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通过体外受精培育小鼠的过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所用的方法是用______激素处理,然后

如图是通过体外受精培育小鼠的过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所用的方法是用______激素处理,然后,第1张

(1)在采卵过程中,要先注射促性腺激素,使雌鼠进行超数排卵,以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然后从输卵管

采集卵子.

(2)②过程是受精作用,因此该生物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常见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3)③过程是早期胚胎培养,其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不同的是加入了血清成分.

(4)④过程是胚胎移植,由于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5)对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的早期胚胎进行分割,可获得遗传物质相同的两个新个体.

故答案为:

(1)促性腺激素  输卵管

(2)受精作用  有性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3)早期胚胎培养  血清

(4)胚胎移植    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

(5)桑椹胚或囊胚

小鼠动物实验设计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研究目的

清楚地阐明实验的科学目的以及研究意义,并说明预期的研究结果和应用价值。

2、研究背景

简要说明相关研究领域已有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说明该研究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3、材料与方法

详细介绍小鼠的选取、饲养、处理方法、实验组设计、样本收集、数据分析等,包括实验流程、实验方法、仪器设备和试剂等。

4、实验方案

(1) 实验对象:说明实验选取的小鼠品系、年龄、性别,以及样本数目等。

(2) 实验组设计:详细说明控制组和实验组的设置,如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处理组等。

(3) 实验方法:具体说明实验过程,如给药途径、药物剂量、处理时间、观察指标以及样本收集方法等。

(4) 数据处理:描述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方法,包括统计学方法和图表的绘制等。

5、预期结果

预测实验结果,包括可能出现的偏差和误差,如何避免和纠正。

6、预算和时间计划

列出实验所需费用和预算,以及每个环节的时间计划。

7、实验安全

说明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应急措施。

8、参考文献

列出参考文献,标明资料来源。

小鼠动物实验设计方案应该包括上述内容,并在合适的情况下根据你的具体研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我国古代的帝王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尝试过许多的办法,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这些办法有的很荒唐,有些惨无人道,而且大多都不管用,最后这些人该什么时候死还是什么时候死。

不过这些办法里头,有一种或许还真有点管用。说“有点管用”是因为这种办法虽不能保证长生不老,但至少在短时间内可以让人头脑更灵活,思维更敏捷。这是一位美国神经生物学家最近公布的结果。

是什么办法呢?说出来有些残忍,那就是注射从青少年身上采集来的年轻血液。

当然了,需要提前声明的是,生物学家并没有拿人做实验,这个结果是通过小鼠试验得来的,但这个结论对人也很可能成立。

实验中,科学家从年轻小鼠身上采集了一些血液,然后注射到年迈小鼠的静脉中。等到这些年轻血液与它们自身的血液充分混合后,解剖这些年迈小鼠大脑中的海马体。他发现,在小鼠海马体神经元中,有200~300处基因的表达被改变了:有些基因原先处于不活跃状态的,现在也变得活跃了。这些“复活”的基因,有的涉及改善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神经突触的弹性,还有的涉及制造神经元生长不可缺少的蛋白。

这就是说,年轻血液的注入,使老年大脑中老神经元“焕发青春”,生长出更多的连接,其连接的强度也增强了。连接更多,意味着头脑更灵活,强度增加,则意味着记忆力提高。而倘若注入的是其他老年小鼠的血液,则观察不到上述现象。

为了测试这些老鼠的认知能力是否真的提高,科学家用水迷宫做实验。所谓水迷宫是神经生物学上常用的一种设施:在一个水池里,设置一个平台,小鼠站在其上,就不会淹死;但这个平台淹没在水面之下,是看不见的。第一次需要小鼠自己在水中游动去找;等找到并记住之后,第二次落入水中,它们就会径直朝平台所在的位置游去。

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同样是第二次落入水中,注射过年轻血液的小鼠普遍比没有注射过的小鼠,能够更快地找到水中的平台。此外,科学家在对小鼠测试对恐惧体验的记忆力时,也印证了这个结论。

那么,是年轻血液中的什么成分改善了老年小鼠的大脑呢?科学家在年轻血液中清除血细胞之后,单独拿血浆做实验,发现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看来起作用的是血浆,而不是血细胞。至于血浆中的什么成分,是荷尔蒙还是脂质在起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类似的实验能在人类身上进行吗?科学家认为,让孙子的血和爷爷相混或者互换,显然是极不人道的,但从理论上来说,人类应该也能实现“换血回春”。与成人相比,少儿体内制造和补充红细胞的速度更快,血液中的垃圾和毒垢确实相对少很多,这表明年轻的血液确实是让人充满活力的关键因素。

1

H22体外培养至合适密度后,离心(1200r/min,3min)收集细胞,用PBS重悬备用;

2

取02mL培养好的细胞计数(细胞密度为110^7/mL)后,腹腔注射至小鼠腹腔;

3

饲养5-6天,小鼠腹水可收集(4-8mL);

4

采用无菌抽取或解剖收集腹水后,用PBS稀释2倍后离心(1200r/min,3min),去上清,重复洗涤过程1-2次,加入10mLPBS重悬制备成细胞悬液备用;

5

取50mL离心管加入10mL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上层加入10mL细胞悬液,离心收集沉淀(2000r/min,10min),重复2-3次;

6

将收集的沉淀用1640培养基重悬,接种于T175培养瓶中,接种密度为410^5 /mL,放置培养箱培养8-12h;

7

收集细胞悬液离心(1200r/min,3min),用程序冻存液将细胞冻存,冻存密度为10^7/mL。

注意事项

掌握以上培养步骤就一定可以培养好细胞吗?你还需要掌握以下这些注意事项 :

1

新手可以选择处死小鼠,然后先用注射器吸出一些细胞,再剪开腹腔,用枪吸出剩下的;熟练了可以不处死小鼠,直接注射器插进去吸,小鼠还能重复接种;

2

注意不要戳破内脏,否则容易造成细胞交叉污染;

