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的作品回顾

徐冰的作品回顾,第1张

-《天书》

1984年徐冰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此期间读了很多书。他说:“到了80年代,我读了很多书,参加了大量的文化讨论,觉得不舒服,就像一个饥饿的人吃了太多,这时对所谓文化就有一种厌恶。文化讨论好像是一个游戏机,上去了以后就没有办法停下来。到最后把本来清楚的事情也给搞乱了,这个叫‘文化’的东西和我们总有一种不合适的关系。当时就觉得要做一本自己的书来表达这种感觉。”

1987年,徐冰开始在中央美院1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以特有的耐心和技艺刻制了4000多个自己创造出来的字。这些字没有一个是可释读的,也就是说全部都是没有意义的。当这些字通过雕版印刷出来并装帧成线装书的时候,就呈现出它的当代性——严肃、庄重的形式下却没有任何意义,这些特别像样的“伪文字”完全没有交流的功能。这就是徐冰的成名作《析世鉴——天书》。

这部作品自1988年首次展出后就一直是热烈讨论的对象。据说有位商务印书馆的老先生看了,却没有一个字能辨认,“这让他很恼火”。对现代艺术有经验的读者则说:“这部作品是对他的文化依赖的警告。”徐冰自己评价《天书》说:“这是一本在吸引你阅读的同时又拒绝你进入的书,它具有最完备的书的外表,它的完备是因为它什么都没说,就像一个人用了几年的时间严肃、认真地做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 《天书》充满矛盾。”

试着把三维的实物转到二维的平面上,让版画不再受到制版或尺寸的限制

-《鬼打墙》

徐冰这样描述这部以长城为基础的作品:“我是学版画出身,一直就想试着把三维的实物转到二维的平面上,以获得一种新的转换概念,这样版画就不再受到制版或尺寸的限制。1990年3月我和一些学生、朋友以及金山岭的农民十几人在长城上辛苦了近一个月。完成了这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手工版画的室外拓印工作(当然尺寸的大小不是艺术的关键)。折腾了一把也算过了瘾。满满一卡车的拓片从山上运回了美院。1990年7月我去了美国,为了筹备一个展览,这堆半成品也被运到那边。在一个大的工作间里,我与几位助手工作了半年多,把它们拼接、装裱起来。首展是在美国的艾维姆博物馆。这东西的出现,把保守的美国版画界吓了一跳,这么大、这么特别的版画,没见过。”

从图形标识入手,寻找普天同文的理想

-《地书》

与《天书》相反,《地书》是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书。徐冰说:“这两本看上去截然不同的书,又有共同之处,不管你讲什么语言,也不管你是否受过教育,它们平等地对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天书》表达了我对现存文字的遗憾;而《地书》则表达了我一直在寻找的普天同文的理想。”

《地书》的灵感来自于机场和飞机机舱。徐冰注意到,机场的标识和航空公司的安全说明书的设计都以非常简洁的图形为主,基本上不用语言就能把复杂的内容传达给操着不同语言的乘客,相当于一个“国际读本”。从1999年开始,徐冰开始收集、整理世界各地的各种标识,很快就收集了上万个图形标识。徐冰希望《地书》是一个开放的作品,他计划为《地书》建立一个网站,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加入自己发现的图形文字。但他也认为文字是已经约定俗成的:“我做的只是收集整理,我不想自己编造一套文字。”

道德、利害关系的判断太强,就看不到材料的真实和价值

-《烟草计划》

《烟草计划》始于2000年杜克家族所在地美国Durham城,延续到2004年的中国上海,由一系列与烟有联系的制作所构成。比如:一本用烟叶印制的大书,在展示中任由烟叶虫把它吃成一堆碎屑;一只十米长的香烟在展开的《清明上河图》上缓慢地燃烧,在长卷上留下一条痕迹;在黄浦江码头的旧烟草货栈,用霓虹灯和云雾制作了大型装置;由无数只香烟插成的一张巨大的虎皮地毯散发着浓重的烟草味道……整个计划构成了一个层层深入的对人与烟草复杂关系的追问,以及以烟草为线索引发的有关历史与现实、国际资本、文化渗透及劳力市场等话题。

徐冰说:“把烟看成一个无属性的材料,思维的触角才可以无限展开,才能发现难得的东西。如果总带着很强的道德、利害关系的判断,就看不到这些材料的真实和价值。艺术作品与社会内容的相关性其实是不需要艺术家去担心的,何况是烟草这种材料,它自己就把这种关系搞定了。”

尘埃与9·11事件的警示

-《何处惹尘埃》

这件作品首展是2004年在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徐冰将在9·11事件中收集到的灰尘吹到展览中,经过24小时,在展厅地面上由灰尘显示出六祖慧能的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展厅入口处有一组照片,叙述了作者将这些粉尘从纽约带到威尔士的过程。展厅被霜一样的灰白色粉尘覆盖着,有宁静、肃穆之美,但给人一种很深的刺痛和紧张脆弱之感,哪怕一阵轻风都能将现状改变。

