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小档案(来源:解放军报)
民族:汉出生年月:1965年6月21日
籍贯:辽宁省绥中县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身高:168厘米
体重:65公斤
家庭成员:妻子张玉梅,儿子杨宁康
简历:1983年6月入伍,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历任空军某师飞行员、中队长,曾飞过强击机、歼击机等机型,安全飞行135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1996年,参加航天员初选,入围;1998年1月,从800多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准备阶段,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入选“3人首飞梯队”,并被确定为首席人选。
杨利伟的心声
出征前,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记者见面会上,回答本报记者的提问时,向全军将士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本报记者问:通过军报,最想对三军战友说些什么?杨利伟答:作为一名航天员,我首先是一名共和国的军人;作为一名军人,通过这么多年军队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我想,在执行这次任务中,一定能够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战胜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任务。我也想通过军报感谢全军战友对我们的鼓励、关心和厚爱,也请战友放心,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为我们的军旗增彩。
“为着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登上“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之际,身着航天服的中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满怀激情为记者写下这句话。
中国人来了,杨利伟来了!2003年10月15日9时整,随着38岁的中校航天员杨利伟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载人飞船飞向太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真,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航天大国。
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驾歼击机叱咤风云十年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杨利伟的父亲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毕业的大学生。父亲先当教师,后在绥中县一家农副产品公司做行政工作;母亲在县里一所中学任语文老师,直到退休。他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全家5口人和和睦睦,过着舒心平静的生活。
“踏踏实实办事,老老实实做人”,这是杨利伟父母对他的要求。儿时的杨利伟脑子灵,反应快,还是个娃娃头。小学毕业时,他以优异成绩考进县重点中学尖子班,并多次参加全县中学生的数学竞赛,拿过不少奖。
1983年夏季,18岁的杨利伟考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在4年的学院生活中,他的学习训练成绩一直很优秀。
1987年,杨利伟从飞行学院毕业,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天生聪慧加上勤奋努力,他不久便成了师里的飞行尖子,后来他又成为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10年间,他从华北飞到西北,从西北飞到西南,祖国的万里蓝天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1992年夏,杨利伟所在部队来到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那天,他驾驶着战鹰在吐鲁番艾丁湖上空作超低空飞行。突然,飞机发出一声巨响,霎时间仪表显示汽缸温度骤然升高,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杨利伟明白,自己碰上了严重的“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紧急关头,杨利伟异常冷静: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
他稳稳地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驾驶着只剩一个发动机的战机一点点往上爬升、爬升。500米、1000米、1500米,飞机越过天山山脉,向着机场飞去。快接近跑道时,剩下的一个发动机也不工作了。他果断采取应急放起落架的措施,顺利地将完全失去动力的战机紧急降落在跑道上。
当他从机舱出来时,飞行服已经全部被汗水湿透。战友们纷纷围上来同他拥抱。团长激动地当场宣布,给杨利伟记三等功一次。
对这次“空中特情”的正确处置,显示了杨利伟优秀的心理素质。
从800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
1996年初夏,身高168米、体重65公斤的杨利伟接到通知,赴青岛疗养院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初检合格,他又接通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杨利伟心里高兴,提前3天就来了。护士和他开玩笑:“你也太积极了吧?”
再接下来,他来到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参加“特检”,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检查。
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曾这样描述他当时参加航天员选拔体检时的情景:除检查健康状况外,医生们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是否有潜伏的缺陷。他们借助于一切可能的生化的、生理的、脑电的和心理的方法和特别的功能试验进行检查。在各种非常稀薄的空气压力舱内检查我们,在离心机上旋转我们。所有这一切用了几周时间,淘汰了不少同伴。
中国航天员的选拔也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随后的航天生理功能检查更是苛刻,要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要在低压试验舱使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0000米高空测试耐低氧能力;要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几个月下来,800多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杨利伟顺利地过了一关又一关。他做的最后一项检查是“万米缺氧低压检查”。这要先在舱外吸氧排氮,然后坐进模仿万米低压的舱里。当从模拟的万米高度下降时,他心想:“总算都通过了”,心里不由一阵轻松,下意识地摸了摸头。结果把医生给弄紧张了,下来后忙问他:“你是不是在上面很难受啊?”
杨利伟是最幸运的,也是最优秀的。他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征服了评选委员会全体专家。1998年1月,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分子,杨利伟带着他的梦想与追求,来到了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
隆冬时节,北京的气候特别寒冷,而他心里热乎乎的。他和其他十几位航天员来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火箭系统、飞行系统、测控系统实地参观,聆听专家的授课。他对航天员职业的理解,由最初的神秘感变得深刻起来。
他了解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十年的攻关奋战中,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如今又开始了向载人航天的冲刺;在他和其他中国航天员的身后,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在默默地奉献,千军万马托举着中国的“神舟”。
他联想到,中国古代便有了嫦娥奔月的飞天梦想。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为此写下动人诗篇,更有万户等人做出了极其悲壮的尝试。如今,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将要在他的参与和努力下变成现实!
杨利伟能不为之激动和自豪!
奋力攀登“上天阶梯”
当年同加加林一道入选的前苏联航天员阿列克谢·列奥诺夫,曾把航天员的训练阶段称之为“上天阶梯”。他的同伴瓦列里·贝可夫斯基则补充说:“这不是一个短的阶梯。”他们没说错。
杨利伟要攀越的第一道阶梯是基础理论训练。当了10多年飞行员,现在重新坐进课堂里,《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解剖生理学》、《星空识别》……十几门课程要从头学起。
离开空军部队时,为他送行的师长曾对他说:“你的身体和训练,我没什么可担心的。但你可能要面临学习许多新东西的挑战。”当时,杨利伟对这话并没太在意。
这会儿感触深了。他给老师长打电话:“让您说中了呀!现在我就像准备高考的学生一样天天在背功课。”
杨利伟天生就是个不甘落后的人,想起肩负的神圣使命,他更是废寝忘食。他回忆说:“初来时的两年,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
他过去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为记住单词和语句,就每晚从航天员公寓往家里打电话,让妻子张玉梅在电话里提问。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后来考试时,他居然考了100分。
第二道阶梯是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训练。仅以其中的“超重耐力”训练为例,在飞船处于弹道式轨道返回地球时,超重值将达到十几个“G”,即人要承受相当于自身重量十几倍的压力。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安全。杨利伟必须通过训练来增强自己的超重耐力。
“离心机”训练是航天员提高超重耐力最有效的形式。在圆圆的大厅里,杨利伟坐进一只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在时速100公里高速旋转中,他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
离心机在旋转,负荷从1个G逐渐加大到8个G。杨利伟的面部肌肉开始变形下垂、肌肉下拉,前额高高突起。做头盆方向超重时,他的血液被压向下肢,头脑缺血旋晕;做胸背方向超重时,他的前胸后背像压了块几百斤重的巨石,造成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每做一次训练,他都要付出巨大的体力消耗。
杨利伟是个爱动脑筋的人,他懂得,教员所讲授的抗负荷方法要靠个人在实践中体验和摸索。所以,每次训练他都有意识地按照个人体验的方法去练习,及时与教员沟通,总结经验,掌握好抗负荷用力和频率的度,慢慢地琢磨出规律和方法,使这项极具挑战、严酷苛刻的训练逐渐变得轻松起来。
“转椅”和“头低位”训练,也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可杨利伟同样做得十分出色。
一个休息日,妻子回家时发现他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非常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做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
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苛刻的老专家十分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是最出色的,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同样,做“头低位”训练前好几天,杨利伟晚上睡觉就不枕枕头了。据他说也是为了“先刺激刺激自己”。
其他的“阶梯”还有体质训练、心理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等等。杨利伟以他对航天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执著追求,严格要求自己,把一切做得精益求精,各项训练成绩都成为同伴中的佼佼者。
任何事情都不能影响我的训练
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原来是位中学教师,后特招入伍到部队当了档案资料员。她娴静文弱,两人婚后夫唱妇随。为支持丈夫的事业,张玉梅承担了所有家务,即便是儿子出生时,也没耽误丈夫的工作。
儿子杨宁康,上小学三年级了。小宁康心目中最大的英雄就是自己的爸爸。老师让写作文,他就拿着爸爸的照片,写成一篇《爸爸的雄姿》。他写道:“看到照片上爸爸为祖国航天事业无私奉献、刻苦训练的雄姿,我就非常自豪和骄傲。”这篇作文后来上了学校的《作文导报》,小宁康还得了18元稿费。
2001年7月,妻子张玉梅因病住进医院,需要做手术。张玉梅说:“当我被推进手术室的一刹那,看到杨利伟对我那种从未有过的万般牵挂和怜爱歉疚的眼神时,心如刀绞啊!”
手术后,张玉梅身体十分虚弱,24小时平躺在床上一点儿都不敢动。可是,手术后第三天,杨利伟就要告别妻子去吉林某空军基地,进行航天员高空飞行训练。
临行前一天,他在妻子病床边的椅子上整整坐了一晚,然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航天员大队。
大队领导说:“你妻子病得很重,你是不是……”
杨利伟说:“请首长放心,我已请老母亲过来帮我照顾,任何事情都不能影响我的训练。”
这次高空飞行训练,杨利伟完成得干净利落,再次取得优秀成绩。
大队领导告诉记者:“一边是病重的妻子,一边是紧张的训练,杨利伟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他的训练成绩在稳步提高,在同伴中始终名列前茅。”
被专家组投票确定为“首席人选”
好中选优,强中挑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准备阶段,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并被光荣地确定为首席人选。
杨利伟全身心地投入了“强化训练”。
大部分的时间,他都呆在“飞船模拟器”中。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专业技术训练场所。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飞船从发射升空进入轨道,再调姿返回地球,持续时间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有一百多次。舱内的仪表盘红蓝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产品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靠反复演练。
杨利伟把能找到的舱内设备图和电门图都找来,贴在宿舍墙上,随时默记。他还用小摄像机把座舱内部设备和结构拍录下来,输入电脑,自己刻制了一个光盘,业余时间有空就看。
每次训练,杨利伟的眼睛总是那么亮,各项检查总是那么细,每个动作总是那么到位。他以自己严肃认真的精神和熟练的技术赢得了教员的称赞。在最后阶段的专业技术考核中,教员为他设置了许许多多的故障陷阱,他都能很快地发现,迅速排除。每次考核结束后,教员都要问他:“操作有没有失误?”他都自信地回答:“没有什么失误!”
在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他获得了2个99分、3个100分的好成绩,专业技术综合考评排名第一。
发射前夕,杨利伟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加“人、船、箭、地”联合测试演练。
此刻,身经百炼的杨利伟对飞船飞行程序和操作程序已是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他自信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随便说出舱里的一个设备名称,我马上可以想到它的颜色、位置、作用;操作时要求看的操作手册,我都能背诵下来,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不看手册,也完全能处理好。”
飞船在实际发射时,起飞后3分20秒左右,罩在座舱外的“整流罩”将按程序被抛除,航天员在此时可以开始见到舷窗外的天空。然而在演练时,这只能是一种想象中的景况,不会实际发生。因此,指挥大厅里的老总们谁也没料到航天员在此时会有什么反应。
演练在进行,飞船座舱内的杨利伟在一丝不苟、忙而不乱地做着各种规定动作。程序刚刚走到3分20秒,指挥中心大厅里传来杨利伟响亮的报告声:“整流罩抛除,我看到窗外的天空了!”
一位老总惊讶地问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宿双宁:“你们的航天员训练得这么好,连这都知道?”
身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的宿双宁,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开玩笑,你都知道的事,他还能不知道?!”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
人类自加加林以来,世界上已有数百名航天员,乘各种航天飞行器遨游过太空。今天,中国人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轻盈一跃,大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首飞之前,杨利伟的心理教员曾问过他:“你想没想过真正坐上飞船去飞行,会是什么心情?”
他面带微笑回答:“我想,我会比平时训练更放松。就让我平静地去飞吧!”
哦,利伟!你肩负中华民族的重托,笑迎全世界的注目。银河为你起舞,朝阳送你凯旋!
