的这个,健身肌肉男的身材一般都大同小异,宽肩膀细腰梁,球型的三角肌,宽厚的胸肌,腹肌人鱼线等等,这被人们称之为倒三角身材,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在健身房里拼命举铁的人就是为了追求这个身材。而格斗拳手的身材就有些一般了,肌肉虽然很发达,但肌肉的线条模糊甚至皮脂率很高,而且大都是水桶腰,上手一摸却也坚实,从审美的角度看还是健身型男的肌肉有看头。

肌肉武力值的差别

关于肌肉类型和武力值自然是格斗拳手领先健身型男,但是要说健身的肌肉男都是花拳绣腿的话也有不妥,笔者就健身肌肉也还行,与一般的普通人有过不愉快,没有吃过亏。要是让一个健身的型男跟格斗拳手比试的话可能一拳就被KO,估计肌肉个头稍微大点儿的肌肉男还能多挨几下,毕竟肉厚还是有用的,其实这一点还是双方的体型和重量级别都在一个层次上才公平。

身体健康程度的差别

现在健身的人最多的是为了身材,还有一部分是为了健康,合理的健身不仅可以保持好的身材还能使人拥有健康的身体,不能说格斗拳手的身体不健康这样的话,但是身经百战无疑是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损伤,很多著名的拳手身体都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暗疾,但是格斗拳手天生的身体素质一般都挺不错,身体健康方面的差别也还是因人而异。

在神经传导检查中,通过在神经控制的对应肌肉上贴记录和参考电极,在神经上刺激,可诱发出运动的波形,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这个电位有潜伏期、波幅、面积等参数,直观的反应了神经和肌肉的电生理状态。条神经在不同的记录点上有波幅的正常值,一般来说,如果自身对比,某侧波幅较对侧偏低50%以上,需要在报告中说明。

失神经电位,是指我们人体的某块肌肉在失去神经支配之后,会处于不正常的电生理状态,如果某条神经部分损伤,导致无法正常支配某块骨骼肌,那么在做针肌电图检查时,我们可以看到与正常不同的电生理表现,如可以看到纤颤和正锐波等不该出现的波。这类波,我们叫做失神经电位。

从结论上看,左肌皮神经和腋神经有损伤。

什么是发热?

[编辑本段]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的影响。因此判定是否发热,最好是和自己平时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如不知自己原来的体温,则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超过374℃可定为发热。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传染病),其次是结缔组织病(胶原病)、恶性肿瘤等。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而且发热也是疾病的一个标志,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退热药。但如体温超过40℃(小儿超过39℃)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后遗症,故应及时应用退热药及镇静药(特别是小儿)。

证名。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或自有身热不适的感觉。发热原因,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发热,因感受六*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外感发热多实,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证;内伤多虚,有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发热类型,有壮热、微热、恶热、发热恶寒、往来寒热、潮热、五心烦热、暴热等。以发热时间分,有平旦热、昼热、日晡发热、夜热等。以发热部位分,有肌热、腠理热、肩上热、背热、肘热、尺肤热、手心热、手背热、足热、四肢热等。又有瘀积发热、食积发热、饮酒发热、瘀血发热、病后遗热等。

发热的原因

[编辑本段]

发烧是因为体内白细胞为了吞掉细菌而迅速增加,耗氧增加而引起发烧,虽然体温37C是一般的正常值,但这数字并非固定值。"每个 人的正常体温都不尽相同,而且在一天当中会有很大的波动。食物、过多衣物、情绪兴奋、激烈运动等,都会提升体温 。

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其实,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烧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较不具传染性。这些能力应可以抵消发烧时所经历的不舒服。

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诊断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近10%的FUO病例始终不能明确病因。发热本身可由多类疾病,如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疾病引起,无法明确归类。过去这类患者通常由内科医师诊治,在大多数分科较细的医院则主要由呼吸内科医师接诊。目前很多医院开设了感染科,并把FUO归于感染科诊治,这种专科化管理是一种进步,可以提高诊治水平。FUO有准确的定义,其包含3个要点:①发热时间持续≥3周;②体温多次>383℃;③经≥1周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确诊。可见,虽然FUO本身是症状诊断,不是疾病诊断,但诊断要求却十分严格。