3

小鼠饲养时间控制在5天为佳。时间过长,小鼠会死亡或收集的腹水中红细胞含量过高;

4

复苏之后会有死细胞,但不影响正常腹水的产生;

5

H22体外培养增殖几代就需要腹水培养一次,否则细胞状态会急速变差,碎片增多。做实验需提前扩增至所需的细胞量然后冻存起来,长期培养需5代内腹水培养一次;

6

中间每一次传代可以先离心,PBS或生理盐水重悬后打给下一只;

7

收集腹水红细胞过多时,可以用红细胞裂解液去除;

8

用分离液分离细胞时,可多次分离筛选,保证细胞的纯度;

9

冻存细胞最好分离出来后培养8个小时左右再冻存,可以有效去除可能没有筛出去的血红细胞,还可以让细胞的状态调整至最佳;

10

细胞活力不一样、接种细胞量不一样,腹水长出的时间就不一样。接种是否成功可以通过观察老鼠的状态来确定,接了腹水的老鼠活动力会变弱。

哺乳类动物基因转移方法,是将改建后的目的基因(或基因组片段)用显微注射等方法注入实验动物的受精卵(或着床前的胚胎细胞),然后将此受精卵(或着床前的胚胎细胞)再植入受体动物的输卵管(或子宫)中,使其发育成携带有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动物。

根据外源基因导入的方法和对象的不同,目前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方法主要有显微注射法、反转录病毒法、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法、电脉冲法、精子载体导入法等。 是最常用且成功率较高的方法,以转基因小鼠的制作为例,大致过程如下。

一、采集受精卵

(1)超数排卵:选取6~8周龄的雌性小鼠,先后腹腔注射5U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ctotropin,PMSG)和25~50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r chorionic gonactotropin,HCG),以促进排卵,然后与鼠龄为12周~l年的雄性小鼠按1:1交配。交配成功的标志是在雌性小鼠的阴道口发现白色的阴道栓。

(2)取受精卵:与雄性小鼠合笼的次日上午,将确认有阴道栓的雌性小鼠用颈椎脱臼法剖杀,取出输卵管,置于培养液中,在体视显微镜下小心的切开输卵管膨大的壶腹部,用透明质酸酶溶液稍用力冲洗,使受精卵与输卵管分离,并流到培养液中,在体视显微镜下选择原核清晰的受精卵,移人装有培养液的胚胎培养皿中,然后在培养皿滴加矿物油使之覆盖在培养液表面,在CO2孵箱(37℃,5%CO2,95%空气)中培养5h左右(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取受精卵,培养至l3时可见雌、雄性原核,多数受精卵通常在13~18时之间原核形成并清晰可见)。

二、向受精卵雄性原核注入DNA溶液

受精卵中,有分别来自卵子和精子的两个原核,通常来自精子的雄性原核较大,能容纳更多的外源DNA,因此一般都是向雄性原核注入DNA溶液;另外,要导入的基因DNA还必须先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其纯度。将含有10~20个受精卵的培养液滴和DNA液滴共同滴放于载玻片上,然后固定在显微注射仪的载物台上,将视野中央调于DNA液滴上,右手持充满矿物油的玻璃吸管吸取DNA溶液,吸入量以DNA溶液和矿物油之问出现弯月形位置为准,然后再将视野中央移至受精卵液滴上,左手控制持卵吸管,利用负压将受精卵固定,并将右手的吸管尖端移至固定了的受精卵上,继而插入受精卵雄性原核,将DNA溶液注人雄性原核中,为肯定是否已注入,须用肉眼确定雄性原核是否膨大。仅将未损坏的完成操作的卵收集起来,在37℃的CO2孵箱中培养过夜,第2天将发育成2细胞的卵挑选出来。

三、将2细胞的受精卵移植到假妊娠雌性小鼠的输卵管中

用结扎了输精管的雄性小鼠与发情期的雌性小鼠(一般选用ICR小鼠)进行交配,虽然不能引起受精,但可以刺激子宫颈管,使雌性小鼠体内的黄体活化,造成能继续妊娠的内分泌环境,这种小鼠称为假孕雌性小鼠。将经显微注射的2细胞受精卵移植至交配第3天的假孕母鼠输卵管中,仍可正常发育。操作时,最好是在两侧输卵管各移植l2个卵,这样,情况良好时可得8只仔鼠,有时仅能产生1只仔鼠,因为DNA注入而造成的损伤可使许多受精卵在中途停止发育。

四、导入基因的鉴定

通常,胚胎移植生育出的全部仔鼠中,约有20%~30%具有导入基因,因此要用Southern Blot或PCR法对导入的遗传基因进行分析,以便挑选制作外源性基因导入成功的小鼠进行饲养和繁殖。

基因显微注射法的特点是外源基因的导入整合效率较高,不需载体,直接转移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的长度可达lOOkb(10万个碱基对)。它可直接获得纯系,所以实验周期短。但需要贵重精密仪器,技术操作难度大,并且外源基因的整合位点和整合的拷贝数都无法控制,易造成宿主动物基因组的插入突变,引起相应的性状改变,重则致死。

反转录病毒感染法

反转录病毒具有侵入宿主细胞并整合于细胞染色体DNA的能力。将外源基因DNA插入反转录病毒载体,通过辅助细胞包装成高感染度的病毒颗粒,感染胚胎后,将感染的桑椹期胚胎细胞导入子宫,可发育成携带外源基因的子代动物。

该法整合率较高,目的基因不易破坏,多是单拷贝、单位点整合,适合于难以观察到原核的禽类受精卵。由于病毒衣壳大小的限制,目的基因不宜超过10kb,否则影响活性和稳定。此外,病毒DNA可能影响外源基因在宿主动物的表达。 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指从囊胚期的内细胞团中分离出来的尚未分化的胚胎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能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转化和制作遗传突变型等遗传操作。本法以整合有外源基因的ES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大致过程如下:

