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东母猪是由中国、美国、丹麦、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近百名畜牧繁殖育种专家耗时二十四年、历经了“九个世代”专门为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而培育的新一代瘦肉型母猪,是一个非自然遗传而是人工培育的猪品种;是一个融合“土猪”和“洋猪”杂交优势的“混血猪”,既有我国优良地方猪种的特性,又导入了国外瘦肉型猪的血统;是一支人工培育出来的优良配套系。
独成体系的杜东猪,是选择国内名优猪种,与国外引进的大白、长白、杜洛克等瘦肉型猪进行不同杂交组合试验,最终确定的最优组合的配套系。这一配套系生产的商品肉猪,皮薄毛白,体型丰满,将“洋猪”瘦肉多、生长快和“土猪”肉质好、耐粗饲等优点,一一强化、保存下来;而“洋猪”肉质差、不好养和“土猪”肥肉多、长得慢等缺点,则在三代杂交过程中被逐步剔除、抛弃了。土猪肉虽然好吃,由于肥肉多却卖不出好价钱。杜东猪保留了土猪肉的好口味,瘦肉比例又达到瘦肉型猪水准,卖价比“土猪”还要高。杜东猪用料少又长得快,一般比本土猪提前30天左右出栏,日常饲养成本和周期饲养成本双双节省。
杜东母猪2006200720082009年被中国种猪协会评为优良种猪,目前已在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大力推广养殖,广西区内杜东母猪存栏量已达百万头,深受广大养殖户的好评。
杜东母猪六大优势:
1、繁殖力强 杜东母猪初情期和性成熟早,一般在6月龄70公斤左右就发情,发情表象明显,容易配种;排卵数及产仔数多,前三胎平均窝产仔活数133头,与江苏太湖猪产仔数相近;乳头数多,最少6对以上,泌乳力强,母性好,利用年限长。是当今国内外产仔数最多的瘦肉型猪种。
2、杂交优势 杜东猪商品代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胴体瘦肉率高,体质结实,群体整齐,采食能力强;37日龄时个别商品代小猪体重居然赶上了同栋栏舍52日龄的杜长大三元商品猪,日增重816克,154日龄可达90kg,屠宰率78%,瘦肉率63%,背瞟厚13cm,居世界领先水平。
3、遗传稳定 杜东猪是国内目前唯一引进美国遗传育种评估软件和丹麦背瞟测定仪等数字化育种技术而培育的种猪,保证了遗传性能的稳定。
4、抗逆性强 杜东猪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耐寒,耐热,耐饥饿,耐粗饲,抗病力强,非常适合中小型猪场及散户饲养。
5、体型适中 杜东猪体型适中,成年母猪300斤左右,活动灵活,便于护理仔猪,全身黑色,用大约克或长白作父本杂交,后代为白色,适合中国养殖户长期以来的饲养习惯。
6、肉质优良 杜东猪素以肉质鲜美而著称,肌肉颜色鲜红,细嫩多汁和肉香味美,肉质显得色,香,味俱佳,其它种猪无法与之相比。
优势杂交提高生产性能:
产子数、瘦肉率、生长速度快。
1、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不同体重的猪要求最适宜的温度不一样,体重11~45kg为21℃,体重45~90kg,舍温18℃最适宜,而体重135~160kg的猪,舍温16℃最适宜。当温度过高时,可采用搭凉棚、淋浴、多喂凉水和青绿多汁饲料等措施,提高猪的日增重。当温度过低时,应采取保温措施提高温度。如推广应用塑料暖棚猪舍和栏内厚垫草的方法。
2、适宜的光照条件和通风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适宜。肉猪一年四季都必须通风,但是,在冬季要处理好通风与保暖的矛盾,不能只注意保暖而忽视通风,造成猪舍空气卫生状况不良,使猪的增重降低和饲料消耗增加。