(本文由奚启新、刘程、吴川生、杨永桢本报记者王文杰、范炬炜撰写)
亲人为你壮行
●本报记者杜献洲、丁海明
清晨,零星的秋雨中,站在北京航天城,西山上第一场瑞雪清晰可见。
今天,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告别北京航天城,奔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日子。7点半,杨利伟的妻儿早早地站在欢送的队伍中,等待出征的亲人。
7点45分,一身戎装的杨利伟走来了。没想到,他和亲人的告别竟出人意料的平静,平静得就像他平时去上班。
杨利伟来到父母身边,对老人说:“天冷了,多穿些衣服,别惦记我。”说完,他回头对妻子笑了笑,既没有泪水,也没有拥抱。周围人多,妻子一时不知该说点啥,突兀地问了一句:“带便服没有?”他笑着反问:“带便服干啥?”说得大家都笑了。杨利伟俯身亲了一下儿子,
儿子调皮地说:“爸爸你早点回来,教我打游戏。”
记者见过种种军人的告别———上战场,上抗洪大堤,上风雪边关……然而却不曾见过如此重大的、划时代的告别,竟然这般轻松。
“你真的不紧张?”记者问。“有啥紧张的?”杨利伟笑着答道。“党和国家这么重视载人航天工程,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咱们国家技术力量这么雄厚,我相信党和国家,相信科学技术,也相信我的爱人!”妻子张玉梅接茬说。
记者深深感到,杨利伟的家是一个温暖幸福的家。69岁的父亲杨德元是辽宁省绥中县一家农副产品公司的退休干部;与父亲同岁的母亲魏桂兰,是一位退休的中学老师,专门从老家赶来为儿子壮行,两位老人还带来了5斤儿子最爱吃的螃蟹。在某部任档案资料员的妻子张玉梅是杨利伟的同乡,当年是从县志上看到了杨利伟的“大名”,于是有了这段浪漫的爱情。学习出色的儿子杨宁康是三年级小学生,给爸爸的礼物早就准备好了,那是一篇发表在《作文导报》上的作文《爸爸的雄姿》:“我为自己有一位好爸爸而感到自豪……”
丈夫就要出征了,妻子凑在耳边说了句悄悄话:“别忘了打电话……”杨利伟使劲点了点头。
9点20分,杨利伟带着亲人的嘱托,带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带着中华民族的梦想,乘机飞向远方……
(本报北京10月12日讯)
苍穹定会报佳音
●本报记者杜献洲、丁海明
寒流给深秋的北京平添了几分冬意。杨利伟的离京给亲人留下了思念和牵挂。
12日晚8点多,家里的电话响了,张玉梅拿起听筒,丈夫熟悉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先是夫问妻答:“咱爸咱妈好吗?”“都好。”“儿子好吗?”“好。”“你呢?”“好。”“你们都要保重身体。”
接着是妻问夫答:“今天顺利吗?”“顺利。”“你现在怎么样?”“一切都好。”“你要照顾好自己。”“我会的,你们放心。”
就是这几句简单的问答,在杨利伟走后的每天晚上,给这个小小的家带来温暖和慰藉。
然而细细想来,电话里,他们有意或是无意地绕开了最敏感的话题。
“有没有说起过‘一旦’或者‘万一’?”记者请英雄亲人原谅这难以回避的冒昧。
“没有,真的没有。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对这次发射都有一种近乎绝对的自信。再就是我们都有一种军人的奉献观:值得付出,就不求回报;尽力而为,就没有遗憾。”张玉梅的自信和坦然令人起敬。
毋庸讳言,“神舟”飞天之际,杨利伟的亲人几乎成了媒体追踪的焦点。但他们远远地避开了镜头和闪光灯,躲开了鲜花和掌声,生活一如往常那样平淡安宁。张玉梅照常上下班,父母每天搭班车接送孙子上学放学。
1998年,杨利伟被选为航天员,为全家赢得了荣耀。但这些年的甘苦,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几年来,他们很少能全家团圆,杨利伟夫妇就在一个大院里工作,也难得见上一面。母亲扭伤了腰,几个月没下床,根本没让杨利伟知道。张玉梅身体不好,每个月都要到医院做检查,但她从没撂下家庭的重担。训练紧张时,杨利伟住在航天员公寓不能回家,她也是夜里和丈夫通电话。不是诉苦,更不是抱怨,而是帮丈夫复习英语。
14日的黄昏降临了。时钟嘀嗒,一分一秒地接近着“神舟”飞天的一刻。杨利伟的儿子小宁康指着夜空问妈妈:“妈妈,明天我能在天上找到爸爸吗?”(本报北京10月14日讯)
利伟,我为你喝彩
——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申行运观看飞船发射侧记
●牟加金
“5、4、3、2、1,点火!”
随着震耳欲聋的一声巨响,神箭托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刺苍穹,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开始了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旅。
现场观看发射的人群欢呼着、跳跃着,用特有的方式庆祝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申行运抑制不住喜悦的泪水。
回首往事,申行运感慨万千。
1998年1月,杨利伟和战友们来到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以此为标志,我军历史上第一个航天员大队正式组建。为了建设好这支全军惟一的特殊部队,申行运先后到一些空军部队实地考察,深入飞行员生活一线,考察了解飞行员的生活规律。
申行运忘不了,在5年多的时间里,杨利伟和他的战友们付出的艰辛。基础理论功课多,他们一门一门钻研,白天上课,晚上休息,在外地休养还要背英语单词;技能训练难度大,他们迎难而上,勇于攻关,一项一项苦练。
申行运忘不了,杨利伟这个精明的小伙子,精神总是那样饱满,干劲总是那样十足,妻子做手术也不肯耽误训练。在首飞选拔的5次考核中,他获得了两个9 9分,三个100分的好成绩,以专业技术综合考评第一的排序,成为我国载人航天的“首飞航天员”。利伟啊,我的好战友、好兄弟,我为你骄傲,为你喝彩!
(本报酒泉10月15日电)
父老乡亲眼中的杨利伟
●焦玉庆、韩军、本报记者韩国贤
今天,在中华民族第一位“太空人”的故里、素有“关外第一县”之称的辽宁省绥中县,父老乡亲们都情不自禁地回忆和述说起英雄昨天的故事。1提起杨利伟,有着38年教龄的绥中县中心小学退休教师王素英神采飞扬:“我教过的学生不下2000人,其中绝大部分都记不起来了,但对杨利伟却印象很深。”
那是1977年,王素英老师任绥中县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班主任。在这一届学生中,她至今还记得两个学生:一个叫顾大卫,另一个就是杨利伟。一天,贪玩的顾大卫被王老师狠狠地批了一顿,顾大卫一赌气不来上课了。看着王老师着急的样子,杨利伟主动找顾大卫做工作。一番入情入理的谈话后,顾大卫不但乐哈哈地背起了书包,还主动向老师道了歉。
那个年代,学校一度连粉笔都买不起。看到这种情况,有几位同学决定到附近的工厂偷铁块,卖钱交班费。杨利伟得知后对大家说:虽说为班里筹划班费是好事,但我们不能为此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王素英老师说:“小利伟本身学习就好,我挺喜欢。这两件事更令我记得很清楚……”
在绥中县水利局河务处上班的弟弟杨俊伟,说起哥哥更是一脸的灿烂。哥哥自小就是他心中耀眼的一颗星。
杨利伟上中学时,绥中县城还没有全部通上电。由于家里生活困难,买不起蜡烛,杨利伟每天晚上点着煤油灯看书,第二天早晨起来常常“灰头土脸”的。到了冬天,为了省钱,他每天都借着火炉的光,边取暖边看书。由于学习刻苦,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位于班级的前列,特别是数学,多次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2在杨利伟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个人对他影响比较大:老邻居赵忠山———一位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前辈。
赵忠山早已去世,但同是老军人的赵姨每次提及小伟子都是捧腹不禁:俺家那位“经历”丰富,小伟子天天跟在他大爷屁股后头听他讲战争年代的故事。
初中二年级时,学校组织学生到驻地附近的空军部队参观,杨利伟看到了飞行员的体能训练。为了能锻炼出一个合格体魄,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包括踢毽球、游泳、长跑等在内的详细健身计划。就是节假日回到家中,他也要求自己在屋前的门楼上做规定数额的引体向上。进入冬季,滑冰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项目。没有钱买滑冰鞋,他就找来两根钢锯条,自己制作了一双“冰鞋”。随着中考的临近,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但杨利伟的锻炼计划却雷打不动。3“这孩子特仁义。”这是左邻右舍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在绥中镇,杨利伟是一个公认的孝子。他当兵前,很少惹父母生气。当兵后,怕父母挂念,就是学习训练任务再重,隔两天就要给家中写封信。都说男孩子心粗,可杨利伟却想得很细。父母的生日他记得清清楚楚。每逢生日,二老都会收到杨利伟寄来的礼品。
在绥中县小庄乡孤家子村,杨利伟更是一位人人称道的好女婿。1990年,回乡探亲的杨利伟与在小庄乡中学任教的孤家子村女青年张玉梅结婚了。张玉梅到部队后,二老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每年看病吃药都要两三千元。每隔一段时间,杨利伟都要叮嘱张玉梅给家中寄钱。回家休假时,还特意给老人带一些营养品和药品。
杨利伟和姐姐杨利军有着特殊的感情:上幼儿园时,县里给每个教师子女一个名额,为了让弟弟接受好的教育,姐姐就把名额让给了弟弟。由于父母工作忙,小利伟每天上下学,都是由姐姐手拉手接送。如今,杨利伟对外甥女的成长特别关心,时常打电话询问学习情况。而上高三的外甥女也特别相信舅舅,学习中遇到什么难题,都要打电话“求救”。
说起“小两口”的感情,在家乡更是传为佳话。张玉梅随军后,由于工作性质关系,两人始终是分多聚少。带孩子、做饭等家务大多是张玉梅一人承担。为此,杨利伟总感觉欠妻子太多。2001年春节休假时,当着众多亲朋好友的面,杨利伟特地高歌一曲,一首《懂你》唱得妻子泪水涟涟。
心儿与你一起飞
●吴川生、牟加金、本报记者武天敏
10月15日上午8时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个走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舱内待命起飞。舱内的摄像机镜头,把他的画面传向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
此时此刻,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载人航天指挥大厅里,4名特殊的“观众”面对大屏幕情不自禁地轻声叫出声来:“孩子!”“利伟!”“爸爸!”……
他们,是杨利伟的父亲杨德元、母亲魏桂兰、妻子张玉梅和8岁的儿子杨宁康。他们作为特邀嘉宾,将在指挥大厅的大屏幕前为亲人杨利伟送行。
魏桂兰大妈今天刻意“打扮”了一番,外套里面穿了一件红色的毛衣,嘴唇上还涂了一层淡淡的口红。老人说:“今天是喜庆的日子,咱们都得精神一点儿!”
