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自然是没有银行的。一般认为最早的银行是意大利1580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银行。其后,荷兰在阿姆斯特丹、德国在汉堡、英国在伦敦也相继设立了银行。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银行得到了普遍发展。
银行在我国起源于唐朝,在唐宣宗时期(公元847~858年),苏州就有“金银行”出现。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蔡襄知福州时,作《教民十六事》,其中第六条为“银行轧造吹银出卖许多告提”,这是“银行”一词单独出现最早的时间。
到了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建康(今南京)城内不仅有远谷市、纱市、盐市、牛马市,而且“银行、花市、鸡市、镇淮桥、新桥、筐桥、清化桥皆市也”。可见,银行那时在南京就已存在,而且成“市”。
到了景定元年(1260年),竟成了一条“银行街”,其街非常繁华。
“大清户部银行”是我国最早的官办银行,建于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904年。第一家具有近代特征的银行在清朝光绪年间才成立。
漫长悠久的岁月当中,从贝壳到铜钱,再到金银,古人都使用着各种稍显沉重的媒介充当钱币。
可以设想如果古人要购置房产,那得拿出多大体量的货币才能顺利完成交易。君不见,海昏侯出土的汉代五铢竟重达十好几吨,光是掩埋都得耗费多少人力。
大家可别忘了,"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古人的存钱意识比之现代人只强不差。只不过没有千姿百态的理财方式与存储手段,古人只能使用一些单纯朴素的办法。
那么,古人究竟如何保存积攒下来的资产呢?这当中究竟有蕴含了多少故事与智慧。且往下看。
一、贮贝
首先不得不说到最原始的货币——贝币。它出现在大约三千到四千五百年前。汉字中的"货""买""卖""贩",以及许多与产品交换有关的字,都是以"贝"作为部首。
所谓"存钱"在当时就是"贮贝"。由于人们对待贝币的态度十分珍重,便特意制作了许多精巧的器物用以盛放。流传到今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云南一带广为发现的青铜贮贝器了。
贮贝器的造型直观地体现了其实用功能。而装饰工艺则是附着于造型之上的点缀。最早的贮贝器通体呈竹筒形,盖子以子母口合于器身。盖子与器身又单独附有小耳,用以穿绳联结。其他的部件,都是后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器耳的焊接为提携带来便利,而贮贝器由提筒形到束腰形再到鼓形的演变过程中,造型和实用性都在一步步趋向完善。
贮贝器的器盖往往是最重要的"艺术表现舞台",上面的塑造极具典型性、情节性和故事性,以众多的立体雕像进行装饰。表达的主题,既包括动物、狩猎、驯马,又含有战争、祭祀、纺织、纳贡等雕像,可谓丰富多彩。
比如在这件虎牛搏斗贮贝器中,器耳的造型就相当引人注目。两只老虎攀附在器身左右,四肢健美有力,虎口大张怒视前方。而器盖处雕饰有弯腰、伸角和猛虎展开生死搏杀的犍牛,器盖正中树上有因惊惶而爬到树之最上端的两猴,甚至还有因惊恐而展开翅膀、准备飞离这是非之地的两飞鸟。
二、虎牛搏斗贮贝器
令人惊奇的是,考古发现证明这些存放在贮贝器当中的贝壳,竟然来自遥远的地方。这是一种叫作"环纹海贝"的贝壳,它的产地主要在热带地区,如太平洋和印度洋,亦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与西沙群岛。西南地区绝不可能出产此类贝壳的。因此,若要获得这些海贝,只可能通过贸易往来接触到沿海地区。也难怪这些海贝会被视为珍宝,被存放在无比精致的贮贝器当中。
三、扑满
随着货币更替,小巧的铜钱登上舞台。如果说贮贝器算是"存钱桶"的话,那么一直沿用至今的"存钱罐"则更令人亲近熟悉。古代的"存钱罐"有个更有一个意味深长的称谓,叫做"扑满"。