3、适宜的空气成分注意猪场绿化,及时清除和妥善处理粪尿、污物等,使猪舍通风良好和做好猪舍清洗和消毒工作。
二元杂交是指外种公猪与外种母猪或外种公猪与本地母猪的交配,得到的一代杂种猪。把二元杂交所选留的一代杂交母猪,与第三品种的公猪交配称三元杂交。
三元杂交猪是指用第三品种的公猪与二元杂交所选留的一代杂交母猪交配,得到的二代杂种猪。(如:杜洛克公猪为父本,长白公猪和大白母猪杂交选留的杂交母猪为母本进行交配,得到的杜长大二代杂种猪就是三元猪)
五元杂交就是用母猪三元的,公猪是二元的,杂交出来五元仔猪,仔猪生长速度比其他三元要高,提前出栏14天左右,瘦肉率可以达到80%左右。
一 太湖猪遗传性能较稳定,与瘦肉型猪种结合杂交优势强。最宜作杂交母体。目前太湖猪常用作长太母本(长白公猪与太湖母猪杂交的第一代母猪)开展三元杂交。在杂交过程中,杜长太或约长太等三元杂交组合类型保持了亲本产仔数多、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
1, 外貌特征 体型中等,以梅山猪较大,二花脸、枫泾和嘉兴黑猪次之。太湖猪头大额宽,额部皱褶多、深,耳特大稍软而下垂,耳尖同嘴角齐或超过嘴角,形成大蒲扇。全身被毛黑色或青灰色,毛稀,也有鼻吻白色或尾尖白色的,梅山猪的四肢末端为白色,成年公猪体重150~200千克,成年母猪体重150—180千克。
2,生长肥育性能 梅山猪在体重25~90千克阶段,日增重439克;每千克增重耗消化能51.41兆焦;枫泾猪在体重15-75千克阶段,日增重444克,每千克增重耗消化能43.43兆焦。太湖猪屠宰率65%一70%,胴体瘦肉率较低,宰前体重75千克的枫泾猪,胴体瘦肉率为39.9%;宰前体重74千克的嘉兴黑猪,胴体瘦肉率为45%。
3.繁殖性能 太湖猪性成熟早。公猪4—5月龄时,精液品质已基本达到成年公猪的水平。二花脸母猪64日龄、体重15千克时首次发情。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的排卵数较多,二花脸母猪8月龄时排卵26枚,枫泾母猪17枚,成年枫泾母猪31枚,成年嘉兴黑母猪25枚,成年梅山母猪29枚。太湖猪初产子数12头以上,产活子数11头以上;2胎产子数14头以上,产活子数13头以上;3胎以上产子数16头,产活子数14头以上。
4.杂交利用 用苏白猪、长白猪和大约克猪作父本与太湖猪杂交,一代杂种猪日增重分别为506克、481克和477克,每千克增重耗消化能分别为49.6兆焦、52.71兆焦和51.37兆焦。用长白猪作父本,与梅X二(梅山公猪配二花脸母猪)杂种母猪进行三品种杂交,杂种猪日增重可达500克;用杜洛克猪作父本,与长X二(长白公猪配二花脸母猪)杂种母猪进行三品种杂交,其杂种猪的瘦肉率较高,在体重87千克时屠宰,胴体瘦肉率53.5%。
5太湖母猪产仔率高,抗病能力强,耐粗料,饲养报酬高等优点 ,是大中型养猪场(户)的理想选择。
二太湖猪的七大优良特性,无与伦比
1发情早:比其它猪种要提前五个月以上配种,可比其它猪种提前多产一窝仔猪而且节省饲料在600斤以上,是目前肉猪生产发情最早的猪种。
2耐粗性好:饲料中青粗料占到30%时能正常繁殖和哺乳,可充分利用糠麸糟渣红薯藤花生秧各种秸秆等。农副产品!是一个节粮的猪种。
3产仔多:每胎产仔15头以上,在国外有“产仔机器”之美称。经产母猪每年产活仔在40头以上。
4母性好:配种准时,性情温顺,猪栏高度在50公分是母猪也不跳栏,窜圈,仔猪不断奶母猪就已经发情配种,很少出现不发情,空怀,压死,咬死仔猪的现象。克服目前农村养猪久配不上,空怀,产仔少,死胎,仔猪不抗。
5抗病抗逆性好:纯种太湖猪及太湖杂交优猪,无应激,在极端不良的粗放式,家庭式管理下也能表现良好!
6杂交配合力好:自繁自养的二元三元商品猪生长速度快体型好饲料转换率高毛猪价格在利于每斤3元时也有利润可赚!