张玉梅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丈夫,把儿子杨宁康的手紧紧攥在手里,仿佛生怕调皮的儿子干扰了利伟。小宁康瞪着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穿着乳白色航天服
S是Selina任家萱,代表温柔
H是Hebe田馥甄,代表自信
E是Ella陈嘉桦,代表勇气
个人档案:
中文姓名:任家萱
生 日:1981 年 10 月 31 日 (民国70年10月31日)
籍 贯:台北市
出 生 地:台北市
血 型:A
身 高:164cm
体 重:45Kg
个 性:开朗、活泼
家庭成员:爸比、妈咪、妹妹
出道前的英文名字:colla
喜爱的歌手:CoCo、阿妹、陈洁仪、陶喆
喜爱的演员:苏菲玛索
平常的嗜好:唱歌、逛街
喜爱的动物:兔子、狗 、鱼
喜爱的音乐:慢歌、钢琴的
会用的乐器:钢琴、长笛
最爱的运动:游泳和跳舞
喜爱的**类型:爆笑、文艺
平常的嗜好:唱歌、逛街
喜欢的颜色:粉红
喜欢的服饰:有自己的Style
喜爱的饰品:Melody的任何东东
喜爱的食物:海苔、Baby food、鸡头 、鲁肉饭
最想做的事:去日本逛街Shopping
对自己的形容:可爱、脸圆
最满意的身体部位:鼻子
最拿手的好菜:泡面
最开心的事:考上师大
如何踏入演艺圈:宇宙2000实力美少女选拔
初赛歌曲:『before fall in love』
复赛歌曲:『最熟悉的陌生人』
决赛歌曲:『reflection』(原唱:christina aguilera,中文版:coco--[自己])
出道时间:2001911
就读的小学:台北市雨农国民小学
就读的高中: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
就读的大学和科系: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公民教育与活动领导学系
第一次戏剧演出:《蔷薇之恋 》
曾出演的戏剧:《蔷薇之恋 》(饰演庄哲芹&荻雅蔓)、《 新年快乐2004》
所当任过女主角的MV:《爱情的海洋》、《河滨公园》、《叶子》、《TOO MUCH》
在专辑中独唱的曲目:《忘记把你忘记》
最喜欢《青春株式会社》中:幸福畱言
最喜欢《super star》中:夏天的微笑
最喜欢《奇幻旅程》中:never mind,一起开始的旅程
口头禅:天啊!我哪有!
演唱会、签售会最爱说的话:会不会唱?一起唱
愿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Selina的老婆:Hebe&Ella
初恋年龄:14岁 (国中1年级)
初吻对象:高中时的第2个男友(发生地:汽车后座)
银幕初吻:《蔷薇之恋 》第四集
交过男友个数:4个
Selina英文名解析:
selina——月光之意
个人档案:
田馥甄 Hebe
生 日:83年 3 月 30 日
出 生 地:新竹
星 座:牡羊座
血 型:A
身 高:1615cm
体 重:43Kg
个性:多变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哥哥
喜爱的演员:无
喜爱的音乐:另类摇滚
喜爱的**:剧情片
平常的嗜好:听音乐、看**、电视
喜爱的动物:狗、大象
讨厌的动物:猫(恨)、老鼠(极恨)
喜欢的颜色:黑、红
喜欢的服饰:自然、简单
喜欢的饰品:无
喜爱的食物:软糖、水果、面包
最想做的事:唱歌、睡觉
对自己的形容:难以形容
如何踏入演艺圈: 宇宙2000实力美少女选拔
陈嘉桦(Ella)
中文名字:陈嘉桦
英文名字:Ella Water(出道前)
别名:阿桦、毛毛、阿桦桦、宝贝、老大、艾拉、阿龙、桦桦
生日:1981年6月18日(属鸡)
籍贯出生地:台湾省屏东县麟洛乡(客家人)
星座:双子座
血型:O型
身高:162cm(觉得比这个高)
体重:52公斤(不定)
鞋子号码:8号~8号半、39号
胸围:D罩杯
视力:10
自己满意的身体部位:腿、胸、脚、手、耳朵(I think 眼睛、嘴、锁骨、皮肤哪里都美)
自己不满意的身体部位:小腹、屁股、鼻子
自己认为的坏毛病:说教别人、性格极端、乱放屁、太容易相信别人
优点:善良、勇敢、自信、真诚、善解人意、孝顺、平易近人、幽默、为他人着想、记忆力好、爱干净(写上几天也写不完,不写了)
家庭成员:爸、妈(苏女士)、爷爷、奶奶、大姐(陈嘉慧)、二姐(陈嘉雯80年)、弟弟(82年)、蔷蔷等
结婚要的放的音乐:家后
曾就读学校:麟洛国中、大仁技术学院医管(五专)(曾经是学生会会长)
出道时间:20010911
公司:华研国际音乐 104台北市建国北路二段135号15楼
喜爱的艺人:元斌、莫文蔚、Bon Jovi、孙燕姿、Celine Dion、Rain、王力宏、李心洁、Meg Ryan、Robin Williams、阿姆、Linkin Park
喜爱的音乐:Pop、Rock
喜爱的**类型:喜剧、爱情文艺、灾难、动作、鬼片
喜欢的书的类型:漫画书、旅游指南
平常的嗜好:打篮球、电脑游戏、摄影、看书
喜欢的卡通:哆啦A梦、海贼王、抓狂一族
喜爱的动物:猫、狗
讨厌的动物:壁虎、蜥蜴、青蛙
喜欢的颜色:黑、白、深蓝、绿
最喜欢的乐器:钢琴
喜欢的服饰:牛仔裤、休闲的、运动的、轻松的
收集:手表、球鞋、哆啦A梦和元斌的东西、kiki&lala、袜子、小房子模型
最喜欢的手表牌子:CASIO
最喜欢的球鞋牌子:NIKE
喜爱的食物:海鲜、通心面、妈妈的汤、M的玉米浓汤、蜜饯、肉圆、提拉米苏、麻辣火锅、无花果太多了略
最拿手的菜:炒青菜、泡面
喜欢的口味:辣的甜的
常去的理发店:H Park
特长:吹小号、笛子 钢琴(一点)、画画、篮球、踩大球
拿麦的方式:慢歌右手快歌左手
最大禁忌:歌迷骚扰到家人
最想做的事:开演唱会唱歌给大家听
认为最浪漫的事:和心爱的人在雨中同撑一把伞漫步
最让自己感动的话:这辈子都不要离开我
对自己的形容:这个女生不像女生,但是骨子里还是个普通的女生,他很自我
如何踏入演艺圈:宇宙2000实力美少女选拔赛 (初赛:温柔、复赛:阴天、决赛:后来)
在台湾唱片工业面临史上最大危机之际,曾在台湾唱片史上创下辉煌成绩、引领潮流的资深唱片人——吕世玉,再领旗下班底换上唱片界新血,再创华研国际音乐股份有限公司(HIM)。企图再造台湾唱片的奇迹。
SHE女朋友就是华研国际音乐打响知名度的第一炮,分别代表着温柔、勇气、自信的SELINA、HEBE和ELLA,依照她们e世代的跳跃式思考模式和无厘头的爆笑逻辑,不论在声音或在个性的表现上都能以最自然的、最纯粹的个人特质来发挥她们的个人魅力,呈现出最SHE的一面。
在五灯奖——张惠妹、新声卡位战——蔡依林、新人王——周杰伦的成功前例后,歌唱比赛衍然已成为唱片公司挑选新人的最佳途径,在台湾中视收视率保证的《电视大国民》有个超高话题性的单元,参赛者出场演唱自选曲,不管你紧张、感冒、还是没睡好,只要评审听了不顺耳就按灯,三个灯就出局,这就是“残酷舞台”。2000年8月,华研国际搭上《电视大国民》举办储备新人的“宇宙2000实力美少女争霸战”,上千名爱唱歌的小女生站上舞台,接着淘汰,残酷得要死。最后历经万苦、战胜群英。终于脱颖而出了三位音域不一、个性迥异的美少女战士——任家萱、田馥甄和陈嘉桦。
SHE是三个人的英文名:Selina、Hebe和Ella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组合而成,恰好与与英文的她“SHE”一样。天赋的好嗓音和独特的个人风格她们最大的武器。再秘密培训中,来自于不同地方的SHE,刚开始相处时可以用无话可说来形容,让唱片公司不得不开始担心。于是为了增加三人的团体性,将三人安排在只有一个房间的宿舍,藉这样的安排培养彼此的默契,并增加她们的团结性。因此SHE在出道前训练一年的时间再加上合宿三个月的时间,三人便也培养出姐妹妹般的情谊。
SHE首张专辑《女生宿舍》集合了动力火车、姚谦、蔡健雅等数十位音乐人联手打造,专辑呈现多元化的风格,除了R&B之外还有目前流行的parapara舞曲风格的歌曲。主打歌《恋人未满》是首R&B风格的歌曲,原曲来自Destiny Child(天命真女)专辑中的歌曲,由为刘若英《很爱很爱你》、《后来》填词的施人诚填词。因为原唱是美国目前最红的R&B三人团体,所以刚知道要翻唱她们的歌时,SHE感到紧张不已,深怕自己的表现不够好。后来在看到词后,加上工作人员解释歌词方向与原唱的不同后,她们才较为放心。原曲的歌词较成熟,《恋人未满》则是描写半熟期少女对爱情的期待及身陷爱情梦幻的甜蜜,非常符合SHE的年龄。
《恋人未满》的灵感主要是来自日文“友达以上,恋人未满”,意思是说两人的关系不只是朋友但还不到情人的尴尬阶段,歌词细腻传递女生在此尴尬期对爱情的憧憬与期待,更说出了半熟期女生内心的冲突。制作人黄怡在配唱时并不强调技巧与原曲原来浓厚的R&B味,他希望SHE唱出属于自己的感情,重要的是把那样半甜半苦的情绪表达出来,让《恋人未满》是属于SHE的味道的。 为了让大家注意到SHE的声音,唱片公司还大手笔制作了一支神秘版的Music Video在媒体上强力放送,在热烈讨论和诸多猜测后,3个小女生告诉大家:“我们19岁、我们不丑、喜欢唱歌、想要跟你交朋友。”而制作人黄怡更信心满满地表示:“SHE是台湾唱片市场上最会唱的少女团体,她们的声音值得期待!” SHE 音乐专辑:
<女生宿舍>(01911)<女生株式会社>(021)<美丽新世界>(028)<Together>(031)<Superstar>(038)<奇幻旅程>(042)<Encore>(041112)<不想长大>(051125)
其他:<蔷薇之恋电视原声带><最爱SHE冬日音乐纪念册><冬日音乐纪念册Vol2> <SHE奇幻乐园台北演唱会><爱的主题歌><猫耳朵音乐绘本三:Remember 我爱你><真命天女电视原声带>
戏剧:爱情大魔咒 (朱俐烨)[02台视]、蔷薇之恋(郑百合)[03台视东风]、真命天女(任洁)[05台视]
书籍:<时光日记簿><真青春><跟我一起去旅行><SHE疯狂大作战><蔷薇之恋写真纪实><真命天女摘星纪实>
MV客串&主演:路人甲(动力火车)、爱的重唱曲(3首)、他还是不懂、爱呢、再一次拥有(龚诗嘉)
主持(不包括代班):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快乐星期天
个人演唱会:美丽新世界演唱会(台南02824)、奇幻乐园世界巡回演唱会(台北0494、上海041030、马来西亚04116、美国041225、新加坡051、北京05923、西安、南京)
广告和代言产品:01年励馨基金会红羽毛志工大使、新竹旅游节代言、左丹奴手表发表秀、华歌尔声音代言人、清风纸巾、digimaster数码相机[拍奇精灵]、PC电玩[魔力宝贝]、阿尔卡特手机活动代言、新加坡Fuzion Smoothic饮料
02年台北国际马拉松比赛代言、统一多果汁饮料、华歌尔声音代言人、digimaster数码相机[DG-2100绵羊机]、N-age美丽世界Online、Bobson牛仔裤、博士伦隐形眼镜
03年Yamaha机车、7-11便利商店、统一每日C系列饮料、博士伦舒服能每日抛隐形眼镜、爱恋金饰、康师傅3+2饼干、求质运动鞋、唐狮服饰
04年KIA Eurostar 汽车、台湾全中运动会代言、台湾儿福联盟[抢救生命弃儿不舍]、台湾TVBS[宝贝我们的希望-让梦想起飞]、博士伦舒服能系列隐形眼镜、爱恋金饰、可口可乐、英华Okwap手机、7-11便利商店、S&K服饰、新绝代双骄Online、家乐福月饼
05digimaster candyMP3、爱恋金饰、康师傅3+2饼干、 KIA Eurostar 汽车、7-11便利商店、雅客益牙木糖醇、魔兽世界Online、博士伦隐形眼镜、heme护肤系列、达芙妮女鞋、新绝代双骄Online、可口可乐、S&K服饰、台湾儿福联盟[抢救生命弃儿不舍]
06达芙妮女鞋、雅迪电动车
绯闻:小伟、黄志玮、潘玮柏、胡彦斌、张善为、郑元畅、王力宏、杜国璋、郭彦均(这个不知道该不该写,只是想说宝贝有男人缘)
得奖纪录:2002年新加坡金曲奖最佳新人(银奖)/马来西亚第二届金曲红人奖最受欢迎演唱团体金奖、[美丽新世界]马来西亚第二届金曲十大金曲/香港TVB8金曲奖颁奖典礼最佳组合银奖、最佳音乐录影带[Remember]
2003年Hit FM 2002年进榜最多单曲歌手奖、[热带雨林]华语歌曲奖、女团体奖/G-music风云榜年度销售最佳团体奖、[青春株式会社][美丽新世界]年度十大专集、上半年最佳销售女团体/14届台湾金曲奖最佳重唱组合/新加坡金曲奖最佳组合/第三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受欢迎组合银奖、[美丽新世界]年度20大金曲/[Super star]马来西亚六白金/香港TVB8金曲奖颁奖典礼最佳音乐组合奖、[Super star]TVB8金曲奖/香港第25届十大中文金曲全国最受欢迎组合银奖/加拿大至Hit中文歌曲排行榜最受欢迎组合
2004年第11届中国歌曲排行榜港台最受欢迎组合奖/[蔷薇之恋]台湾金钟奖最佳戏剧节目奖/TVB8金曲奖最佳组合(金奖)、[波斯猫]金曲金奖/Hito04年度女团体、[候鸟]十大金曲
2005年香港新城国语力亚太地区最受欢迎组合奖/雪碧榜亚太地区最优秀组合奖
7月8日在上海体育场要开演唱会
1983年6月,杨利伟在高中三年级的时候,空军招飞人员要在当地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而从小就有从军梦的杨利伟第一个到选飞报名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经过严格的选拔、考察、体检、面测等程序,18岁的杨利伟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院的一名学生。
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分配至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做飞行员。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尉军衔,1988年加入中国***。
2003年0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时为中校军衔。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0月15日,晋升上校军衔。10月16日,杨利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2004年春节前后,晋升大校军衔。12月09日,杨利伟获香港中文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2005年,杨利伟出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2008年07月22日,晋升少将军衔。11月17日在海南省文昌中学的百年庆典上担任文昌中学荣誉校长。
2010年2月3日,宿州学院聘请他为名誉教授,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5月15日,他被吉林大学聘请为大学生人生导师。2011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2013年03月24日,杨利伟获澳门科技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2018年04月23日,杨利伟出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 2018年07月12日,杨利伟卸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2019年10月,获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扩展资料:
2003年香港《大公报》发表社评《杨利伟旋风热动全城》,社评:杨利伟是这次“神舟”5号飞船成功载人航天的标志和代表。从杨利伟的表现,人们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精英一代的崛起,看到他们的质素、智慧和表现,看到深化改革开放的成果,看到国家未来光辉远大的前景和希望。
