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福映的介绍

阮福映的介绍,第1张

阮福暎(越南语:Nguyễn Phúc Ánh,又作阮福映1,1762-1820),原名阮福暖(Nguyễn Phúc Noãn),又名阮福种,史称嘉隆帝(Vua Gia Long)2,越南阮朝开国君主,1802年至1820年在位,年号嘉隆。阮福映出身广南阮主,是武王阮福阔的孙子。1775年,北方郑氏攻陷富春,阮福映随叔父定王阮福淳南逃至嘉定。1777年,阮福淳与新政王阮福旸被西山军所杀,阮福映被推为大元帅,并于次年称王。1782年,阮福映被西山军击败,流亡富国岛,旋即逃入暹罗。1784年,阮福映与暹罗联军共抗西山朝,但再次为西山军所败,被迫再度流亡。1789年,阮福映乘西山朝内部分裂之机回国,夺取嘉定,之后逐渐平定全安南国境。1802年阮福映称帝,改元嘉隆,建立阮朝,订新国号为“南越”,并遣使向中国清朝请求册封。1803年,嘉庆帝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阮福映在位期间进行军事、行政、经济、文教等方面的改革,大兴土木修建城市、官道等建筑,并在1815年参照中国的《大清律》,颁行《嘉隆律书》。1820年,阮福映逝世,庙号世祖(Thế Tổ),葬于千寿陵,子明命帝继位。