7肉质好:太湖猪肌肉内脂肪高达4%以上。细嫩多汁,品味鲜美,大理石纹明显,皮厚松软是做红烧肉,红烧。
25左右。
料肉比=消耗饲料总量(kg)/增重总量(kg)
在猪生长的不同生理周期料肉比不同,一般幼龄阶段猪的料肉比较低。从养猪经济效应来说,当然是料肉比越低越好。品种对饲料的转化率以及日增重有很大的差异,长白猪、大约克猪、皮特兰、杜洛克等瘦肉型品种或者三元杂、四元杂猪,在合理的饲料营养下,生长速度快、日增重高、饲料报酬高、料肉比低,而地方品种则生长速度较慢、日增重低、料肉比高。
中国四大名猪包括宁乡猪、金华猪、太湖猪、内江猪。
宁乡猪
宁乡猪产于湖南长沙宁乡县流沙河、草冲一带,又称草冲猪、流沙河猪,是湖南省四大名猪种之一。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全国除西藏、台湾外,其余省、市、自治区均引进宁乡猪,省内则几乎遍及各地,尤以益阳、桃江、安化、涟源、湘乡、黔阳、邵阳等地引入较多。它具有繁殖率高、早熟易肥、肉质松疏等特点,且在饲养过程中性情温顺,适应性强。在漫长的选育中,形成了特有的性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被称为国家重要的家畜基因库。上世纪70年代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推荐品种。
一、品种特征
宁乡猪体型中等,头中等大小,额部有形状和深浅不一的横行皱纹,耳较小、下垂,颈粗短,有垂肉,背腰宽,背线多凹陷,肋骨拱曲,腹大下垂,四肢粗短,大腿欠丰满,多卧系,撒蹄,群众称“猴子脚板”,被毛为黑白花。依毛色不同有乌云盖雪、大黑花、烂布花三类型;依头型差异,有狮子头、福字头、阉鸡头三种。
二、生产性能
宁乡猪属偏脂肪型猪种,具有早熟易肥,边长边肥,蓄脂力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性情温顺,适应性强,体躯深宽短促,体质松疏等特点。宁乡猪肥育期日增重为368克,饲料利用率较高,体重75~80千克时屠宰为宜,屠宰率为70%,膘厚46厘米,眼肌面积1842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47%。宁乡猪三胎以上产仔10头。
三、品种利用
宁乡猪在华北、东北、西北、华南等地饲养,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外种猪杂交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最高优势率达1912%。1981年国家标准总局核准颁布了《宁乡猪标准》,代号为GB2773-81宁乡猪,正式确定宁乡猪为全国三大优良地方品种之一。进入八十年代末期后,宁乡农户养猪基本实现杂交化。省市有关部门以宁乡猪原产地草冲农户为基础、县种猪场为核心,对宁乡猪实行保种。从此,宁乡猪进入保种繁育阶段。
中国地方品种-金华猪
金华猪是中国猪的地方品种,又称两头乌。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义乌、东阳和金华三个县。现已推广到浙江全省20多个市、县和省外部分地区。种猪数据产区3个县统计5万多头。金华猪具有皮薄、骨细和肉脂品质好的特点,用其后腿制作的金华火腿质佳味香,外形美观,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一、外型特征
金华猪体型中等偏小,毛色除头颈和臀尾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故有“两头乌”之称。在黑白交界处有黑皮白毛的“晕带”。耳中等大、下垂,额上有皱纹,颈粗短,背微凹,腹大微下垂,臀较倾斜,四肢较短,蹄坚实,皮薄毛稀。乳头多为7~8对。
金华猪按头型可分为“寿字头”和“老鼠头”两种类型。“寿字头”型猪分布于金华和义乌等地,个体较大,生长较快,头短,额部有粗深皱纹,背稍宽,四肢较粗壮。“老鼠头”型猪分布在东阳等地,个体较小,头长,额部皱纹较浅或无皱纹,背较窄,四肢高而细。
二、生产性能