(1)获取发育至一定时期的胚胎,经培养后,剥离和分散内细胞团,再培养,最后分离、扩散、鉴定ES细胞。

(2)通过基因打靶技术,将外源基因经逆转录病毒感染、电脉冲法等方法导入ES细胞,体外培养和筛选有外源基因表达者。

(3)获取囊胚期胚胎,作为ES细胞的移植受体。

(4)通过显微操作将ES细胞注入到囊胚期胚胎的腔内,使之与内细胞团紧靠在一起,成为嵌合体。

(5)将注射过的胚胎,经培养后筛选无发育缺损的囊胚,移植到交配第3天的假孕受体动物子宫内,培育出转基因动物。本法外源基因整合率高,植入囊胚前筛选合适的转化的ES细胞,克服了以前只能在子代选择的缺点,并能充分利用分子生物学发展起来的各种先进方法,是很有前途的技术。缺点是不易建立ES细胞系。并且由于通过嵌合体途径,所以实验周期长。 一、发育生物学的研究

转基因动物可用于观察目的基因在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异性表达、关闭及调控机制,了解调控顺序(如增强子、启动子)在组织特异性表达中的作用,例如人肾素基因在小鼠体内的特异性表达可能与该基因的5’端侧翼顺序有关。此外,转基因动物还可用于识别动物发育过程中的基因(包括内源基因)及其活动,也可测出与动物发育相关的未知基因的表达特性。

二、遗传学研究

利用自然突变或人为修饰的基因作为外源基因,构建转基因动物,研究导人的异常基因的表型效应,可以了解基因站构和功能的盖系,还可用于基因组印迹分析、遗传缺陷的矫正等。 一、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各种调节心血管功能的因子如转脂蛋白、转纤维蛋白溶酶原等都可通过转基因动物来了解其生理功能及作用,建立如动脉粥样硬化、突发性高血压、静脉闭塞等转基因动物模型。

二、肿瘤学研究

肿瘤基因的发现是近10年来肿瘤学研究的重大突破,现已发现乳腺癌基因等100多个肿瘤基因。实验证明,各种脊椎动物都携带肿瘤基因,在通常情况下并不引起细胞癌变,只有在某些条件下才能被激活使癌细胞增生而导致癌变。建立带有肿瘤基因的转基因动物可了解哪些组织对肿瘤基因转化活性敏感、肿瘤形成与其基因的关系、肿瘤基因生长分化影响等等。

三、遗传病研究

通常是将功能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动物体的靶细胞内,用来弥补缺陷的基因,改变患病细胞的遗传物质,进行基因治疗。相反的将显性疾病基因或一个、甚至多个外源基因人为地导入动物体内,就可制备遗传性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和治疗人类遗传性疾病。例如亨廷顿(Hungtington)将舞蹈病基因导入小鼠,建立了舞蹈病动物模型,雷德黑得(Redhead)将正常小鼠的MBP(髓磷脂碱性蛋白)基因导入震颤小鼠,小鼠的震颤症状消失。

四、免疫学研究

巴宾耐特(Babinet)发现虽然转基因小鼠产生HBsAg,但在6个月内没有任何病理变化,表现为一种持续的带病毒状态。这些结果表明: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损伤不是由HBV的HBsAg表达直接引起,而是通过对肝细胞膜上的病毒抗原发生免疫反应造成的。因此,可以用转基因小鼠模型来研究免疫耐受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以探讨发病机制。此外,转基因小鼠还为研究第l和第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功能提供了新手段。 (1)小儿麻痹病毒受体转基因小鼠:把人的小儿麻痹病毒受体克隆并制作转基因小鼠。将小儿麻痹病毒的细胞性受体基因(human PVR gene)显微注射至C57BL/10小鼠的早期胚胎中,制作转基因小鼠并育成品系。这种小鼠表达人源的受体,有小儿麻痹病毒的感受性。而且感染了这种病毒的小鼠表现出和人一样的临床症状,对病毒株的特异性也表现出与人相同的性质。因此,这种小鼠除了是人的疾病模型之外,同时还可能替代猴子进行小儿麻痹病毒的效果、特异性等的检定,具有广泛的用途。

(2)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模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的肝癌发生率为正常人的100~200倍,但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HBV只感染人或大猩猩,尚未研究出其他适宜的动物模型。通常认为,对HBV的免疫应答是受基因支配的,其免疫应答不充分者则成为慢性肝炎;肝癌的发生机制并不是单一的,由慢性肝炎的存在引起的肝细胞坏死和再生之问存在种种的遗传变异并出现癌变。HBV基因组是含有部分单链区的环状双链DNA分子,两条单链长度不一,长链为负链(32kb),短链为正链,约为负链的50%~80%。因此,如果使l.2HB-BS的DNA成为两端重复的线状DNA用于转导,可实现全基因组的表达。另一方面,当仅要求HBS抗原表达时,仅需要导入12HB-BS基因即可。将添加了l2HB-BS的HBV DNA导人C57BL/6J小鼠,在肝复制HBV,在血中释放病毒粒子。基因的表达在胚胎期发生,但对这些病毒抗原表现免疫宽容(钝化状态),不表现任何病理学变化,因此可作为人HBV携带者的模型。导人基因的小鼠与人一样,临床表现没有任何异常。

(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基因动物模型:将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基因导入小鼠,可获得转HBsAg基因小鼠,而且该转基因小鼠的肝中可以产生HBsAg。这种转基因小鼠既可以模拟患者的带毒状态又不导致发病。奇萨利(Chisari)发现,HBsAg阳性的转基因小鼠用HBsAg加上福氏完全或不完全佐剂免疫,不能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而HBsAg阴性的转基因小鼠则有应答反应,HBsAg阳性的转基因小鼠在6个月内未出现任何病理改变,却表现为持续的带毒状态。这些试验结果表明,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损伤不是由HBsAg表达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对肝细胞膜上的病毒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反应造成的。这种转基因小鼠模型可用来研究免疫应答耐受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探讨发病机制、持续带毒状态及其清除、药物筛选实验、HBV DNA在宿主内的复制、表达及调控与乙型肝炎发病的关系等有关HBV病理学和治疗学方面的难题。