关于姓阮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阮氏起源源于偃姓 出自皋陶氏之后商朝诸侯阮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商朝时期有一个阮国(今甘肃平凉泾川),是商王朝属下的诸侯国之一。 少典氏第十五代、黄帝轩辕氏第四代小昊有庶支之子:小昊支子娶高阳氏女,生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生陶,为舜士师,封于皋,是为皋陶。舜帝曾让位与禹,大禹推让给皋陶,皋陶坚决拒辞,为此还曾躲入深山! 皋陶生子三人,长子伯翳、次子仲甄、三子季,季封于偃,为偃姓,此后始有偃姓、郾氏。中国历史商的州氏、绞氏、舒氏、皖氏、贰氏、轸氏、鸠氏、庸氏、龙氏、蓼氏等,皆为偃姓的衍派。 州氏国后灭于鲁国,绞氏国灭于宋国。春秋中叶楚国强大起来后,又分衍有佼氏、摇氏、_氏、参氏、会氏、阮氏、_氏、鬲氏、郦氏、止氏、舒氏、舒庸氏、舒鸠氏、舒龙氏、舒蓼氏、舒鲍氏、舒龚氏等姓氏国。 阮国,即为国侯。皋陶有后裔子孙在商王朝时期被封在阮国(今甘肃泾川),商末,西岐西伯侯姬昌率军灭了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氏,称阮氏。后来就称为阮氏。 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丰又大夫,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据史籍《春秋公子谱》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公子丰又大夫,字石癸,其后世子孙以祖字为氏,称石氏。 到东晋王朝末期,该支石氏族人因避战乱,有迁逃至原战国时期楚国的阮厝一带(今浙江衢州,一说今福建厦门),以新居地名为姓氏,称阮氏,后逐渐迁徙交趾地区,成为越南阮氏民,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阮福氏 出自明朝时期安南国君主世系,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源于地名 出自秦朝时期九阮郡,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B 九阮,战国时期为林胡之地,即北方游牧民族所居之地,为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40~前295年)所扩攘,赵武灵王赶走了林胡,吞并了楼烦,夺得大片好牧场,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九阮成为赵国边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了一个大郡,辖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喇特旗、茂明安旗之地,称为九阮郡,郡治故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五原县。 秦、汉之际,有住民以九阮郡名称为姓氏者,后省文汉化为单姓阮氏。 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改九阮郡为九原郡,到汉武帝刘彻时期,更名为五原郡,其郡地扩为南面黄河,北背祁连山。 石姓有人改姓阮姓 据《南史》记载,东晋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 越南阮姓绝大多数为李姓所改 11-12世纪时期的越南有一个李朝(史称后李朝,以区别6世纪的前李朝),后被陈守度篡夺,篡位的陈朝皇帝借口“李姓人本为阮姓”,命令越南全国的李姓人都改为阮姓,使阮姓人口大大增加。现在越南的李姓较少,都是明清后迁居的中国人。阮姓成为当今越南第一大姓,1802年阮福映建立阮氏王朝 人口迁徙分布阮姓发源于甘肃泾川,历周代至秦,逐渐向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播迁。此际见于史册者有春秋时鲁国人阮氏,始皇时秦人阮翁仲。 汉末三国魏晋时,繁衍于陈留郡的阮姓名人辈出,声誉显赫。永嘉之乱时,阮咸子阮孚、从子阮修及阮修族弟阮放、阮裕兄弟等陈留阮姓避乱南迁,阮修于途中遇害,其家族和阮孚他们到达今江苏南京,阮裕由于无意仕途,隐居于会稽剡山(今浙江绍兴),并有一支阮姓远徙于广西合浦。 南北朝时避乱江浙等地之阮姓依旧名人辈出,高官不断。此间,阮姓因仕宦、避乱、升迁、谋生等原因逐渐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落籍,并有阮姓进入越南,如今仍是越南之大姓。另南朝宋将领、合浦徐闻人因征林邑国(今越南中南部)大败,子孙遂居遂溪。 隋一统后,有南朝阮姓回迁北方。阮姓入闽始于唐朝,据《阮氏族谱》载,陈留郡阮安所于天_四年(970)任邵武教谕,迁居绥安左街巷,为入闽始祖。传六世至阮文富,约在北宋时迁居福建汀州宁化上进贤坊官圳上。唐末五代时有阮姓入居四川、广东。 北宋时居于闽县(今福建福州)一支阮姓北徙吴县(今江苏苏州),南宋时此支阮氏出了阮姓历史上唯一状元——阮登炳。另光州固始(今属河南)ā人阮思聪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 明初,山西阮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明中叶后,有渡海赴台者。 清康乾后,有山东之阮姓闯关东到东北三省。如今,阮姓在中国分布较广,尤以浙江、福建、山东、湖北等省为多。现在阮姓人口列中国第一百八十九位。 阮氏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在陈留阮氏出了许多名士,比如有阮琳,为蒲田进士。”西晋的“竹林七贤”中就有阮籍、阮咸叔侄二人,世称大小阮。阮籍,字嗣宗,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陈留尉氏人(今河南尉氏),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他蔑视礼教,常以“白眼”看待“礼俗之士”。后期则变为“口不藏否人物”,常以醉酒的方法,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音乐家阮咸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历官散骑待郎,相传因他善弹一种四弦琵琶,而将此种乐器称为阮。阮籍的父亲阮禹,为建安七子之一,在汉末曹操幕中,也是较有名气的文学家。 宋朝时期有律学家际逸,明朝时期有怀宁人(今安徽怀宁)阮大铖,可惜是个不肖子孙,清朝时期有经学家阮元等。 福建南安仑苍镇大宇村的阮氏,相传在四百多年前的明朝末期移居大宇新畲山麓--西坪、是最早迁入大宇境内的一个族群。因当地野生林草茂盛、虎狼山猪多、庄稼、畜牧严重受害,后迁入现址。 福建南安阮氏源流因原有族谱失祥,解放后历经数年多处查询,未见其族谱中有明确记载,仅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下碑村阮氏昭穆,传说是十八世祖成定公制定的三十二字:绵锦成章、扬辉启祥、敦仁耀德、英俊贤良,经伦用济、大义悠长、克绍芳典、奕世永昌。这是可以确认主源的唯一主要依据,但还没有正式认源。 福建南安大宇阮氏是大宇村八个姓氏的第三大姓,人口八百多人,还有迁往外地及华侨三百余人,不计在内。阮氏原拥有耕地肥沃,五谷丰登,只因毗邻西溪,屡患水灾之害,民不聊生,历来靠当长工、小什工及打铁等小手工渡生,到现在全面发展手工业,成为福建省内闻名的“瑞士式”手工业村落。