金华猪以肉质好、适宜腌制火腿和腊肉而著称。它的鲜腿重6~7kg,皮薄,肉嫩,骨细,肥瘦比例恰当,瘦中夹肥,五花明显。以此为原料制作的金华火腿,是中国著名传统的熏腊制品,为火腿中的上品。皮色黄亮,肉红似火,香烈而清醇,咸淡适口,色、香、味、形俱佳,且便于携带和贮藏,畅销于国内外。金华猪具有性成熟早、性情温驯、母性好和产仔多等优良特性。经产母猪每窝产仔14.22±0.31头,仔猪育成率高(94.0%)。金华猪在每公斤配合饲料含消化能1256 MJ、粗蛋白质14%和精、青料比例1∶1的营养条件下,在体重17~76┧阶段,平均饲养期127天,日增重464g,每公斤增重耗消化能514lMJ,可消化粗蛋白质425g,75 ┧体重屠宰,屠宰率7255%,瘦肉率4336%。
三、利用
以金华猪作母本的二元杂交能明显地提高肥育猪增重速度,降低饲料消耗。尤其是大约克×金华猪、汉普夏×金华猪、杜洛克×金华猪、长白猪×金华猪的杂种后代日增重提高257l%~3825%,饲料消耗减少1030%~1306%,瘦肉率提高5.93%~8.90%。长白猪×苏联大白猪金华猪,大约克×苏联大白猪金华猪三元杂种猪的效果优于二元杂交。日增重分别达614g和698g,瘦肉率比纯种金华猪提高5%~9%。
太湖猪
太 湖 猪
太湖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享有“国宝”之誉,苏州地区是太湖猪的重点产区。太湖猪属于江海型猪种,产于江浙地区太湖流域,是我国猪种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著名地方品种。太湖猪体型中等,被毛稀疏,黑或青灰色,四肢、鼻均为白色,腹部紫红,头大额宽,额部和后驱皱褶深密,耳大下垂,形如烤烟叶。四肢粗壮、腹大下垂、臀部稍高、乳头8~9对,最多125对。依产地不同分为二花脸、梅山、枫泾、嘉兴黑和横泾等类型。
太湖猪特性之一是繁殖性能高。太湖猪高产性能蜚声世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猪种中繁殖力最强,产仔数量最多的优良品种之一,尤以二花脸、梅山猪最高。初产平均12头,经产母猪平均16头以上,三胎以上,每胎可产20头,优秀母猪窝产仔数达26头,最高纪录产过42头。太湖猪性成熟早,公猪4-5月龄精子的品质即达成年猪水平。母猪两月龄即出现发情。据报道75日龄母猪即可受胎产下正常仔猪。太湖猪护仔性强,泌乳力高,起卧谨慎,能减少仔猪被压。仔猪哺育率及育成率较高。
特性之二是杂交优势强。太湖猪遗传性能较稳定,与瘦肉型猪种结合杂交优势强。最宜作杂交母体。目前太湖猪常用作长太母本(长白公猪与太湖母猪杂交的第一代母猪)开展三元杂交。实践证明,在杂交过程中,杜长太或约长太等三元杂交组合类型保持了亲本产仔数多、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由于太湖猪具有高繁殖力,世界许多国家都引入太湖猪与其本国猪种进行杂交,以提高其本国猪种的繁殖力。
特性之三是肉质鲜美独特。太湖猪早熟易肥,胴体瘦肉率388%~45%,肌肉pH值为655,肉色评分接近3分。肌蛋白含量23%左右,氨基酸含量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蛋氨酸及苏氨酸比其它品种高,肌间脂肪含量为137%左右,肌肉大理石纹评分3分。
为保存和开发太湖猪这一宝贵资源,太湖猪育种中心于1984年5月在苏州成立。20年来,育种中心建成了一个“国家重点种畜禽场”,育成了一个国家级的新猪种苏太猪。20年后,育种中心为进一步保存太湖猪中部分已越来越少的猪种原种,计划建立一个太湖猪活体基因库。目前,高产的二花脸猪和最具代表性的梅山猪已先期进入基因库隔离饲养。在今后的十年内,基因库将在对太湖猪保种育种的同时,加以有效开发利用,争取再培育一个新猪种。
产于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沿江沿海地带,属华北,华中过渡型猪种。分布较广,类型较多,包括上海嘉定的梅山猪,松江,金山的枫泾猪,浙江嘉,平湖的嘉兴黑猪,江苏武进的焦溪猪,靖江的礼士桥猪,启东海门的沙虎闲猪等。太湖猪体型较大,体质疏松,头大额宽,面部微凹,额部有皱纹。如焦溪猪按皱纹多少,深浅可分为大花脸和二花脸。耳大皮厚,耳根软而下垂。背腰宽而微凹,胸较深,腹大下垂,臀宽而倾斜,大腿欠丰满,后躯皮肤有皱褶,全身被毛稀松,毛色全黑或表灰色,或六白不全。奶头一般为8-9对。繁殖能力强,一般初产母猪每猪每窝产活仔10头以上;经产母猪产活仔14头以上,断奶育成12头以上,初生重0。7千克 ,仔猪45日龄断奶窝重在100千克左右,2月龄断奶重9千克左右。6月龄体重约为65千克-70千克。适宜屠宰体重为75千克左右,屠宰率为67%。成年公猪体重140千克,母猪110千克左右。