战友评价杨利伟:爱钻研肯奉献。媒体评“没看到长城”的杨利伟的另一种勇气:杨利伟做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具有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勇气;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另一种勇气———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勇气。
--杨利伟
杨利伟小档案(来源:解放军报)
民族:汉出生年月:1965年6月21日
籍贯:辽宁省绥中县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身高:168厘米
体重:65公斤
家庭成员:妻子张玉梅,儿子杨宁康
简历:1983年6月入伍,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历任空军某师飞行员、中队长,曾飞过强击机、歼击机等机型,安全飞行135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1996年,参加航天员初选,入围;1998年1月,从800多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准备阶段,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入选“3人首飞梯队”,并被确定为首席人选。
杨利伟的心声
出征前,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记者见面会上,回答本报记者的提问时,向全军将士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本报记者问:通过军报,最想对三军战友说些什么?杨利伟答:作为一名航天员,我首先是一名共和国的军人;作为一名军人,通过这么多年军队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我想,在执行这次任务中,一定能够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战胜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任务。我也想通过军报感谢全军战友对我们的鼓励、关心和厚爱,也请战友放心,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为我们的军旗增彩。
“为着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登上“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之际,身着航天服的中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满怀激情为记者写下这句话。
中国人来了,杨利伟来了!2003年10月15日9时整,随着38岁的中校航天员杨利伟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载人飞船飞向太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真,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航天大国。
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驾歼击机叱咤风云十年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杨利伟的父亲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毕业的大学生。父亲先当教师,后在绥中县一家农副产品公司做行政工作;母亲在县里一所中学任语文老师,直到退休。他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全家5口人和和睦睦,过着舒心平静的生活。
“踏踏实实办事,老老实实做人”,这是杨利伟父母对他的要求。儿时的杨利伟脑子灵,反应快,还是个娃娃头。小学毕业时,他以优异成绩考进县重点中学尖子班,并多次参加全县中学生的数学竞赛,拿过不少奖。
1983年夏季,18岁的杨利伟考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在4年的学院生活中,他的学习训练成绩一直很优秀。
1987年,杨利伟从飞行学院毕业,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天生聪慧加上勤奋努力,他不久便成了师里的飞行尖子,后来他又成为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10年间,他从华北飞到西北,从西北飞到西南,祖国的万里蓝天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1992年夏,杨利伟所在部队来到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那天,他驾驶着战鹰在吐鲁番艾丁湖上空作超低空飞行。突然,飞机发出一声巨响,霎时间仪表显示汽缸温度骤然升高,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杨利伟明白,自己碰上了严重的“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紧急关头,杨利伟异常冷静: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
他稳稳地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驾驶着只剩一个发动机的战机一点点往上爬升、爬升。500米、1000米、1500米,飞机越过天山山脉,向着机场飞去。快接近跑道时,剩下的一个发动机也不工作了。他果断采取应急放起落架的措施,顺利地将完全失去动力的战机紧急降落在跑道上。
当他从机舱出来时,飞行服已经全部被汗水湿透。战友们纷纷围上来同他拥抱。团长激动地当场宣布,给杨利伟记三等功一次。
对这次“空中特情”的正确处置,显示了杨利伟优秀的心理素质。
从800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
1996年初夏,身高168米、体重65公斤的杨利伟接到通知,赴青岛疗养院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初检合格,他又接通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杨利伟心里高兴,提前3天就来了。护士和他开玩笑:“你也太积极了吧?”
再接下来,他来到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参加“特检”,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检查。
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曾这样描述他当时参加航天员选拔体检时的情景:除检查健康状况外,医生们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是否有潜伏的缺陷。他们借助于一切可能的生化的、生理的、脑电的和心理的方法和特别的功能试验进行检查。在各种非常稀薄的空气压力舱内检查我们,在离心机上旋转我们。所有这一切用了几周时间,淘汰了不少同伴。
中国航天员的选拔也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随后的航天生理功能检查更是苛刻,要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要在低压试验舱使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0000米高空测试耐低氧能力;要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几个月下来,800多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杨利伟顺利地过了一关又一关。他做的最后一项检查是“万米缺氧低压检查”。这要先在舱外吸氧排氮,然后坐进模仿万米低压的舱里。当从模拟的万米高度下降时,他心想:“总算都通过了”,心里不由一阵轻松,下意识地摸了摸头。结果把医生给弄紧张了,下来后忙问他:“你是不是在上面很难受啊?”
杨利伟是最幸运的,也是最优秀的。他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征服了评选委员会全体专家。1998年1月,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分子,杨利伟带着他的梦想与追求,来到了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
隆冬时节,北京的气候特别寒冷,而他心里热乎乎的。他和其他十几位航天员来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火箭系统、飞行系统、测控系统实地参观,聆听专家的授课。他对航天员职业的理解,由最初的神秘感变得深刻起来。
他了解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十年的攻关奋战中,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如今又开始了向载人航天的冲刺;在他和其他中国航天员的身后,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在默默地奉献,千军万马托举着中国的“神舟”。
他联想到,中国古代便有了嫦娥奔月的飞天梦想。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为此写下动人诗篇,更有万户等人做出了极其悲壮的尝试。如今,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将要在他的参与和努力下变成现实!
杨利伟能不为之激动和自豪!
奋力攀登“上天阶梯”
当年同加加林一道入选的前苏联航天员阿列克谢·列奥诺夫,曾把航天员的训练阶段称之为“上天阶梯”。他的同伴瓦列里·贝可夫斯基则补充说:“这不是一个短的阶梯。”他们没说错。
杨利伟要攀越的第一道阶梯是基础理论训练。当了10多年飞行员,现在重新坐进课堂里,《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解剖生理学》、《星空识别》……十几门课程要从头学起。
离开空军部队时,为他送行的师长曾对他说:“你的身体和训练,我没什么可担心的。但你可能要面临学习许多新东西的挑战。”当时,杨利伟对这话并没太在意。
这会儿感触深了。他给老师长打电话:“让您说中了呀!现在我就像准备高考的学生一样天天在背功课。”
杨利伟天生就是个不甘落后的人,想起肩负的神圣使命,他更是废寝忘食。他回忆说:“初来时的两年,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
他过去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为记住单词和语句,就每晚从航天员公寓往家里打电话,让妻子张玉梅在电话里提问。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后来考试时,他居然考了100分。
第二道阶梯是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训练。仅以其中的“超重耐力”训练为例,在飞船处于弹道式轨道返回地球时,超重值将达到十几个“G”,即人要承受相当于自身重量十几倍的压力。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安全。杨利伟必须通过训练来增强自己的超重耐力。
“离心机”训练是航天员提高超重耐力最有效的形式。在圆圆的大厅里,杨利伟坐进一只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在时速100公里高速旋转中,他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
离心机在旋转,负荷从1个G逐渐加大到8个G。杨利伟的面部肌肉开始变形下垂、肌肉下拉,前额高高突起。做头盆方向超重时,他的血液被压向下肢,头脑缺血旋晕;做胸背方向超重时,他的前胸后背像压了块几百斤重的巨石,造成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每做一次训练,他都要付出巨大的体力消耗。
杨利伟是个爱动脑筋的人,他懂得,教员所讲授的抗负荷方法要靠个人在实践中体验和摸索。所以,每次训练他都有意识地按照个人体验的方法去练习,及时与教员沟通,总结经验,掌握好抗负荷用力和频率的度,慢慢地琢磨出规律和方法,使这项极具挑战、严酷苛刻的训练逐渐变得轻松起来。
“转椅”和“头低位”训练,也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可杨利伟同样做得十分出色。
一个休息日,妻子回家时发现他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非常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做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
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苛刻的老专家十分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是最出色的,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同样,做“头低位”训练前好几天,杨利伟晚上睡觉就不枕枕头了。据他说也是为了“先刺激刺激自己”。
其他的“阶梯”还有体质训练、心理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等等。杨利伟以他对航天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执著追求,严格要求自己,把一切做得精益求精,各项训练成绩都成为同伴中的佼佼者。
任何事情都不能影响我的训练
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原来是位中学教师,后特招入伍到部队当了档案资料员。她娴静文弱,两人婚后夫唱妇随。为支持丈夫的事业,张玉梅承担了所有家务,即便是儿子出生时,也没耽误丈夫的工作。
儿子杨宁康,上小学三年级了。小宁康心目中最大的英雄就是自己的爸爸。老师让写作文,他就拿着爸爸的照片,写成一篇《爸爸的雄姿》。他写道:“看到照片上爸爸为祖国航天事业无私奉献、刻苦训练的雄姿,我就非常自豪和骄傲。”这篇作文后来上了学校的《作文导报》,小宁康还得了18元稿费。
2001年7月,妻子张玉梅因病住进医院,需要做手术。张玉梅说:“当我被推进手术室的一刹那,看到杨利伟对我那种从未有过的万般牵挂和怜爱歉疚的眼神时,心如刀绞啊!”