除上述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之外,尚有一些其他病毒性疾病的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也得以建立。如注射JC病毒基因组获得的转基因小鼠,可以用作多发性白质脑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ML)的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利用人T淋巴细胞l型病毒(HTLV-1)的酪氨酸转氨酶(TAT)基因制备的转基因小鼠,可作为人神经纤维癯的疾病动物模型等。 哺乳类动物的DNA携有癌基因(oncogene),在理化或生物因子作用下被激活,引起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失常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的紊乱,从而导致癌变。用癌基因或致癌病毒基因制作肿瘤转基因动物模型,可以探讨外来癌基因与实验动物的原癌基因(susceplible protooncogene)、癌基因表达与癌转化、癌基因表达与动物遗传背景或外界激活因素的关系。

通过向小鼠受精卵插入癌基因或原癌基因培育转基因小鼠,可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癌基因对细胞正常分裂分化的影响,从而可以准确地研究癌基因与肿瘤形成的关系。例如,SV40T抗原基因是一个在转基因小鼠中得到广泛研究的转化基因。布林斯特(Brinster)等(1984)将T抗原序列与其自身的增强一启动子序列相连后导入小鼠,发现外源基因可在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优先表达并引起脉络丛乳头状瘤。将T抗原序列与不同的启动子序列连接后的重组分子,导入小鼠后也能在启动子序列表达的组织引起肿瘤。这些组织分别是胰、肝、眼晶状体,甚至心肌组织等。

另外,像病毒癌基因、细胞原癌基因与不同启动子连接后,也被导入小鼠并获得转基因动物。如将C-myc癌基因置于小鼠乳腺肿瘤病毒(mMTV)基因启动子的调节下,获得了转基因小鼠。这些小鼠在胸部、睾丸和淋巴组织等部位都可引起肿瘤。这些试验结果表明,原癌基因的异常调节有使组织易于恶化的倾向。上述转SV40T抗原基因和c-myc基因小鼠的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肿瘤多步发生的假说,即肿瘤的发生至少需要二次转化。如转T抗原和c—myc基因在各个器官都得以表达,但只在少数几个器官发生癌变。 (1)高歇(Gaucher)病转基因动物模型Gaucher病是葡萄糖苷酶缺损(溶酶体酶的一种)引起内脏葡萄糖脑苷脂积蓄的代谢病。依临床症状可分为3种类型,其中,成人型(1型)和亚急性青年型(Ⅲ型)发生肝脾肿大或贫血、骨质疏松,急性婴儿型(Ⅱ型)则表现痉挛等中枢神经症状。各型的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出现Gaueher细胞(含有葡萄糖脑苷脂的巨噬细胞)。已报道了自发裸鼠和实验诱发模型,但在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充分。

改造小鼠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基因打靶。在外显子9和外显子10之间构筑具新青霉素磷酸转移酶抗性基因(neor)或在3’端构筑具有HSV-tk的靶载体(targeting vector),在ES细胞中实施PNS(正负选择法)选择。其后,对嵌合小鼠进行品系化培育,分析纯合子或杂合子。与正常个体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相比,杂合子为44%,纯合子为4%。纯合子中表现了p葡萄糖脑苷脂的积蓄。纯合子个体大小正常或比杂合子明显小,呈现呼吸困难、发绀。这样的个体不被母鼠饲养,全部都在24h内死亡。病理显示肝、骨髓、脑、脾的巨噬细胞溶酶体内脂肪积累,和人的病理改变相同,只是这种小鼠的肝,在胎儿早期可以见到血细胞的分化图像,虽然巨噬细胞溶酶体中有脂肪积蓄,但是急死的情况并不多见。可以认为,与Gaucher病Ⅱ型的小儿患者所见的急性神经症状是一致的。

该模型是现有转基因疾病动物模型中评价最高且已得到应用的基因模型之一。

(2)FAP转基因小鼠

家族性神经多发性淀粉样变(familial amyloidotic polyneuropathy,FAP)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发生全身的细胞外淀粉样蛋白沉着,是以末梢神经和自主神经损害为主的疾病。淀粉样蛋白的主要成分发生变异,患者大部分是第30位缬氨酸置换为蛋氨酸,已证明是变异氨基酸所对应基因的碱基出现置换。因此,从病因上讲,它是蛋白质变异直接导致淀粉样蛋白沉着的疾病。构建带有金属硫蛋白基因MT启动子的变异淀粉样蛋白基因并用转基因方法整合到C57BL/6J小鼠,对该转基因小鼠的分析结果表明,变异淀粉样蛋白基因表达从胚胎期就可见到,而变异淀粉样蛋白沉着则发生于青春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沉着量逐渐加大。

但是,该病在人的末梢神经或自主神经出现淀粉样蛋白沉着,而在转基因小鼠中则不出现。这是否由于小鼠与人的组织学特征存在差异,目前尚不清楚。由于这一原因,转基因小鼠不出现临床症状。

从这些小鼠的分析已经清楚了解下面4点:①由tranethyretin分子组成的四聚复合体在血中的变化对淀粉样蛋白的沉着是重要的;②淀粉样蛋白中的微小成分即血清淀粉样蛋白P成分不对淀粉样蛋白沉着的开始、伸展、组织分布带来任何影响;③各组织的微小环境,即血流量丰富度、组织密度对淀粉样蛋白沉着量有较大的影响;④小鼠的饲育环境影响淀粉样蛋白的沉着。该转基因小鼠的关键问题是,末梢神经和自主神经并不发生淀粉样蛋白沉着。阐明这一问题对今后开发治疗方法将是重要的。

目前,转基因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大部分局限予单个基因的转移。而生物学功能的表现以及疾病的发生通常是基因与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故研究导致疾病和中医证型的功能基因组,利用转基因技术制作功能基因组动物模型更有意义。功能基因组动物模型的开发将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而逐步得以实现。