内江猪
内江猪主要产于四川省的内江市和内江县,以内江市东兴镇一带为中心产区,历史上曾称为“东乡猪”。内江猪具有适应性强和杂交配合力好等特点,是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开展猪杂种优势利用的良好亲本之一,但存在屠宰率较低,皮较厚等缺点。
一、外形特征
体型大,体质疏松,头大,嘴筒短,额面横纹深陷成沟,额皮中部隆起成块,俗称“盖碗”。耳中等大、下垂,体躯宽深,背腰微凹,腹大不拖地,四肢较粗壮,皮厚,成年种猪体侧及后腿皮肤有深皱褶,俗称“瓦沟”或“套裤”。被毛全黑,鬃毛粗长。乳头粗大,6~7对。一般将额面皱纹特深、嘴筒特短、舌尖常外露者称“狮子头”型;将嘴稍长、额面皱纹较浅者称“二方头”型。目前以“二方头”型居多。成年公猪体重170千克左右,成年母猪155千克左右。
二、生产性能
在中等营养水平下限量饲养,肥育猪体重从128千克增至919千克,需193天,日增重410克左右,每千克增重耗混合料、青料和粗料分别为35、49和007千克;在较好饲料条件下限量饲养,179日龄体重可达902千克,106天育肥期日增重662克。体重90千克时,屠宰率675%,胴体中肉、脂分别占370%、393%。小公猪62日龄时睾丸便有成熟精子,5~6月龄开始配种;母猪初情期113日龄左右,6月龄初次配种。母猪产仔数为9~10头。
三、种用价值
内江猪遗传性强,杂种后代均不同程度表现额宽、额面皱褶多、有旋毛等外貌特征,胴体也呈现屠宰率较低、皮厚等性状。以内江猪为父本,与长白、苏白、巴克夏等猪种杂交,一代杂种猪的日增重率优势分别为362%、122%和57%。杂种猪皮变薄,眼肌面积增大,胴体瘦肉率增加。例如,长×内杂种猪的皮厚为048厘米(内江为068厘米),胴体瘦肉率为446%(内江为416%)。
汉普夏猪属瘦肉型猪品种。原产英国南部,由美国选育而成。汉普夏猪具有独特的毛色特征,肩和前腿部为白色,其他部位为黑色,故有“银带猪”之称。
1、体型外貌:全身主要为黑色,肩部到前肢有一条白带环绕,俗称白肩(带)猪。头大小适中,颜面直,耳向上直立,中躯较宽,背腰粗短,体躯紧凑、呈拱形。背最长肌和后躯肌肉发达。
2、生产性能:汉普夏猪从256公斤到976公斤日增重697克,饲料利用率295:1。据测定,体重917公斤育肥猪6头,平均膘厚176厘米,眼肌面积287平方厘米,胴体瘦肉率607%。胴体品质好。母猪平均产仔数仅9头,但仔猪硕壮而均匀,母性良好。胴体瘦肉率65%以上。杂交配套生产体系中可用作终端父本,也可作母本。 长白猪原名兰德瑞斯猪,原产于丹麦,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猪种。按引入先后,长白猪可分为英瑞系(即老三系)和丹麦系(新三系)。长白猪是目前我国引进最多的国外猪种。长白猪具有产崽数较多,生长发育快,省饲料,胴体瘦肉率高,但抗逆性差,对饲料营养要求高等特点。主要分养在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和河北等省。
1、体型外貌:长白猪全身被毛呈白色,头小清秀,颜面平直。耳向前倾平伸略下耷。大腿和整个后躯肌肉丰满,蹄质坚实,体躯前窄明显、呈流线型。体躯长,有16对肋骨,全身被毛白色。乳头6-7对。
2、生产性能:长白猪生长速度快,屠宰率高,屠体较长,胴体瘦肉率高。据测定,体重307-7228公斤阶段,日增重731克,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38公斤、青料097公斤。屠宰率7166%。据丹麦测定,日增重793克,料重比268:1,胴体瘦肉率653%。各地用长白猪作父本与本地母猪开展二元或三元杂交,均有较好的杂交效果。日增重比本地猪提高10-26%,瘦肉率增加5-8%。长白猪性成熟较晚,6月龄开始出现性行为,9-10月龄体重达120公斤左右开始配种。初产母猪产崽数10-11头,经产母猪产崽数11-12头。 皮特兰猪原产于比利时的布拉帮特省,是由法国的贝叶杂交猪与英国的巴克夏猪进行回交,然后再与英国的大白猪杂交育成的。主要特点是瘦肉率高,后驱和双肩肌肉丰满。