手术后,张玉梅身体十分虚弱,24小时平躺在床上一点儿都不敢动。可是,手术后第三天,杨利伟就要告别妻子去吉林某空军基地,进行航天员高空飞行训练。
临行前一天,他在妻子病床边的椅子上整整坐了一晚,然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航天员大队。
大队领导说:“你妻子病得很重,你是不是……”
杨利伟说:“请首长放心,我已请老母亲过来帮我照顾,任何事情都不能影响我的训练。”
这次高空飞行训练,杨利伟完成得干净利落,再次取得优秀成绩。
大队领导告诉记者:“一边是病重的妻子,一边是紧张的训练,杨利伟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他的训练成绩在稳步提高,在同伴中始终名列前茅。”
被专家组投票确定为“首席人选”
好中选优,强中挑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准备阶段,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并被光荣地确定为首席人选。
杨利伟全身心地投入了“强化训练”。
大部分的时间,他都呆在“飞船模拟器”中。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专业技术训练场所。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飞船从发射升空进入轨道,再调姿返回地球,持续时间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有一百多次。舱内的仪表盘红蓝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产品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靠反复演练。
杨利伟把能找到的舱内设备图和电门图都找来,贴在宿舍墙上,随时默记。他还用小摄像机把座舱内部设备和结构拍录下来,输入电脑,自己刻制了一个光盘,业余时间有空就看。
每次训练,杨利伟的眼睛总是那么亮,各项检查总是那么细,每个动作总是那么到位。他以自己严肃认真的精神和熟练的技术赢得了教员的称赞。在最后阶段的专业技术考核中,教员为他设置了许许多多的故障陷阱,他都能很快地发现,迅速排除。每次考核结束后,教员都要问他:“操作有没有失误?”他都自信地回答:“没有什么失误!”
在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他获得了2个99分、3个100分的好成绩,专业技术综合考评排名第一。
发射前夕,杨利伟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加“人、船、箭、地”联合测试演练。
此刻,身经百炼的杨利伟对飞船飞行程序和操作程序已是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他自信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随便说出舱里的一个设备名称,我马上可以想到它的颜色、位置、作用;操作时要求看的操作手册,我都能背诵下来,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不看手册,也完全能处理好。”
飞船在实际发射时,起飞后3分20秒左右,罩在座舱外的“整流罩”将按程序被抛除,航天员在此时可以开始见到舷窗外的天空。然而在演练时,这只能是一种想象中的景况,不会实际发生。因此,指挥大厅里的老总们谁也没料到航天员在此时会有什么反应。
演练在进行,飞船座舱内的杨利伟在一丝不苟、忙而不乱地做着各种规定动作。程序刚刚走到3分20秒,指挥中心大厅里传来杨利伟响亮的报告声:“整流罩抛除,我看到窗外的天空了!”
一位老总惊讶地问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宿双宁:“你们的航天员训练得这么好,连这都知道?”
身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的宿双宁,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开玩笑,你都知道的事,他还能不知道?!”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
人类自加加林以来,世界上已有数百名航天员,乘各种航天飞行器遨游过太空。今天,中国人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轻盈一跃,大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首飞之前,杨利伟的心理教员曾问过他:“你想没想过真正坐上飞船去飞行,会是什么心情?”
他面带微笑回答:“我想,我会比平时训练更放松。就让我平静地去飞吧!”
哦,利伟!你肩负中华民族的重托,笑迎全世界的注目。银河为你起舞,朝阳送你凯旋!
(本文由奚启新、刘程、吴川生、杨永桢本报记者王文杰、范炬炜撰写)
亲人为你壮行
●本报记者杜献洲、丁海明
清晨,零星的秋雨中,站在北京航天城,西山上第一场瑞雪清晰可见。
今天,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告别北京航天城,奔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日子。7点半,杨利伟的妻儿早早地站在欢送的队伍中,等待出征的亲人。
7点45分,一身戎装的杨利伟走来了。没想到,他和亲人的告别竟出人意料的平静,平静得就像他平时去上班。
杨利伟来到父母身边,对老人说:“天冷了,多穿些衣服,别惦记我。”说完,他回头对妻子笑了笑,既没有泪水,也没有拥抱。周围人多,妻子一时不知该说点啥,突兀地问了一句:“带便服没有?”他笑着反问:“带便服干啥?”说得大家都笑了。杨利伟俯身亲了一下儿子,
儿子调皮地说:“爸爸你早点回来,教我打游戏。”
记者见过种种军人的告别———上战场,上抗洪大堤,上风雪边关……然而却不曾见过如此重大的、划时代的告别,竟然这般轻松。
“你真的不紧张?”记者问。“有啥紧张的?”杨利伟笑着答道。“党和国家这么重视载人航天工程,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咱们国家技术力量这么雄厚,我相信党和国家,相信科学技术,也相信我的爱人!”妻子张玉梅接茬说。
记者深深感到,杨利伟的家是一个温暖幸福的家。69岁的父亲杨德元是辽宁省绥中县一家农副产品公司的退休干部;与父亲同岁的母亲魏桂兰,是一位退休的中学老师,专门从老家赶来为儿子壮行,两位老人还带来了5斤儿子最爱吃的螃蟹。在某部任档案资料员的妻子张玉梅是杨利伟的同乡,当年是从县志上看到了杨利伟的“大名”,于是有了这段浪漫的爱情。学习出色的儿子杨宁康是三年级小学生,给爸爸的礼物早就准备好了,那是一篇发表在《作文导报》上的作文《爸爸的雄姿》:“我为自己有一位好爸爸而感到自豪……”
丈夫就要出征了,妻子凑在耳边说了句悄悄话:“别忘了打电话……”杨利伟使劲点了点头。
9点20分,杨利伟带着亲人的嘱托,带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带着中华民族的梦想,乘机飞向远方……
(本报北京10月12日讯)
苍穹定会报佳音
●本报记者杜献洲、丁海明
寒流给深秋的北京平添了几分冬意。杨利伟的离京给亲人留下了思念和牵挂。
12日晚8点多,家里的电话响了,张玉梅拿起听筒,丈夫熟悉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先是夫问妻答:“咱爸咱妈好吗?”“都好。”“儿子好吗?”“好。”“你呢?”“好。”“你们都要保重身体。”
接着是妻问夫答:“今天顺利吗?”“顺利。”“你现在怎么样?”“一切都好。”“你要照顾好自己。”“我会的,你们放心。”
就是这几句简单的问答,在杨利伟走后的每天晚上,给这个小小的家带来温暖和慰藉。
然而细细想来,电话里,他们有意或是无意地绕开了最敏感的话题。
“有没有说起过‘一旦’或者‘万一’?”记者请英雄亲人原谅这难以回避的冒昧。
“没有,真的没有。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对这次发射都有一种近乎绝对的自信。再就是我们都有一种军人的奉献观:值得付出,就不求回报;尽力而为,就没有遗憾。”张玉梅的自信和坦然令人起敬。
毋庸讳言,“神舟”飞天之际,杨利伟的亲人几乎成了媒体追踪的焦点。但他们远远地避开了镜头和闪光灯,躲开了鲜花和掌声,生活一如往常那样平淡安宁。张玉梅照常上下班,父母每天搭班车接送孙子上学放学。
1998年,杨利伟被选为航天员,为全家赢得了荣耀。但这些年的甘苦,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几年来,他们很少能全家团圆,杨利伟夫妇就在一个大院里工作,也难得见上一面。母亲扭伤了腰,几个月没下床,根本没让杨利伟知道。张玉梅身体不好,每个月都要到医院做检查,但她从没撂下家庭的重担。训练紧张时,杨利伟住在航天员公寓不能回家,她也是夜里和丈夫通电话。不是诉苦,更不是抱怨,而是帮丈夫复习英语。
14日的黄昏降临了。时钟嘀嗒,一分一秒地接近着“神舟”飞天的一刻。杨利伟的儿子小宁康指着夜空问妈妈:“妈妈,明天我能在天上找到爸爸吗?”(本报北京10月14日讯)
利伟,我为你喝彩
——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申行运观看飞船发射侧记
●牟加金
“5、4、3、2、1,点火!”
随着震耳欲聋的一声巨响,神箭托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刺苍穹,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开始了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旅。
现场观看发射的人群欢呼着、跳跃着,用特有的方式庆祝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申行运抑制不住喜悦的泪水。
回首往事,申行运感慨万千。
1998年1月,杨利伟和战友们来到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以此为标志,我军历史上第一个航天员大队正式组建。为了建设好这支全军惟一的特殊部队,申行运先后到一些空军部队实地考察,深入飞行员生活一线,考察了解飞行员的生活规律。
申行运忘不了,在5年多的时间里,杨利伟和他的战友们付出的艰辛。基础理论功课多,他们一门一门钻研,白天上课,晚上休息,在外地休养还要背英语单词;技能训练难度大,他们迎难而上,勇于攻关,一项一项苦练。
申行运忘不了,杨利伟这个精明的小伙子,精神总是那样饱满,干劲总是那样十足,妻子做手术也不肯耽误训练。在首飞选拔的5次考核中,他获得了两个9 9分,三个100分的好成绩,以专业技术综合考评第一的排序,成为我国载人航天的“首飞航天员”。利伟啊,我的好战友、好兄弟,我为你骄傲,为你喝彩!
(本报酒泉10月15日电)
父老乡亲眼中的杨利伟
●焦玉庆、韩军、本报记者韩国贤
今天,在中华民族第一位“太空人”的故里、素有“关外第一县”之称的辽宁省绥中县,父老乡亲们都情不自禁地回忆和述说起英雄昨天的故事。1提起杨利伟,有着38年教龄的绥中县中心小学退休教师王素英神采飞扬:“我教过的学生不下2000人,其中绝大部分都记不起来了,但对杨利伟却印象很深。”
那是1977年,王素英老师任绥中县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班主任。在这一届学生中,她至今还记得两个学生:一个叫顾大卫,另一个就是杨利伟。一天,贪玩的顾大卫被王老师狠狠地批了一顿,顾大卫一赌气不来上课了。看着王老师着急的样子,杨利伟主动找顾大卫做工作。一番入情入理的谈话后,顾大卫不但乐哈哈地背起了书包,还主动向老师道了歉。
那个年代,学校一度连粉笔都买不起。看到这种情况,有几位同学决定到附近的工厂偷铁块,卖钱交班费。杨利伟得知后对大家说:虽说为班里筹划班费是好事,但我们不能为此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王素英老师说:“小利伟本身学习就好,我挺喜欢。这两件事更令我记得很清楚……”
在绥中县水利局河务处上班的弟弟杨俊伟,说起哥哥更是一脸的灿烂。哥哥自小就是他心中耀眼的一颗星。
杨利伟上中学时,绥中县城还没有全部通上电。由于家里生活困难,买不起蜡烛,杨利伟每天晚上点着煤油灯看书,第二天早晨起来常常“灰头土脸”的。到了冬天,为了省钱,他每天都借着火炉的光,边取暖边看书。由于学习刻苦,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位于班级的前列,特别是数学,多次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2在杨利伟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个人对他影响比较大:老邻居赵忠山———一位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前辈。
赵忠山早已去世,但同是老军人的赵姨每次提及小伟子都是捧腹不禁:俺家那位“经历”丰富,小伟子天天跟在他大爷屁股后头听他讲战争年代的故事。
初中二年级时,学校组织学生到驻地附近的空军部队参观,杨利伟看到了飞行员的体能训练。为了能锻炼出一个合格体魄,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包括踢毽球、游泳、长跑等在内的详细健身计划。就是节假日回到家中,他也要求自己在屋前的门楼上做规定数额的引体向上。进入冬季,滑冰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项目。没有钱买滑冰鞋,他就找来两根钢锯条,自己制作了一双“冰鞋”。随着中考的临近,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但杨利伟的锻炼计划却雷打不动。3“这孩子特仁义。”这是左邻右舍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在绥中镇,杨利伟是一个公认的孝子。他当兵前,很少惹父母生气。当兵后,怕父母挂念,就是学习训练任务再重,隔两天就要给家中写封信。都说男孩子心粗,可杨利伟却想得很细。父母的生日他记得清清楚楚。每逢生日,二老都会收到杨利伟寄来的礼品。
在绥中县小庄乡孤家子村,杨利伟更是一位人人称道的好女婿。1990年,回乡探亲的杨利伟与在小庄乡中学任教的孤家子村女青年张玉梅结婚了。张玉梅到部队后,二老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每年看病吃药都要两三千元。每隔一段时间,杨利伟都要叮嘱张玉梅给家中寄钱。回家休假时,还特意给老人带一些营养品和药品。
杨利伟和姐姐杨利军有着特殊的感情:上幼儿园时,县里给每个教师子女一个名额,为了让弟弟接受好的教育,姐姐就把名额让给了弟弟。由于父母工作忙,小利伟每天上下学,都是由姐姐手拉手接送。如今,杨利伟对外甥女的成长特别关心,时常打电话询问学习情况。而上高三的外甥女也特别相信舅舅,学习中遇到什么难题,都要打电话“求救”。
说起“小两口”的感情,在家乡更是传为佳话。张玉梅随军后,由于工作性质关系,两人始终是分多聚少。带孩子、做饭等家务大多是张玉梅一人承担。为此,杨利伟总感觉欠妻子太多。2001年春节休假时,当着众多亲朋好友的面,杨利伟特地高歌一曲,一首《懂你》唱得妻子泪水涟涟。
心儿与你一起飞
●吴川生、牟加金、本报记者武天敏
10月15日上午8时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个走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舱内待命起飞。舱内的摄像机镜头,把他的画面传向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
此时此刻,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载人航天指挥大厅里,4名特殊的“观众”面对大屏幕情不自禁地轻声叫出声来:“孩子!”“利伟!”“爸爸!”……
他们,是杨利伟的父亲杨德元、母亲魏桂兰、妻子张玉梅和8岁的儿子杨宁康。他们作为特邀嘉宾,将在指挥大厅的大屏幕前为亲人杨利伟送行。
魏桂兰大妈今天刻意“打扮”了一番,外套里面穿了一件红色的毛衣,嘴唇上还涂了一层淡淡的口红。老人说:“今天是喜庆的日子,咱们都得精神一点儿!”