发热程度的判断

[编辑本段]

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为:

低热 373~38℃(991~1004F)

中等热 381~39℃ (1006~1022F)

高热 391~41℃ (1024~1058F)

超高热 41℃ (1058F)以以上

腋窝温度

分为低热型(<38℃)中热型(38-39)高热型(39~40℃)、超高热型(>40℃)。

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1004~1020F),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2~4H常导致休克以严重并发症。体温高达43℃则很少存活。

发热的诊断

三区别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

(一)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多具有以下特点:

1起病急伴有或无寒战的发热。

2全身及定位症状和体征。

3血象:白细胞计数高于12x109/L,或低于05109/L。

4四唑氮蓝试验(NBT):如中性粒细胞还原NBT超过20%,提示有细菌性感染,有助于与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正常值<10%)应用激素后可呈假阴性。

5C反应蛋白测定(CRP):阳性提示有细菌性感染及风湿热,阴性多为病毒感染。

6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正常值为0~37,增高愈高愈有利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当除外妊娠癌肿、恶性淋巴瘤者更有意义。应用激素后可使之升高或呈假阳性

(二)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具有下列特点:

1热程长超过2个月,热程越长,可能性越大

2长期发热一般情况好,无明显中毒症状。

3贫血、无痛性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判断。如血常规、尿常规病原体检查(直接涂片、培养、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X线、B型超声、CTMRI、ECT检查,组织活检(淋巴结肝、皮肤黍膜)、骨髓穿刺等

对大多数发热患者诊断性治疗并无诊断价值鉴于临床上治疗问题,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者,除肿瘤外可以进行诊断性治疗。但必须持慎重态度,选择特异性强疗效确切、副作用最小的药物,如甲硝酸治疗阿米巴肝病抗疟药治疗疟疾。大多用于诊断性治疗药物有抗生素、抗原虫药抗风湿药等,这些药物均有副作用(如药热、皮疹肝功能损害、造血器官损害等),如应用不当反而延误病情。须注意此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就诊断而言特效治疗的结果,一般否定意义较确诊意义大。如疑为疟疾者用氯隆正规治疗无效,认为疟疾的可能性很小。

发热鉴别诊断:

一急性发热

(一)感染性发热

1呼吸道病毒性感染 本组疾病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70%-80%。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其临床特点为多种表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多较轻而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症状较重。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和X线检查及对抗生素的治疗反应等近年由于诊断技术的进展,可用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诊断方法可确定病原。常见有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腺咽结膜热;疱疹性咽峡炎;细支气管炎;肺炎等。须与呼吸道细菌性感染鉴别。

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e-atory 、、syndrome,SARS)该病于2002年11月首发在我国广东省,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具有明显传染性的肺炎,重症患者易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死亡。对于有SARS流行病学依据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和肺部体征,并有肺部X线CT等异常影像改变,能排除其他疾病诊断者,可以做出SARS临床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若分泌物SARS冠状病毒RNA(SARS COV RNA)检测阳性,或血清 SARS COV抗体阳转或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增高,则可确定诊断。SARS COV分离是确立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分离只允许在防护严密的p3实验室进行,且体外细胞培养分离方法复杂且烦琐,不适合临床实验室作为诊断的手段具备以下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均可诊断为重症SARS:①呼吸困难,成人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30次/min且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胸片显示多叶病变或病灶总面积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3以上;48h内病灶面积增大>50%且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②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氧合指数<40 kPa(300mm-Hg)③出现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3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主要依据:

①流行病学资料除新疆、西藏、青海台湾省及自治区外,其他省市均有报告。高度散发有明显季节性。多数地区(野鼠型)在10-12月为大流行高峰,部分地区在5-7月小流行褐家鼠型发病≥高峰在3-5月。有直接或间接与鼠类及其排泄物接触史;②临床特点,具有发热出血、肾损害三大主症及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X③白细胞计数增高可有类白血病反应,病后五1~2d出现异形淋巴细胞(≥7%),血小板减少蛋白尿且短期急剧增加,若有膜状物可明确诊断;④HFRS抗体IgM1:20阳性,用于早期诊断病后1-2d出现,4-5d阳性率达89%~98%。双份血清HFRS抗体IgG恢复期比早期有4倍以上增长也可确诊。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由EB病毒引起,全年均可散发,见于青少年特点是发热、咽峡炎、颈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单核细胞增高并伴有异形淋巴细胞(>10%)嗜异性凝集试验1:64阳性,抗EBV IgM阳性,可明确诊断