白天鹅茶业全国有几家分店

白天鹅茶业全国有一家分店,位于福建省。福建省白天鹅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03-25,法定代表人为杨翠娟,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509823376475041,企业地址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白琳镇郭阳村路阮厝,所属行业为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经营范围包含:茶叶生产、加工,预包装食品批发、零售,生态茶园观光旅游,茶青收购(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福建省白天鹅茶业有限公司目前的经营状态为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闽南语中“厝”的用词用语,闽南语中“厝”的用词用语

“厝”在闽南话中有着很多古汉语传承和自创的用词用语,是民间常用和习用的一个字。

一、用于房子、屋子的

盖房子用的地皮叫厝地,盖房子叫起厝,盖大屋或大楼叫起大厝,房建工地叫厝声,房屋的地基叫厝基,房屋的屋脊叫厝脊,房屋的顶端叫厝(尾)顶,房子的瓦片叫厝瓦。屋子里头叫厝内,屋同伯房间叫厝间,堆放柴草的房间叫草厝间。大宅院叫大厝、大厝身,闽南人谓院为落,落分前后、左右和层次,正房旁边的院落叫护厝埕,厢房叫护厝。旧房屋叫旧厝,古老的房屋叫古早厝,坍塌的旧屋叫破厝。用竹叶铺盖屋顶的房屋叫篷箬厝,平屋加层加楼房叫楼仔厝,全部用木材筑成的房子叫柴厝,简易的木皮板房叫枋皮仔厝,用油砖砌盖的房屋叫砖仔屋。

二、用于家庭、家乡的

业产方面:祖公业或大住房叫厝宅,祖先遗留下来的房屋叫祖厝,业主、房东叫厝主,房地产契叫厝契,房租叫厝租,房税叫厝税。

1、亲缘方面:旧时丈夫称妻子叫“厝内”、“厝内人”,介绍予人相识叫“阮厝内人”。对故乡故土的称呼有“阮厝”、“阮兜”、“阮地”。

2、迷信方面:家中长辈去世后,在摆棺设灵堂时,请人用色纸糊制的“纸楼房”叫“灵厝”。

3、村名方面:闽南一带村名使用“厝”字的特别多,如厦门禾山镇的吕厝、何厝、集美的孙厝,同安的内厝等足有几十个,而这些带有“厝”的村名,一般首字便是该村的祖姓、单姓或大姓。

三、用于成语、谚语、歇后语的

1、成语方面:左邻右舍、房前屋后叫“厝边头尾”、“厝前厝后”。

2、谚语方面:万银买无好厝边;顶厝教囝,下屋囝乖;破厝避风,破衫遮寒;厝看外表,人看内在。

3、歇后语方面:

做梦起大厝空想(空箱);

厝顶踏破瓦有漏洞;

厝尾顶曝衫裤高照;紧凋(快干);

厝边无行踏孤屈;孤独;

厝边草拄着坦横雨连根拔。

阮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阮姓的来源和历史:

1、源于偃姓

出自皋陶氏之后商朝诸侯阮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这是中华阮氏的主要起源。皋陶有后裔子孙在商王朝时期被封在阮国(今甘肃泾川)。商朝末年,西岐西伯侯姬昌率军灭了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氏,称为阮氏。

2、源于地名

出自秦朝时期九阮郡,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九阮,战国时期为林胡之地,即北方游牧民族所居之地,为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40~前295年)所扩攘,赵武灵王赶走了林胡,吞并了楼烦,夺得大片好牧场,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九阮成为赵国边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了一个大郡,辖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旗、茂明安旗之地,称为九阮郡,郡治故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五原县。秦、汉之际,有住民以九阮郡名称为姓氏者,后省文汉化为单姓阮氏。