张玉梅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丈夫,把儿子杨宁康的手紧紧攥在手里,仿佛生怕调皮的儿子干扰了利伟。小宁康瞪着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穿着乳白色航天服
詹姆斯,当今NBA第一人,詹姆斯也是NBA关注度和流量最高的球员,当然,事分两面,有好有坏,比如说詹姆斯的任何一个举动都有可能会引发球迷的下一轮热议。比如说詹姆斯的腹肌,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当下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语叫做学霸不可怕,就怕学霸过暑假。对于詹姆斯来说也是一样,对于詹姆斯来说,他绝对不允许自己长时间的放松要求。在被吐槽了一块腹肌后,詹姆斯迅速进行了魔鬼特训,7月16日,詹姆斯在社交媒体上上传了自己瘦身后的照片,中,詹姆斯八块腹肌清晰可见,詹姆斯也放话:苗条的国王,兄弟,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开启新的赛季,来到你们的城市和你们在一起,敬请期待!”
这就是学霸的恐怖之处,哪怕他们曾经有多短暂的放松,可是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努力起来就不把自己当人,这也是为什么詹姆斯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再次华丽变身,那是健身房汗水冲刷出来,那是在枯燥的器械中打磨出来,那是在坚毅的意志中苦练而来的。
34岁,为什么还能处于巅峰?34岁为什么还能背着NBA第一人的称号,因为在训练、在生活中,詹姆斯对于自己足够的狠,也只有足够的狠的人才能走向成功,比如说乔丹、科比、詹姆斯,正是这样的意志让他们成为了不起的人。
勒布朗的腹肌说变就变那必须的,放松下来拍一张图那就是一整块腹肌,这一整块可真的就是腹肌啊!只要稍稍一硬,那一块立马能变成8大块!
看看下面两张对比图,
放松拍: 硬起来:
你知道詹姆斯的体脂率是多少吗6%!
通过长年累月不间断的锻炼,詹姆斯的身体保持堪称NBA届典范,体脂率为6%,再低的就属于那些健身变态狂魔了!
不管何时何地,詹姆斯总会找出空闲时间来锻炼强壮身体。前段时间拍摄《空中大灌篮2》,间隙期詹姆斯都会钻进健身房。在其社交媒体ins上,我们能看到最多的就是他发自己健身的!
强大的自律和自制力,得以让詹姆斯十几年如一日的保持完美身材。在生涯各个阶段打造不同身体素质,每年花费高达150万美元来保养身体。
怕是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连续十年荣登NBA2k位居第一!
其实对于詹姆斯这样的球员来说,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保持得非常好,尤其是外界经常流传着詹姆斯是如何保持自己的体型而自律的,让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而在今年夏天湖人由于没有进入季后赛而早早的开始了假期,除了引援以外我们也很少听到詹姆斯的消息,但没有想到的是,半个月前肚子上没有一块腹肌的詹姆斯竟然迅速就练出了八块腹肌。
其实对于詹姆斯这样的球员来说,他的腹肌一直都有,只不过是在休赛期间没有比赛可打,训练也稍有懈怠,上面会罩了一层脂肪,所以不仔细看也就不明显了,但是,像詹姆斯这样的球员,只要一训练,身体上的脂肪就会迅速的下降,这样一来詹姆斯的八块腹肌就迅速地显现出来了,就像相扑运动员,他们其实个个都是肌肉男只不过为了比赛增重,吃的太胖肌肉上罩了一层脂肪。
因此,詹姆斯能够在半个月之内迅速的恢复自己的体型,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疑问,毕竟像他们这样在联盟效力了十好几年的肌肉男身体早已经定了型,即便是偶尔碰一点,加强训练就能够迅速的瘦回来,但不知道詹姆斯退役以后还能否保持这样好的体型。
休赛期备受关注的湖人队总是新闻多多,他们组建了以詹姆斯,戴维斯为核心,搭配一干实力悍将的阵容,球队每个人都在跃跃欲试,期待新赛季证明自己!
前几天考辛斯出现在镜头前像换了一个自吊车一样,身材暴瘦,底薪签约的考辛斯最近也表示自己的股四头肌伤势已经100%恢复,同时减掉了20磅。瘦身成功的考辛斯也是很有型啊。
球队另外一名新援布拉德利也表示减重成功。他比在快船队时期瘦了36斤,为了总冠军真是拼了。
队友都这样了,詹姆斯怎么能不表示表示,先前詹姆斯因为腹股沟伤势缺席了很久的比赛,因为缺乏锻炼他的体重也上去了,直接达到280磅。随之而来的是速度的变慢,弹跳力的下降,他的效率也大打折扣。
不过这两天詹姆斯训练结束以八块腹肌出现在我们面前,真是变化神速啊。从可以看到,詹姆斯先前的一块腹肌不见了,出现的是N多块啊,他的身材更好了,人也更精神了。
詹姆斯也非常兴奋,他在个人ins上传了这幅并配文道:“面条的国王!”詹姆斯瘦身成功,自己的自信也回来了,老詹的自律真是无人能敌。
“控球之道”:
詹姆斯一直以来就是以自律闻名,他的成就是必然的,多年不吃猪肉换做别人根本做不到。虽然他已经成为大牌球星,但是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上个赛季老詹因为腹股沟伤势缺席了多场比赛,这是他的生涯首次。老詹快35岁了,对于身体更要悉心照顾,而减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新赛季詹姆斯身边会有很多新的队友,他们需要重新磨合,而詹姆斯在球队还要承担更多的组织重任,他的速度必须提上来,不然遇到对方的小个子后卫会很难堪,很幸运詹姆斯已经意识到这些,并且行动起来了!
大家感觉怎么样哪,欢迎留言讨论奥!
詹姆斯之所以目前即将35岁仍然还能表现稳定,要放到其他普通球员可能早已经退役亦或是竞技状态严重下滑,詹姆斯目前且不论实力,论影响力依然是联盟第一人,詹姆斯为什么能够从此前半个月的一块腹肌到如今的八块腹肌呢?很显然这与詹姆斯的严格自律有很大的关系!
詹姆斯进入联盟多年身边的队友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詹姆斯依然犹如常青树一般,值得一提的是今日2K20公布了詹姆斯的能力值为97,詹姆斯已经连续十年2K能力值排名第一,众所周知上赛季的湖人队早在无缘季后赛,而詹姆斯也早早的开启了度假模式,詹姆斯此前在社交媒体上发的让一众网友吐槽,腹肌九九归一了,但是近日詹姆斯训练的看出八块腹肌轮廓明显,真的是不得不感叹詹姆斯收放自如的能力!
詹姆斯如今依然作为联盟第一人其中詹姆斯严格的自律有很大的关系,休赛期的湖人队招兵买马,如今湖人队成为了联盟中数一数二的强队,下赛季的詹眉组合是否能够带来总冠军呢?让球迷和媒体拭目以待!
从身体构造上讲,老詹那八块腹肌一直在那,只是休赛期忙于各种商业活动,腹肌被身上的肉遮挡住了而已,不必大惊小怪!为什么突然一块变八块,还是自律加上恢复训练的缘故!
前几天詹姆斯就曾经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发布了一段自拍视频,内容为湖人训练馆训练,时间为早晨4时55分,配文“Time to work”,该工作了!
运动员都有自己的一套作息时间,当然这需要他们有良好的自律性,该商业活动应酬就全身心放松,该训练就认真训练,绝不松懈,联盟很多球员都是这样,当然也有很多自甘堕落,浪费天赋,最终无疾而终的球员!
随着戴维斯等一众精兵强将的加盟,下赛季的湖人以及詹姆斯将迎来再次向总冠军冲击的良机,自律、早起训练已经是洛杉矶巨星的传统,他不想错过这样难得的机会,他不需要证明什么,只想在职业生涯末期再度潇洒一次!
一句老话: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共勉!
(文/小伟聊 体育 )
詹姆斯已经在NBA东征西战了将近十六年,出道即巅峰而且到现在依旧还是保持着如此良好的状态。上个赛季代表湖人场均出战352分钟,砍下274分85篮板83助攻,这样的34岁高龄还能拿出如此高效的成绩,恐怕前面也只有乔丹和科比二位能够与之匹敌吧。
虽说今年詹姆斯来到西部湖人队第一年没有带队杀进季后赛,而且自己休赛期又是“自暴自弃”将身上的腹肌完全归一,所以招惹不少球迷的议论和质疑,认为詹姆斯已经在走下坡路。
然而打脸却来的如此之快,通过20天的刻苦训练,在7月16日詹姆斯通过社交平台在ins上更新了自己的动态,晒出自己这些天的努力和汗水。照片上的詹姆斯赤裸上身,腹部的八块大腹肌又回到昔日的棱角分明、凹凸有致的模样。
同时他还写到:“苗条的国王!兄弟,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开启新的赛季,来到你们的城市和你们在一起。敬请期待!”