以下是有关克隆的更多知识

克隆是英文 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扦插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植物的繁殖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的设想是由德国胚胎学家于1938年首次提 出的,1952年,科学家首先用青蛙开展克隆实验,之后不断有人利用各种动物进行克隆技术研究。由于该项技术几乎没有取得进展,研究工作在80年代初期一度进入低谷。 后来,有人用哺乳动物胚胎细胞进行克隆取得成功。 1996年7月5日,英国科学家伊恩·维尔穆特博士用成年羊体细胞克隆出一只活产羊,给克隆技术研究带来了重大突破,它突破了以往只能用胚胎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技术难 关,首次实现了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目标,实现了更高意义上的动物复制。研究克隆技术的目标是找到更好的办法改变家畜的基因构成,培育出成群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可能需要的更好的食品或任何化学物质的动物。

克隆的基本过程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 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罗斯林研究所克隆羊采用的时间约为 6天)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 者基因相同的动物。这一过程中如果对供体细胞进行基因改造,那么无性繁殖的动物后代基因就会发生相同的变化。培育成功三代克隆鼠的“火奴鲁鲁技术”与克隆多利羊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克隆过程中的遗传物质不经过培养液的培养,而是直接用物理方法注入卵细胞。这一过程中采用化学刺激法代替电刺激法来重新对卵细胞进行控制。1998年7月 5日,日本石川县畜产综合中心与近畿大学畜产学研究室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两头牛犊诞生。这两头克隆牛的诞生表明克隆成年动物的技术是可重复的。

当苏格兰的罗斯林研究所1996年利用克隆技术克隆出小羊多利后,这一成果立即被誉为本世纪最重大的也是最有争论的科技突破之一。这一突破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复制优良家畜个体、 扩大良种动物群体、提高畜群遗传素质和生产性能、提供足量试验动物、推进转基因动物研究、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 高水平新药、生产可供人移植的内脏器官等研究中发挥作用。

在肯定了这种技术的正面作用的同时,人们更大程度上表示了对这种技术的担忧,他侨衔�绻�褂貌坏保�庵旨际蹩赡芏陨��肪巢��て诘牟涣加跋欤�恍┛蒲Ъ胰衔� 果在畜牧业中大量推广这种无性繁殖技术,很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导致一些疾病的大规模传播;如果将其应用在人类自身的繁殖上,将产生巨大的伦理危机。

克隆羊多莉的身份被披露后,美国俄勒冈科学家也证实他们于1996年8月已经利用克隆胚胎培育出猴子;又有传说,比利时一医生已无意中克隆出一个男孩。尽管比利时科学家否认克隆人的报道,但是各国政府对克隆技术在法律 和伦理方面可能造成的影响非常重视,美、德、法、英、加 等国纷纷成立专家小组研究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也要求对这 一领域的研究加以限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和欧盟委员会负责科研的委员1997年3月11日分别发表声明 和谈话,表示反对进行人体克隆试验。目前各国对这项技术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制定法律加强对这种技术的管理,并严禁用它复制人类。克隆出小羊多利的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也说, 用来克隆多利的那种技术效率极低,在他成功克隆出多利之前该技术曾导致先天缺损动物的出生。将这种技术用于人类 是“非常不人道的”。

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克隆技术及其提出的相关问题,国家科委和农业部等部门已多次召开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研讨、 座谈会,并就有关问题达成共识。专家们认为,动物克隆技术的成功是科学研究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既有有益的一面, 又有不利的可能,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规范,严格控制住有害的一面,使这项技术造福于人类。

1997年11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 大会在巴黎通过一项题为《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的文件,明确反对用克隆技术繁殖人。文件指出,应当利用生物学、遗传学和医学在人类基因组研究方面的成果,但是, 这咱研究必须以维护和改善公众的健康状况为目的,违背人 的尊严的作法,如用克隆技术繁殖人的作法,是不能允许的。

1998年1月12日,欧洲19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了一项严格禁止克隆人的协议(european protocol on banning human cloning)。这是国际上第一个禁止克隆人的 法律文件,是对《欧洲生物医学条约》的补充。这项禁止克 隆人协议规定,禁止各签约国的研究机构或个人使用任何技术创造与一活人或死人基因相似的人,否则予以重罚。违反协议的研究人员和医生将被禁止从事研究和行医,有关研究 所或医院的执照将被吊销。如果签约国研究机构或个人在欧洲以外地区进行这类活动也将追究法律责任。在协议上签字的国家有法国、丹麦、立陶宛、芬兰、希腊、爱尔兰、意大 利、拉脱维亚、卢森堡、摩尔多瓦、挪威、葡萄牙、罗马尼 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马其顿、土耳其和圣马力诺。

克隆技术的发展

克隆,是Clone的译音,意为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前不久报道的英国罗斯林研究所试验成功的克隆羊多利,是首次利用体细胞克隆成功的,它在生物工程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克隆技术已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菌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

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如DNA克隆。

第三个时期就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

在自然界,有不少植物具有先天的克隆本能,如番薯、马铃薯、玫瑰等插枝繁殖的植物。而动物的克隆技术,则经历了由胚胎细胞到体细胞的发展过程。早在本世纪5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以两栖动物和鱼类作研究对象,首创了细胞核移植技术,他们研究细胞发育分化的潜能问题,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相互作用问题。1986年英国科学家魏拉德森首次把胚胎细胞利用细胞核移植法克隆出一只羊,以后又有人相继克隆出牛、羊、鼠、兔、猴等动物。我国的克隆技术也颇有成就,80年代末,我国克隆出一只兔,1991年西北农业大学发育研究所与江苏农学院克隆羊成功,1993年中科院发育生物研究所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共同克隆出一批山羊,1995年华南师大和广西农大合作克隆出牛,接着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于1996年克隆牛获得成功。而美国最近克隆猴取得成功,日本科学家也声称他们繁殖出200多头“克隆牛”。以上所述的克隆动物,都是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而获得成功的。