不过得先解释一下,"扑满"在更早的时候叫"缿"。著名的睡虎地秦简中有一篇《秦律十八种 · 关市律》中就有记载:"为作务及官府市,受钱必辄入其钱缿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赀一甲。"东汉的《说文解字》解释为:"缿,受钱器也,从缶,后声。古以瓦,今以竹。"隋唐时期的颜师古加了一条注释:"若今盛钱藏瓶,为小孔,可入耳不可出"。从造型上而言,"缿"与"扑满"如出一辙,所以晚清考据大家王先谦直接点破:"扑满者,……即缿也"。
扑满几乎是家家必备之物,其外形一般呈圆体、平底、中空,有陶、瓷、竹、木等材质的分别,多数朴素简约,也有的做成或小猪,或小虎,或小牛模样等动物造型。由于中国古代通行"天圆地方"的铜钱,古人为了不致频繁取出,仅在顶端留有一条能投放铜钱的狭长开口。有的扑满在腹部还开有小眼,好让绳子插系,悬吊在房梁上。如此一来,铺满的主人所积攒的铜钱聚少成多,到了必要之时打碎扑满,就能一解燃眉之急。
其实,"扑满"的得名正是由于这一颇具仪式感的使用方法。"扑"有击、打的意思;"满"即是对其造型饱满浑圆的描述。往往只有钱存满了,才会取出钱来,一把击碎,"满则扑之",所以这种存钱罐被形象地称为"扑满"。
四宋代扑满
"扑满"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当中。与此相关牵引而出的是西汉名臣公孙弘的故事。日后贵为丞相的公孙弘少时家贫,甚至以放猪为生。后来做过狱吏,年到四十才奋发读书,待六十高龄才以"贤良"之名被举荐入京。当他即将走任京城之时,一个叫邹长倩的乡友送给他一个"扑满",并留下临别赠言:"入而不出,积而不散,故扑之。士有聚敛而不能散者,将有扑满之败,可不诫与?"这是让公孙弘在荣华富贵之后也不要忘记幼年的寒苦生活,应当恪守清廉操守。日后,公孙弘步步高升,位列九卿。但他牢记告诫,并未因身居高位就穷奢极欲,而是一直保持勤俭,盖布被,食粗粮,生活简朴甚至粗陋。他还用富余的钱财开设东阁客馆,招纳贤才,深得士人爱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但是公孙弘却能避开"满则扑之"的命运,还留下了"后来居上"的万古美名。
自此之后,扑满就具有了戒贪的寓意。唐代辅佐君主开辟盛世的贤相姚崇就曾写过一篇《扑满赋》,批判贪婪和自满的恶习。其中名句"谦以自守,虚而能受"既写出了扑满的特点,也传达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南宋诗人陆游也曾写过扑满:"钱能祸扑满,酒不负鸱夷。"说明过度聚敛钱财必会招致灾祸。民国时期,更有一首《扑满歌》写道:"脰细口小腹便便,溪壑日填邓通钱。不思蕴利生殃孽,讵防瓦裂碎难全。"以此告诫人们切莫过度贪财,以扑满"碎裂难全"的下场警示世人。
由此可见,扑满已经从用于储钱的工具逐渐升华为一种用以教寓的符号。人们世世代代通过扑满领悟立身处世的道理,得到乐极生悲的启示。小小的器物,蕴含了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精神瑰宝。
五、窖藏
古人贮藏财产的方式多种多样,形形色色。但一般也就分为罐藏和窖藏两类。上面已经介绍过罐藏。
我们都知道"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古时,有一个叫张三的人,把银子埋藏地下,又害怕别人来偷,于是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居王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
这个故事,就涉及到古人存钱的一种方式——窖藏。
所谓窖藏,就是先把金银财宝封装在坛坛罐罐、箱子盒子里,再在地上挖出深坑进行直接埋藏。由于其手法隐秘,富豪往往青睐窖藏用以保存财富。
窖藏的风气甚至影响到古人对房产的购置。由于熟知这种储蓄习惯,后任房主往往都会对自家院落掘地三尺,试图寻得秘宝。
唐代官府对此出台法律条文,《杂令》规定:"诸官地内得宿藏物者听收。他人地内得者,与地主中分之。即古器形制异者,悉送官酬其值。"该条十分慷慨:在公地里获得埋藏物,让发现人取得完全的所有权;在私人地里获得埋藏物,发现人与地主各得 50% 的所有权;若系古代文物之类,则由官府收购。
六、掘钱
不过,到了宋代,卖主往往倾向于预先向卖主收缴购房的额外费用,作为将来可能挖到金银财宝的预估补偿。这笔花销被称为"掘钱"。
沈括的《梦溪笔谈 · 异事》中就记载了一则买房遭索"掘钱"的故事。