3、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丰又大夫,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据史籍《春秋公子谱》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公子丰又大夫,字石癸,其后世子孙以祖字为氏,称石氏。

到东晋王朝末期,该支石氏族人因避战乱,有迁逃至原战国时期楚国的阮厝一带(今浙江衢州,一说今福建厦门),以新居地名为姓氏,称阮氏,后逐渐迁徙交趾地区,成为越南阮氏民,世代相传。

4、源于阮福氏

出自明朝时期安南国君主世系,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阮氏王朝的王族子孙,皆以阮福氏为姓氏,1955年阮福永瑞再次流亡海外后,该支阮福氏多省文简化为单姓阮氏。

5、出自他族

今台湾土著、京、彝、回、壮、傣、蒙古、朝鲜、锡伯、苗等少数民族均有此姓。

1820年,阮福晈废除了嘉隆年间的侍书院,改为文书房。1829年,阮福晈参照清朝的职官制度,重新制定官员品阶,设立九品十八级职官制度。自一品至九品,每品分为正、从两级;又设立内阁,任命各部院的三四品官入阁,管理国家事务。

1831年,嘉定总镇黎文悦死后,阮福晈下令废除了北城、嘉定两个总镇之职,并参照清朝的行政区划制度,将全国的27个镇改为31个省,各省以下依次设立府、州、县、总、社这些行政单位。在嘉隆帝时代,镇的官员多由武官担任,可以管理镇中的军民事务,因此各地的镇守、留镇有实力抗拒朝廷的命令。阮福晈改镇为省之后,设置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领兵等职,由朝廷派遣。此外,又派遣朝廷大员前往重要的省份担任总督之职(与清朝类似,阮朝的总督也管理两三个省。不过越南的一省,实际面积只等于中国一县。),其地位居于巡抚之上,负责考察官吏、维护疆界。 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地,阮福晈施行改土归流的政策,任命当地酋长为知州,并派遣流官监督内政。

1934年,阮福晈参照宋朝的枢密院和清朝的军机处,设置机密院。机密院之职由四名四品以上的大臣担任,其属下官僚有员外郎、主事、司务、编修,由各部、各院选出充补。

1836年,鉴于北城各地贫富差距悬殊、官僚仗势欺人、百姓好赌博和铺张浪费,明命帝接受裴茂先的建议,训导百姓,并严厉打击违法乱纪的官员豪强。他颁布了《十条圣训》以训导百姓。 另一方面,又在北城各地设立养济所(相当于福利院),将鳏寡孤独残障人士接至养济所居住,由朝廷供养其生活。

1839年,阮福晈制定各品级官员的年俸、春服钱标准。为了防止官员贪污,阮福晈又从清朝引入了养廉银制度。 赋税

在经济赋税上,阮福晈与其父定下的制度并无太大差别。只不过之前嘉隆帝给予嘉定城“裁决诉讼、自行任免官员”的权力被阮福晈收回。1836年,阮福晈派遣官员来到嘉定城,丈量土地并征收丁税、田税、关税。

币制

阮福晈在位期间,铸有“明命通宝”小平铜钱,并开始铸造美号大钱。美号大钱铜质,正面钱文“明命通宝”,背面选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文字为铭文,有四字和八字者,十分稀有。

另一方面,阮福晈及其父嘉隆帝均大力推广越南独有的锌钱(也称白铅钱),份量沉重,价值甚低,可谓劣币中的劣币,因此阮福晈宣称:“铅钱之用,富户既不敢私藏,而邻国来商者又不敢带回。此钱流通非但利于民,亦利于国,乃自然只利也”。 改革科举

阮福晈在位期间,也对越南的科榜制度进行了改革。嘉隆帝在位期间,越南仅有乡试而已。阮福晈继位之后,全面恢复了科榜考试。1822年,阮福晈下令开会试、庭试以选拔进士,改原先六年一次的科试为三年一次。1829年,又命中格但不及分者可中副榜。