5流行性乙型脑炎 有严格季节性,绝大多数病例集中在7、89月。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近年成人和老年人发病率较前增高可能与儿童普遍接受预防接种有关。特点为起病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异常等。结合流行季节,一般诊断较易不典型者依靠脑脊液检查、流行性乙型脑炎特异性抗体办、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原检测进行诊断

6急性病毒性肝炎 甲型、戊型肝炎在黄值前期,可出现畏寒发热,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类似流行性感冒易于误诊。但特点是具有明显消化道症状和乏力,如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黄肝功能明显异常,以助鉴别。

7斑疹伤寒 轻型流行性斑疹伤寒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须与其他发热疾病鉴别。主要表现是起病急、稽留型高热剧烈头痛,病后3-5 d出现皮疹等。变形杆菌OX凝集试验汝斐试验)歹D1@或恢复期较早期滴度上升4倍以上可确诊。

8急性局灶性细菌性感染 此类疾病共同特点是高热、畏寒或寒战,伴有定位性症状o)急性肾孟肾炎:常见于生育期女性患者,有腰痛、尿频及尿痛如尿检查有脓尿,可以成立诊断,病原学诊断有待细菌培养证实症状严重者,应注意与肾周围蜂窝织炎、肾周围十相鉴别及时进行B型超声或CT检查。必要时肾区诊断性穿刺可明确诊断。⑤)急性胆道感染伴有胆绞痛:若不明显者而体检胆囊区有明显压痛有助诊断。o)细菌性肝脓肿。k)脚下脓肿:通常并发于腹腔手术后或有腹腔化脓性感染@急性阑尾炎X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胆囊或脾切除术后。当出现寒战、高热白细胞增高,又未找到其他感染灶时,应想到此病以右侧多见,患侧上腹部有显著的搏动性疼痛,在深呼吸或转位时加重下胸部有压痛J击痛与局部皮肤水肿。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厂*线检查发现患侧隔肌上升且活动受限,反应性胸膜炎等及时进行B超、CT或核磁共振(〕ytl)等检查可早期明确诊断。腹腔内脓肿可位于隔下结肠旁、阑尾周围、腹膜后等部位形成包裹性脓肿。

9败血症 在患有原发性感染灶,出现全身性脓毒血症症状,并有多发性迁徙性脓肿时有助于诊断应警惕的是原发感染灶可很轻微或已愈合。故当遇到原因不明的急性高热,伴有恶寒或寒战出汗,全身中毒症状重,白细胞增高与核左移血中无寄生虫发现,无特殊症状体征,应考虑到本病及时做血培养,找感染灶与迁徙性病灶(肺、皮肤等)其致病菌以金**葡萄球菌为多见,次为大肠杆菌及其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近年真菌所致者有所增加也遇到罕见的致病菌。

(1)金**葡萄球菌败血症:有原发皮肤感染(如挤压疮疖切开未成熟脓肿),后出现毒血症症状,皮疹迁徙性病灶,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很大。若未发现感染灶或以某一脏器受损症状为主,诊断较难。及时做血培养及骨髓培养可明确诊断既往认为以凝固酶阳性为判断葡萄球菌致病性的依据,血培养表皮葡萄球菌阳性(凝固酶阴性)多为污染。近年报告该菌可引起免疫缺陷者院内感染(如伤口感染,插管感染及败血症)。考虑本病的条件是:必须血培养2次以上阳性;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型和抗生素型相似;临床症状在用适当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好转

(2)大肠杆菌败血症:常见于肝胆道、泌尿生殖道、胃肠道感染肝硬化、腹部术后、尿道手术后(包括导尿)特点为双峰热、高热伴相对缓脉,早期出现休克(约l/4-1/2患者)且持续时间较长大多数白细胞增高,少数可正常或减少(但中性粒细胞高)。迁徙性病灶少见