当时,宋代左丞相张文孝看中了洛阳一栋古宅,卖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他追加"掘钱"。无奈张文孝实在喜欢,只得忍痛多付 1000 多缗钱。朋友都认为付这笔钱太吃亏。哪成想张文孝后来翻修,还真在地下挖出一个石匣,内有黄金百余两,总数正好与房款和"掘钱"相抵,张文孝相当于白得一处房产。
由于一般窖藏手段太过常规,容易引起觊觎。所以古人在窑藏时,总会想方设法让外人找不到。按照常理,犄角旮旯足够隐蔽,应是保全之所。可实在敌不过窃贼搜寻。于是,一些大户人家想出更为极端的举措,把钱财藏匿于粪堆茅厕这类常人不至的污秽之地。
1982 年,在江苏盱眙马湖店村发现的西汉窖藏便属此例。当时生产队分片挖水渠,却突然发现几十斤重的金器财宝。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一只金兽,竟然有 18 斤,是目前全国考古发现的金器中最重的一件金器。金兽下盖着一个精美奇特的铜壶,壶内装满了金器,其中 9 块半金饼重达 2864 克,15 块马蹄金、麟趾金重达 4845 克,11 块金版"郢爰"重达 3260 克。黄金总重量超过 20 千克。
盱眙马湖店村出土金兽,现藏南京博物院出于防盗考虑,窖藏时一般会采取逆向思维,其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是与盗贼的一场精彩智斗。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同理,财宝当然也不能聚集在一处。一般来说,需要采用上下分层的放置方式,先放一层,掩埋后再放上一层,再掩埋再接着放,多者达三四层。各层之间,往往用石板、砖块叠压,土层之间则用糯米熬成的液汁和石灰夯实密封,有时其中还会拌上碎石子和瓦片之类,以增加盗挖难度。
民国时期上海名医陈存仁,曾亲眼见到家中这种分层窑藏的手段。当年陈家分家析产,记载窑藏有 20 缸银子。不过,后人最初只挖出 8 缸。之后扩大挖掘面积,竟然也未找到。幸亏有经验老到的长辈出面提醒,继续在原先寻得财宝之处深挖,果不其然找到了剩下的 12 缸银子。
七、钱票
使用实物金银不仅携带不便,也容易露财在外招致危险。在唐宋年间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状态下,国家的经济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对大量的钱财进行集散处理。就在这一时期,特别是在宋朝,纸质货币应运而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交子"。
随后,在商人集散地点出现了专门存储与兑换这种纸质货币的机构,这就是"票号"的前身。在这里只需要凭借一张票据,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整存整取。一般而言,这种场所都有专门的几大商人联名保证,因此信用价值较高,富人能够得到更好的货币存储与运输。
明清商业勃兴、分工专业化、贸易空间扩大,不仅借贷关系频繁,而且大量使用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信用工具,许多大宗交易都用票据进行偿付和结算。票据未到期前,持票人只要在票据的背面签字画押,即背书后就可以转让第三者,第三者需要时,亦可背书后再转让于第四人,如此辗转流通。与此同时,初具雏形的各类金融机构都接受工商企业或个人、家庭的银钱存储。
小说《红楼复梦》中写道:贾家将房子卖给了"刘大人",还房价之际,刘大人"在身边取出几张银票来,说道‘这一张是恒泰号的三万两,这是义兴号的三万两,这是合泰号的二万两,这是祥茂号的二万两,其十万两。这一张是口儿外钱店里的五百两,他是义合字号,这是众位二爷的茶钱。这一张是资顺布字号的二千两,是送老主管的劳金。’"
这里"刘大人"家的银子分别存在了五家银号之中。从这行文语气中可见"银号"的功能也约略等同现代银行的基本效用了,而这钱票就好比存折。有此方便,古人再也不必费尽心思纠结如何贮藏资产了。
结语
储蓄行为,其实从货币诞生之时就出现了。只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工具不断提高,人们才因时制宜思考出了不同的存钱模式。从笨拙地将货币存放在器具中,再到小心翼翼地隐藏在地底下,最后终于换成钱票解放了实体资产,存钱的手段终于走向现代化。