不过,阮福晈也发现传统的科举制度的众多弊病。阮福晈认为科举制度人为地制造了学术研究的条条框框,且使士人迂腐而功利,对国家的发展非常不利。但科举制度已经根深蒂固,且阮福晈又一时无法找到解决的方法,只能逐步进行改革。明命帝说:“自古科举误人至深。朕以为文章无一定之规。而今科举之文仅拘泥于腐套,互相夸耀,各立门户,人品之高下观乎于此,科场之取舍亦决定于此。如此治学,无怪乎人称日益拙劣。然集习成规,遽难改变,及后宜徐图变之。” 他首次废除了状元、榜眼、探花这些名目,并声称以后永不设立这种荣誉。

弘扬儒学

阮福晈博览群书,擅长汉文诗,精通儒学,崇尚孔孟之道,撰有诗集《御制剿平南圻贼寇诗集》、《御制诗集》两本。

阮福晈致力于推广儒学,在位期间,文庙遍布越南各大城镇,每逢春天、秋天举行都会为孔子举行隆重的祭典。他又设立国史馆以编纂国史,并下令奖励著书立说者。明命年间,越南涌现出潘清简、黎光定、郑怀德、潘辉注、龚文曦、黄公才、阮廷正、武文镳等儒学大家。《嘉定城通志》、《历朝宪章类志》、《开国功业演志》等书都是明命年间编写的。在阮福晈的大力推广下,越南的儒学氛围再一次兴盛起来。

阮福晈非常重视儒学教育,他规定越南七八岁儿童就读蒙学时,塾师首先要教授忠、孝两经,以及朱熹的《小学集注》;先读四书,然后再读五经。1835年,阮福晈还诏谕将四书五经和朱熹的《小学集注》等书大量印行,同时允许民间印刷销售,使这些书籍能广泛流行于越南境内。

推广汉文

1839年,阮福晈曾以属国国王的身份,奏请中国清朝的道光皇帝向越南颁发《康熙字典》,以便越南人可以学习汉语,并规定学校教学、政府文书、科举考试一律要采用汉字,不准使用或混用喃字。

不过,阮福晈在宣扬汉文文学的同时,也对喃字文学进行打压。 这些喃字文学作品多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因此被知识分子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之作。 虽然阮朝的士大夫中流传着“男不看《潘陈》,女不看《翠云翠翘》”之语,但这些喃字文学作品依然受到百姓的喜爱。 设置宗室管理体系

1836年,阮福晈令黄公才编纂《本朝玉谱》。在自己后裔的命名上,采用的是“帝系诗”,要求直系后代的命名采用以下排行:“绵洪膺宝永,保贵定隆长,贤能堪继述,世瑞国嘉昌。”

而对每一个辈分名字命名的要求也很严格,要求按照如下的偏旁部首取名:

“绵+宀,洪+亻,膺+礻,宝+山,永+玉,保+阜,贵+亻,定+言,隆+扌,长+禾,贤+贝,能+力,堪+扌,继+言,述+心,世+玉,瑞+石,国+大,嘉+禾,昌+小。”

而对于嘉隆帝其他儿子的后裔,阮福晈下令,由他们家族各自制定“藩系诗”以规定辈字。

同年,阮福晈下令设立宗人府,设置官员以管理皇族内诸事。不过阮朝远支旁系宗亲众多,于是在郑怀德、黎质等人的建议下,阮福晈下令将从阮淦至阮福淳之间数代阮福氏旁系子孙的姓氏全部改为宗室氏,并将他们从宗人府的名册上除名。 之后的绍治年间,宗人府改名“尊人府”,宗室氏则改名“尊室氏”。虽然尊室氏被宗人府除名,但他们仍自称是阮福氏后裔。例如,尊室说自称“公曾孙尊室阮福说”(正因为尊室氏仍旧自称阮福氏,因此清朝方面往往将尊室氏与阮福氏混为一谈。例如清朝方面的史料将尊室说称为“阮福说”——《清代中越宗藩关系研究》),尊室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8944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