(3)厌氧菌败血症:致病菌主为脆弱样杆菌次为厌氧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常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特点是黄疽发生率较高(10%-40%)可能与其内毒素直接损害肝脏,和(或)产气荚膜杆菌a毒素的溶血作用有关;局部或迁徙性病灶中有气体形成(以产气荚膜杆菌显著);分泌物有特殊腐败臭味;引起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而有腹腔、肺胸腔、脑、心内膜骨关节等脓肿;可有溶血性贫血及肾衰竭。

(4)真菌性败血症:常见有白色念珠菌(占大多数)曲菌、毛霉菌等。一般发生于原有严重疾病后期长期用皮质激素或广谱抗生素的过程中。床表现较细菌性败血症轻。无发热或低热常为原发病症状掩盖进展较慢。血培养可检出致病真菌,咽拭子痰、粪、尿等培养可获相同真菌生长

(5)少见的败血症:如摩拉菌败血症常见于免疫缺陷者6岁以下儿童。诊断的关键是对摩拉菌的鉴定。不动杆菌败血症多见于老年人和婴儿特别是糖尿病、癌症者最易发生院内感染。其感染源主要是呼吸器静脉插管和医护人员的手。紫色杆菌败血症,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为唯一产生紫色素的杆菌。可通过皮肤破损、胃肠道呼吸道进入体内。局部可出现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迅速发展为败血症,可伴有迁徙性脓肿,主靠细菌学检查确诊

二长期高热

(一)感染性疾病

1结核病 以发热起病者有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浸润型肺结核等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如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甚至减少者应考虑到结核病。原发病变大多在肺部,及时做X线检查以助诊断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结核)多见青少年儿童,尤其未接种过卡介苗者发生机会更多。近年也见到老年患者及患过原发感染后的成人特点是起病急,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持续数周数月伴有畏寒、盗汗、咳嗽少量痰或痰中带血、气短、呼吸困难发绀等。婴幼儿及老年人症状常不典型。患者多表现衰弱有些病例有皮疹(结核疹),胸部检查常无阳性体征,可有肝脾轻度肿大此病早期(2周内)难诊断的原因是肺部X线检查常无异常,结核菌素试验也可阴性(约50%),尤其老年及体质差者多为阴性痰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血结核抗体测定有助诊断。眼底检查可发现脉络膜上栗粒结节或结节性脉络膜炎有利于早期诊断。

2伤寒副伤寒 以夏秋季多见,遇持续性发热1周以上者,应注意伤寒的可能近年伤寒不断发生变化,由轻症化、非典型化转变为病情重热程长、并发症多、耐氯霉素等在鉴别诊断中须注意。多次血培养或骨髓培养阳性是聆诊的依据。肥达反应可供参考

3细菌性心内膜炎 凡败血症(尤其金**葡萄球菌所致)患者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心脏器质性杂音或原有杂音改变,或不断出现瘀斑或栓塞现象,应考虑到本病可能大多数原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史,少数偏前有拔牙扁桃体摘除、严重齿龈感染、泌尿道手术史出现持续发热1周以上,伴有皮肤及黏膜瘀点、心脏杂音改变脾肿大、贫血、显微镜血尿等血培养有致病菌生长,超声心动图可发现赘生物所在的部位。

4肝腺肿 ①细菌性肝脓肿主要由胆道感染引起,多见于左右两叶,以左叶较多见感染来自门静脉系统者,右叶多见。特点是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压痛叩击痛,典型者诊断较易。遇有长期发热而局部体征不明显时诊断较难近年肝脏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达96%。②阿米巴肝脓肿是阿米巴痢疾最常见的重要并发症。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发热,肝区疼痛肝肿大压痛、消瘦和贫血等。以单发肝右叶多见。肝穿刺抽出巧克力色脓液;脓液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免疫血清学检查阳性,抗阿米巴治疗有效可确诊。