徐冰说:“尘埃是一种最基本,最恒定的物质状态,不能再改变什么了。为什么世贸大厦一旦失衡,顷刻化为平地,回到物质的原始形态?因为在它之上聚集了太多本不应该的人为意志。这类事件的起因往往是由于政治关系的失衡,但本源却是对自然形态的违背。所以说9·11是对人类本质性的警示。”

要打破艺术的边界,只从艺术的角度考虑问题是没出息的

-《木·林·森》计划

2005年,美国圣地亚哥当代美术馆等三家机构共同发起、策划了一项提高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意识的项目,作为受邀的8位艺术家之一,徐冰选择了非洲东部的肯尼亚,并为肯尼亚集资恢复森林绿化设计了一套计划。即请肯尼亚的少年儿童,根据徐冰为此计划编写的教材中的方法,用人类祖先发明的文字符号,创作、组合成有关“树”的图画,然后经过网络以及在美术馆的展出,以每幅30美元的价格在网上拍卖购藏,并把所得的资金用于肯尼亚植树造林。两美元在美国只能买一张地铁票,在肯尼亚却可以种下10棵树。同时,参与到计划中的人则各有收获。在徐冰看来,这是《木·林·森》能够长期循环、持续进行下去的理由。2008年,结束第二次肯尼亚之行后,他把孩子们画的树临摹、组合成大幅的森林风景画。

《木·林·森》计划无法用装置、绘画、雕塑或是行为等任何一种艺术方式简单定义,有人说这是一件“消失”的作品,变成一个大众参与的项目,艺术的边界被打破。也有人把它看做一个集合了环保、教育、艺术等诸多内容的社会项目。徐冰说:“如果艺术家只是从艺术的角度切入考虑问题,我觉得他肯定不是一个有出息的艺术家。”

1、邹市明

邹市明,1981年5月18日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奥运冠军,中国男子拳击队48公斤级拳击运动员,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师,上海市拳击协会会长。

2、肖莎

肖莎,女,布依族,1992年6月15日出生于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前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

3、邓书弟

邓书弟,1991年9月10日出生于贵州,中国男子体操队运动员。

2013年,邓书弟在全运会中获得男子团体亚军,个人全能季军,双杠季军。2014年,获得全锦赛男子团体冠军、个人全能冠军、双杠冠军、单杠冠军和自由体操季军,荣登世界冠军榜。2015年,邓书弟被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2016年,在全国赛中摘得男子全能银牌、男子自由操冠军;8月,邓书弟获得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铜牌。2019年10月9日,获得2019体操世锦赛男子团体亚军。2019年10月23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体操项目男子团体金牌。2019年10月25日,获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自由体操冠军

4、王家声

王家声是中国第8位乒乓球世界冠军、贵州首个世界冠军、曾任贵州省体委主任王家声。

1963年4月,20岁的他在捷克布拉格第27届世乒赛上夺得男子团体冠军,成为中国第8位乒乓球世界冠军、贵州首位世界冠军;1965年在斯堪的纳维亚国际乒乓球锦标赛上,他分别获得男子团体、男子双打(与余贻泽)、男女混合双打(与李赫男)和男子单打4枚金牌;与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张燮林等名将合称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五虎上将”。

5、罗丽

罗丽,生于1976年7月,1982年在贵阳市业余少体校参加体操训练,1986年9月进入省体操业余队集训,1989年进入贵州省体操专业队,1990年进入国家体操队,1995年退役担任贵州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教练员,现任贵州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体操女子专业队教练员。

一.西岸美术馆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11:00-17:00

西岸美术馆由英国著名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设计,其与巴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不仅是蓬皮杜中心在亚洲的首个合作项目,更是中国首次与国外顶级美术馆共同运营文化机构的尝试 。

近期展讯:“万物的声音”(2021728-202325),以“物”贯穿叙事 溯源现当代主义史的发展流变不同期的各种艺术装置 装载着艺术家们的奇思妙想。

“她们与抽象”(20221111-2023 0328),这是国内首个聚焦女性抽象艺术家的主题展,展示了19世纪末起中外抽象艺术家的发展史和女性抽象艺术家逐渐被“看见”和承认的过程,重估女性对抽象艺术的重要贡献。

二.外滩美术馆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虎丘路20号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11:00-18:00

上海外滩美术馆是中国最早的美术馆之一,前身是1932年建成的亚洲文会大楼,由英国建筑师乔治• 威尔森设计。建筑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元素,具有典雅而精致的装饰艺术风格。一共有六层,其二层的演讲厅、三层的图书室、四至五层的博物馆陈列厅,均具有不同的建筑特色。大楼外观是欧洲装饰主义建筑风格,同时糅进了一些中国传统的装饰元素。