古代中国自然是没有银行的。一般认为最早的银行是意大利1580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银行。其后,荷兰在阿姆斯特丹、德国在汉堡、英国在伦敦也相继设立了银行。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银行得到了普遍发展。
银行在我国起源于唐朝,在唐宣宗时期(公元847~858年),苏州就有“金银行”出现。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蔡襄知福州时,作《教民十六事》,其中第六条为“银行轧造吹银出卖许多告提”,这是“银行”一词单独出现最早的时间。
到了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建康(今南京)城内不仅有远谷市、纱市、盐市、牛马市,而且“银行、花市、鸡市、镇淮桥、新桥、筐桥、清化桥皆市也”。可见,银行那时在南京就已存在,而且成“市”。
到了景定元年(1260年),竟成了一条“银行街”,其街非常繁华。
“大清户部银行”是我国最早的官办银行,建于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904年。第一家具有近代特征的银行在清朝光绪年间才成立。
漫长悠久的岁月当中,从贝壳到铜钱,再到金银,古人都使用着各种稍显沉重的媒介充当钱币。
可以设想如果古人要购置房产,那得拿出多大体量的货币才能顺利完成交易。君不见,海昏侯出土的汉代五铢竟重达十好几吨,光是掩埋都得耗费多少人力。
大家可别忘了,''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古人的存钱意识比之现代人只强不差。只不过没有千姿百态的理财方式与存储手段,古人只能使用一些单纯朴素的办法。
那么,古人究竟如何保存积攒下来的资产呢?这当中究竟有蕴含了多少故事与智慧。且往下看。
一、贮贝
首先不得不说到最原始的货币——贝币。它出现在大约三千到四千五百年前。汉字中的''货''''买''''卖''''贩'',以及许多与产品交换有关的字,都是以''贝''作为部首。
所谓''存钱''在当时就是''贮贝''。由于人们对待贝币的态度十分珍重,便特意制作了许多精巧的器物用以盛放。流传到今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云南一带广为发现的青铜贮贝器了。
贮贝器的造型直观地体现了其实用功能。而装饰工艺则是附着于造型之上的点缀。最早的贮贝器通体呈竹筒形,盖子以子母口合于器身。盖子与器身又单独附有小耳,用以穿绳联结。其他的部件,都是后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器耳的焊接为提携带来便利,而贮贝器由提筒形到束腰形再到鼓形的演变过程中,造型和实用性都在一步步趋向完善。
贮贝器的器盖往往是最重要的''艺术表现舞台'',上面的塑造极具典型性、情节性和故事性,以众多的立体雕像进行装饰。表达的主题,既包括动物、狩猎、驯马,又含有战争、祭祀、纺织、纳贡等雕像,可谓丰富多彩。
比如在这件虎牛搏斗贮贝器中,器耳的造型就相当引人注目。两只老虎攀附在器身左右,四肢健美有力,虎口大张怒视前方。而器盖处雕饰有弯腰、伸角和猛虎展开生死搏杀的犍牛,器盖正中树上有因惊惶而爬到树之最上端的两猴,甚至还有因惊恐而展开翅膀、准备飞离这是非之地的两飞鸟。
二、虎牛搏斗贮贝器
令人惊奇的是,考古发现证明这些存放在贮贝器当中的贝壳,竟然来自遥远的地方。这是一种叫作''环纹海贝''的贝壳,它的产地主要在热带地区,如太平洋和印度洋,亦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与西沙群岛。西南地区绝不可能出产此类贝壳的。因此,若要获得这些海贝,只可能通过贸易往来接触到沿海地区。也难怪这些海贝会被视为珍宝,被存放在无比精致的贮贝器当中。
三、扑满
随着货币更替,小巧的铜钱登上舞台。如果说贮贝器算是''存钱桶''的话,那么一直沿用至今的''存钱罐''则更令人亲近熟悉。古代的''存钱罐''有个更有一个意味深长的称谓,叫做''扑满''。
不过得先解释一下,''扑满''在更早的时候叫''缿''。著名的睡虎地秦简中有一篇《秦律十八种 · 关市律》中就有记载:''为作务及官府市,受钱必辄入其钱缿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赀一甲。''东汉的《说文解字》解释为:''缿,受钱器也,从缶,后声。古以瓦,今以竹。''隋唐时期的颜师古加了一条注释:''若今盛钱藏瓶,为小孔,可入耳不可出''。从造型上而言,''缿''与''扑满''如出一辙,所以晚清考据大家王先谦直接点破:''扑满者,……即缿也''。