1997年2月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宣布克隆成功的小羊多利,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翻开了生物克隆史上崭新的一页,突破了利用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使克隆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整个克隆过程如下:科学家选取了三只母羊,先将一只母羊的卵细胞中所有遗传物质吸出,然后将另一只6岁母羊的乳腺细胞与之融合,形成一个含有新遗传物质的卵细胞,并促使它分裂发育成胚胎,当这一胚胎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再将它植入第三只母羊的子宫中,由它孕育并产下克隆羊多利。多利酷像提供乳腺细胞的6岁母羊。 小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体细胞克隆成功的动物。克隆多利的成功,从理论上说明了高度分化细胞,经过一定手段处理之后,也可回复到受精卵时期的合子功能;说明了在发育过程中,细胞质对异源的细胞核的发育有调控作用。它对生物遗传疾病的治疗、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扩群等提供了重要途径,对物种的优化、濒危动物的种质保存,对转基因动物的扩群均有一定作用。 自克隆小羊多利成功后,世界各国引起强烈的反响,有的看作福音,有的则视为祸水,笔者以为对新技术应采取支持态度,生物克隆取得突破,最大的好处是培养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使畜牧业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还可提供某些药物原料以提高人类免疫功能等等。在小羊多利之前,罗斯林研究所曾培育出一只奶中含治疗血友病药物原料的转基因羊,一家公司以50万英镑的高价买去。如果利用体细胞大批“复制”这只羊,就可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另外,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大量复制珍稀动物,挽救濒危物种,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为人类造福,何来忧患呢当然,克隆技术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克隆动物在遗传上是全等的,一种特定病毒或其它疾病的感染,将会带来灾难,如果无计划克隆动物,会扰乱物种的进化规律,干扰性别比例,这种对生物界的人为控制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危害。但只要采取相应的研究对策,制订科学的克隆计划,这种负效应就可以避免。

至于克隆人,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当代生物史证明,克隆技术只能复制出外貌特征相同的生物,不能克隆出被复制者原有的才能。人的思想才能受后天的制约。所以,即使有人能克隆出酷似历史上的伟大领袖、伟大科学家那样的人物,也仅在外貌上相同,却缺乏伟大领袖、伟大科学家那样的思想、气质、才能,试问这样的克隆具有什么意义至于有人主张克隆人以取得人体器官,用于医学上人体器官的移植,这也是不可行的。因为克隆出来的人首先是一个公民,他享有人权,如果克隆人不肯捐赠器官,你发明者也不能侵犯人权。 至于克隆无头的人,那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克隆人要生存,首先要吃饭,要思维,没有头颅是不可能的,我们总不能培植一个无头的植物人吧而且,最重要的是克隆人不符合世情国情,当今世界人口急剧膨胀,不少国家已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拆巨资做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事呢正如德国研究技术部长吕特格斯所说:“复制人类将不被允许,也一定不会发生。” 目前,克隆技术在英国又有了新的进展,他们把这一技术应用于人类造血事业。英国的PPL公司是克隆技术的经济后台,它的主管罗思詹姆斯博士说:“从研究多利中我们知道,我们可以用一个细胞制造出一只转基因动物。我们现在正利用这一技术生产人类血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血浆。”他们与罗斯林研究所合作研究一种带有人类基因的牛和羊。他们先把动物体内的血浆取出,再取代人类的血浆,这种改变了基因的牛和羊体内就含有人类血浆的重要成分,通过对这些动物的饲养、再克隆或繁殖,就可以得到稳定可靠而且相对便宜的血资源,据统计在英国每年价值可达150英镑。可谓效益匪浅。 克隆技术的前景不可估量。

克隆研究大事记

1938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克隆的设想。

1952年:科学家开始用青蛙克隆试验。

1970年:克隆青蛙试验取得突破,据称,青蛙卵发育成为了蝌蚪,但是在开始进食后死亡。

1981年:科学家进行克隆鼠试验,据称,用鼠胚胎细胞培育出了发育正常的鼠。

1984年:第一只胚胎克隆羊诞生。

1997年2月24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宣布克隆羊培育成功。他们用取自一只6岁成年羊的乳腺细胞培育成功一只克隆羊。

1998年2月23日:英国PPL医疗公司宣布,该公司克隆出一头牛犊“杰弗逊”先生。

1998年7月5日:日本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成年动物细胞克隆的两头牛犊诞生。

1998年7月22日:科学家采用一种新克隆技术,用成年鼠的体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三代共50多只克隆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克隆动物克隆出克隆动物。

1999年5月31日: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利用成年体细胞克隆出第一只雄性老鼠。

2000年1月3日:美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猴成功猴成功,这只恒河猴命名为“太特拉”。

2000年1月:美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猴成功,这只恒河猴被命名为“泰特拉”。

2000年3月14日:英国PPL公司宣布,他们成功克隆出5只克隆猪,这是人类首次培育出克隆猪。

2001年1月27日:美国和意大利科学家宣布,他们将联手尝试科隆人。

“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善良的人们可以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而邪恶的人们却能用它来危害人类的生存。由于羊和人类都是哺乳动物,因此,羊的克隆技术也可以用于其它哺乳动物的克隆,也包括人。如果有人利用个体克隆技术来克隆人,那会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这说是为什麽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员明令不准将动物的克隆技术用于人类。民众对克隆人的看法如何呢 美国广播公司(ABC)曾做过一次民意测验,结果表明:87%的人反对进行人的克隆,82%的人认为克隆人不符合人类的传统伦理道德,93%的人反对复制自己,53%的人认为如果将人的克隆仅限于医学目的还是可以的。因此,我们也必须遵循人类的共同法则,反对将羊的克隆技术滥用于人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比如过去也有许多人对于开展试管婴儿工作持反对意见,但现在试管婴儿已为人们所接受,因此,也很难预料今后人们对克隆人持何种态度。如果即使有那么一天,人们也接受了将克隆羊的技术应用于克隆人,那么我们就应该象现在对待试管婴儿那样。

Clonaid公司负责人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表示已经给新诞生的克隆人起名为“夏娃”。布瓦瑟利耶表示这个女孩是周四出生的,但没有透露出生地点。