1、体形外貌:皮特兰猪毛色呈灰白色并带有不规则的深黑色斑点,偶尔出现少量棕色毛。头部清秀,颜面平直,嘴大且直,双耳略微向前;体驱呈圆柱形,腹部平行于背部,肩部肌肉丰满,背直而宽大。体长15-16米。
2、生产性能: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皮特兰猪生长迅速,6月龄体重可达90-100公斤。日增重750克左右,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饲料25-26公斤,屠宰率76%,瘦肉率可高达70%。
皮特兰猪公猪一旦达到性成熟就有较强的性欲,采精调教一般一次就会成功,射精量250-300毫升,精子数每毫升达3亿个。母猪母性不亚于我国地方品种,仔猪育成率在92-98%。母猪的初情期一般在190日龄,发情周期18-21天,每胎产崽数10头左右,产活崽数9头左右。
3、杂交利用:由于皮特兰猪产肉性能高,多用做父本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用皮特兰公猪配上海白猪(农系),其二元杂种猪育肥期的日增重可达650克,体重90公斤屠宰,其胴体瘦肉率达65%;皮特兰公猪配梅山母猪,其二元杂种猪育肥期日增重685克,饲料利用率为288:1,体重90公斤屠宰,胴体瘦肉率可达54%左右。用皮特兰公猪配长×上杂交母猪(长白猪配上海白猪),其三元杂种猪育肥期日增重730克左右,饲料利用率为299:1,胴体瘦肉率为65%左右。 杜洛克猪,产于美国,于19世纪60年代在美国东北部由美国纽约红毛杜洛克猪、新泽西州的泽西红毛猪以及康乃狄格州的红毛巴克夏猪育成的。原来是脂肪型猪,后来为适应市场需求,改良为瘦肉型猪。这个猪种于1880 年建立了品种标准,是当代世界著名瘦肉型猪种之一。
1、体型外貌:杜洛克猪适应性强,对饲料要求低,喜食青绿饲料,能耐低温,但对高温的耐力较差。杜洛克猪原种应具备毛色棕红、结构匀称紧凑、四肢粗壮、体躯深广、肌肉发达,属瘦肉型肉用品种。此外,由于对白色猪的需求也开发出了白色杜洛克。这种白色杜洛克猪为杜洛克猪与白色品种的猪杂交获得 。头大小适中、较清秀,颜面稍凹、嘴筒短直,耳中等大小,向前倾,耳尖稍弯曲,胸宽深,背腰略呈拱形,腹线平直,四肢强健。公猪:包皮较小,睾丸匀称突出、附睾较明显。母猪:外阴部大小适中、乳头一般为六对,母性一般。
2、生产性能:繁殖性能指标母猪初情期170~200日龄,适宜配种日龄220~240天,体重120千克以上。母猪总产仔数,初产8头以上,经产9头以上;21日龄窝重,初产35千克以上,经产40千克以上。生长发育100千克体重的日龄180天以下,饲料转化率1:28以下,100千克体重时,活体背膘厚15毫米以下,眼肌面积30平方厘米以上。胴体品质在100千克体重屠宰时,屠宰率70%以上,背膘厚18毫米以下,眼肌面积33平方厘米以上,后腿比例32%,瘦肉率62%以上。肉质优良,无灰白、柔软、渗水、暗黑、干硬等劣质肉。
3、杂交效果:由于杜洛克猪具有增重快,饲料报酬高(料肉比为28~32∶1),胴体品质好、眼肌面积大、瘦肉率高等优点,而在繁殖性能方面较差些。故在与其它猪种杂交时,经常作为父本,以达到增产瘦肉和提高产仔数的目的。杜洛克猪具有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几大特点,在生产商品猪的杂交体系中适合做终端父本。最常用的配套系为杜洛克(长白大白),即俗称的杜洛克猪。杜洛克猪适应性好,无应激敏感现象,易饲养管理成功,广泛适合于工厂化养猪和农户饲养。杜洛克猪身体健壮、强悍,耐粗性能强,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品种。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该品种的缺点是繁殖力不太高,母性差,“胴体产肉量稍低,肌肉间脂肪含量偏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