扑满几乎是家家必备之物,其外形一般呈圆体、平底、中空,有陶、瓷、竹、木等材质的分别,多数朴素简约,也有的做成或小猪,或小虎,或小牛模样等动物造型。由于中国古代通行''天圆地方''的铜钱,古人为了不致频繁取出,仅在顶端留有一条能投放铜钱的狭长开口。有的扑满在腹部还开有小眼,好让绳子插系,悬吊在房梁上。如此一来,铺满的主人所积攒的铜钱聚少成多,到了必要之时打碎扑满,就能一解燃眉之急。
其实,''扑满''的得名正是由于这一颇具仪式感的使用方法。''扑''有击、打的意思;''满''即是对其造型饱满浑圆的描述。往往只有钱存满了,才会取出钱来,一把击碎,''满则扑之'',所以这种存钱罐被形象地称为''扑满''。
四宋代扑满
''扑满''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当中。与此相关牵引而出的是西汉名臣公孙弘的故事。日后贵为丞相的公孙弘少时家贫,甚至以放猪为生。后来做过狱吏,年到四十才奋发读书,待六十高龄才以''贤良''之名被举荐入京。当他即将走任京城之时,一个叫邹长倩的乡友送给他一个''扑满'',并留下临别赠言:''入而不出,积而不散,故扑之。士有聚敛而不能散者,将有扑满之败,可不诫与?''这是让公孙弘在荣华富贵之后也不要忘记幼年的寒苦生活,应当恪守清廉操守。日后,公孙弘步步高升,位列九卿。但他牢记告诫,并未因身居高位就穷奢极欲,而是一直保持勤俭,盖布被,食粗粮,生活简朴甚至粗陋。他还用富余的钱财开设东阁客馆,招纳贤才,深得士人爱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但是公孙弘却能避开''满则扑之''的命运,还留下了''后来居上''的万古美名。
自此之后,扑满就具有了戒贪的寓意。唐代辅佐君主开辟盛世的贤相姚崇就曾写过一篇《扑满赋》,批判贪婪和自满的恶习。其中名句''谦以自守,虚而能受''既写出了扑满的特点,也传达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南宋诗人陆游也曾写过扑满:''钱能祸扑满,酒不负鸱夷。''说明过度聚敛钱财必会招致灾祸。民国时期,更有一首《扑满歌》写道:''脰细口小腹便便,溪壑日填邓通钱。不思蕴利生殃孽,讵防瓦裂碎难全。''以此告诫人们切莫过度贪财,以扑满''碎裂难全''的下场警示世人。
由此可见,扑满已经从用于储钱的工具逐渐升华为一种用以教寓的符号。人们世世代代通过扑满领悟立身处世的道理,得到乐极生悲的启示。小小的器物,蕴含了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精神瑰宝。
五、窖藏
古人贮藏财产的方式多种多样,形形色色。但一般也就分为罐藏和窖藏两类。上面已经介绍过罐藏。
我们都知道''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古时,有一个叫张三的人,把银子埋藏地下,又害怕别人来偷,于是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居王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
这个故事,就涉及到古人存钱的一种方式——窖藏。
所谓窖藏,就是先把金银财宝封装在坛坛罐罐、箱子盒子里,再在地上挖出深坑进行直接埋藏。由于其手法隐秘,富豪往往青睐窖藏用以保存财富。
窖藏的风气甚至影响到古人对房产的购置。由于熟知这种储蓄习惯,后任房主往往都会对自家院落掘地三尺,试图寻得秘宝。
唐代官府对此出台法律条文,《杂令》规定:''诸官地内得宿藏物者听收。他人地内得者,与地主中分之。即古器形制异者,悉送官酬其值。''该条十分慷慨:在公地里获得埋藏物,让发现人取得完全的所有权;在私人地里获得埋藏物,发现人与地主各得 50% 的所有权;若系古代文物之类,则由官府收购。
六、掘钱
不过,到了宋代,卖主往往倾向于预先向卖主收缴购房的额外费用,作为将来可能挖到金银财宝的预估补偿。这笔花销被称为''掘钱''。
沈括的《梦溪笔谈 · 异事》中就记载了一则买房遭索''掘钱''的故事。