克隆”是从英文“clone”音译而来,在生物学领域有3个不同层次的含义。

1.在分子水平,克隆一般指DNA克隆(也叫分子克隆)。含义是将某一特定DNA片断通过重组DNA技术插入到一个载体(如质粒和病毒等)中,然后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所得到的大量完全相同的该DNA片断的“群体”。

2.在细胞水平,克隆实质由一个单一的共同祖先细胞分裂所形成的一个细胞群体。其中每个细胞的基因都相同。比如,使一个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液中分裂若干代所形成的一个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细胞集体即为一个细胞克隆。又如,在脊椎动物体内,当有外源物(如细菌或病毒)侵入时,会通过免疫反应产生特异的识别抗体。产生某一特定抗体的所有浆细胞都是由一个B细胞分裂而成,这样的一个浆细胞群体也是一个细胞克隆。细胞克隆是一种低级的生殖方式-无性繁殖,即不经过两性结合,子代和亲代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生物进化的层次越低,越有可能采取这种繁殖方式。

3.在个体水平,克隆是指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或更多的个体组成的一个群体。比如,两个同卵双胞胎即为一个克隆!因为他(她)们来自同一个卵细胞,所以遗传背景完全一样。按此定义,“多利”并不能说成是一个克隆!因为“多利”只是孤单的一个。只有当那些英国胚胎学家能将两个以上完全相同的细胞核移植到两个以上完全相同的去核卵细胞中,得到两个以上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多利”时才能用克隆这个词来描述。所以在那篇发表于1997年2月出版在《Nature》杂志上的轰动性论文中,作者并没有把“多利”说成是一个克隆。

另外,克隆也可以做动词用,意思是指获得以上所言DNA、细胞或个体群体的过程。

二、克隆技术

1.DNA克隆

现在进行DNA克隆的方法多种多样,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未按比例)

可见,这样得到的DNA可以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很多方面,包括对特异DNA的碱基顺序的分析和处理,以及生物技术工业中有价值蛋白质的大量生产等等。

2.生物个体的克隆

(1)植物个体的克隆

在20世纪50年代,植物学家用胡萝卜为模型材料,研究了分化的植物细胞中遗传物质是否丢失问题,他们惊奇地发现,从一个单一已经高度分化的胡萝卜细胞

可以发育形成一棵完整的植株!由此,他们认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从一棵胡萝卜中的两个以上的体细胞发育而成的胡萝卜群体的遗传背景完全一样,故为一个克隆。如此的植物的克隆过程是一个完全的无性繁殖过程!

(2)动物个体的克隆

① “多利”的诞生

1997年2月27日英国爱丁堡罗斯林(Roslin)研究所的伊恩·维尔莫特科学研究小组向世界宣布,世界上第一头克隆绵羊“多利”(Dolly)诞生,这一消息立刻轰动了全世界。

“多莉”的产生与三只母羊有关。一只是怀孕三个月的芬兰多塞特母绵羊,两只是苏格兰黑面母绵羊。芬兰多塞特母绵羊提供了全套遗传信息,即提供了细胞核(称之为供体);一只苏格兰黑面母绵羊提供无细胞核的卵细胞;另一只苏格兰黑面母绵羊提供羊胚胎的发育环境——子宫,是“多莉”羊的“生”母。其整个克隆过程简述如下:

从芬兰多塞特母绵羊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将其放入低浓度的营养培养液中,细胞逐渐停止了分裂,此细胞称之为供体细胞;给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注射促性腺素,促使它排卵,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并立即将其细胞核除去,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此细胞称之为受体细胞;利用电脉冲的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发生融合,最后形成了融合细胞,由于电脉冲还可以产生类似于自然受精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使融合细胞也能象受精卵一样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从而形成胚胎细胞;将胚胎细胞转移到另一只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的子宫内,胚胎细胞进一步分化和发育,最后形成一只小绵羊。出生的“多莉”小绵羊与多塞特母绵羊具有完全相同的外貌。

一年以后,另一组科学家报道了将小鼠卵丘细胞(围绕在卵母细胞外周的高度分化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得到20多只发育完全的小鼠。如呆“多利”因为只有一只,还不够叫做克隆羊的话,这些小鼠

就是名副其实的克隆鼠了。

② 通过细胞核移植克隆小鼠的基本过程

在本实验中,卵丘细胞是经如下过程得到的:通过连续几次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使雌鼠诱导成高产卵量状态。然后从雌鼠输卵管中收集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的复合体。经透明质酸处理使卵丘细胞散开。选择直径为10-12微米的卵丘细胞用作细胞核供体(前期实验表明,若用直径更小或更大的卵丘细胞的细胞核,经过细胞核移植的卵母细胞很少发育到8细胞期)。所选择的卵丘细胞保持在一定的溶液环境中,在3小时内进行细胞核移植(与此不同的是,在获得“多利”时用作细胞核供体的乳腺细胞先在培养液中传代了3-6次)

卵母细胞(一般处于减数分裂中期 II )通过与上面描述类似的方法,从不同种的雌鼠中收集。在显微镜下小心地用直径大约7微米的细管取出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尽量不取出细胞质。同样小心取出卵丘细胞的细胞核,也尽量去除所带的细胞质(通过使取出的细胞核在玻璃管中往复运动数次,以去除所带的少量的细胞质)。在细胞核被取出后5分钟之内,直接注射到已经去除了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进行了细胞核移植的卵母细胞先放在一种特制的溶液中1-6小时,然后加入二价的锶离子(Sr2+)和细胞分裂抑素B。前者使卵母细胞激活,后者抑制极体的形成和染色体的排除。再取出处理过的卵母细胞,放在没有锶和细胞分裂抑素B的特制的溶液中使细胞分裂形成胚胎。