对于这种天才球员来说,很显然他们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同时也有着清晰的规划目标。背后的张弛有度也是为了新赛季做更好的铺垫,无数的汗水和努力才铸就了这样天赋异禀才华横溢的勒布朗,才有今天现役联盟第一人的称号。
仍然记得半个月前詹姆斯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之上晒出的一张训练照引来了很多球迷的讨论,因为从那张照片里来看,詹姆斯的腹部“赘肉”明显,大家所说的曾经的八块腹肌不见踪影,也因此詹姆斯引来了很多球迷的质疑和批评。
作为联盟第一人的詹姆斯,他的身体素质和自律程度都是联盟最顶级的,这样顶级的球员都有着很好的身体基础,一旦发起狠来训练,在NBA专业的训练师帮助下,是很容易训练出腹肌的。
大家都知道上个赛季湖人因为大面积伤病等原因无缘季后赛,詹姆斯也早早的结束了赛程,进入了休假模式。在东部连续八年打进总决赛,在湖人队季后赛都没有进入,这中间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差,詹姆斯也难得和家人在一起聚聚,好好的享受一下假期生活。可能是休假期间詹姆斯训练比较少,或者是吃了太多的高热量食物,詹姆斯的八块腹肌被脂肪包裹保护起来了。
在自由市场开启之后,虽然湖人队的补强之路充满了艰辛,但是依然凑起了不错的阵容。詹姆斯、戴维斯、考辛斯、隆多、丹尼—格林等球员都很不错,还有其他球员的加入让湖人在新赛季充满希望。詹姆斯和队友们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训练,为新赛季做准备,NBA的训练师和营养师饮食计划,都有着周密的安排,这样对运动员提高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詹姆斯本身就身体素质一流,有着良好的基础,再加上极度的自律和集中训练,很容易让腹肌显现出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也就不奇怪为什么詹姆斯可以快速练出腹肌来了。
神舟5号资料
悬赏分:5 - 提问时间2009-11-4 19:22
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这一刻,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仅11年零25天。在发射载人飞船之前,前苏联进行了5次不载人的飞船升空试验,美国进行了8次不载人的飞船发射试验。中国的神舟号飞船在进行了4次飞行试验后,就成功地把人送上了太空。
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着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我们用了10年时间,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为和平利用空间作出的重大贡献。”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说。
杨利伟小档案(来源:解放军报)
民族:汉出生年月:1965年6月21日
籍贯:辽宁省绥中县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身高:168厘米
体重:65公斤
家庭成员:妻子张玉梅,儿子杨宁康
简历:1983年6月入伍,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历任空军某师飞行员、中队长,曾飞过强击机、歼击机等机型,安全飞行135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1996年,参加航天员初选,入围;1998年1月,从800多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准备阶段,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入选“3人首飞梯队”,并被确定为首席人选。
杨利伟的心声
出征前,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记者见面会上,回答本报记者的提问时,向全军将士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本报记者问:通过军报,最想对三军战友说些什么?杨利伟答:作为一名航天员,我首先是一名共和国的军人;作为一名军人,通过这么多年军队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我想,在执行这次任务中,一定能够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战胜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任务。我也想通过军报感谢全军战友对我们的鼓励、关心和厚爱,也请战友放心,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为我们的军旗增彩。
“为着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登上“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之际,身着航天服的中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满怀激情为记者写下这句话。
中国人来了,杨利伟来了!2003年10月15日9时整,随着38岁的中校航天员杨利伟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载人飞船飞向太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真,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航天大国。
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驾歼击机叱咤风云十年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杨利伟的父亲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毕业的大学生。父亲先当教师,后在绥中县一家农副产品公司做行政工作;母亲在县里一所中学任语文老师,直到退休。他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全家5口人和和睦睦,过着舒心平静的生活。
“踏踏实实办事,老老实实做人”,这是杨利伟父母对他的要求。儿时的杨利伟脑子灵,反应快,还是个娃娃头。小学毕业时,他以优异成绩考进县重点中学尖子班,并多次参加全县中学生的数学竞赛,拿过不少奖。
1983年夏季,18岁的杨利伟考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在4年的学院生活中,他的学习训练成绩一直很优秀。
1987年,杨利伟从飞行学院毕业,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天生聪慧加上勤奋努力,他不久便成了师里的飞行尖子,后来他又成为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10年间,他从华北飞到西北,从西北飞到西南,祖国的万里蓝天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1992年夏,杨利伟所在部队来到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那天,他驾驶着战鹰在吐鲁番艾丁湖上空作超低空飞行。突然,飞机发出一声巨响,霎时间仪表显示汽缸温度骤然升高,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杨利伟明白,自己碰上了严重的“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紧急关头,杨利伟异常冷静: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
他稳稳地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驾驶着只剩一个发动机的战机一点点往上爬升、爬升。500米、1000米、1500米,飞机越过天山山脉,向着机场飞去。快接近跑道时,剩下的一个发动机也不工作了。他果断采取应急放起落架的措施,顺利地将完全失去动力的战机紧急降落在跑道上。
当他从机舱出来时,飞行服已经全部被汗水湿透。战友们纷纷围上来同他拥抱。团长激动地当场宣布,给杨利伟记三等功一次。
对这次“空中特情”的正确处置,显示了杨利伟优秀的心理素质。
从800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
1996年初夏,身高168米、体重65公斤的杨利伟接到通知,赴青岛疗养院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初检合格,他又接通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杨利伟心里高兴,提前3天就来了。护士和他开玩笑:“你也太积极了吧?”
再接下来,他来到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参加“特检”,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检查。
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曾这样描述他当时参加航天员选拔体检时的情景:除检查健康状况外,医生们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是否有潜伏的缺陷。他们借助于一切可能的生化的、生理的、脑电的和心理的方法和特别的功能试验进行检查。在各种非常稀薄的空气压力舱内检查我们,在离心机上旋转我们。所有这一切用了几周时间,淘汰了不少同伴。
中国航天员的选拔也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随后的航天生理功能检查更是苛刻,要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要在低压试验舱使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0000米高空测试耐低氧能力;要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几个月下来,800多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杨利伟顺利地过了一关又一关。他做的最后一项检查是“万米缺氧低压检查”。这要先在舱外吸氧排氮,然后坐进模仿万米低压的舱里。当从模拟的万米高度下降时,他心想:“总算都通过了”,心里不由一阵轻松,下意识地摸了摸头。结果把医生给弄紧张了,下来后忙问他:“你是不是在上面很难受啊?”
杨利伟是最幸运的,也是最优秀的。他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征服了评选委员会全体专家。1998年1月,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分子,杨利伟带着他的梦想与追求,来到了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
隆冬时节,北京的气候特别寒冷,而他心里热乎乎的。他和其他十几位航天员来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火箭系统、飞行系统、测控系统实地参观,聆听专家的授课。他对航天员职业的理解,由最初的神秘感变得深刻起来。
他了解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十年的攻关奋战中,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如今又开始了向载人航天的冲刺;在他和其他中国航天员的身后,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在默默地奉献,千军万马托举着中国的“神舟”。
他联想到,中国古代便有了嫦娥奔月的飞天梦想。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为此写下动人诗篇,更有万户等人做出了极其悲壮的尝试。如今,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将要在他的参与和努力下变成现实!
杨利伟能不为之激动和自豪!
奋力攀登“上天阶梯”
当年同加加林一道入选的前苏联航天员阿列克谢·列奥诺夫,曾把航天员的训练阶段称之为“上天阶梯”。他的同伴瓦列里·贝可夫斯基则补充说:“这不是一个短的阶梯。”他们没说错。
杨利伟要攀越的第一道阶梯是基础理论训练。当了10多年飞行员,现在重新坐进课堂里,《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解剖生理学》、《星空识别》……十几门课程要从头学起。
离开空军部队时,为他送行的师长曾对他说:“你的身体和训练,我没什么可担心的。但你可能要面临学习许多新东西的挑战。”当时,杨利伟对这话并没太在意。
这会儿感触深了。他给老师长打电话:“让您说中了呀!现在我就像准备高考的学生一样天天在背功课。”
杨利伟天生就是个不甘落后的人,想起肩负的神圣使命,他更是废寝忘食。他回忆说:“初来时的两年,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
他过去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为记住单词和语句,就每晚从航天员公寓往家里打电话,让妻子张玉梅在电话里提问。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后来考试时,他居然考了100分。
第二道阶梯是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训练。仅以其中的“超重耐力”训练为例,在飞船处于弹道式轨道返回地球时,超重值将达到十几个“G”,即人要承受相当于自身重量十几倍的压力。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安全。杨利伟必须通过训练来增强自己的超重耐力。
“离心机”训练是航天员提高超重耐力最有效的形式。在圆圆的大厅里,杨利伟坐进一只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在时速100公里高速旋转中,他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
离心机在旋转,负荷从1个G逐渐加大到8个G。杨利伟的面部肌肉开始变形下垂、肌肉下拉,前额高高突起。做头盆方向超重时,他的血液被压向下肢,头脑缺血旋晕;做胸背方向超重时,他的前胸后背像压了块几百斤重的巨石,造成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每做一次训练,他都要付出巨大的体力消耗。
杨利伟是个爱动脑筋的人,他懂得,教员所讲授的抗负荷方法要靠个人在实践中体验和摸索。所以,每次训练他都有意识地按照个人体验的方法去练习,及时与教员沟通,总结经验,掌握好抗负荷用力和频率的度,慢慢地琢磨出规律和方法,使这项极具挑战、严酷苛刻的训练逐渐变得轻松起来。
“转椅”和“头低位”训练,也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可杨利伟同样做得十分出色。
一个休息日,妻子回家时发现他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非常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做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
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苛刻的老专家十分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是最出色的,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同样,做“头低位”训练前好几天,杨利伟晚上睡觉就不枕枕头了。据他说也是为了“先刺激刺激自己”。
其他的“阶梯”还有体质训练、心理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等等。杨利伟以他对航天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执著追求,严格要求自己,把一切做得精益求精,各项训练成绩都成为同伴中的佼佼者。
任何事情都不能影响我的训练
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原来是位中学教师,后特招入伍到部队当了档案资料员。她娴静文弱,两人婚后夫唱妇随。为支持丈夫的事业,张玉梅承担了所有家务,即便是儿子出生时,也没耽误丈夫的工作。
儿子杨宁康,上小学三年级了。小宁康心目中最大的英雄就是自己的爸爸。老师让写作文,他就拿着爸爸的照片,写成一篇《爸爸的雄姿》。他写道:“看到照片上爸爸为祖国航天事业无私奉献、刻苦训练的雄姿,我就非常自豪和骄傲。”这篇作文后来上了学校的《作文导报》,小宁康还得了18元稿费。
2001年7月,妻子张玉梅因病住进医院,需要做手术。张玉梅说:“当我被推进手术室的一刹那,看到杨利伟对我那种从未有过的万般牵挂和怜爱歉疚的眼神时,心如刀绞啊!”
手术后,张玉梅身体十分虚弱,24小时平躺在床上一点儿都不敢动。可是,手术后第三天,杨利伟就要告别妻子去吉林某空军基地,进行航天员高空飞行训练。
临行前一天,他在妻子病床边的椅子上整整坐了一晚,然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航天员大队。
大队领导说:“你妻子病得很重,你是不是……”
杨利伟说:“请首长放心,我已请老母亲过来帮我照顾,任何事情都不能影响我的训练。”
这次高空飞行训练,杨利伟完成得干净利落,再次取得优秀成绩。
大队领导告诉记者:“一边是病重的妻子,一边是紧张的训练,杨利伟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他的训练成绩在稳步提高,在同伴中始终名列前茅。”
被专家组投票确定为“首席人选”
好中选优,强中挑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准备阶段,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并被光荣地确定为首席人选。
杨利伟全身心地投入了“强化训练”。
大部分的时间,他都呆在“飞船模拟器”中。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专业技术训练场所。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飞船从发射升空进入轨道,再调姿返回地球,持续时间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有一百多次。舱内的仪表盘红蓝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产品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靠反复演练。
杨利伟把能找到的舱内设备图和电门图都找来,贴在宿舍墙上,随时默记。他还用小摄像机把座舱内部设备和结构拍录下来,输入电脑,自己刻制了一个光盘,业余时间有空就看。
每次训练,杨利伟的眼睛总是那么亮,各项检查总是那么细,每个动作总是那么到位。他以自己严肃认真的精神和熟练的技术赢得了教员的称赞。在最后阶段的专业技术考核中,教员为他设置了许许多多的故障陷阱,他都能很快地发现,迅速排除。每次考核结束后,教员都要问他:“操作有没有失误?”他都自信地回答:“没有什么失误!”
在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他获得了2个99分、3个100分的好成绩,专业技术综合考评排名第一。
发射前夕,杨利伟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加“人、船、箭、地”联合测试演练。
此刻,身经百炼的杨利伟对飞船飞行程序和操作程序已是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他自信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随便说出舱里的一个设备名称,我马上可以想到它的颜色、位置、作用;操作时要求看的操作手册,我都能背诵下来,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不看手册,也完全能处理好。”
飞船在实际发射时,起飞后3分20秒左右,罩在座舱外的“整流罩”将按程序被抛除,航天员在此时可以开始见到舷窗外的天空。然而在演练时,这只能是一种想象中的景况,不会实际发生。因此,指挥大厅里的老总们谁也没料到航天员在此时会有什么反应。
演练在进行,飞船座舱内的杨利伟在一丝不苟、忙而不乱地做着各种规定动作。程序刚刚走到3分20秒,指挥中心大厅里传来杨利伟响亮的报告声:“整流罩抛除,我看到窗外的天空了!”