当时,宋代左丞相张文孝看中了洛阳一栋古宅,卖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他追加''掘钱''。无奈张文孝实在喜欢,只得忍痛多付1000 多缗钱。朋友都认为付这笔钱太吃亏。哪成想张文孝后来翻修,还真在地下挖出一个石匣,内有黄金百余两,总数正好与房款和''掘钱''相抵,张文孝相当于白得一处房产。
由于一般窖藏手段太过常规,容易引起觊觎。所以古人在窑藏时,总会想方设法让外人找不到。按照常理,犄角旮旯足够隐蔽,应是保全之所。可实在敌不过窃贼搜寻。于是,一些大户人家想出更为极端的举措,把钱财藏匿于粪堆茅厕这类常人不至的污秽之地。
1982 年,在江苏盱眙马湖店村发现的西汉窖藏便属此例。当时生产队分片挖水渠,却突然发现几十斤重的金器财宝。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一只金兽,竟然有 18 斤,是目前全国考古发现的金器中最重的一件金器。金兽下盖着一个精美奇特的铜壶,壶内装满了金器,其中 9 块半金饼重达 2864 克,15 块马蹄金、麟趾金重达 4845 克,11 块金版''郢爰''重达 3260 克。黄金总重量超过 20 千克。
盱眙马湖店村出土金兽,现藏南京博物院出于防盗考虑,窖藏时一般会采取逆向思维,其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是与盗贼的一场精彩智斗。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同理,财宝当然也不能聚集在一处。一般来说,需要采用上下分层的放置方式,先放一层,掩埋后再放上一层,再掩埋再接着放,多者达三四层。各层之间,往往用石板、砖块叠压,土层之间则用糯米熬成的液汁和石灰夯实密封,有时其中还会拌上碎石子和瓦片之类,以增加盗挖难度。
民国时期上海名医陈存仁,曾亲眼见到家中这种分层窑藏的手段。当年陈家分家析产,记载窑藏有 20 缸银子。不过,后人最初只挖出 8 缸。之后扩大挖掘面积,竟然也未找到。幸亏有经验老到的长辈出面提醒,继续在原先寻得财宝之处深挖,果不其然找到了剩下的 12 缸银子。
七、钱票
使用实物金银不仅携带不便,也容易露财在外招致危险。在唐宋年间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状态下,国家的经济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对大量的钱财进行集散处理。就在这一时期,特别是在宋朝,纸质货币应运而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交子''。
随后,在商人集散地点出现了专门存储与兑换这种纸质货币的机构,这就是''票号''的前身。在这里只需要凭借一张票据,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整存整取。一般而言,这种场所都有专门的几大商人联名保证,因此信用价值较高,富人能够得到更好的货币存储与运输。
明清商业勃兴、分工专业化、贸易空间扩大,不仅借贷关系频繁,而且大量使用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信用工具,许多大宗交易都用票据进行偿付和结算。票据未到期前,持票人只要在票据的背面签字画押,即背书后就可以转让第三者,第三者需要时,亦可背书后再转让于第四人,如此辗转流通。与此同时,初具雏形的各类金融机构都接受工商企业或个人、家庭的银钱存储。
小说《红楼复梦》中写道:贾家将房子卖给了''刘大人'',还房价之际,刘大人''在身边取出几张银票来,说道‘这一张是恒泰号的三万两,这是义兴号的三万两,这是合泰号的二万两,这是祥茂号的二万两,其十万两。这一张是口儿外钱店里的五百两,他是义合字号,这是众位二爷的茶钱。这一张是资顺布字号的二千两,是送老主管的劳金。’''
这里''刘大人''家的银子分别存在了五家银号之中。从这行文语气中可见''银号''的功能也约略等同现代银行的基本效用了,而这钱票就好比存折。有此方便,古人再也不必费尽心思纠结如何贮藏资产了。
结语
储蓄行为,其实从货币诞生之时就出现了。只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工具不断提高,人们才因时制宜思考出了不同的存钱模式。从笨拙地将货币存放在器具中,再到小心翼翼地隐藏在地底下,最后终于换成钱票解放了实体资产,存钱的手段终于走向现代化。
你,是我的一个好友.