不同阶段的胚胎(从2细胞期到胚泡期)被分别植入几天前与已经结扎雄鼠交配过的假孕母鼠的输卵管或子宫中发育。发育完全的胎儿鼠在大约19天后通过手术取出。

目前胚胎细胞核移植克隆的动物有小鼠、兔、山羊、绵羊、猪、牛和猴子等。在中国,除猴子以外,其他克隆动物都有,也能连续核移植克隆山羊,该技术比胚胎分割技术更进一步,将克隆出更多的动物。因胚胎分割次数越多,每份细胞越少,发育成的个体的能力越差。体细胞核移植克隆的动物只有一个,就是“多利”羊。

三、克隆技术的福音

1. 克隆技术与遗传育种

在农业方面,人们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大量具有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质高产品种,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在这方面我国已迈入世界最先进的前列。

2. 克隆技术与濒危生物保护

克隆技术对保护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来讲是一个福音,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也是克隆技术最有价值的地方之一。

3. 克隆技术与医学

在当代,医生几乎能在所有人类器官和组织上施行移植手术。但就科学技术而言,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仍是最为头痛的事。排斥反应的原因是组织不配型导致相容性差。如果把“克隆人”的器官提供给“原版人”,作器官移植之用,则绝对没有排斥反应之虑,因为二者基因相配,组织也相配。问题是,利用“克隆人”作为器官供体合不合乎人道?是否合法?经济是否合算?

克隆技术还可用来大量繁殖有价值的基因,例如,在医学方面,人们正是通过“克隆”技术生产出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使侏儒症患者重新长高的生长激素和能抗多种病毒感染的干挠素,等等。

回答者:贴子零张 - 助理 二级 3-12 18:52

什么是克隆

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音译,clone源于希腊文klon,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杆插和嫁接。

如今,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克隆也可以理解为复制、拷贝,就是从原型中产生出同样的复制品,它的外表及遗传基因与原型完全相同。

1997年 2月,绵羊“多利”诞生的消息披露,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头由英国生物学家通过克隆技术培育的克隆绵羊,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体细胞,产生出与这个动物完全相同的生命体,打破了千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如何评价克隆技术?

无论“雷里安”如何狡辩、美化自己的行为,世界许多著名科学家的看法十分相近:“雷里安”进行克隆人实验没有任何科学目的,一句话,并非为了科学进步。

不少科学家认为,在评论克隆人这个事件时,重要的是应该先弄清楚:人类到底需不需要克隆人?

莫斯科谢琴诺夫医学院遗传学教研室阿利阿萨诺夫教授评论道,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我们对“人类需要什么”的理解。

克隆人赞同者的论据是,该技术能够帮助不孕者拥有自己的后代。

实际上,这个要求可以通过其它更安全更有效的途径来满足。因此可以断定,利用克隆技术进行传宗接代只是借口,克隆人实验背后隐藏着非科学的商业目的。

阿萨诺夫教授认为,眼下,克隆人没有任何前景,也没有任何意义。值得指出的是,现在没有人能够预言克隆人会产生什么后果,因此现在进行克隆人实验是不道德的。

修理病变器官是克隆的未来

阿萨诺夫教授说,俄罗斯科学界坚信,克隆技术的未来应该是在内科疗法中的应用,即“内科疗法克隆”。不过,现存的问题是,该术语在表达上还极其不准确。

从本质上讲,“内科疗法克隆”是建立移植细胞材料的方法,在意义上与现在所指的克隆没有共同之处,它是一种能够培养健康器官的细胞工艺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部分或全部替换病变器官。

根据阿萨诺夫教授的解释,现在科学家刚刚触及到人体体内所发生的内部过程这个问题,只略知皮毛。科学家前不久解读了人类基因图谱,但还不能很好地应用所得到的知识来揭开人体奥秘。为此,科学家还要进行若干年的深入研究,才能完善并掌握克隆技术。

现在的克隆,百分之九十九将是丑八怪

阿萨诺夫教授说,俄罗斯科学家已经不止一次发出警告,克隆试验所得的产物99%是丑八怪。

他们的例证为:著名的克隆羊多利是经过300次失败后才获得的。遗憾的是,多利并不是一只健康的小羊,它患有关节炎等疾病,而且出现早衰病征。另外,在其它所有克隆动物身上都发现了各种发育畸形。包括阿萨诺夫教授在内的俄罗斯科学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克隆人实验,至少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克隆人的一生将是一场噩梦,到30岁时,他们将成为苍老之人。

什么东西可以科隆

应该说有生命的都可以克隆

现在已经克隆什么

蛙: 1962年,未成功

鲤鱼: 1963年,中国科学家童第周早在1963年就通过将一只雄性鲤鱼DNA插入来自雌性鲤鱼的卵成功克隆了一只雌性鲤鱼,比多利羊的克隆早了33年。但由于相关论文是发表在一本中文科学期刊,并没有翻译成英文,所以并不为国际上所知晓。(源自:PBS)

绵羊: 1996年,多利(Dolly)

猕猴: 2000年1月,Tetra,雌性

猪: 2000年3月,5只苏格兰PPL小猪;8月,Xena,雌性

牛: 2001年,Alpha和Beta,雄性

猫: 2001年底,CopyCat(CC),雌性

小鼠: 2002年

兔: 2003年3-4月分别在法国和朝鲜独立地实现;

骡: 2003年5月,爱达荷Gem,雄性;6月,犹他先锋,雄性

鹿: 2003年,Dewey

马: 2003年,Prometea,雌性

狗: 2005年,韩国首尔大学实验队,史纳比

尽管克隆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克隆的成功率还是相当低的:多利出生之前研究人员经历了276次失败的尝试;70只小牛的出生则是在9000次尝试后才获得成功,并且其中的三分之一在幼年时就死了;Prometea 也是花费了328次尝试才成功出生。 而对于某些物种,例如猫和猩猩,目前还没有成功克隆的报道。而狗的克隆实验,也是经过数百次反覆试验再得来的成果。

多利出生后的年龄检测表明其出生的时候就上了年纪。她6岁的时候就得了一般老年时才得的关节炎。这样的衰老被认为是端粒的磨损造成的。端粒是染色体位于末端的。随着细胞分裂,端粒在复制过程中不断磨损,这通常认为是衰老的一个原因。然而,研究人员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8647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