三.浦东美术馆

地址:上海市浦东区滨江大道2777号

开放时间:每天10:00-21:00

浦东美术馆以国际艺术展示交流为主,兼顾国内艺术展示,突出展览、美育、文创、国际交流四大功能,致力于建设成为上海国际文化场馆新地标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进入美术馆内部空间,“至上主义”贯穿始终,白色墙面如纸,搭出纯粹的几何形体、黑色的直线、斜线、交叉线。目前一共三个展:

一三层是“徐冰的语言”,本次展览以版画、书法、影像、大型装置等形式,徐冰将自成体系的艺术观念用可视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艺术的视角,多维度的探讨中国文化在国际新语境中的意义与价值。

中央展厅是“徐冰:引力剧场”,是一件基于透视原理的装置艺术作品,遮天蔽日的“英文方块字书法”受引力影响被拉伸变形,并经展厅底部巨大镜面反射,凸显出作品与空间相互“穿透”的纵深感。

第二层是动感世界,呈现了近120件展品,囊括绘画、浮雕、印刷、雕塑、装置、视频等多种艺术形式,从全球角度重新审视了欧普与动态艺术。融合了南美非洲英法各个国家艺术家的奇思妙想,通过线条、光影,利用视觉错觉创作出了这些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第四层是“乐趣与智慧——意大利当代设计”,按照不同主题被分成13个单元,呈现了意大利设计史在过去70年间所留下的百余件经典设计作品。各式各样的家具,仙人掌衣架、波纹镜面、奇巧的灯具,兼具创造性和趣味性。

四.昊美术馆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277弄1号

开放时间:周二-周五13:00-20:00,周六-周日 10:00-22:00

昊美术馆是当代艺术收藏、陈列、研究的全新文化机构,坐落于上海浦东,共有三层展览和活动空间,其中一层和二层为展览空间,三层为昊设计中心和昊艺术商店。昊美术馆首创“夜间美术馆”,展多围绕于机器、科技、未来,极具打卡价值。

《凤凰》:低碳也好,环保也罢,它终究无法脱离“破烂”的本质。在中国的建筑工地,《凤凰》曾经是一堆堆任人践踏的垃圾。旅美18年,徐冰回国后第一次踏进北京CBD的工地时,就被这些建筑废料的原始粗陋的美感,被高楼大厦背后的真相深深吸引。

他同意了委托方的邀请,决定用这些建筑废料制作艺术品,最终的形态将是中国人熟悉并喜爱的吉祥图腾——凤凰。这只经过认真“乱抹”的大鸟,以其富于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在民俗的、当代的、艺术的、社会的这些概念中自由游走,从北京的CBD到上海的世博园,成为非常令人瞩目的中国艺术作品。

风格:“美”或“丑”并不重要,风格、流派也没有那么重要。《凤凰》诞生后,最有意思的是它“嫁鸡随鸡”的性格——放在北京CBD,它散发着一种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隐喻和思考;放在上海世博会,又增添了对历史绵延的追溯;而最终它也许会被台湾收藏家带往宝岛,或者会成为那里的人们熟悉又陌生的图腾。

观念:一辈子的艺术理念,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似乎很陈旧的话。徐冰的每一件作品都令人出其不意,带给人的感觉是充满回味的惊诧。正如意大利批评家Russo所说的,《凤凰》是他“唯一看到的使用中国人的态度来制作的艺术”。而以《凤凰》为代表的,徐冰构筑的艺术世界,或者说他进行创作的“中国人的态度”究竟是什么?艺术家给我们的回答既简单又朴素,甚至有些“过时”——那竟然是一句“艺术来源于生活”。

扩展资料

作品理性克制,这种感受主要体现在创作方法和技艺上。它们不像八九十年代外来西方文哲思潮下的直接产物,并不足够激进;也不像继承儒道释文人传统,并不写意,没有含混性。徐冰的作品更像北宋的科学发明,暗合了西方现代科学精神,追求具体、准确,清晰的指征,这可能也是西方人更容易理解他作品的原因。

徐冰知识分子家庭背景与长期的版画专业训练影响了他观看世界的方式。持续关注“社会在场”,艺术之外的事情是作品的“思想”来源,跨文化的经历促成他重点关注中西方的文化与历史交集,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成为他分析梳理的对象。

但“社会在场”不满足于此,徐冰甚至参与了公益项目《木林森》,具体的艺术行动介入“社会在场”。这种持续关注的力度确实是受到社会主义背景的深刻影响。当我们说徐冰是观念艺术家时,更亲近西方的左翼观念艺术家,而不是消费景观下的个人主义。

参考资料:

徐冰 (著名版画家、独立艺术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7264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5
下一篇2023-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