我,对你有一种莫名的爱.
你象是上帝赐予我的美丽天使.
我,对你是那么敬仰.
你我总是相逢一笑或示意点头.
我对你又是喜爱又是敬仰.
我把对你的爱埋藏在心中,不
说出去让你听到.
我只想把爱埋藏在我心中.默默的爱着你.
你是我的天使,你是我的爱.
所以我选择爱你,爱着你,默默的爱着你.
认识你还是6年前的一天傍晚,你来到文体馆站在我面前,将近170的个子,喜欢运动,健美修长的身材,一副健康、迷人的笑脸,我一下子被你的气质吸引住了。
从认识你的那天起,我们就解下了不解的缘分。记得当时你问我,这里有什么活动?我介绍了有乒乓球和健身操时,你说怎么没有羽毛球和排球呢?这两项运动参与的人多对大家都有好处。我回答说: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开展。你沉思了许久。过了几天,你征得馆长的同意,自发的组织羽毛球和排球活动,刚开始来人来的少,你就打电话一个一个喊,我们打球的动作不规范,你就手把手的教,从不嫌烦,球场上你总是鼓励多批评少,我竟然当上“崔主攻”想不扣都不行,排球运动给我带来许多快乐,嘻嘻哈哈中体会着排球运动的魅力。是你把大家的兴趣调动起来,你有号召力、亲和力、感染力、更有迷人的魅力。从此以后,每到周末,体育爱好者们身穿运动服,来到文体馆打排球或羽毛球,在球场上挥汗如雨的奔跑救球,一派热闹非凡的场面,人多的都嫌场地太小,给以往死气沉沉的文体馆带来了生气,直到今天也没有间断过,大家亲切的喊你队长。文体馆能有今天的成就你功不可末。
当初我们几个都跟你学打球,特别是小孙她理解能力强也最努力,她现在经常参加徐州市羽毛球比赛,前几天在市里有500多人的比赛中拿了第三名,而这时你会高兴的鼓励她打得!好继续努力。由于本人体育细胞少,再加上努力不够,把你教的基础知识又还给了你,至今还在后悔,如果当初再努力些,说不定我现在还是羽毛球高手和排球主力呢!而你在这几年的运动中,为了帮助大家提高运动水平,做了大量的辅导等基础工作,还被球拍打的鼻青脸肿,肌肉拉伤,脚多次扭伤,到现在还没恢复好,这就是你一个助人为乐,不图回报的好大姐,你就象黑夜中的一支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你是一个可爱又可敬的人。
我眼中的你,在家里是个贤妻良母,买菜做饭样样都行,能烧一手好菜,在家炸点麻花拿到文体馆让我们品尝,朋友带来盱眙龙虾拿来大家一起分享,现在想起还口有余香,心中温暖。
除此以外我们还是亲密的牌友,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我们又呼朋唤友地聚在一起打够级,没想到我们的够级水平不想上下,打起来也妙趣横生,棋牌室里经常传出我们爽朗的笑声。
最让我欣赏的还是你的文笔,你坚持写博客,记录心灵旅程,从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是一个博学多才、勤奋好学的人。
自从认识你以后我的生活充满阳光,潦草的记录了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突然觉得很感动、很快乐,文笔不好凑合看吧,白纸黑字,岁月为证,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