一位老总惊讶地问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宿双宁:“你们的航天员训练得这么好,连这都知道?”
身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的宿双宁,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开玩笑,你都知道的事,他还能不知道?!”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
人类自加加林以来,世界上已有数百名航天员,乘各种航天飞行器遨游过太空。今天,中国人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轻盈一跃,大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首飞之前,杨利伟的心理教员曾问过他:“你想没想过真正坐上飞船去飞行,会是什么心情?”
他面带微笑回答:“我想,我会比平时训练更放松。就让我平静地去飞吧!”
哦,利伟!你肩负中华民族的重托,笑迎全世界的注目。银河为你起舞,朝阳送你凯旋!
(本文由奚启新、刘程、吴川生、杨永桢本报记者王文杰、范炬炜撰写)
亲人为你壮行
●本报记者杜献洲、丁海明
清晨,零星的秋雨中,站在北京航天城,西山上第一场瑞雪清晰可见。
今天,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告别北京航天城,奔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日子。7点半,杨利伟的妻儿早早地站在欢送的队伍中,等待出征的亲人。
7点45分,一身戎装的杨利伟走来了。没想到,他和亲人的告别竟出人意料的平静,平静得就像他平时去上班。
杨利伟来到父母身边,对老人说:“天冷了,多穿些衣服,别惦记我。”说完,他回头对妻子笑了笑,既没有泪水,也没有拥抱。周围人多,妻子一时不知该说点啥,突兀地问了一句:“带便服没有?”他笑着反问:“带便服干啥?”说得大家都笑了。杨利伟俯身亲了一下儿子,
儿子调皮地说:“爸爸你早点回来,教我打游戏。”
记者见过种种军人的告别———上战场,上抗洪大堤,上风雪边关……然而却不曾见过如此重大的、划时代的告别,竟然这般轻松。
“你真的不紧张?”记者问。“有啥紧张的?”杨利伟笑着答道。“党和国家这么重视载人航天工程,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咱们国家技术力量这么雄厚,我相信党和国家,相信科学技术,也相信我的爱人!”妻子张玉梅接茬说。
记者深深感到,杨利伟的家是一个温暖幸福的家。69岁的父亲杨德元是辽宁省绥中县一家农副产品公司的退休干部;与父亲同岁的母亲魏桂兰,是一位退休的中学老师,专门从老家赶来为儿子壮行,两位老人还带来了5斤儿子最爱吃的螃蟹。在某部任档案资料员的妻子张玉梅是杨利伟的同乡,当年是从县志上看到了杨利伟的“大名”,于是有了这段浪漫的爱情。学习出色的儿子杨宁康是三年级小学生,给爸爸的礼物早就准备好了,那是一篇发表在《作文导报》上的作文《爸爸的雄姿》:“我为自己有一位好爸爸而感到自豪……”
丈夫就要出征了,妻子凑在耳边说了句悄悄话:“别忘了打电话……”杨利伟使劲点了点头。
9点20分,杨利伟带着亲人的嘱托,带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带着中华民族的梦想,乘机飞向远方……
(本报北京10月12日讯)
苍穹定会报佳音
●本报记者杜献洲、丁海明
寒流给深秋的北京平添了几分冬意。杨利伟的离京给亲人留下了思念和牵挂。
12日晚8点多,家里的电话响了,张玉梅拿起听筒,丈夫熟悉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先是夫问妻答:“咱爸咱妈好吗?”“都好。”“儿子好吗?”“好。”“你呢?”“好。”“你们都要保重身体。”
接着是妻问夫答:“今天顺利吗?”“顺利。”“你现在怎么样?”“一切都好。”“你要照顾好自己。”“我会的,你们放心。”
就是这几句简单的问答,在杨利伟走后的每天晚上,给这个小小的家带来温暖和慰藉。
然而细细想来,电话里,他们有意或是无意地绕开了最敏感的话题。
“有没有说起过‘一旦’或者‘万一’?”记者请英雄亲人原谅这难以回避的冒昧。
“没有,真的没有。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对这次发射都有一种近乎绝对的自信。再就是我们都有一种军人的奉献观:值得付出,就不求回报;尽力而为,就没有遗憾。”张玉梅的自信和坦然令人起敬。
毋庸讳言,“神舟”飞天之际,杨利伟的亲人几乎成了媒体追踪的焦点。但他们远远地避开了镜头和闪光灯,躲开了鲜花和掌声,生活一如往常那样平淡安宁。张玉梅照常上下班,父母每天搭班车接送孙子上学放学。
1998年,杨利伟被选为航天员,为全家赢得了荣耀。但这些年的甘苦,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几年来,他们很少能全家团圆,杨利伟夫妇就在一个大院里工作,也难得见上一面。母亲扭伤了腰,几个月没下床,根本没让杨利伟知道。张玉梅身体不好,每个月都要到医院做检查,但她从没撂下家庭的重担。训练紧张时,杨利伟住在航天员公寓不能回家,她也是夜里和丈夫通电话。不是诉苦,更不是抱怨,而是帮丈夫复习英语。
14日的黄昏降临了。时钟嘀嗒,一分一秒地接近着“神舟”飞天的一刻。杨利伟的儿子小宁康指着夜空问妈妈:“妈妈,明天我能在天上找到爸爸吗?”(本报北京10月14日讯)
利伟,我为你喝彩
——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申行运观看飞船发射侧记
●牟加金
“5、4、3、2、1,点火!”
随着震耳欲聋的一声巨响,神箭托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刺苍穹,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开始了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旅。
现场观看发射的人群欢呼着、跳跃着,用特有的方式庆祝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申行运抑制不住喜悦的泪水。
回首往事,申行运感慨万千。
1998年1月,杨利伟和战友们来到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以此为标志,我军历史上第一个航天员大队正式组建。为了建设好这支全军惟一的特殊部队,申行运先后到一些空军部队实地考察,深入飞行员生活一线,考察了解飞行员的生活规律。
申行运忘不了,在5年多的时间里,杨利伟和他的战友们付出的艰辛。基础理论功课多,他们一门一门钻研,白天上课,晚上休息,在外地休养还要背英语单词;技能训练难度大,他们迎难而上,勇于攻关,一项一项苦练。
申行运忘不了,杨利伟这个精明的小伙子,精神总是那样饱满,干劲总是那样十足,妻子做手术也不肯耽误训练。在首飞选拔的5次考核中,他获得了两个9 9分,三个100分的好成绩,以专业技术综合考评第一的排序,成为我国载人航天的“首飞航天员”。利伟啊,我的好战友、好兄弟,我为你骄傲,为你喝彩!
(本报酒泉10月15日电)
父老乡亲眼中的杨利伟
●焦玉庆、韩军、本报记者韩国贤
今天,在中华民族第一位“太空人”的故里、素有“关外第一县”之称的辽宁省绥中县,父老乡亲们都情不自禁地回忆和述说起英雄昨天的故事。1提起杨利伟,有着38年教龄的绥中县中心小学退休教师王素英神采飞扬:“我教过的学生不下2000人,其中绝大部分都记不起来了,但对杨利伟却印象很深。”
那是1977年,王素英老师任绥中县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班主任。在这一届学生中,她至今还记得两个学生:一个叫顾大卫,另一个就是杨利伟。一天,贪玩的顾大卫被王老师狠狠地批了一顿,顾大卫一赌气不来上课了。看着王老师着急的样子,杨利伟主动找顾大卫做工作。一番入情入理的谈话后,顾大卫不但乐哈哈地背起了书包,还主动向老师道了歉。
那个年代,学校一度连粉笔都买不起。看到这种情况,有几位同学决定到附近的工厂偷铁块,卖钱交班费。杨利伟得知后对大家说:虽说为班里筹划班费是好事,但我们不能为此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王素英老师说:“小利伟本身学习就好,我挺喜欢。这两件事更令我记得很清楚……”
在绥中县水利局河务处上班的弟弟杨俊伟,说起哥哥更是一脸的灿烂。哥哥自小就是他心中耀眼的一颗星。
杨利伟上中学时,绥中县城还没有全部通上电。由于家里生活困难,买不起蜡烛,杨利伟每天晚上点着煤油灯看书,第二天早晨起来常常“灰头土脸”的。到了冬天,为了省钱,他每天都借着火炉的光,边取暖边看书。由于学习刻苦,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位于班级的前列,特别是数学,多次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2在杨利伟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个人对他影响比较大:老邻居赵忠山———一位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前辈。
赵忠山早已去世,但同是老军人的赵姨每次提及小伟子都是捧腹不禁:俺家那位“经历”丰富,小伟子天天跟在他大爷屁股后头听他讲战争年代的故事。
初中二年级时,学校组织学生到驻地附近的空军部队参观,杨利伟看到了飞行员的体能训练。为了能锻炼出一个合格体魄,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包括踢毽球、游泳、长跑等在内的详细健身计划。就是节假日回到家中,他也要求自己在屋前的门楼上做规定数额的引体向上。进入冬季,滑冰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项目。没有钱买滑冰鞋,他就找来两根钢锯条,自己制作了一双“冰鞋”。随着中考的临近,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但杨利伟的锻炼计划却雷打不动。3“这孩子特仁义。”这是左邻右舍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在绥中镇,杨利伟是一个公认的孝子。他当兵前,很少惹父母生气。当兵后,怕父母挂念,就是学习训练任务再重,隔两天就要给家中写封信。都说男孩子心粗,可杨利伟却想得很细。父母的生日他记得清清楚楚。每逢生日,二老都会收到杨利伟寄来的礼品。
在绥中县小庄乡孤家子村,杨利伟更是一位人人称道的好女婿。1990年,回乡探亲的杨利伟与在小庄乡中学任教的孤家子村女青年张玉梅结婚了。张玉梅到部队后,二老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每年看病吃药都要两三千元。每隔一段时间,杨利伟都要叮嘱张玉梅给家中寄钱。回家休假时,还特意给老人带一些营养品和药品。
杨利伟和姐姐杨利军有着特殊的感情:上幼儿园时,县里给每个教师子女一个名额,为了让弟弟接受好的教育,姐姐就把名额让给了弟弟。由于父母工作忙,小利伟每天上下学,都是由姐姐手拉手接送。如今,杨利伟对外甥女的成长特别关心,时常打电话询问学习情况。而上高三的外甥女也特别相信舅舅,学习中遇到什么难题,都要打电话“求救”。
说起“小两口”的感情,在家乡更是传为佳话。张玉梅随军后,由于工作性质关系,两人始终是分多聚少。带孩子、做饭等家务大多是张玉梅一人承担。为此,杨利伟总感觉欠妻子太多。2001年春节休假时,当着众多亲朋好友的面,杨利伟特地高歌一曲,一首《懂你》唱得妻子泪水涟涟。
心儿与你一起飞
●吴川生、牟加金、本报记者武天敏
10月15日上午8时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个走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舱内待命起飞。舱内的摄像机镜头,把他的画面传向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
此时此刻,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载人航天指挥大厅里,4名特殊的“观众”面对大屏幕情不自禁地轻声叫出声来:“孩子!”“利伟!”“爸爸!”……
他们,是杨利伟的父亲杨德元、母亲魏桂兰、妻子张玉梅和8岁的儿子杨宁康。他们作为特邀嘉宾,将在指挥大厅的大屏幕前为亲人杨利伟送行。
魏桂兰大妈今天刻意“打扮”了一番,外套里面穿了一件红色的毛衣,嘴唇上还涂了一层淡淡的口红。老人说:“今天是喜庆的日子,咱们都得精神一点儿!”
张玉梅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丈夫,把儿子杨宁康的手紧紧攥在手里,仿佛生怕调皮的儿子干扰了利伟。小宁康瞪着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穿着乳白色航天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