(二)感染性疾病

1原发性肝癌 国内原发性肝癌80%以上合并肝硬化。临床特点是起病隐袭,早期缺乏特异症状一旦出现典型症状则多属晚期。近年由于诊断方法的进展,可早期诊断小肝癌(>5cm)主要表现为肝区痛、乏力、腹胀纳差、消瘦、进行性肝肿大(质硬表面不平)黄疸、消化道出血等。一般诊断较易当以发热为主诉者诊断较难,表现为持续性发热或弛张热,或不规则低热少数可有高热(如炎症型或弥漫性肝癌)易误为肝脏肿或感染性疾病。及时检测甲胎蛋白(AFP),其灵敏性特异性均有利于早期诊断。凡ALT正常,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如AFP阳性持续3周,或AFP>200ng/ml持续2月即可确诊。若AFP>升高而周ALT下降动态曲线分离者肝癌可能性大。此外,r-谷氨酸转肽酶(r-GT)碱性磷酸酶(AKP)增高也有辅助诊断价值B超、CT、放射性核素显像均有助于定位诊断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肝动脉造影)可发现1cm的癌灶,是目前较好的小肝癌定位的方法。

2恶性淋巴瘤 包括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以男性多见临床物无症状或有进行性淋巴结肿大、盗汗、消瘦皮疹或皮肤症痒等。凡遇到未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按炎症或结核治疗1个月无效者;不明原因的发热,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可以做淋巴结活检、骨髓穿刺肝穿 、B超、CT等检查并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转移癌、风湿病及结缔组织病等鉴别。

3恶性组织细胞病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发热是常见的症状。有的病例似败血症伤寒。结核病、胆道感染等但经过临床系统检查治疗均无效,至晚期才确诊。与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鉴别要点是:①临床似感染性疾病但找不到感染灶,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②进行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显著;③肝脾肿大与淋巴结肿大的程度显著;④随病程进展进行性恶病质;⑤抗生素治疗无效。对有长期发热原因不明,伴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而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不支持急性感染且有造血功能障碍者,须想到本病的可能。如骨髓涂片或其他组织活检材料中找到典型的恶性组织细胞和大量血细胞被吞噬现象并排除其他疾病,则诊断基本可以成立。因此骨髓涂片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由于骨髓损害可能为非弥漫性,或因取材较少,故阴性时不能除外必要时多次多部位检查。浅表淋巴结因病变不明显,故阴性也不能除外

本病须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鉴别如伤寒、粟粒型结核、病毒性肝炎风湿病、SL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其骨髓中可出现较多组织细胞,甚至血细胞被吞噬现象。应注意:①有原发病;②所见组织细胞形态较正常无多核巨型组织细胞;③随原发病治愈,组织细胞反应也随之消失。

4急性白血病 可有发热,经血涂片、骨髓检查可以确诊不典型白血病仅表现为原因不明的贫血与白细胞减少,易误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涂片有异常改变可以诊断。故临床遇有发热、贫血乏力、齿龈肿痛、出血粒细胞减少者,及时进行骨髓涂片检查。

5血管一结缔组织病书

(1)SLE:长期发热伴有两个以上器官损害血象白细胞减少者应考虑到本病。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特点是首先以不规则发热伴关节痛,多形性皮疹(典型者为对称性面颊鼻梁部蝶形红斑,60%-80%)多见伴日光过敏、雷诺现象、浆膜炎等血沉增快,丙种球蛋白升高,尿蛋白阳性血狼疮细胞阳性,抗核抗体(ANA)阳性,抗双链去氧核糖核酸(抗ds-DNA)抗体阳性抗Sm(Smith抗原)抗体阳性。应注意SLE在病程中可始终无典型皮疹,仅以高热表现的特点

(2)结节性多动脉炎:表现为长期发热伴肌痛、关节痛、皮下结节(下肢多沿血管走向分布,或成条索状)、肾损害血压高,胃肠症状等。诊断主要依据皮下结节与肌肉(三角肌或胖肠肌)活检

(3)类风湿性关节炎:典型病例较易诊断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Still病),可有畏寒、发热、一过性皮疹关节痛不明显,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虹膜睫状体炎,心肌炎,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但类风湿因子阴性,抗核抗体与狼疮细胞均阴性。

(4)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多见于女性特点是具有红斑狼疮、硬度病、皮肌炎的临床表现肾脏受累较少,以发热症状明显。高滴度核糖核酸蛋白(RNP)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有助诊断。

三长期低热

腋窝温度达375-38℃持续4周以上为长期低热,常见病因为:

1结核病 为低热的常见病因,以肺结核多见,早期无症状体征及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其次为肺外结核,如肝肾、肠、肠系膜淋巴结、盆腔、骨关节结核等除局部症状外,常有结核病的中毒症状,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抗结核治疗有确切疗效,有助于诊断老年肺结核起病症状不明显,其肺部并发症多,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易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故遇老年人长期持续咳嗽、咳痰易感冒,用抗炎药治疗无效,低热乏力及纳差者,应及时查痰结核菌(涂片或TB-PCR)及胸部X线检查。老年肺结核易合并肺外结核如结核性脑膜炎、胸膜炎、腹膜炎骨、肾、淋巴结结核等

2慢性肾孟肾炎 为女性患者常见低热原因。可无明显症状、体征甚至尿检查无异常,以低热为唯一表现。及时检测尿Addi细胞计数清晨第一次中段尿培养及菌落计数,如尿白细胞>5/HP,细菌培养阳性,菌落计数>105可以确定诊断。

3慢性病灶感染 如副鼻窦炎、牙龈脓肿、前列腺炎胆道感染、慢性盆腔炎等。以不规则低热多见常伴有局部症状体征,当病灶清除后症状消失。

4艾滋病(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lV)侵犯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损害多个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性传播。临床表现复杂,其基本特征是HlV造成人体细胞免疫受损使机体处于严重的、进行性的免疫缺陷状态,从而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慢性腹泻超过1个月,对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消瘦,原因不明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细菌真菌、原虫等感染,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及时进行抗HlVP24抖抗原检测。

5巨细胞病毒感染 可持续低热,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依据抗CMV IgM检测诊断。

6甲状腺功能亢进 表现早期低热伴心悸、脉搏快、多汗食欲亢进、消瘦、手颤甲状腺肿大,局部杂音等。检测T3T4、rT3等。对无突眼的甲状腺功能亢进需进行131I摄取试验以除外甲状腺炎时激素外溢引起血中T3、T4水平升高。

7恶性肿瘤 中年以上者有不明原因低热,血沉增快,应注意肿瘤检查如原发性肝癌。肺癌、肾癌及结肠癌等

8神经功能性低热 多见于青年女性,夏季明显。一日间体温相差<O.5℃清晨上午体温升高,下午低,常伴有神经官能症症状一般情况良好,体重无变化,虽经各种药物治疗无效可自愈。其诊断主要依据动态观察,排除各种器质性疾病

9感染后低热 急性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控制后,仍有低热、乏力食欲缺乏等,与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除以上病因外还可有伪热。

四反复发热

1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资料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如发病地区、职业与病畜(羊、牛、猪)接触史饮用未消毒牛、羊奶,进食未煮熟的畜肉史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发热,伴有多汗,游走性关节痛神经痛、睾丸炎、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血、骨髓培养阳性,血清凝集试验1:100见以上免疫吸附试验1:320以上,可助诊断。

2疟疾 以间日疟、三日疟较常见。遇阵一发性寒战高热、大汗,间日或间2日周期发作者及时查血涂片找疟原虫,可确诊。

3淋巴瘤 病变在内脏者,常表现为周期性发热(PeI-Ebstein热型)见于霍奇金病。有的浅表淋巴结肿大不显著而以深部淋巴结肿大压迫邻近器官出现的症状,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引起肺不张及上腔静脉综合征等。及时进行骨髓涂片检查找到Reed-Sternberg细胞或骨髓活检均有助诊断。

4回归热 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发热、起病急、寒战高热持续2-9d后体温骤降,大汗,无热期持续7-9d又突然高热,症状再出现,反复2-3次全身酸痛、肝脾肿大,重者有出血倾向黄疸,结合发病季节,有体虱存在或有野外生活蝉叮咬史须考虑到本病。根据血、骨髓涂片找到回归热螺旋体即可确诊

五超高热病因与鉴别诊断

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时可发生超高热对人体各组织器官,尤其脑组织损伤严重,引起脑细胞变性广泛出血深度昏迷,于数小时内死亡,需要积极抢救

1中暑或热射病。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如病毒性脑炎、脑出血及下丘脑前部严重脑外伤等。

3细菌污染血的输血反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5735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